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吳堡縣有什麼特色小吃
吳堡縣特色小吃如下:
1、吳堡發面油餅。用麵粉發酵,再與乾麵,鹼水和在一起餳半小時。用餳面分成五個劑子,擀成長寬片均勻抹上麻油、鹽面、捲成棒形,切成兩條背靠捏住兩頭擰在一起,壓扁擀成二分厚餅,抹油上鏊,反復烙烤至金黃色出爐即成。食之酥香、脆、美、松軟可口。
2、雞蛋爬漏粉。吳堡人慣把粉條稱為「漏粉」,雞蛋爬漏粉是地道的特色小吃,問世初只是為了填飽人們的肚子,當人們吃飽喝足以後,品味美食成為人們的一種快樂享受。於是,雞蛋爬漏粉經歷史的沉澱,由各位師傅的發揚光大,鑄就了它今天集色、香、味、形、神於一身的美味之稱。
3、其他常見的特色小吃還有西紅柿雞蛋疙瘩湯、吳堡剁面、錢錢湯、酸菜抿挾。
吳堡縣位於陝西省東北,榆林市東南部。北靠佳縣,西接綏德,東臨黃河,與山西省臨縣、柳林相望。南北長30.4千米,東西寬26.8千米,總面積428平方千米,耕地1.27萬公頃。吳堡縣扼秦晉之交通要沖,自古就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是陝北通往華東、華北的橋頭堡。吳堡縣是陝西省5個蠶桑基地縣之一,紅棗產量、收入居全市之首。四座黃河大橋連接秦晉兩省,咸宋公路過境。名勝古跡有黃河二磧——吳堡大同磧、吳堡石城、太平寺、柳青故居、橫溝溫泉等。
② 山西有多少家模具廠
我知道台州黃岩駿捷模具廠是做熱壓模具的,你不妨問一下他們能不能做 ...厚度是多少 ...做吸塑模具的廠家能為你解決這個問題。 ...
③ 關於柳如是和薛濤
薛濤(約768~808?年) 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父薛鄖,仕宦入蜀,死後,妻女流寓蜀中。薛濤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
德宗貞元(785~804)中,韋皋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召令賦詩侑酒,遂入樂籍。後袁滋、劉□、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簡、王播、段文昌、杜元穎、郭釗、李德裕相繼鎮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韋皋曾擬奏請朝廷授以秘書省校書郎的官銜,格於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往往稱之為「女校書」。後世稱歌伎為「校書」就是從她開始的。薛濤生年不詳。其卒年當在段文昌再度鎮蜀期間,即大和六年(832)至九年(835)之間。舊說她和高駢有交往,考高駢任四川節度,在僖宗乾符元年(874),時代遠不相及,顯誤。
薛濤和當時著名詩人元稹、白居易、張籍、王建、劉禹錫、杜牧、張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紅色的小彩箋,用以寫詩。後人仿製,稱為「薛濤箋」。晚年好作女道士裝束,建吟詩樓於碧雞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過晚年。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詩稱道:「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里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
在唐代女詩人中,薛濤和李冶、魚玄機最為著名。薛濤與劉采春,魚玄機,李冶,並稱唐朝四大女詩人。 卓文君、薛濤、花蕊夫人、黃娥並稱蜀中四大才女。薛濤的詩,不僅如世所傳誦的《送友人》、《題竹郎廟》等篇,以清詞麗句見長,還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關懷現實的作品。在封建時代婦女,特別是象她這一類型婦女中,是不可多得的。她曾到過接近吐蕃的松州,有《罰赴邊有懷上韋令公》詩,其第一首說:「聞說邊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將門下曲,唱與隴頭兒。」對防守邊疆士兵的艱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楊慎說它「有諷諭而不露,得詩人之妙」(《升庵詩話》)。《四庫全書總目》也認為她的《籌邊樓》「托意深遠」,「非尋常裙屐所及」。有《錦江集》5卷,今佚。《全唐詩》錄存其詩1卷。近人張蓬舟有《薛濤詩箋》。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據《名媛詩歸》說:「濤八九歲知音律,其父一日坐庭中,指井梧示之曰:『庭除一古桐,聳干入雲中』令濤續之,即應聲曰『杖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父愀然久之」可見其才思之敏捷。濤早年喪父,母孀居,二人相依為命,生活極其窘困,及她到十六歲時,詩名已遐邇皆聞,因其有姿色,通音律,善辯慧,工詩賦,迫於生計,遂入樂籍,成為當時著名的女詩人。
柳如是(1618-1664 年) 早年以楊為姓,先後用過楊愛、雲娟等名,又名影憐;後改姓柳 (一說原本姓柳),初名隱 (一說隱雯),(據 《柳如是別傳》載:「至若隱遁之意,則當日名媛,頗喜取以為別號。如黃皆令之 『離隱』,張宛仙之 『香隱』,皆是例證。蓋其時社會風氣所致……即於名字別號一端,亦可窺見社會風習與時代地域人事之關系。」)字靡蕪,後又改名是,字如是。又以佛典《心經》中有 「如是我聞」之語而號 「我聞居士」;與錢謙益 (一字牧齋,世稱虞山先生,常熟人。終明之世,官禮部右侍郎,稱「少宗伯」,後改稱「宗伯」。降清以後,在朝五個月,即請病南旋,從此不再出仕。)結璃後,錢取柳姓郡望,稱河東君。此外,還有「美人」的別稱。舊時女子淪落風塵,改名異姓也是常事,但也暗示了其曲折的經歷。柳如是的幼年是不幸的,她身世不清,初生地也有浙江嘉興與江蘇吳江等說法,撲朔迷離,今皆難以考見。至於柳如是如何成為風塵中人,周采泉先生曾做過推測。他認為柳如是過目成誦且膚色白皙,必出生於書香門第,幼時不幸為歹徒所掠,販與巨家成為碑女,從此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當然這只是一種想像,是沒法考證的了。
柳如是幼年被賣到盛澤歸家院名妓徐佛家為養女,受徐教養。明崇禎四年辛未柳如是14歲時,被吳江故相周道登買於勾欄。最初為周府老婦人侍婢,因為其善解人意,深得周老夫人歡心。後來被周道登強索為侍妾。不及一年,由於周府群妾謠諑蜚語加害柳如是,幾被處死,因周老夫人阻攔,將其逐出周府,在賣於娼家。
明崇禎五年壬申(公元1632年),柳如是從周道登家流落松江。改「雲娟」舊名,並且自號「影憐」,表示身在濁世而知己難求,只有顧影自憐之意。
柳詩擅近體七言,分題步韻,作書得虞世南、褚遂良筆法。年稍長,流落青樓。為秦淮八艷之首。在松江,她以絕世才貌,與復社、幾社、東林黨人相交往,常著儒服男裝,與諸文人縱談時勢,詩歌唱和。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東林領袖、常熟錢謙益與柳如是結秦晉之好(是年錢謙益已有六旬)。兩人同居絳雲樓,讀書論詩相對甚歡。錢戲稱柳如是"柳儒士"。明亡,柳勸錢殉節,在刀、繩、水三種死法中選一。錢面有難色,如是奮身跳入荷花池,以身殉未遂。錢謙益降清後,遭猜忌被逐回鄉,鬱郁而死。錢氏家族乘機向柳如是逼索,如是投繯自盡。
④ 漯河有名的小吃和景點在哪
漯河小吃: 01、 信陽菜館,黃山路和遼河路交叉口,推薦:紅燒魚雜、狗肉燉粉條、韭菜炒豆腐渣、清燉土雞。 02、 武漢夏記餐館,解放路與雙匯路交叉口,推薦:紅燒武昌魚、炒香乾、羊肉鍋仔、麻辣豆腐、魷魚乾子紅燒肉。 03、 信陽菜館,泰山路實驗中學附近,推薦:燉魚卷、燉雞雜。 04、 信陽野生魚館,黃山路和遼河路交叉口,推薦:魚頭火鍋。 05、 晨光粥棚,長江路與嵩山路交叉口,推薦:酥肉粉條。 06、 李老七擔擔面,泰山路中段,推薦:雞頭雞爪。 07、 上蔡手工面館,泰山路中段,推薦:雞蛋炒唧唧菜、烙饃。 08、 孟記粉漿面條,泰山路中段,推薦:粉漿面條。 09、 荃菜燉雞,泰山路中段,豆面條好喝。 10、 小揚州菜館,泰山路南頭,推薦:獅子頭。 11、 小揚州菜館,人民路光明路市場對面,挺便宜的。 12、 粵桂樓的雞湯好喝,有營養,防感冒(目前據說換師傅了)。 13、 老丁水餃,建設路與五一路交叉口,推薦:羊肉、牛肉、素的這三種餡的水餃都不錯。 14、 老黑煨湯面館,建設路與五一路交叉口,推薦:羊肉面片,雞肉煨湯面。 15、 哥倆燒烤城,建設路與文化路交叉口,裝修後很不錯,生意好人多,一年凈賺60萬。 16、 文化路夜市的信陽烤魚,還可以。 17、 馬路街王二毛門口的牛肉很香,對面的眼睛羊肉串不錯。 18、 老五、老李野味餐館,文化路南段,推薦:野兔肉、船丁。 19、 京福華,味道不用說了,環境很好。 20、 福順肥牛,也很不錯,不貴。 21、 小天鵝,太貴了。 22、 重慶德庄,德庄湯味道不錯。 23、 老扁砂鍋地攤,閆庄,環境不好、生意不錯、想吃肉的可以過去嘗嘗。 24、 海河火鍋城、柳江路的重慶麻婆婆、受降路的阿蓮麻辣燙,這些廉價火鍋生意很好,都不衛生,如果吃清鍋,會聞到一股濃濃的牛油味,惡心,因為我見過牛油是怎麼造出來的,那真是更惡心。 25、 青山羊肉串,海河路和泰山路交叉口,羊腰烤的不錯。 26、 鐵東、107、泰山路北頭這三家元魚店的元魚面片都差不多,滋補。 27、 洛陽涮牛肚,海河路和舟山路交叉口,去年吃過幾次,一般。 28、 駐馬店芝麻葉面條,海河路和黃山路交叉口路北那家,雞頭雞爪挺辣。 29、 金鷹鹵肉店的鹵肉、羊肉面片還行。 30、 西平燉雞店,人民路與泰山路交叉口,物美價廉,環境不錯,風味獨特。推薦:西平燉雞,大盤雞,雞雜。 31、 五一路南頭的小花盆,生意很好。 32、 彩虹橋北的宮廷粥棚,地方小,粥好喝,羊肉包子不錯。 33、 彩虹橋北的付記砂鍋,生意很好,還不賣小菜。 34、 彩虹橋北的丁記燒雞的羊肉泡饃吃著不錯,有西安的味道,不過比正宗的西安還差些。 35、 凱旋宮、報苑、金凱旋、鴿子宴、四合院、香沉灣等等這些大都是公款吃喝的高檔地方,都那回事,我最喜歡的菜是臨走時喝碗酸湯面葉。 36、 上島咖啡的咖喱飯,牛排吃不慣,傻貴。 37、 北岸咖啡的牛排,味道不敢恭維。 38、 建設路北京、濱河路小天地、長江路京都的涮羊肉都不錯,清湯其實比麻辣火鍋好得多。 39、 黃山路南頭快到河堤的早餐攤點好吃的東西不少,本人最愛其中有一家的豆饃、芝麻葉豆腐腦、油卷、小油饃、陽春面、雞蛋餅(就是比沙南貴5毛)。。。。 40、 糊辣湯是東方大市場門口閃記、五一路北舞渡、老街響八縣、雙龍建材門口、黃山路南頭的都不錯,海河路上的「五味香」味道比較正。 41、 熱乾麵是3515、解放路桂花、八一路小涵洞、黃河廣場楊老二的、丁灣的信陽熱乾麵都不錯。 42、 漯河的拉麵水平不高,相對不錯的有人民路丁記、文化路王記、3515斜對面音像店旁邊蘭州拉麵,海河路快至三院路口的蘭州牛肉拉麵,新疆人開的,老丁家拉麵失蹤後的候補,就是沒老丁家的醬牛肉。 43、 漯河的刀削麵,八食堂、文化宮門口、文萃江南、郾城的那家生意都很好。 44、 漯河的羊肉湯,食客甚多,生意特好,顧客盈門的有馬路街黑蛋及對面王記、公園門口丈地、泰山路馬革命、海河路靈寶、文萃江南附近的三義春。 45、 鄭州三合會面,泰山路中段,湊合,比起鄭州當地的蕭記三鮮、合記還不行。 46、 郾城一高東邊的會面、手工面面館,湯不錯。 47、 郾城公安局對面的手工面,同事說不錯。 48、 裴城的羊肉做的好吃,特別是扒羊肉。 49、 十五里店的鹵豬蹄,挺香,現在去還能看桃花。 50、酸梅湯,文化路漯河一高門家屬院門口,喝著還算不錯,夏日可看過往美女。 51、蜀王砂鍋,文化路漯河一高門家屬院門口一家,萬寶手機城對面一家,生意很好,菜味可以,平價。 52、生氽丸子湯蒸餃,文化路南段,民主路均有,感覺文化路的大不如前了。 53、上蔡家常菜手工面館,沙北海河路。推薦雞蛋炒涼粉,懶豆腐,醬豆,南瓜粥、粉醬面條。 54、五穀豐登,沙北嶗山路。推薦大豐收、巧碗、小昏香煎魚、燒酒等特色菜。 55、徐州鯽魚面片屋,解放路與雙匯路交叉口。推薦鯽魚面片,生意爆好,人多,便宜實惠。 56、小孬燒烤,光明南路,推薦自助燒烤,烤蔬菜等,老闆很帥。 57、西平賈紅兔肉店,柳江路柳江東苑對面西100米,推薦燉兔肉要辣,吃完以後下面條。想吃再好一點的兔肉,直接去西平總店,賀宇和賈紅都很性。 58、歐麥爾飯庄,泰山路路西,小巷內。推薦羊腿。 59、空冢郭悶面,漯舞路口向西5公里。推薦悶面,衛生條件一般。 60、陰陽趙鄉野生魚,陰陽趙鄉302公路路北。推薦:野生魚。非常的不錯,生意爆好,常有市領導在此吃飯。 61、一品香,民主路和泰山路交叉口往東50米路北,推薦:天麻羊腦,牛肉,黑木耳,酸辣綠豆芽,個個經典。 62、鞭煲湯撈面條,海河路路北,味道非常不錯,就是火氣太大。 63、邢記擀麵皮,胖德紅旁邊。很多MM的最愛。 64、好享來,小胖統領一樓,推薦:黑胡椒牛排,蒸蛋,比較便宜,24小時營業。 65、餄烙面,文化宮,吃著不錯,肉很好,環境較差。 66、東盛私房菜館,沙北舟山路與海河路交叉口向南200米。全魚宴里有幾個不錯,私房菜的確可以.愛吃他家的金玉隨便,好吃。老闆娘漂亮。 67、手擀麵,八食堂,王二毛大不如前,不如對門的老代三,吃的話吃細面條。 68、八食堂亞克西,推薦:揪片,拉條,牛奶荷泡,混沌。 69、班記砂鍋,馬路街與五一路交叉口西30米,N多人都喜歡去那裡吃,雖然我不喜歡,但總有其被喜歡的道理吧。 70、阿瓦山寨,五一路與湘江路交叉口北50米路西,推薦:魚。 71、鴨脖,泰山路,N多MM的最愛。 72、土豆粉,漯河分布數十家,生意最好的在文化宮門口西10米處。 73、老范豬頭肉,交通路與老街交叉口西南角,人真多。 74、百年老媽火鍋店。濱河路沙河賓館東鄰,味道不錯。 75、竹苑,下老大橋沿北河堤向西200米。環境很好,味道也可以。 76、家庭菜館,沙北金地翠園門口一處住家戶,全是家常菜,非常不錯,一般不點菜,告訴老闆娘拼憝幾葷幾素即可,飯桌反過來還可以打牌。就是沒發票。 77、文化路北段中間處地攤,芝麻葉豆腐腦、雞蛋灌餅、白飢饃、月蒸肉、豌豆涼粉、小白條魚湯、油茶、土家燒冰、雞柳、臭乾子等各具特色。 78、永和豆漿,豆漿、油條不錯、雪菜肉絲面,其他沒吃過。 79、狗肉店,五里廟,很地道的說。 80、老山東牛雜,文化宮隔壁 ,麻辣醬吃著不錯。 81、金山路石油公司對面有小胡同,裡面專賣散酒和雙匯的鹵肉,推薦肉皮和排骨,便宜,不過門口有個栓個瘋子。 82、麻婆婆水煮魚,濱河路德庄西100米路北,味道不錯,吃剩下的辣椒可以炸炸拿回家,還送個小罐子。 83、陽春面,黃山路南頭,很不錯。 84、廣東化州酒店,海河路,吃粵菜去那裡,味道不錯。 85、巴楚驚鴻,海河路,吃川菜去那裡,味道不錯,就是傻貴。 86、巴將軍火鍋,移動大廳旁邊,五一路路東,味道不錯 87、臨潁豆腐腦,濱河路,味道不錯。 88、砂鍋,友愛街口的小眼,受降路老扁旁邊的清真沙鍋,海河路上的楊林沙鍋都不錯。 89、叫化雞,解放路6中旁邊的菜集,20多一隻,很不錯。 90、蒸豆腐腦,漯河市實驗中學對面。不錯。 91、雲南過橋米線,泰山路西側。 92、3515宛記,推薦:鹵菜,雞腸,雞肝。 93、天苑,嵩山路橋北路西,店不大,兩層,做的菜是漯河第一流的,色香味具佳。一般人訂不住房間。 94、茄汁面館,雙匯路與人東一巷交叉口路北,推薦:茄汗面、炒山野菜。 95、肉盒,民主路與五一路口,1元錢一個,個人認為是全市最好吃的肉盒,特點:熱情的老闆娘,自己動手找零錢。。。。 賣肉盒對面的豆沫,味道也是一絕。 96、一品炒雞,泰山南路,味道不錯,價格不貴挺實惠。 97、烏江魚,濱河路黨校東鄰,這個漯河人都知道。 98、北京涮羊肉,建設路武裝部對面,味道不錯,老闆專門去北京學過 99、羊肉燉鍋,建設路老黑東鄰, 很不錯,50,70,80 能讓幾個朋友吃好喝好 100、老丁餃子館,建設路老黑西鄰,很不錯,素的比肉的好吃些。 101、包子,文化宮永康大包及其東鄰的小包子,建設路大兵包子店,都吃著不錯。 102、老五酒店,文化路南段,野味不錯,菜也上佳,我最愛那裡的酸湯餃子,very good ! 103、牛家百糧,人民路體委,丹尼斯對面,漯河多年來唯一存活的自助餐,每位25,還可以。 104、月桂樓,泰山路與建設路交叉口北30米路東,清真,菜可以,素餃子好吃。 105、大唐食府,泰山路南頭休閑名吃一條街第一家,菜味還可以,就是傻貴! 106、香牌坊火鍋,泰山路北頭,好吃便宜。 107、海底撈火鍋,據朋友推薦不錯,就是貴了點。 108、燴面,五一路的薄記和丁記,丁記的麻,薄記的辣,相對來說丁記的面好吃些,薄記大不如十年前了,不過還可以。薄記在漯河有多個分店,味道有別,不過差別不大。 109、紅辣椒排骨店,丁灣區法院東鄰、海河路各一家,排骨弄的不錯,其他菜也可以。 110、海底撈火鍋店,湘江路與五一路交叉口西50米路北。 旅遊景點: 許慎墓 位於召陵區姬石鄉許庄村東。墓冢高約4米,底徑約14米。許慎 (約58-約147),汝南召陵 (今召陵區) 人。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著《說文解字》。 彼岸寺石幢 在郾城區中學內。建於北宋。高12.18米,幢基為石刻八角形海池。底層是六角形須彌座,每角有透雕二龍柱相支,上下各雕海石榴花,中有6個佛龕。再上為四角形四天王龕,有八棱形角柱。其上為幢身,高3米多,重9噸余,刻有小篆《彼岸寺碑銘》,上為廡殿式石作,有伎樂嬪伽、人首鳥足等圖像。再上為六角千佛造像碑。造型優美,挺拔壯觀。 上尊號與受禪碑 在臨潁縣繁城鎮。刻於三國魏黃初元年 (220年)。隸書,字體方正,近於熹平石經,傳為王朗文,梁鵠書,鍾繇鐫字,世稱三絕。碑文記載東漢延康元年 (220年) 魏公卿將軍勸進及獻帝禪位於魏王的歷史事件。 楊再興墓 在臨潁縣城南12公里的商橋村。墓冢高大,翠柏茂密。冢前刻有「宋統制楊再興將軍之墓」的石碑,相傳為岳飛用槍頭刻成。墓前有祠,祠內有明清石碑數通,記載其生平事跡。楊再興 (1104-1140),為岳飛部下,抗金將領。金人屯兵12萬於臨潁,再興以300騎遇敵於小商橋,驟與之戰,殺2000餘人,及萬戶撒八。孛堇、千戶百人,再興戰死,後獲其屍,焚之,得箭鏃二升。 北舞渡山陝會館綵牌樓 在舞陽縣城北25公里北舞渡鎮。鎮臨汝水,西通汝洛;東下江淮,北轉鄭汴。江南商貨由此吞吐中轉。有「裝不完的賒旗店,填不滿的北舞渡」之稱。鎮內山陝會館為秦晉巨商籌金創建。綵牌樓居會館拜殿前,清道光五年 (1825年) 山陝糧商同建,為三間六柱五樓。建築精巧玲瓏,雄偉壯觀。 許慎陵園 許慎墓位於召陵區姬石鄉許庄村東。墓冢高5米,底徑16米,墓前立清康熙、光緒年間碑刻二通,墓後蒼柏林立。當地文物部門征地12畝,建許慎陵園。光緒二十五年,東阿周世專程至墓地祭墓,並在城東北隅購地三畝,建許南閣祠,內設「太尉南閣祭酒諱許慎字叔重之位」,上懸「五經無雙」匾額,現為郾城縣許慎紀念館。1986年許慎墓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小商橋 小商橋位於臨潁縣黃帝廟鄉小商橋南小商河(潁河故道)上。橋為敞肩單孔石拱橋,長20.87米,寬6.67米。大拱競誇11.6米,矢高2.13米,矢跨比為1/5,拱券面厚0.65米,小拱凈跨2.13米,矢高1.2米,兩岸小拱腳間距20.2米,主拱和小拱均由20道拱石並列砌築而成,主孔每塊拱石間均由咬鐵連接。券面石浮雕有天馬,獅子,蓮花和幾何圖案,拱之上端置有獸,伸出橋身。橋墩下部四角有高浮雕金剛力士像,雙肩扛拱,雙手上托,大小一尺左右,造型生動,風格古樸。據方誌記載,小商橋始建於隋開皇四年(公元584年),但現橋主體結構屬北宋建築風格,元、明、清歷代均有修葺。最大的一次修築是元大德年間(公元1297-1307年)小商橋是一座時代較早的古石橋,造型優美,結構嚴謹,做工精緻,是研究建築和交通史的重要資料。1986年小商橋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國家文物局撥專款進行了大修。 陳星聚墓 陳星聚墓位於臨潁縣城南6公里,台陳鎮台陳村西南陳氏祖墳內。佔地1650平方米,南北長55米,東西寬30米。墓前原有華表、碑碣,墓兩側為石刻林。1958年和1965年,陳星聚墓兩次遭到破壞,現僅存墓碑和墓冢。1982年,縣政府撥款重修陳星聚墓碑,建磚瓦碑樓一座,高4.7米,寬1.7米,厚1米,墓地面積480平方米。2004年11月被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漯河 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沙河天然浴場和濱河游園,風光秀麗,景色宜人。以生態、休閑為基調的開源森林公園,以科技、綠色、環保為特點的天翼公司種植基地已成為旅遊熱點。漯河有著名的「紅色南街村」,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東方紅》《大海航行靠舵手》《社會主義好》等革命歌曲,激昂雄壯、催人奮進。南街村是一個美麗而帶有傳奇色彩的村莊,每年都吸引著國內外數十萬各界人士來觀光考察。漯河的大門永遠為海內外遊客敞開。 南街村 南街村景區位於河南省臨潁縣城東南隅,緊靠107國道、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面積1.78平方公里,是一處特色人文旅遊景區,現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河南省紅色旅遊景點和河南省南部精品線路的重要景點。南街村旅遊以發展模式、教育理念、發展方針、分配辦法、生活方式及創建共產主義小社區偉大實踐為特色。全面展示南街村獨特的紅色人文景觀,通過近幾年的不斷發展、完善,南街村旅遊已初具規模,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八大觀光旅遊景區:「工業園區、高新農業園區、村民住宅區、文化景區、文化教育游覽區、廣場文化展示區、熱帶珍奇植物游覽區和革命傳統教育區」。廣大遊客在親身感受「游鄉村都市,品南街產品,觀紅色文化,感集體優越」;豐富內涵的同時,還會收到洗禮心靈、升華感情、陶冶情操的效果,使廣大遊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沙澧公園 初秋的傍晚,漫步沙澧河兩岸,夕陽下的沙澧公園,成了市民休閑遊玩的好去處。公園里用石子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有的一直延伸到水中,綠油油的草坪好像一條綠色的毛毯,給河堤披上了綠裝,踩上去軟綿綿的,舒服極了。
⑤ 大家對肖記臘汁肉夾饃加盟店知道多少
作為特色小吃行業的盈利巨頭,肖記臘汁肉白吉饃(肉夾饃)的第一家店於2002年成功登陸濟南,並迅速發展到十多家,後歸於濟南好食匯餐飲技術推廣中心旗下,吸引數千位加盟商,在全國各地遍布千餘家肖記肉夾饃加盟連鎖店。成為了好食匯集團下面的重量級餐飲品牌。
臘汁肉在戰國時期時稱為寒肉,出於秦晉豫三角地帶的韓國,秦滅韓後,製作工藝傳進長安。「肖記」臘汁肉白吉饃創牌於清末光緒年間, 當年在西安南院門蘆盪巷開店,現已成為西安名優小吃「臘汁肉白吉饃」的龍頭。臘汁肉精選豬上等硬肋肉用陳年老湯文火燉制,除鹵肉主料外,還加進三十多種名貴葯材,佐料考究,火攻到家,味馥氣馨,入口即化;食者有「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渣滿含油,不用牙咬肉自 爛,食後余香久不散」的美譽。
優勢一:獨家研製的核心配料。獨特的核心配料令做出的食品色、香、味、型都達到最高境界。
優勢二:強勢品牌投資首選。採用統一品牌、統一形象、統一口味、統一技術標准、統一原料配送、統一經營方式、提升品牌整體形象,促 進終端加盟店的銷售。一改普通小店口味不穩定、衛生條件差、經營混亂的缺點。
優勢三:迷人口味,鎖定所有消費者。標准饃、純瘦饃、優質饃、好食匯多種口味任顧客選擇,迷人的口味,超強的享受。獨特的配方,令 同行無法模仿,保證加盟店獨攬財源。
優勢四:經營靈活,開店方便。臘汁肉白吉饃因為經營佔地面積小,不受設備限制,無論在商場、超市、餐廳門口、路邊、影院、還是在小 吃街,都可以開店經營、攤位經營或者是流動經營,也可以開成規模大的店。選址方便靈活,租金便宜,只要人流量稍微大的地方就可以做 。
優勢五:我們有多家經營良好的直營店,供您參觀考察,使您對肖記臘汁肉白吉饃的認識更直觀。
優勢六:總部不保留核心技術,讓您開店無後顧之憂。
優勢七:您開店,總部即贈送老湯讓您的新店能做出百年老店的口味。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⑥ 介紹陝西地方小吃——肉夾饃
肉夾饃
得名古漢語」肉夾於饃」,肉加臘汁肉是一種用著鍋占制的普什肉,但比一般醬肉酥爛,滋味鮮長。由於選料精細,調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陳年老湯, 因此所制的臘汁肉與眾不同,有明顯的特色,人們稱贊它是:"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法滿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後余香久不散。"
基本製作工藝是:將肥瘦適度的鮮豬肉,用涼水洗干凈,切成 1-2公斤的長條,放入陳年老湯鍋內,加入適量的涼水、食鹽、料酒、糖色,以及八角、桂皮、花椒、丁香等10餘種調味品(用粗布袋裝),壓上鐵運算元,先用大火燒開,撤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炯煮, 保持湯鍋小開,煮約2小時後改用微火燜3-4小時,此時肉已完全酥爛,即可撈出拆去骨頭,放在大瓷盤內。吃時切臘汁向少量,夾入剛出爐的白吉饃中,此時饃香肉酥,回味無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白吉饃一起食用還可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肉夾饃的饃稱之為白吉饃,出爐後皮粘連較松,俗稱「兩張皮」,它皮薄鬆脆,內心軟綿。其中的肉是豬肉經過各種佐料烹煮製作最後做到「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渣滿口油」。
據史料記載,臘汁肉在戰國時稱為"寒肉",當時位於秦晉豫三角地帶的韓國,已能製作臘汁肉了,秦滅韓後,製作工藝傳進長安。文昌門內的館子命名為秦豫肉夾饃,隱喻著自己是正宗的臘汁肉名店。臘汁肉的做法是:選用上等硬肋肉,用鹽、姜、蔥、蘋果、蔻仁、丁香、枇杷、桂皮、冰糧、大香等20多種調料湯煮而成,煮湯者是歷代流傳下來的陳湯,較少加水,樊記臘汁肉其所以有名,與已有近80年歷史的臘汁湯密切相關。據說是從清代小販畢仁義作坊買的,而畢仁義作坊的陳湯是從他曾祖父那裡傳接的,當然火工也需特別講究,地道的臘汁肉色澤紅潤,酥軟香醇,肥肉不膩口,瘦肉滿含油,配上熱饃夾上吃,美味無窮。
外地人首次聽說肉夾饃,都認為是病句,肉怎麼能夾饃?這就是與古漢語有關了,肉夾饃,其實是"肉夾於饃"。老百姓無需文謅謅地講之乎者也,加上西安人性急,直爽,省去"於"字,喊起來便當,就像吃面不嚼一樣,有快就有慢,聞名天下的羊肉泡饃,吃時就不能著急,掰饃時正是與朋友敘舊聊天的機會。饃講究是掰的越小越好,掰饃不要用機器,這樣汁湯調味方可入饃,吃時不能用筷子來回攪動,否則鮮味大減,也不易保溫,講究的吃法從周圍一層一層一點一點"蠶食",佐以香菜、糖蒜和辣醬能提味調鮮,有外地朋友稱,吃了半輩子牛羊肉,從未有過這么豐富的體驗。
臘汁肉夾饃是陝西省西安市著名小吃。由樊鳳祥父子倆創於1925年。已有70年歷史。於1989年參加商業部「金鼎獎」評選活動,被評為部優產品。臘汁肉是一種用著鍋占制的普什肉,但比一般醬肉酥爛,滋味鮮長。由於選料精細,調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陳年老湯, 因此所制的臘汁肉與眾不同,有明顯的特色,人們稱贊它是:「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法滿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後余香久不散。」
⑦ 誰曉的南京特色小吃是什麼兄弟們辛苦
你好:
給你介紹這些:
韓復興-中山北路105號(樂業村對面)
如果一生只聽一部音樂劇,那就聽《歌劇魅影》。如果來南京只能吃一頓飯,就吃南京大牌檔。菜品是各式各樣的南京小吃和本地菜,雖說他家做的獅子頭挺好吃,但再好好不過對面專做獅子頭的獅王府。雖說他家的燒鴨包很好吃,但有人受不了鴨子氣味,避之不及。雖說它家的古法糖芋苗很好吃,但甜品再好,好不過上面推薦的兩家糕團店。外地客人來了南京總要被帶來這里,但南京人卻不會常常去吃,品類多而全,樣樣都精卻樣樣做不到冠絕一城,是這里的尷尬之處。走進南京大牌檔,便恍如隔世,穿越時空。這里進門有長袍馬褂的老先生迎賓領座,戲台上有評彈上演。屋裡大樹參天,有鳥籠只覺賞心悅目,樓上有雅座木閣,掛燈籠顯得紅紅火火。這里的八仙桌、長凳、地磚、碗筷無一不是當年風情,體現著做戲做足的誠意。
(戲做得足,也要有人懂得欣賞)
有一次,我和老師去南京大牌檔吃飯,老師喜歡曲藝,聽見了戲檯子上的評彈,便多看了兩眼,卻皺皺眉頭,環顧四周,食客們各自吃喝,不聽唱曲,便明白是觀眾如此,演員便演得敷衍。不知為什麼,我們的菜遲遲不上來,老師見戲台前的桌子空著,索性走了過去,坐下來看看。演員一見來了人坐著看,頓時打起精神,手上的功夫活了,眼神更加到位,唱得也更加婉轉動人。老師到了當口,便鼓掌叫好,我也跟著喊好。這一喊引得周圍幾桌的食客也回頭看看,停杯投箸,盯著台上的演員看。這時台上的演員簡直換了一個人,唱得抑揚頓挫,輕清柔緩,舌底生花。三弦、琵琶聲音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帶著萬種風情,一曲唱罷,頓時一片掌聲,一頓叫好。後來菜陸續上來我們安心吃飯,跟著瞅兩眼,之間演員結束了走下台來,往老師這里走來,道謝兩句,寒暄幾聲,便就此別過。我並不喜歡提及我吃飯時候的經歷,這些與品嘗美食無關的事情只會影響表達。但這件事卻不得不提。我以為許多味道就像曲藝一樣,漸漸式微。更刺激的口味和音響攪亂了我們的味蕾和耳膜,當我們吃不出味精和高湯的區別,聽不出假唱和現場的好壞,又靠什麼建立我們對於美食和音樂的審美?又靠什麼保留當初的記憶?
⑧ 袁師傅肉夾饃為什麼是河南人做的正宗肉夾饃不是陝西的么 咸陽袁師傅明顯是騙人加盟
據史料記載,臘汁肉在戰國時稱為「寒肉」,當時位於秦晉豫三角地帶的韓國,已能製作臘汁肉了,秦滅韓後,製作工藝傳進長安。
其實起源地就是秦晉豫,只是因為長安為首都,把肉夾饃發揚光大,後就成了陝西的小吃。
河南的肉夾饃也非常好吃,非常出名,一般見到賣肉夾饃的都是打著這兩個省的旗號。河南除了肉夾饃,雞蛋灌餅什麼的這類以面餅為原料的小吃都很出名,所以說,河南的肉夾饃也很值得吃。
⑨ 秦晉小吃怎麼樣
味道很好尤其喜歡油潑面!和肉夾饃饃是現做的很脆!服務很一般!吃飯點位置邊好找!燒烤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