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煎餅卷大蔥 猜一個數字
308
煎餅卷大蔥
煎餅卷大蔥是用玉米面、小麥麵粉、土雞蛋及大蔥製成的一種食品,是山東省的地方傳統名吃。
食用方法是將大蔥洗凈蘸上甜醬,用剛烙好的煎餅卷著吃,辛香辣伴著甜醬的味道,好吃又開胃。[1]
不同的烙制工具,不同的原料,做出的不同的煎餅,味道也各不相同。卷上大蔥後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嚼頭。
『貳』 山東人愛吃煎餅大蔥,煎餅大蔥的由來是
煎餅大蔥是我們生活當中常見的美食,但是很多人因為不喜歡吃大蔥,所以很多人也不喜歡吃煎餅大蔥,但是有一個地區特別愛吃煎餅大蔥,那就是山東地區,雖然山東人很愛吃煎餅大蔥,但愛吃不一定了解啊,如下我們了解下煎餅大蔥的由來是什麼,讓我們感受到歷史美食文化,和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後來經過各種飲食的變遷,我認為煎餅大蔥的由來和山東有很大的關系,畢竟煎餅和大蔥都是山東常吃的飲食,兩者的出現可以說是形影不離。但是無論煎餅大蔥的由來是什麼,都和山東有著莫大的關系,雖然我並不愛吃煎餅大蔥,但是我覺得煎餅大蔥依舊是一道吃貨必吃的美食。
『叄』 煎餅卷大蔥加盟連鎖店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g3Mjg3NTUyMA==/v.swf有比較專業的做煎餅的連鎖店,可以和煎餅機廠家聯系即可
『肆』 山東媳婦回門回來時帶了煎餅大蔥是什麼意思
煎餅卷大蔥是山東特產。帶回來只是想讓大家一起分享。
『伍』 我現在來到了泰安!明天准備去爬泰山,聽說煎餅大蔥不錯 ,請問哪裡有
爬泰山的時候,各個路邊都有賣的。最好在山下買好,在山上買太貴。
『陸』 山東大蔥煎餅餅的做法大全
山東煎餅卷大蔥的吃法,一般情況下是把大蔥蘸上甜面醬以後包裹到煎餅里一起吃
『柒』 煎餅卷大蔥好吃嗎
好吃
主料配料
主料:玉米面、小麥麵粉
輔料:土雞蛋
調料選用
花生油、食鹽、黃醬、香油、芝麻醬
製作方法
煎餅卷大蔥
煎餅卷大蔥
1、把150克細玉米面和50克麵粉混合,裡面放少許鹽拌勻。
2、用清水把玉米面和白面攪成面漿,餳一小時攪勻。電餅鐺燒熱用油擦擦勻,舀一勺面漿倒在上面,用刮板把面漿刮勻。
3、煎餅稍一卷邊便可翻面,然後取出放到蓋簾上備用。基本上是一分鍾可烙一張。
4、把黃醬和芝麻醬用香油混合拌勻,柴雞蛋磕開放蔥花和鹽打勻,用花生油攤雞蛋。
5、先在煎餅皮上抹好醬,再放上蔥絲和攤雞蛋捲起來便可享用。
6、夏季吃的時候可配以綠豆粥和小菜,這款快捷、簡單、美味、營養的「山東煎餅卷大蔥」就做好了
『捌』 做煎餅蔥怎麼切才好看
大蔥煎餅
麵食裡面我最早做的就是煎餅,因為簡單又好吃呀!談戀愛的時候經常做給老公吃,老公喜歡吃大蔥口味的,所以我就做大蔥煎餅。現在...
評分
煎 蔥香味30分鍾 較低熱量
主料 1人份
麵粉200克、大蔥1根、水適量
輔料
食鹽5克、雞精2克
大蔥煎餅步驟1
麵粉先過篩,不然就會像這樣會有顆粒狀,這一步不要省
步驟2
加5克鹽
步驟3
加2克雞精
步驟4
麵粉分次加水攪拌至無顆粒狀態,大蔥切碎,攪拌均勻
步驟5
熱鍋,平底鍋放入心形模具,倒油,倒入調好的麵糊
步驟6
中小火煎至麵糊邊緣出現透明狀,脫模,翻面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大蔥煎餅成品圖
烹飪技巧
麵糊調的時候分次加水
全程中小火煎,千萬不要大火,大火容易焦
可以把大蔥換成小蔥或者韭菜,依個人口味
『玖』 煎餅店起名
醇香煎餅
潤香煎餅
醇:味道朴實、淳香。潤:滑潤、潤澤。
『拾』 為什麼一提起山東通常會想起煎餅大蔥
在很多人的以目中,四大菜系之首的魯菜因為擁有「煎餅大蔥」這種現象級的存在而倍受質疑,認為煎餅大蔥難登大雅之堂,滿嘴大蔥味有點兒讓人受不了。這么不雅的食物怎麼可能是魯菜一部分?
好了,現在就來解釋一下煎餅大蔥的由來。請仔細閱讀下文,也許會改變你的一些偏見。
1、煎餅是華夏文明的一部分,曾被稱為「抗日餅」
煎餅起源於何時,現在學界還有爭議,多數人認為上古時期中國人就發明了煎餅。史前考古中發現了用來製作煎餅的鏊子,所以認為這是一種有歷史感、文化感的古老麵食。文字記載則始於晉朝:「江東俗稱,正月二十日為天穿日,以紅絲縷系煎餅置屋頂,謂之補天漏。相傳女媧以是日補天地也。」每年正月二十這天是「天穿日」,人們制好煎餅,用紅絲線穿起來,掛到房檐上,這種風俗叫「補天漏」,以紀念女媧娘娘的補天之舉。
關於煎餅還有一則笑談。說是南北朝時期,北齊的神武皇帝高歡在宴會中和近臣逗樂,要大家猜謎語,謎面是「卒律葛答。」大家都猜不對,只有石勒?答對了:「是煎餅。」高歡笑著說:「你猜對了。」又讓大家出一個。石勒?說:「卒律葛答。」高歡猜不出來,就問:「此是何物?」石勒?回答:「是煎餅。」高歡說,我剛出了這個謎面你怎麼和我一樣?石勒?曰:「承大家熱鐺子頭,更作一個。」趁你的煎餅鍋還熱著,我跟著再做一個。卒律葛答是一句胡語,卒律的意思是「前火」、葛答的意思是「食並」,四字合起來正好是漢字「煎餅」二字。
煎餅被認為是戰國時期,齊魯兩國的軍需物資,行軍作戰時令士兵攜帶。另一種說法是,煎餅是諸葛亮發明的,如同他發明饅頭一樣,發明煎餅也是為解決軍糧問題。因為煎餅方便攜帶、不容易變質,就食簡單,十分充飢。
抗日戰爭期間,煎餅被稱為「抗日餅」,由來是馮玉祥。他曾極力提倡把煎餅作為軍糧,寫了一個小冊子叫《煎餅》,敘述煎餅的歷史、製造、優點、新用途。據說,馮玉祥此舉靈感來源於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戚繼光在福建、浙江一帶打擊倭寇時,發明了「光餅」充當軍糧,十分充飢,方便攜帶,士兵們甚至可把餅用線串起來掛在身上。
光餅現在還流行於福建、浙江兩省。也沒聽說有人拿光餅開涮兩地人民。不知道為什麼山東人吃煎餅會被認為很土氣、不雅觀。也許是因為大蔥吧。不過,說起大蔥來這可是古時中原地區的珍食,不是一般人能吃得上的。
2、大蔥被齊國首先引種到中原
中國原產的蔥叫「夏蔥」(又叫小蔥),相傳是神農氏嘗百草時發現的。大蔥稱為「冬蔥」(又叫胡蔥),聽名字就知道來源於「胡地」、「胡人」。這要從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征伐山戎說起。山戎是匈奴一支,生活在今天河北的北部叢林地帶。春秋時期開始進入農耕社會,其農作物以「冬蔥」、「戎菽」(胡豆)為最佳。公元前706年、公元前664年,齊桓公率兵兩次征伐山戎,勝利的成果之一就是引種來冬蔥、胡豆。
冬蔥也就是大蔥。被齊桓公首先引種到山東,隨後在中原各國引種。胡蔥有別於中國傳統的夏蔥,收獲期是冬天,莖粗桿高,中原各國稱之為「大蔥」,因是在山東首先引種,久之也被稱為「山東大蔥」。
在古時「大蔥」算得上是奢侈品。為什麼?你知道春秋及上古時期中國人吃什麼蔬菜就知道原因了。據載,原產於中原的蔬菜主要有五種:葵、韭、藿、薤、蔥。其他蔬菜都要等近千年後,張騫出使西域時才陸續引種。可以想見,大蔥被齊國引種到中原是多麼多麼讓人一飽口福的事情,可以當調味菜,也可以冬天直接作蔬菜,生吃熟食兩相宜。大蔥被引進中原後被稱為「菜伯」,在五蔬菜中排第一。古人食蔥主要食用蔥白,視其為主菜,對此後世有詩贊道「勻和豌豆揉蔥白,細剪蔞蒿點韭黃」,蔥白和韭黃相提並論。
可以想像一下:中原各國引種大蔥後,秦國、趙國、燕國、楚國、韓國、魏國??他們的國君說不定會在大臣面前,有意識顯擺一下嘴裡的大蔥味,以證明自己的高貴;和愛姬們纏綿前說不定也會先嚼上兩口大蔥助助興??
3、煎餅大蔥是食葯一體的代表
煎餅大蔥是齊魯文化給中原的一次貢獻,直接促進中國各大菜系的發展。大家知道,魯菜源起於齊桓公的寵臣易牙。易牙是中原地區最有名的廚師,齊國在他的影響下成為魯菜的主要策源地。
魯菜以咸鮮為主,注重五味調和,其中的大蔥、姜、蒜用來調味。尤其是烹飪海鮮時,大蔥的辛辣氣味可解腥,代之以濃郁的蔥香。魯菜擅長用醬,大蔥可用來調和醬羹的滋味,蔥燒等菜餚更是魯菜的代表,調和百味的大蔥因此被稱為「和事草」。另按《本草綱目》記載,蔥可治感冒、傷寒頭痛、風濕身痛、脫陽、大小便閉脹、瘀血、喉嚨腫疼等19種疾病。至今,民間還常用蔥白煮水來治感冒。
古時的煎餅主要以粗糧粳米為主,配上大蔥,有飯有菜,簡單易行,葯食同源。尤其是年荒的時候,煎餅大蔥飽腹又提神,人人吃得起。
(本文為指動濟南原創內容,已授權今日頭條、百家號、微信公眾號、企鵝號、搜狐號、大魚號、網易號同步更新,其他網站和自媒體平台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果你有什麼意見和想法請點擊下方的留言。或者點個贊,轉發一下,讓朋友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