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奶茶加盟 > 加盟大埔小吃

加盟大埔小吃

發布時間:2021-06-13 04:50:02

Ⅰ 梅州大埔有那些特產

悠久的客家飲食文化,是大埔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埔小吃有約200種,這些底蘊深厚的大埔美食,每一道美味,都會讓你感到客家源遠流長的歷史,體會到濃郁的客家民俗文化特色。更為可喜的是,薄餅、筍?{、鴨松羹、珍珠?{等幾十項風味小吃被評為「廣東客家十大名菜」。大埔經廣東烹飪協會組成國家級專家認定,正式被冠名「廣東客家美食名縣」。
筆者現將在評定大埔「廣東名小吃」中的幾項具有代表性的小吃點評如下:

薄餅薄餅為大埔傳統美食,有二百多年的歷史,相傳清雍正年間,在陝西任按察使的大埔百侯人楊纘緒,回家為母親祝壽。為孝敬母親,他帶侍從家廚回大埔擺壽宴款待鄉親,其中有一道點心「薄餅」,不曾想母親頗喜食之。楊纘緒事假已到,要返回陝西,為了讓母親長期能吃到「薄餅」,便叫家廚留下,要他把「薄餅」手藝傳授給當地村民後再返鄉。從此,製作薄餅的技藝就在大埔民間流傳,大埔當地人結合本地盛產的原料加以變化,改善口味,演變成今天的風味小吃。
薄餅製作工藝特別講究,它首先把麵粉和水、少量鹽按比例將水和麵粉不停地順著一個方向攪拌和成漿狀的麵筋,然後選用特製厚度約1厘米的平底鍋,用文火燒熱抹上少許油,把拌好的漿狀麵筋用手抓起,用力輕輕拋在鑊面上,迅速提起,使平底鍋上粘上一層薄薄的麵筋,煎成薄如蟬翼的麵皮,取起,包入預先用豆芽、豆腐乾、蒜白、香菇絲、肉絲、魷魚絲、蝦米等調味加工好的餡料,捲成長筒形,即包即食。其風味獨特,具有外柔軟,里鮮爽,味鮮香的特點,讓你食後回味無窮。
薄餅的製作工藝從和、拌、抓、提、拋、包、卷等技術流程都融於觀賞性、藝術性、技藝性和趣味性,有廣泛潛力進行包裝、打造,如餡料可用雞、蝦、魚以及山珍作變通更為豐富。經過包裝、打造,完全可申報認定「中華名小吃」。

筍是客家小吃中最典型帶有濃厚的中原飲食文化烙印的風味小吃。客家族群長期在遷移中漂泊,對吃雖不十分講究,但他們根深蒂固、始終如一地延續中原飲食習慣,大埔筍就是客家人運用智慧,在窮困艱辛的環境中創造出的在精神和口味上享受的客家美食。
據有關史料記載:在北方「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即現在的「包餃子」。千百年來,餃子作為賀歲食品,受到人們喜愛,相沿成習,流傳至今,新春佳節人們吃餃子,寓意吉利,以示辭舊迎新。客家先民,從中原遷移到南方定居,他們也帶來中原的飲食習慣,逢年過節都要包「餃子」。但定居到南方,當地不產小麥,因而弄不到包餃子的麵粉,聰明的客家人把當地種植的山芋、薯根製成澱粉作麵皮,用當地盛產的竹筍、香菇以及肉料變通製成形似「餃子」的筍?{,而作為節日賀歲食品,這樣,筍?{就形成久負盛名的客家小吃。
筍製法的工藝:一是制皮,二是制餡,三是掌握火候。制皮選用農家薯粉,用滾沸水拌和揉搓,再加適量芋茸製成麵皮,包入用瘦肉、竹筍、香菇、蝦米等爆炒的熟餡料,包成「餃子」形狀,蒸約3分鍾即成,具有皮滑爽,色澤晶瑩透亮,餡汁鮮香的特點。
筍有其獨特的飲食文化內涵,我們可以在其製作上的選料、烹制技巧上進行創新,在不失其傳統製作工藝的基礎上,餡料可用蟹肉、魚翅、鮑魚、海參等名貴高檔原料進行烹制;在造型、擺盤上精細加工,製成具有不同口味的高檔食品。

鴨松羹鴨松羹是大埔甜品小吃,在眾多客家小吃中,是保持最傳統、最古老的一項菜品。羹菜是中國飲食中最為普遍的食饌,有著極其久遠的歷史。據史料記載,古人在很早以前就以木薯、山葯、芋頭這些含澱粉較多的原料為主體,配以其他果類製成甜食,增強羹汁的甜度,故名甜羹。南宋詩人陸游曾手烹甜羹,並數番寫詩謳頌,因而使得這款羹菜注入了名字印記,所以人稱「陸游甜羹」,《劍南詩稿》卷23載有陸游《甜羹》詩題,題中這樣寫道:「以菘菜、山葯芋、萊菔雜為之,不施醢醬,山庖珍烹也」。大埔鴨松羹何以得名?據當地老一輩廚師稱,用鴨湯配以薯粉、甜果、酥糖等烹制而成,這些是傳說,無從考證。但其獨特製法已印證其源遠流長的食文化淵源。
鴨松羹製法:選用當地盛產的農家薯粉,配以瓜丁、陳皮、花生、芝麻、酥糖、生薑、豬油、紅糖烹制而成。首先,將薯粉放入鑊中用慢火干炒熟透取出,起鑊放入少量豬油落生薑茸爆香,加入水,下紅糖、瓜丁、花生、芝麻、酥糖、陳皮末煮成糖漿水,然後徐徐均勻地放入用篩子篩過的熟薯粉,一邊緩慢地注入油料,一邊順勢不停地用鏟反復攪拌,直到羹凝結成金黃色光亮潤澤,香氣噴發,香甜松軟、柔滑時取起即可食用。大埔名小吃「鴨松羹」不但是美味、甜潤、可口的菜品,而且具有食補、養生之功效,食之能使人爽口提神,祛邪除暑,有解毒養顏之功效。

Ⅱ 大埔縣有那些美食

很多,腌面,老鼠粄,筍粄,豆羹,憶粄,算盤子,薄餅,艾粄,發粄,丁粄,等等…太多了

Ⅲ 大埔有什麼出名的本地小吃

人丁粄主要以粘米與糯米混合粉,加上過濾後的紅糖水或開水攪拌,灑上少許食用紅色素,揉搓至軟韌粘結後,捏成小團,用手掌滾成圓柱條,長約15公分左右,放在蒸籠中猛火蒸透即可。大埔農村老百姓在年節或迎神會期間,大都做此人丁粄作為供品,其諧意家庭幸福,人丁興旺。

憶子粄
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其製作要領是:一是用糯米粉作粉皮,揉搓至軟韌粘結,分成小團,撒上適量的生粉,壓成粄皮;二是製作餡料,一般以靚肉片、魷魚絲、豆腐乾、蒜白、香菇、蝦米等為原料,加上適量的食油和醬油,燜至熟透,然後把餡料包進粄皮里,紮成四方立體形,用干凈的葉子包好,塗上食油,放蒸籠里,用猛火蒸熟,再加上佐料,即可食用,其味別具一格。 憶子粄的得名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傳在明朝,大埔茶陽某地有一戶人家叫松嬸,其兒子阿根武藝出眾,在鄭成功部下當名海軍,飄洋過海到台灣去鏟除倭寇,除暴安民。松嬸思念兒子,每逢中秋節,就做了兒子愛吃的粄,擺在月下,對月懷思。秋去冬來,足足等了30年。在一個中秋之夜,兒子突然回來,母親端上兒子最愛吃的粄,歡慶團圓,此粄因而得名。

筍粄
筍粄:其製作包括粄皮和內餡兩部分。粄皮以薯粉為原料,用開水拌和揉搓,配以適量煮熟的芋或甘薯,製成薄度小圓形粄塊;內餡則以半肥瘦豬肉及竹筍(冬筍為好)為主,分別切碎,再配上蝦米、魷魚絲、香菇、胡椒粉、鹽等。然後用粄皮裹住肉餡,捏穩封口成半月形,放進開水鍋中煮至粄塊浮起即熟,便可加上佐料食用。至於豆粄,粄皮的製作與筍粄相同,不同的是內餡則以赤豆或白豆為主,咸甜皆可,煮成後用熟油浸潤,更能顯示粄食的香滑可口,且不致相粘。

鴨雙羹 鴨雙羹:製作原料為純凈潔白的雪粉、紅糖、豬油、生薑及陳皮碎末。其製法先把生粉炒熟,再將紅糖加適量的水煮稠,用粗紗布過濾,除凈雜質,放回鍋里,撒上生薑及陳皮碎末,加上適量的油。待煮沸時,一邊把炒熟的生粉用細篩均勻地篩選進稠糖上,一邊緩慢地注入油料,並不停地攪拌,直至羹呈黑褐色,光亮潤澤,香氣噴發時便成。其味香甜鬆脆。

薄餅: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相傳它是清朝雍正年間,百侯人楊贊緒,任陝西按察使時帶回家鄉的四種點式(薄餅、綠豆粄、豆子羹、蕨粉粄)之一。薄餅有「錦囊藏寶」之稱。其製作方法:一是用麵粉作餅皮。把麵粉加進適量的水和少許鹽水,用力揉搓至軟韌粘結後,放入加熱後的平面鍋上,推平壓薄,烤熟時餅薄如紙。二是製作餡料。一般以肉、豆腐乾、蒜白、香菇、蝦仁、魷魚絲等為原料,再加上適當的食油和醬油燜至熟透,包入餅皮紮好,再加上胡椒粉或辣醬等佐料,即可食用,其味鮮美、香甜可口。

算盤子
算盤子:主要原料為芋頭、雪粉,比例為2:1,配料有靚肉碎、魷魚絲、香菇、蝦仁等。製作方法:將芋頭削皮、洗凈、切片、灑些鹽、蒸透、熱摻入薯粉,加開水拌勻揉韌,搓成條狀後,切成顆粒,搓成圓形,再用拇指與食指按,成兩面凹的扁圓形,有如算盤上的珠子。後放進沸水鍋里煮熟,撈起滴干水份,再放進鍋里與配料炒勻,倒入用豬骨熬好的上湯,灑上蔥花或元荽,就可上桌。其味香滑,鮮美可口。

珍珠粄珍珠粄:原名老鼠粄,系由著名作家杜埃取的名。它的主要原料用粘米,以冷水浸幾小時後,撈起滴干後磨成粉,然後用開水拌和,反復揉搓至適度後擰成團,即以特製的「千孔粄擦」架在鍋上,將粄團壓在粄擦上用力來回磨擦,便可擦出每條1-2寸的粄條掉在鍋中,待粄熟浮面時撈起,置冷水中浸泡,冷卻後再撈起晾乾即可備用。食用前,煮或炒均可,配上肉碎、蔥花、胡椒粉等佐料,味美有加。大埔縣內以西河一帶珍珠粄最為有名

菜汁包 菜汁包做法:1、把選好的青菜、絞成汁放好;2、選用上肉、用香菇、蒜頭糄香,待用; 3、取出麵粉、用水搓好、放下少許泡打粉、搓成團、發酵;4、面團分好、把炒香的肉捏做成一餡、包好; 5、上籠蒸6—10分鍾即可; 6、菜汁包具有營養成份的綜合搭配。把面、肉、青菜合在一起,吃起來菜香的特色,尤其是小孩增添了青菜的營養。

客家娘酒雞
原料:雄雞1隻,娘酒1000克,姜150克。
製法:先將宰凈雄雞斬成大件,起鑊放入少量生油,落姜爆炒下雞件中火爆炒香後,加入娘酒,滾沸後轉入砂煲中用燜煮透即成。

客家炒豬腸

原料:豬腸400克、鹹菜100克、蒜茸10克、姜絲5克、酸甜汁25克。
製法:先將豬腸揸擦凈異味、洗凈,切成小段。把切好豬腸用滾沸水飛水剛熟、撈起。起鑊放入料頭、鹹菜、煸炒,落豬腸,調入酸甜汁,急速翻炒,調入濕粉成芡加尾油上盤即成。

白米豆羹 白米豆羹:先將白米豆煮熟待用,煲好糖水與白米豆、生粉、油混合,一起煮成豆羹。特點:豆味特濃,又香又糯;功能:清熱解

鴨嬤溜 鴨嬤溜:材料:糯米粉、花生仁、芝麻、白糖。製作方法;把糯米粉用開水揉成粄狀,將炒花生仁及炒芝麻粒搗碎拌和白砂糖填入粄內製成一個個小鴨蛋狀丸子,然後把煮成的桔皮糖水,配以煮熟丸子即可食用。特點:香、滑、甜、韌。功能:補中益氣,養顏。

煎蕎粄煎蕎粄:主料:鮮蕎頭、花肉碎、豆乾、茨粉。調味料:鮮雞蛋、魚露、胡椒粉、味精、雞汁、調和油、水。製作:1、將蕎頭切碎、豆乾切短絲加花肉碎下鍋炆香鏟起;2、用湯盒將炒香主料、雞蛋茨粉及味料加水調成糊狀;3、用煎鍋、灘開、煎至金黃色餅狀切塊上盤造型。

粟粄 粟粄:粟米心碾粉,然後選用黃糖、白糖、粟粉、用清水混合製成團,做成圓形,蒸熟即可;功能:健脾胃、消吃。

Ⅳ 梅州市大埔縣佳藝通訊加盟店

梅州市大埔縣佳藝通訊加盟店地址是:梅州市大埔縣高陂鎮白玉路(距鎮政府約20米左右),營業時間為:08:30-21:00。

Ⅳ 大埔名小吃作文500字

縣百侯鎮的一個小山村裡有一個貧困家庭小孩,至十多歲仍未出街入市。而百侯鎮則逢農歷三、六、九為墟日。其時,百侯鎮只有一條窄窄的街道,全街不過百十餘間一色兩至三層的低矮店鋪。店鋪面前掛著涼棚布。墟日,趕墟的人群在這里摩肩接踵,顯得熱鬧而嘈雜。當時,那窮苦小孩纏著大人要去赴墟。走至涼棚底下一個小吃攤,小吃攤里傳出嘭……嘭……嘭打薄餅皮的聲音,而一條條似手帕包裹、捲成筒狀的薄餅散發著香味,讓人好不口饞,小孩咂咂嘴巴吸引嚷著問大人:「手帕包著的是什麼?」大人買不起,只得哄騙小孩:「手帕包著拉雜」。那小孩長大後事業有成,但孩提時的經歷記憶猶新,於是寫了一首詩,自嘲:
憶我髫齡未出巢,爺娘攜帶往街跑。
未知薄餅何堪味,笑問帕中何物包?

Ⅵ 大埔美食街怎麼樣

所謂的美食街也不長~~~小車開不進去~~~只能在附近路邊停車~~~「原為始建於清初的老街。全長 330米,為騎樓建築,有110多間店鋪,全縣各個鎮(場)均在這條街開辦2至3間美食門市,聚集了客家地方小吃200多個品種。」——這是網路的介紹~~~實情當非如此~~~首先長度當然很短~~~在這么短的街道里怎麼可能擠下過百間飲食店?!?!?這是大城市都做不到的啊!!!所以實際上只有不到10家店是賣吃的~~~整條街都是騎樓~~~歷史風貌保存的比較好~~~建築挺漂亮的~~~有各式各樣的小商品、小店鋪~~~頗有生活氣息~~~個人覺得不要沖著「美食」二字來了~~~來此看看舊街~~~感受下生活氣息就已經很好了~~~

Ⅶ 梅州的大埔縣有哪些特色小吃

大埔烹調菜餚講究咸、濃、燒(熱)、香,小吃多以糧食為主料加工,品種多樣,味道獨特,形成獨具特色的客家及風味小吃,頗負盛名。境內名菜及風味小吃有:白斬雞、肉丸、釀豆腐、梅菜扣肉、雞血粄、糍粑、憶子粄、筍粄、八寶糯米飯、薄餅、葉子粄、老鼠粄、鴨雙羹等。大埔縣傳統客家美食品種多樣,風味獨特,色香味俱全,充分體現了客家美食文化的特色,頗負盛名,深受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國內鄉親的喜愛,大埔也因此有「客家傳統美食之都」的美譽。
[百侯薄餅] (在大埔縣百侯鎮的是最原汁原味的,距離縣城湖寮鎮不遠,開車大概15分鍾)
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相傳它是清朝雍正年間,百侯人楊贊緒,任陝西按察使時帶回家鄉的四種點式(薄餅、綠豆粄、豆子羹、蕨粉粄)之一。薄餅有「錦囊藏寶」之稱。其製作方法:一是用麵粉作餅皮。把麵粉加進適量的水和少許鹽水,用力揉搓至軟韌粘結後,放入加熱後的平面鍋上,推平壓薄,烤熟時餅薄如紙。二是製作餡料。一般以肉、豆腐乾、蒜白、香菇、蝦仁、魷魚絲等為原料,再加上適當的食油和醬油燜至熟透,包入餅皮紮好,再加上胡椒粉或辣醬等佐料,即可食用,其味鮮美、香甜可口。
[鴨松羹] (縣城可吃到)
製作原料為純凈潔白的澱粉、紅糖、豬油、生薑及陳皮碎末。其製法先把生粉炒熟,再將紅糖加適量的水煮稠,用粗紗布過濾,除凈雜質,放回鍋里,撒上生薑及陳皮碎末,加上適量的油。待煮沸時,一邊把炒熟的生粉用細篩均勻地篩選進稠糖上,一邊緩慢地注入油料,並不停地攪拌,直至羹呈黑褐色,光亮潤澤,香氣噴發時便成。其味香甜鬆脆。

[憶子粄] (縣城可吃)
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其製作要領是:一是用糯米粉作粉皮,揉搓至軟韌粘結,分成小團,撒上適量的生粉,壓成粄皮;二是製作餡料,一般以靚肉片、魷魚絲、豆腐乾、蒜白、香菇、蝦米等為原料,加上適量的食油和醬油,燜至熟透,然後把餡料包進粄皮里,紮成四方立體形,用干凈的葉子包好,塗上食油,放蒸籠里,用猛火蒸熟,再加上佐料,即可食用,其味別具一格。

[珍珠粄] (縣城可吃)
原名老鼠粄,著名作家杜埃認為此名不雅,故改名為「珍珠粄」。它的主要原料是粘米。做法是用冷水浸幾小時後,撈起滴干後磨成粉,然後用開水拌和,反復揉搓至適度後擰成團,即以特製的「千孔粄擦」架在鍋上,將粄團壓在粄擦上用力來回磨擦,便可擦出每條1-2寸的粄條掉在鍋中,待粄熟浮面時撈起,置冷水中浸泡,冷卻後再撈起晾乾即可備用。食用前,煮或炒均可,配上肉丁、蔥花、胡椒粉等佐料,美味有加。大埔縣內以西河一帶珍珠粄最為有名。
[綠豆粄] (縣城可吃)
其主要原料為綠豆、糯米、紅糖 ,再加上適量的桔餅、棗肉、龍眼肉、瓜片等為佐料。其製作方法大至與憶子粄相同;以糯米粉作粄皮,以豆沙及佐料作餡,包進粄皮里,用干凈的蕉葉紮成長方形搽上食油包好,放在蒸籠里猛火蒸熟則成。吃時清甜香鮮,色香味俱全,故有「沙裡淘金」之稱。據實驗測定,內含豐富的維生素、果糖、鞣質等營養成份。
[人丁粄]
(縣城可吃)
主要以粘米與糯米混合粉,加上過濾後的紅糖水或開水攪拌,灑上少許食用紅色素,揉搓至軟韌粘結後,捏成小團,用手掌滾成圓柱條,長約15公分左右,放在蒸籠中猛火蒸透即可。大埔農村老百姓在年節或迎神會期間,大都做此人丁粄作為供品,其諧意家庭幸福,人丁興旺。

[算盤子] (縣城可吃)
主要原料為芋頭、澱粉,比例為2:1,配料有靚肉碎、魷魚絲、香菇、蝦仁等。製作方法:將芋頭削皮、洗凈、切片、灑些鹽、蒸透、熱摻入薯粉,加開水拌勻揉韌,搓成條狀後,切成顆粒,搓成圓形,再用拇指與食指按,成兩面凹的扁圓形,有如算盤上的珠子。後放進沸水鍋里煮熟,撈起滴干水份,再放進鍋里與配料炒勻,倒入用豬骨熬好的上湯,灑上蔥花或元荽,就可上桌。其味香滑,鮮美可口。
[筍粄、豆粄] (縣城可吃)
其製作包括粄皮和內餡兩部分。粄皮以薯粉為原料,用開水拌和揉搓,配以適量煮熟的芋或甘薯,製成薄度小圓形粄塊;內餡則以半肥瘦豬肉及竹筍(冬筍為好)為主,分別切碎,再配上蝦米、魷魚絲、香菇、胡椒粉、鹽等。然後用粄皮裹住肉餡,捏穩封口成半月形,放進開水鍋中煮至粄塊浮起即熟,便可加上佐料食用。至於豆粄,粄皮的製作與筍粄相同,不同的是內餡則以赤豆或白豆為主,咸甜皆可,煮成後用熱油浸潤,更能顯示粄食的香滑可口,且不致相粘。
[豆腐乾] (縣城可吃)
大埔的豆腐乾有近二百多年的歷史,其名播嶺南,遠銷海內外,早在一九五九年就被評為廣東省名牌優質食品。其製法是以上等黃豆為主要原料;香料以肉桂、花椒、八角、豆寇、丁香、甘草、公丁、桂皮、砂仁、大小茴香等十多種葯材磨成粉末;用山黃梔或檸檬沖制在開水鍋里,染成淡黃色。特點質堅韌,有彈性,甘、咸、香、鮮四味俱全,可以下酒,佐菜。配以高溫滅菌、真空精美包裝,成為送禮佳品。
此外還有 【葯根雞】(大埔湖寮雙坑農家料理,用葯根和雞煲出的一等靚湯)【客家釀豆腐】(配料,肉,豆乾,蝦仁等等輔料攪碎混一起,把一小塊豆腐中間挖一個小坑,再把輔料填入,可清蒸,可炒)【大埔娘(黃)酒】【(百侯)牛肉乾】【菜乾】等等。。。

景點: 雙髻山省級森林公園
豐溪省級森林公園
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
[組圖]中山大學首任校長鄒魯祖居——敬愛堂
[組圖]民國廣東省主席羅卓英故居——江東小築
[組圖]民國熱河省主席范漢傑故居——「火船屋」傑廬
[組圖]民國湖南省主席吳奇偉故居——棣萼樓
[組圖]民國安東省代主席趙公武故居——武頌廬
[組圖]西岩山茶鄉度假區
[組圖]西 湖 公 園
[組圖]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舊址
[組圖]新加坡首任總理李光耀祖居——中翰第
[圖文]「父子進士」石牌坊
[圖文]「一腹三翰院」——百侯通議大夫第
[圖文]方石樓——湖寮泰安樓
[組圖]土圓樓——大東花萼樓
[圖文]靈 岩 寺
[圖文]靈 覺 寺
[圖文]文 武 閣
[圖文]盤 湖 庵
[圖文]廣 福 宮
[組圖]萬福寺
[組圖]奇石勝景麒麟山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Ⅷ 我想加盟一家大埔鐵板燒,請問怎麼加盟和聯系

是台灣的店哦,只能找到他們的網頁,你看看吧

Ⅸ 梅州市大埔縣天飛電訊加盟店

梅州市大埔縣天飛電訊加盟店地址是:梅州市大埔縣湖寮鎮虎山路210號(老車站側四通大廈樓),營業時間為:09:00-22:00。

閱讀全文

與加盟大埔小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清60幀電影網站 瀏覽:170
翁虹和徐錦江 無敵風火輪 瀏覽:286
大學女生房間沙龍兩個女主叫什麼 瀏覽:366
韓國gl電影 瀏覽:580
看電影哪個位置好一點2d 瀏覽:68
賣原味內衣的電影 瀏覽:572
關於道士的電影 瀏覽:334
哪裡可以看除卻巫山這部電影 瀏覽:387
最黃 影視 瀏覽:989
看電視劇的免費網址 瀏覽:307
給老人吃奶的電影 瀏覽:444
三點盡露的電影 瀏覽:491
間諜電影香港 瀏覽:406
電影里女主角叫茉莉 瀏覽:22
50度電影有幾部 瀏覽:17
女人為出軌剪頭發的電影 瀏覽:381
李采潭的作品子 瀏覽:793
沐風少女在線觀看 瀏覽:837
強奸電影哪些 瀏覽:723
美國免費電影專區 瀏覽: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