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老北京傳說鑄鍾娘娘
以前,北京跟北京附近的人,每天晚上七點鍾的時候,就能聽見連續不斷的「鞋一鞋一鞋一」的鍾聲。尤其是冬天很冷的時候,媽媽們就會跟孩子說:「睡覺吧,鍾樓打鍾了,鑄鍾娘娘又要鞋穿了。睡覺吧,別吵了鑄鍾娘娘。」「鑄鍾娘娘跟誰要鞋呀?」於是,媽媽們就說出了這樣一個傳說。
原來,早年間沒有鍾表的時候,各城各縣都有一座鼓樓,到了定更天就開始打鼓,叫做「交更」,老百姓聽見鼓樓的鼓聲,就知道天到什麼時候了。北京是京城,鼓樓當然要比各城、各縣的鼓樓高得多,大得多了。可是光有這么大的鼓樓多孤單呀,得配個大鍾樓。於是,皇帝就下了一道「聖旨」,派管工程的工部大官,修一座高大的鍾樓,鑄一口兩萬斤重的大鍾。工部大臣接了「聖旨」馬上把全國各地鑄鍾的匠人召集到了北京。
有名的鑄鍾匠人都來齊了,工部大臣就在鼓樓西面開了一個鑄鍾廠,派一個最有名的匠人老鄧頭做鑄鍾的工匠頭,帶領大家在廠里鑄鍾。老鄧頭是有家眷的,除了妻子外,還有一個讀書識字、心思靈巧、長得水蔥似的大閨女。一家人就住在鑄鍾廠外面不遠的一個小胡同里。老鄧頭天天早晨起來上鑄鍾廠,晚上回家和妻子、閨女說說笑笑,一家三口過著舒心的日子。老鄧頭天天下工回家,女兒總是問:「爹,鍾鑄成了嗎?」老鄧頭也總是笑著說:「快了,快了。」
一天、兩天過去了,十天、二十天過去了,鍾真的鑄成了,這是一口很大的大鐵鍾。老鄧頭報告了工部大臣。工部大臣趕忙奏明了皇上,請皇上來聽聽鍾聲,他滿以為皇上一定會獎賞他呢,萬沒想到,皇上一看到這口鍾,就好大不樂意,說:「怎麼不鑄口銅鍾?這黑不溜湫的多難看!」等一聽鍾響,皇上就更惱火了:「這是什麼聲音?叭喇叭喇的,別說全城人聽不見,就是我的皇宮也聽不見呀。」皇上當即責罰了工部大臣,並說:「給你三個月的限期,鑄一口兩萬斤重的銅鍾。平常的時候,要四郊都聽得見,順風的時候,要四千里以外也能聽得到。如果鑄不成鑄不好,就殺你的頭!」皇上說完,一甩袖子,怒氣沖沖地回皇宮去了。
老鄧頭兒氣沖沖地回了家,女兒一看見她爹,就問:「鍾不是鑄成了嗎?爹為什麼生氣呢?」老鄧頭兒說:「成什麼!」他把皇上看鍾的事說了一遍。女兒聽完也很生氣,但只能安慰她爹說;「別生氣了,慢慢想法子鑄新鍾吧!」於是,老鄧頭兒還是天天早晨上鑄鍾廠,晚上回家。開頭一個多月,還沒覺著怎麼著,一個半月後,老鄧頭兒再回家的時候,臉色就不同了,總是愁眉不展,咳聲嘆氣的。原來這口銅鍾怎麼也鑄不成,不是銅汁子凝結不上,就是鑄好了不像鍾的樣子。工匠們化了鑄、鑄了化,不知道鑄了多少回,總也鑄不成。鄧姑娘知道了這回事,也急得不得了,天天替她爹發愁。每當老鄧頭兒回家的時候,她就安慰爹幾句,老鄧頭兒不在家的時候,她就和媽媽一起掉淚。眼看日子一天無近了,可把這靈巧、美麗的鄧姑娘熬煎壞了。
這一天,是鑄鍾限期的最末一天,前一天老鄧頭兒就沒有回家。早晨起來,鄧姑娘就跟媽媽說要去鑄鍾廠看爹爹,老鄧婆說:「你一個姑娘家的,怎麼能進鑄鍾廠呢?」鄧姑娘一定要去,老鄧婆也就依著女兒的心思說:「你看看就回來告訴我,我也好放心。」鄧姑娘換了衣裳,穿上雙新綉花鞋,就去鑄鍾廠看爹爹了。她到了鑄鍾廠,太陽剛出來。一進門,就看見爹爹跟他的夥伴們正圍著化銅鍋亂轉,一個個滿頭大汗,身上沾滿了煤灰,太陽光一照,個個的臉上青一道,紫一道,活象一群小鬼。鄧姑娘喊了一聲:「爹,我來了。」老鄧頭兒回頭看見了閨女,又傷心又著急,說:「你,你干什麼來了?」「爹沒回家,媽叫我來看爹。問問爹,鑄的鍾怎麼樣了?」老鄧頭兒還沒答話,旁邊一個工匠就說了:「怎麼樣?銅汁兒怎麼也不對頭,就剩今天一天了,太陽一落山,我們就沒命了,大侄女快回家吧!」鄧姑娘聽了這話,看看爹和他的夥伴們,心裡難過極了。她想:爹爹他們就要為一口鍾喪命了,我還活什麼勁兒!不如死在他們頭里吧!鄧姑娘想到這里,咬一咬牙,狠一狠心,住後一撤步,使足了力氣,往化銅鍋那邊跑,到了跟前一抻腰,只聽「嘩」的一聲,銅汁飛濺,姑娘跳到了化銅鍋里。
就在鄧姑娘往前跑的時候,大夥兒一看情況不對,異口同聲地喊了一句:「不好,快揪住她!」老鄧頭兒先是獃獃地發愣,大家一喊,他才著了急,三步兩步,往前就追,等老鄧頭兒手到了,鄧姑娘的身子已然進了化銅鍋,老鄧頭一把沒揪住,只是揪下鄧姑娘的一隻綉花鞋來。老鄧頭兒拿著閨女的綉花鞋哭得死去活來,大夥兒也掉下了同情的淚水。人們正傷心的時候,忽然一個年輕的工匠叫起來:「你們先別哭,看看銅汁子怎麼變了樣了!」
大夥兒留神一看,果然銅汁放出了特別的光彩,於是擦幹了眼淚,馬上動手鑄鍾,就在太陽剛偏西的時候,八寸厚的新銅鍾就鑄成了,老鄧頭兒他們總算交了「皇差」。
這口新鍾掛在鍾樓上,每天一到定更,就打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兩番一百零八下鍾聲。鍾聲的後音總是:「鞋一鞋一鞋一」。老媽媽們聽見鍾聲,就傷心地說,「鑄鍾娘娘又要她那隻綉花鞋了。」
到後來,鑄鍾廠取消了,可「 鑄鍾廠」的地名一直留到現在。「鑄鍾廠」里有一座「鑄鍾娘娘廟」,可不知道是什麼人修的。有人說,是當初那個皇上修的;也有人說,是老鄧頭兒的夥伴們修的。不管是誰修的,這座鑄鍾娘娘廟和鑄鍾娘娘的傳說,一輩一輩地流傳了下來。那麼,先前鑄的那口大鐵鍾哪去了呢?這口大鐵鍾啊,它一直躺在「鑄鍾廠」里,不知道躺了多少年。直到一九二五年,人們才把它挪到鼓樓後面,直直地立在那裡。人們看見這口大鐵鍾,就會聯想到鑄鍾娘娘的傳說了。
B. 關於鑄鍾娘娘的傳說
樓上的是一種傳說,出處我不太清楚;我的是一種傳說,出處是《北京青年報》。
北京鍾樓與「鑄鍾娘娘」
在北京鍾樓頂上,懸掛著一口巨大的銅鍾。鍾聲渾厚有力,洪亮綿長,方圓數里都能聽到,堪稱「古鍾之王」。
如此巨大的銅鍾是如何鑄造的呢?傳說鍾樓原有一口鐵鍾,但聲音不夠洪亮,於是皇帝下令召集天下工匠來鑄鍾。可是3年過去,銅鍾仍然沒能鑄好。皇帝發怒了,斬了監鑄的太監,並限令80天內鑄好大鍾,否則就把全體工匠處斬。
負責鑄鍾的師傅名叫華嚴,是當時有名的銅匠。為了鑄造這口大鍾,他是茶飯不思、夜不能寐,耗盡了心血。這天回到家裡,他嘴裡仍然念叨著:「什麼原因鑄不了鍾呢?怕是缺什麼東西吧!」這時,女兒華仙過來了。提起華仙,那可真是個好姑娘。她不僅自幼聰明伶俐,而且還跟父親學會了不少銅匠活兒。由於母親早喪,她14歲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當時她16歲了,出落得如仙女一般,大家都誇老銅匠養了個好閨女。
為鑄鍾的事,她也琢磨好多日子了,見父親發愁,忙上前說:「爹,是不是因為火候不到?」老銅匠一拍大腿:「有道理!不過,如何提高爐溫呢?」「我有辦法。」華仙胸有成竹地說,「鑄鍾那天您帶我去吧。」
鑄鍾這天到了,朝廷命官、大小工匠也都到齊了,可爐溫仍然上不去。眼見這最後一爐銅水又要失敗,華嚴急得眼睛都紅了。就在這時,一個姑娘突然從人群里飛奔出來,正是美麗的華仙。她穿一身紅襖紅褲,著一雙綉花小紅鞋。只見她沖到爐邊,縱身跳進爐去。華嚴一把沒抓住,只抓住一隻綉花小鞋。剎那間,爐火升騰,銅水翻滾。老銅匠忍痛下令:「鑄鍾!」工匠們一齊努力,銅鍾終於鑄成了。
為了紀念這位為了鑄鍾而獻身的美麗姑娘,人們尊稱她為「鑄鍾娘娘」。每逢風雨之夕,鍾聲凄涼悲切。這時,昔日北京城的媽媽們就會對孩子說:「睡覺吧,鍾樓打鍾啦,鑄鍾娘娘要她那隻綉花鞋啦……」
——摘自《北京青年報》
C. 關於鑄鍾娘娘的傳說是怎樣的
很久以前,有個鑄鍾老爹,專門鑄鍾。哪裡修廟,鑄鍾都離不開他。他有一個閨女,聰明伶俐,長得也很漂亮。閨女從小跟著他。去年,閨女十八歲,已經和通州一家鑄鍾人家訂了親,打算今年辦喜事。
誰知,這年皇帝在北京要修一座又高又大的鍾樓,鑄鍾老爹被召了去,當了工匠頭,這婚事就給耽誤了。
北京那時,先修了鼓樓,定更打鼓,全城人都憑這鼓聲知道是什麼時辰。有了鼓樓,還得要鍾樓來配。為了鍾鼓齊鳴,皇帝又下令修這個鍾樓,要鑄一口一萬多斤的大鍾。於是,召集了全國鑄鍾匠人,通州那家小夥子也被召來了。為了這鍾,還專門在鼓樓西邊設了一個鑄鍾廠。幾百號人在這鑄鍾廠里,沒日沒夜地干。
鑄鍾老爹,天天去操持。自從老爹擔負了這份皇差,閨女老是不放心,一回到家,總要問他爹鍾鑄成沒有?
有一天,鑄鍾老爹愁眉苦臉地回來了。閨女一看她爹悶悶不樂的樣子,心也沉重起來,她趕忙問:
「爹,遇著啥難事啦?」
鑄鍾老爹咳了一聲,也沒言語。
閨女又問:
「爹,有啥不順心的,你跟女兒說說吧。」
鑄鍾老爹滿心是火,覺著這事和閨女說了也是白說,她一個女孩子家,能管了啥事?可是又一想,身邊就這么一個親人,不跟她說,跟誰說呢?這樣,他就把事情說了。
原來,他們鑄的這口鍾,滿以為到期能交工,誰知鑄了好幾次,都沒成功,急得大家沒有辦法。每次鑄,都是鐵水澆不成,勉強澆鑄上了,也出不來音。最後,他們把鐵料換成銅料,把鐵爐換成銅爐,修出沙模,再澆鑄的時候,還是凝不上。鑄鍾老爹為了這,吃不下,睡不好。眼看工期就到了,皇上要問罪,大家的命都在這一口鍾上呢!
閨女聽了,心也像秤砣一樣,坐立不安了。心想,如果真的完不成皇差,不僅爹的命保不住,就是我那將來的丈夫,不也活不成了?怎麼辦呢?她也一時想不出辦法,就只好安慰她爹說:
「您老人家別著急,總會想出辦法來的。」
鑄鍾老爹唉了一聲,飯也沒吃,倒頭便躺在床上。
這天,工期到了最末一天了。鑄鍾老爹心裡像滾油澆,早早就上鑄鍾廠了。閨女也沉不住氣了,她也急急忙忙奔到鑄鍾廠。到那兒一看,火光連天,工匠們各個滿頭大汗,忙得團團轉。鑄鍾老爹在火光煙色之中,正在招呼著最後的澆鑄。姑娘瞪大兩隻眼睛看著,只見那翻滾的銅汁,一罐接一罐地倒入像小山一樣的沙模中。可是澆鑄了半天,還是沒鑄上,銅汁根本不凝,這下大夥都急得說不出話了。
正在這時,閨女急了,大叫一聲:「爹,我來了!」猛地一竄,一下跳進了化銅的鍋里,立時銅漿飛濺,放出一股青藍色的彩光,大家都愣住了。
鑄鍾老爹忽然聽到閨女的叫聲,急忙跑上前去,已經晚了,只在爐邊上揀到一隻綉花鞋。
從此,大鍾便鑄起來了。這口鍾掛上以後,聲音清脆悠遠,幾十里地都聽得清清楚楚。每次打鍾都是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起音是「當——當——」,落音是「鞋——鞋——」,人們說這是閨女在要她的鞋呢!
從這以後,人們都管這閨女叫鑄鍾娘娘。鑄鍾娘娘的故事,也在人們中流傳開了,但那口大銅鍾卻不知到哪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