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昆明一年四季各有些什麼花
昆明一年四季分別有以下花:
1、春天:茶花。茶花的花期較長,從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開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原產於中國東部,在長江流域、珠江流域、重慶、雲南和四川各地,朝鮮、日本、中國台灣和印度等地普遍種植。
2、夏天:薰衣草。薰衣草的花期在6月。全株略帶木頭甜味的清淡香氣,因花、葉和莖上的絨毛均藏有油腺,輕輕碰觸油腺即破裂而釋出香味。
3、秋天:菊花。菊花的花期有早、晚之分。早菊花期在9月中、下旬為中型菊。晚菊花期在10-11月為大型菊,是栽培最普遍的秋菊。
4、冬天:梅花。梅花的花期在冬春季。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5、全年:夾竹桃。夾竹桃的花期幾乎全年,夏秋為最盛;果期一般在冬春季,栽培很少結果。中國各省區有栽培,尤以中國南方為多,常在公園、風景區、道路旁或河旁、湖旁周圍栽培;長江以北栽培者須在溫室越冬。野生於伊朗、印度、尼泊爾;現廣植於世界熱帶地區。
2. 真愛趁現在土豆網
您好,在《小看影》這綱站有。
毛毛蟲的失誤在於失去了自己的,盲目跟從,進入了一個循環的怪圈「你是不是說W?他的太太是抽鴉片煙的。」我與妻的「十一」長假,在心裡不知道編程了多少遍,都不想錯過這個尋秋、戀秋、感懷,觀賞祖國浪漫山川的最佳時節。
3. 畢節有什麼好吃的
酸菜豆米火鍋、油渣火鍋、圓子點豆花、,洋芋粑粑、絲娃娃、蕎涼粉、等。
4. 謎語大全及答案:待到山花爛漫時
漫山遍野
màn shān biàn yě
【解釋】漫:滿;遍:到處。山上和田野里到處都是。形容很多。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八回:「西涼州前部先鋒馬岱,引軍一萬五千,浩浩盪盪漫山遍野而來。」
【結構】聯合式。
【用法】中性詞。可形容人;也可形容動植物。一般作謂語、定語、主語。
【辨形】漫;不能寫作「滿」。
【近義詞】比比皆是、俯拾即是
【反義詞】寥寥無幾、寥若晨星
【例句】站在山上;向下望去;~都是紅色的楓葉。
5. 飲食諺語方面的問題,要求認真回答問題,滿意的可追加100分
吃著碗里的,瞧著窩里的。本義:在吃碗里東西的時候,眼睛卻盯牢盤里的東西。引申:心凶,要心重,私心重。
吃飯三碗,閑事勿管。本義:一頓吃三碗飯,別的事情就不管了。引申:光吃飯不做事情,懶惰或超脫。
晴帶傘,飽帶飯。本義:晴天出行要帶上雨傘,吃飽了飯出門還要帶上飯包點心。引申:凡事必須先要有所准備。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本義:吃熱豆腐時不能心急,以免受燙。引申:做事不可以心急,急於求成。
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意思是說過了端午節,還會出現較低氣溫的天氣,注意防寒。
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形容懶惰。
吃了人家的口軟,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東西,收了人家的禮物,遇事往往會袒護人家,不能夠堅持原則。
生米做成熟飯。引申:事已定局,無法更改。
6. 貴州能帶走的特產零食
1,波波糖
波波糖,又叫波波酥。它香甜、易化,所以又叫「落口酥」,是外婆做給孫子吃的一種點心,在當時鄉下叫做婆婆糖。主要特點是香、甜、脆,色澤麥黃。食之口內久留芝麻的清香。
2,青岩豆腐
青岩豆腐是一種貴陽市的地方傳統名小吃,是把豆腐放在火上烤,在火上把豆腐烤成兩面黃、再澆上些調料,與四川的味道不同,辣味少了點。
3,絲娃娃
絲娃娃,別名素春卷,是貴陽一種常見的地方傳統小吃之一。在貴州省會貴陽市眾多絲娃娃小食攤多沿街而擺,頗具特色。
4,青岩玫瑰糖
青岩玫瑰糖是貴陽市的地方傳統名點。問世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1874年青岩街上平正寬家首創的,相傳,一天平正寬逛街看到一小孩叫賣玫瑰花瓣,他想,玫瑰花瓣香味誘人,摻在糖里,又香又甜,一定好。
於是就買一些玫瑰花來切碎,加入碗兒糖舂成密餞,用陶缽裝上在太陽下曬干。然後用糯米和小麥製成麥芽糖稀,加上芝麻、核桃仁、沙糖和玫瑰花蜜餞,搓均後切成薄片或長條,這就成了香甜酥脆的有玫瑰香味的麻片糖。
5,威寧蕎酥
威寧蕎酥是貴州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生產民間小吃名點。這種糕點以其原料獨特和製作歷史悠久,而享譽全國。威寧蕎酥是以苦蕎麵粉為主料加菜油、白砂糖、雞蛋等多種配料製成的糕點,香酥鬆散,味道鮮甜,口感清爽。
7. 2000年西紅柿為了讓自己更漂亮,便把口紅塗在了臉上;土豆的興奮也許太高了,
第一篇 頌秋
秋的腳步和春一樣,也是無聲無息的,她悄然來到我們身邊,沒有給你任何的暗示。
一個人漫步在校園的過道上,一陣涼風拂過,夾雜著花草的味道,是甜的,哦,不,是香的。偶然抬起頭,發現樹上的葉子黃了,水杉隨著風兒在舞蹈。
半空中的飛葉很美,讓人有無限的遐想。詩人為它陶醉,我亦為它所傾倒。我不是詩人,沒有詩人的詞賦。我也不是作家,沒有作家的言語。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人。當風兒把樹葉卷落地上時,不免產生一種悲哀感。漫天飛舞的樹葉總有落地的一刻,那一刻,便是它們生命的盡頭,再也無人問津。也許,只有環衛工人,把它們掃成一團,帶它們去向另一個世界。也許,它們將永遠深埋在土裡,化為灰燼。
我就和這落了地的樹葉一樣平凡,毫不起眼。
夜晚,一個人躺在樓頂上,看滿天的星星。它們,也是那麼平凡。一閃一閃的,雖平凡,但它們總有自己的光芒。雖微小,但總有屬於自己的財富吧。我愛這星空,那麼干凈,那麼純潔,就和我們的心靈一樣。
時間一分一秒地飛奔,秋的氣息濃了。
雨,噼哩啪啦地下著,早晨躲在被窩里,溫暖,舒適,柔軟的大床給了我心靈上的安慰。因為睡覺是人生一大樂事。無奈,在鬧鍾響過三下之後,我習慣性地把它關了,再起床,去上課。
打著傘,在雨中匆匆而過。微微細雨的時候,我沒有打傘的習慣。雨中漫步很浪漫,也是一種享受。
天放晴了,再上樓頂看星空,卻發現那夜空沒有以前明亮了,帶著一絲傷感。
秋,也許「霜葉紅於二月花」是對她最美的贊頌。
秋風·秋雨·秋葉
童年時的我,對四季的概念比較模糊。只知道春天是暖和的,夏天是炎熱的,秋天是涼爽的,冬天是寒冷的。隨著歲月的流淌,人漸漸地長大,慢慢地我愛上了春天的鳥語花香;愛上了夏天在水池裡的嬉歡,冰淇淋的刺激;愛上了冬天堆雪人、打雪仗、看雪景……唯獨秋天,讓我覺得枯燥無味。尤其是家鄉的秋天,整天只看到葉子發枯發黃並一片片地凋落。無聊之餘,最多也不過是幾絲憂愁。
自從學習了英語,我便給一年中的四季起了名。春天叫「warm」,夏天叫「hot」,秋天叫「cool」,冬天叫「cold」。也許是秋天的名比較酷吧,我對它有了少許好感。
上了高中,語文老師說,家鄉的秋天是一年中最美麗的季節。當時我並不完全相信,總有些懷疑。但從那時起,我便開始觀察秋天,感受秋天。
秋雨往往是飄落著的,細細的,密密的。風夾雜著雨,雨跟隨著風,飄零著。雨輕輕地洗刷著大地上的一切,地面被洗得油亮,樹葉上不斷地滲出顆粒飽滿的雨滴。到了黃昏時,風和雨都放慢了節奏。太陽又從雲層里爬出來,將她的余輝送給大地。黃葉在柔和的陽光的映射下,透露出淡淡的微紅,就像害羞的少女那美麗的臉頰。
秋風飄過的地方,樹葉會發出「沙沙"的響聲,很好聽,風大時,黃葉就會掙脫樹的束縛,隨著風一起翩翩起舞,好像一隻只美麗的黃蝴蝶,在風的伴奏下,載歌載舞。此時,恰好有三兩個人從飄落著的黃葉中走過,這不是絕美的畫面嗎?可又是那樣的轉瞬即逝,尤如曇花一現。讓我還沒來得及仔細欣賞,便消失了。
我惋惜這短暫的美,更惋惜秋葉的剛烈。它如此奮力地掙扎,是為了擺脫大樹的約束,但是,難道它不知道葉落終要歸根嗎?為了如此短暫的自由卻將自己永遠地埋在深深的樹根下,值得嗎?可我又想,這也許正是秋葉的精神吧。它們掙脫大樹束縛的真正目的,也許並不在那剎那間的自由,它們是為了將自己最後的注入樹根,好讓大樹在寒冷的冬天能有充足的養分。在來年的春天,樹枝上又會長出新的、更茁壯的新葉,那些新葉子不正是它們當年的身影嗎?想到這里,我又為秋葉感到驕傲,沒想到它們竟會有"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太不可思議了。或許是神秘的大自然賜予的吧。
春天的風讓人昏昏欲睡;夏天的風讓人感到悶熱難受;冬天的風讓人感到寒冷刺骨。唯有秋天的風讓人感到神清氣爽,既不悶熱,又不寒冷,還能讓人清醒不少。我簡直懷疑秋風具有提神醒腦的功效,再加上涼絲絲的秋雨,這再好不過的葯引子,一副名貴"天然葯草"恐怕就形成了吧。
秋風與秋雨可能是這世上最完美的一對搭檔。秋風吹著秋雨,秋雨伴著秋風。它們能讓世上的一切反射出晶瑩的光澤,反射出秋的高雅。也許它們能修剪出一幅美麗的秋的圖畫,看著它們的身影,我忍不住感慨到:秋風吹吹,秋雨飛飛;秋風爽爽,秋雨涼涼。
秋天的風,秋天的雨,秋天的葉。它們任何一著都不能獨自顯示出美麗。它們表達出的,是一種整體的美,一種和諧的美。沒有風,雨不會飛,葉不會舞;沒有雨,風不會濕潤,葉不會害羞;沒有葉,風顯得單調,雨顯得乏味。只有它們巧妙地結合起來,才會構成一幅美麗的畫,一首精美的詩--秋。
大自然賜予了春天鳥語花香,賜予了夏天欣欣向榮,賜予了冬天美麗雪景,當然不會忘記賜予秋天。於是,她賜予了秋天神秘和美麗。看來,大自然是不會偏愛誰的。
我也從中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的天分是差不多的,要想超越別人,取得非凡的成就,恐怕非得吃得非凡的苦不可。
秋,讓我領略到了它的美麗,又讓我領悟了一些道理。
秋,果真是碩果累累。
秋天
秋天來了,天高雲淡,蔚藍的天空中,大雁成群結隊地飛往南方,它們有時排著「一」字形,有時排著「人」字形。
秋天,大部分樹葉都漸漸地變黃了,有的已經枯落下來了,唯有楓葉紅了起來,火紅火紅的,為秋天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真是「霜葉紅於二月花」啊!
在秋天裡,大部分花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風采,花瓣已經落下,而各種各樣的菊花卻在爭奇斗艷,裝點了城市,美化了環境。
秋天是莊稼成熟的季節,也是農民伯伯最喜愛的季節。高粱漲紅了臉,苞米咧開了嘴,黃澄澄的玉米粒,象一顆顆金豆子,穀子笑彎了腰,正向我們鞠躬,大豆被風吹得樂出了聲……
秋天真好,我喜愛秋天。
秋天
不知不覺,秋天到了。許多候鳥成群結隊地向南方緩緩飛去,其中大雁,有時排成「一」字形飛,有時排成「人」字形飛,秋天的天空真是太美了。
秋天,大部分樹葉已經變黃了,而楓葉卻變得火紅火紅的,秋風吹過,一些楓葉象美麗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這樣,就把春天打扮得更加美麗了。
秋天,大部分花的顏色已變淺了,花瓣已經枯萎了,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而菊花卻在爭奇斗艷,在秋風中,散發著花香。
在田野里,玉米已經成熟了,有的玉米已經被收割了,還有的玉米挺立在寒風中,盼望著早日被農民伯伯收割去;高粱此時也漲紅了臉,穀子也笑彎了腰……它們好象是在向農民伯伯道謝。
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我喜歡秋天。
秋 韻
陣陣清風徐徐而來,片片落葉輕舞飛揚。吹走夏的炎熱,舞來秋的涼爽,秋姑娘披著金黃的輕紗翩翩起舞,舞動出怡人的秋韻。
轉眼間,翠綠變金黃,一切都在悄然改變。滿院的翠綠霎娜間溢滿耀眼的金黃,在陽光的照耀下,在秋風的吹撫下,自由起舞,自由搖曳,閃現出秋的光華,搖來了秋的碩果;門外的楊柳像是位流浪者經歷了風吹雨打後顯得格外疲憊,開始慢慢沉睡,片片綠葉在飄落,落在水裡,落在地上,發出各種奇異的響聲,像是在為自己的凋零而哭泣,又好似為來年的青綠而歡喜,只有充分休憩,方能來年再綠;隨手揀一塊石子用力投入水中,河水也彷彿像調皮的孩子收斂了許多,不再激起浪花朵朵,增添幾份成熟沉著,依舊沿著自己的軌跡,月夜不停地流向遠方,途中迂迴曲折,偶爾也會逗留,像是留戀夏的喧鬧,又像是應和春的活力,又好似裝點秋的韻美,它載著人們的希望滿懷自己的追求,執著不息。
變了,秋景顯得格外高潔,格外爽朗。
身未動必先移,伴隨著秋的腳步,街上的行人也改裝換顏,脫去夏的輕快,換上秋的厚暖,任憑秋風恣意凌亂頭發,任憑秋風吹動落葉沙沙作響,而人們心曠神怡的容顏卻無法吹走,秋景中,人暖心暖。
秋風吹走了夏的那份懶躁,只來了秋的涼爽;吹走了夏季火熱的太陽,讓秋的陽光普照生靈。秋景中的人也格外輕盈,更加高潔。
漫山遍野的綠山也彈指間金黃簇簇,從山腳到山頂,金黃把山來鑲嵌,仍有點點綠色在為秋景增光放彩,原來,殘綠也依舊醞釀著夏的激情,夏的靈魂留連不舍。
路依舊,腳步依舊,人們心情隨季節而變化,惟一不變的是永恆的信念,途中缺少了濃妝艷抹的夏,卻彌漫著:「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爽朗氣息。
腳踏四季,走過金秋,不悔前進!
秋天,與陽光親近
黎明還正酣,深山裡那農村的空氣很清冽。露水正濃,微微伸伸沉重心裡朦朧的陰影,從重重深夜中走出。輾轉已在天邊的一線惺忪。
嗆人的烤煙味從黝黑的木樓——爺爺的房裡,隱約猶豫著什麼縷縷抽出……
秋天的陽光還遺落在我的囈語里,風兒就已經梳理梯田裡沉甸甸的腳步。現在,露水是陽光的第一見證人,只是無語地折射。趁著陽光的溫度還保留在爺爺的被褥里。踉蹌的腳步急緩有節奏的敲在石板路上,咿呀的竹扁擔沉重呻吟的款款而來。
「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世上」。
秋天的陽光下才想留下余溫,自己身上卻披著棉衣。找個最熱的經緯度坐坐,看看陽光能堅持多久。望著打赤膊挑著穀子的男人。身上還感到不夠暖和。可心裡卻不服現在年輕人的虛弱。回憶,這時使人渾身躁熱。恍惚空隙中,眼前曬的稻穀也正蒸發著過去的艱辛與歡樂以及未來的命運。突然,爺爺被幾只老母雞啄去了記憶。手拿竹枝掃帚在半空中劃了個弧,但不成一個圓滿的句號。掛著牛角囊囊吊的長竿煙管,火,早已經熄滅。挑挑煙管頭,猛吮幾口,而後噓一口長長歲月的辛酸——那是腌久了的酸魚酸肉吧。磕磕布鞋底邊,一切都過去了?!
眼前,幾度滄桑又重修幾番的風雨橋,依在;排排嶄新上漆,鱗次櫛比,錯落有致的吊腳樓,和諧;那從未見過的水泥公路伸向曾經走過的遠方……只有陽光依舊和煦,屬於自己。曾幾何時自己的故事該由別人來訴說?歸宿?九十歲還不疲倦么?記憶慢慢封塵,留給子孫月夜下納涼時的回憶。
看看天上那塊青石板,掐指算算——遇上一個秋高氣爽。
於是塑成一尊雕像,每天的陽光總曬成一片舒坦,迷茫……
一頓一碗紅薯酒也算能禦寒,舒活舒活筋骨。而後逍遙竹椅,才是你一天的歸宿。陽光下的迷離數數長長的白鬍須;攥攥摩成古銅色的旱煙管;捧捧《三國》《水滸》,讓陽光把小說的情節曬白了,曬幹了。
你總想把心事抖出,便像陽光似的固執嘮叨不休,或重復或單調或直白。但我是陽光的僕人,忠實於你,陽光總溫煦沐浴著你。每每陪陪你走進斜陽,擷取那份遺失的凄清。飄落的樹葉跳著祭舞唱著輓歌從我們腳下輕輕滑落……
這路,我陪著你,卻不遙遠!
聽說秋天來過
午後的陽光不再炙烈,我走在幽靜的路上,兩旁高大的法桐無聲無息,只是,偶然,一片樹葉落在我的腳前,以未盡枯黃的面容,匍匐的姿勢,悲哀地完成了流浪的旅途。我佇足而立,內心並不凄然,接受過時間和空間的改變,自然能遙望這輪回里的安然。
但是,有時候,記憶就像扯起帆的船,一個順流,便直下千里。
我握著手機,片刻,終又放下。
搖曳的群擺寂寂地飄過,高跟鞋敲打出細細的聲響,空靈,清淡,也許,談一場與大地的戀愛更為親切,在任何一個瞬間,它都在傾聽你心裡的答案。
只需要一個轉彎,是城市的車水馬龍,步履匆匆,看不到季節的變遷。
又有誰真的注意這些呢?真正的秋天在心裡,可變,可不變。
郊區的秋天會更加纏綿。我心想著,如是對你說。
或許入眼是滿目蕭條,但我還是選擇了纏綿這個詞,用平和的心態去看,遍地蒼痍也同樣具有生命力,何況,我會看到枯萎的美,我能聽見葉柄離開枝乾的聲音,轟然,且慘烈。
別說我是個太冷靜的人,面對自然我毫無防備,通常會丟失了自己,遺落了情感。
所以,我選擇這里的燈紅酒綠,和你對面而坐,手持咖啡,笑得嫵媚,再迷眩的燈光也是虛幻,而我的思路卻越來越清晰,請原諒我早已過了給自己編織五彩童話的年紀。
你說這里的咖啡上可以有醉人的圖案,我搖頭,還是曼特寧,一如既往,沒有什麼可以讓我改變的動力,似我認識你,從開始,到現在,至永遠。
如秋天,一點一點衰敗,一點一點瑟縮,卻刻骨銘心。
你還是那麼地喜歡秋天,還是那麼地遺世獨立。
我看著手中的簡訊,嘴角揚了揚,好嚴重的四個字,與我無關。
此刻,我在一乾枯的河床前站立,面前有連片如海般輕擺的蘆葦,有時候,不知道心會把自己流放到哪裡,我在這個陌生的地方尋找熟悉的足跡。
很多時候,我喜歡陌生,不管以怎樣的心情闖入,都有初始的新奇。
我可以不動聲色地面對你,我可以直言不諱,但是,沒有人能夠阻止我心裡的觸摸,穿過你的凝望,我的身影在無邊無際。
我無法和你有交集,只能是這樣的若即若離,就像我們不能把秋天穿越,秋天也不能把歲月代替。
或者,我們根本不在同一個載體,就像飛鳥和魚,得一瞬之戀,卻留萬古傷悲。
我不要傷悲,我要我的優雅、美麗和高貴。
我躲閃著一種風情,最後躲閃成你心裡的一抹風景。
是這些潔白的蘆花刺痛了我的眼睛,模糊了我的視線,我的心,很遠很遠。
沒有忘記我們在秋天爬過一座山。
有濃密的樹木,婉轉的鳥鳴,和破敗的寺院。
我頭上戴著鮮花編成的花環,叫不上名字,或者根本就沒有名字,長發直瀉,喜歡淺笑,在那個空曠的山上,仿若精靈。
彼此,我不知塵世深淺。
此時,我更欣賞那些狐仙,有煙火味道,且勇敢。
我彎彎曲曲地跟在你身後,牢牢抓著那隻溫暖的手,好象也沒什麼語言,我們都被秋水山色掩埋了吧,可惜,在未成化石之前,不能擁有同一個繭。
我安靜地坐在山頂,我淡淡地告別,那一次,滿山芳庾,我什麼都沒有帶走,那一次,除了你眼中減行減遠的倒影,我什麼也沒有留下。
那一次之後,我的笑容,如被狂風籠罩的山一般,消瘦。
清冷的雨,下了三天又三夜,不知道天和地,誰對誰有了哀怨,我找出粉色的毛衫,來裝點自己蒼白的容顏。
至此,手中的筆有些微微輕顫。
我更願意想像,這秋水茫茫,是細碎的思量。
我撐著傘,穿過高高低低的樓房去小區門口買批薩,櫥窗上大大的玻璃在流淚,略有彎曲的軌跡,裡面的人若有所思,暫時停下來是為了捕捉點什麼,忘記和帶走一樣需要勇氣,而外面的人卻在尋尋覓覓,不是找一個出口或者入口那麼簡單。
就這樣吧,有時徒手抓一把空氣,照樣可以演繹風花雪月,似水流年。
抵擋一下,心裡漫過的大片憂傷。
從秋天到秋天
桂花的香氣,彌漫在古老的瑤寨,渾圓的月柿,成熟於山嶺間。
你在一片青瓦之中,收獲金色的秋天。黑色粗布的衫,五色絲線勾綉的圖案。不知,你的胸前是否掛有,一枚絲絡點綴的銀牌?但我知道,你的腕間,一定有一隻淡綠色的鐲子。
噠噠的馬蹄聲,輕輕磕碰著石板路,天涯的浪子,浮萍般的飄盪。
虛掩的柴門,秋陽中勞作的你的背影。來自異鄉的我,不小心地,融入了你的畫卷。
你的柔情觸動我的心弦,你的純真叫我愛憐。好似久違的故鄉,有我夢中的姑娘,我甘願把自己的一輩子,流放這,山嶺間。
我要伴著你,一刻不離開。生活,不要轟轟烈烈,一杯白開水最好,以後可以按需,添加佐料。
在臨水的山嶺下,建起我們小小的蝸居。竹籬笆的院牆上,開滿五顏六色的花兒。院里,有棵葉茂枝繁的桂樹。白天,你在樹下做女紅,我在樹下釀米酒。晚上,我們依偎在那裡數星星,看月亮。
哦,秋風、月光、花香,還有桂樹下的私語聲。
在院外,有一林鬱郁蔥蔥的柿樹,柿子成熟的時候,我們親手採摘下來,劃著竹排,選一個細雨斜飛、白霧彌漫的天,去城裡換米換鹽。斗笠壓得低低的,蓑衣披得嚴嚴的。不為別的,最愛這如詩似幻的茶江河。「嗨噥,嗨噥,嗨咿呀啰,」你把山歌唱,我吹木葉和。
只要有你,粗茶淡飯也香甜。我們一起磨米粉,我們一起打油茶。鹵水、排散、芋頭,還有你愛吃的艾葉粑。「嗨噥,嗨噥,嗨咿呀啰,」磨盤緩緩轉,木錘用力打……
秋天,是夢的季節,夢醒如朝露。秋天,是初見的日子,一場無果的邂逅。
桂花飄香,月柿又紅。兩年,從秋天到秋天,你穿著嫁衣遠去的背影,消失在青瓦之間。我失去了,有你的畫卷。你失去了,那枚絲絡點綴的銀牌。依稀記得,你的腕間,一隻淡綠色的鐲子。依稀聽見,噠噠的馬蹄聲,漸行漸遠。
哦,米粉、月柿、油茶,還有無盡的鄉愁
秋 韻
陣陣清風徐徐而來,片片落葉輕舞飛揚。吹走夏的炎熱,舞來秋的涼爽,秋姑娘披著金黃的輕紗翩翩起舞,舞動出怡人的秋韻。
轉眼間,翠綠變金黃,一切都在悄然改變。滿院的翠綠霎娜間溢滿耀眼的金黃,在陽光的照耀下,在秋風的吹撫下,自由起舞,自由搖曳,閃現出秋的光華,搖來了秋的碩果;門外的楊柳像是位流浪者經歷了風吹雨打後顯得格外疲憊,開始慢慢沉睡,片片綠葉在飄落,落在水裡,落在地上,發出各種奇異的響聲,像是在為自己的凋零而哭泣,又好似為來年的青綠而歡喜,變的是永恆的信念,途中缺少了濃妝艷抹的夏,卻彌漫著:「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爽朗氣息。
腳踏四季,走過金秋,不悔前進!
只有充分休憩,方能來年再綠;隨手揀一塊石子用力投入水中,河水也彷彿像調皮的孩子收斂了許多,不再激起浪花朵朵,增添幾份成熟沉著,依舊沿著自己的軌跡,月夜不停地流向遠方,途中迂迴曲折,偶爾也會逗留,像是留戀夏的喧鬧,又像是應和春的活力,又好似裝點秋的韻美,它載著人們的希望滿懷自己的追求,執著不息。
變了,秋景顯得格外高潔,格外爽朗。
身未動必先移,伴隨著秋的腳步,街上的行人也改裝換顏,脫去夏的輕快,換上秋的厚暖,任憑秋風恣意凌亂頭發,任憑秋風吹動落葉沙沙作響,而人們心曠神怡的容顏卻無法吹走,秋景中,人暖心暖。
秋風吹走了夏的那份懶躁,只來了秋的涼爽;吹走了夏季火熱的太陽,讓秋的陽光普照生靈。秋景中的人也格外輕盈,更加高潔。
漫山遍野的綠山也彈指間金黃簇簇,從山腳到山頂,金黃把山來鑲嵌,仍有點點綠色在為秋景增光放彩,原來,殘綠也依舊醞釀著夏的激情,夏的靈魂留連不舍。
路依舊,腳步依舊,人們心情隨季節而變化,惟一不變的是永恆的信念,途中缺少了濃妝艷抹的夏,卻彌漫著:「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爽朗氣息。
腳踏四季,走過金秋,不悔前進! 秋晨
秋高氣爽的早晨,藍天碧綠,太陽喜洋洋的從東方升起,在陽光懂得照耀下,金燦燦的菊花正向我招手,還有的向我點頭示意。花園里的美人蕉也像公主一樣,飄著她那輕盈的舞姿。
我起床後,向後窗望去,樹上全掛滿了紅燈籠。哦!原來柿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采了一個,嘗上一口,太甜了,簡直比蜜還甜。我走在道上,一股股誘人的桂花香撲鼻而來。瞧,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滿是金黃色的水稻,黃澄澄的玉米,真另人羨慕。向上看,鳥兒們唧唧喳喳地叫著,像在唱金秋詩歌。樹葉也枯黃了,一陣秋風吹過,樹葉像偏偏起舞的蝴蝶,紛紛落在地上。拿起一片,摸了一下,便想起「化作春泥更護花」的詩句,它雖然已經死去,但它孕育了新的生命,為來年新生的小草莫定了良好的肥沃土壤。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不由地想起,還要去上學。便急急忙忙地背起書包,向學校奔去。時間還早,就讓我先欣賞一下美麗的校園吧!看,小草雖然已沒有以前那樣綠,但黃色的枯草和綠色的小草和在一起,卻像一條鮮艷的地毯,同學們還在上面追逐嘻戲呢!
花園里的噴泉,也不時地噴出瀑布,水柱,水花濺起等奇形怪狀的樣子,好玩極了!這時的樹,枯乾巴巴的。手摸上去,粗糙的,還不時地分裂成好幾份。只聽見人們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我看是「一之計在於秋。」因為秋天是成熟的季節,是豐收的,是人們享受一切果實的好季節。
秋天有千姿百態,惹人喜愛的秋葉,也有美滿的果實,我愛它們。但我更愛這充實美麗的金秋
8. 秋季適合去哪玩
夏日炎炎,然而酷暑總旺不過火熱的愛情,很多新人都選擇在感情濃烈的季節進行旅拍,那麼夏天旅拍去哪裡呢?唯一視覺這就告訴你!
唯一視覺相信每個季節的婚紗照都有其獨特的風格,每個季節的景點亦有不同的風情,而夏天,正是愛情的濃情蜜意如火如荼之時,若趕上此時,不妨讓溫暖的陽光映入幸福的禮堂,定格一季乃至一生的幸福時光。
9. 魔芋的植物文化
古代傳說:古傳,軒轅黃帝制衣裳,神農皇帝嘗百草,炎皇大帝種食糧。炎皇大帝的夫人是麻婆娘娘投胎,夫唱妻和,相沫相濡,走遍神州大地,遍尋能讓人吃的各種糧食。一天夫妻倆乘著白鶴,來到白鶴洞山上的老虎埡,只見漫山遍野橫七豎八倒了不少人,特別老人病弱婦幼倒在地上,更是不 計其數的,麻婆娘娘細細一瞧,他們都口吐白沫,渾身抽搐,於是把當地土地爺叫來,一詢問,才知道是前幾天從西天來一魔鬼撒下這些射麻舌的黑園果果,即不像洋芋,又不像芋頭,因這里三年飢荒,人們飢不擇食,吃了這些果果,因毒性發作而倒下。土地老爺說:我探聽過,這魔鬼撒下的這些黑砣砣,叫魔芋又叫鬼芋,要吃必須加一種葯,炮製熟透後才能吃。炮製好的魔芋,具有飽肚、養顏、清腸、防癌、解毒之功效,但這秘方在魔鬼手裡,他不肯拿出來,麻婆當即在老虎埡上,壘起七星灶,砍來粟木柴,對著西天焚水煮西天魔鬼,燒煮了七七四十九天,終於把魔鬼燒成灶灰,煮成鹼水,用灶灰泡成的鹼水,用來煮魔芋,麻味素沒有了,也不澀嘴麻舌頭了。吃起來美味可口,風味無比。炎皇大帝的夫人麻婆,無私地把這種用鹼水磨魔芋煮魔芋的秘方奉獻給世人,從那時魔芋這種綠色食品,養育了中華大地上一代又一代人,後為人們為紀念這麻婆娘娘胎的功績,尊稱麻婆娘娘胎為灶神—伙夫。廚師娘娘,給她在這里專修了一座「伙夫寺」,並在寺前支起高達數百丈的三個巨型石登子,迎接伙夫娘娘回大地省親。
據說後來有人架四十八架木梯子,想取最上面那個登子上的一蔸靈芝草,最終也勉強走到第二個登子,望塵莫及了。後來有詩為證:「伙夫一手好茶飯,驅魔濟世天下安」。
10. 鎮雄縣以古鎮岩洞腳學校教師居無定所,吃無著落,流浪漢呀,可憐可憐
二十年前隨父母到以古,那時候照明沒有電,唯一電燈是天黑王老闆家發電機發的,趕集時候也極少賣菜的,吃最多就是洋芋,跑城頭班車基本沒有,記憶尤新的是寒冷的冬季居然看到個別同學穿著草鞋,最美的地方是山上漫山的酸花和映山紅,新鮮的空氣,樸素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