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戰爭中,有哪些出色的歌謠能夠流傳至今
《團結就是力量》是首在群眾歌曲活動中唱得最多的歌曲之一,詞曲唱著上口,唱著有勁,唱得人精神振奮。其實這首歌是一個小歌劇的幕中曲,創作《團結就是力量》的目的是為了配合當時的減租減息運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即《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該歌曲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誕生以來,對激勵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
② 關於愛國童謠
愛國童謠大全:媽媽教我一支歌
媽媽教我一支歌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這支歌從媽媽心頭飛出
這支歌伴隨她走遍祖國山河
我唱媽媽教的歌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這支歌從我的心上飛出
愛國童謠大全:團結心
中國人民百億萬,
團結一心奔小康。
我們一起去努力,
我為祖國爭光榮。
做新時代的好少年,
新時代要新人。
德智體全發展,
愛校譽敬師長。
愛同學遵規章,
知大事學習好。
愛國童謠大全:神五上天
神舟五號飛上天,
中國人民喜洋洋。
神舟五號飛上天,
世界人們很震驚。
神舟五號飛上天,
創造紀錄第三名!
神舟六號在製造,
將來定為國爭氣!
愛國童謠大全:祖國頌
祖國祖國真偉大,
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
各族人民心向黨,
抓緊改革建國家。
神州五號樹國威,
申辦奧運聚民心,
祖國明天會更好!
愛國童謠大全:祖國是個大花園
小蠟筆,
真好看,
紅、黃、黑、白、綠、藍……
紅筆畫太陽,
一個圓圈圈。
藍筆畫小河,
三道彎彎線。
黃筆畫個小片片,
那是蠍船。
綠筆畫個大三角,
那是一座山。
各種蠟筆一齊畫,
畫個祖國大花園。
愛國童謠大全:大事記
你拍一,我拍一,南昌起義在八月一;
你拍二,我拍二,西安事變雙十二;
你拍三,我拍三,南京大屠殺十二月十三;
你拍四,我拍四,青年運動五月四;
你拍五,我拍五,日軍投降八·一五;
你拍六,我拍六,汪精衛投敵五月六;
你拍七,我拍七,盧溝事變七月七;
你拍八,我拍八,日本侵華九·一八;
你拍九,我拍九,學生抗日一二·九;
你拍十,我拍十,你我不能忘國恥。
愛國童謠大全:我們愛祖國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我們要為祖國增添色彩。
春天我們蓓蕾待放,仲春我們花開似嬌。
酷暑我們的花瓣向外展開,我們要去更遠的地方探索。
我們的花骨朵完全展開了。
我們已經長大了,我們要釋放出自己的一切,把祖國的夏天打扮得更美麗。
金色的秋天到了,我們的花瓣隨風隨風飄去。
雖然花瓣分開了,但是心裡的想法依舊沒改變。
相信在明年的春天,祖國的花朵一定比今年的美麗。
因為園丁負出了比今年更多的辛苦。
③ 民間歌謠
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民間文學 (共計3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貴州省台江縣、黃平縣
2 Ⅰ—2 布洛陀 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雲南省梁河縣
4 Ⅰ—4 牡帕密帕 雲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貴州省施秉縣
6 Ⅰ—6 白蛇傳傳說 江蘇省鎮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傳說 浙江省寧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蘇省宜興市
山東省濟寧市
河南省汝南縣
8 Ⅰ—8 孟姜女傳說 山東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傳說 山西省萬榮縣
江蘇省東台市
河南省武陟縣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傳說 浙江省諸暨市
11 Ⅰ—11 濟公傳說 浙江省天台縣
12 Ⅰ—12 滿族說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寶卷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酒泉市肅州區
14 Ⅰ—14 耿村民間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溝民間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間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17 Ⅰ—17 走馬鎮民間故事 重慶市九龍坡區
18 Ⅰ—18 古漁雁民間故事 遼寧省大窪縣
19 Ⅰ—19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20 Ⅰ—20 譚振山民間故事 遼寧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間歌詩 河北省河間市
22 Ⅰ—22 吳歌 江蘇省蘇州市
23 Ⅰ—23 劉三姐歌謠 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產調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瑪納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6 Ⅰ—26 江格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7 Ⅰ—27 格薩(斯)爾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
甘肅省
四川省
雲南省
內蒙古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格薩(斯)爾》辦公室
28 Ⅰ—28 阿詩瑪 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
29 Ⅰ—29 拉仁布與吉門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0 Ⅰ—30 畲族小說歌 福建省霞浦縣
31 Ⅰ—31 青林寺謎語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間音樂(共計7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2 Ⅱ—1 左權開花調 山西省左權縣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縣
34 Ⅱ—3 蒙古族長調民歌 內蒙古自治區
35 Ⅱ—4 蒙古族呼麥 內蒙古自治區
36 Ⅱ—5 當塗民歌 安徽省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寧德市
39 Ⅱ—8 興國山歌 江西省興國縣
40 Ⅱ—9 興山民歌 湖北省興山縣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縣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廣東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鹹水歌 廣東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亞市
45 Ⅱ—14 儋州調聲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兒調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僳僳族民歌 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49 Ⅱ—18 紫陽民歌 陝西省紫陽縣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51 Ⅱ—20 花兒(蓮花山花兒會、松鳴岩花兒會、二郎山花兒會、老爺山花兒會、丹麻土族花兒會、七里寺花兒會、瞿曇寺花兒會、寧夏回族山花兒) 甘肅省康樂縣、和政縣、岷縣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互助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樂都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齋俚曲 山東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55 Ⅱ—24 川江號子 重慶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號子 重慶市黔江區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慶市巴南區
58 Ⅱ—27 川北薅草鑼鼓 四川省青川縣
59 Ⅱ—28 侗族大歌 貴州省黎平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
60 Ⅱ—29 侗族琵琶歌 貴州省榕江縣、黎平縣
61 Ⅱ—30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 Ⅱ—31 彝族海菜腔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 Ⅱ—32 那坡壯族民歌 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
64 Ⅱ—33 澧水船工號子 湖南省澧縣
65 Ⅱ—34 古琴藝術 中國藝術研究院
66 Ⅱ—35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68 Ⅱ—37 嗩吶藝術 河南省沁陽市
甘肅省慶陽市
69 Ⅱ—38 羌笛演奏及製作技藝 四川省茂縣
70 Ⅱ—39 遼寧鼓樂 遼寧省、遼陽市
71 Ⅱ—40 江南絲竹 江蘇省太倉市
上海市
72 Ⅱ—41 海州五大宮調 江蘇省連雲港市
73 Ⅱ—42 嵊州吹打 浙江省嵊州市
74 Ⅱ—43 舟山鑼鼓 浙江省舟山市
75 Ⅱ—44 十番音樂 福建省龍岩市、福州市(閩西客家十番音樂、茶亭十番音樂)
76 Ⅱ—45 魯西南鼓吹樂 山東省嘉祥縣
77 Ⅱ—46 板頭曲 河南省南陽市
78 Ⅱ—47 宜昌絲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79 Ⅱ—48 枝江民間吹打樂 湖北省枝江市
80 Ⅱ—49 廣東音樂 廣東省廣州市、台山市
81 Ⅱ—50 潮州音樂 廣東省潮州市、汕頭市
82 Ⅱ—51 廣東漢樂 廣東省大埔縣
83 Ⅱ—52 吹打(接龍吹打、金橋吹打) 重慶市巴南區、萬盛區
84 Ⅱ—53 梁平癩子鑼鼓 重慶市梁平縣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 Ⅱ—55 河北鼓吹樂 河北省永年縣、撫寧縣
87 Ⅱ—56 晉南威風鑼鼓 山西省臨汾市
88 Ⅱ—57 絳州鼓樂 山西省新絳縣
89 Ⅱ—58 上黨八音會 山西省晉城市
90 Ⅱ—59 冀中笙管樂 河北省固安縣、淶水縣、霸州市(屈家營音樂會、高洛音樂會、高橋音樂會、勝芳音樂會)
91 Ⅱ—60 銅鼓十二調 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貞豐縣
92 Ⅱ—61 西安鼓樂 陝西省
93 Ⅱ—62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陝西省藍田縣
94 Ⅱ—63 回族民間器樂 寧夏回族自治區
95 Ⅱ—64 文水鈲子 山西省文水縣
96 Ⅱ—65 智化寺京音樂 北京市
97 Ⅱ—66 五台山佛樂 山西省五台縣
98 Ⅱ—67 千山寺廟音樂 遼寧省鞍山市
99 Ⅱ—68 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江蘇省蘇州市
100 Ⅱ—69 武當山宮觀道樂 湖北省十堰市
101 Ⅱ—70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十二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哈密地區、麥蓋提縣
102 Ⅱ—71 南音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03 Ⅱ—72 泉州北管 福建省泉州市
三、民間舞蹈(共計4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北京市門頭溝區
105 Ⅲ—2 秧歌(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膠州秧歌、海陽大秧歌、陝北秧歌、撫順地秧歌) 河北省昌黎縣
山東省商河縣、膠州市、海陽市
陝西省綏德縣
遼寧省撫順市
106 Ⅲ—3 井陘拉花 河北省井陘縣
107 Ⅲ—4 龍舞(銅梁龍舞、湛江人龍舞、汕尾滾地金龍、浦江板凳龍、長興百葉龍、奉化布龍、瀘州雨壇彩龍) 重慶市
廣東省湛江市、汕尾市
浙江省浦江縣、長興縣、奉化市
四川省瀘縣
108 Ⅲ—5 獅舞(徐水舞獅、天塔獅舞、黃沙獅子、廣東醒獅) 河北省徐水縣
山西省襄汾縣
浙江省臨海市
廣東省佛山市、遂溪縣、廣州市
109 Ⅲ—6 花鼓燈(蚌埠花鼓燈、鳳台花鼓燈、潁上花鼓燈) 安徽省蚌埠市、鳳台縣、潁上縣
110 Ⅲ—7 儺舞(南豐跳儺、婺源儺舞、樂安儺舞) 江西省南豐縣、婺源縣、樂安縣
111 Ⅲ—8 英歌(普寧英歌、潮陽英歌) 廣東省揭陽市、汕頭市
112 Ⅲ—9 高蹺(高蹺走獸、海城高蹺、遼西高蹺、苦水高高蹺) 山西省稷山縣
遼寧省海城市、錦州市
甘肅省永登縣
113 Ⅲ—10 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新縣
114 Ⅲ—11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縣
115 Ⅲ—12 泉州拍胸舞 福建省泉州市
116 Ⅲ—13 安塞腰鼓 陝西省安塞縣
117 Ⅲ—14 洛川蹩鼓 陝西省洛川縣
118 Ⅲ—15 蘭州太平鼓 甘肅省蘭州市
119 Ⅲ—16 餘杭滾燈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
120 Ⅲ—17 土家族擺手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 Ⅲ—18 土家族撒葉兒嗬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122 Ⅲ—19 弦子舞(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 西藏自治區
四川省巴塘縣
123 Ⅲ—20 鍋庄舞(迪慶鍋庄舞、昌都鍋庄舞、玉樹卓舞)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
124 Ⅲ—21 熱巴舞(丁青熱巴、那曲比如丁嘎熱巴) 西藏自治區
125 Ⅲ—22 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羌姆 西藏自治區
126 Ⅲ—23 苗族蘆笙舞(錦雞舞、鼓龍鼓虎——長衫龍、滾山珠) 貴州省丹寨縣、貴定縣、納雍縣
127 Ⅲ—24 朝鮮族農樂舞(象帽舞、乞粒舞)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遼寧省本溪市
128 Ⅲ—25 木鼓舞(反排苗族木鼓舞、滄源佤族木鼓舞) 貴州省台江縣
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
129 Ⅲ—26 銅鼓舞(文山壯族、彝族銅鼓舞)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130 Ⅲ—27 傣族孔雀舞 雲南省瑞麗市
131 Ⅲ—28 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 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32 Ⅲ—29 蒙古族安代舞 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
133 Ⅲ—30 湘西苗族鼓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4 Ⅲ—31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5 Ⅲ—32 黎族打柴舞 海南省三亞市
136 Ⅲ—33 卡斯達溫舞 四川省黑水縣
137 Ⅲ—34
④ 西安哪裡有歌謠女裝
長安路陝師大對面的華東服裝城有一家,具體是一樓還是二樓記不太清楚了。
⑤ 民間歌謠的名稱
一、民間文學 (共計3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貴州省台江縣、黃平縣 2 Ⅰ—2 布洛陀 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雲南省梁河縣 4 Ⅰ—4 牡帕密帕 雲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貴州省施秉縣 6 Ⅰ—6 白蛇傳傳說 江蘇省鎮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傳說 浙江省寧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蘇省宜興市 山東省濟寧市 河南省汝南縣 8 Ⅰ—8 孟姜女傳說 山東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傳說 山西省萬榮縣 江蘇省東台市 河南省武陟縣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傳說 浙江省諸暨市 11 Ⅰ—11 濟公傳說 浙江省天台縣 12 Ⅰ—12 滿族說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寶卷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酒泉市肅州區 14 Ⅰ—14 耿村民間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溝民間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間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17 Ⅰ—17 走馬鎮民間故事 重慶市九龍坡區 18 Ⅰ—18 古漁雁民間故事 遼寧省大窪縣 19 Ⅰ—19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20 Ⅰ—20 譚振山民間故事 遼寧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間歌詩 河北省河間市 22 Ⅰ—22 吳歌 江蘇省蘇州市 23 Ⅰ—23 劉三姐歌謠 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產調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瑪納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6 Ⅰ—26 江格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7 Ⅰ—27 格薩(斯)爾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 甘肅省 四川省 雲南省 內蒙古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格薩(斯)爾》辦公室 28 Ⅰ—28 阿詩瑪 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 29 Ⅰ—29 拉仁布與吉門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0 Ⅰ—30 畲族小說歌 福建省霞浦縣 31 Ⅰ—31 青林寺謎語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間音樂(共計7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2 Ⅱ—1 左權開花調 山西省左權縣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縣 34 Ⅱ—3 蒙古族長調民歌 內蒙古自治區 35 Ⅱ—4 蒙古族呼麥 內蒙古自治區 36 Ⅱ—5 當塗民歌 安徽省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寧德市 39 Ⅱ—8 興國山歌 江西省興國縣 40 Ⅱ—9 興山民歌 湖北省興山縣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縣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廣東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鹹水歌 廣東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亞市 45 Ⅱ—14 儋州調聲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兒調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僳僳族民歌 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49 Ⅱ—18 紫陽民歌 陝西省紫陽縣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51 Ⅱ—20 花兒(蓮花山花兒會、松鳴岩花兒會、二郎山花兒會、老爺山花兒會、丹麻土族花兒會、七里寺花兒會、瞿曇寺花兒會、寧夏回族山花兒) 甘肅省康樂縣、和政縣、岷縣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互助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樂都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齋俚曲 山東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55 Ⅱ—24 川江號子 重慶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號子 重慶市黔江區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慶市巴南區 58 Ⅱ—27 川北薅草鑼鼓 四川省青川縣 59 Ⅱ—28 侗族大歌 貴州省黎平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 60 Ⅱ—29 侗族琵琶歌 貴州省榕江縣、黎平縣 61 Ⅱ—30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 Ⅱ—31 彝族海菜腔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 Ⅱ—32 那坡壯族民歌 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 64 Ⅱ—33 澧水船工號子 湖南省澧縣 65 Ⅱ—34 古琴藝術 中國藝術研究院 66 Ⅱ—35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68 Ⅱ—37 嗩吶藝術 河南省沁陽市 甘肅省慶陽市 69 Ⅱ—38 羌笛演奏及製作技藝 四川省茂縣 70 Ⅱ—39 遼寧鼓樂 遼寧省、遼陽市 71 Ⅱ—40 江南絲竹 江蘇省太倉市 上海市 72 Ⅱ—41 海州五大宮調 江蘇省連雲港市 73 Ⅱ—42 嵊州吹打 浙江省嵊州市 74 Ⅱ—43 舟山鑼鼓 浙江省舟山市 75 Ⅱ—44 十番音樂 福建省龍岩市、福州市(閩西客家十番音樂、茶亭十番音樂) 76 Ⅱ—45 魯西南鼓吹樂 山東省嘉祥縣 77 Ⅱ—46 板頭曲 河南省南陽市 78 Ⅱ—47 宜昌絲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79 Ⅱ—48 枝江民間吹打樂 湖北省枝江市 80 Ⅱ—49 廣東音樂 廣東省廣州市、台山市 81 Ⅱ—50 潮州音樂 廣東省潮州市、汕頭市 82 Ⅱ—51 廣東漢樂 廣東省大埔縣 83 Ⅱ—52 吹打(接龍吹打、金橋吹打) 重慶市巴南區、萬盛區 84 Ⅱ—53 梁平癩子鑼鼓 重慶市梁平縣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 Ⅱ—55 河北鼓吹樂 河北省永年縣、撫寧縣 87 Ⅱ—56 晉南威風鑼鼓 山西省臨汾市 88 Ⅱ—57 絳州鼓樂 山西省新絳縣 89 Ⅱ—58 上黨八音會 山西省晉城市 90 Ⅱ—59 冀中笙管樂 河北省固安縣、淶水縣、霸州市(屈家營音樂會、高洛音樂會、高橋音樂會、勝芳音樂會) 91 Ⅱ—60 銅鼓十二調 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貞豐縣 92 Ⅱ—61 西安鼓樂 陝西省 93 Ⅱ—62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陝西省藍田縣 94 Ⅱ—63 回族民間器樂 寧夏回族自治區 95 Ⅱ—64 文水鈲子 山西省文水縣 96 Ⅱ—65 智化寺京音樂 北京市 97 Ⅱ—66 五台山佛樂 山西省五台縣 98 Ⅱ—67 千山寺廟音樂 遼寧省鞍山市 99 Ⅱ—68 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江蘇省蘇州市 100 Ⅱ—69 武當山宮觀道樂 湖北省十堰市 101 Ⅱ—70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十二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哈密地區、麥蓋提縣 102 Ⅱ—71 南音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03 Ⅱ—72 泉州北管 福建省泉州市 三、民間舞蹈(共計4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北京市門頭溝區 105 Ⅲ—2 秧歌(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膠州秧歌、海陽大秧歌、陝北秧歌、撫順地秧歌) 河北省昌黎縣 山東省商河縣、膠州市、海陽市 陝西省綏德縣 遼寧省撫順市 106 Ⅲ—3 井陘拉花 河北省井陘縣 107 Ⅲ—4 龍舞(銅梁龍舞、湛江人龍舞、汕尾滾地金龍、浦江板凳龍、長興百葉龍、奉化布龍、瀘州雨壇彩龍) 重慶市 廣東省湛江市、汕尾市 浙江省浦江縣、長興縣、奉化市 四川省瀘縣 108 Ⅲ—5 獅舞(徐水舞獅、天塔獅舞、黃沙獅子、廣東醒獅) 河北省徐水縣
⑥ 西安輕工商場後面的歌謠服裝店衣服太差,打完折350元,穿了一周起毛球了,我們去找人家還死活說氣球很正常
這個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鞋服行業這些規定都是很含糊的,沒有具體到很小的細節,我自己就是做服裝零售的,所以平時會注意這些相關的法律法規。我國的三包法規定是這樣的:
三包政策 ·ISO9001 ·QS9000 ·TS16949服裝產品質量三包規定 總則: 產品質量「三包」是公司產品在保用期內,通過包修、包換、包退,在質量上對用戶負責的重要方式,其目的是明確公司的質量承諾,滿足顧客對產品質量的需求
服裝三包規定
包換范圍:
1:在購買後七天內,吊卡未剪、未穿過、未洗滌過的服裝尺碼不合的可包換;
2:開包裝時發現服裝嚴重開線、變形、色染不均勻、有明顯破損和油漬的可包換;
3:在購買後七天內,第一次正常洗滌時發現服裝嚴重脫色、變形,經檢測確認後可包換
不包換范圍:
1:在消費者穿過、洗滌過,產品無明顯質量問題的不包換;
2:由消費者自己造成污垢的不包換;
3:有消費者洗滌不當造成染色、脫色、變形的不包換;
4:在規定日期外的產品不包換
你下次記得買衣服時一定要看面料,看成分標,全棉,氨綸,雪紡,絲質一類的東西絕對不會起球,但是尤其是針織衫,腈綸、氨綸、聚酯纖維一類混紡的就多數會起毛球,只要看好它的面料,管他是大牌還是地攤貨就可以盡量的避免買到這類起毛球的衣服了。
⑦ 求關於陝西人的童謠,要贊美陝西的.急用
就是秦腔一、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走一步退一步等於沒走一頭驢兩頭牛都是牲口這個,我小時候在聽過的為數不多的秦腔里聽過。還有其他的版本:你大舅、你二舅、都是你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金疙瘩、銀疙瘩、都嫌不夠;天在上、地在下、你娃甭牛!為王的坐椅子脊背朝後,沒料想把肚皮挺在前頭;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太陽出來照西牆,西牆背後有陰涼;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出東門,向西走,半路上碰見個人咬狗。提起狗頭打磚頭,反被磚頭咬了手。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車子走,軲碌轉,公雞統統不下蛋;長蟲沒腿也能跑,窨子和井推不倒。我是陝西人,還算聽過實話實說人是人來鱉是鱉 喇叭是銅鍋是鐵老子英雄兒好漢 他大(爸)賣蔥娃賣蒜醜人自有醜人愛 爛鍋蓋上爛鍋蓋出門看天色 進門觀眼色不會燒香得罪神 不會說話得罪人不知黃連苦 哪知蜂蜜甜不管是黑貓還是白貓 抓住老鼠就是好貓不管是黃牛還是花牛 能拉犁的就是好牛白了黑了晴了陰了 餓了飽了窮了富了老老少少只圖個快快樂樂笑了哭了對了錯了 笑了哭了對了錯了男男女女只圖個快快樂樂哎……白了黑了晴了陰了 餓了飽了窮了富了老老少少只圖個快快樂樂笑了哭了對了錯了 笑了哭了對了錯了男男女女只圖個快快樂樂人是人來鱉是鱉 喇叭是銅鍋是鐵老子英雄兒好漢 他大(爸)賣蔥娃賣蒜醜人自有醜人愛 爛鍋蓋上爛鍋蓋出門看天色 進門觀眼色不會燒香得罪神 不會說話得罪人不知黃連苦 哪知蜂蜜甜不管是黑貓還是白貓 抓住老鼠就是好貓不管是黃牛還是花牛 能拉犁的就是好牛好牛
⑧ 1首民間童謠
中國六大民間故事
1白蛇傳(杭州)
2麗友橋(合肥)
3牛郎織女(產地不明)
4
梁山伯與祝英台(產地不明)
5
寶蓮燈(陝西.西安)
6孟姜女(產地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