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奶茶加盟 > 魯枝兒小吃集加盟

魯枝兒小吃集加盟

發布時間:2021-06-02 23:45:45

1. 北京小吃有哪些

1,艾窩窩,北京傳統風味小吃,每年農歷春節前後,北京的小吃店要上這個品種,一直賣到夏末秋初,所以艾窩窩也屬春秋品種,一年四季都有供應。

2,糖卷果是北京風味小吃中的名品,深受中外食者青睞,尤得女性食客的喜愛。糖卷果主料用山葯和大棗,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輔料。山葯鮮品營養豐富,含蛋白質、精纖維及維生素等成分,是中醫傳統的用葯。

3,糖火燒是北京人常吃的早點小吃之一,已有300多年歷史,以大順齋的糖火燒最出名。糖火燒香甜味厚,綿軟不粘,適合老年人食用。缸爐燒餅原為河北省小吃,後傳入北京, 成為北京小吃。其特點是用缸作成爐子,將燒餅生坯直接貼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

4,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愛吃,酥脆油香的味兒,真叫人吃不夠。北京人吃燒餅,常愛夾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焦圈是一種古老食品,製作比較麻煩,由於勞效太低,一般吃食店不願製作,故有一段時間常斷檔。

5,蛤蟆吐蜜又稱豆餡燒餅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見品種,因其以豆沙為餡而得名,在烤制過程中,因燒餅邊上有自然開口,吐出豆餡,掛著燒餅邊上,所以人們就形象地稱這種燒餅為蛤蟆吐蜜。

2. 北京小吃

爆肚

爆肚是北京風味小吃中的名吃,最早在清乾隆年間就有記載,多為回族同胞經營。北京比較有名的有天橋的爆肚石,東安市場的爆肚王、後門的爆肚張,其他還有爆肚楊、爆肚馮、爆肚滿等。
羊爆肚的吃法在過去很講究,要按羊肚部位選了加工成肚板、肚葫蘆、肚散丹、肚蘑菇、肚仁等,隨顧客的選擇。爆熟的時間也因部位不同而不一樣。近來由於受到歡迎,而且鮮肚貨難以保證,象以前分部位供應已經沒有了。爆肚除要新鮮以外,功夫在爆上,爆的時間要恰倒好處,爆肚又脆又鮮,吃爆肚的人要是會喝酒,總要喝二兩,再吃兩個剛出爐的燒餅,特別是老北京有「要吃秋,有爆肚」的說法很講究在立秋的時候吃爆肚。梅蘭芳、馬連良、小蘑菇、小白玉霜、李萬春等梨園名角就很喜食爆肚。

製作方法:
將羊肚洗凈,分割成肚領、肚蘑菇、肚散丹、肚葫蘆、肚板和食管
撕凈肚面上的油和有草芽一面的皮;肚散丹、肚板、肚蘑菇、肚葫蘆上的薄膜撕去,順著肉紋切成條,再橫切成小條

將香菜末連同蔥花、芝麻醬、醋、醬油、辣椒油、豆腐乳和鹵蝦油一起放入碗內調勻

鍋內半鍋涼水用旺火燒沸,下入羊肚,用漏勺攪拌,肚散丹氽5秒鍾,肚板永7秒鍾,肚蘑菇、肚領、肚板約餘8秒鍾,食管約氽12秒鍾,熟後撈入盤子,蘸著調料即可食用。

爆肚滿:牛街輸入胡同,6路、50路牛街站。
爆肚宛:崇文門外東花市大街往東的白橋,地鐵崇文門站
106路電車磁器口站。

茶湯

北京傳統風味小吃。茶湯味甜香醇,色澤杏黃,味道細膩耐品。 清嘉慶年間的《都門竹枝詞》中有「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麵茶」。老北京講究喝前門外的聚元齋和天橋的茶湯李。
1997年12月北京天橋茶湯李飲食店製作的茶湯,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

製作方法:
將糜子面洗凈,用涼水浸泡兩小時,瀝凈水,碾成面,再過細籮,即成糜子面
茶湯壺內灌滿涼水,燒沸,取碗一個,倒入開水和適量涼水攪和一下,加入十分之一的糜子面調成麵糊,再用開水將麵糊沖熟

在茶湯上面撒上紅糖、白糖和糖桂花即可食用

茶湯李:阜成門內,42、13路汽車,102、103路電車阜城
門站,地鐵阜城門站。

炒肝

北京特色風味小吃。具有湯汁油亮醬紅,肝香腸肥,味濃不膩,稀而不澥的特色.北京炒肝歷史悠久,是由宋代民間食品「熬肝」和「炒肺」發展而來,清朝同治年間,會仙居以不勾芡方法制售,當時京城曾流傳「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的歇後語。吃炒肝時應就著小包子沿碗周圍抿食。
清代炒肝的制售者有鋪面和肩挑兩種。鋪面者首推前門外的會仙居。
北京天興居製作的炒肝,1997年12月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

製作方法:
將腸子洗凈,盤成若干捆,用繩紮好後,將腸從一處剪斷,放在涼水鍋中,旺火煮至筷子能扎透時,將腸撈入涼水中,洗去腸表皮的油,切成小段
豬肝洗凈,切成菱形片,熟豬油倒入鍋內,用旺火燒熱放入八角,再依次放入黃醬、薑末、醬油及蒜泥,炒成稀糊狀成熟蒜泥

將豬骨湯燒熱,放入豬腸,將沸時,撇去浮油,

放入豬肝及醬油和熟蒜泥、生蒜泥、精鹽攪勻,湯沸後,立即用澱粉勻芡,再煮沸,撒上味精攪勻即成

天興居炒肝店:崇文區前門鮮魚口街95號
電話:67023240

焦圈
北京風味小吃。本品色澤深黃,形如手鐲,焦香酥脆,風味獨特。
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愛吃。老北京吃燒餅愛夾焦圈,喝豆汁的時候也愛就著焦圈。焦圈是種古老的食品。
南來順飯莊裡曾有個「焦圈俊王」,他的技藝無人能及,炸出的焦圈個個棕黃,大小一樣,稍碰即碎,決無硬艮的感覺。
北京護國寺小吃店和群芳小吃店製作的焦圈,1997年12月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

製作方法:
將明礬、鹼面、精鹽一起砸碎,加入溫水,用槌研攪出米粒大的泡沫花後,再倒入適量溫水製成調料溶液
取出一成溶液留用,其它與麵粉和成面團,從一成溶液中取一半灑在面團上揉勻,餳15分鍾,再蘸上溶液揉按片刻餳15分鍾,以後塗上花生油餳1小時

將餳好的面團製成六七分寬的小劑,取兩小劑,油麵對油麵地橫疊起來,在小劑中間橫著按一道溝,再用小炸刀順著溝切一道縫成面坯

將面坯放入用旺火燒至六成熱的花生油中,把筷子插入縫中,將縫撐圓成圈,炸至兩面呈深黃色時即成

芸豆卷

芸豆卷是民間小吃,後流傳入清宮。具有色澤雪白,質地柔軟細膩,餡料香甜爽口的特色。
北京聽鸝館飯庄製作的芸豆卷,1997年12月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

製作方法:
將芸豆磨成碎豆瓣,去掉豆皮,放入沸水鍋中,加入鹼和明礬,再多加些水,煮至將豆瓣搓捻一下成粉就算煮好了
將芸豆瓣撈出用布包好,上籠蒸一刻鍾取出,逐次舀一些豆瓣倒在馬尾籮上,刮擦成泥,晾涼後放入冰箱保存,以防吸潮

將和好的芸豆泥搓成圓條,放在濕布中間,壓成片狀,再抹成長方形薄片,鋪滿三分之一的濕布上,在上面鋪滿芝麻餡,將另一半濕布蓋在餡上,壓實

將濕布揭開,將一半芸豆泥捲成一個大卷圈,捏實後,撤出卷進去的濕布,按同樣方法,捲起另一半芸豆泥即為芸豆卷

豌豆黃

北京的豌豆黃分宮廷和民間兩種。豌豆以張家口出產的花豌豆最好。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同芸豆卷一起傳入清宮。宮里吃的時候通常裝在精緻的盒子里,還點綴以金糕。紅黃相間。據說慈禧喜食。而沿街叫賣的通常加小棗,整塊出售。吆喝「豌豆黃兒哎----大塊的!」豌豆黃顏色淺黃,細膩涼甜,入口即化,是夏季消暑佳品。
北京聽鸝館飯庄製作的豌豆黃,1997年12月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

製作方法:
將豌豆磨成碎豆瓣,簸去皮,用水洗凈
鋁鍋放在旺火上,倒入涼水燒沸,下入鹼和碎豆瓣,燒沸後,用文火煮成稀糊狀時,放入白糖,將鍋端下,將豆瓣和湯舀在籮上,用竹板括擦製成小細絲豆泥

把豆泥倒入鋁鍋中,用旺火攪炒,以防糊鍋,當撈起豆泥往下流得很慢並形成一堆,逐漸與鍋內豆泥融合時,即可起鍋

將炒好的豆泥倒入白鐵模內攤平,用干凈的白紙蓋在上面,放在通風處晾五六個小時後,再放入冰箱內凝結後即成豌豆黃

北京小吃
大凡到過北京的人,說到吃,除了提及全聚德的烤鴨,都一處的燒麥外,都會對北京小吃頗感興趣。

「小吃」與點心和正餐不同,「小吃」是不到吃飯時間,用來「墊補」肚子或是吃著玩兒的食物。風味小吃的特點是:一是味道濃厚,帶有地方色彩,甜咸分明,味覺刺激明顯;二是質地純正,要麼酥脆可口,要麼軟滑順口;三是溫度極端,有的特燙,非乘熱吃才有味兒,像白湯雜碎、熱炸糕;有的真涼,如江米涼糕、涼粉;四是價格便宜,都是好吃不貴。

北京小吃可分為漢民風味、回民風味和宮廷風味三種。在烹制方式上又有蒸、炸、煎、烙、爆、烤、涮、沖、煎、煨、熬等各種作法,共計約有百餘來種。

來北京的朋友,我告訴你們幾個品嘗北京小吃的地方:一是,位於北京市宣武區的「南來順」,那裡特色小吃70多種;二是北京市東城區的隆福寺小吃店,這里以清真風味小吃見長;三是北海公園里的仿膳飯庄,專門供應宮廷風味小吃;四是百姓大眾小吃--東華門夜市小吃街。

有人將北京小吃比作千年都城史的「活化石」;著名作家舒乙先生以「小吃大藝」四個字,言簡意賅地概括了北京小吃的內涵。有段歌詞中唱到「北京小吃九十九,樣樣叫你吃不夠」。說實在的,我在北京住了40多年,北京小吃都沒嘗遍,還得有時間慢慢去吃。

建議你去這個網看看:http://www.oldbj.com/bjlife/nosh.htm

3. 常州有哪些名小吃

1、常州銀絲面

酒釀元宵是江蘇常州地區傳統特色小吃之一,民間過春節,元宵節時有吃圓子的風俗。100多年前,裴玉高在傳統圓子中加上酒釀,始創酒釀圓子。其特點是團如玉粒,酒香四溢,風味獨特,清甜爽口。

(3)魯枝兒小吃集加盟擴展閱讀:

常州,是江蘇省地級市,地處江南、長江三角洲中心地帶,是長江三角洲地區中心城市之一、先進製造業基地和文化旅遊名城,江蘇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與蘇州、無錫構成蘇錫常都市圈。

常州是一座有3200多年歷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曾有過延陵、毗陵、晉陵、南蘭陵、武進等名稱,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始改常州,於1949年設市。中國大運河常州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參考資料:網路-常州

4. 全國各地都有哪些名小吃

1,豆腐腦

豆腐腦一道著名的漢族傳統小吃,常與豆腐花、豆花混用,依據各地口味不同,北方多愛鹹食,而南方則偏愛甜味,亦有地區如四川等喜愛酸辣口味。

2,春卷

春卷,又稱春餅、春盤、薄餅。是中國民間節日的一種傳統食品,流行於中國各地,在江南等地尤盛。在中國南方,過春節不吃餃子,吃春卷和芝麻湯圓。

3,酒釀圓子

酒釀圓子,是中國江南地區傳統小吃。糯米粉搓的小圓子與酒釀同煮而成。酒釀味濃甜潤,圓子軟糯,湯品甜香。酒釀圓子屬於甜點,主要原料是糯米、酒釀等。

4,藕粉圓子

藕粉圓子,是傳統特色美食,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以江蘇鹽阜和湖北黃岡的藕粉丸子最為有名。傳統的湯圓都以糯米粉作原料,而藕粉圓的製作可謂獨具匠心。

5,麻仁奶糖

麻仁奶糖是湖南長沙著名的特色小吃。麻仁奶糖主要以白砂糖、葡萄糖漿、奶油、奶粉、芝麻,可可白脫油、味精、食鹽、香草粉等為原料,經過溶糖,熬糖、冷卻、成型等主要工序製成。

5. 湖北恩施特色美食小吃

恩施名吃:土家臘肉

土家人家家都興喂年豬,主要是圖過年時有肉吃,過年吃不完的,土家人便把它製作成臘肉,不僅便於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臘肉放在鍋里烹煮,香飄十里,勾人食慾,是土家人平時招待客人擺在席上的主菜。

土家臘肉的製作方法是:

(1)將豬肉分成三至五斤(或更大)的塊,便於入味和加工儲藏;

(2)把鹽炒黃,加花椒炒出香味出鍋;

(3)把肉用溫鹽抹勻,放入盆中,將盆底的肉皮朝下肉朝上,面上層的肉皮朝上肉朝下排放整齊,每3~5天翻一次,10天後瀝干水分掛到熏房中;

(4)用松柏枝加核桃殼、花生殼、桔子皮等柴草料進行煙熏烘烤,月余後待肉變棕紅時即可。

熏好的肉應該放在通風處,可保存兩至三年不變質,名曰「臘肉」,也稱「土家臘肉」、「恩施熏肉」。土家臘肉色澤焦黃、肉質堅實、熏香濃郁、風味獨特。

食用時,取肉在火上將肉皮燒焦黃,放在溫水中將皮泡軟,刮洗干凈備用。

臘肉的烹調方法比較多,不同部位不同,排骨、豬蹄一般用來燉,製作火鍋;其它部位一般用來與鮓廣椒、蒜苗、山野菜、小米一起炒、蒸而食。比較有名的臘肉菜品有:小米蒸年肉、鮓廣椒炒臘肉、糖年肉、蕨粑炒臘肉、臘蹄子火鍋等。

美味的恩施炕土豆

「好玩不過鶴峰州,包穀洋芋是對頭」,這首膾炙人口的當地民謠,可謂恩施土家人喜食土豆的真實寫照。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豆又名馬鈴薯和洋芋,因為在泥土中生長成熟,所以多被稱為「土豆」。恩施山高林密,地廣人稀,耕地多為酸性土壤,富含硒性元素,特別適宜土豆種植,故當地多種土豆。土豆產量很大,是恩施土家人最喜愛的主食之一,就像北方人喜愛麵食一樣。除了炕土豆,土家人還能做出干煸土豆片、酸辣土豆絲、土豆粑粑、土豆粉、土豆燉臘肉、土豆糯米飯等多種土豆系列美食。

恩施炕土豆一般選用新鮮的小土豆,直徑大小在2~3 cm左右,洗凈去皮,在冷水中煮至五成熟時撈起,待水分瀝干後倒入碩大的平底鐵鍋,用菜籽油或漆油翻來覆去地煎炸,直至焦黃,撈起瀝油。然後在熱油鍋里放入蒜泥、干辣椒爆香,倒入瀝油後的土豆翻炒,適時倒入醬油,撒上椒鹽、薑末、白芝麻、辣椒粉、胡椒粉和剁椒醬、花椒,最後撒上香菜和香蔥段即可盛盤上桌了,看著青黃相間焦脆粉滑,吃到嘴裡外脆內嫩糯性爽口,色、香、味俱佳,真是香辣開胃,充飢止餓。

恩施炕土豆是土家族地道風味的傳統小吃,一般人家都會做,當有客人來家裡時,主人會給客人盛上一碗,加上一碗香噴噴的油茶湯,作為飯前壓肚充飢之食。炕土豆的做法特別注重一個「炕」字,「炕」為恩施土家方言,即煎炒燜炸的意思,是當地的一種做菜方式。炕土豆一定要注意火候,不能使用猛火。炕的過程中,還要將上中下三層的土豆要不時地翻炒,否則上面的熟不了,下面的出現焦糊。而且翻炒的動作一定要輕緩,鍋鏟要一步到位,不然容易弄傷土豆,一者外觀不美,二者味道也會打折扣。「刮皮洋芋(土豆)煮均勻,文火慢煎翻復勤。漆籽油香酥爽口,巴鄉以外哪鄉尋?」恩施為春秋時古巴子國地,巴文化的發祥地,素有巴鄉之稱,這首流傳於恩施土家族一帶的竹枝詞,對恩施炕土豆的做法和特色進行了形象的描述,洋溢著一股濃濃的鄉土自豪感。

土家披薩——醬香餅

土家醬香餅有個洋氣的名字——「土家披薩」。此餅以香、甜、辣、脆為主要特點,它香中有香,甜中帶綿,辣而不燥,外脆里軟。它是湖北恩施土家族一種特有的小吃,後來被北京譚師傅(譚震)引進推廣,改進成大眾口味,火遍全國。

在遠古時,每逢豐收過節早才能吃得上,據當地人說:「此餅是清朝康熙年間,一位武當山的齋法號為德福僧人,他用多年自製的齋菜及多種葯材和香料秘制而成」,凡上武當山的香客品嘗後都回味無窮,贊不絕口,後來此技術不慎流傳,幾百年來以他獨特的口感與風味傳承於土鄉人間,今天它掀開了面紗走出了大山,走進了都市,已成為都市生活不可多得的集色、香、味於一體的獨特的香醬餅大眾口味食品,剛推出市場的時候,相當火爆,數十人排隊等後已成為一道城市的風景線。

6. 貴陽都有些什麼名小吃

5、豆腐圓子
清同治古三年(1874年)。朝遷舉辦「皇會」其間,全國禁屠,不準老百姓食葷。貴陽有雷姓豆腐作坊,以豆腐做成園子,用菜油炸熟出售,很受歡迎,名揚四海。經幾代人改進後,炸出的豆腐園子內瓤質嫩如雪,布滿點點「蜂窩」,食後口留余香,遂稱貴陽名小吃,享譽120餘年,冠名「雷家豆腐園子」,現貴陽四處可見。
6、荷葉糍粑
荷葉糍粑店經營的荷葉糍粑、糕粑稀飯、八寶飯等小吃系列是貴陽市民鍾愛的本地特色小吃。荷葉糍粑店歷經百年歷史,由於其獨特的傳統工藝和獨具特色的口味一直經久不衰,所以受到了來築旅遊的海內外遊客的青睞。
現今,由於城區改造,從解放前一直都在雲岩區電影院旁經營的糍粑店現已搬遷至永樂路11號,繼續它的百年演義。民國22年(1933年)貴陽北門橋(噴水池)一帶有食品店叫「鏡泉齋」,以上等糯料、白糖、涼糖、玫瑰芝麻、洗沙、花生米、核桃仁等原料製作。製作方法:先將糯米打成糍粑,分成小碗,再放入烙鍋以豬油烙成薄片,加入糖心,再折成一半復烙,粑粑黃脆,糖心融化即可。後「鏡泉齋」荷葉糍粑流傳全市,被貴陽市認可為名小吃。

7、碗耳糕
以上等白米,紅糖為主要原料加工面成。抗日戰爭前,貴陽南京街(現中華北路)有一姓鄢姓的市民善做碗耳糕,選料從其糕頂開口處塗上一層玫瑰糖外撒芝麻,顏色金黃,個頭又大,扳開起雞肉絲狀和蜂窩孔,很受群眾歡迎,故貴陽歇後語有「南京街的碗耳糕-蒸(增)大了」之說。現每日清晨仍出現在貴陽市面,又稱「娃兒糕」,即嬰幼兒最佳食品之意。叫賣入市,成貴陽名小吃。
8、米豆腐
貴州菜中著名的小吃,它是用大米淘洗浸泡後加水磨成米漿,然後大火熬制,做成「豆腐」。吃時切片放入盤內,再將切好的大頭菜、鹽菜、酥黃豆、酥花生、蔥花放於米豆腐上,用小碗放入紅油、麻油、花椒油、醬油、醋、薑汁、蒜水等調料對成汁,澆淋於米豆腐上即可。

好了,我個人認為的8大小吃介紹完了,你的味蕾有什麼反映,快流口水了吧!有空你就到貴陽來,坐在小吃街上慢慢品嘗吧!絕對物美價廉。
另外,還有幾個小吃也順便介紹一下。
卷粉、小豆腐、臭豆腐、烤洋芋等,還有冰粉、刺梨、魔芋豆腐、蕨菜、香酥鴨、雞絲粉。不能說太多,沒有了神秘感。需要你自己來發現。
貴州菜又稱黔菜,由貴陽菜、黔北菜和少數民族菜等組成。大約在明代初期,貴州菜已經趨於成熟,許多貴州菜都有600多年的歷史了,大家所熟悉的宮保雞丁就是有著悠久歷史的貴州名菜,它是清代咸豐年間,貴州平遠人丁保楨的家廚所創,以旺火油爆雞球加辣而食,如今已達到膾炙人口的境地。
辣香是貴州菜的主要特點,著名菜點大多與辣椒密切相關,如宮保雞丁、各類火鍋、腸旺面等,都需要用辣椒來調味,黔菜帶辣味的菜餚更是口感各異,又分為油辣、糊辣、青辣、酸辣、麻辣、蒜辣等幾大系列,有的辣而酸、有的辣而香、有的辣得令人張口咋舌、大汗淋漓。
貴州菜餚突出酸。貴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的民謠。酸菜家家腌制,食之口舌生津、開胃消食,夏天食用更可解暑。酸湯則有爽口提神、殺菌消毒、去油膩化脂肪、健脾防結石的功效。酸菜的腌制主要原料為蘿卜、白菜、捲心菜等。酸湯的製作又分菜類酸、魚類酸、肉類酸、米類酸等,完全靠生物自然發酵而成。

7. 美國傳統美食

1.特大啃(Turcken) 特大啃是美國最具創意的本土食物,其製作過程是先拿一隻火雞,在火雞裡面塞一隻鴨子,再在鴨子的肚子裡面塞一隻雞,最後在雞的肚子里塞上香腸和熏肉。經過兩到三個小時的油炸就形成了遠近聞名的特大啃。這道菜通常是在盛大的節日,例如獨立日,感恩節,聖誕節才能吃到的。

3.科布沙拉(CobbSalad) 科布沙拉是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沙拉,她不同於歐洲的蔬菜沙拉,科布色拉以肉為主,再搭配上一點蔬菜和醬料,是一道不錯的開胃菜。科布沙拉美味的奧秘其實在其醬汁里,一直以來,科布沙拉的原料都被創始人壟斷著,直到幾年前,有好事的美國人通過一次次的嘗試,終於試出了科布沙拉的醬汁配方。

4.巧克力曲奇冰淇淋(Chocolate Chip Cookies) 1937年,來自麻省的Ruth Grave在做的黃油中加入了切碎的巧克力。由此發明了世上最好吃的曲奇餅干。美國人總是設想如何能把這美味發展的更好。10多年後,有了讓人驚訝的發現:吃混好了的生面居然比烤完的成品更有味。在美國人民合力下終於想出了一個壯觀的辦法:把生面切成小塊,拌在冰激凌里。

5.果塔餅干(S'mores) S'mores在美國非常流行。其餅干用的是英國的Graham crackers,如果是單純的餅乾的話,美國是沒什麼人吃的。美國小孩野炊時經常會在中間夾一塊軟糖塊,穿在棍子上烤著玩,但基本也是不吃的。後來有了一種新吃法就是在中間夾一塊肉桂塊,和在一起,美國人就喜歡吃了。

6.蘋果派(Apple Pie) 蘋果派(Apple pie)最早是一種起源於歐洲東部的食品,不過如今它稱得上是一種典型的美式食品。蘋果派有著各式不同的形狀、大小和口味。形狀包括自由式、標准兩層式等。常見的有焦糖蘋果派(caramel apple pie),法國蘋果派(French apple pie),麵包屑蘋果派(apple crumb pie),酸奶油蘋果派( sour cream applepie),舉不勝舉。

7.魯賓三明治(Reuben sandwich) 魯賓三明治(Reuben sandwich)是一種煎制或烤制的三明治,兩片黑麥麵包夾著粗鹽腌牛肉、德國酸菜和瑞士乳酪。 一種說法認為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的雜貨鋪老闆 ReubenKulakofsky 於1920年至1935年間發明了魯賓三明治。他製作的初衷是給自己周末打牌的牌友充飢。另一種說法認為紐約市的餐館老闆 Arnold Reuben 在1914年發明了魯賓三明治,是送給當時的電影明星的禮物。

閱讀全文

與魯枝兒小吃集加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清60幀電影網站 瀏覽:170
翁虹和徐錦江 無敵風火輪 瀏覽:286
大學女生房間沙龍兩個女主叫什麼 瀏覽:366
韓國gl電影 瀏覽:580
看電影哪個位置好一點2d 瀏覽:68
賣原味內衣的電影 瀏覽:572
關於道士的電影 瀏覽:334
哪裡可以看除卻巫山這部電影 瀏覽:387
最黃 影視 瀏覽:989
看電視劇的免費網址 瀏覽:307
給老人吃奶的電影 瀏覽:444
三點盡露的電影 瀏覽:491
間諜電影香港 瀏覽:406
電影里女主角叫茉莉 瀏覽:22
50度電影有幾部 瀏覽:17
女人為出軌剪頭發的電影 瀏覽:381
李采潭的作品子 瀏覽:793
沐風少女在線觀看 瀏覽:837
強奸電影哪些 瀏覽:723
美國免費電影專區 瀏覽: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