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北京潮人幫忙解答一下,美國的朋友來北京,玩8天那樣的,誰有時間,能幫我做一個8天計劃
這是我跟男友的八日游 希望對你有幫助
也希望你玩的開心哦 o(∩_∩)o...
北京八日行
為此次北京之行我和BF做了許久的功課,原以為八天足以,到後才發現八天著實不太夠。北京的深秋天很藍、溫度也適宜,是個渡假的好去處。
11月2日下班後,以飛快的速度直奔火車站,終於在19:20到達,乘上了T14次晚上19:32分的列車,車上的環境不錯,乘務員的態度也很好。一夜無眠迷迷糊糊次日早上7:00點終於到了我嚮往以久的北京。呵呵,北京之旅正式開始了。
D1:香山
到達北京後,在地鐵站買了公交卡後,直奔如家北新橋店。之前在網上訂好了如家北新橋店(金卡會員175元/夜,大床房)。之所以訂北新橋店是因為BF說北京的景點主要在西北角,而北新橋店在天安門的北邊,應該會比較方便。事實證明,北新橋店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交通便利,在地鐵5號線北新橋站與張自忠站中間,距二地鐵站均不到5分鍾的路程;還有若干公交車可達王府井,阜成門等地;到簋街(小吃一條街)以及雍和宮也非常近。
言歸正傳,到北新橋店後由於時間還早,還沒房間,所以在酒店寄了行李後,到酒店門口的隆福寺小吃店補充能量,進去點了油餅、豆花、麵茶等,個人覺得不好吃,豆花、麵茶甜不甜咸不鹹的,可能是吃不慣吧,因為好象北京人幾乎人手一碗,攪一下一碗就下去了。
離開小吃店,就開始了第一天的行程——香山。公交13路站離小吃店只有不到20米的距離,上車至阜成門後換714可直達香山。第一天即在公交上領略了北京特有的語言文化,特逗……。
在車上聽聞廣播說3日是賞紅葉的最佳時機,心中暗自竊喜來的太是時候了……。當然由於是最佳時機,因此在臨近香山時路上也堵了半個多小時。從車站到香山公園有一段路,沿途有很多小吃店,賣烤肉(5元/3串)、烤玉米(2元)、烤紅薯(價錢忘了,很香甜)等,巨便宜,我和BF忍不住每樣品嘗了一下。
12點多終於到達了香山公園門口,人那個多呀,在門口售票處可見一斑,數條長龍很是壯觀。進公園後,看到二棵柿子樹,樹上的柿子已差不多掉光了,但由於是第一次看見,還是很興奮的,拍了好幾張照呢。望著半紅的山腳上人頭攢動,我們跟著隊伍開始爬山,由於缺乏鍛煉加之人實在是多,中途休息了幾次,還吃了二根冰棍(1元/根,雖然北京當天氣溫據說是0~10度),500多米的山爬了1個多小時,終於大汗淋漓、氣喘吁吁到達山頂,結果山頂的人也多,許多家庭在山上進行野餐,還有旅行團等,拍照成了非常困難的一件事了,呵呵,沒關系,好在我們更愛拍風景,若拍人的話估計都是與陌生人合影響了。下山我們走了另一條道,那條道略遠但相對平坦,紅葉也多,一路拍拍逛逛到山腳下已近4點。北京人似乎很愛舉家野餐,3、4點鍾還見不少人提著吃的往山上走呢。下山之後,我們被眼前的情象驚呆了,人真多啊,每條公交站台上都是黑壓壓的人群,排隊排了許久,只聽到站台上公交人員在喊「由於堵車,車開不過來了,建議都到前一站座車」,於是和BF一合計,走吧,等也不是辦法,到了車站人還是多,好不容易擠上了一部車,那個累啊,但沒辦法,考慮形象問題不能座在地下(當然車的擁擠程度也是無法座在地上的)。
回到市區已是6點,先回酒店拿房門鑰匙休息,8點出門去簋街吃晚飯。簋街是以火鍋、麻小為主的餐飲街,整條街都掛著紅燈籠很是壯觀。我們去了花家怡園用餐(因為可以用攜程的卡且網上評價也沒不錯),這家餐廳布局很別致,四合院布局,門廊、中式燈籠說畫有圖案,去時還有民樂演奏。菜很難評價是哪個菜系的,算是改良的吧,我們點了霸王雞、花家熏腸等四個菜,外加一份豌豆黃(BF很喜歡)、一杯黑啤、一杯酸梅湯(我很喜歡),折後200塊錢。
酒足飯飽後,本著多運動一些就多消化一些的態度,我們走完了整條簋街,發現有一家名為「仔仔」的燒烤店人氣很旺且在不遠處還開了一家同樣人氣很旺的分店,我們打算過幾天到這家來吃一下。隨後步行回酒店。
D2 國子監——孔廟——雍和宮——北海公園
早上起來略晚,8點半出門步行去雍和宮,沿途許多早點店都已不供應早餐了,只得隨便買了幾個包子。唉,誰讓咱起晚了呢,不過包子的品種還是蠻多的,只是許多也賣完了,只得買了肉包、乾菜包等……,口感一般。到雍和宮時還未開門,就去了孔廟和國子監——舊時的國家大學看看,這條街不長,有不少古玩店,還看到國子街門口有一穿漢裝的男子(不知道是幹嘛的,但肯定不是拍戲)。還看見有一家在裝修,有一工人在門檐上畫畫(我們一直以為是請專人畫的,沒想到會是民工)。
而後去雍和宮,雍和宮原是雍正還未即位前的府邸,後被其子(乾隆)改為喇嘛廟。到底是皇家府宅,還是很有氣派的。雍和宮前一條不長的小路萬佛閣供奉的木雕巨佛「邁達拉佛」高18米,加上埋在地下的8米,共有26米高。是雍和宮「三絕」之一。雍和宮是達賴、班禪講經傳教的地方之一,宮內陳列了大量的佛教文物和資料、圖片以供參觀。
從雍和宮出來後,在一旁的古城岐山面吃了午飯,岐山面、羊肉泡饃、蕨根粉都是很是不錯的,也不貴,大概四十塊不到的樣子。
下午去了北海公園,白塔、九龍壁都有較有名的景觀,還在那條「讓我們盪起雙漿」的湖面上租了條腳踏船,無風時還是很愜意的,但當風刮來時,那就只剩一個字「冷」字了。其中還發生了一小插曲,即我們還在慢慢盪漾時,發現離還船隻剩10來分鍾了,此時離還船地還很遠,結果為了不多付40元租船費,我和BF齊心協力快速踩踏,終於離還船隻剩1分鍾時將船還回。這個插曲告訴我們只要認定目標、一起努力任務是一定能完成的。我們還去了白塔,BF沿途尋找著幼年的記憶……。
出了北海,看見路口有一條「長龍」,抬頭一看是網上介紹的「秋栗香」,那條隊伍估計要吃到栗子不排上個一、二個小時是不可能。我們計劃是座車去看降旗,車狂擠,且由於是前門上後門下(北京這一點執行得非常好),所以一路擠過去,車上也再次領略了北京人的幽默……。等我們到天安門,天已經黑了,也沒見旗,問了一值勤戰士,答曰旗早降完了。於是我們在天安門拍了幾張夜景,然後從天安門城樓進到故宮門口,門口已用繩子攔起,夜色下的故宮很高大,不由的產生一種壓迫感。沒多久,就有戰士過來,告訴我們要清場了……。對第二天的故宮充滿了期待。
爾後,我們去了和平門的全聚德吃烤鴨(聽說老北京都愛去那家吃,因為比較正宗)。烤鴨貴是貴了點,但很好吃,名不虛傳啊。當然全聚德因名場在外,因此所有菜都不便宜,且還收服務費。
D3 天安門看升旗——故宮——景山
為了看升旗,早上起了個大早,5:30點便出門去座地鐵,北京的早上還是有些冷的,尤其是洗了頭出門,更是有些感受的。好在地鐵站很近,步行5分鍾就到了。6點左右到了天安門,發現廣場上已經很多人了,正如火車上聽說的那樣人黑壓壓的好幾層,實在是看不太清,於是與BF一合計,就去天安旁旁看吧,那邊雖是遠距離看升旗,但能近距離看儀仗隊了。天還未亮,我們站在第三排等(人也是不少的),等呀等,天開始朦朦亮的時候儀仗隊從天安門內整齊的走出……。國歌聲響起,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看升國旗,有幾點是與原來想像不一樣的:① 長安街的車輛是不停的,好象儀仗隊路過時正好是紅燈,但儀仗隊經過的前後交通並不受任何影響;② 國歌聲並不是很響亮,只是能聽到而已;③ 整個升旗過程大概放三遍國歌(一般學校升旗是放二遍)。
看完升旗,搭地鐵去阜成門的護國寺小吃店吃了典型的京式早餐,小肉餅、糖火燒、焦圈、羊雜湯、豆汁等,尤其對廣大網友較難接受的豆汁個人是非常喜歡的,但BF覺得難以下咽。自此改變了對京式早餐的看法,飯後還買了一些當做干糧,帶到故宮當午飯呢。只是對北京類似國營單位服務人員的態度也有了領教(由於不知道點心的名稱,且抱著每樣都嘗點的想法,很多品種都只點了一樣,結果,服務員的臉色很是難看了)。
用完早餐座地鐵返回天安門廣場,時間已近8點半,排隊買天安樓城樓的門票,排隊時聽說什麼都不能帶,傻傻的把什麼都寄了,包括相機。結果上城樓後發現相機是能帶的,唉,沒發拍照了,只能用手機拍,200萬象素和800萬象素的差別還是非常明顯的。上城樓後,深呼吸……,舉目遠眺……,在層樓上揮了揮手……,呵呵,感覺真不一樣呢。城樓是有不少便衣背對廣場,估計一方面是出於安全考慮,另一方面就不曉得了(BF警告我不能亂說亂動的),城樓裡面是一些歷史圖片展和一排賣紀念品的專櫃,瀏覽了一下。
下了城樓,差不多已是9點了,BF去取包並買故宮的門票,我在一旁等,發現一旁的樹上有隻啄木鳥,花色漂亮,在啄著樹木,篤篤篤篤……,很是好玩,本想給它留個影的,結果因靠太近了,鳥兒飛走了,不過,第一次看到啄木鳥的我還是很興奮的。
租了王剛版的電子導游器從午門進了故宮,參觀就此開始。先去了武英殿,武英殿是剛翻修過的,很新,原是皇家書局,這是我們參觀的第一個宮殿,看得很仔細。出來後沿中軸線過太和門到太和殿,太和門和太和殿從午門高聳的層樓,到進太和門後的豁然開朗,一次次的被震憾著,不過太和門和和太和殿還在大修,是此行的一大遺憾。看著被太陽照著折射出金色的琉璃瓦,心裡哼著「金瓦金鑾殿……」,暖暖的陽光、蔚藍的天,心情狂好。故宮有許多宮殿有一些陳列展示,我和BF看得很細,等逛完中軸線已經近2點了,我們開始看東西六宮,這時天開始轉陰,不由得想到了《金枝玉孽》,天還真是應景,還沒來得及細看,廣播里提示還有半小時要關門了,結果只能匆匆瀏覽,3:50分時已經開始有鎖門的了,4點整離開故宮。沒看細的地方只能等下次了。
從故宮出來去了馬路對面的景山公園,看了崇禎上吊的那顆槐樹(不是原裝版),爬上景山,此時天已漸暗且有霧,所以故宮等看著都是灰朦朦的,沒有了白天的金光閃閃。
出了景山到著名的「秋香栗」買了栗子和瓜子,可以是因為周一的緣故,排隊沒有昨天看到的那麼壯觀,瓜子很大,是原味的,很香;栗子嘛,差些,感覺不如上海的「好好」栗子。網上介紹「天福號」的肘子很好吃,我和BF都是食肉型的,所以就打的到西直門尋找,終於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看到了「天福號」,暈,居然不是飯店,而是一個賣熟食的地方,考慮到肉類冷了不好吃,所以最終沒有買。晚餐是在不遠處的新川面館吃的,個人覺得並沒有象網上推崇的那麼好,但巨便宜,一碗擔擔面好象只有六、七塊錢,這是此行最便宜的一次晚餐了。
D4 毛主席紀念堂——什剎海——恭王府——後海
上午的計劃是去毛主席紀念堂和人民大會堂,在毛主席紀念堂寄包時,得知人民大會堂不開放,故只瞻仰了毛主席遺容。寄包是根據包的大小及有無相機收費的,我們一個雙肩包外帶一個相機(實為二個)收費10元。寄包後去對面的毛主席紀念堂門口排隊,看毛主席的人很多,通常排四列,隊伍估計有七、八十米的樣子,有武警在一旁指揮秩序。排隊大概十分鍾,參觀2分鍾(不讓停留,其他展館在大修,所以雖然隊伍看似很長,速度其實也是蠻快的)。參觀毛主席紀念堂不能帶水(水只能丟棄在一旁),簡介資料需購買(1元),如獻花則花的價格是3元/枝。
從紀念堂出來後取包,並去了旁邊一家柯達倒照片,10元。然後出於對大前門(香煙)的好奇,去前門看了看,拍了些照片。據BF介紹前門(又稱正陽門),以前進了前門就算進了皇城了。
中午時分到了北海,先在京味面大王用了午餐,這家店整個裝修以及服務員的服裝都是老北京風格,生意不錯,服務也不錯(相對整體北京服務業的水平),口味也還行。
飯後沿什剎海一路散步到恭王府,由於是多雲的天,湖面上有些霧朦朦的,別有一翻景象。
臨近恭王府,BF發現沿路的牆體有些不一樣了,就說這不會已是恭王府的地界了吧,到售票處後發現的確是,恭王府很大,占著整條街呢。現在開放的是花園部分,2萬多㎡的花園只佔整個府邸2/5,其餘部分還在整修。
和坤和奕忻早已從電視上有所了解,因此對恭王府充滿了好奇。整個游覽在無數個導游的指引下進行(旅遊團實在太多了,每到一個景點都能聽到解說,呵呵)。和坤和其子豐紳殷德都是才子,因此,整個園子的修建也頗心思,其中蘊涵著不少意境。個人覺得其花園比故宮的御花園更好看些。我們買得是普通門票,還有種是含聽戲和飲茶的,貴20塊錢。好在沒買那種門票,聽戲+飲茶一共5分鍾,這一撥完了,就下一撥,整一流水線作業。
從恭王府出來後沿後海繼續走,5點多還有人在老頭老太在後海里游泳,心中感嘆:強!沿街還有些以前達官貴人的宅子,現都改成了小學、機關等。
晚餐在烤肉季吃的,點了烤肉等三樣小菜,一壺茶和點心、甜品各一,又小小的腐敗了一下二百來塊錢。北京在飯店裡喝茶,好象是沒有免費茶水的,一般都是按壺點,二十元起。烤肉季旁邊是爆肚張,很小的門面且不起眼,只是實在是吃不下了,所以沒有進去。
D5 慕田峪長城
晴天依舊。早上從東直門轉916路公交車(快車)到懷柔,然後找了部黑車(小麵包)直奔慕田峪方向。在車上問司機有沒有辦法門票打折,司機說只要給他一人十塊錢,他帶我們走鄉間小路,可直接到長城,OK,沒問題。到了山下,付了錢(給了七十,四十是車錢,二十是帶路錢,另十元是預付的返程車錢),司機開始帶我們走鄉間小道,所謂鄉間小道是當地農民走的路——「這里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整個路都蠻好走的,且前半段還是水泥路,途經一棵山楂樹,撿了若干山楂,新鮮美味~。爬山是累的,但我們一直抬頭看著似乎不遠處的長城,努力再努力的一步步向上前進,大致半個多小時就到了長城(感謝BF再一次的支持與鼓勵,還有他背負了所有的東西,我的外套、小包和我們所有的吃的),慕田峪長城很雄偉,起起伏伏,冗長而的頗具滄桑的城牆表述中國人民的偉大。風徐徐吹過,舉目遠眺,風景無限。走到慕田峪長城盡頭(人為設置的,後面是沒有修繕過的,許多磚石已倒了),找人給我和BF拍了一張合影(這是我們此行的唯一一張合影),見證我們終於成了好漢了 。慕田峪人沒有八達嶺多,且多老外。回程我們依然沒有座覽車,在走了數個關口後,我們選擇了一條下山道下山,因為路比較陡,所以下山的速度比上山的速度快多了。到山腳下,司機已在路邊等我們了。
晚上去了東華路夜市小吃街,吃了炒肝、烤羊腿、爆肚等小吃,由於東華路夜市近王府井,故價格不是太便宜,但能集中嘗到北京的一些風味小吃。
由於我們去東華路是步行往返的,發現沿途還是有不少吃的,距住處200米處還有一家護國寺小吃店(分店),呵呵,明早飯地確定了。
這二天一直吃個不停,結果晚上還買了江中消食片幫助消化呢。
D6 圓明園——清華——北大
第六天的計劃是圓明園、清華、北大和頤和園的。可早上起晚了,且在圓明園待太久了,因此耽擱了後面的行程,最終只能將頤和園安排在了次日。
圓明園有「萬園之園」的美稱,原以為在經過二次侵略者的搶掠後只剩下幾塊石頭了,實則不然,它的許多景點都是模仿外地的名園建造的,還是很具可看性的。圓明園由圓明、長春、萬春三園組成,三園之間有垣牆相隔,進第一個園子不久就看到了一座很破的石橋,旁邊的指示牌告訴我們當年整個園子有一千多座各式的橋,但經過八國聯軍的暴行後這是唯一僅剩的石橋了……。若大個園子,遊人不多,有老夫妻倆在練空竹、有老人練合唱、還有在素描的,成排的樹林、厚厚的落葉、鳥兒的鳴叫構成了一幅幅多彩的秋日圖。當走到「著名」的西洋樓遺址時(註:西洋樓遺址需另購門票,15元/人),一切又變得凝重起來……。
離開圓明園途步到清華時,已是下午1點多,想去清華著名的萬人大食堂吃午飯,當我們找到食堂時已是1:30了,食堂已不供應任何東西,只能在食堂邊貌似永和的地方草草用餐(購20元的飯卡,實則19元,另1元為工本費,不退),當然,其口感也只能用填飽肚子來要求了。飯後走在清華園,呼吸著中國第一學府的空氣,清華很大但找不到指示圖,走了一會沒什麼方向,我和BF只能往外走打算離開了,好在發現觀光車,2元/人能帶你沿清華園逛一圈,於是我們上了一輛觀光車,沿途司機會做一些介紹,其中介紹到一處景點,即朱自清描寫的荷塘月色,這個點我和BF剛才走過,只是沒想到是個景點,呵呵。
從清華出來即去了北大,如果說清華多以現代為主,那北大則更多的保留了歷史氣息,有多座舊式建築,也多了些文藝的味道。路過一學生食堂,品種還真不少,價格也不貴,只是沒到吃飯點且不餓(我們一直吃著奶片幾乎沒停),所以看了看,就出來了。夕陽夕下,走在末名湖、博雅塔邊,一幅絢爛的景象出現在眼前,忍不住拍了數張照片。
回程時在動物員前站下車,因為那邊有家樂福,在家樂福里買了不少北京特產,如小土豆、芙苓餅、碗豆黃、驢打滾等,准備帶回公司給同事們分享。
晚上,重回簋街吃了前幾天就發現人氣很旺的仔仔燒烤,首推生耗,個大、鮮美多汁,烤魚也不錯,其他的就略顯一般了。
D7 頤和園
早上8點去了護國寺小吃店吃早飯,自從發現這家店離酒店很近後,早餐我似乎已不想再考慮第二家了。點了粥和其他一些點心(還是那幾樣),只是依然沒有豆汁,於是就問了店員,到底這家店有沒有豆汁賣,店員說有,但一般是10點以後。敢情原來是我們來早了啊,好吧,明天繼續……。
沿昨的路線來到頤和園,頤和園的公交總站有些破舊(好象北京的公交總站都不是太好)。頤和園門大不大,一進門就是仁壽門,可以看到叫作峰虛五老的太湖石,在漢白玉須彌座上的銅制怪獸——麒麟,以及殿前陳設的兩對龍鳳造型的銅香爐。沿著昆明湖的湖堤漫步,沿途還聽著導游講故事,銅牛、十七孔橋等,十七孔橋昆明湖感覺有點像西湖,我們一邊聽著導游講故事,一邊沿途游覽。天很藍,陽光灑在湖面上,蘆葦、垂柳在風中搖曳……。我和BF座在一片蘆葦中間的木板上,陽光暖暖地灑著,看著波光淋漓,吃著東西,心情很HAPPY 哦。 沿著湖堤繼續前行,中午時風有些大了,吹著有點冷。途經一大片荷塘,由於是深秋了,湖中早沒了荷花,只剩許多枯了的荷葉,成片成片的,可以想像夏天這里荷花盛開的景象。一路走到萬壽山,走過那條有著N幅畫的畫廓還有石舫等。還在門口看了玉瀾堂(北京景點關門太早,四點已經關了),玉瀾堂是光緒的寢宮,也是後期慈禧幽禁他的地方,走在門口確實是有些凄涼。光緒是個很倒霉的皇帝,生前一直生活在慈禧的陰影中,鬱郁不得志,沒有實權後來還失去了心愛的女人,連死都死得比慈禧早一天。死後,慈禧的宮殿作為反面教材做了翻新,而光緒的這個玉瀾堂並沒有修繕,想想也是,他在位即沒有太出色的政績也沒有幹啥壞事,所以也沒什麼宣傳意義。最後回到仁壽門。頤和園游覽到此結束。
出門後我們乘車轉地鐵(13號線——2號線——1號線)到王府井,今天的晚飯是東來順的涮羊肉。到東來順時不到六點,裡面確已是熱火朝天,我們拿號排隊等位,在我們前面已有10組人在等位了,這是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等了半個多小時,終於輪到我們了,但吃只花了一小時就搞定了,我們沒點套餐,零點了幾份羊肉及配菜,還點了二串羊肉串。羊肉串味道不錯,其餘的一般,無特別之處。BF有些失望,因為看廣告東來順的鍋子是景泰蘭的,但實際就是一般的銅鍋而已。
出來後在王府井食品店買了六必居的醬菜(很便宜)、烤鴨、麻花、奶片等若干。
D8 王府井——天安門看降旗
今天是第八天,也是北京之行的最後一天,沒有特別的安排,所以睡了個懶覺。起後先去了稻香村買糕點,稻香村的糕點品種好多哦,只是都是零稱的,唉,只能對不起營業員了,我選了十來個品種,每種稱二個,營業員每個品種一紙袋,呵呵,總共三十來塊錢吧。爾後10點去護國寺小吃吃早飯,就為了等一碗豆汁(夠執著吧),被告知豆汁還要等五分鍾,(沒關系,既來之則等之),我們點了其他一些點心和小米粥先吃著,可所有的東西都吃完了還未見豆汁的影子,只得繼續等,大概在10:45分左右,豆汁終於出爐了,一碗下肚,熱乎啊……(瑟奕了)。
飯後回「如家」整理行李,東西好多哦,我們的二個背包塞根本不下,另找了二個紙箱子,也都得裝滿滿的,只是如家沒有繩子和封箱帶,BF只能出去買。行李整理完後稍稍休息了一下,在1點多時辦了退房結賬手續,並將行李寄存在了酒店前台後,我和BF步行到了王府井的「狗不理」。
「狗不理」人還真多,不過看上去都象是遊客。「狗不理」只賣套餐,九個包子、一碗粥、一小碟醬菜二十二元起,包子的大小與品質等同於上海前幾年居民小區個體包子鋪那種一塊錢四個的那種,粥是很稀薄的小米粥(不過寫了可隨意添加),醬菜是大頭菜末。我們買了一套28元的綜合套餐(就是有鮮肉、三鮮、青菜、野菜四個品種)外加二小碟冷盤一共三十八元。東西不好吃,服務態度也很差,唉,失望之極!BF說若「狗不理」的創始人地下有知的話估計得氣醒了,這大概也就是整個店裡幾乎沒本地人的原因了。出了店後發現剛才因為人太多,忘了拿十二塊錢的找錢了, ,郁悶啊……。
飯後散步,從王府井到長安街,慢慢得又逛到了天安門一線,途經南池子大街,無意中看到了一處了皇家式樣的院子,走進一看原來是 「皇成宓」(免門票)即皇家檔案室,「皇成宓」應該是剛翻修完成的,油漆還很新呢,透過玻璃窗,看過一個個金色如棺槨的箱子,想必是檔案箱了吧,只是不知道是否是真品?
從「皇成宓」出來時間還早,又再次去看了天安門、故宮(不花錢,只在門口看看),每次看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夕陽斜照,尤其是從左、右腋門走出,斑駁的城牆,屋檐上的雜草,有種別樣的滄桑。不由得想到了午門內威嚴的大殿、深似海的後宮……。
降旗時間還早,正好國旗護衛隊在進行操練,訓練真是辛苦且枯燥,一個個動作分解,反復練習……。看了會,遊客開始往天安門外涌去,原來是降旗時間要到了。經詢問值勤武警後,我們決定不跟人群出去,就站在天安門內近距離看儀仗隊。臨近5點,儀仗隊邁著整齊的步伐從我面前走過,20分鍾後(有15分鍾是在門內整理儀容,列隊時間),降旗完畢後又舉著國旗再次經過我的面前,那氣勢,心中驕傲之情「嘩嘩的」……。看到幾個洋妞模仿儀仗隊的步子向外走,心想:就你們看了幾分鍾就能學會,小樣~
從天安門出來時間已不早了,座地鐵回酒店取行李,途經復興門把一卡通退了。取完行李後在酒店旁的一家鹵煮店吃晚飯,這頓晚飯若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就是「物美價廉」,一碗鹵煮加一份內容豐富的麻辣燙(北京的麻辣燙與全國各地的一致,均是鍋里燙完後放在一盆里自己刷上醬料,好象只有上海的是浸在湯里的)才十幾塊錢。
飯後仍座地鐵去火車站, 19:56分火車准點開出,我們的北京之旅就此結束,下一個休假開始期待……。
總結如下:
天氣:北京的晚上,走在路上還是有些冷的,但室內還好,我們一直都從沒開空調。
火車:軟卧下鋪為499元,還是不錯的,睡一覺就到了。
北京市內交通:北京市內公交很多,地鐵也四通八達,建議到北京後買張一卡通即可,充50元足矣。
餐飲:北京吃的很多,地道的北京小吃一般都不貴,但有些口感偏重(諸如豆汁、炒肝、爆肚、鹵煮等)。一些名店的消費則略高,人均在120元左右。
特產:除芙苓餅、碗豆黃、驢打滾等外,小土豆(帶回後,同事的口碑極好)、六必居的醬菜、天福號的醬肉、稻香村的糕點都是不錯的選擇。
其他:① 北京人是熱情的,但服務行業的人普遍態度很一般(可能還保留國企的作風吧);② 若時間寬裕,可安排一天去天津,坐火車很近(也就上海到蘇州的距離)。
㈡ 請問北京有什麼特產(零食)
要是自己吃的話,前門「都一處」的咯吱盒不錯,還有後海的「秋香栗子」。
給別人帶的話,還是帶你說的那些好了,或者去超市的北京特產區看看。
㈢ 老北京怎樣過中秋節
「八月十五中秋節,水果月餅擺滿碟。」這句名諺道出了老北京隆重、喜慶的過節情景。
八月節是僅次於春節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古人把月圓視為團圓的象徵,所以又稱「團圓節」。每年「七月十五」剛過,來自京郊、河北、河南、山東等地的水果開始陸續上市,市肆的果攤櫛比擺設,鋪在水果下的青蒿和上面的鮮果散發出陣陣清香。八月初一,油鹽店的菜床子上添賣豐碩鮮艷的雞冠子花和綴滿豆莢的毛豆枝子。干貨店裡,增添了價錢不菲的早花西瓜。兔兒爺攤琳琅滿目,糕點鋪的月餅開始出爐。整個京城一派節日景象。
中秋節與月息息相關,人們對月的崇拜由來已久。秋分祭月始於周代,中秋賞月始於魏晉盛於唐,宋代正式把八月十五定為中秋節。北宋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成為千古絕唱,「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家喻戶曉。直到上世紀40年代末,老北京還有祭月、拜月的習俗。另外,自古以來就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傳統,在南京還把中秋節稱為「女兒節」。少女拜月,還有另一層含義,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每逢中秋節的黃昏,一輪明月升起之時,每家每戶的女眷會在庭院的東南設一香案,供上「月光馬兒」,案上至少有三盤月餅、三盤水果,案前放上毛豆枝子、雞冠子花、切成蓮花瓣形的蓮瓣西瓜和九節藕。女人一一向月而拜。祭畢,一家人圍桌而坐,飲團圓酒,分吃團圓月餅,其樂融融。這就是祭月的古俗。
月光馬兒(又稱月亮馬兒)是月神的神像,在長者七八尺或短者二三尺的紙屏上,用金碧輝煌的藻彩畫出菩薩般的太陰星君,下面還有月宮桂樹和搗葯的長耳定光仙——玉兔,玉兔的形象是人立執杵。這是由明清以前道教色彩為主的嫦娥和月宮圖景,演變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薩與搗葯玉兔並存的世俗形象。
兔兒爺起源於明末,起始是仿照「月光馬兒」上玉兔的形象。到了清代,祭月並不一定放兔兒爺,以至後來成為一種玩具。於是兔兒爺任由民間藝術家的想像,發展為戲劇化、風俗化、人物化的藝術品。兔兒爺大的三尺,小的三四寸,一般戲裝,其坐騎花樣繁多,或獅或虎,或象或鹿,或鳳或鶴,或牛或馬,或孔雀或麒麟等。過去的兔兒爺是一年一棄,所以有句歇後語:「隔年的兔兒爺——老陳人兒。」
中秋節吃月餅由來已久,據說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北宋蘇東坡有詩為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過去老北京吃的月餅主要有三種:自來紅、自來白、提漿月餅(即團圓餅),後來才有「翻毛」、「癩皮」和廣東月餅。過節時,老北京還喜歡自製月餅。沈榜在《宛署雜記》中,記述了明代北京中秋製作月餅的盛況:坊民皆「造面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很可惜,這種習俗已不復存在。老北京的月餅以前門外「致美齋」所制為第一,尤其是它還現做現賣熱月餅。
㈣ 北京最好吃的糖炒栗子哪裡賣
地安門這里有一家,叫什麼秋香栗子,我也記不得了,10元,天天排長隊,是北京最有名的一家,坐5路,819,就到
㈤ 春款秋香黃風衣能搭配酒紅色的鞋子嗎
1.白色的搭配軌則
白色可與任何臉色搭配,但要搭配得奧妙,也需費一番心計心情。
白色下安裝帶條紋的淡黃色上衣,是柔和色的最佳組合;下身著象牙白長褲,上身穿淡紫色西服,配以純白色襯衣,不失為一種獲勝的配色,可寬裕表示自我特性;象牙白長褲與淺色休閑衫配穿,亦然一種獲勝的組合;白色褶摺裙配淡粉血色毛衣,給人以溫柔蕭灑的感受。紅枉費配是斗膽的連系。上身著白色休閑衫,下身穿血色窄裙,顯得親近超逸。在強烈對比下,白色的分量越重,看起來越柔和。
2.藍色的搭配軌則
在所有臉色中,藍色裝束最便利與其他臉色搭配。不管是相似於玄色的藍色,還是深藍色,都對比便利搭配,而且,藍色具有緊縮形骸的惡果,極富魅力。
矯捷的藍色搭配血色,使人顯得嬌媚、俏麗,但應當心藍紅比例妥貼。
相似玄色的藍色合體外衣,配白襯衣,再繫上領結,參加一些正式景象,會使人顯得怪異且不失放恣。曲線顯明的藍色外衣和及膝的藍色裙子搭配,再以白襯衣、白襪子、白鞋裝點,會透出一種輕巧的嬌媚氣味。
上身穿藍色外衣和藍色背心,下身配細條紋灰色長褲,體現出一片素雅的風致。因為,大作的細條紋可柔和藍灰之間的強烈對比,擴張優雅的氣質。
藍色外衣配灰色褶裙,是一種略帶守舊的組合,但這種組合再配以葡萄酒色襯衫和花格襪,吐映現一種自我特性,從而變得明快起來。
藍色與淡紫色捂配,給人一種奧秘的感受。藍色長裙配白襯衫是一種額外平時的梳妝化妝。如能穿上一件高雅的淡紫色的小外衣,便會平添幾分成熟城市味兒。上身穿淡紫色毛衣,下身配深藍色窄裙,即使沒有花俏的圖案,也可在當然之中流映現成熟的風韻兒。
3.褐色搭配軌則
與白色搭配,給人一種清純的感受。金褐色及膝圓裙與大領襯衫搭配,可體現短裙的魅力,擴張優雅氣味。採用守舊素雅的栗子色面料做外衣,配以血色毛衣、血色領巾,顯明矯捷,俏麗無比。
褐色毛衣配褐色格子長褲,可體現精細精美和成熟。褐色厚毛衣配褐色棉布裙,通過二者的質感區別,闡揚出穿戴者的特有特性。
4.玄色的搭配軌則
玄色是個百搭百配的色彩,無論與什麼色彩放在一起,城市別有一番風情,和米色搭配也不例外!眼下,雙休日逛街時,上衣可以還是夏季的那件玄色的印花t恤,下裝就換上米色的純棉含萊卡的及膝a字裙,腳上穿戴白地彩色條紋的平底休閑鞋子,具體人看起來異常滿意,還足夠著陽光的氣味。實在,不穿裙子也可以,換上一條米色純棉的休閑褲,最好是低腰微喇叭的褲型,腳上還是那雙休閑鞋,已經前衛,芳華逼人。
5.米色搭配軌則
用米色穿出一絲縝密的滋味來,也不難。一件淺米色的高領短袖毛衫,配上一條玄色的精采西褲,穿上閃著光華的玄色的尖頭中跟鞋子,將一位做事女性的專業感受襯著得適可而止。如果想要一種精明、強勢的感受,那就采選一套玄色條紋的精彩西服套裙,配上一款米色的高檔手袋,既有主管風度又不失女性優雅。
㈥ 請問北京有什麼特產(零食)
北京醬鴨、北京醬雞、北京燜鴨、北京烤雞、北京燒雞、北京醬肉、老湯牛肉、京味肘條。
冰花酥 · 冰花球 · 北京粽子 · 北京小吃 · 北京特產之王致和臭豆 · 北京特產之茯苓餅 ·
北京特產之北京酥糖 · 北京特產之北京烤鴨 · 北京特產之「六必居」 · 北京人的早點煎餅
豆腐 · 北京烙餅 · 北京風味小吃之水晶門 · 北京的魚菜 · 北京八寶飯 · 白羊頭肉
北京風味食品:北京果脯、茯苓夾餅、袋裝烤鴨、懷柔板栗、龍蝦穌糖、山揸糕等。還有中南海香煙和北京二鍋頭酒。
㈦ 北京哪家的糖炒栗子正宗
糖炒栗子最好趁熱吃,現在糖炒栗子全國都遍地開花有賣,回家就帶其他點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