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台灣小吃
台灣小吃很多種,像是阿扁鴨、蚵仔煎、甜不辣、珍珠奶茶、芒果冰、胡椒餅、葯燉排骨、肉圓、大腸米線、淡水的「老天祿」,基隆的「鼎邊銼」,台中的「太陽餅」,嘉義的「雞肉飯」,高雄的「山河肉」,台南的「黑橋香腸」等等。
<br>如果了解的人才知道這其中的美味,北方人口味都比較中,那就在吃的時候放多點辣椒就好了。
台灣小吃多采多姿
捷旅網 2006-3-25 來源:
台北市位於台北盆地中部,是台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台灣島上的第一大城市。
台北地區,原來是一片沼澤密林。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後,實行"寓兵於農"的政策,派兵到這一帶墾荒。1708年,福建人到此建立了村莊,15年後出現了城鎮。清光絡元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在此建立了台北府,統管台灣行政,從此有了"台北"這個名稱。
台北市還是台灣北部的游覽中心。距台北市16公里的陽明山,是台灣著名風景區之一,一年四季,陰晴兩霧,景象萬千。
陽明山溫泉,同北投溫泉和台南關於嶺溫泉、洹春半島的四重溪溫泉,並稱為自灣四大溫泉。台北市又是台灣的飲食中心。
單講小吃,可謂精華營萃,多彩多姿。茲舉幾例:
大橋肉棕
台北市延平北路三段,"仙樂斯"舞廳一旁,每當華燈初上,就可以看到由兄妹三人經營的"大橋肉棕"。小攤前食客不斷,大籮筐里上千個肉棕,一晚上必定售光。大橋肉棕有三十多年的歷史,它餡香米懦,既不硬生,也不軟斕如泥,蒸制約火候恰到好處。一個肉棕售價是台幣80元,製作時要五花肉一塊,栗子一個,蛋黃半個。主要是靠五花肉提味,精選的肉料經過作料腌漬,再經炸、鹵等工序,肥腴酥香。再將糯米用醬油及各種風味調料一同炒,待半熟時再包上棕葉紮好蒸熱。
棕葉分兩層,內層是竹葉,外層是做斗笠的桂竹爭籀,通常可以連續使用數次,並有特殊的香氣和保溫效果。棕於用的甜辣醬是獨家配製,咸甜適度,麻而不辣,在熱騰騰的內棕上淋明汁,立即散發出誘人的香氣,連吃兩個,再來碗貢丸場,就頂上一頓夜餐了。
排骨湯
位於台北市長沙街和貴陽街之間的祖師廟並不很出名,可"排骨大王"鄭有進在廟口出售的排骨湯,卻名間遐爾,近悅遠來。選用新鮮整齊的排骨,先煮去血水,斬成小塊,再將鮮脆的大白蘿卜切成塊,與排骨一起用文火慢煮。幾個鍾頭之後,清澄的排骨湯才算烹製成功。排骨軟攔不糜,蘿卜透明似玉,精華盡在湯中,輕啜一口,那清香的原味,不油不膩,清香鮮爽,十分愜意。
喝排骨湯,鹵肉飯和鵝卷是最佳的配搭。鹵肉汁配製獨特,僥在飯上並無膩嘴的感覺。剛剛炸出的幾卷,外表是金黃色的豆腐皮,酥脆爽口,裡面是鷂肉丁、洋蔥,香軟適宜,再蘸點甜辣醬,煞是過癮。小菜是當令蔬菜:紅皮菜、茄子、皇帝豆、菜脯蛋、糖酷排骨,任顧客選桃。
紅燒鯧
鰻魚外表呈鐵灰色,長達1米以上,重達5一6公斤,屬深海魚類。一般家庭買得海鰻後,多以麻油、老羌煮之,是容易上火的補品,並非人人都能領受。講究的吃法,以福州菜中的"紅糟鰻"最為美味。具體做法是將鰻切成半個巴掌大小的塊狀,用紅糟腌後炸酥,再加蔥羌,用醋、醬油加包心菜同煮,熱後漏點米酒就行了。
台北蘭州街的阿娥師傅,經營小吃幾十年,她將福州的作法以改良,自創的"紅燒鰻"很受人們歡迎。阿娥把炸過的鰻瑰.加上當歸、枸杞之類中葯補品,細火'憬肫,湯汁呈琥珀色,上面泛著燜熟的枸杞粒,清香甘美。在嚴寒的日子,來兩碗熱騰騰的紅燒鰻,妙不可言。到了夏天,它一樣受歡迎,食後不會有口乾舌燥的感覺,大概是不放味精,又加進了枸杞的緣故。光顧阿娥師傅攤位的,大都是普通勞苦大眾,來碗90台幣的紅燒鰻湯,再加上一碗50台幣的炒米粉,就夠一頓午餐了。
胡椒餅
圓鼓鼓的胡椒餅,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樣辣,樣子也不起眼,但對一些嗜吃辛辣而又懼怕夏日天氣炎熱的食客來講,胡椒餅可算是暑天中一款可口的點心。
胡椒餅的"內容"很簡單,鮮香的蔥花,細斬細切的火腿肉,調成咸中帶甜的味道,再摻上一定量的胡椒粉和香聒。外皮除了像一般水煎包的"發面"之外,還要另外加進點"油酥"(即用豬油和成的面團),以使餅面不過份酥脆,又不會老硬難咬。烘爐是一個倒扣著的大水缸,底下挖個洞,洞放塊鐵板,水缸外套上一隻大油漆桶。烤制方法是用木炭把爐子僥熱、鐵板僥紅,取出炭火後把餅貼在缸壁上,經過十餘分鍾,陣陣香氣撲鼻,胡椒餅呼之欲出了。台北市萬華戲院巷口的胡椒餅攤,是三代傳承下來的,很有些名氣,每個胡椒餅售價台幣印元。不少到萬華戲院看晚場電影的人,都要到這里買個揣上,再來一罐飲料,就可頂上一個晚上。
原凈牛肉湯
龍山寺前的夜市是台北出名的小吃中心。在夜市的中央部位,有"原凈牛肉湯"的牌子,標明用的是本地產的"土牛",絕沒有用進口牛,果然吸引顧客。"原凈"就是原汁,煮制中不再對水,滴滴原味精純,湯鮮肉質細膩腴美,令人回味無窮。
"老闆,炒肉,牛肉湯,再來一碗飯!"幾乎是附近食客統一的招呼。炒牛肉用大蒜、辣椒和沙茶調味,再悄上一把空心菜就成了。幾個冒著熱氣的"狗母鍋"里,有原汁的、鹵的、加補葯的,幾位伙計忙得團團轉,食客總也不見少。吃補以牛鞭燉中葯最受歡迎,不過這是比較燥熱的補品,搞不好吃了要流鼻血。鹵牛肚和牛筋,除了幾十年承襲下來的"老鹵"外,也不時添加中葯香料包,再配上鰍羌絲、蔥花、九層塔,蘸點辣醬,最是享受了。
炸蝦餃
距台北15公里左右,有一名淡水的小鎮。鎮上有一座清水祖師廟是本地名勝,終日香火不斷,而廟門旁李宜昌的炸蝦餃,更是遠近馳名,家喻戶曉。不少人還專程從台北趕來淡水,為的是嘗一下"蝦餃王仔"的手藝蝦餃的售價並不便宜,李宜昌一個蝦餃收台幣60元,但因選用上等蝦仁,加上巧手調制,味道鮮美,生意仍十分興隆。
製作蝦餃的方法是先用生蝦肉500克,以慢火煮過的1000克熟蝦肉不斷混合調配,再用鹵肉汁蒸透。取出後經調味制餡,此時蝦肉餡會冒出香濃的味來,以麵皮包裹,蝦餃垃便做成了。
剛炸出的蝦餃,酥脆可口,除鮮蝦味外還有牛肉丁加杏仁果的味道。
㈡ 台灣小吃
◎小豆豆餐飲屋 213-8796 台南市樹林街二段105號 (鍋燒意麵跟咖哩飯.和魯味高好吃..不管何時去都很多人..)
◎福記肉圓 215-7157 台南市府前路一段215號台南市府前路一段299號TEL:215-8199 (從小到最愛吃的..他的匠之超愛和他的清湯..一定要去要排隊..但很快..)
◎莉莉水果店 213-7522 台南市府前路一段199號 (在福記肉圓旁..水果超有名)
(義豐冬瓜茶--台南有名的冬瓜茶,推薦波霸冬瓜茶..在安平老街附近有)
◎陳家蚵卷 222-9661 台南市安平路786號 10am-20pm
◎古堡蚵仔煎 台南市古堡街53巷6號 AM11:00~PM7:00
◎周式蝦卷 280-1304 台南市安平路730號與安平運河旁
◎安平同記豆花 391-5385 台南市安平區安北路433號 早上九點到晚上十一點
◎赤崁棺材板(民國48年) 224-0014 台南市友愛街康樂市場180號 AM10:00~PM11:0
◎老牌炒鱔魚 台南市友愛街康樂市場113號 AM10:00~PM8:00
◎阿憨鹹粥 226-3110 台南市公園南路168號
◎赤嵌棺材板 台南市中正路康樂市場內180號(舊沙卡里巴)
◎度小月擔仔面(清光緒年間) 223-1744 台南市中正路16號 11:00~01:00
◎雙全老店紅茶 228-8431 台南市中正路131巷2號 Am10:30~Pm8:00
◎蜜桃香(民國53年) 台南市青年路71號 AM10:00~PM10:00
◎義豐冬瓜茶--台南有名的冬瓜茶,推薦波霸冬瓜茶 台南市永福路二段212號
◎你我他冰鎮鴨魯味 225-1396 台南市西門路一段703巷26號
◎松村熏之味 223-0295 台南市成功路ㄉ鴨母寮菜市場(光復市場) 8-12am .赤崁樓對面也有
◎順天冰棒 213-5685 214-4585台南市開山路151巷7號之19延平郡王祠正對面的小巷子) AM8:00-PM9:00
台南小吃
◆武廟前肉圓 肉圓 永福路二段225號14:30~16:30(通常17:00左右就賣完了)
◆福記肉圓 府前路一段215號 06-215-7157
◆莉莉水果店冰、水果府前路一段199號挑選新鮮水果,甜美又衛生,也成觀光據點,也是一間有文化氣息的水果店 06-213-7522
◆江水號(民國20年)國華街大菜市內日本觀光客朝聖之地,以古法製作,工夫純熟令冬天有米糕粥,非常不錯 06-225-8494 11:00~21:30(不容易找,在巷子內)
◆雙全老店紅茶中正路131巷2號和一般紅茶不同,特別甘醇順口遵循古法,不是一般泡沫紅茶可比,地點位在小巷內,不容易找 06-228-8431 10:00~20:00
◆安平同記豆花 30年老店安平區安北路433號豆花細致,為安平三寶之一,又以同記最有名 06-391-5385 9:00~23:00
◆義豐冬瓜茶永福路二段212號(赤崁樓前)此家冬瓜茶喝起來香氣實足,香甜09:00~2:00
◆富盛號碗粿 西門路二段333巷8號以古趣粗磁碗,木製實竹叉食用,令人發思幽情 永樂市場旁
◆小南碗粿 府前路二段140號 06-224-3136 8:30~17:30碗粿25元 魚羹25元
◆許家芋粿 國華街48號
◆川記芋粿 國華街三段16巷2號
◆度小月擔仔面 清光緒年間 中正路16號 06-223-1744
◆三好一公道當歸鴨 54年老店 府前路一段2號當日新鮮鴨子,肉質甜,特調湯汁,湯頭特別好 15:30~01:00
◆汕頭魚面 民國45年 民生路一段158號 06-221-5997 10:00~20:30
◆東巧鴨肉羹 永福路二段194號 06-220-0672 11:00~18:00
◆小杜意麵友愛街143號白白的意麵,用特調的肉燥,吃起來特別香06-220-8979 16:00~02:00
◆周氏蝦卷 安平路408之1號道地口味,不管怎麼吃都不膩06-280-1304 10:00~20:00(非常受歡迎,第一次到台南必到之處)
◆阿田香腸熟肉店 古早味作法 民族路三段168號06-229-0403 53年老店,香腸、粉腸、蟳丸,受在地人喜愛 11:30~19:00
◆阿憨鹹粥泉州式料理公園南路168號利用台南特產虱目魚熬煮的湯頭 06-226-3110
◆再發燒肉粽 清同治年間 民權路二段71號 06-222-3577 9:00~19:00
◆海鮮八寶肉粽 崇明路145號 06-336-5599 10:30~22:00
◆赤崁棺材板 民國48年 友愛街康樂市場180號 06-224-0014 10:00~23:00
◆呷霸白北灣水魚羹 永福路二段343號 06-223-3634 9:00~23:00
◆阿松割包包子、餡餅 國華街三段181號 06-211-0453星期四公休,普通包1份50元,瘦肉包1份60元
◆金得春卷 40年老店民族路三段19號古味春卷,口味清爽,市井小民最愛
◆包子祿 清光緒年間 開山路三巷27號 06-225-9181 8:40~20:00
◆祥記肉包 民國45年 崇學路16巷2號 06-267-648715:00~賣完為止(聞名全台)
㈢ 台灣小吃和台灣料理的差別
小吃主要是一些出自於市井之中,一些製作相對簡單口味獨特的餐飲種類;台灣料理,實際就是台灣菜,也包括台灣的特色小吃。台灣的飲食文化繼承了福建沿海地區的特點,同時也深受日本和歐美飲食文化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特色,我認為台灣飲食文化的精髓還是琳琅滿目得小吃。一下介紹一些:
林家肉圓:就是糯米皮,裡麵包有叉燒肉,北方是蒸的,南部或中部有炸得,味道略微發甜.
肉燥飯:就是鹵肉末澆在飯上,很香。
飯團:老伯很親切地讓你選擇9種餡,魚松,香菇,肉,可口的早餐。
大腸包小腸:大腸是用糯米做的,小腸就是台灣香腸啦,我是在花蓮七星譚海邊吃的。
蛋餅: 台灣蛋餅裡面有餡的,肉鬆或者玉米的我都喜歡。
鹵味: 好贊的宵夜,黑輪,米血糕我都喜歡,看起來有點像我們的麻辣燙,這些東西也都是火鍋常吃的,只不過不是麻辣味的。
東山鴨頭:好吃,不記得怎麼做得啦,皮有點焦,好像炸過。
萬巒豬腳: 屏東名吃,也是一種鹵味,上次跟人說成『萬巒豬手』,台灣人愣了半天,呵呵。
客家粽:不太一樣,糯米做的,但是透明的,豆沙餡。
官財板:聽著名字怪嚇人的,其實是陞官發財的意思,就是兩片土司炸過,然後中間加上餡,有奶油蟹肉之類的,吃多會膩的。
可麗餅: 我覺得是一種法國點心,就是攤成雞蛋餅,烤得脆脆的,然後加上鮭魚等餡。
面線: 去西門町的時候排長隊等啊宗面線,不錯哦,我在四川成都的公館菜也吃到過類似的面。
蛤(e)仔煎:就是這種蛤類,然後放到蛋餅裡面,上面澆番茄醬。
阿給: 淡水小吃,好像是餅裡麵包著粉絲,辣辣的,早餐食品。
虱目魚粥: 有點像魚片粥,還加了油條。
紅豆餅: 香甜可口,還有花生的,香芋的。
三明治: 有鮭魚的,而且是熱乎乎的,比這里的好吃多啦。
燒仙草: 燒好的仙草裡面有花生粉,果仁(紅豆?)。
粉圓: 很像湯圓,有的有餡。
珍珠奶茶: 味道很濃,而且700cc才25NTB(半個刀),就是紅茶+奶精+珍珠搖啊搖,flushing有家很正宗。
木瓜牛奶:我的最愛,不過自己會做啦。
花生卷冰激凌:一個阿伯在一邊磨花生粉,我還去試試啦,然後把冰激凌用蛋餅包起來,撒上花生粉。
冰:最喜歡棉花冰,打得很細,還在高雄吃過冷熱冰(就是冰上面加熱的東西)
液香扁食:就是混沌啦,名氣很大。
鼎泰豐: 小籠包,蒸餃,混沌,特別有名氣,等位子要好久,據說是上紐約時報的呢。
涮涮鍋: 我去過150ntb吃到飽的,很不錯,牛肉丸,花枝,魚丸,我很喜歡沙茶醬。
加州風洋館:奶油海鮮鋦烤飯(懷念哦,雖然有點膩),吊燒雞,還有甜點和奶油濃湯,上面還可以做個酥皮。
緣山: 歐式西餐自助,第一次吃生蚝,還有魚子手卷,坐在我旁邊的理事幫我要了3個,呵呵,還有sashimi,冰激凌還是哈根達斯哦。(後來到美國才發現這種東西怎麼能在中國那麼貴呢)
國賓:對甜點印象尤其深刻,慕絲,cheese cake......
烤肉:據說有奶油螃蟹,但是沒給我們上,台灣的阿姨一直耿耿於懷呢,:P
鐵板燒:實驗室的學長請我吃的,呵呵,就是鐵板唄,不過有家很有名的叫『紅鬍子』,巨貴。
在美國還很貴呢,我的roomate說在 Banzai,they make things just in front of u
淡水吃螃蟹:好爽的宵夜,而且不用放鹽,因為是海蟹。
紅葉泰國菜:不錯,第一頓正餐,hostfamily的結婚紀念日,咖喱雞很好吃,後來林阿姨也做過。
台塑牛小排: 據說一頭牛隻用那麼一塊肉,狂貴,可惜沒吃到,有一次一個老師請客,我不好意思點。
點心:
花蓮芋&花蓮薯,外面的皮很軟很薄,裡麵粉粉的,香甜可口,花蓮的阿姨給我們買了2大包.
曾記麻薯:就是糯米的,很Q,有各種餡,現在吃覺得很甜。
綠茶糕:清爽,外面很松軟,裡面很Q.
洛神餅:皮和花蓮芋一樣,裡面的餡是洛神花口味,Q
在南部還看到很多街邊有烤小鳥的,殘忍哦。
擂茶:在北埔,客家人的地方,自己磨,好累哦,要把豆子阿那些磨成沫沫渣渣的,還要出油,最後還是店裡的伙計上陣。
水果:
亞熱帶和熱帶真好,有很多沒見過的水果,蓮霧,釋迦(很像佛頭),芭樂。
--------------------------------
台灣飲食文化
台灣飲食文化以福建閩南飲食文化為主,但又結合了中國大陸各地的飲食文化特點,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
高山族飲食文化:
高山族早期多以小米、蕃薯為主食,食時用手。後來,隨著大陸移民的增多,逐漸吸收了漢族的飲食方式,改用筷子,大米逐漸成為主食。不過,不少高山族部落仍保留著不少傳統特色,如蘭嶼的雅美族吃魚有男女之別限制。高山族人喜飲酒,其用小米釀的酒,也呈現出了特有的飲酒文化。
閩客飲食文化:
這是台灣最主要的飲食文化,是從福建與廣東飲食文化發展而來的,成為今天的「台灣菜」,其主要特色是強調海鮮。閩客飲文化中,餐廳酒店多設佛龕,以求保佑發財。另外,與福建、廣東一樣,台灣具有濃厚的飲茶文化,喜歡沖飲壺茶,講究茶具的精美和沖泡方法,特別流行「功夫茶」。在歷史上,台灣還生產過供春、秋圃、潘壺等幾種質堅耐熱、外觀雅緻的紫砂名壺。如今,台灣茶文化也有了新的發展。
宗教信仰的飲食文化:
台灣宗教信仰流行,在祭典或祖先的祭祀人,十分重視供品的食品內容。如生的用來祭天,熟的用來是祭祖先。現今的台灣,十分流行吃素。
食補文化:
台灣與大陸南方一樣,飲食非常講究食補。現在可以說是一種健康飲食文化。在台灣,養生防老,「陰陽互補」,「五行調和」等觀念深厚。目前台灣食物養生方式主要有素食、生食、有機飲食、斷食療法及傳統中醫食療。台灣民間常有以「四神湯」(淮山、芡實、蓮子與茯苓)作滋補飲料,是著名的滋補小吃。民間食補習俗中最獨特的是所謂的「半年補」,即在每年的農歷六月初一,家家戶戶用米粉搓丸子,做成甜粢丸,吃後可除炎夏百病。另外,台灣還有「補冬」或「養冬」,即立冬日進補。
特殊風味的飲食文化:
台灣特殊風味的飲食文化可以說是包羅萬象,結合了台灣本地與大陸各地的風味小吃。知名者有基隆廟口的天婦羅,彰化的肉圓,嘉義的雞肉飯,新竹的貢丸,台南的擔子面,士林的大餅包小餅等。
㈣ 台灣小吃有哪些
平價牛排,臭豆腐,蚵仔煎,大腸包小腸,鹵肉飯,珍珠奶茶,小火鍋。
㈤ 台灣有啥小吃
這些是比較具有地方特色的台灣小吃。
基隆廟口夜市-天婦羅,鼎邊銼
米苔目是閩南語,又叫米篩目,漳州龍海特色小吃,是用米和番薯粉做成的。製作米苔目的工序頗為復雜:先要將米浸泡磨成米漿,然後放進布袋加壓脫水成「飯脆」,將「飯脆」加入番薯粉,揉搓成飯團,再把飯團做成細條狀,放到鍋里煮熟撈起後用冷水沖洗,使之滑嫩。米苔目加入糖水、刨冰,可以做成冰涼可口的甜品,咸吃則可以用烏醋拌食或放入柴魚熬煮成湯,再加入爆香的作料;像河粉一般熱炒的米苔目很有嚼勁。 米苔目如今是閩南地區以及台灣著名的美食。
這些則是幾乎台灣各地都有的小吃:
1.香腸
台灣香腸肉質肥瘦適中,口感嫩滑而且微甜,是台灣一道著名的美食,食用時可以用烤,蒸或煎的方式,是適合各種場合的休閑肉類食品。在高雄有一種吃法,是將香腸夾在糯米腸里,再加上一些蒜片。吃起來特別有台灣高雄人的豪氣。
2.蚵仔煎
台灣的牡蠣叫蚵仔,一般養在近海灘塗地。台灣的牡蠣個頭不大,但是味道特別鮮美。蚵仔煎的做法是將牡蠣放在澱粉漿里再打一個蛋,放在平底鍋里煎,配上小白菜或是茼蒿。起鍋後加上特別調制的西紅柿醬,就成了美味的蚵仔煎。
3.鹵肉飯
其實是紅燒肉末澆在白米飯上的吃法。但是這個紅燒肉末非常講究,挑選上好的豬肉,肥瘦適宜切成小塊後,加上醬油,以小火燜煮幾小時後,就成了非常下飯的美味餐點。
4.肉羹,魚羹
台灣環海而且河流池塘多,因此魚鮮多。把新鮮魚肉剁碎攪成粘稠狀,就是做魚丸的魚漿了。
魚漿如果用手捏擠除條狀放進水裡煮,再放進高湯里,勾上芡粉就是魚羹湯了。湯里一般會加上筍絲,香菇絲等佐料。如果魚漿配上肉條捏擠出來,就是肉羹了。是早晚點心或者冷天里台灣人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