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琴棋書畫指的是什麼
琴棋書畫,又稱「四藝」,指古琴、圍棋(一說為象棋)、書法、繪畫,是中國古代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門藝術。 概念溯源早在唐朝人張彥遠所編的《法書要錄》中,就將「琴棋書畫」並稱。而「四藝」的概念則出現相對較晚,據考證,已知最早將琴棋書畫合稱為「四藝」的書面記載,是明末清初的李漁所寫的《閑情偶寄》一書。[1]琴主條目:古琴 古琴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是中國最早的彈弦樂器,稱為「國樂之父」。在古時文人心中視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遠,高山流水知音流傳至今。棋主條目:圍棋和象棋 圍棋為策略性二人棋類游戲,使用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棋子進行對弈。圍棋起源於中國古代。推測起源時間為大約公元前6世紀。傳說堯的兒子丹朱頑劣,堯發明圍棋以教育丹朱,陶冶其性情。圍棋的最早可靠記載見於春秋時期的《左傳》。戰國時期的弈秋是見於史籍的第一位棋手。 象棋是中國傳統的二人對弈棋類游戲。其他類似的有國際象棋及將棋。為與國際象棋等區別,又稱中國象棋,主要流行於華人及亞太地區。書主條目:中國書法 中國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從以漢字為依託的角度看,中國書法是一種很獨特的視覺藝術,但是這種獨特性並不妨礙不認識漢字的人欣賞中國書法。漢字是中國書法中的重要因素,因為中國書法是在中國文化里產生、發展起來的,而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漢字為依託,是中國書法區別於其他種類書法的主要標志。畫主條目:中國畫 中國畫又稱國畫,主要是用毛筆、軟筆或手指,用國畫顏色和墨在帛或宣紙上作畫的一種中國傳統的繪畫形式。
㈡ 琴棋書畫的資料
一、琴
1、古琴:亦稱「瑤琴」、「七弦琴」,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出現不晚於堯舜時期。2003年,古琴列入世界「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2、瑟:古代撥弦樂器,最初有五十根弦,每弦瑟有一柱。故有「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古瑟是我國現存最古的瑟。
3、我國古代音樂:五音——宮商角徵羽
分別對應「土、金、水、木、火」和「中、西、北、東、南」,相當於現行簡譜的1、2、3、5、6。
二、棋
1、「弈」:又指圍棋,「博」指象棋。「博行於世而弈獨絕」。
2、圍棋:據文獻記載,堯舜發明圍棋。圍棋古稱「弈」,意即「你投一子我投一子」。而名稱「圍棋」的含義是「一種以包圍和反包圍戰術決出勝負的棋戲」。
圍棋反映的是中原龍山文化時代開發魯西豫東地區的歷史。大約起源於公元前六世紀,隋朝時進入今朝鮮半島和日本。縱橫各十九道,361個點。
三、書
「書」指書法,是漢字文化圈裡獨有的藝術形態。書法產生於漢字發明之後。據文獻記載,漢字是由黃帝的史官倉頡發明的。漢字發明的可能地點有三個:山東日照兩城鎮、曲阜、新鄭,最有可能是曲阜。
中華文明早期有甲骨文、金文(青銅器上的銘文),先秦時期主要是用刀刻在竹簡上,有篆書、小楷等字體,漢以後主要用毛筆書寫,有隸書、魏碑、楷書、行書、草書、宋體等各類書寫形式。
四、「畫」指中國畫
一般用毛筆以水溶性顏料在宣紙上作畫,以描繪山水、器物、花鳥、人物為主,色調單純明快、畫風寫意抽象。古代繪畫常用朱紅色、青色,故又稱畫為「丹青」。
繪畫產生於文字發明之前,也可能和書法同時出現(古人說「書畫同源」)。文獻最早提到的專業畫家是帝舜的妹妹「夥首」。如果以「夥首」作為繪畫藝術產生的標志,那麼她生活的時代可能晚了一些,晚於漢字的發明200年。
(2)琴棋書畫連鎖加盟展擴展閱讀: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
1、五代: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
2、清:郎世寧 《百駿圖》
3、北宋:王希孟 《千里江山圖》
4、東晉:顧愷之 《洛神賦圖》
5、北宋: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
6、唐:閻立本 《步輦圖》
7、元: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
8、唐:張萱、周昉等 《唐宮仕女圖》
9、明:仇英 《漢宮春曉圖》
10、唐:韓滉 《五牛圖》。
㈢ 琴棋書畫分別指什麼謝謝!
在古代,彈琴(多指彈奏古琴)、弈棋(大多指中國象棋和圍棋)、書法、繪畫是文人騷客(包括一些名門閨秀)修身所必須掌握的技能,故合稱琴棋書畫,即「文人四友」。經常表示個人的文化素養。
1、古琴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了。本世紀初才被稱作「古琴」。
關於琴的創制者,文獻有「昔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等說法,可以看出琴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2、博弈
弈單指圍棋,而博指六博棋。圍棋起源於中國古代。推測起源時間為大約公元前6世紀。傳說堯的兒子丹朱頑劣,堯發明圍棋以教育丹朱,陶冶其性情。
圍棋的最早可靠記載見於春秋時期的《左傳》。戰國時期的弈秋是見於史籍的第一位棋手。「棋」是指圍棋,古稱「碁」,下圍棋稱為「對弈」、「弈」,棋子分黑白兩色,規則簡單而變化無窮,體現出鮮明的中國文化思想精髓。
3、書法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中國漢字是勞動人民創造的,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又因祖先發明了用毛筆書寫,便產生了書法,古往今來,均以毛筆書寫漢字為主,至於其他書寫形式,如硬筆、指書等,其書寫規律與毛筆書寫規律相比。
並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基於索本求源(指甲骨文之後),這里重點介紹毛筆書寫漢字的規律。只要我們對書法有了「狹義」的理解,那麼對領會「廣義的書法」也會大有裨益。
4、繪畫
中國繪畫,分工筆畫和寫意畫兩科,這是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工筆畫用筆工整細致,敷色層層渲染,細節明徹入微,要用極細膩的筆觸,描繪物象。寫意畫用簡練、豪放、灑落的筆墨,描繪物象的形神,抒發作者的感情。
寫意畫在表現對象上是運用概括、誇張的手法,豐富的聯想,用筆雖簡,但意境深遠,具有一定的表現力。它要有高度概括能力,要有以少勝多的含蓄意境,落筆要准確,運筆熟練,能得心應手,意到筆隨。
㈣ 琴棋書畫的來歷
琴棋書畫,即古時所謂「四藝」(也稱書房四藝、文人四藝)者也。其中,琴指古琴,代表民族傳統音樂;棋,特指圍棋,而非象棋或其它棋類;書,指書法,而非書籍;畫即繪畫,特指國畫,即水墨丹青,而非油畫、水彩畫或其它畫種。至於琴、棋、書、畫四者的排列順序,我認為從漢語語法角度講,四者屬並列關系,原則上是不分排名先後和地位高低的。如果硬要拷問「如此排列的依據是啥?」那麼,我認為是以其產生的時間先後為序的。古琴產生於上古時代,最晚也不晚於堯舜時代。發明者是誰,說法不一:有說伏羲氏者,有說神農氏者,也有說堯舜者。而琴的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則始於春秋時代,在春秋早期的《詩經》中就多次出現有關琴瑟的歌詠。棋的歷史之悠久,不亞於琴,目前學界較為公認的說法是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的堯舜時代。棋的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於春秋時代的《左傳》一書。最晚在春秋時代前期,圍棋就已在上流社會十分流行,戰國時代已傳入民間百姓並出現享譽千載的圍棋高手弈秋。至於書、畫的產生,則是秦漢之後的事情。秦代發明了毛筆,才有了此後的書、畫。所以,按產生時間之先後,作琴棋書畫之排序,還是符合客觀實際的。 那麼,究竟是誰做出了琴棋書畫的排序呢?換言之,歷史上第一個把琴、棋、書、畫四者並列組合為一個藝術概念的人到底是誰呢?一種流行甚廣的說法是唐代的張彥遠。他在其書法理論著作《法書要錄》卷三中評價初唐高僧辯才時寫道:「辯才博學工文,琴棋書畫皆得其妙。」由此,琴棋書畫作為一個完整的藝術概念被首次提出並世代相傳,成為此後一千多年間文人士大夫終生追求的藝術修養科目和衡量一個人藝術修養的標准。實話實說,過去我也曾相信了這種說法並寫進了《圍棋簡史》一書。後來,我認真地做了一番考證(所謂考證,無非是找出《法書要錄》卷三看看而已)。結果發現,上述的這種說法竟然是錯誤的。必須指出,歷史上第一個提出「琴棋書畫」這一概念、對琴棋書畫做出如此排序的人,並不是中晚唐時期的張彥遠,而是初唐時期的何延之。何延之在其《蘭亭記》一文中,記述了唐太宗李世民搜求王羲之《蘭亭序》書法真跡的過程。其中寫到辯才和尚時,何延之做了「辯才博學工文,琴棋書畫皆得其妙」的評價。過了二百年後,張彥遠編撰《法書要錄》一書時,把何延之的《蘭亭記》收入該書第三卷。注意:是收入,是轉載,而非原創。所以,「琴棋書畫」這一概念的原創者是何延之,並不是張彥遠。但是,張彥遠的貢獻也必須肯定,功不可沒。假如張彥遠編撰《法書要錄》一書時沒有把《蘭亭記》收入,則《蘭亭記》這篇孤文恐怕早就失傳了。反過來說,正是因為《蘭亭記》被收入了《法書要錄》中,它才依託了《法書要錄》一書在當時的轟動效應和對後世的深遠影響而流傳至今,也才使得琴棋書畫這一概念獲得了強大的生命力。有人說,圍棋的生母是中國,而養母是日本。借用這個語式,不妨說,「琴棋書畫」概念的生母是何延之,而養母是張彥遠。
㈤ 古時琴棋書畫各指什麼
琴棋書畫,又稱「四藝」,指古琴、圍棋(一說為象棋)、書法、繪畫,是中國古代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門藝術。
概念溯源
早在唐朝人張彥遠所編的《法書要錄》中,就將「琴棋書畫」並稱。而「四藝」的概念則出現相對較晚,據考證,已知最早將琴棋書畫合稱為「四藝」的書面記載,是明末清初的李漁所寫的《閑情偶寄》一書。[1]
琴
主條目:古琴
古琴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是中國最早的彈弦樂器,稱為「國樂之父」。在古時文人心中視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遠,高山流水知音流傳至今。
棋
主條目:圍棋和象棋
圍棋為策略性二人棋類游戲,使用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棋子進行對弈。圍棋起源於中國古代。推測起源時間為大約公元前6世紀。傳說堯的兒子丹朱頑劣,堯發明圍棋以教育丹朱,陶冶其性情。圍棋的最早可靠記載見於春秋時期的《左傳》。戰國時期的弈秋是見於史籍的第一位棋手。
象棋是中國傳統的二人對弈棋類游戲。其他類似的有國際象棋及將棋。為與國際象棋等區別,又稱中國象棋,主要流行於華人及亞太地區。
書
主條目:中國書法
中國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從以漢字為依託的角度看,中國書法是一種很獨特的視覺藝術,但是這種獨特性並不妨礙不認識漢字的人欣賞中國書法。漢字是中國書法中的重要因素,因為中國書法是在中國文化里產生、發展起來的,而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漢字為依託,是中國書法區別於其他種類書法的主要標志。
畫
主條目:中國畫
中國畫又稱國畫,主要是用毛筆、軟筆或手指,用國畫顏色和墨在帛或宣紙上作畫的一種中國傳統的繪畫形式。
㈥ 琴棋書畫
琴棋書畫原來都是來形容古人的才華,特別是文學方面的造詣比較高,樣樣都精通。因為古代的文人一般的樂趣就是彈琴,下棋,看書,寫書,對思作畫。
㈦ 有關中國琴棋書畫的知識
古琴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到現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了。本世紀初才被稱作"古琴"。琴的創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等說,作為追記的傳說,可不必盡信,但卻可看出琴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詩經·關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小雅》亦有:「琴瑟擊鼓,以御田祖」等記載。
弈棋
包括中國象棋和圍棋。《孟子-告子章句上》說道: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
,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
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
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歟,曰非 然也。
書法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中國漢字是勞動人民創造的,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又因祖先發明了用毛筆書寫,便產生了書法,古往今來,均以毛筆書寫漢字為主,至於其他書寫形式,如硬筆、指書等,其書寫規律與毛筆書寫規律相比,並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基於索本求源(指甲骨文之後),這里重點介紹毛筆書寫漢字的規律。只要我們對書法有了「狹義」的理解,那麼對領會「廣義的書法」也會大有裨益。
從狹義講,書法是指用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和規律。包括執筆、運筆、點畫、結構、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內容。例如,執筆指實掌虛,五指齊力;運筆中鋒鋪毫;點畫意到筆隨,潤峭相同;結構以字立形,相安呼應;分布錯綜復雜,疏密得宜,虛實相生,全章貫氣;款識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寧高勿低等。
從廣義講,書法是指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涵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隨著文化事業的發展,書法己不僅僅限於使用毛筆和書寫漢字,其內涵己大大增加。例如,從使用工具上講,僅筆這一項就五花八門,毛筆、硬筆、電腦儀器、噴槍烙具等種類繁多。顏料也不單是使用黑墨塊,墨汁、粘合劑、化學劑、噴漆釉彩等五彩繽紛,無奇不有。過去的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其涵義也大有擴展,品種之多,不勝枚舉;從執筆方式上看,有的用手執筆,有的用腳執筆,就是用其他器官執筆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寫字根本就不用筆,如「指書」「擠漏書」等;從書寫文種上說,並非漢字一種,有的少數民族文字也登上了書法藝壇,蒙文就是一例;從書體和章法上看,除了正宗的傳統書派以外,在我國又出現了曲直(線)相同、動靜結合的「意向」派,即所謂現代書法。它是在傳統書法基礎上,加以創新,突出"變"字,融詩書畫為一體,力求形式和內容統一,使作品成為「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佳作。在日本不少書家摒棄文字的語言性,樹立文字的「形象性」,出現了「墨象」派,以用筆的輕重和徐疾、筆鋒的開合及落筆位置的變化等,寫出各種形象的文字。這一書派,雖突出「意象」,其字賞之也新穎,但漢字並非都是「形象」字,因此步履艱難,發展受到限制。所有這些(當然不僅是這些),可以看出書法和其他事物一樣,也是在不斷地發展和變化著。這一點必須引起書法界人士的高度重視。
繪畫
繪畫主要是指傳統的中國繪畫。一種在二維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臨摹自然的藝術,在中世紀的歐洲,常把繪畫稱作「猴子的藝術」,因為如同猴子喜歡模仿人類活動一樣,繪畫也是模仿場景。 在20世紀以前,繪畫模仿的越真實技術越高超,但進入20世紀,隨著攝影技術的出現和發展,繪畫開始轉向表現畫家主觀自我的方向,看到一幅畫鑒賞家有時已經說不清畫的是什麼,但一定能說出是誰畫的。每個畫家開始發展自己獨特的風格。
㈧ 琴棋書畫分別指什麼
琴棋書畫中的琴,乃指我國古代廣為流傳的瑤琴。具有宮、商、角、徵、羽五音,曲調大致可以分為樂律十二律。相傳當年黃帝命令伶倫為律,聞鳳凰之鳴而制十二律,奏出之音十分悅耳。琴之一道,講究誠、靜、平和中正、不瘟不火。撫琴時,人們往往焚香一壇,以示民態平靜。三國演義中諸葛孔明就端坐於空城之上撫琴一曲,以示心如止水,結果嚇退了司馬大軍。這琴中滋味,正與孔夫子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不謀而合,又和老子道家思想中的修身養性觀點殊途同歸。不少賢人雅士都醉心於琴弦之間,恐怕正是因為撫琴可以使人領悟儒道之內蘊吧。
棋,乃圍棋。圍棋可謂中國的國棋,自古以來就有「縱橫十九道,迷煞多少人」之說。一張方圓不及二尺的棋盤上一十九紋棋路縱橫交錯,涇渭分明。三百六十一枚黑白棋子錯落有致,實則虛之,虛則實之,變幻無常,包羅萬象。「平、上、去、入」四棋位隨機應變。下棋手法有反撲、倒靴、雙飛燕等,令人眼花繚亂。對弈表面上只有黑白棋子的排布,實則是個人心智、膽識、耐力的比拼,它包含了宇宙的無上哲理,「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這人生百態盡現於棋局之中,刀光劍影、攻守勝負皆隱於對弈之內,因而讓人如疾如醉。圍棋體現出了我國文化中蘊藏著的智慧與靈性。
書法,是我國文化的載體。沒有它文化便不能傳播。書法從工具到筆法都有一定的講究。筆、墨、紙、硯的品種,下筆、提筆、頓筆的方法以及個人的性格脾氣都與書法的好壞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蠶頭燕尾的隸書,中規中矩的楷書,龍飛鳳舞的草書,瀟灑飄逸的行書……千姿百態,異彩紛呈,翩若驚鴻,宛若游龍,給人以無限的想像與無盡的心曠神怡之感。書法還能夠體現出中華民族的特點:豪爽、大氣、端莊、含蓄……
中國繪畫具有舉世無雙的理論、技巧與風格。它力求生動、傳神,給人一種「中國式」的美。工筆細描,產生無盡的意趣;濃墨重彩,展現無窮的詩意;詩畫的完美結合更賦予畫中的內容以精神和情韻。從簡朴中可以窺見繁復,從簡淡處可以看到多彩,這才算有了美的靈性。中國畫崇尚自然、生動、平衡、和諧,這是中國文化的精髓。
當然,從琴、棋、書、畫中我們所看到的,只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的滄海一滴。能夠真正領悟琴棋書畫真諦的人,都會為中華文明的博大而感嘆。朋友,讓我們為能生存在擁有如此偉大文明的國家而驕傲,為自己是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而自豪吧!
㈨ 急求關於"琴棋書畫一家親"活動的策劃方案~
吉他社是唯一一個不同於三個協會的藝術表現形式,就以吉他協會為依託,演奏一些適合氣氛,又不影響其他三個協會的樂曲,也可以讓四協會更加融洽。最好多跑跑,問問他們准備以什麼樣的形式展示,在做好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