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葯 丹參 四川收購商有嗎 丹參 產的 四川大巴山,
丹參這個品種很特別,分布很廣,四川的中江、河南的方城、山東的莒縣、安徽的全椒都是歷史中的道地產地,其中四川的川丹參是有據可查的最遲的道地葯材,山東莒縣的丹參是含量比較高的,安徽全椒是價格相對較高的,以上均指野生丹
『貳』 想種植丹參沒銷路
去葯材市場看看。建議不要盲目種植。
丹參人工栽培
繁殖方法
(一)種子育苗:
1.種子處理。用30~35℃溫水浸泡種子10~12h。然後撈出稍晾一下。放入極少量食用鹼進行揉搓。再用清水沖洗干凈裝入催芽布袋或其他容器中,放在溫度25~30℃和濕度95%以上的環境中催芽,每天翻動2~3次.經過5~6天有40%~60%的種子顯露胚根後即可播種。
2.播種。播種前灌足底墒水。播量按苗距3cm×3cm,8m 床畦可育成8800株丹參種苗,供667m 土地移栽使用。播種前按每8m 苗床備高效固氮抗病組合菌0.5 kg,腐熟干牛糞或營養細土5 kg配製成生物菌肥,均勻撒施畦面,然後把種子均勻播撒在生物菌肥上面,最後在種子上面覆蓋1cm的過篩細土或細沙。
(三)種植方法:
1、分根繁殖 四川產區多採用分根繁殖。作種栽用的丹參一般都留在地里,栽種時隨挖隨栽。選擇直徑0.3厘米左右,粗壯色紅,無病蟲害的一年生側根於2-3月栽種。也可在11月收獲時選種栽植。按行距30-45厘米,株距25-30厘米穴栽,穴深3-4厘米,施豬糞尿,每畝1500-2000公斤。栽時將選好的根條折成4-6厘米長的根段,邊折邊栽,根條向上,每穴栽1-2段。栽後隨即覆土,一般厚度為1.5厘米左右。據生產實踐,用根的頭尾做栽出苗早,中段出苗遲,因此,要分別栽種,便於田間管理。木質化的母根作種栽,萌發力差,產量低,不宜採用。分根栽種要注意防凍,可蓋稻草保暖。 2、扦插繁殖 華北、江浙地區多採用扦插繁殖。一般華北於6-7月,江、浙於4-5月,取丹參地上莖,剪成10-15厘米的小段,剪除下部葉片,上部葉片剪去1/2,隨剪隨插。在已作好的畦上,按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開淺溝,然後將插條順溝斜插,插條埋土6厘米。扦插後要進行澆水、遮蔭。待再生根長至3厘米左右,即可移植於田間。也有的將劈下帶根的株條直接栽種,注意澆水,也能成活。 3、種子繁植 ⑴育苗移植:北京地區於3月,進行條播,覆土0.3厘米,播後澆水,加蓋塑料薄膜,保持土壤濕潤,約15天左右出苗;江浙地區於6月種子成熟時,採收後立即播種,復土以蓋上種子為度,播後蓋草保濕,10月移植於大田。⑵直播:華北地區於4月中旬播種,條播或穴播。穴播行株距同分根法,每穴播種子5-10粒;條播溝深1厘米左右,覆土0.6-1厘米,畝播種量0.5公斤左右。如遇乾旱。播前先澆透水再播種。播後半月出苗。苗高6厘米時進行間苗定苗。
苗期管理
1、中耕除草 分根繁殖地,因覆土稍厚,出苗慢。一般在4月幼苗開始出土時,要進行查苗,發現土板結或復土較厚,影響出苗時,要及時將穴的復土扒開,促其出苗。生育期中耕除草3次,第1次於5月,苗高10-12厘米時進行,第2次於6月進行,第3次於8月進行。 2、施肥 生育期結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畝用腐熟糞肥1000-2000公斤,過磷酸鈣10-15公斤,或餅肥25-50公斤均可。 3、排灌 兩季注意排水,防止水澇。出苗期及幼苗期如土壤乾旱,及時灌水或澆水。 4、摘蕾 除留做種子的植株外,必須分次摘除花蕾,以利根部生長。
整地施肥
栽培丹參一般選擇2年以上沒有施用過化學肥料、農葯和沒有殘留有害物質的地塊進行栽種。整地前每畝用土壤活化素150g和腐殖酸100g進行噴灑後,深耕25~30cm,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降解殘留在土壤中的化肥、農葯和有害物質。同時於犁地前每畝施入優質腐熟農家肥4000kg、鈣鎂磷肥或過磷酸鈣100kg,然後耕耙平整做畦。平畦適用於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的地塊,畦150cm,栽種丹參4行。高畦適用於中厚土層地塊,畦面寬140cm,栽種丹參4行,溝寬20cm,垂直高度25cm左右。起壟適用於土層較淺的山崗薄地和水漬地,壟面寬60cm,種植丹參2行,垂直高度20cm以上。
移栽定植
春季可於清明節前定植大田,夏季育出的苗可在9~10月定植大田。丹參一般每畝 定植7000~8800株,定植方法分為溝植和穴植。做畦整地的多採用開溝定植,行距36~40cm,溝深應根據苗根的深淺確定,一般在10cm左右。開溝後,溝內均勻施入摻拌了高效固氮抗病組合菌、硅酸鹽菌(生物鉀)的牛糞末。施入量為每畝 固氮菌5 kg、生物鉀3 kg、干牛糞末50 kg,然後栽苗。移栽時,要把壯苗、弱苗分級,淘汰病苗和劣苗,保證田間整齊度。栽苗時要使秧苗直立。根垂直向下,栽苗深度以培土接近子葉為宜,並壓實苗周圍土壤。防止澆水時倒苗。移栽定植丹參要做到隨栽隨澆。栽一畦澆一畦,3~4天後再澆1次緩苗水,以保證迅速緩苗。起壟的要進行穴栽。
田間管理
補苗寧早勿晚,使其盡快趕上已成活的苗。達到生長一致。中耕除草每年需要進行3~4次。除草方法可用人工鋤草或拔草,或機械除草,但不能用化學方法除草。丹參的花期為5~6月份。在不收取種子的情況下應及早摘掉花絮。丹參是一種喜鉀、喜有機肥的植物,栽培時除施足底肥外。於第二年和第三年春季發芽後(4月下旬)追施一次餅肥或優質腐熟農家肥。另外於每年的3月上旬及7月進行根外追肥,葉面噴灑葉面營養液和腐殖酸。每畝 施用量150g。根外追肥葉面噴施應選在上午10時以前、下午4時以後進行,葉面噴灑要均勻,葉子正面、背面都要噴灑。
病蟲害防治
1、病害 根腐病:高溫多雨季節易發病。受害植株根部發黑,地上部枯萎。防治方法:病重地區忌連作;選地勢乾燥、排水良好地塊種植;雨季注意排水;發病期用7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 2、蟲害 蚜蟲:以成若蟲吸莖葉汁液,嚴重者造成莖葉發黃。防治方法:冬季清園,將枯株落葉深埋或燒毀;發病期噴50%殺瞑松1000-2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000-2000倍液,每7-10天1次。連續數次。 銀紋夜蛾:幼蟲咬食葉片,夏秋季發生。防治方法:在幼齡期噴90%敵百蟲原葯800倍液或50%磷胺乳油1500倍液,7天1次。 棉鈴蟲:幼蟲危害蕾、花、果,影響種子產量。防治方法:現蕾期開始噴灑50%磷胺乳油1 500倍或25%殺蟲脒水劑500倍液防治。 蠐螬:以幼蟲危害,咬斷苗或嘴食根,造成缺苗或根部空洞,危害嚴重。防治方法:施肥要充分腐熟,最好用高溫堆肥;燈光誘殺成蟲;用75%辛硫磷乳油按種子量的0.1%拌種;田間發生期用90%敵百蟲1000倍或75%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洗灌;用氯丹乳油25克,拌炒香的麥麩5公斤,加適量水配成的毒餌,於傍晚撒於田間誘殺。
採收加工
丹參生長次年即可採集葯材。採收時間為12月中旬地上部枯萎或翌年春萌發前採挖。先將地上莖葉除去,在畦一端開一深溝使參根露出。順畦向前挖出完整的根條,防止挖斷。挖出後,剪去殘莖。如需條丹參,可將直徑0.8cm以上的根條在母根處切下,順條理齊,曝曬,不時翻動,七八成干時,紮成小把,再曝曬至干,裝箱即成「條丹參」。如不分粗細。曬干去雜後裝入麻袋則稱統丹參。
『叄』 現在丹參多少錢一斤,種植的利潤多少呀
你們就吹吧,丹參有那麼貴嗎?我這有很多,這么高的價格我給你
『肆』 種植丹參一畝要花多少錢
種苗800~900左右,1~2年收獲,地租,人工,肥料各地相差很大你可以自己算出來的西洋參種苗一畝4000左右。需要3~4年收獲
『伍』 丹參種植幾年可以收
丹參別名紅根,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葯,具有活血化淤、調經止痛、被動淤生新等功效,對冠心病等有良好療效。丹參易種,也要掌握技術,這樣收益才高。
一、整地作畦 宜選土層深厚、質地疏鬆、排水良好的壤土種植。每畝施廄肥2000公斤作基肥,深翻30厘米以上,耙細整平表土,做成寬1.2-1.5米的高畦或平畦,並開好排水溝系。
二、挖根繁殖 秋末收獲時,將生長健壯的丹參留在原地不挖,翌年3月再挖出根系分根繁殖。挖根時,選擇直徑1厘米、粗壯、色鮮紅而無腐爛的1年生側根,切成5-6厘米長的根段,按株行距20厘米X30厘米穴栽,栽後覆土面2厘米厚,稍壓實。
三、中耕除草 丹參生育期內需進行3次中耕除草,第1次於5月份苗高15厘米左右進行,後兩次分別於6月份、8月份進行。
四、追施肥料 可結合前兩次中耕鬆土施少量化肥促進生長。第3次中耕鬆土時,追肥量要足,一般畝施復合肥40-50公斤,以捉進根部生長。
五、及時排灌 丹參系肉質根,怕田間積水,故必須經常疏通排水溝,嚴防積水成澇。但出苗期和幼苗期需水量較大,遇乾旱應及時灌水。
六、摘除草薹 對丹參抽出的花薹應注意及時摘除,以捉進根部生長,這是丹參增產重要措施。
七、防病治蟲 丹參參的病害主要是根腐病,7-8月高溫地面積水易發生,可於發病期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防治,現蕾期如出現棉鈴蟲,可用50%棉胺磷乳沒1500倍液噴霧防治。
『陸』 為什麼丹參只種1年就收
雖然種植年限越長產量越高,但生長年限長,根也隨著衰老,抗病力就減弱,特別是在雨量大的地方或土壤較黏重的地方種植,生長2年以後就開始有植株爛根,隨著生長年限的增加,老根的抗病力減弱,很容易感染根腐病,引起爛根,降低產量。
另外,丹參根的質量不是越粗越好,因為丹參的有效成分主要集中分布在根的表皮,所以根粗的有效成分含量反而會降低,不如細根含量高。生長年限越長,根就越粗,有效成分的含量就越低。因為根粗的表皮佔全根的比例比細根小,有效成分含量自然比細根低。所以我們認為丹參種植1~1.5年收獲為宜。
收獲的根主要採用日曬乾燥,曬到5~6成干,用手一株株把根捏攏,理順,曬至8~9成干再捏1次,把須根全部捏掉,再曬到全乾。以外皮磚紅色,粗1厘米左右者為佳。一般每667米2產干貨150~250千克。高產者可達400千克,折干率3.1~4.4∶1。
『柒』 如何種植丹參
用種子種植丹參,為保證效果一般先進行育苗。育苗在6月底或7月初,丹參種子收獲後進行,每667米施充分腐熟的廄肥或綠肥1000千克,磷酸二銨10千克,深耕20厘米以上,耙細整平作畦,畦寬1.2米,畦間開寬30厘米、深20厘米的排水溝。育苗每667米用種 2.5~3.5千克,將種子與2~3倍的細土混勻,均勻播撒在苗床上,用掃帚或鐵杴輕輕拍打,使種子與土壤充分接觸,用麥秸或麥糠蓋嚴至不露土後澆透墒水。每天檢查苗床,觀察苗床墒情和出芽情況,如天旱可在覆蓋物上噴灑清水以保持苗床濕潤。出苗後應及時用手拔除雜草,如苗過密,以苗距5厘米左右進行間苗。移栽定植時,每667米施充分腐熟的廄肥或綠肥1300~2000千克、磷酸二銨10~17千克作底肥,深翻30~35厘米,整細耙平作壟,壟寬80厘米、高20厘米,壟間留25厘米寬溝。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按株行距20~25厘米×20~25厘米定植,在壟面開穴,穴深以種苗根能伸直為宜,將種苗垂直立於穴中,培土、壓實至微露心芽,栽後視土壤墒情適量澆定根水,忌漫灌。
丹參除用種子種植外還可用蘆頭種植和種根種植。蘆頭種植:在採挖丹參時,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切下主根供葯用,將徑粗0.6厘米以下的細根連同根莖上的蘆頭作種栽,於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按行株距25厘米×20厘米挖穴或開溝,深度以細根能自然伸直為宜,將蘆頭栽入窩或溝內,覆土,覆蓋地膜。種根種植:秋季收獲丹參時,選擇色紅、無腐爛、發育充實、直徑0.7~1.0厘米粗的根條做種根,用濕沙貯藏至翌春,按行株距20厘米×25厘米挖穴或開溝,穴或溝深7~9厘米,每穴施糞肥或土雜肥0.25~0.50 千克,並與底土拌勻,將種根切成5~7厘米的小段,按原生長方向每穴直立栽入一段,蓋厚2~3厘米細土。
『捌』 丹參種植一畝地收益
(8)四川丹參種植加盟擴展閱讀:
丹參喜氣候溫暖濕潤,日照光充足的環境。較耐寒,怕乾旱和積水,土壤要求不嚴格,中性土、微鹼土、微酸士均可栽培
分根繁殖當年秋11月收獲,種子繁殖2年收。丹參根脆易折,採挖時要注意曬晾5~6成,將根搓揉一束,堆放2~3天再曬干。貯存前用硫磺熏,放通風乾燥處。
紫丹參種植技術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1)育苗地,地勢高,土層疏鬆的地塊。作高畦,施入腐熟的廄肥或堆肥做基肥。(2)栽植地,選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地勢較高,排水量好的地塊種植。(3)山地,選向陽的低坡地。
2、育苗。
3月下旬做畦寬1.3米,按行距33厘米橫向開溝條播,溝深1厘米,種子拌細沙撒入溝內,蓋土以不見種子為度,播後蓋地膜,出苗後地膜打孔放苗,高六厘米時間苗,五月下旬即可移栽。
3、移栽
。春栽於五月中旬,秋栽於十月下旬進行,早移栽,早生根,翌年早返青。畦面按行株距33×23厘米挖穴,穴深視根長而定,穴底施基肥每穴栽入種子繁殖的幼苗(即實生苗)1~2株。
4、種子繁殖 同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