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武漢國慶七日游攻略
武漢是很多人都想去走走的城市,推薦三個節假日人少好玩的地方。
首先,要介紹的是武漢長江大橋,一年四季景色各異,白天的景色很壯觀,晚上的夜景也很美。
其次,要介紹的是東湖,里邊的景點也挺多的,其中聽濤景區是不收取門票費用,走在湖邊,非常的愜意,適合節假日遊玩。
最後,要介紹的是古德寺,這里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環境很清靜,建築風格很獨特。
武漢不僅景點美,住宿的環境也都不錯。推薦三家性價比高的酒店。首先,要介紹的是翠柳村客舍,周邊的環境舒適優雅,位於東湖的附近,住宿的價格稍微高些。其次,要介紹的是瑞安王朝酒店,它離大學很近,距離商業中心的距離很近,周邊的環境還不錯,住宿價格也實惠。*後,要介紹的是武漢帝盛酒店,它位於步行街的附近,周圍的交通十分的便利,距離廣場的距離也不遠。
武漢的鴨脖、熱乾麵是這座城市的特色,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地方美食。首先,要介紹的是武昌魚,它的做法多種多樣,最好的就是清蒸武昌魚,這道菜是色香味俱全,魚肉鮮嫩。其次,要介紹的是豆皮,它的做法很講究,什麼都要恰到好處,否則口味就會有偏差。最後,要介紹的是面窩,它的外形很可愛,是一個圓圈,讓人看著就想品嘗,口感很不錯。
『貳』 武漢有哪些美食
熱乾麵
武漢熱乾麵與山西刀削麵、兩廣伊府麵、四川擔擔面、北方炸醬面並稱為我國五
歡喜坨
圓形糯米團,軟軟的外面是芝麻,中間包有桂花糖或者豆沙。偏甜,吃多了會有
糊湯粉
田恆啟粉館是一家主營武漢風味糊湯粉的小吃店,其糊湯是用鮮魚配料熬制的魚
四季美湯包
四季美湯包意為四季都有供應,如春炸春卷,夏賣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餅等
青山麻烘糕
青山麻烘糕是一種盒裝片狀糕點,為白線邊、黑麻芯的長方形薄片,既有米烘糕
集美湯包
集美湯包皮薄,但夾起來不會破;湯汁多,鮮而不膩。
曹祥泰綠豆糕
曹祥泰開業清光緒十年,其綠豆糕用紙包著很有舊社會賣點心的感覺。
面窩
面窩是武漢地方性小吃之一,因四周厚而中間薄得乾脆成了一個小洞,,呈凹狀
小龍蝦
武漢九省通衢,會聚了南來北往的美食風味。今天的武漢新視角就帶您去領略武
四季美湯包
小籠湯包,原是下江風味的小吃食品,清末民初就曾溯江來到江城,適應漢口居
桃園雞湯
北方人待客都要請人吃餃子;武漢人家來客,飯桌上少不了一碗湯,請客喝湯,
老通城豆皮
武漢小吃「老通城」,原名「通城」飲食店,是1929年漢陽人曾厚誠在大智路口
炎記水餃
"談炎記"是武漢地區有著悠久歷史的專營特色水餃的老字型大小風味小品牌。
玉霞食品
初期以經銷安徽茶葉為主,當時全國茶業以徽茶最好,因而得名"汪玉霞的茶葉
五芳齋湯圓
武漢五芳齋食品貿易有限公司由原國營武漢五芳齋酒樓改制組建成
『叄』 武漢最有名的特色小吃是什麼
武漢雖然沒有太多的風景名勝和人文景觀,可是武漢的小吃可是一絕,凡到過武漢的人必須美美的吃上一頓後方才算真正來過武漢。
到過武漢的人一定吃過武漢的小吃,煲仔飯、大集綠豆包子、二七路的牛肉麵粉、歸元寺附近的石頭餅、紅燒蹄、烤麵包、糧道街的漢堡包、南京包子、武漢昌橋頭的長江鮮魚、青椒拌皮蛋、武大門口的白吉饃夾臘汁肉、鮮湯、鴨子鍋仔、「水貨」味碟、涼拌脆皮魚、牛肉鍋貼餃、五香芝麻蔥油餅、蔥香軟餅、「水貨」湯包、豆皮、鮮肉雞汁煎包、煲仔、牛骨頭、家族火鍋、沖浪魚、臭豆腐和藕丸子、雞汁煎包、熏肉大餅、三鮮面、熱乾麵、燒梅和蒸餃、花江狗肉、糯米包油條、饅頭回鍋肉、牛肉粉……
蝦球!!!這個難登大雅之堂的東西,很多人嫌它不幹凈,對它敬而遠之,而它卻是很多人的最愛!!!!
毛豆,一個很不錯的小菜!!!!
干燒鯰魚,可惜用的是埃及鯰魚,不過味道還是不錯的,是店裡的招牌菜之一!!!!
徐嫂的糊湯粉,好吃!!!還可以買根油條撕成小塊放進去,味道就更妙了!!!!
在油鍋里的周記歡喜坨
生煎包,這個也很多人排隊
燒烤乾子(豆腐),這個好吃,強烈推薦!!!!
小桃園的豆皮炒臘肉,豆皮很好吃!!!
小桃園的雞湯,名不虛傳!!!注意!!!裡面的是粉絲,不是魚翅:)
小藍鯨的酸辣藕帶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這就是如雷貫耳的清蒸武昌魚啦!!!!
不過武昌魚不是武漢的,是鄂州的。因為武昌古稱「江夏」,鄂州才是「武昌」
臭桂魚,真得很臭,向臭豆腐一樣,能夠忍受它的臭味的話就可以品嘗到一道美味佳餚!!!
千張肉絲
紅燒蝦球
精武路的鴨脖子
米粑
糖油粑
豆腐花
泡菜苕絲炒肉絲
熱乾麵——香就一個字
面窩——「哭」的麵包圈
三鮮豆皮
糍粑魚
珍珠肉丸
酒糟湯園
粉蒸肉
小籠湯包
炸丸子——藕圓子
圖片在:http://bwater.blogchina.com/3844849.html
『肆』 中國十大排名小吃
1.口水雞排
推薦原因:不需要加盟費,商店的要求低,商店可以在5平方米的地方開業,無論是在一線和二線城市,還是三線和四線城市,都可以 開了 它的招牌黑雞排在眾多雞排,特殊的芥末醬和蜂蜜調味料中脫穎而出,美味而獨特,目前在全國擁有2600多家商店。
特點:黑雞排,零加盟費
加盟費:0元
品牌介紹: 巴比起源於上海的黃埔。 2003年更名為「芭比饅頭」,並升級為品牌連鎖店。 2006年,Babi Bun升級為全國營養早餐。 Babi Bun一向以創造國家早餐為原則,為企業家創造新的創業平台。立足於市場已有16年的歷史,擁有中心工廠和成熟的管理體系,保證了質量。
04.又卷燒餅
推薦理由:在互聯網名人的大力推薦下,王思聰和潘石屹都喜歡吃飯,開業不到半年就創造了1000萬元的天使融資奇跡。該公司的核心管理團隊由原始的「土家西施」土家渣餅的創始人楊玉琦創立,是餐飲業的知名人士和高級餐飲連鎖經營者。他在多個品牌餐飲項目的運營中擁有成功的經驗。
特點:品種多,口感好,價格低
入會費:69,800
品牌介紹:「又卷燒餅」由原「土家西施」土家渣餅的創始人楊玉琪於2015年創立。在餐飲業已有十多年經營歷史的上海新夥伴食品飲料管理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它專注於特色小吃和快餐項目的開發和運營。它具有成熟的運營經驗,並在全國各地設有商店。另一卷餅干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它定位為「樂趣,材料,故事和溫度」的四人商店。市場品牌力量和影響力穩步提高,小吃項目實力得到重新定義。
『伍』 3.武漢有名的麵食品以及點心,你知道其來歷嗎
汪玉霞酥餅。
清朝康熙年間,汪員外的妾室蔡玉霞考慮到丈夫年歲已高,自己又沒子女,為了自己的後半生有依靠,蔡玉霞將七年來的私房錢和汪員外部分資助約100兩銀子,在武漢開設糕餅雜貨店,以自己的名字加上夫家的姓,取牌名為「汪玉霞店」。
『陸』 放寒假想去武漢旅遊,有哪些攻略推薦
並不用管武漢那麼多區,沒什麼卵用,知道武漢有三鎮就行,現在武漢的地鐵已經非常方便了,各大商圈基本直達。住武昌建議街道口附近了,本身就是一個商圈,武大就在旁邊,且二號線經過,離火車站什麼的都很近,二號線幾乎串起了武漢各大商圈,光谷,街道口,中南路,戶部巷,江漢路(中山大道),武廣……漢街那邊在四號線也很方便了,寒假那時候的武漢應該挺冷的,是濕冷!景點:長江大橋,東湖,武大,江灘,晴川閣,戶部巷……見仁見智,盡量選用地鐵加步行的出行方式,上下班高峰期一定不要坐公交(公交和地鐵都能微信支付寶了現在,很方便)。
『柒』 你愛吃的糕點是什麼
我喜歡吃高點一類的,如果讓我選擇一個喜歡的類型,我覺得棗糕的味道還是不錯的。因為蛋糕之類的食物感覺會比較膩,最多隻能嘗嘗,只有棗糕有一種甜而不膩的感覺,聞起來來非常香。
『捌』 武漢漢正街 簡介
歷史概述
翻開史冊,漢正街歷盡滄桑。歷史悠久的漢正街是漢口最古老的一條街道之一,據《夏口縣志》等書記載,這條街迄今為止已有500年的歷史。早在明朝萬曆年間,漢正街就已形成市鎮,這里沿江從西至東,出現了宗三廟、楊家河、武聖廟、老官廟和集家嘴等眾多的碼頭,為商埠吞吐,集散物資。由於水上交通便利,沿街店鋪行棧日益增多,貿易往來頻繁。到清代康熙、乾隆的經濟發展鼎盛時期,漢正街已成為「漢口之正街」。 乾隆四年(1739年),漢正街修起條石路面。同治三年(1844年)郡守鍾謙鈞在此主持修建了萬安巷等新碼頭。從此,漢正街更是商賈去集,交易興盛,市場繁榮。被稱為「江湖連接,無地不通,一舟出門,萬里唯意」,吸引了四方商旅,八方遊客,熱鬧繁華,盛極一時。於是,本省荊州、孝感各縣,外地山西、陝西、四川、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省人口紛紛遷入。正如清代漢陽人徐遠志的《漢口竹枝詞》所雲:「石鎮街道土鎮坡,八碼頭臨一帶河;瓦屋竹樓千萬戶,本鄉人少異鄉多。」
近百年來,漢正街一直是舊漢口鎮的商業精華之所在。舊漢口鎮之商業有所謂上八行(商業行棧),下八坊(為手工業作坊)。據《漢口小志》稱:最著名者俗稱八大行,即鹽行、茶行、葯材行、什貨行、油行、糧行、棉花行、牛皮行。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國營經濟主導地位的確立,以及後來「文革」的影響,漢正街小商品市場曾一度停歇。那些年,小商品幾乎無人經營,盛極一時的「三鎮市場」門庭冷落,市場蕭條,私人經營一度中斷,整個市場處於封閉狀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漢正街小商品市場又獲得了新生。1979年9月,武漢市人民政府批准,重新恢復、開放漢正街小商品市場。當年就有100多待業青年、社會閑散人員在此經營小商品。至1982年,漢正街小商品個體戶猛增到458戶。至目前,漢正街個體經營戶已達到13200戶,日均吞吐貨物400餘噸,市場日均人流量16萬人次,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新面貌。
地理交通
具有500多年歷史的漢正街坐落在白雲黃鶴的故鄉、長江和漢水交匯處,是鑲嵌在華中腹地上的一顆璀璨的市場明珠。
漢正街市場東起三民路、民族路,西到橋口路,南臨漢口沿河大道,北至中山大道,由漢正街、大夾街、長堤街、寶慶街、三曙街、永寧巷、萬安巷等78條街巷組成,佔地2.56平方公里,含有6個街道辦事處的行政區劃。市場內已建成服裝、皮具箱包、家用電器、鞋類、陶瓷、布匹、小百貨、塑料、工藝品、副食品等10大專業市場,營業面積共計60多萬平方米,經營商品6萬作余種,市場從業人員10萬餘人,客貨運輸站22個,擁有276條線路,對開500多班次,日均吞吐貨物400餘噸,個體經營戶13200戶,市場日均人流量16萬人次,旺委可達20萬人次。
具有經營特色的漢正街老店
一.謙祥益綢布店
謙祥益(衡記)綢布店開業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所經營的寶藍布、寶藍細布、寶藍竹布(俗稱「三寶」或「三藍」布)暢銷武漢三鎮、江漢平原諸城鄉吁因這三種藍布均由該店自設染坊染整,必過三道缸,色正而深,質量始終如一而享有盛譽,是與當時舶來品「陰丹士林」布競爭的唯一對手。謙樣益綢布店以謙和致祥,誠信待客樹立店風,與買主建立相互信任關系。外地熟客到店,將購貨單交櫃即去辦理另外事務。到時再來,照單付款取貨,無須討價還價,從無差池。店堂內懸掛有黑漆牌困,上書「一言堂」三個斗大金字,經歷半個多世紀,成為漢口人的口頭禪:「謙樣益的招牌棗一言堂」。據估計,辛亥革命(1911年)前後,其日均銷售額約5000銀元,最高時曾達1.6萬銀元;年銷售額在150萬一180萬銀元之間。新中國建立初期,該店仍以經營綢布為主。1966年公私合營改建為謙祥益百貨商店,自此經營方向發生變化。
二.蘇恆泰傘店
蘇恆泰傘店該店是漢正街的百年老店,其製造的傘是暢銷省內外的名品。蘇恆泰傘店的創業人蘇文受是湖南長沙石門坎的傘匠。清同治元年(1862年)舉家遷漢,住漢正街關帝廟茅屋。他起初挑修傘擔遊街串巷,隨擔少量兜售自製的雨傘。三年後,蘇文受積累了白銀30兩,在關帝廟魁北巷口開設蘇恆泰傘店,棄修傘而專制湖南油紙傘。從此,由月產傘100餘把發展到6000餘把,供不應求。蘇恆泰的油紙傘能佔領市場百年不衰,其秘訣就是質量過硬,同業難有匹敵。蘇家制傘,講究原材料必須采之道地。油紙傘的骨架材料采自湖南益陽、茶陵的毛竹,以其「肉厚質硬」不易彎曲變形;傘面蒙覆的皮紙采自湖北鄖陽,以其經緯有力;傘面刷塗桐油采自湖南常德,以其純度光澤俱佳。偶然原材料供應不及,寧可減產少銷,也不以次充優、降低質量,如此數十年如一日。舊時,江漢平原一帶,女兒出嫁時一般均要購買蘇恆泰傘店的傘。以致顧客口鑄「蘇恆泰的傘」,遠近聞名,有口皆碑。在經營管理上,該店力求改進,以達增產增收的目的。開始制傘是作坊制,一工到底。為了增產,改一工制為分工流水作業制,以7人為一組,4人做傘架(其中再按長達骨、短撐骨、裝葫蘆和傘把分工),3人格傘衣(2人裕紙、1人刷油)。同時改計時工資為計件工資。經此改進,工效提高30%。進入本世紀30年代,蘇家第三代傳人為了加強市場競爭,潛心研究提高產品質量,推行傘面紙浸油工藝。傘的品種增加到花紙、改良藍面、藍面勾柄和紅面大柄4大類、21個規格,傘的抗濕性和耐用度更加提高。為爭取顧客,蘇恆泰傘店在售傘時,還當著顧客面加刷一層油,並可根據顧客要求在傘面上為顧客題名或作畫。新中國建立後,漢口蘇恆泰傘店為湘潭制傘總廠的第一經營部。公私合營後,又由門市經營轉向生產,月產油紙傘2000把、油布傘5000把。60年代以後,塑料傘、花布傘普及,油紙傘受自然淘汰,退出市場。但講求質量、價廉耐用的蘇恆泰傘的盛譽,仍在市場流傳。
三.汪玉霞食品店
該店於清乾隆四年(1739年)在漢正街燈籠巷口創業,是有兩百多年歷史的老牌名店。310附錄汪玉霞食品店初期以經銷安徽茶葉為主。當時全國茶葉以徽茶最好,因而得名「汪玉霞的茶葉」。清末民初,汪玉霞食品店轉以產糕點食品為主,如春節的酥糖、京果,端午節的芝麻糕、綠豆糕,中秋節的月餅,都受到城鄉居民喜愛。特別是汪玉霞食品店的喜餅,成為一般家庭婚娶聘禮、喜慶請客的必備之品。這些產品歷經幾代人,質量始終如一。直至現在,汪玉霞食品廠的酥糖、京果、綠豆糕,仍是武漢食品市場的首選產品之一。其關鍵在於這些產品有一套嚴格的配方和嚴格的操作規程,以確保產品甜、酥、香、脆,適合顧客口味。凡是產品推出,店東和掌作師傅必要先嘗,經檢驗合格,方才批量應市。在經營管理上,盡管其產品已是「皇帝女兒不愁嫁」,但仍注重促銷活動。比如,以副產品鹼酥餅薄利銷售招襪顧客(利潤率為5%,是其他主要產品利潤率的l/7),帶動其他高利產品佔領市場。在服務質量上,講求信譽,建立尊重顧客的良好店風。
四.葉開泰葯店
該店開業於明崇幀十年(1637年)。新中國建立以前已經葉家十餘代傳人,成為有三百多年歷史的老店。創始人葉文機初在漢正街鮑家巷口設葉開泰葯室,行醫制葯,以醫薦葯。清乾隆年問,其孫葉宏良拓展業務,更名葉開泰葯鋪。光緒年間,葉開泰營業額佔三鎮同業總額的13%左右。辛亥革命後,傳人葉風池於大夾街陶家巷本家宅基興建店堂,重振家業,進入鼎盛。葉開泰葯店精製的膏丹丸散,質量好,療效高,行銷海內外。店內東家員工以「修合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為信條,嚴格執行操作規程。例如,生產「大活絡丸」即選用白花蛇,必須除掉蛇頭、蛇尾、蛇骨、蛇皮,再烘乾研末配葯。驢皮阿膠、龜板阿膠取材只准選用黑驢皮、龜底板。 漢正街老店311門市草葯配方,自有一套嚴格操作程序。病家置葯方於櫃台,專人照方抓葯。每味葯幾錢幾分以戮秤稱好,倒在小包紙上,按方順序排列。全方抓畢,另有專人按方逐味檢查。檢查無誤後,再由原抓葯人逐味包成小包,然後合成大包。葯包整整齊齊,有稜有角。然後店員交葯收錢。武漢人曾流傳一句歇後語:「葉開泰的葯棗吃死了人都是好的」,『其聲譽由此可見一斑。
五.黃志成拆貨店
該店曾為遠近聞名的雜貨海味批發店,鼎盛時期每天營業額達兩萬兩白銀。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黃渤亟繼承伯父店業開辦黃志成拆貨店,借歐美諸國在漢口推銷海味、白砂糖之機,著手海味雜貨二道批發業務。該店以放秤讓價,品種齊全和代為包裝托運等服務手段,以省內及沿江鄉鎮碼頭的中小客戶為對象開拓市場,壓倒同業,業務遍及省內鄉鎮,聲譽遠達湘、贛、川數省。據傳,省內外一些鄉鎮雜貨店每每於店堂張貼在黃志成拆貨店進貨的發票,以示其貨真價實。1900年,黃志成拆貨店員工發展到180餘人,日營業額白銀萬兩,每年利潤常在7萬一8萬兩白銀,經營規模高速增長。其後,即在武昌、漢陽新辦雜貨店5家,碾米廠l家。黃渤亟因此任漢口咸寧同鄉會會長,一度購買兩艘火輪經營漢口至咸寧間客貨運輸業務。辛亥革命時清軍火燒漢口鎮,黃志成拆貨店堆棧存貨全遭焚毀,元氣大傷。後雖賒籌款貨復業,一度有所起色,終因店內高級職員各立門戶,難改每況愈下之勢。1927年,盛極一時的黃志成拆貨店終於無法維持,從漢正街市場正式消失。
外國人眼中的漢正街
漢正街小商品市場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產物,是開放、搞活的窗口和風向標。它的成功不僅受到全社會的矚目,而且也引起了國際輿論和外國友人的廣泛關注。英、美、法、蘇、日、德、荷、古巴、加拿大、羅馬尼亞、烏拉圭等十幾個國家的外賓先後來市場參觀、訪問,對漢正街小商品市場的繁榮和發展以及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1985年9月8日,法國《生活周刊》駐京記者艾梅•薩瓦爾、雅克•烏澤爾斯坦參觀、采訪漢正街小商品市場後提筆留言:商業街生機勃勃的經濟活動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8年11月15日,以多布若德為團長的羅馬尼亞代表團「高興地參觀了漢正街小商品市場。豐富的商品,給我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1986年3月12日,世界銀行代表團一行4人參觀了漢正街小商品市場。「對武漢市漢正街小商品市場的管理工作及管理官員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感謝給我們提供信息的商販。希望你們管理的市場生意興旺」。
1990年11月12日,美國國會議員鮑勃•布朗先生代表美國國會考察團的全體成員祝願漢正街小商品市場「生意興隆,一切順利「改革開放的縮影」1991年4月23日,英、美、法、德、荷5國10家新聞機構的駐京記者參觀了漢正街小商品市場。他們對小商品市場面向農村、物美價廉、豐富多樣的經營特色表示濃厚興趣。一1986年8月7/8,英國倫敦《金融時報》記者羅森先生考察了漢正街小商品市場形成的全過程,對市場的發展表示贊譽,並祝「政府繼續為中國的發展而實事求是」『1985年lO月13日,日本新聞代表團參觀、采訪了漢正街小商品市場。漢正街市場的繁榮景象,富有特色的經營方式,以及政府部門在此實施的有效管理,引起他們的極大興趣。代表團團長、日本《朝日新聞》東京本社社長梅本洋一先生動情地說:「從聞名的漢正街小商品市場的經營活動中,我們對中國政府提出的開放、搞活政策,有了實質性理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縮影;1985年6月,《加拿大周刊》記者南希」:德海姆女士參觀、采訪漢正街小商品市場,從市場的繁榮景象看到了中國改革開放必定成功的希望:「因為鄧小平的政治影響還在不斷地向地方各級政府擴展,所以他的改革政策的命運是可以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