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涼皮加盟店排名有哪些
目前市面上的這些陝西特色中式快餐加盟品牌很多,像魏家涼皮、老潼關肉夾饃、飛鴻肉夾饃、袁記新快餐、叄秦魏氏陝味餐吧、古城樊氏、快漁慢漁、古城張記肉夾饃、子午路張記肉夾饃、樊家臘汁肉夾饃等等,要是給他們排個名,以什麼標准排?店面數量還是經驗年限還是投資金額?排名沒有任何指導意義,如果你想投資快餐行業,建議多考察幾家,了解一下他們具體的結盟政策、投資預算、餐品質量、後期保障、品牌發展理念!魏家涼皮品牌效應的確是打出去了,至少300萬的投資預算普通人承受的起嗎?如果你以前沒有從事過相關行業,建議先從像飛鴻肉夾饃,叄秦魏氏、快漁慢漁這些後起之秀之間選擇適合自己經營創業的品牌。
Ⅱ 找一下沭陽縣魏氏族譜
魏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裔孫畢萬之後,以邑為氏或以國名為氏。據《元和姓纂》、《史記·魏世家》、《通志·氏族略》等有關資料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受封於畢,其孫畢萬在畢國被西戎攻滅後,投奔到晉國,成為大夫。因功,被賜魏地為邑,其後子孫以邑為氏,稱為魏氏。公元前445年畢萬的後代魏斯建立魏國,公元前225年被秦所滅後,亡國的魏國王族以國名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稱魏姓正宗。
2、出自羋姓,為顓頊帝的後裔魏冉之後,後改姓魏。據《史記》等有關資料所載,戰國秦昭襄王時有國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後異父弟魏冉,本楚人,羋姓,後改姓魏。
3、出自外姓改姓魏:
① 出自高姓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慶元進士,本高氏,後改姓魏。
② 出自李姓改姓魏。明代有崑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進士,後改姓魏。
4、出自少數民族改漢姓或為少數民族固有之姓:
① 滿族倭徹赫氏、佤族斯內氏、鄂倫春族魏拉依爾氏改漢姓為魏。
② 土家、蒙古、彝、回、朝鮮等族均有魏姓者。
回家翻翻自家的家譜族譜,把傳統家譜搬到網上,互聯網修譜的操作方法非常簡單、易懂,容易學。-百姓通譜網
Ⅲ 魏氏族譜的順序
【魏氏統一字輩】
「天啟大名兆吉昌信陵建立德錦長忠貞克篤贊先烈賢哲紹徵永世芳。」
【魏氏一支字輩】
「定鼎宗三晉人才歷世新承嶶開甲第耀祖顯門庭。」
【魏氏一支字輩】
「唐宋元明清朝殿顓三光宗耀國政天鑫順成官金仁安治忠。」
【魏氏一支字輩】
「朝安中良祖澤益長文莫啟後伍貴年芳。」
(3)西安叄秦魏氏加盟電話擴展閱讀:
魏氏三修族譜八卷魏輝耀等主修,魏輝祖、魏先銘纂修。1917年鉅鹿堂木活字本,七冊。書名據版心題。書衣、書名頁題魏氏支譜。
是為江西、湖南統譜。始祖日亨,廣東龍川人。始遷祖庭輝、庭熙。明末清初由廣東偕兄弟數十人散居江西萍鄉、湖南醴陵各處。卷一譜序、凡例、源流考、家規、家訓、經修名目、分遷記、字派、領譜字型大小等,卷二祠圖並記、墳圖、祀田圖、墓誌銘等,卷三至八齒錄。
Ⅳ 魏氏是怎麼來的
姓氏源流
源流一
魏姓源出隗姓。夏商時期,西北部落隗姓中的魏地部落,最終發展為國家,即魏國。商末隗姓魏國後被滅,其子孫以國為氏,姓魏,已有4000年歷史。[3]
源流二
魏姓出自姬姓。商末周文王佔領隗姓魏國之地,封其親屬於魏國,這是姬姓魏國的始封之地。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畢公高於畢,在今陝西咸陽北,是為畢國。遷封魏國於山西芮城東北的魏城。春秋時,畢公高的後裔畢萬輔佐晉獻公,於公元前661年滅了姬姓的耿、霍、魏等小國,晉獻公封畢萬於魏地,建立另一個姬姓魏國。公元前445年傳至十二世孫魏斯,於三家分晉事件自立為諸侯,即魏文侯,建立了強大的魏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再傳三世到魏王假,於公元前225年被秦始皇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姬姓魏氏有3100年歷史,史稱魏姓正宗。[4] [5]
源流三
魏姓出自羋姓,戰國時秦國大臣魏冉,為羋姓之後裔。秦武王去世後,擁立武王之異母弟嬴則(秦昭王),曾長期任秦相,封於穰(今南陽鄧州穰東一帶),號穰侯,魏冉之族後裔皆姓魏,這支魏姓有2300年歷史。[1]
源流四
魏姓出自少數民族漢化改姓或為少數民族固有之姓。
源於氐族,南北朝時期孝文帝到洛陽後,向百姓征重稅,民不聊生。秦州略陽(今甘肅秦安)氐族人王元壽聚眾萬人起義,自號「沖天王」,改姓名為魏揭,對抗北魏王朝,但最終被鎮壓。魏揭被殺,其餘子族人遷逃藏匿,在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之漢姓為姓氏者,稱魏氏,世代相傳至今。[3]
滿族倭徹赫氏、佤族斯內氏、鄂倫春族魏拉依爾氏改漢姓為魏;元朝時期蒙古兀良哈部兀良哈氏改漢姓為魏;蒙古族兀亦桑氏,是兀良哈部的一個分支,在清朝初期即冠有漢姓為魏氏、周氏、吳氏等。在土家族、彝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魏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魏氏,世代相傳至今。[6]
Ⅳ 魏氏家族,輩分怎麼排的,
魏姓在全國有很多分支,各有字輩排列。
魏氏統一字輩:「天啟大名兆吉昌信陵建立德錦長忠貞克篤贊先烈賢哲紹徽永世芳」。
成都新都字輩:"祖德開鴻儒光宗紹盛圖大廷登國彥永世啟新模「。
宜賓江安魏氏字輩:「世登文朝正邦家」。
四川魏氏一支字輩:
大房支派:「祖德淵源遠宗功世澤長英雄創新史千秋繼流芳」;
二房支派:「惠州傳盛事景福煥文章才學普及笫智廣能興邦」;
三房支派:「基業相承久家聲應永昌安樂延祿壽忠義顥棟梁」;
四房支派:「大名開泰運有道慶朝堂天府建偉績萬代雙社江」。
四川瀘州宜定魏氏字輩:「其文應正龍光明晉國肇」。
四川華陽魏氏字輩:「定鼎宗三晉人才歷世新承嶶開甲第耀祖顯門庭」。
四川內江興隆魏氏字輩:「振玉成家朝廷永世昌達常昭修齊斯立崇德尚賢宣仁敦義安富尊榮天恩爾錫」。
四川成都、江西安遠魏氏字輩:「受滿貴福宗文啟世思國從賢魏憲昭佳俊享榮爵宣敷佐聖朝芳名全德義祖福毓英豪遠紹箕裘業」。
四川綿陽魏氏字輩:「世代忠良起方秀」。
四川魏氏一支字輩:「明安其文國永君良學忠先澤登仕遠孝友一家傳」。
湖北長陽魏氏字輩一:「城鎮啟世應長發萬年興朝宗開大顯山遠連科登」。
湖北長陽魏氏字輩二:「正大光明啟先德永興昌」。
湖北新州魏氏字輩:「元珍光輝澤久世」。
湖北宜昌、沙市魏氏字輩:「世秉忠良大啟文光明德法祥萬代永昌」。
湖北興邑魏氏字輩:「家有學朝上必舉用光振世澤景運從希賢志可美永遠開昌隆」。
湖北武漢蔡甸(漢陽)魏氏字輩:「修德輝先緒培仁啟世昌」。
湖北京山魏氏字輩:「光明正大典章華國」。
湖北新州、黃岡魏氏字輩:「元光輝澤久克木念先人」。
湖北麻城魏氏字輩:「仕可登朝用」。
湖南桑植魏氏字輩:「仕昭光成國家興啟賢良忠厚元世澤萬代永流芳」。
湖北公安魏氏字輩:「家豐正大順理成章天開文運世代賢良祖功宗德燕宜群洋本源克登孝有一堂廣戰後澤再活龍光」。
湖北天門魏氏字輩:「光明正大,順理成章,天開文運,百世流芳,祖德宗功,山高水長」。據族譜記載,始祖自江西遷移,後來有三個兒子,十一位孫子,統稱「三浦十一郎」。
湖北武昌、陝西嵐皋魏氏字輩:「天以人倫定善家祚永昌培銘洪樹炳載鎮澤榮煌」。
山東萊蕪魏氏字輩:「春元甲振廣傳述慶燦長」。
山東青島城陽魏氏字輩:「進德光喜邦文吉福增昌兆錢克承業正中理一方」。
山東濟南商河魏氏字輩:「···齡 希志 繼寶壽從文世肇 基開永紹兆景樹宗家之恩「。
山東日照魏氏字輩:德延緒茂,本玉宗凡,文明肇泰,恩福錫元,勛光廷振,功業世博。
山東棗庄薛城魏氏字輩:「建文慶繼興永冠(傳)志家繁祥瑞兆」。
山東鄒城魏氏字輩:「景德庭懷傳元奉培養善昭祥慶繁昌修敬來書本存仁裕厚長」。
山東東平魏氏字輩:「宗束廣茂培尚翊緒慶傳振世繼忠正樹德大文聯立新呈憲法永允興家繁」。
山東荷澤單縣魏氏字輩:「志相欽廣德修萬茂振花雨」。
山東德州魏氏字輩:「成景國嘉享居世(康)開兆傳風振德艷(彥)錦春時光英豪華泰民安昌盛」。
山東臨沂魏氏字輩:「春敬新良繁秋長忠厚祥世遠書香昭家和鴻利陽」。
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魏氏字輩:
國立昌明,仁厚家新。修正道德,全載天經。
同宗敦慶,世紀長存。基業永遠,崇稼思源。
弘揚先賢,州泰民安。金聲玉振,瑞集福增。
榮華富貴,文章興邦。廉潔奉公,禮義孝忠。
江蘇沭陽魏氏字輩:「應登增光裕家善良從斯介景貽祚定常」。
江蘇連雲港新壩魏氏字輩:「登大曾光玉加善良叢思皆錦以素定長」。
江蘇連雲港魏氏字輩:「學國方居影鳳來」。
江蘇徐州魏氏字輩:「修齊為本禮義居先傳家宜善延世在賢」。
江蘇徐州魏氏字輩:「天開洪慶澤呈國征吉祥紀日純良美思雲賢哲忠」。
江蘇徐州豐縣魏氏字輩:「忠承以訓增煥榮光」。
湖南湘鄉魏氏字輩:「林承正國德楨貴世代顯名士興家緒孝友篤前光」。
湖南隆回魏氏字輩:「萬文必再興宗祖添元朝永大正邦達綱紀守榮華先人綿世德積厚有餘光詩典承庭訓芳名愈熾昌騰飛開泰景宏圖展山川謙治強家國英武衛神州博碩耀龍榜靈傑志中堅明星昭寰宇金水育俊賢」。
河南商丘魏氏字輩:文行經典付 德俊興天關
河南新鄉魏氏字輩:「懷遠震紹銘興乾坤寧萬世榮開新秀賢耀忠文武全英才增。」
河南新鄭魏氏字輩:「林風國家稅詩書聖賢心行善添西福修德地生金」。
河南省林州市河順魏氏字輩:懷泰英通整,子友進邦天,朝中三大士,立學君可用,敬德勉存善, 萬代永方明 ,新法宗文化, 建國保紅光。
河南南陽鎮平魏氏字輩:「世紳秉倚思□□□自原撫法景瑩雲有海肇廷家新修國立昌明仁厚家新修正道德全載天經同宗敦慶世紀長存基業永遠瑞集福增弘揚先賢州泰民安廉潔奉公禮儀孝忠」。
河南遂平魏氏字輩:「德紹明世祖道紀孔孟傳」。
江西省新建縣石埠鎮魏氏字輩:「……宗功祖業,源遠緒長,福貽茂德,……」。
江西九江魏氏字輩:「式用從今時仕邦茂學正家興存中道朝安任賢進裕起在文章建立維信敬天賜世榮昌修德宜永慶」。
江西安遠上魏魏氏字輩:「受滿貴富宗文啟世思國從賢魏憲昭佳俊享榮爵宣敷佐盛朝芳名傳德義」。
江西安遠魏氏字輩:「文平世漢魏欽昌德順臣達邦遇良明至榮永全興益本元崇晉」。
江西銅鼓魏氏字輩:「受滿貴富宗文啟世思國從賢魏憲昭佳俊享榮爵宣敷佐盛朝芳名傳德義祖福毓英豪遠紹箕裘業」。
遼寧營口、盤錦魏氏字輩:「永國殿炳文(鴻)萬福連世慶」。
遼寧盤錦魏氏字輩:「萬世懷立永,久鳳朝祥春。」
遼寧鞍山海城魏氏字輩:「天承其玉士振常永守國福祝寶家生」。
福建三明安溪魏氏字輩:「國君明進賢經綸早趨展滿朝朱紫貴全等立志光顯達標金榜盈餘賴土田相傳惟日久獲福數千年」。
福建南靖魏氏字輩:「興均邦宗秉景廷嘉道顯元志士成盛汝常定光興」。
廣東普寧魏氏字輩:「朝廷庚喜起嘉國慶和平欣獻垂竹釣偉績丙周京」。
浙江麗水魏氏字輩:「致大任堯茂龍椿德該鉦隆得性維宏王祚永庭際修人紀以安國家技大本固水遠源長為孝作忠積美乃昌利濟世廣慈厚代楊」。
廣西桂林鳳凰街魏家(陝西涇陽西關魏家壕派下)字輩:「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家和萬年興德孚高堂寬忠厚傳宗久蘭書承香丹長良登昆寰恭襄全關山宏先崇英賢合圓宣同冠豪龍開傑元中華發昌甘」周而復始。
安徽六安魏氏字輩:「邦國安定家庭光昌大(明)德正啟道學仁良」。
山西忻州魏氏字輩:「新文良時懋行昭弘知泰憲聖德益寧」。
河北景縣魏氏字輩:「明福仲鳴連廣振文銘漢傑炳在錫清榮耿垣欽沛林煥坡釗源森」。
河南省南陽市魏氏字輩:「國立昌明仁厚家新修正道德全載天經同宗敦慶世紀長存基業永遠瑞集福增弘揚先賢州泰民安廉潔奉公禮儀孝忠」。
魏家祖族(北門)魏氏字輩:「朝永瀛良天恩民仁維九好堂永福慶振汝連興旭宏常才保善樂盛世商貴勤學大士奇存禮智信增」。
河南省光山縣魏氏源本堂宗譜字輩:「元亨光昌慶聖明,文章道德振家聲,開基忠厚發祥永,繼緒綿長啟祚宏,世澤廣延同福壽,宗傳濟美重賢英,一堂孝友承興運,玉干金枝萬代榮」。
貴州桐梓魏氏一支字輩:正向元巍儒,天學光明應,大家發齊祥,永遠世代興。
Ⅵ 魏氏的來源
魏姓出自姬姓。商末周文王佔領隗姓魏國之地,封其親屬於魏國,這是姬姓魏國的始封之地。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畢公高於畢,在今陝西咸陽北,是為畢國。遷封魏國於山西芮城東北的魏城。
春秋時,畢公高的後裔畢萬輔佐晉獻公,於公元前661年滅了姬姓的耿、霍、魏等小國,晉獻公封畢萬於魏地,建立另一個姬姓魏國。
公元前445年傳至十二世孫魏斯,於三家分晉事件自立為諸侯,即魏文侯,建立了強大的魏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再傳三世到魏王假,於公元前225年被秦始皇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姬姓魏氏有3100年歷史,史稱魏姓正宗。
(6)西安叄秦魏氏加盟電話擴展閱讀
魏姓歷史名人
1、魏舒(?—前509年),姬姓,魏氏,名舒,亦名荼,謚「獻」,所以也稱魏獻子。東周春秋後期晉國卿,著名的軍事改革家、軍事家、政治家。晉名將魏昭子絳之孫,晉軍步戰的創始者。
2、魏絳(?—前552年),姬姓,魏氏,名絳,謚庄,史稱魏莊子,春秋時晉國卿。魏絳在執法上嚴毅方正,在政治上具有遠見卓識,是一位善於領兵作戰的將領。他最大的貢獻是提出並實施和戎之策,開創了我國歷史上漢族爭取團結少數民族的先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魏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魏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魏絳
Ⅶ 歷史上魏姓的名人
1、魏收(507~572年),字伯起,小名佛助,鉅鹿郡曲陽縣(今河北晉州市鼓城村)人 。南北朝時期大臣、歷史學家、文學家,北魏驃騎大將軍魏子建之子。
機警敏捷,頗有文采,與溫子升、邢邵並稱「北地三才子」。初仕北魏,拜太常博士。再仕東魏,拜散騎常侍、中書侍郎、修撰國史。
北齊建立後,拜中書令、魏尹、秘書監、著作郎,遷特進、尚書右僕射,掌管詔誥,總議監五禮事,參與修定律令。天保八年(557年),加太子少傅。武平三年(572年),去世,時年六十六,追贈司空、尚書左僕射,謚號文貞。
天保二年(551年),魏收受命撰寫北魏歷史,聯合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乾等人,博總斟酌,撰成《魏書》一百三十篇,書成之後,眾口喧嚷,指為「穢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後人輯有《魏特進集》存世。
2、魏源(1794年4月23日—1857年3月26日),名遠達,字默深、墨生、漢士,號良圖,漢族,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司門前(原邵陽縣金潭)人 。
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道光二年( 1822年)舉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進士。官高郵知州,晚年棄官歸隱,潛心佛學,法名承貫。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識分子的代表。
魏源認為論學應以「經世致用」為宗旨,提出「變古愈盡,便民愈甚」的變法主張,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並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開啟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學習的新潮流,這是中國思想從傳統轉向近代的重要標志
3、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平氏(今河南桐柏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深受劉備器重。
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升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拔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鎮守漢中十年。
劉備即位後,拜鎮北將軍。隨同諸葛亮北伐,拜涼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陽溪大破費瑤和郭淮。打算親率兵馬由子午道襲取關中,仿效韓信故事,與諸葛亮會師潼關,遭到謹慎的諸葛亮反對。
隨劉備入蜀,與黃忠等統軍平定廣漢郡,劉備稱漢中王後負責鎮守漢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提出子午谷奇謀。陽溪之戰大破郭淮、費曜。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在諸葛亮指揮下,和高翔、吳班等一同於鹵城之戰大破司馬懿,取得甲首三千的戰果。
魏延作戰勇猛,性格孤傲,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魏延爭斗落敗,為馬岱所追斬,夷滅三族。
4、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縣)人,魏桓子之孫。公元前445年繼承晉國魏氏領袖。魏國百年霸業的開創者。戰國時期魏國開國君主。
公元前403年,魏與趙韓一起被名義尚存的周天子(周威烈王)正式封為諸侯。後世史家著書無不稱贊魏文侯之賢。魏文侯任用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國強兵,開拓大片疆土,使魏國一躍為中原的霸主。
魏文侯在位時禮賢下士,師事儒門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等為將。這些出身於小貴族或平民的士開始在政治、軍事方面發揮其作用,標志著世族政治開始為官僚政治所代替。
魏文侯重用衛人李悝,推行盡地利之教的精耕細作原則,推廣農副業成功經驗,綜合利用魏國的田地和山川,提高魏國耕地的單位產量和土地的使用效率。為了平衡糧價,李悝還實行了平糴法。
在豐年的時候,國家根據市場情況,採用高於市場的價格收購農民的糧食,使農民的利益不受損失。在災年的時候,政府把國家糧倉儲存的糧食以適當的價格賣給市民,使市民不致買不起糧食而流離失所。
這樣,魏國很好地平衡了農民與市民的利益,國家儲備的糧食也越來越多,國家抵抗災年的能力大大提高,社會穩定,國民安居樂業。
5、魏武侯(?—前370年),姬姓,魏氏,名擊,安邑(今山西夏縣)人,魏文侯之子,戰國初期魏國國君,前395年—前370年在位(《史記》、《資治通鑒》誤載魏武侯前387年即位,前386年為魏武侯元年。
據《竹書紀年》則為前396年即位,前395年為武侯元年)。他是三家分晉後魏國的第二代國君,在位期間將魏國的百年霸業再一次推向高峰。
前396年,魏文侯去世,魏擊繼任魏國國君之位,是為魏武侯。魏武侯即位後僅僅一年,朝中元老李悝就不幸去世。李悝是法家的先行者之一,魏武侯只能按照父親、按照李悝制定的國策、國法執掌魏國朝政。好在父親給自己留下極為強大的家底。在經歷短暫的休整後,魏武侯終於可以一展宏圖,征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