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能不能把鄉村愛情拍成 我愛我家 似的情景喜劇
在這用5部作品來評述從1994年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情境喜劇《我愛我家》的橫空出世,到2005年歲末情境喜劇《武林外傳》的熱播,才不過十年多一點的時間。在這十多年裡,中國的情境喜劇雖說一直在夾縫中生存,但產品之多絕對超出了人們的想像,中國情境喜劇也已經發展成為我國電視劇戰場上的一支「常規軍」。不僅這種電視劇類型為廣大電視觀眾所熟悉,而且培養出了一批長期從事情境喜劇創作的創作隊伍。但在另一方面,這個比較成功地實現了本土化過程的舶來品電視類型,雖說不乏《我愛我家》這樣的扛鼎之作,也誕生了像《閑人馬大姐》和《武林外傳》這樣的進入主流頻道黃金時段的優秀作品,但從整體來看,情境喜劇作為一種電視劇類型卻一直處於邊緣狀態,始終沒有成為中國電視劇中的主流類型,甚至到今天還有絕大部分情境喜劇根本進入不了電視台的黃金時段。我們可以通過五部具有代表性的情境喜劇作品來回顧這種美國土生土長的電視劇樣式在中國走過的歷程。一、孕育——《編輯部的故事》中國情境喜劇的誕生和「室內劇」的興起是密切相關的。作為淵源頗深的兩種電視劇類型,以《編輯部的故事》為代表的「室內劇」在中國的興起為情境喜劇的引進打下了良好的受眾基礎。上個世紀90年代初,正值美國情境喜劇《成長的煩惱》在中國熱播的時候,北京電視劇藝術中心開拍了一部24集的「系列室內劇」《編輯部的故事》,這部劇延續了中國「室內劇」鼻祖《渴望》的成功,從而在全國上下掀起了一陣開拍「室內劇」的熱潮。該劇在北京電視台首播後,先後在全國各省市電視台播出,總的播出和重播次數達到140多次,並且獲得了第十二屆飛天獎優秀電視劇二等獎。《編輯部的故事》選取了一個集合了人間世相百態的場所——編輯部為特定情境,以《人間指南》雜志社的幾位性格各異而又特點突出的編輯為常規角色。通過李冬寶、戈玲這幾位文化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際遇對當時社會生活中的種種熱門話題和現象進行透視,並借他們的嘴對社會生活中的矛盾和不合理之處進行諷刺,當然這種諷刺是善意的、溫和的,因為作為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的終極目的不過是讓觀眾「投入地笑一次」而已。《編輯部的故事》至今仍為觀眾津津樂道,原因有二:一是塑造了六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二是開創了一種被稱為「侃涮」式的電視劇人物語言。《人間指南》雜志社是由六個性格特點突出的人組成的,其中主編老陳性格沉穩,編輯牛大姐和老劉自私自利卻又思想保守,李冬寶和戈玲是典型的現代年輕人,思想前衛、玩世不恭,兩人之間有點曖昧情愫,卻又愛相互挖苦,六人當中市儈氣最濃的是於德利。編導將觀眾關心的熱門話題都濃縮在一個由這樣六個人組成的小雜志社裡,用變形、誇張的手法表現了世相人生;另外,《編輯部的故事》還開創了一種被稱為「侃涮」式的電視劇人物語言。雜志社幾位編輯嘻笑怒罵皆成妙趣,例如在《一朝權在手》這集中,雜志社接到上街幫助維護交通秩序的任務,要抽調一名工作人員,於德利使勁推薦牛大姐:「牛大姐合適!責任心強,說翻臉就翻臉,得理不饒人,這要是戴紅箍站馬路上,當時能挑大樑,連訓練都不用。」毫不誇張地說,《編輯部的故事》是一部靠幽默語言支撐的喜劇,如果沒有這些讓人會心一笑的語言,這部電視劇恐怕要失色不少。在當時被主創人員稱作「大型系列室內喜劇」的《編輯部的故事》,其實已經是情境喜劇的雛形了,連英達自己都說,《編輯部的故事》是典型的情境喜劇題材,這個劇當時如果交到他的手裡,他就會拍成情境喜劇。除了觀眾笑聲以外,它已經具備了經典情境喜劇的幾個最主要的因素:「系列」、「室內」、「喜劇」。這部系列室內喜劇的成功為中國情境喜劇的誕生作了受眾基礎的准備。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編輯部的故事》的成功在先,要讓中國的觀眾在完全不熟悉的情況下接受情境喜劇這種舶來的電視劇類型是很困難的;另外一方面,《編輯部的故事》的成功激發了中國觀眾壓抑許久的喜劇情愫,中國觀眾對喜劇的渴求以及當時電視市場上喜劇的極度匱乏都使情境喜劇的引進恰逢其時。二、誕生——《我愛我家》1992年,《編輯部的故事》引發的熱潮還沒有過去,從美國留學歸來的英達已經在籌劃著要在中國製作一部真正的情境喜劇了。他聯合了《編輯部的故事》的編劇之一名作家王朔以及因相聲《虎口脫險》、《小偷公司》而成名的相聲作者梁左。這個白金組合作出的第一個創意就是一部表現中國普通家庭的情境喜劇,定名為《我愛我家》。第二年,這個片子的前40集就開拍了。這部劇的海外反響不錯,一家香港的電視台以14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首播權,隨之一些省市電視台又先後購買了播放權,1994年和1995年又拍攝了後80集。《我愛我家》的創作深受美國經典情境喜劇《一家大小》(AllintheFamily)的影響。事實上,英達的很多情境喜劇都可以在美國情境喜劇中找到藍本,直接借鑒美國同類優秀作品是英氏情境喜劇創作的一個重要方法。《我愛我家》不但同樣採取了通過一個家庭反映時代和觀念變遷的策略,而且塑造了一個與《一家大小》中的那位觀念保守又愛發議論父親阿契·班科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老傅的形象。老傅和阿契一樣,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現象和觀念極其不滿,同樣愛發有些不合時宜的議論,同樣為自己的永遠正確沾沾自喜、自鳴得意,同樣要在生活中學會與自己的子女們和平共處,而且同樣招人喜愛,讓人難以忘懷。人們幾乎公認,老傅這一形象是《我愛我家》一劇中刻畫最為成功的形象,也是這部戲成功的關鍵所在。在人物關系的設置上,《我愛我家》最初也是直接借鑒《一家大小》,將志國設置為老傅的女婿,後來只是出於增加女主角戲份的考慮,才將二人的人物關系調整為翁婿關系。《我愛我家》雖然是以一個中國式的三代同堂的家庭為背景情節的,但實質上,整體家庭氣氛並不是傳統中國家庭所具有的。劇中人物各自的獨立性非常明顯,人物之間的對話、語言的幽默性實質上是對過去中國家庭嚴肅、刻板、長幼尊卑的秩序的挑戰,我們感受到的是一個自由、活躍、充滿幽默和歡樂氣氛的理想家庭。正如《我愛我家》的結尾曲用贊美詩風格的曲調唱的:「我的家庭真可愛,清潔美麗又安寧,兄弟姐妹很和氣,大人孩子都健康。」其中所表達的,正是中國普通百姓對於家庭生活的夢想和期盼。《我愛我家》的喜劇效果大多是通過閑談性的言語來實現的,往往巧妙地使話語與習慣語境脫軌,意外地使人從常規的話語囚籠中遁出,落入荒誕悖謬的語境之中。在這部戲中,語言的表層語義與深層語義經常形成「諷擬」性關系,高尚與渺小、美好與醜陋、嚴肅與戲謔、優雅與粗俗、悲傷與喜悅等混雜在一起,當它們被拉到同一平面上的時候,傳統價值的意義被消解了。這種無價值狀態契合著小人物對現存話語秩序僭越的快意心理,對於以中心權威和等級制度為特徵的正統話語,構成了某種顛覆的可能性。除了通過人物語言來製造幽默效果外,通過人物本身性格的弱點來製造幽默在《我愛我家》中也是一種重要的方法。例如在《毀我爸爸一遭》這集中,老傅被撞受傷了,三個肇事者對老傅披天蓋地一番歌功頌德,這番歌頌立刻就讓老傅高興起來了,本來傷勢很重的老傅馬上就對肇事者說:「我沒事了,你們走吧」,但回到家裡卻直哎喲。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情況:在《我愛我家》前40集於1993年開始在一些地方台播出之初,公眾輿論的評價並不高,甚至可以說相當之低。在1994年《成都晚報》組織的一次群眾評選最差電視劇的活動中,《我愛我家》不幸入選,盡管它在當時收視率和觀眾關注度都表現不俗。但在以後的年代裡,人們對於這部戲的評價卻越來越高,幾乎每年都會在各個電視台里復播,現在已經成為公認的中國情境喜劇第一經典,也是之後評價其他情境喜劇的一個標准。可以這樣說,情境喜劇在中國剛一亮相就誕生了代表中國情境喜劇藝術成就最高峰的作品,至今仍難以被後來者所超越。三、探索——《中國餐館》《我愛我家》的成功堅定了英達和他的同事們繼續從事情境喜劇創作的信心。1995年英達以家人為主體建立了「英氏影視藝術公司」,新成立的英氏公司也陸續推出了一系列新的作品,如《候車大廳》(1997年,40集)、《新七十二家房客》(1997年,40集)《心理診所》(1998年,20集)、《中國餐館》(1999年,80集)等。英達在這一系列的情境喜劇作品中對情境喜劇的題材與風格等方面都作了大量的探索,尤其是1999年出品的《中國餐館》。這部作品是《我愛我家》之後第二部帶現場觀眾的情境喜劇。《中國餐館》借鑒的美國藍本是上世紀80年代紅極一時的《歡樂酒吧》(Cheers),首次將故事發生的地點放在了國外,講述了一群留洋的中國人在洛杉磯一間中國餐館里發生的故事。在第一集《走馬上任》中,位於美國洛杉磯市的一家名叫「四川園」的中餐館遇到了危機,因經營不善、長期虧損,餐館已經到了瀕臨倒閉的地步。為改變餐館經營狀況不良的現狀,董事會決定更換經理,故事也由此。與以往反映海外留學生生活的電視劇不同,這部劇把視野拓寬到了海外華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一家中國餐館為舞台,各色人等紛紛在這個舞台上亮相。這些來自北京、上海、台灣、香港,還有在美國土生土長的華人以及喜愛中國菜的外國人在這家中國餐館里上演了一出出令人捧腹的喜劇。這其中既有餐館的換帥風波又有艾滋病的誤會,既有大款團的可笑,又有老夫少妻的尷尬,既有賭場的華麗又有餐館的辛苦。這部劇集合了當時中國最有實力的情境喜劇班底,由梁左和梁歡執筆,英達導演,明星楊立新、王姬、劉金山、何冰、李琦主演。而且,這也是繼《我愛我家》之後,英達投入最多、精雕細刻的一部情境喜劇,這從該劇的製作方式上就可以窺見一斑。無論是觀眾、媒體或是英達本人都對這部劇期望很高,但是播出之後,卻並未取得意料中的成功,反而是批評聲不斷。英達自己總結的一個失敗原因是離普通中國老百姓的生活太遠。的確,對於當時中國的喜劇觀眾來講,這種大洋彼岸的生活和洋文中文相間的白口實在離自己太遙遠了,很難引起共鳴,而且還少了當初《北京人在紐約》的那種異國情調和緊張氣氛,當然興趣不大。但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片子在審查時被刪節太多,許多精彩的地方被砍掉了,以至於有些劇集簡直無法連綴成篇。《中國餐館》的遭遇有一些特殊的戲劇性。當這部戲初審的時候,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的整體感覺相當好,認為是一部建國以來非常出色的喜劇。但在1999年准備開播的時候,5月7日卻發生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重大事件。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餐館》里大量正面表現美國社會的內容和語言,例如涉及社會的繁榮和文明的發達的東西,一下子變得非常敏感,可能會引起中國大眾的不滿。所以負責安排「630劇場」播出的亞環公司(而不是英氏公司)只能在播出前再進行一次大刪節,幾乎每一集戲都刪掉了5分鍾左右,而且一直拖到6月30日才開始播出。當然,同觀眾見面的《中國餐館》已經面目全非。四、轉折——《閑人馬大姐》進入新世紀的中國情境喜劇市場,不再是英氏一枝獨秀,開始顯露出百家爭鳴的態勢。2000年11月,廣東電視台推出了自己的粵語情境喜劇《外地媳婦本地郎》,開創了完全用方言創作情境喜劇的先河。2002年,由空軍電視藝術中心和中央電視台影視部聯合製作的《炊事班的故事》在中央電視台八套播出。作為我國第一部軍旅題材的情境喜劇作品,該劇播出後受到了來自觀眾和評論界的一致好評。《外地媳婦本地郎》和《炊事班的故事》為中國的情境喜劇發展添上兩抹亮麗的色彩,與此同時,另一部引起廣泛關注,並廣受好評的情境喜劇也悄然亮相於熒屏了,這就是2002年開播的《閑人馬大姐》。該劇獲得了全國電視飛天獎中的「最佳系列劇獎」,這是第一個獲得國家政府獎的情境喜劇作品。《閑人馬大姐》是英氏公司應亞環影視公司的要求,為其在全國銷售的電視劇欄目「630劇場」專門製作的節目,最初的主創人員仍然是導演英達和編劇梁左,再加上近年來在喜劇方面人氣很旺的蔡明擔綱主演,是一個相當強的組合。但鑒於內容大體上是家長里短,婆婆媽媽,英達最初並沒有特別看好這部戲。誰知道在全國幾十家電視台播出後,反應相當熱烈,不但北京和廣大的北方觀眾表示喜歡,就連歷來對英達的京味情境喜劇不太感興趣的南方觀眾也反應良好。開播後不久,這部戲的收視率就達到了7%左右,高的時候突破了10%。無心插柳柳成蔭,一開始不被重視的《閑人馬大姐》卻成了近年來最成功的一部作品,連續三年總共播出280集。《閑人馬大姐》選取了一個普通的下崗女工馬大姐及其家人鄰居們的日常生活為素材。馬大姐才50來歲,就退休回家了,同在機關看大門的丈夫和上高中的女兒(後來參加了工作)一起過著平凡的日子,住著用公共廚房的狹窄單元樓,是個典型的北京下層市民家庭。但馬大姐人閑心不閑,對親戚、朋友、鄰居都熱心,還時不時在家裡生點事,再加上幾個愛生是非卻又相互關心的鄰居,特別是沒正經工作卻愛吹牛裝闊的潘大慶,就湊成了一幅豐富多彩的市井生活圖景。《閑人馬大姐》的問世其實可以看作是英氏喜劇的某種回歸,故事發生的環境從車站、中國餐館、心理診所又回到了情境喜劇最初的也是最適宜表現的家庭環境中,而表現的對象也從城市中的時髦青年、有心理問題的中產階級回到了小市民階層。但這種回歸又不能被視作一種簡單的回到原初點的運動,而是一種有突破、有創新的回歸。之前的情境喜劇都是以某個特定的環境或者行業為表現的主體,例如車站、家庭、餐館、部隊,要講述的主要是處在這些環境中的人們之間的故事,可以說,故事是第一位的,人物則是其次的,當然也不排除像《我愛我家》這樣的優秀作品,在講好故事的同時還能夠將老傅、和平這樣的典型人物塑造成功。而《閑人馬大姐》則反其道而行之,就創作者的主觀目的來講,創作這部劇,首要目的是塑造好馬大姐這樣一個典型人物形象,所以全劇都是圍繞這樣一個核心人物來說事兒的。馬大姐最典型的性格特徵集中體現在一個「閑」字上,馬大姐下崗了,人「閑」下來了,心就更「不閑」了。閑下來的馬大姐開始熱情地忙活在鄰里之間,她的這份熱情時不時為自己也為家人、鄰居帶來了很多尷尬,事情的結果常常與善良的初衷背道而馳,喜劇效果由此產生。另外,正因為馬大姐「閑」了,沒有一個固定的職業身份的限制,所以她可以不停地找工作,當保姆、當特護、還當群眾演員,學辯論、學書法等,不停地變換身份。可以說,馬大姐正因為什麼都不是,所以可以什麼都是,這樣一來,就可以將發生在很多人身上的有趣的故事都涵蓋進去。五、突破——《武林外傳》在《閑人馬大姐》之後,中國的情境喜劇市場上沉寂了一些時日,除了一些方言情境喜劇例如《外地媳婦本地郎》、湖南經視的《一家老小向前沖》等在本地觀眾群中有不錯的收視情況以外,從全國的范圍來看,並沒有出現一部能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的情境喜劇作品。而到了2005年年末,這種情況終於被CCTV-8首播的一部古裝情境喜劇《武林外傳》打破。按照該劇編劇寧財神的說法,《武林外傳》是以郭芙蓉這個初入江湖的黃毛丫頭的視角來看世界。出身名門的郭芙蓉一心嚮往投身武林,成為一代女俠,但是她一心助人卻好心幫了倒忙,最後被同福客棧的老闆娘點醒在客棧中當了個雜役。老闆娘佟湘玉心地善良、風情萬種,但卻摳門至極,剛過門丈夫就去世了,於是擔負起了撫養小姑子莫小貝的重任,她和小貝之間的關系與其說是姑嫂,還不如說更像母女。再加上和老闆娘有些曖昧關系的跑堂白展堂,飽讀詩書卻又十分迂腐的賬房先生呂秀才,廚師姜大嘴,這些人在每天人來人往的同富客棧中演繹各種各樣的故事,儼然就成了一部中國式的《老友記》。無論是從形式還是從內容上來看,《武林外傳》都是一部完完全全的中國式情境喜劇。從形式上來看,美國情境喜劇例如《老友記》、《辛菲爾德》都是用20多分鍾的篇幅同時進行3~4條情節線,其中的故事往往非常簡單,有時甚至不成其為故事,而只是一個生活中意味深長的小感悟、小片段。而以往我國的情境喜劇則是用一至兩集講一個完整的故事。《武林外傳》從形式上尋求了突破,它既不同於外國經典的情境喜劇,也不同於之前的中國情境喜劇,而是借鑒了我國古典章回體小說,一個回合講兩個主要故事的樣式,在一集40分鍾的時間里講兩個有一定關聯的小故事,當然這個故事有可能是十分完整的,也有可能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小片斷。連每集的名稱都借用了章回體小說的樣式,例如《入丐幫老邢丟公職,升捕頭小六打官腔》。以往的情境喜劇都是帶觀眾笑聲的,不論是現場錄制的觀眾笑聲還是「罐裝笑聲」。英達甚至認為有無觀眾笑聲是判斷一部電視劇是否是情境喜劇的最重要的標准。《武林外傳》的錄制現場有20名觀眾,根據觀眾的反應隨時調整台詞、劇情和演員的表演,但是和通常的情境喜劇不同的是,這部劇從頭至尾都沒有帶觀眾的笑聲,而是替之以生動的具有民族器樂元素的音樂。這對於一直借鑒國外情境喜劇的中國情境喜劇來說不能不說是一次大膽的舉動。《武林外傳》選取了中國特有的武俠作為題材,這在中國情境喜劇的發展歷程上是絕無僅有的。雖說是一部武俠題材的情境喜劇,其實它不過是借了武俠這個外殼來看社會。同福客棧雖說武俠雲集,既有傳說中的「盜聖」,又有衡山派掌門,還有關中大俠,但他們其實只是如你我一樣的普通人,說到底同福客棧更是當下中國社會的一個縮影,同福客棧里的眾多故事其實是當代中國現實問題的投射,在這里既有未成年人的教育問題,考學壓力,又有家庭暴力問題,連商業惡性競爭在其中都有所反映。無厘頭風格的台詞是這部情境喜劇區別於國外情境喜劇及以往中國情境喜劇的一個重要特色。以往的情境喜劇都是從傳統的相聲藝術中吸取營養,這部劇則反其道而行之,大膽跟隨當代中國流行文化的發展脈搏,事實上,這也是很多看著周星馳電影長大的年輕觀眾極力追捧它的最重要的原因。例如,呂秀才的經典台詞「子曾經曰過」、佟湘玉帶有陝西口音的「額滴神」(我的神)、「我化個妝先」,還有郭芙蓉的「確定一定以及肯定」,都讓熟悉流行用語的中國年輕觀眾產生了強烈的親切感。另外,強烈的拼貼感也是成就這部後現代風格情境喜劇的重要因素。在這部劇中,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幽默與溫情、後現代風格的解構和現實主義的教誨、對武俠的反諷與對俠義精神的弘揚都奇妙地混合在一起,還摻雜著網路語言、流行歌曲、廣告段落、綜藝節目、時事新聞、時尚資訊等等,所有這些元素融為一體,就拼貼成了這部「中國式情境喜劇」。中國情境喜劇從引進至今已經有十多個年頭了,在這十幾年裡,中國的情境喜劇經歷了誕生時的輝煌、探索時期的平淡以及最近幾年的重新崛起。隨著播放平台的增多,一些優秀的創作人才逐漸加入到情境喜劇的創作隊伍中來,情境喜劇不再是英氏一枝獨秀,作品總體水平也呈不斷上升趨勢。
② 李伯清在哪裡講評書
李伯清,1947年11月8日生於四川省成都市,藝術家 、主持人、評書人、演員、佛教弟子。
1980年開始從事長篇評書,在這期間從此闖盪於成都的大街小巷,1986年遠赴河南表演評書《追車》,1991年三國演義評書《打黃蓋》,1994年參演電視劇《鬼城奇遇》,1996年拜師何世珍門下,專心學習書畫藝術,2000年丟掉了電視劇《閑人馬大姐》裡面的角色,但不覺得遺憾。2004年參與演出電視劇《福星高照豬八戒》,2007年10月29日在彭州三昧禪林正式剃度出家,2010年在成都電視台主持評書節目《李伯清大話水滸》《李伯清大話智慧》,2011年《李伯清工作室》正式成立,2012年錄制美食節目《舌尖上的四川》,2014年7月做客湖南衛視綜藝節目《天天向上》,2015年5月以68歲的年齡宣布退休。
③ 閑人馬大姐的音樂原聲
片頭曲1
有一位馬大姐
她本是個大忙人
冷不丁兒的
沒了工作
她好像是丟了魂
這歲數
再就業
學技術沒有文憑
不甘心
從此歇菜
成天就是鍋碗瓢盆
有一位馬大姐
她可真是個大忙人
東家長
西家短
專幫人解難題
疾惡如仇
不計得失
滿腔熱情
提前退休
心不下崗
人生再搏幾回
片頭曲2
有一位馬大姐
她本是個大忙人
東家長
西家短
專幫人解難題
疾惡如仇
不計得失
滿腔熱情
提前退休
心不下崗
還得搏幾回
有一個大雜院
住著街坊和四鄰
新朋友
舊相識
有事沒事串個門
趙錢孫李
雞毛蒜皮
鍋碗瓢盆
用我心換你心
人間它有真情
片尾曲1
誰說人活著就為了錢,不該管的閑事兒還是得管。
人說昨天像一陣過眼雲煙,從現在開始也不算晚。
你拍一,我拍一,賴漢也能娶好妻。
你拍二,我拍二,人老還得有個伴兒。
你拍三,我拍三,巫醫神功要揭穿。
你拍四,我拍四,出事不能自顧自。
你拍五,我拍五,虛假廣告太離譜。
你拍六,我拍六,裝修還得自己弄。
你拍七,我拍七,偶爾咱也打回的。
你拍八,我拍八,小孩兒早戀必須抓。
你拍九,我拍九,兩口子吵架別動手。
你拍十,我拍十,發揮余熱還不遲!
誰說市井人家它太平凡,沒有老百姓社會不能發展。
再難的日子只要你有個信念,別說你忙你沒時間。
片尾曲2
誰不願活的實在一點,要是太自私就會人見人煩。
既然自己是一個社會單元,再大的事兒都得管一管。
你拍一, 我拍一, 小孩少打游戲機。
你拍二, 我拍二, 廢物裝進垃圾袋。
你拍三, 我拍三, 假冒偽劣一鍋端。
你拍四, 我拍四, 足球出線是頭一次。
你拍五, 我拍五, 胡同里抓賊兩頭堵。
你拍六, 我拍六, 千萬別買注水肉。
你拍七, 我拍七, 上網得學計算機。
你拍八, 我拍八, 召開奧運在咱家。
你拍九, 我拍九, 先上戶口再養狗。
你拍十, 我拍十, 發揮余熱還不遲!
社會正在進步眼光得遠, 自己個的牢騷別沒結沒完。
別人的事再煩都把它當個事兒辦, 別說你忙你沒時間。
片尾曲3
誰說幸福是因為有錢,勤儉的日子也過得舒坦。
所有鬧心的事兒都留在昨天,知足常樂求個平安美滿。
你拍一,我拍一,留神食品保質期。
你拍二,我拍二,出門遛狗要拴鏈兒。
你拍三,我拍三,樹立正確榮辱觀。
你拍四,我拍四,普及使用規範字。
你拍五,我拍五,房價高的太離譜,太離譜了!
你拍六,我拍六,哪哪都在搞選秀。
你拍七,我拍七,非法傳銷很打擊。
你拍八,我拍八,節能環保利萬家。
你拍九,我拍九,共創和諧搭把手。
你拍十,我拍十,奧運建設如火如荼我們共同來支持,耶!
誰說現在人之間距離很遠,別老是悶家裡上網聊天。
有事兒沒事兒地經常去把門串串,別說你忙你沒時間。
④ 請問重慶的特產小吃有那些
江津白酒
產於重慶江津。火鍋第一,串串香,水煮魚,馬大姐糖,等等……
⑤ 李倩客串過閑人馬大姐嗎
李倩應該是沒有串客串過閑人,馬大姐,因為我沒有看到過,也沒有聽說過
⑥ 成都說平書的那個叫什麼
李伯清
李伯清,1947年11月8日生於四川省成都市,藝術家 、主持人、評書人、演員、佛教弟子。
1980年開始從事長篇評書,在這期間從此闖盪於成都的大街小巷,1986年遠赴河南表演評書《追車》,1991年三國演義評書《打黃蓋》,1994年參演電視劇《鬼城奇遇》,1996年拜師何世珍門下,專心學習書畫藝術,2000年丟掉了電視劇《閑人馬大姐》裡面的角色,但不覺得遺憾。[1] 2004年參與演出電視劇《福星高照豬八戒》,[2] 2007年10月29日在彭州三昧禪林正式剃度出家,[3] 2010年在成都電視台主持評書節目《李伯清大話水滸》《李伯清大話智慧》,2011年《李伯清工作室》正式成立,2012年錄制美食節目《舌尖上的四川》,2014年7月做客湖南衛視綜藝節目《天天向上》,[4] 2015年5月以68歲的年齡宣布退休。
⑦ 李伯清住在哪裡
李伯清:川渝地區著名民間藝術家。 現為國家一級演員,四川省曲藝家協會會員,成都市曲藝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繪書藝術院常務理事,成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重慶市群眾藝術館曲藝幹部,藝術館副館長,重慶市戲劇家協會會員,重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重慶市第二屆政協委員。
1947年出生於成都市,曾當過搬運工,木工,炊事員等,在蹉跎歲月中度過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時代 。
1980年,開始從事曲藝工作,主講長篇評書。
1986年,隨四川省曲藝家協會赴河南馬街書會代表團,在書會上表演評書《追車》。
1987年,參加成都廣播電台「文藝大觀圓」評書小段《麻將戀愛》,《亂冒酸》錄音。在錦江劇場茶廳為德國友人賴西門講專場評書《五鳳齊飛》。
1986,87年連續兩年被原成都市東城區評為全區文化系統先進個人。
1991年,為日本三國志訪華代表團主講專場三國演義評書《打黃蓋》,受到日本藝術家的好評。獲成都錦江茶館文化藝術節《龍門陣》比賽一等獎,《四川日報》,四川人民廣播電台作專題報道。
1992年,獲「全國三書比賽」業余組金獎。
1994年,創作,演出《徐洪剛熱血頌》獲四川省文化廳新節目展演二等獎。自創散打評書,在四川以及全國產生很大影響。「李伯清評書現象」被評為94年四川十大新聞之一。散打評書段子在參加省,市以及中央電視台節目錄制,並在電視台開專場播出。錄制發行個人專輯音帶21集。在20集電視劇《鬼城奇遇》,8集方言電視劇《三喜臨門》中擔任重要角色。
1996年,拜原四川省博物館館長何世珍先生為師,學習書法,繪畫藝術。
1998年 「川航杯」巴蜀笑星擂台賽中獲特榮譽獎,被評為「巴蜀十大笑星」。
2006年,為張德高表演的小品《張三娘相親》。
2007年10月,早已是佛門俗家弟子的李伯清正式剃度出家。
2009年9月受邀在成都電視台第二頻道錄制《大話60年》
2010年受邀繼《大話60年》後相繼在成都電視台第二頻道推出《李伯清大話智慧》、《逛新村》、《李伯清大話水滸》
2011年1月18日在成都電視台第二頻道成立《李伯清工作室》
2011年10月應邀在成都電視台第二頻道錄制《要公道打顛倒》
因為:一、名家住處很難穩定,經常搬家的很多,二、有的名家不願讓人知道自己的住處,我也覺得是,私人住處不願為人所知。三、對於名家知道他是哪裡人也就足夠了。我覺得我回答的很好,通不過無所謂,我只是無語罷了。
⑧ 快樂女聲的楊梓是家有兒女的楊紫嗎
不是楊梓個人資料
姓名:楊梓
性別:女
生日:1983年10月25日
身高:165cm
體重:44kg
職業:集作詞、作曲、編曲、演唱為一身中國新生代音樂唱作人、演員
專長:各種樂器演奏,包括鍵盤,吉他,薩克斯,葫蘆絲,巴烏
星座:天蠍座
故鄉:內蒙古
血型:未知
愛好:唱歌 逛街 睡覺
喜歡的寵物:哈士奇
個人經歷:
創作了數十首歌曲,以原創選手著稱;從內蒙古趕來成都,經過長達近一月的選拔,終於脫穎而出,成為四川新浪網路直通區5強選手;她在賽場上純凈的嗓音,爽朗的氣質,連高曉松都贊嘆不已,並當即表示願意為其製作唱片……她就是號稱音樂精靈的「快樂女聲」——楊梓。對於即將開始的全國300強突圍賽,楊梓說滿眼的美女讓她有些緊張,「或許花朵多了,大家也願意看看我這樣的一棵小草。」
初到長沙想念成都串串香
楊梓在她的博客中寫道:「一張張真誠的臉,寬窄巷子的琴聲,錦里的三大炮,傷心涼粉,紅豆冰沙,可愛的大熊貓……成都,真的是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前天上午,楊梓收拾好所有行囊和心情,一人踏上開往長沙的列車。「當時下車好熱哦,感覺比成都高好幾度。兩天下來我腿都曬得掉皮了。」
「多想念成都的火鍋和串串香,現在都吃不到那麼美味的食物了。」楊梓到長沙後,還沒來得及逛逛,就被主辦方召集去選歌和參加各種練習。「能來長沙比賽很開心,對音樂的執著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突圍300強依舊演唱《零點整》
「昨天去現場集合,晃眼一看全是美女,我都嚇到了。」楊梓說300強集結現場,大家都打扮得十分亮麗搶眼。楊梓表示,第一次選歌時都是分開進場的,所以暫時沒能提前見到其他選手演唱的實力。
對於突圍賽的情況,楊梓說賽制基本和海選差不多。「導演讓每人准備兩首歌,一首過後決定選手是否晉級、待定或淘汰;另一首歌則是用於待定時PK。目前我的首唱曲目還是選定原創作品《零點整》,服裝方面還是希望給人一種簡單隨意的感覺。」據悉,「快樂女聲」新浪網路直通區四川賽區前5強選手都被安排在6月10日進行突圍賽。
感動掉淚全靠「梓菜」一路支持
從內蒙古到成都,從成都到長沙,楊梓總是一個人背著吉他默默行走。「家人都有事情,所以不會過來。但我有『梓菜團』的鼓勁,不會害怕。」作為新一代原創型才女,楊梓從海選開始就不乏一批忠實的粉絲。在成都直通區決賽時,還有粉絲專程打飛的來與她見面。
「他們找不到比賽地點,靠北京的後援團網上邊查地圖邊指揮,很執著。」楊梓回憶,當有人出現在自己面前,說是自己的粉絲時,她感動掉淚。「後來僥幸進入50強後,我還給他們當導游,把成都的小吃吃個遍。」楊梓說,成都決賽時表現不好,可能只發揮了30%。「長沙突圍賽時,如果能發揮80%以上應該就比較滿意了。」
2009年06月17日進入快樂女聲全國18強
2009年06月26日進入快樂女聲全國15強
2009年07月03日(晚10:30)參加晉級賽,被淘汰 楊紫個人資料 姓名:楊紫
原名;楊旎奧
小名:奧奧
英文名:Andy
籍貫:北京
性別:女生日:1992年11月6日
血型:A型
星座:天蠍座
身高:166公分
體重:58.4KG
喜愛的演員:奧黛麗·赫本 舒暢 徐靜蕾
喜愛的歌手:劉若英 許茹芸 蕭亞軒 魏晨 韓庚 飛輪海
喜愛的明星:很多
圈中好友:張一山 尤浩然 井柏然 陸虎 顏丹晨 黃聖依 崔彬斌
愛好:書法 跳舞 唱歌,游泳等
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愛吃的:PIZZA KFC 麥當勞 等
喜歡的顏色:紫色 藍色 粉色
小學:北京房山區星城二小
初中/高中: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學
曾合作演員:宋丹丹,何炅,蓋麗麗,陳瑾,寧靜,劉金山,馬景濤,吳若甫,夏雨,毛孩,何政軍,張一山,高亞麟
表演經歷
電影
《女生日記》 女一號 冉東陽 導演/石建都
此片獲得中國第十二屆銅牛電影節優秀影片及第二十四屆金雞電影節組委會大獎
《媽媽的呼喚》 女一號 巧妮
《最後的芬芳》女一號 多倫
《我是粉絲》女一號小橋
《尋找狗托邦》配音
電影<少女穆然> 電影<警察有約>等多部電影中扮演主要角色.
電視劇:
《家有兒女1》飾演 夏雪
《家有兒女2》飾演 夏雪
《女生日記》 飾演 冉冬陽
《純真歲月》 飾演 麥思丹
《少年康熙》 飾演 冰月
《孝庄秘史》 飾演 小宛如
《緣分》 飾演 魏司晨
《如此出山》飾演 周瓊
《案發現場》飾演 悅兒
《黨員馬大姐》飾演 小強
《無限生機》飾演 明娜
《活著真好》飾演 陳寰
《吳承恩與西遊記》飾演 葉芸
《回家》飾演 周遊游
《珍寶》 飾演 貝拉
《男生日記》飾演冉冉
《向周星馳致敬先》飾演孫權。以及《大宅門》,《勇敢面對》,《爸爸要離婚》,《生命》,《老費》《長大不容易》等等30多部。
《大宅門2》飾演小蘋果
《青春舞台》飾演劉秘書 廣告代言 《太太靜心口服液》
《諾亞舟》學習機 《諾亞舟》搜學王
《大寨花生牛奶》 飲料
《大寨八寶粥》
《卡西龍》運動裝備
《上清飲料》
《好視力眼睛》
等100多個廣告.
資料來自網路
⑨ 蔣雯麗和鄧超在閑人馬大姐哪集客串過
蔣雯麗和鄧超在閑人馬大姐67集客串過
⑩ 加盟成都冒椒火辣串串香的具體流程是怎麼樣的
流程的話一般是先去總部考察,經過特訓,然後選址,裝潢,就可以開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