① 米膳煌鹵肉飯外賣評分怎麼樣
還可以啊,我看外賣評分挺好的。
② 加盟烤鴨店我有個熟食灘位空著,不知道是否適合做烤鴨
北京烤鴨,是北京名食,它以色澤紅艷,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美味」而馳名中外。
相傳,烤鴨之美,系源於名貴品種的北京鴨,它是當今世界最優質的一種肉食鴨。據說,這一特種純白京鴨的飼養,約起於千年前左右,是因遼金元之歷代帝王游獵,偶獲此純白野鴨種,後為游獵而養,一直延續下來,才得此優良純種,並培育成今之名貴的肉食鴨種。即用填喂方法育肥的一種白鴨,故名「填鴨」。不僅如此,北京鴨曾在百年以前傳至歐美,經繁育一鳴驚人。因而,作為優質品種的北京鴨,成為世界名貴鴨種來源已久。
關於烤鴨的形成,早在公元400多年的南北朝,《食珍錄》中即有「炙鴨」字樣出現,南宋時,烤鴨已為臨安(杭州)「市食」中的名品。其時烤鴨不但已成為民間美味,同時也是士大夫家中的珍餚。但至後來,據《元史》記載,元破臨安後,元將伯顏曾將臨安城裡的百工技藝徙至大都(北京),由此,烤鴨技術就這樣傳到北京,烤鴨並成為元宮御膳奇珍之一。隨著朝代的更替,烤鴨成為明、清宮廷的美味。明代時,烤鴨還是宮中元宵節必備的佳餚,據說清代乾隆皇帝以及慈禧太後,都特別愛吃烤鴨。從此,便正式命為「北京烤鴨」。隨著社會的發展,北京烤鴨逐步由皇宮傳到民間。
新中國建立後,北京烤鴨的聲譽與日俱增,更加聞名世界。據說周總理生前十分欣賞和關注這一名菜,宴請外賓,品嘗烤鴨。為了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而今鴨店的烤制操作已逾加現代化,風味更加珍美。
烤鴨家族中最輝煌的要算是全聚德了,是它確立了烤鴨家族的北京形象大使地位。「全聚德」的創始人楊全仁早先是個經營生雞生鴨生意的小商,逐漸積累了資本,開創了全聚德烤鴨店,聘請了曾在清宮御膳房當差的一位烤鴨師傅,用宮廷的「掛爐烤鴨」技術精緻烤鴨,使得「掛爐烤鴨」在民間繁衍開來。全聚德採取的是掛爐烤法,不給鴨子開膛。只在鴨子身上開個小洞,把內臟拿出來,然後往鴨肚子裡面灌開水,然後再把小洞繫上後掛在火上烤。這方法既不讓鴨子因被烤而失水又可以讓鴨子的皮脹開不被烤軟,烤出的鴨子皮很薄很脆,成了烤鴨最好吃的部分。掛爐有爐孔無爐門,以棗木、梨木等果木為燃料,用明火。果木燒制時,無煙、底火旺,燃燒時間長。鴨子入爐後,要用挑桿有規律地調換鴨子的位置,以使鴨子受熱均勻,周身都能烤到。烤出的鴨子外觀飽滿,顏色呈棗紅色,皮層酥脆,外焦里嫩,並帶有一股果木的清香,細品起來,滋味更加美妙。嚴格地說,只有這種烤法才叫北京烤鴨。
比起掛爐烤鴨,以便宜坊為代表的燜爐烤鴨似乎在人們的印象中不那麼深刻了,甚至有一知半解的所謂專家用掛爐的標准去評價,得出了皮不夠酥脆的結論。估計最近倡議修改中國圖騰代表和鼓吹要廢除中醫的精英們,肯定是聽著這種邪師說法式的食評吃過烤鴨。好在有著近600年歷史的老字型大小便宜坊,已經以燜爐烤鴨技藝申請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不然我還真擔心有人哪天跳出來鼓噪說,創始於明永樂年間的便宜坊燜爐烤鴨不能叫烤鴨。相對於全聚德的名氣,其實便宜坊的歷史更早,至今已近600年歷史。 所謂「燜爐」,其實是一種地爐,爐身用磚砌成,大小約一米見方左右。其製作方法最早是從南方傳入北京的,特點是「鴨子不見明火」,是由爐內炭火和燒熱的爐壁燜烤而成。因需用暗火,所以要求具有很高的技術,掌爐人必須掌好爐內的溫度,溫度過高,鴨子會被烤煳,反之則不熟。燜爐烤鴨外皮油亮酥脆,肉質潔白、細嫩,口味鮮美。燜爐烤鴨是便宜坊的招牌,只是燒秫秸的燜爐早已改成了電燜爐。如今,使用燜爐的烤鴨店很少,大部分的烤鴨店採用的是全聚德掛爐的烤制方法。燜爐烤鴨口感更嫩一些,鴨皮的汁也明顯更豐盈飽滿些。而掛爐烤鴨帶有的果木清香,似乎更能讓人體會到人類最早掌握的「烤」的烹飪方法的智慧。
如今掛爐烤鴨和燜爐烤鴨是北京的烤鴨兩大流派。就好像當年北京烤鴨揚棄地改良了山東烤鴨,現在很多做烤鴨的餐廳,也分別對傳統上的這兩大流派,做了適合現代口味和消費思想的改進。時代總是在前進的,對傳統一成不變地為保護而保護,最後的結果只能是扼殺掉這種傳統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壤。比如大董對烤鴨吃皮的重點演繹,比如小王府對鴨子品種的特別精選,甚至包括很多地方將蔥絲換成了黃瓜條,這些形變而不失神的改良,我覺得都不錯,至於有的地方搞出的什麼金箔烤鴨,我覺得似乎就有點故弄玄虛的味道了。
吃北京烤鴨的講究
北京烤鴨已是名揚世界的美食品,歷代美食家吃北京烤鴨,吃出了許多講究來,似乎非如此吃食,則不能體現出正宗風味。
這些講究歸納起來,主要有四個:
講究季節:
吃烤鴨必須在合適的季節里,季節不好則影響口味。品味者主張在冬、春、秋三季吃烤鴨其味最佳。原因是冬春二季的北京鴨,肉質肥嫩;秋天天高氣爽,溫度和濕度都特別適宜製作烤鴨,而此時的鴨子也比較肥壯。夏季氣候炎熱,空氣濕度較大,此時的北京鴨肉少膘薄,質量較差,烤制後的鴨皮容易發艮(即不鬆脆),所以口味相對較差。
講究片法:
因為片得好不僅菜餚造型更佳,而且口味更美。烤鴨烤製成後,要在鴨脯凹塌前及時片下皮肉裝盤供食。此時的鴨肉吃在嘴裡酥香味美。片鴨的方法也有講究,一是趁熱先片下鴨皮吃,酥脆香美;然後再片鴨肉吃。二是片片有皮帶肉,薄而不碎。一隻2公斤重的鴨子,能片出100餘片鴨肉片,而且大小均勻如丁香葉口感則酥香鮮嫩,獨具風味。
講究佐料: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烤鴨為什麼不能直接啃著吃?這是因為鴨子較肥,直接啃著吃,會非常油膩。老北京吃烤鴨的講究可多著呢。現在北京烤鴨主要有三種吃法,搭配不同的作料。第一種:用筷子挑一點甜面醬,抹在荷葉餅上,夾幾片烤鴨片蓋在上面,放上幾根蔥條、黃瓜條或蘿卜條,將荷葉餅捲起,這是最通常的吃法。第二種:蒜泥加醬油,也可配蘿卜條等。蒜泥可以解油膩,將片好的烤鴨蘸著蒜泥、醬油吃,在鮮香之中,更增添了一絲辣意,風味更為獨特。第三種:有些顧客不喜歡吃蔥、蒜,卻喜歡將又酥又脆的鴨皮,蘸了細細的白糖來吃。這種吃法特別適合女士和兒童。據了解,吃烤鴨其中還大有營養之道。據專業人士介紹,烤鴨常常佐以大蔥、大蒜、黃瓜條等共同食用,不僅可以起到平衡酸鹼的作用,而且這些食品中的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等,具有使膽固醇下降和纖維蛋白質溶解活性升高,幫助消化的功能。第一種佐料方式現在是最為常用的,其中所用甜面醬講究用北京「六必居」出產的,不然口味就不能算作正宗。
講究佐食:
常用的吃烤鴨的佐食品有二種,一為荷葉餅;一為空心芝麻燒餅。荷葉餅可一揭兩片,每片抹上甜面醬再放蔥段、黃瓜條、(或青蘿卜條)、烤鴨片,或者抹上蒜泥、醬油、黃瓜條(或青蘿卜、條),再夾上烤鴨片捲起來吃。早年,全聚德烤鴨店還常、年備有一種、配以大麥米和紅小豆熬制的小米粥。這種小米粥色澤美觀,滑潤爽口,、吃完烤鴨後再喝上一小碗這種特製的小米粥,一定會給你帶來無比的、舒暢感。
(荷葉餅
荷葉餅,又叫白薄餅、面薄餅、卷餅、烙餅、烙饃,有大小之分,大者直徑可超過25cm,小者只有巴掌大,是陝西城鄉各地民間喜食的傳統風味小吃。各賓館飯店均有供應,自助餐上也能見到。
荷葉餅是由秦漢時的「白餅」演變發展而來,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宋代《東京夢華錄》中有「荷葉餅」的記載。據清代《調鼎集》記載:「薄餅:秦人制小錫罐,裝餅三十張,每客一罐餅,小如柑,罐有蓋,可以貯。餡用炒肉絲,其細如發,蔥亦如之,豬羊並用,號曰『西餅』」。由此可見,陝西「秦人」制的薄餅,就是現在的荷葉餅。一般將中間抹上素油的餅坯,兩個疊放在一起上平鏊烙,一次就能烙兩張,這樣製作速度較快,烙出的荷葉餅更為柔軟,同時也減少了火色。從荷葉餅的卷菜看,也是豐富多彩,既可卷素,也可卷葷。素菜有氽、炒豆芽中的黃豆芽、綠豆芽、碗豆苗、土豆絲、油炒酸菜、泡菜、粉絲、韭黃、炸黃豆、攤蛋皮絲;葷菜有熟肚絲、雞絲、豬、牛、羊肉絲,肺條等。再加上一盤細嫩的鞭桿蔥和一盤甜面醬,如果再捲入片皮烤鴨,則更有滋味。
風味特點:色澤略黃,柔軟淡香,夾卷其他葷素食物用,為宴席常用面點,更是家常風味小吃。
③ 有誰知道類似田老師紅燒肉的加盟店
北京特色之旅遊
奧運北京之旅:國家體育場→國家游泳中心→國家體育館→奧林匹克公園網球中心→工人體育場→五棵松籃球館→老山自行車館→北京大學體育館
首都象徵之旅: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軍事博物館→中華世紀壇
古都風貌之旅:故宮→恭王府→什剎海→北海公園→頤和園→圓明園→十三陵→長城→盧溝橋
人文北京之旅:中國美術館→中國科技館→國家圖書館→北大、清華→琉璃廠
時尚北京之旅:秀水街→大山子藝術區→後海
北京自然之旅:北京動物園→北京植物園→八大處
胡同市井之旅:名人故居→老舍茶館→東華門夜市→王府井大街
北京快速攻略
北京景觀眾多且十分多元化,一般隨團旅遊大多會感到浮光掠影且身心俱疲。因此,自助者根據自己的願望、能力和愛好選擇路線十分關鍵。如果你想在1-5天的短暫時間里看到一個更真實一些的北京,可根據以下推薦安排行程。
一日遊方案
游線1 宋慶齡故居(或恭王府)→步行什剎海,沿途閑逛胡同和民居→步行到北海公園後門游北海→乘車到故宮後門神武門進故宮→游故宮→出故宮午門→出天安門,隔街遙望天安門廣場,如果在降旗時間,看降旗→重進天安門出東華門→步行到東華門夜市(吃小吃)→逛王府井大街(吃東來順涮羊肉或北京烤鴨店烤鴨、購物、買北京特色工藝品均可)。
二日遊方案
游線2 八達嶺長城→定陵(或用一整天游司馬台長城)
三日遊方案
游線3 頤和園→圓明園→北大或清華
四日遊方案
游線4 雍和宮→大柵欄或琉璃廠→天壇→晚上到正乙祠看戲或到人藝看話劇,或去音樂廳聽音樂。
五日遊方案
游線5 北京動物園(或北京植物園)→國家圖書館(或到隔壁的紫竹院公園)→中國科技館(或中國美術 館)→秀水街→使館區→晚上到三里屯或後海。
最後兩天自由行吧!
飲食介紹:
仿膳
仿膳除了北京,別的地方很少有資格以昔日皇帝的吃喝作為招牌,所以有可能還是值得去感受一下的。北京城內最為著名的宮廷菜館是北海公園漪瀾堂內的仿膳飯庄和頤和園內的聽鸝館餐廳。據說都為當年皇帝的御膳房的老師傅傳下的技藝。屋裡的擺設也都是宮廷式樣。一般人均消費約90-200元。一定要吃的是肉末燒餅,名不虛傳。如果是大款,可以點著名的滿漢全席。
炸醬面
北京人聽到炸醬面沒有不流口水的。炸醬面是打鹵面的一種,不帶湯。面條略帶筋道,醬香味重,配著青菜。唏哩呼嚕一碗下去,酣暢淋漓,典型的北方豪邁吃法。北京的炸醬面館大都布置得古色古香,很有些前朝氣息。一進門時門前的小伙計就會喊:"幾位裡面請!",大堂里的其他伙計也隨聲附和;上面時,清一色的面碼一字排開,小伙計倒面碼兒的聲音清清脆脆,非常有意思。目前北京最有名的炸醬面館叫聚福居,是連鎖店,分別在勁松、關東店、團結湖和櫻花西街設有分店。
水煮魚
水煮魚最開始是在北京能吃辣的人群中流行開的,近兩年來,北京人吃水煮魚越發的如火如荼,大大小小的魚餐廳也像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在北京,最有名的水煮魚餐廳當數"沸騰魚鄉",肉質鮮嫩;長虹橋和安慧橋的"辣婆婆"也是響當當的招牌;還有一家叫"皇阿婆"的,在西直門外北下關里,北方交大南門外,味道相當地道,在飯口上一般要排隊等候若干長時間。
貼士:沸騰魚鄉在東三環昆侖飯店對面那家是老店,推薦再嘗一下這里的涼粉和山城糍粑雞。
風味食品
爆肚是最能代表老北京民間的食品之一,吃的是牛和羊的胃。東直門內"街"金生隆"爆肚馮"(現改稱"爆肚")是最好的一家,三代爆肚,店內布置得很有舊京余韻,東西也豐富味美。
隱藏在大柵欄附近的門框胡同有四家值得品嘗的老字型大小:"爆肚馮","小腸陳",月盛齋的醬牛肉、燒羊肉,瑞賓樓的"褡褳火燒"。
前門外"都一處"的"疙瘩湯"俗稱"滿天星",也算是京城飲食一絕。
北京的南城有許多回民,從牛街下來一直到櫻桃園、南菜園,沿途清真飯館不斷。清真食品是北京特色飲食中的重要部分,包括"驢打滾"、"艾窩窩"年糕系列、白塔寺的"茶湯李"等等。
推薦餐館
東興樓 開業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老北京最有名的飯館,位於東直門大街47號,為"京都八樓"之一。電話:84064118 84064058
素菜館推薦:
荷塘月色是北京城裡數一數二的素菜館,環境清新脫俗,很有文化氣息,附有書吧,菜式造型漂亮,味道也很不錯,素菜做出了肉的味道。地址:朝陽區柳芳南里12樓,電話:64653299
各地菜
東北 東方餃子王 京城最受歡迎的東北菜,典型東北人的熱情實在,絕對是京城吃餃子的首選。推薦菜:東北大拉皮、哈爾濱紅腸、酸菜燉排骨、老湯肘子。
地址:海淀區學院南路86號(魏公村店),電話:62134972
貴州 三個貴州人 自成特色的黔味火鍋,有酸湯魚火鍋、貴陽青椒童子雞火鍋、鼎罐雞火鍋等等,光聽聽名字就讓人嘴饞。主人的身份是職業畫家,所以餐廳看上去有點畫室的感覺。地址:朝陽區光華西里3號,電話:65021733
新疆 阿凡提大叔餐廳 後拐棒胡同甲2號,有地道的新疆歌舞表演。電話:65251071
陝西 陝西大刀記 這里的大米麵皮白凈、透亮,辣椒油紅亮鮮香,絕對香。 地址:西城區平安里路口東南桂香村食品店旁門臉
四川 天府豆花庄 是四川小吃匯聚的老字型大小地址:西單文化廣場的地下二層,電話:66069155。
金山城 以川菜火鍋為主 ,地址:建國路99號大廈2層 ,電話:65811598
俏江南 定位精品川菜,把草根做成了貴族。環境大氣雅緻,屏棄了川菜館慣有的嘈雜。特色菜:石烹豆花、水煮魚、晾衣白肉。東方店地址:東長安街1號東方廣場B1層第五街,電話:85186972
湖北 九頭鳥 本店在航天橋附近,北太平庄、安定門、北海等有16家分店。推薦菜有排骨燉藕、燉雞湯、素鴨、糯米填藕、沔陽三蒸等。
雲南:茶馬古道 老闆是畫家,店堂設計很具現代感,常有名流光顧。推薦徐家渡香腸、雲腿鑲金瓜、乳扇等。 雲南駐京辦事處,地址:東便門西南面 ,電話:67136432
紹興 孔已己酒店 廳堂內白牆黑瓦,黑色的木柵門,高高的黑漆帳台,很有歷史感,連菜譜都是毛筆手寫體的。電話:東四店 64040507,什剎海店 66184915 ,亞運村店:84803966
上海 鷺鷺餐廳 北京的高檔上海菜餐廳,"鷺鷺"排得上前幾名。推薦菜毛蟹炒年糕、墨魚燒肉、鱔糊、水晶蝦仁。適合宴請客戶、社交。
慈雲寺店地址:朝陽區慈雲寺甲1號 電話:65080101
軍博店地址:海淀區復興路9號(軍博正門西側) 電話:68583661
杭州 樓外樓 推薦西湖醋魚、龍井蝦仁、宋嫂魚羹、東坡紅燒肉、脆炸響鈴。地址:朝陽門內北小街,東四六條東口路南,陸軍總院西門斜對面,電話:65066959
廣州 剛記廣州海鮮 正宗的廣州菜,排檔式經營。地址:朝陽區化工路西口電話:67787777
日昌茶餐廳 廣東平民的吃食方式,平淡簡陋的裝修和非常地道美味的菜品,擁擠喧鬧,24小時不打烊,成為眾多時尚精英的新愛好。東單老店地址:東城區東單北大街72號外交部街胡同口,電話:65251783
台灣 呷哺火鍋 鍋底免費,而且那裡調的醬味道特別好。
地址:新世界商場、西單明珠、庄勝崇光百貨、甘家口大廈很多地方都有分店。
鹿港小鎮 24小時營業,時髦台灣菜,時尚潮流的裝修,放著夜店裡當下最high的音樂,為北京美女俊男的聚居地。宵雲路店地址:朝陽區宵雲路35號,電話:84519988
集中地帶
北京的飯館隨處可見,下面介紹的是幾處美食聚集的集中地帶,各具特色。
什剎海
什剎海由前海、後海和西海三片水域組成,岸邊大多是民居,大雜院小胡同,是老北京市井風情的集中地。如今這里是京城人氣最旺的地方,各式各樣的餐廳、酒吧,還有各具特色的小店遍布岸邊小巷。你來,傳統在白天,時尚在夜晚,都是北京的生活。
什剎海是絕對的美食聚集地,官家菜、烤肉、紹興菜、客家菜、風味小吃……再加上外國館子,真是一應俱全。
厲家菜 羊房胡同十一號。這家小菜館沒有招牌,院門邊一行歪歪扭扭的紅字,進門是個小四合院。這里的主人祖上是清朝內務府的都統,受慈禧信任,專管皇宮膳食的,來頭不小吧。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和一部分發展中國家的駐華大使均領夫人來此就餐過。到這要提前預定座位,而且不讓點菜,只能分價位做個選擇,是北京比較狂的吃點。
西海魚生 西海西沿。在這吃飯很自由,水上、陸上隨便挑地兒,有非常特色的廣式生魚和杭州家常菜。
漢倉 什剎海東岸,著名的客家菜,紙包鱸魚等很有特點。
烤肉季 前海東沿14號,百年老店,味地道。
爆肚張在前海東沿烤肉季東邊百米左右,中華老字型大小,七張半桌子,每天100斤爆肚、500個燒餅,19:00以後准沒。
東三環
從東三環國貿向北,到三元西橋附近,是北京美食的中心,這一帶的餐廳大多在中高檔次,開創了不少北京美食潮流。
在國貿地區,皇城老媽是四川火鍋的代表之一;國貿東邊的三環路上有一家隋記鴨下巴,川菜,招牌菜是鴨下巴和番茄魚;國貿本身就有很多有不錯的餐廳,但都價格不菲。
在三元橋及霄雲路一帶,金珠火鍋店有四川特色的豬手火鍋。不能不提的是一家叫禪酷的主題餐廳,餐廳設計很像是一座監獄。
在朝陽公園西門一帶,日昌餐廳是生意最好的一家,經營的是廣東的排檔菜。"俺爹俺娘肉丁大包店",老北京風味,提供的都是北京地道的平常小吃,最拿手的自然是大包子。
在東三環聚集著不少外國餐廳,比如美式的星期五和硬石餐廳、法式菜館福樓、新馬印風味的亞洲之星、印度菜館坦道,還有泰國菜、義大利菜等,以及眾多的韓國和日本菜館。
其他地帶
簋街 北京人都知道,從北新橋路口一直到二環東直門路口,一溜兒密密麻麻的飯館。現在簋街上最受歡迎的食品是麻辣小龍蝦,北京人愛稱為"麻小兒";在這里,每天消耗的小龍蝦是以噸計算的。
隆福寺小吃街 在東四隆福大廈北邊,一般是從18:00-20:00。東四是北京青年人常逛的地方,正好解決晚飯
行走北京貼士:
一、解剖北京城
中軸線
一條自南而北長達7.5公里的中軸線是整個北京城市布局的骨幹。這條中軸線自永定門開始,經正陽門到天安門。天安門是皇城正門,從天安門往北,進入紫禁城,依次為端門、午門、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從神武門出皇宮便是皇家園林假山,再到地安門,最後到鍾樓、鼓樓,在這條線南端兩側建有天壇和先農壇,中部兩側有太廟和社稷壇,更遠則有日壇和月壇,地壇和天壇南北遙相呼應,北京幾乎所有街道都是圍繞著這條中軸線而展開。
內城和外城
北京原有內城、外城之分,內外城均為高大的城牆所包圍,城牆四面開門,內城有9座城門,外城有7座城門,這些城門的名字如今都保留下來作為地名,但城牆多數已不復存在。現在保存下來的只有正陽門及其箭樓、德勝門箭樓和角樓。
夜遊北京
北京的夜生活可算多彩,可以上劇院、泡酒吧,還可泛舟後海、坐遊船夜航,也可上旋轉餐廳觀夜景,或乾脆到王府井、西單、天安門廣場找樂。順著本書的指點,你會發現其實北京的夜色也很迷人。
琉璃廠文化街 位於和平門外,東西走向約1000米,一條仿古建築的街道,賣的東西也有假有真。這里集中了特許經營文物的幾家商店,不過遊客在這里選購古玩時,也一定要仔細辨別真偽,千萬別忘了砍價。街上還有著名的賣從內容到形式都"很中國"的古籍書的中國書店。另外還有一個海王村舊貨市場。物美價廉的平民潮流店
隆福寺商場對面的底下服裝商場 這里有很多"超正"的潮流小店。這里可以買到很多目前的主打潮流名品服裝。
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 是目前最旺的流行服飾的發源地。
五道口口服裝大棚 就在北京科技大學西門旁邊,經營最流行和正宗的韓日風。
年輕人的大衣櫥熱風 並沒有自主經營的品牌,都是店員淘來的精品外貿貨。每一件衣服都讓人愛不釋手。分店有中糧廣場一層,77街從西單地鐵口進去,新東安三層,豐聯廣場地下。
東四北大街 這條街常常看到明星,衣服都是很休閑類的,而且很多都是店主自己製作的,非常個性化;東四南大街,衣服就有些職業化,適合白領。
煙袋斜街 這里有很多女孩子愛逛的小店,貨品不失老北京的特色,這里也受很多外國朋友的青睞。
可逛的老商業街
大柵欄(音dashilaer)位於天安門廣場以南的前門地區,明清兩朝的繁華街市,至今喧囂擁擠。有舊址老房的北京絲綢商店、瑞蚨祥綢布店、內聯升鞋店、榮寶齋。還有著名的同仁堂總店。
可以集中購買一些傳統古樸的手工藝品,逛一逛別具情趣的百年老店,感受北京舊時的市井特色。內聯升的千層布底片兒鞋一直是北京最酷的道具之一。
王府井大街 全國聞名的商業步行街,不是老字型大小就是名店,都大有來頭。王府井大街的好處在於低中高檔商品集中於不同的店,形成自然落差,無論什麼人基本都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這條老街這幾年越來越年輕了,利生體育用品商場門前成了滑板、滾軸溜冰愛好者的聚集地,還有"蹦極"。這個地區光星巴克咖啡店就至少有3家,快餐名店也不少。街頭水吧提供了上千個座位,顯得很人性化。
王府井大街適合愛湊熱鬧的人夜遊,一條街燈火輝煌,在幾處小廣場處集合了各類玩家。天主教堂聖約瑟堂和它周圍的景觀廣場可閑坐,東華門小吃夜市和夏天步行街上的露天啤酒都很動人,經常當街有節目和各類演奏。
西單商業大街 西單近幾年用專賣店一條街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為此還開了攀岩、"4D"電影等很"年輕"的活動。當然還有中友百貨商場、西單科技中心和首都時代廣場等大型商場。晚上夜市熱鬧非凡。
土特產與工藝品
景泰藍、牙雕、玉器、雕漆被並稱為北京工藝美術品"四大名旦";對偏愛民間手工藝品的人來說,北京的面人、泥人、絹人、臉譜、風箏、剪紙也是一絕;北京的樂器也有極高的製作水平,不少客人在此選購中國民間樂器。
④ 有誰知道『北京啤酒烤鴨』溫州的加盟店地址嗎請知道的幫忙告訴我謝謝!
北京烤鴨,是北京名食,它以色澤紅艷,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美味」而馳名中外。
相傳,烤鴨之美,系源於名貴品種的北京鴨,它是當今世界最優質的一種肉食鴨。據說,這一特種純白京鴨的飼養,約起於千年前左右,是因遼金元之歷代帝王游獵,偶獲此純白野鴨種,後為游獵而養,一直延續下來,才得此優良純種,並培育成今之名貴的肉食鴨種。即用填喂方法育肥的一種白鴨,故名「填鴨」。不僅如此,北京鴨曾在百年以前傳至歐美,經繁育一鳴驚人。因而,作為優質品種的北京鴨,成為世界名貴鴨種來源已久。
關於烤鴨的形成,早在公元400多年的南北朝,《食珍錄》中即有「炙鴨」字樣出現,南宋時,烤鴨已為臨安(杭州)「市食」中的名品。其時烤鴨不但已成為民間美味,同時也是士大夫家中的珍餚。但至後來,據《元史》記載,元破臨安後,元將伯顏曾將臨安城裡的百工技藝徙至大都(北京),由此,烤鴨技術就這樣傳到北京,烤鴨並成為元宮御膳奇珍之一。隨著朝代的更替,烤鴨成為明、清宮廷的美味。明代時,烤鴨還是宮中元宵節必備的佳餚,據說清代乾隆皇帝以及慈禧太後,都特別愛吃烤鴨。從此,便正式命為「北京烤鴨」。隨著社會的發展,北京烤鴨逐步由皇宮傳到民間。
新中國建立後,北京烤鴨的聲譽與日俱增,更加聞名世界。據說周總理生前十分欣賞和關注這一名菜,宴請外賓,品嘗烤鴨。為了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而今鴨店的烤制操作已逾加現代化,風味更加珍美。
烤鴨家族中最輝煌的要算是全聚德了,是它確立了烤鴨家族的北京形象大使地位。「全聚德」的創始人楊全仁早先是個經營生雞生鴨生意的小商,逐漸積累了資本,開創了全聚德烤鴨店,聘請了曾在清宮御膳房當差的一位烤鴨師傅,用宮廷的「掛爐烤鴨」技術精緻烤鴨,使得「掛爐烤鴨」在民間繁衍開來。全聚德採取的是掛爐烤法,不給鴨子開膛。只在鴨子身上開個小洞,把內臟拿出來,然後往鴨肚子裡面灌開水,然後再把小洞繫上後掛在火上烤。這方法既不讓鴨子因被烤而失水又可以讓鴨子的皮脹開不被烤軟,烤出的鴨子皮很薄很脆,成了烤鴨最好吃的部分。掛爐有爐孔無爐門,以棗木、梨木等果木為燃料,用明火。果木燒制時,無煙、底火旺,燃燒時間長。鴨子入爐後,要用挑桿有規律地調換鴨子的位置,以使鴨子受熱均勻,周身都能烤到。烤出的鴨子外觀飽滿,顏色呈棗紅色,皮層酥脆,外焦里嫩,並帶有一股果木的清香,細品起來,滋味更加美妙。嚴格地說,只有這種烤法才叫北京烤鴨。
比起掛爐烤鴨,以便宜坊為代表的燜爐烤鴨似乎在人們的印象中不那麼深刻了,甚至有一知半解的所謂專家用掛爐的標准去評價,得出了皮不夠酥脆的結論。估計最近倡議修改中國圖騰代表和鼓吹要廢除中醫的精英們,肯定是聽著這種邪師說法式的食評吃過烤鴨。好在有著近600年歷史的老字型大小便宜坊,已經以燜爐烤鴨技藝申請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不然我還真擔心有人哪天跳出來鼓噪說,創始於明永樂年間的便宜坊燜爐烤鴨不能叫烤鴨。相對於全聚德的名氣,其實便宜坊的歷史更早,至今已近600年歷史。 所謂「燜爐」,其實是一種地爐,爐身用磚砌成,大小約一米見方左右。其製作方法最早是從南方傳入北京的,特點是「鴨子不見明火」,是由爐內炭火和燒熱的爐壁燜烤而成。因需用暗火,所以要求具有很高的技術,掌爐人必須掌好爐內的溫度,溫度過高,鴨子會被烤煳,反之則不熟。燜爐烤鴨外皮油亮酥脆,肉質潔白、細嫩,口味鮮美。燜爐烤鴨是便宜坊的招牌,只是燒秫秸的燜爐早已改成了電燜爐。如今,使用燜爐的烤鴨店很少,大部分的烤鴨店採用的是全聚德掛爐的烤制方法。燜爐烤鴨口感更嫩一些,鴨皮的汁也明顯更豐盈飽滿些。而掛爐烤鴨帶有的果木清香,似乎更能讓人體會到人類最早掌握的「烤」的烹飪方法的智慧。
如今掛爐烤鴨和燜爐烤鴨是北京的烤鴨兩大流派。就好像當年北京烤鴨揚棄地改良了山東烤鴨,現在很多做烤鴨的餐廳,也分別對傳統上的這兩大流派,做了適合現代口味和消費思想的改進。時代總是在前進的,對傳統一成不變地為保護而保護,最後的結果只能是扼殺掉這種傳統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壤。比如大董對烤鴨吃皮的重點演繹,比如小王府對鴨子品種的特別精選,甚至包括很多地方將蔥絲換成了黃瓜條,這些形變而不失神的改良,我覺得都不錯,至於有的地方搞出的什麼金箔烤鴨,我覺得似乎就有點故弄玄虛的味道了。
吃北京烤鴨的講究
北京烤鴨已是名揚世界的美食品,歷代美食家吃北京烤鴨,吃出了許多講究來,似乎非如此吃食,則不能體現出正宗風味。
這些講究歸納起來,主要有四個:
講究季節:
吃烤鴨必須在合適的季節里,季節不好則影響口味。品味者主張在冬、春、秋三季吃烤鴨其味最佳。原因是冬春二季的北京鴨,肉質肥嫩;秋天天高氣爽,溫度和濕度都特別適宜製作烤鴨,而此時的鴨子也比較肥壯。夏季氣候炎熱,空氣濕度較大,此時的北京鴨肉少膘薄,質量較差,烤制後的鴨皮容易發艮(即不鬆脆),所以口味相對較差。
講究片法:
因為片得好不僅菜餚造型更佳,而且口味更美。烤鴨烤製成後,要在鴨脯凹塌前及時片下皮肉裝盤供食。此時的鴨肉吃在嘴裡酥香味美。片鴨的方法也有講究,一是趁熱先片下鴨皮吃,酥脆香美;然後再片鴨肉吃。二是片片有皮帶肉,薄而不碎。一隻2公斤重的鴨子,能片出100餘片鴨肉片,而且大小均勻如丁香葉口感則酥香鮮嫩,獨具風味。
講究佐料: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烤鴨為什麼不能直接啃著吃?這是因為鴨子較肥,直接啃著吃,會非常油膩。老北京吃烤鴨的講究可多著呢。現在北京烤鴨主要有三種吃法,搭配不同的作料。第一種:用筷子挑一點甜面醬,抹在荷葉餅上,夾幾片烤鴨片蓋在上面,放上幾根蔥條、黃瓜條或蘿卜條,將荷葉餅捲起,這是最通常的吃法。第二種:蒜泥加醬油,也可配蘿卜條等。蒜泥可以解油膩,將片好的烤鴨蘸著蒜泥、醬油吃,在鮮香之中,更增添了一絲辣意,風味更為獨特。第三種:有些顧客不喜歡吃蔥、蒜,卻喜歡將又酥又脆的鴨皮,蘸了細細的白糖來吃。這種吃法特別適合女士和兒童。據了解,吃烤鴨其中還大有營養之道。據專業人士介紹,烤鴨常常佐以大蔥、大蒜、黃瓜條等共同食用,不僅可以起到平衡酸鹼的作用,而且這些食品中的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等,具有使膽固醇下降和纖維蛋白質溶解活性升高,幫助消化的功能。第一種佐料方式現在是最為常用的,其中所用甜面醬講究用北京「六必居」出產的,不然口味就不能算作正宗。
講究佐食:
常用的吃烤鴨的佐食品有二種,一為荷葉餅;一為空心芝麻燒餅。荷葉餅可一揭兩片,每片抹上甜面醬再放蔥段、黃瓜條、(或青蘿卜條)、烤鴨片,或者抹上蒜泥、醬油、黃瓜條(或青蘿卜、條),再夾上烤鴨片捲起來吃。早年,全聚德烤鴨店還常、年備有一種、配以大麥米和紅小豆熬制的小米粥。這種小米粥色澤美觀,滑潤爽口,、吃完烤鴨後再喝上一小碗這種特製的小米粥,一定會給你帶來無比的、舒暢感。
(荷葉餅
荷葉餅,又叫白薄餅、面薄餅、卷餅、烙餅、烙饃,有大小之分,大者直徑可超過25cm,小者只有巴掌大,是陝西城鄉各地民間喜食的傳統風味小吃。各賓館飯店均有供應,自助餐上也能見到。
荷葉餅是由秦漢時的「白餅」演變發展而來,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宋代《東京夢華錄》中有「荷葉餅」的記載。據清代《調鼎集》記載:「薄餅:秦人制小錫罐,裝餅三十張,每客一罐餅,小如柑,罐有蓋,可以貯。餡用炒肉絲,其細如發,蔥亦如之,豬羊並用,號曰『西餅』」。由此可見,陝西「秦人」制的薄餅,就是現在的荷葉餅。一般將中間抹上素油的餅坯,兩個疊放在一起上平鏊烙,一次就能烙兩張,這樣製作速度較快,烙出的荷葉餅更為柔軟,同時也減少了火色。從荷葉餅的卷菜看,也是豐富多彩,既可卷素,也可卷葷。素菜有氽、炒豆芽中的黃豆芽、綠豆芽、碗豆苗、土豆絲、油炒酸菜、泡菜、粉絲、韭黃、炸黃豆、攤蛋皮絲;葷菜有熟肚絲、雞絲、豬、牛、羊肉絲,肺條等。再加上一盤細嫩的鞭桿蔥和一盤甜面醬,如果再捲入片皮烤鴨,則更有滋味。
風味特點:色澤略黃,柔軟淡香,夾卷其他葷素食物用,為宴席常用面點,更是家常風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