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麻辣火鍋做出來的流程誰知道
做法一
【原料】 毛肚250克、牛肝100克、牛腰100克、黃牛瘦肉(背柳肉)150克、牛脊髓100克。 鮮菜1000克、大蔥50克,青蒜苗50克,芝麻油40克、味精4克、辣椒粉40克,薑末50克、花椒4克、精鹽10克、豆鼓40克、醒糟汁100克、鄲縣豆瓣125克、料酒15克、熟牛油200克、牛肉湯2250克。
【製法】 毛肝用清水漂凈漂白,片成之厘米寬的長薄片,用涼水漂起。肝、腰和牛肉均片成又薄又大的片。蔥和蒜苗均切成7一10厘米長的段。鮮菜(蓮花白、芹菜、)捲心菜、豌豆苗均可),用清水洗凈,撕成長片。豆鼓、豆瓣剁碎。炒鍋置中火上,下牛油75克、燒至八成熟(約180℃)時,放入豆瓣炒酥,加入薑末、辣椒粉、花椒炒香,再入牛肉湯燒沸,移至旺火上,放入料酒、豆鼓、醪糟汁,燒沸出味,撇盡浮沫,即為火鍋鹵汁。將芝麻油和味精分成4份,調成4個味碟,供蘸食用。臨吃時)將鹵汁燒沸上桌,各種肉菜原料分別每入盤中,與精鹽、牛油125克同時上桌,除脊髓、蔥、蒜苗要先下入火鍋外,其它原料由客入隨食隨。燙,並根據湯味濃淡適量加入精鹽和牛油。
【特點】 麻辣鮮燙,口感豐富,自烹自食,樂在其中。
做法二
[原料/調料]
草蝦 1/2斤
雞血 2塊
丸子類(任選) 1斤
透抽 1隻
魷魚 1隻
綠花椰 1顆
凍豆腐 2塊
火鍋肉片(任選) 2盒
洋蔥(切絲) 1/2個
大白菜 1顆
金茸 1/2斤
青蔥 2支
調味料:辣椒粉 1小匙
辣椒醬 2大匙
糖 1大匙
鹽 少許
高湯 6杯
麻油 1/2大匙
辣油 1小匙
小鹵包 1包
沾料:青蒜尾(切成約0. 5公分小段)2大匙
白醋 3~4大匙
香油 少許
[製作流程]
(1)將高湯加熱放入調味料,如湯汁味道夠咸就不需加鹽。
(2)湯底加熱煮滾後放入大白菜,依序放入材料排在鍋面,熟透後即可食用。
火鍋材料另可加大腸、豬血糕等。
火鍋料不外乎是肉類、丸子、海鮮及青菜,喜歡的材料都可買回放入,不過切記一次勿放入太多,量多時材料可先放冰箱存放,不足再補充,以保食物新鮮及安全。
因火鍋周邊溫度高,食物容昜變壞,排出桌面的食物要在短時間內煮熟。
要至少半斤的牛油,別嫌膩,牛油很香,而且遠不如豬油那麼膩。然後一炒勺的植物油
整個干辣椒大量,最好是四川二筋條辣椒,沒有的話 用干超天椒也可以,花椒適量,看你喜歡麻辣與否~下來是香料拉 香葉3-5片,草果4-5個,豆蔻5-7個八角大料適量,茴香籽適量,當歸適量,桂皮適量,起熱鍋一口,先燒熱植物油,然後把牛油放下去融化,牛油融化後,轉成小火,一定要小火,然後把辣椒花椒各種香料一起放進油里熬,記住一定要小火,這樣才沒有焦味,然後要隨時翻動,直到香料都有點變色,濃香四起的時候,關火,把調料用笊籬撈出來盡量撈干凈,因為油熬過以後的香料,其中的揮發性芳香油都已經融在油里了,再用來煮,湯會有焦味,還會發苦,所以棄之不用
湯底用牛骨熬的湯,加適量的清水做底,加入熬好的紅油,再撒一把辣椒進去,幾片老薑。大量的剝皮蒜頭,蔥白數段,放兩個草果,如果喜歡麻可以再放一點花椒,湯底就好拉,吃的時候越滾越香,麻辣夠味~~~
另外,豆漿能解辣,吃不了辣又喜歡吃的人可以嘗試一下,火鍋吃到一半的時候要加湯,這個時候就不要加原湯了(就是牛骨湯)准備一點紅茶葉,大大的沖一壺不是很濃的紅茶淡淡的就好,然後加這個茶湯。因為牛骨湯是動物性原料製作的湯,裡面有膠原蛋白,煮久了會發粘。容易粘底並產生苦味,而加茶湯的火鍋,久煮不滯,湯味不焦,而且茶本身是涼性的,能緩和辣椒對腸胃的刺激。
沾料其實是火鍋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材料是芝麻醬,豆腐乳(推薦北京王致和的大塊腐乳)韭花醬,蒜頭,花生碎,一點點糖(中和味道用,不要太多,不然奪味)香油,辣椒油
芝麻醬加一點涼開水大力攪拌到發白均勻,豆腐乳用湯匙壓碎,放在攪拌好的芝麻醬里,加入韭花醬,蒜泥,花生碎,鹽,糖,雞精,胡椒粉,再加一點點涼開水,少量就好,攪拌均勻成有點粘性可流動的醬汁狀最好,分裝到個人的容器里,淋上一些香油和辣椒油就好了~
Ⅱ 老碼頭火鍋加盟費多少
火鍋,古稱"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它是中國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時期即有火鍋,唐代白居易的《問劉十九》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當時吃火鍋的情景。到宋代,火鍋的吃法在民間已十分常見,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譜中,便有同友人吃火鍋的介紹。元代,火鍋流傳到蒙古一帶,用來煮牛羊肉。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用料是山雞等野味。
火鍋一般而言,是以鍋為器具,以熱源燒鍋,以水或湯燒開,來涮煮食物的烹調方式,同時亦可指這種烹調方式所用的鍋具。其特色為邊煮邊吃,或是鍋本身具有保溫效果,吃的時候食物仍熱氣騰騰,湯物合一。世界各地均有類似的料理,但主要在東亞地方特別盛行。火鍋現吃現燙,辣咸鮮,油而不膩,暴汗淋漓,酣暢之極,解郁除濕,適於山川之氣候,今發展為鴛鴦鍋,麻辣清淡各別,各取所需,老少咸宜,至冬之佳品。
Ⅲ 學串串香技術多少錢 正宗串串香技術培訓
「串串香」又叫「麻辣燙」,是草根美食最大眾化的體現,它實際上是火鍋的前身或者另一種形式,所以人們又往往稱其為小火鍋。隨著時代的變遷,川菜、川酒包括川戲等都早以走出四川,進入全國各個地方,人們早以習慣和喜歡上了川菜川味,其中,麻辣燙更是以獨特的魅力和鮮明的特色遍布於全國眾多城市,可以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麻辣燙的存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麻辣燙已成為四川味道的代表。
紅湯辣而不燥,香而不膩;白湯香味醇厚、回味綿長;清湯鮮香迷人,怡人爽口;海鮮湯原汁原味,營養清新。
新派串串香,選料豐富,營養全面,新鮮肉類、禽類、水產品、時令蔬菜、干鮮菌果等均可入鍋,一夾一涮,便可食用,食品營養成分不流失。既能吃上鮮嫩可口的食品,又能喝上營養豐富的底湯,真正是更美味、更營養、更健康、更時尚。
原料:
四川麻辣火鍋底料25克、老湯500克,米酒20克,白糖25克,味精5克,生抽100克,花椒25克,干辣椒50克,麻油少許。陳皮、八角、桂皮、草果、丁香等各少許,姜5片,蒜6瓣,牛油250克。
製作過程
1、將牛油放入鑊中燒熱,投入花椒15克、干辣椒25克、姜、蒜爆香,然後放入四川麻辣火鍋底料炒香,倒入米酒略炒。
2、將其餘材料同老湯放入鑊中煲滾,再煮上自己喜歡的食物用火鍋味碟佐食。
其實串串香做法還有很多種,只是鍋底不同,示範舉例自己調味的麻辣
紅湯鍋的做法:
按5公斤骨頭湯的比例
1、郫縣豆瓣300克(這是最主要的原料),牛油200克,菜籽油100克
2、干紅辣椒150克(剪成約2公分的小段);花椒50克
3、白糖3大勺;乾薑(切片)和瓣蒜各150克;蔥(兩寸半長的節)250克;香料一袋(茴香、八角、山奈等)150克;鹽適量(視你購買的豆瓣鹹度定,因有些廠家生產的豆瓣過咸);雞精一大勺
炒料火候很關鍵:
1、熱鍋下菜油,待菜油燒熟後再下牛油,牛油融化後(關火)將干辣椒和花椒略過油撈起,待用;
2、油鍋內下白糖開小火慢炒,待白糖融化起泡時(注意融化了的糖開始浮到油上面來時即可,此時糖泡呈金黃色,若轉為暗紅色或黑色就炒糊了)立即下姜、蔥、蒜及大料煸炒,再下郫縣豆瓣腩出香味;
3、開大火,將骨頭湯倒入,加鹽(以湯料的鹹度投放,略比平常的燒菜味重點即可)和雞精,湯開後投入過油的干辣椒和花椒轉小火慢熬10分鍾後,便可按自己的喜好燙食菜品了。
按此比例可多炒些底料,每次味道不足時,往湯內加料即可(喜麻辣者還可在燙料中直接投入些未過油的干辣椒段和新花椒粒)
注意事項:
1、炒糖時,只能用小火,糖須炒至融化,並向油麵上泛泡才行(泡為金黃色,若炒糊了就不能再用了,那樣湯料是苦的),這樣的湯色才會紅亮而湯內並無甜味;
2、豆瓣最好用《鵑城牌》郫縣豆瓣才是正宗的,別的有很多產品不合格或味道不正;
3、最好使用菜籽油(即非精煉油如色拉油),做出來的底料色香味均比精煉油效果好。
串串香與火鍋的區別
串串香由火鍋演變而來,但吃法卻有著很大區別。火鍋必須自己操作,自涮自燙,而串串香則有專業的師傅燙制好後裝在碗中供顧客使用,這使得冷鍋串串的口味和品質上都有比較好的保證。
此外,吃串串香必須配茶一杯,以開胃消食,解油去膩,換換口味,減輕麻辣之感。茶葉以綠茶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