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州烽火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是不是騙子
燕嶺路銀河園 就是火葬場所在地呀 老大。
2. 《唐人街探案2》劉昊然用的手機是什麼
《唐探2》講述了唐仁(王寶強飾)為巨額獎金欺騙秦風(劉昊然飾)到紐約參加世界名偵探大賽,在和各國偵探們的較量中,兩人發現了隱藏背後的秘密。
相比第一部,《唐人街探案2》從故事、場面、製作等多個方面全面升級,在場景的選擇上也更加豐富,時代廣場、麥迪遜大道、中央車站、唐人街、第五大道等紐約地標性景緻都被拍了個遍。在繁華的時代廣場,更是花費300萬美金拍攝出「警車追馬車」的鏡頭。
而關於影片中的角色,陳思誠都按照編年史的套路給他們做了人物小傳,在第一部中很多沒有深挖的人物來歷背景都會在續集里體現。
雖然頂著優質前作的壓力,《唐探2》還是給觀眾們帶來了不小的驚喜。國際時尚的紐約風光,十國偵探的大狂歡,諸多新元素都讓《唐探2》的合家歡屬性比第一部大大加強。加上喜劇臉肖央的「插足」,二人組變成了「唐三角」,笑點也是幾何倍的增長。
3. 青春更需要激勵有哪些例子可證明
關於青春夢想的勵志小故事:人的能力是被逼出來的
作者:朱榮章
人的能力到底有多大,潛質有多少,目前還沒有定論,反正,人在特殊情況下被逼出來的能力大得驚人,完全出乎人的想像。這說明人的潛質深不可測。千萬不可小視和忽略。興許被人們常常稱為「笨蛋」的你,經過一番深挖細鑿,說不定就會成為人們刮目相看的「另類葛二蛋」。
據《晚報》報道,2012年38歲的趙偉16年前被一名美籍華裔商人以「入股」為名騙走30萬元後,隻身從中國大陸一路追討到美國洛杉磯,不料再次被騙,淪為流浪漢。然而,當時,連一句英語都不會說的趙偉經歷艱辛,2002年竟然成為了南加州一名專門幫助受騙人追債的執照私家偵探公司老闆,加盟者有十幾位。至今,他的公司已經調查辦理的案件已達數千件,終於圓了他個人不再受騙且幫助他人不受騙的夢想。趙偉的傳奇經歷經媒體曝光後,立即吸引了影視業製片人和編劇的興趣,最終由中美加三方合拍這部反映中國農民隻身闖盪美國的不凡經歷和勵志故事。目前,該片已開機拍攝。
趙偉的家鄉是中國山西省關原頭村,1996年,時年22歲的趙偉還是一名普通的農村治安管理員,偶然通過朋友結識了自稱為某國際貿易總裁的南加州商人馮某。一次馮某急於簽約卻資金困難,讓趙偉幫忙借錢,趙偉找朋友借給馮某30萬元。誰知,馮某攜款回美國後,從此音訊皆無。趙偉深感自責與無奈,於是,1996年11月,趙偉隻身奔赴美國去追債。當趙偉來到洛杉磯,僅憑一張馮某的名片輾轉找到馮某位於洛杉磯的辦公室時,驚訝地發現原來這里只是一處破舊的家庭旅館,而自稱某進出口公司總裁的馮某也只是一個輸得凈光的賭徒。幸好,趙偉見到了馮某本人。馮某東挪西借,數月後終於湊足了30萬元欠款。然而等某還錢時,馮某提出「要第三者為證」。善良的趙偉認為「也有道理」。可誰又能想到,馮某利用這個頗有道理的作法再次欺騙趙偉的善良。當兩人決定將馮某的欠款先匯到馮某的一位朋友毛先生的賬戶上時,毛先生也攜款而逃。趙偉再次受騙。
原本打算要到欠款就回國的趙偉,沒想到從一個陷阱被騙到另一個陷阱。身無分文的他成了美國街頭的流浪漢。剛到美國時,趙偉一句英語也不會,不會英語,在美國你能跟誰溝通。他主要靠看電視、查字典惡補英文。從1999年開始,他輾轉進了一家韓裔偵探所打工,靠著他多年的辛苦打拚,終於考取了私家偵探執照,並於2002年創辦了自己的偵探公司,聘請了10多位偵探加盟。至今趙偉的公司已經調查辦理了數千件詐騙案及各種案件,終於圓了自己不再受騙且能幫助別人免遭受騙的夢。
一介農民兄弟憑著一腔執著和錚錚鐵骨,在強大的壓力下「壓」出了一身的能耐,在美國辦起了私人偵探公司不說,還引來世界知名影視業將其搬上影視。奇怪嗎?不奇怪。只要心中有夢,美國就不會遙遠,輝煌就在眼前。
當然,一定的壓力能激發人的潛能,但過度的壓力往往是壓的人喘不過氣來,此時,關鍵是要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想一想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應對才是。而不是怒不可竭,牢騷滿腹。說心裡話,好多壓力攤身,不是壓力壓垮了身體,而是首先摧毀了心理,「心碎而身死」這是古話。竊以為,只要自己的「心」不死,沒有爬不過去的火焰,沒有渡不過去的太平洋。千萬記住:一剪寒梅怒放自己的生命,不是因為春天,而是緣於自身的堅強。
關於青春夢想的勵志小故事:小聾女的夢
作者:胡征和
她叫劉軼,今年27歲,一個如花似玉的女孩。可令人想不到的是,她是一名聽力殘障人士。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小聾女」一路中考、高考走過來,竟考上了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專業研究生,隨後又高分拿下GRE與托福考試,今年年初先後收到美國堪薩斯大學、佛羅里達大學、喬治亞大學以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博士生錄取通知書,並同時獲得四所大學的全額獎學金。經過考慮,劉軼最終選擇了堪薩斯大學的特殊教育專業就讀。8月,她踏上征程,赴美求學。劉軼成功的求學之路,不禁讓人驚嘆:這簡直是一個傳奇。
劉軼出生在湖北武漢一個幸福的家庭,然而好景不長,8個月後一次普通的感冒發燒,由於不當注射卡拉黴素注射液,一下子讓她跌入無聲的世界,成了名副其實的「小聾女」,被診斷為一級聽力殘障。
看著天使一樣的女兒,年幼無知,不知何為殘疾,仍舊笑靨如花,父母的心似針扎。從此,父母開始帶著女兒,北京、上海、廣州、長春、新疆的奔波,什麼練氣功、學按摩、扎針灸、吃中葯,能夠嘗試的方法都用了,但小劉軼的世界依舊無聲。
看著女兒已沒有恢復聽力的可能,無法像普通人那樣說話交流,媽媽暗下決心,一定不能放棄,一定要讓女兒開口說話。媽媽開始了艱難地教劉軼「看話」。看話就是「讀唇」,每次發音時,媽媽都讓女兒看著她的嘴唇,並讓女兒用手摸著她的聲帶,讓女兒感受發音時的氣流運動。小劉軼眼睛盯著媽媽的嘴唇,很認真地辨認每個字的口型,又用手仔細地感受聲帶的振動。十遍、百遍、千遍,媽媽耐心地教,劉軼賣力地學。為了給女兒糾正發音,媽媽還跑到葯店買回壓舌板。女兒發音不準時,媽媽就用壓舌板輕輕地調整她的舌位。女兒因此經常練得嘔吐不止,號啕大哭。但媽媽不得不狠心地堅持著,直到劉軼3歲那年,第一次開口叫出「媽媽」兩個字,母女二人相擁而泣。「看話」成功了,說話有望了。
7歲時,劉軼已學會了4000多個漢字,並能用語言准確表達自己的想法。9月開學,要讀一年級了,父母並沒有把劉軼送到聾啞學校,而是把她送去了普通小學。上普通小學對劉軼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別的孩子是聽課,可她只能是「看課」,通過讀唇來理解老師的意思。可有時老師講話快了,她不能立刻記下來,下課後,她就火急火燎地追在老師後面問,直到弄明白了才罷休。
考驗一個接著一個。1998年,升入初中的劉軼又迎來了新的問題,「看課」學會了漢語,可對學英語怎麼「看」?第一節英語課後,教英語的老師剛走出教室,就發現袖子被人拉住了,回頭一看是劉軼。「老-師,你-教-我-讀-單-詞。」每一個字從劉軼嘴裡發出來時,英語老師都愈發感受到這個特殊學生眼中對知識的渴望。英語老師也被這個特殊學生的特別用心與刻苦所打動,開始教她用手勢和口型來「看」英語。就像小時候「看」媽媽說普通話一樣,劉軼用手摸著老師的喉嚨,感覺母音和輔音,老師把嘴唇貼在劉軼的手腕上,用氣流分清輔音和濁輔音。有心人,天不負。第一次聽力測驗,劉軼看著老師的嘴唇,竟然考了個100分,全班第一。這讓劉軼和父母都分外高興。靠著勤學好問、刻苦認真的勁頭,劉軼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初中畢業時,她憑借總分全區前30名,順利考上了市重點武漢三中。
「看課」,「看」懂了漢語課,也「看」懂了英語課,但在高中,劉軼在學習上付出的努力比常人多得多。她一直堅持每天只睡5個小時,3年後劉軼終於考入大學並主修心理學專業。在大學期間,劉軼總結出一套學習英語的方法:看視頻學口型,邊做題邊背單詞,堅持瘋狂朗讀,先後通過了英語四六級考試。本科畢業後,她又成功考進華中師范大學,成為教育學院的研究生。
學無止境,說的就是劉軼。在華中師大,劉軼立志要到美國去深造,她一邊讀研,一邊報考GRE,並取得1400分的高分,半年後,又以接近滿分的成績通過了托福考試。過了語言關的劉軼,2012年2月初到4月底,她作為交換生到美國喬治亞大學進行了3個月的「熱身」。
劉軼不只是考分高,學術能力也很強,讀研的時候,就在核心期刊上發表過三篇論文。對於劉軼的成績,她的導師頗為感慨,說很多聽障孩子到了高年級後就跟不上課程,不得不轉入特殊學校,但劉軼卻堅持了下來,而且能夠通過口語融入群體,真是少之又少,她稱得上殘障群體的楷模、健聽世界的標桿!她的同學稱她是刻苦到極致、認真到極點的人。
劉軼除了專攻學業,還積極走出校園做義工。大一暑假,她走進了武漢市慈善總會;大三那年,每個周末她都要擠兩個小時的公交車,到武漢市兒童福利院給孩子們做心理輔導;讀研階段,她每周都要去武漢市第二聾校做義教,輔導學生學習英語。由於從小在普通學校接受教育,劉軼並不熟悉手語,她和聾校的孩子們之間出現了一道語言屏障,不服輸的她開始自學手語,逐漸摸索出和聾校孩子們的溝通方法。說起劉軼,聾校高二班的一群學生忙用手語誇劉軼真棒,是他們心中的勵志明星。
在和聾人學生的接觸中,劉軼切身感受到,聾校的孩子們沒有系統的教育,他們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生活刻板單一。這些都讓劉軼對中國特殊教育的現狀有了更多的擔憂。為此,2013年初,當美國四所大學先後向她伸出橄欖枝的時候,她果斷地選擇了堪薩斯大學的特殊教育專業。
小聾女的夢實現了。
關於青春夢想的勵志小故事:藏在嘲笑里的成功
作者:羅斯
雷浪聲出生在廣東韶光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由於家境一般,父母從小就對他嚴格要求,希望他能夠努力學習,將來跳出農門,改變自己的命運。
然而,天意弄人。一向成功優異的雷浪聲卻在高考中折戟。2009年,雷浪聲以10分之差與本科大學擦肩而過。落榜的那個夏天,雷浪聲心情低到低谷。他對這個世界的熱情彷彿隨著這場考試一下子全部消失了。從此,他整天躲在家裡不敢出門,因為,他害怕世界的嘲笑。
有一天晚上,雷浪聲起來上廁所,途徑父母的房間時,聽到房內一陣隱隱的啜泣聲。原來,是母親在委屈的哭泣。
父親輕輕地安慰道:「你別把那些女人的話放心裡去,他們都是一群大嘴巴。」
母親哽咽地答道:「我不在意別人辱罵我,但是她們不能侮辱浪聲,不管怎樣,他都是我最驕傲的兒子。」
聽到這里,雷浪聲知道發生了什麼。也在那一刻,他的眼淚默默地流了下來。他暗自告訴自己,為了愛自己的母親,為了那些鋪天蓋地的嘲笑,他需要站起來,他需要重新證明自己的能力。
為了不給家裡增添負擔,雷浪聲沒有選擇復讀,而是選擇了去一所專科學校就讀。他相信,英雄不問出處。2009年9月,他入讀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習熱門的游戲專業。
在大學期間,雷浪聲對手機軟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常利用課余時間臨摹手機桌面,上網游覽最新的技術動態。有人嘲笑他:「你每天關注那破手機信息,這樣就能有好前途?」對於別人的不理解,雷浪聲一笑而過。
大二時,他決心與人合作做UI設計。然而,這個想法一說出來,班上的很多同學都撲哧笑出聲來,說:「你真的不愧是姓雷,連說話都是這么雷人。連重點本科院校的學生至今都沒有這個能力,就憑你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專科生也能搞成這么大的事,我的名字以後就倒著寫。」
雷浪聲微微一笑,這么多年來,他所遭遇的嘲笑不絕於耳,如今,他早已懂得放下。他決心堅定自己的信念,踏著別人的嘲知,勇往直前。
2011年暑假,雷浪聲與幾個在網上結識的80後朋友來到深圳,租了一間終日不見陽光的小民房,組成一個6人團隊,開始了手機軟體開發之旅。那段時間,由於資金的限制,他們過的十分艱苦。每天,他們只能訂一餐外賣,其他的時候,餓了只能以泡麵充飢;住宿環境也十分惡劣,6個人加上所有的機器設備,活動范圍不足500米,有時候連續加班30多小時,累得連眼睛都睜不開。
然而,就是憑借這樣堅毅的精神,暑假還未過完,團隊的第一款產品「刷機精靈」第一版本正式上線測試。當天晚上,6個人在小黑屋附近的燒烤檔喝個大醉,壓抑的心情釋放成淚水。
不久,雷浪聲的「刷機精靈」開始被外界關注,所在團隊也幸運地得到百萬級的天使投資基金。2011年8月中旬,雷浪聲以團隊名義注冊成立「深圳瓶子科技有限公司」。同年底,雷浪聲的團隊接受了1800萬元投資入股。2012年,網路[微博]、盛大、騰訊等互聯網巨頭開始插足刷機行業,其他的大小競爭對手陸續涌現出來,面對巨大行業競爭壓力,團隊加速產品更新迭代,持續保持在行業領先位置,贏得國內互聯網巨頭的青睞和關注。
2012年8月,也就是雷浪聲畢業就沒到一個月,騰訊CEO馬化騰親自出馬,以6000萬元人民幣全資收購雷浪聲的公司。團隊的每個成員都得到了豐厚的回報。事後,雷浪聲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父母再也不用那麼辛苦了,再也不用遭別人嘲笑了。」
拿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後,雷浪聲並沒有給自己買房買車,而是在韶關始興縣城買了一套當地最好的房子給父母。他說:「我還年輕,最需要的是沉下心來,車、房那些東西容易使人浮躁。」直到現在,他在深圳還是無房無車一族。
從一個青澀寒門學子搖身變成「90後」千萬富翁,這條創業路走到今日,雷浪聲感觸良多。他說:「成功有時候就藏在一些嘲笑里。它能激發你的成功慾望,讓你勇敢挑戰困難,變得能夠獨當一面。面對嘲笑,擔當壓力是人生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分,不浮躁不虛偽,善於總結失敗經驗並用心去沉澱,就能讓你離成功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