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愛欒城五百字作文兒
我愛欒城
冀都東南,燕趙之地,有城如玉,名曰欒城,這便是我越來越美的家鄉。欒城,這個生我養我的地方,也許它不比北京繁華,也許它沒有上海美麗,但這幾年欒城實行的「三年大變樣」政策,讓欒城這個不起眼的小城搖身一變,變得更加多姿多彩,怎能不讓人驚嘆?
欒城縣歷史悠久,人才輩出,歷史上有「南京到北京,小縣數欒城」之美稱。還有宋代著名文學家「三蘇」——蘇洵、蘇軾、蘇轍都是欒城後裔。
松柏馬路,高樓大廈,這般美麗屬於欒城,你看,環城路旁,松柏常青,挺拔蒼翠;大街上,行人如流,車水馬龍;許多馬路重新施工,變的更加寬闊平坦,馬路邊又裝上各式各樣的路燈,把街道裝點得更加亮麗;欒城還建起惠源小區、東坡家園、水謝花都等高質量居民宅,內有假山、流水、滑冰場、健身娛樂器材等,給人們創造了舒適溫馨的生活環境;天陽超市、萬利副超市、瑞豐商場等大型購物場所,讓人們的日常生活更方便。欒城正在以飛快的速度向一個現代化城市邁進。
欒城擁有四大公園,兩大廣場。這四大公園分別是交通公園、文化公園、櫻花公園、人民公園。兩大廣場是縣標廣場、人民廣場。交通公園是一個娛樂健身型公園,老少皆宜;文化公園是一座充滿文化氣息的公園,內設有三蘇紀念館、柴武台及其他名人的介紹碑文等,給人一定文化熏陶;櫻花公園有座座假山,條條流水,有亭台樓閣,綠草如茵,環境幽雅。真是「小橋流水添雅趣,奇花異草齊爭艷」,此外,公園里有大片林蔭,走入其中,清爽宜人。人民公園正在加緊建設,將是又一個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場所。縣標廣場上矗立著的巨大「麥穗」標志,它是整個欒城的象徵。這里的夜市很繁華,各式各樣的攤位讓人們眼花繚亂,流連忘返。在周末的晚上,這里還會有唱歌跳舞等文化表演,好不熱鬧;再看已建好的人民廣場,有可隨音樂舞蹈的彩色噴泉,還有構思巧妙由噴泉做出的「露天電影」,它由噴泉噴水,燈光反射形成,廣場上還安裝有會旋轉、變色的地燈。請你夜晚來吧,這里準是人來人往,燈火通明,彩色噴泉、露天電影和人們的嬉笑聲共同描繪夜晚的精彩。這四大公園,兩大廣場像耀眼的明珠裝飾著多姿多彩的欒城。
啊,欒城,我美麗的母親!在燕趙大地上,您熠熠生輝,變得如明珠一般耀眼,像水晶一樣美麗,我為我是欒城兒女而自豪,我禁不住要高呼:「我愛你——欒城,我愛您——母親!」
『貳』 欒城有舞蹈老師嗎我想辦一個業余舞蹈班
來健身房吧
『叄』 河北欒城縣有拉丁舞蹈班嗎
有 去體育館問問去
『肆』 石家莊欒城縣抬花杠的來歷、形式、特點
名稱:
抬花杠
圖片
Image
介紹
介紹
欒城縣位於冀中平原西部,河北省西南部,屬省會石家莊東南近郊縣。
「抬花杠」為該縣廣泛流傳的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花會舞蹈,源起歷史上人們對蒼岩山廟中「三仙姑」的祭祀儀式,以舞者肩抬三仙姑聖像「過駕」而得名,是祭祀舞隊中的領隊舞種,後逐漸演變成為群眾自娛性的廣場藝術。
一副花杠由二人抬,杠子用竹料加工製成,所抬之物稱為「杠箱」,領杠人手持押杠牌,其為船槳狀,表演者有俊杠(富杠)、丑杠(窮杠)之分。抬杠時杠子不能過肩露頭,不能用手扶杠,二人做同向、相向、相背而抬的表演,高至頭頂,低至臀尖,都是杠子的活動范圍,基本的動作有「燕鳧水」、「老虎大蹶尾」、「大抹坐」等,表演套路有「珍珠倒卷簾」、「五福捧壽」、「十三太保」、「二十八宿」等。有人編順口溜:「挺胸蹶臀腰為軸,騎馬蹲襠剛帶柔,甩臂晃頭隨杠顫,腳步輕挪身帶扭,風趣活潑幅度大,大駕小駕它領頭。」既描述了抬花杠的動作形象及特點,也說明了它在祭祀舞隊中的地位。抬花杠整個表演在手執令牌的領杠人指揮下進行。對領杠人則要求做到「手眼快,腳步輕,掄起令牌帶風聲。前腿弓,後腿綳,舞罷一番要造型(亮相)」。
抬花杠沒有任何樂器伴奏,抬杠舞動時,杠箱上下顫動,使杠箱上的鐵環發出噠噠的聲響,恰與舞蹈合拍,這種特殊的伴奏聲與舞蹈融為一體,具有特殊的效果,別有情趣。
抬花杠表演時可單駕亦可多駕,杠子在舞者的頭、肩、背、臀等部位不斷滑動,配以站立、卧、蹲、躺等翻騰動作,舞者需有高超的藝術技巧才能使杠子自由翻轉,舞蹈動作粗獷質朴,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在中國的眾多民間舞蹈中,抬花杠以其簡約古樸卻又不失技巧性、觀賞性而獨樹一幟。發掘、搶救和保護抬花杠,不僅對豐富和完善中國民間舞蹈,而且對於研究其他民間藝術都有一定的學術參考價值。目前,由於抬花杠賴以生存、發展的社會條件發生了變化,傳統民俗活動減少,傳承藝人年齡老化,出現了絕技無法傳承的局面。
『伍』 欒城 培訓街舞
晚上可以去步行街看看,貌似以前步行街街頭有街舞招生的。
『陸』 欒城區的民俗文化
抬花杠:欒城區廣泛流傳的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舞蹈,源起歷史上對神仙「三仙姑」的祭祀儀式,以舞者肩扛神像「過駕」為主線,是祭祀舞隊中的領隊舞種,逐漸演變成為群眾自娛性的廣場藝術,表演時可單駕亦可多駕,杠子在舞者的頭、肩、背、臀等部位不斷滑動,配以站立、卧、蹲、躺等翻騰動作,舞者需有高超的藝術技巧才能使杠子自由翻轉,舞蹈動作粗獷質朴,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西宮大蠟會:「西宮大蠟會」是欒城區西宮村聲名遠揚的傳統廟會,每年農歷十月十三至十五在西宮村舉辦。該廟會以特定時間、特定地點,更以獨特的「大蠟」祭祀儀式活動為亮點,自元末明初至今數百年來世代傳承歷久不衰,形成了地域性的傳統的綜合性的民間文化活動。
太極八卦鼓:是欒城區文藝工作者和民間藝人將博大精深的《易經》文化,融入到民間鼓樂表演的大膽創新和嘗試。其中間的指揮鼓代表太極,暗示萬物之源。八個方位上的八面大鼓即為八卦。通過鼓手和旗幡不同方位的變換和顏色標志的調整,特別是,在基本鼓點中,編入1—8個自然鼓點,更增添了它不對稱式美感、動感和神秘的韻律感,展示了宇宙中的日月星辰和一年四季的輪回。
碌碡:是廣泛流傳於石家莊市欒城區一帶的民間自娛性廣場藝術,流傳年代久遠,具體時間不詳。「拉碌碡」的主要表演道具「碌碡滾」由木筒製做,長約56厘米,直徑約38厘米;「碌碡框」,木製或鐵制。
虎頭鞋、布老虎:是欒城區一種流傳久遠的民間手工女紅技藝,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虎頭鞋是舊時當地幼兒1—3周歲冬令時節穿著的童鞋,既保暖又美觀,農村仍有部分人使用。布老虎是幼兒的玩具又可當小憩的枕頭,同時也是室內裝飾和陳列的民間工藝精品。
『柒』 我想在石家莊市欒城縣加盟一家快遞,不知都有哪些可以加盟
欒城那幾個大的快遞都能到了····
就看又沒轉讓的了··
小的快遞根本不行·····
就是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可以····
『捌』 欒城縣的歷史文化
抬花杠
抬花杠欒城縣廣泛流傳的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舞蹈,源起歷史上對神仙「三仙姑」的祭祀儀式,以舞者肩扛神像「過駕」為主線,是祭祀舞隊中的領隊舞種,逐漸演變成為群眾自娛性的廣場藝術,表演時可單駕亦可多駕,杠子在舞者的頭、肩、背、臀等部位不斷滑動,配以站立、卧、蹲、躺等翻騰動作,舞者需有高超的藝術技巧才能使杠子自由翻轉,舞蹈動作粗獷質朴,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西宮大蠟會
西宮大蠟會「西宮大蠟會」是欒城區西宮村聲名遠揚的傳統廟會,每年農歷十月十三至十五在西宮村舉辦。該廟會以特定時間、特定地點,更以獨特的「大蠟」祭祀儀式活動為亮點,自元末明初至今數百年來世代傳承歷久不衰,形成了地域性的傳統的綜合性的民間文化活動。 太極八卦鼓
太極八卦鼓是欒城區文藝工作者和民間藝人將博大精深的《易經》文化,融入到民間鼓樂表演的大膽創新和嘗試,在全國尚屬首創。其中間的指揮鼓代表太極,暗示萬物之源。八個方位上的八面大鼓即為八卦。通過鼓手和旗幡不同方位的變換和顏色標志的調整,特別是,在基本鼓點中,編入1—8個自然鼓點,更增添了它不對稱式美感、動感和神秘的韻律感,展示了宇宙中的日月星辰和一年四季的輪回。 碌碡
碌碡是廣泛流傳於石家莊市欒城區一帶的民間自娛性廣場藝術,流傳年代久遠,具體時間不詳。「拉碌碡」的主要表演道具「碌碡滾」由木筒製做,長約56厘米,直徑約38厘米;「碌碡框」,木製或鐵制。碌碡滾前後橫框中間各系一條紅綢帶,前帶為拉碌碡者(女彩旦)之拉套,後帶為掌鞭人(男老丑)掌舵之用。大鞭:用白麻分三股編成,鞭把木製長36厘米,鞭身長170厘米,鞭梢長50厘米(牛皮製)「拉碌碡」表演中,掌鞭人用。鳥籠:竹篾製做高40厘米,直徑35厘米。花籃:竹篾製做,扁擔竹製,長150厘米,此實物已由欒城縣文化館採集,收藏及使用者為欒城縣西營鄉吳家辛庄村。 虎頭鞋、布老虎
虎頭鞋、布老虎是欒城縣一種流傳久遠的民間手工女紅技藝,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虎頭鞋是舊時當地幼兒1—3周歲冬令時節穿著的童鞋,既保暖又美觀,農村仍有部分人使用。布老虎是幼兒的玩具又可當小憩的枕頭,同時也是室內裝飾和陳列的民間工藝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