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廣東10大小吃是什麼
廣東小吃屬嶺南漢族風味。多來源於民間,大都被流傳下來而成為傳統名食。現時的廣東小吃和點心有區別,小吃品是專指那些街邊小店經營的米、面小型食品,製作較簡朴。點心是茶樓、早茶的繁多品種,以及星期美點等,特點是花式品種較多,造型精細。下面就來看看廣東10大小吃,本地人愛吃,外地食客吃完好評如潮,有你愛吃的嗎?
1、蝦餃
煎堆又叫麻團、珍袋,麻球,傳統小吃,流行於全國各地大部分地區。在廣東是指拳頭大小、油炸糯粉團,表面滿是芝麻的食品。廣東人製作煎堆由來已久,煎堆風味獨特,製作考究,色澤金黃,外形渾圓中空,口感芳香酥脆體積膨大滾圓,表皮薄脆清香,而又柔軟粘連,餡又香甜可口,有團圓甜蜜的寓意。
B. 廣東有那些有名的小吃
廣州的小吃天下人皆知,主要就是粥、粉、面。但說腸粉不能詮釋廣州小吃這個概念。廣州的粥可以說我吃過最好喝的粥,湛伍記的艇仔粥、及第粥、皮蛋瘦肉粥那是全廣州都家喻戶曉的,銀記腸粉那是一絕;面也有很多家都不錯,所以介紹和認識廣州有名的小吃時不能片面的說。
C. 廣東最出名的小吃是什麼
腸粉是南方一種特色小吃,因形似豬腸,也有人叫粉腸(廣東人稱為拉腸).總的來說,廣東,海南跟廣西做腸粉的都很普遍.其中廣東的腸粉在國內的名氣最大.
腸粉又分很多種,其中有種最可貴的叫布拉(蒸)腸粉,據說這種製作方法不難,但最地道的都是不傳外人的.
不過,我們平時吃到的腸粉一般都是甜腸粉.
看見大家這么看吃腸粉,大概講一下:
腸粉的製作是很累人的,所以才造就它是那麼好吃.
腸粉的腸衣用的是米漿,而米漿最好是當天磨的,否則它的新鮮度要大打折扣...
所以在以前做腸粉需要很早起來把一天用的米漿磨好,
即使現在師傅們通常也要早上四,五點起來磨米漿,米漿最好是用白雲山上的九龍泉水泡大米磨最好.那樣的米漿做的腸粉粉潔白薄韌.磨好米漿要攪和多次,然後將米漿置於特製的多層蒸籠中或布上逐張蒸成薄皮.有點類似造紙.
那麼我們說的腸衣就製作好了.
下面可以加上牛肉,豬肉,魚肉等餡料蒸就好,以上為傳統的餡料.
後來又有了蝦肉,海鮮等多種口味不同餡料製成各種口味的腸粉.
不加餡料的為齋腸,加糖的為甜腸.
而用的腸衣包餡料最好用四層還是七層我記不清楚了,是最好吃的,也是最標準的.
蒸好後,不同的師傅會加如不同的敷料,如醬油,香菜可能是必不可少的.我也看見過人加煉乳.
在國外的,我推薦一種比較簡單的腸粉,叫爽滑腸粉.材料很好買
將米漿置於特製的多層蒸籠中或布上逐張蒸成薄皮,再分別放上肉類、雞蛋、素菜、蝦仁等,蒸熟捲成長條,剪斷即可上碟了.腸粉得乘熱吃,白色的粉皮加入一點自製的香油,嫩滑爽口,如果再加一點辣椒油,更能讓你食指大動.腸粉還有許多種類,不加餡的則稱齋腸;米漿中加入糖的叫甜腸,這可就各味入各口了
D. 廣東最出名的地方小吃是什麼
廣東小吃屬嶺南風味,多來源於民間,大都被流傳下來而成為傳統名食。現時的廣東小吃和點心有區別,小吃品是專指那些街邊小店經營的米、面小型食品,製作較簡朴;點心是茶樓、早茶的繁多品種,以及星期美點等,特點是:花式品種較多,造型精細。
廣東小吃的成熟方法多為蒸、煎、煮、炸4種,可分為6類:油品,即油炸小吃,以米、面和雜糧為原料,風味各異;糕品,以米、面為主,雜糧次之都是蒸炊至熟的,可分為發酵和不發酵的兩大類;粉、麵食品,以米、面為原料,大都是煮熟而成的。粥品,名目繁多,其名大都以用料而定,也有以粥的風味特色而稱的;甜品,指各種甜味小吃品種,不包括面點、糕團在內,用料除蛋、奶以外,多為植物的根、莖、梗、花、果、仁等;雜食,凡不屬上述各類者皆是,因其用料很雜而得名,以價格低廉,風味多樣而著稱。
酥皮蓮蓉包
以半發酵面和酥心(油酥面團)摺疊作皮,蓮蓉作餡包成圓形,蒸制而成。其皮色潔白,層次分明,松軟而稍爽韌,香甜可口。粉果用淀麵粉包裹蝦仁、豬肉等拌成的餡料,作成角形蒸制而成。皮薄白、爽軟、半透明,可見角內餡料,餡鮮美甘香。此品歷史悠久。明末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記述廣州飲食習俗一書中載:「以白米浸至半月,入白粳飯其中,乃舂為粉,以豬油潤之,鮮明而薄以為外,茶蘼露、竹脂(筍)、肉粒、鵝膏滿其中以為內,一名曰粉角。」20世紀20—30年代,各酒家、茶樓爭相創名牌菜點以招徠客人,茶香室一名娥姐的女點心師的所創的粉果獨占鰲頭,人們稱之為娥姐粉果。40年代,茶香室歇業,娥姐的傳人轉至大同酒家,娥姐粉果也就成為大同酒家的名牌點心。50年代以後,各大茶樓、酒家也把它作茶點供應。粉果也就成為羊城美點之一。
馬蹄糕
以糖水拌合荸薺粉蒸制而成。荸薺,粵語別稱馬蹄,故名。其色茶黃,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斷,軟、滑、爽、韌兼備,味極香甜。此品以廣州市泮溪酒家的為最有名。因其所處的泮壙是盛產馬蹄的地方。所產的馬蹄粉,粉質細膩,結晶體大,味道香甜,可以做成多種點心、小吃。以它做成的馬蹄糕,是泮溪酒家的傳統名食,四季皆宜。
倫教糕
用大米漿經發酵蒸制而成。其糕體晶瑩雪白,表層油潤光潔;內層小眼橫豎相連,均勻有序;質爽軟而潤滑,味甜冽而清香。此品因首創於順德縣的倫教鎮而得名,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清咸豐間成書的《順德縣志》載:「倫教糕,前明士大夫每不遠百里,泊舟就之。其實,當時馳名者止一家,在華豐圩橋旁,河底有石,沁出清泉,其家適設石上,取以洗糖,澄清去濁,非他人所用。」但後人採用在煮糖時加雞蛋清去濁之法而一直傳下來,並隨著華僑的足跡而傳至東南亞各地。
蜂巢芋角
用芋泥作皮,豬瘦肉、蝦肉、冬菇等炒熟後作餡,包製成角形,下油鍋炸制而成。其皮色金黃,表層小眼密布,狀若蜂巢,外皮酥脆,內層軟滑,餡有微汁,鮮美香濃。此品是茶市必備的點心,廣西、海南均盛行。以廣西荔浦所產的香芋做的最佳,故又稱荔浦芋角。
蟹黃灌湯餃
以燙麵皮包裹肉餡蒸制而成。其色如蛋黃,皮薄,軟韌爽滑,餡嫩湯旺,以香醋佐食,鮮美而有醋酸和鹼味的芳香。此品有數百年的歷史。《隨園食單》記述:「顛不棱即肉餃也,糊面推開,裹肉為餡蒸之。其討好處全在作餡得法,不過肉嫩去筋作料而已。余到廣東,吃官鎮台顛不棱,甚佳,中用肉皮煨膏為餡,故覺軟美。」肉皮煨膏,即如今的豬皮凍。拌餡時加入,遇熱即熔化為湯汁。以此法灌湯簡單易行,在廣東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30年代,廣州著名點心師把它改為豬皮凍中酌加瓊脂,或在夏天全用瓊脂,使湯汁既旺而又膩口。同時,又以蛋液、鹼和面,擦至純滑作皮。這樣,可使其結構緊密,質爽滑而稍韌,能擀壓至較薄而不穿破,使灌在餡中的湯汁不致漏失。
薄皮鮮蝦餃
又稱蝦餃。以澱粉(又稱澄粉)面團作皮,鮮蝦肉、豬肉等拌勻作餡,包成餃形,蒸制而成。其形似彎梳,故又稱彎梳餃。皮薄、爽軟,色白,晶瑩透亮,餃內餡料隱約可見;餡心鮮美,形態精緻玲瓏。此品是20世紀30年代廣州市郊伍村河邊一家茶樓首創的。起初,用料和造型都較粗糙。但因它選用剛從河裡捕的鮮蝦作餡,鮮美異常,為早茶市食客鍾愛。後來,傳入廣州市區各大茶樓、酒家,經名師逐步改制而成為精美點心,廣為流傳,經久不衰。
干蒸燒賣
用雞蛋液、水和面作皮,豬肉、蝦肉、冬菇作餡,捏成石榴花形,蒸制而成。其色皮淡黃,蟹黃鮮艷,皮軟、肉爽,稍含汁液,鮮美而香。在20世紀30年代,干蒸燒賣已風靡廣東各地,近20年來,又傳遍廣西的大中城市,成為嶺南茶樓、酒家茶市必備之品。
沙河粉
用米漿蒸成薄粉皮、再切成帶狀而成。盛行於廣東、廣西、海南,以廣州市沙河出產的最著名,故名。因它是用白雲山上的九龍泉水泡製的,所產的粉薄白透明,爽軟韌筋兼備,炒、泡、拌食皆宜。近年來,沙河飯店將菜汁、紅蘿卜汁滲入粉漿中,製成彩色沙河粉,另有特色。
荷葉飯
又稱荷包飯,以荷葉包裹米飯和肉餡蒸制而成。荷葉碧綠,飯團鬆散,飯粒軟潤而爽鮮,有荷葉的清香。此品原是民間傳統方便食品,歷史已久。明末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記曰:「東莞以香粳雜魚肉諸味,包荷葉蒸之,表裡香透,名曰荷包飯。」明代以來,它一直是廣東珠江三角洲群眾的方便美食。20世紀20年代,被名師改進而成為茶肆的夏季名點心。
及第粥
用豬瘦肉丸、豬肝片、豬粉腸加入粥中煮熟而成。色白鮮明,糜水交融,味鮮香厚。
艇仔粥
以魚片、炸花生等多種配料加在粥中而成。原為一些水上人家用小船在荔枝灣河面經營。小船,粵俗稱艇,故名。此品集多種原料之長,多而不雜,爽脆軟滑,鮮甜香美,適合眾人口味。此品是從魚生發展而來的。《南越游記》載:嶺南人喜取草魚活者,剖割成屑,佐以瓜子、落花生、蘿卜、木耳、芹菜、油煎麵餌、粉絲、腐乾,匯而食之,名曰魚生。」「復有魚生粥,其中所有諸品,因魚生之名而名之。」現在珠江河面的船家已遷至岸上,艇仔粥也自小艇而進入大酒家、賓館。
E. 廣東著名的小吃街有哪些
北京路步行街:魅力指數:★★★★★
推薦理由:作為節假日最多人到的地方,北京路一帶(包括北京路步行街、大馬站美食街、北京南等地)幾乎成為廣州市內小吃和零食的天堂。傳統也好,新奇古怪也好,在這里沒有什麼吃不到的,怕的就是你吃不過來。而且,因為地處商業旺地,有關部門管理得當,一般人吃小吃和零食常擔心的衛生問題幾乎不用怎麼考慮。

F. 廣東有哪些有名的小吃
廣東小吃屬嶺南風味,多來源於民間,大都被流傳下來而成為傳統名食。現時的廣東小吃和點心有區別,小吃品是專指那些街邊小店經營的米、面小型食品,製作較簡朴;點心是茶樓、早茶的繁多品種,以及星期美點等,特點是:花式品種較多,造型精細。
廣東小吃的成熟方法多為蒸、煎、煮、炸4種,可分為6類:油品,即油炸小吃,以米、面和雜糧為原料,風味各異;糕品,以米、面為主,雜糧次之都是蒸炊至熟的,可分為發酵和不發酵的兩大類;粉、麵食品,以米、面為原料,大都是煮熟而成的。粥品,名目繁多,其名大都以用料而定,也有以粥的風味特色而稱的;甜品,指各種甜味小吃品種,不包括面點、糕團在內,用料除蛋、奶以外,多為植物的根、莖、梗、花、果、仁等;雜食,凡不屬上述各類者皆是,因其用料很雜而得名,以價格低廉,風味多樣而著稱。廣式糯米雞,腸粉又叫布拉蒸腸粉,是一種米製品,亦稱布拉腸、拉粉、卷粉,雙皮奶,廣東漢族特色小吃。潮州腸粉,雲吞面或叫做餛飩面,雲吞面是廣東省地道的漢族小吃。叉燒包,廣式蘿卜糕,沙河粉,生滾粥,干蒸燒賣……
G. 廣東最有名的小吃是什麼啊
姜埋奶
用鮮水牛奶加糖煮沸,倒入碗中,與老薑汁撞在一起,便成了既像豆腐花又像蒸水蛋一樣稀中帶稠的美食,卻比豆腐花、蒸水蛋香滑甜爽,且有溫中、調胃、驅寒、養顏的功用。
風味小吃
廣州的風味小吃可分為七大類:油器類(油炸食品),有油條、笑口棗、咸煎餅等;粥品類,有艇仔粥、「伍湛記」及第粥、瑤柱白果粥等;粉面類,有雲吞面(歐成記最著名)、沙河粉(或炒或燙)、豬腸粉、桂林米粉等;糕點類,有蘿卜糕、倫敦糕等;甜品類,有紅豆沙、綠豆沙、八寶粥、芝麻糊、杏仁糊等;而其中雙皮奶和薑汁撞奶最有名;雜食類,包括炒田螺、豬紅湯(豬血)、牛骨湯等。
艇仔粥以新鮮的河蝦或魚片作配料,加上海蜇、炒花生仁、涼皮、蔥花、姜等,吃前當即煮粥滾制,芳香撲鼻,熱氣騰騰,十分鮮甜;用雞蛋液和面,擀成薄皮,包上豬肉糜、蝦仁等製成的餡料,和雞蛋麵皮一起烹熟,加上蝦子上湯即成雲吞面,以面爽、餡嫩、湯鮮為上;沙河粉是取自白雲山上九龍泉水泡大米,磨成粉漿蒸制,切條而成。其粉潔白薄韌,食法有干炒、濕炒、泡食、涼拌等。
將黏米浸洗磨漿壓平,蘿卜刨絲煮熟,以上兩種原料混成糊狀,加入蝦米、臘肉、豬肉、胡椒粉、醬油、味精、精鹽等拌勻蒸熟後油煎後即成煎蘿卜糕。
田螺殼薄肉厚。將其和芳香草(紫蘇)同炒,則香中有辣,辣中有甜。還可放上辣椒、蔥或蒜、豆豉、鹽等調味料品,使其味道更佳。
腸粉是將米漿置於特製的多層蒸籠中或布上逐張蒸成薄皮,分別放上肉類、魚片、蝦仁等,蒸熟捲成長條,剪斷上碟。其色如雪,其薄如紙,油光閃亮,香滑可口。
家鄉蓮藕餅
將蓮藕刨絲,配上冬菇粒、蝦米等配料。拌勻後,將其製作成圓形餅狀並放入油鍋里炸至金黃色,就成為甘香可口的家鄉小吃。
客家美食
東江鹽局 雞、紅燜豬肉、東江釀豆腐、上湯桂花魚、客家釀三寶、娘酒醉河蝦、清煲草魚、水晶雞、薯絲煲、咸香鴨是十大客家名菜。
H. 小吃加盟店10大品牌
上豪雞排不錯,味道跟正新一樣,但是飲品比正新的還好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