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區加盟 > 山東老嵐饅頭加盟

山東老嵐饅頭加盟

發布時間:2021-07-13 12:17:35

① 關於日本動漫的問題,請各位大蝦幫助小弟!

日本的那段歷史我找了寫給你

我先簡單的說一下吧,新撰組是支持幕府的,維新志士是支持變法的,日本因為幕府的腐敗統治要實行變法,具體的下面的詳細解釋,
明智唯新成功的原因或是其中起著推動作用的個人或是組織
有的是編的有是真的
<浪客劍心>因該是一個故事,大概是假的吧
其中起著推動作用的個人,我知道一個叫板本龍馬的人
具體的我也不算太清楚畢竟能力有限
不好意思啊

變法原因:
19世紀後半期,繼歐洲和美洲的資產階級革命之後,亞洲的日本也出現了一次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領域的全面革新運動。這場以推行資本主義新政為目的的資產階級革新運動,開始於明治年間,所以史稱「明治維新」。
日本過去是一個閉關自守、封建落後的國家。這個國家號稱「神國」,是所謂「諸神保護的國家」。天皇就是神的化身,他對自己的臣民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忠君報國」、「效忠天皇」的思想一直是日本封建社會的最高道德准則。
到了1603年,德川家康消滅了各地的割據勢力,取得了「征夷大將軍」的稱號,在江戶設置了幕府,建立了德川家族的一統天下。在德川幕府統治下,日本名義上的首腦是天皇,但實權已落在德川家族的手中。當時幕府將軍把持著全國最高土地所有權,直轄約佔全國耕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是最大的封建領主。並且,還掌握著全國的商業城市和礦山,壟斷著對外貿易,控制了國家的經濟命脈,在政治上,德川幕府名義上是「大將軍」,實際上自稱「大君」,對外代表國家,對內主持政府,大權獨攬。最典型的是,幕府並不設在首都,而在江戶辦公,處理國家大事,往往自作主張,根本不把天皇放在眼裡。
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德川幕府任意掠奪土地,並把這些分封給270家叫做「大名」的封建領主。各地大名必須宣誓效忠將軍,遵守幕後法規,聽從調遣。大名的領地和統治機構叫做「藩」,意即幕府的屏障。並按親疏關系,把200多個藩分為親藩、內藩和外藩,將軍依靠親藩、內藩,對邊遠的外藩大名嚴加防範。大名又把自己的領地分割成更小的單位分賜給自己的家臣,他們屬於將軍和大名之下,被稱做武士。這些武士一般是職業軍人,擁有佩刀的特權,殺死平民可以不受懲罰,是幕府將軍統治人民的主要工具。
除此之外,幕府將軍又按照「士、農、工、商」四民的次序,被劃在武士之下,受到等級身份制度的嚴格限制。另外,還有30多萬被稱做「非人」和「穢多」的賤民,他們被排斥在士、農、工、商之外,過著悲慘的生活。
為了更加鞏固自己的統治,幕府一方面拚命鼓吹迂腐的儒家思想,尤其把宋朝理學家朱熹的演說定為國學,禁錮人民的思想,壓制他們的反抗情緒;另一方面,推行閉關自守的「鎖國」政策,不同其它國家建立任何關系,把整個日本嚴密地封閉起來。
德川幕府以為這樣一來就可以長治久安了。可他萬萬沒有想到,18世後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出現了新興的地主階級和商業資本家,他們為了爭得政治上的地位,擺脫封建統治,對幕府制度產生強烈的不滿。而廣大的人民群眾不堪忍受苦難的生活,反抗的情緒也日趨高漲,接連爆發無數次農民起義和市民暴動。這些反抗斗爭,嚴重地動搖了幕府的統治。
正當幕府惶惶不可終日之時,西方殖民主義列強大舉入侵日本。1853年,美國海軍將領柏利率領艦隊兩次闖進江戶灣,迫使日本開港通商。幕府屈服於列強的炮火,連續與列強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和關稅協定,出賣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大批農民和手工業者因為外貨的傾入而紛紛破產,日本人民受到雙重的壓迫和剝削,處境更加痛苦。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迅速激化,一場推翻封建幕府,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迫在眉睫。
1865年12月,長州藩討幕派高杉晉作率領以農民為主體的「奇兵隊」擊敗保守派,奪取了藩政權。隨後,薩摩藩討幕派西鄉隆盛、大文保利通等人也控制了藩權。不久,這兩股力量結成討幕聯盟,成為全國討幕運動的核心,他們一方面實行政治、經濟改革,以調動農民、商人和中下級武士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在軍事上武裝自己,購置大量的西方先進武器,與幕府軍隊抗衡。
這一年的12月,壓制討幕派的孝明天皇去世,不滿15歲的明治天皇即位。這時,宮廷形勢開始向有利於討幕派方面發展。1867年10月,薩摩、長州、安藝三藩討幕派在京都召開秘密會議,決定利用年幼的明治天皇的名義武裝倒幕。他們一方面擴充兵力,另一方面秘密同天皇取得聯系,准備發動宮廷政變,把德川將軍趕下台去。
明治天皇雖然年幼,可頗有見識,對幕府把持朝政也十分不滿,當即答應與討幕派聯合起來,推翻幕府統治。於是,就寫了一份「討幕密詔」,交到大久保利通他們手裡。
大久保利通等人接到密詔,欣喜若狂,趕緊打開細細觀看,只見上面寫著:
「不討此賊,何以上謝光帝之神,下報萬民之深仇!」大家高興地叫起來:「天皇英明!天皇萬歲!」
緊接著,他們便召集討幕派的重要人物,於1867年10月上旬的一天,在京都天皇宮中的一間書房裡,商量具體的對策。
「我們有天皇的詔書在手,可以說是出師有名啊!」一個武士得意地說道。
「對!有這份詔書,看德川慶喜還有什麼招術!」另一個信心十足地應和道。
正時,門外突然闖進一個宮廷侍衛,氣喘吁吁地說道:「諸位大人,德川慶喜剛剛見過天皇,主動請求辭去將軍的職位,把政權交還給天皇了!」

原來,德川慶喜聽到風聲,覺著形勢對己不利,決定先發制人,主動辭職,以免與改革派正面沖突。
西南各諸侯怎能相信德川慶喜會輕易把政權交出,一眼就看出這是對方的緩兵之計。大家討論一番,一致同意以武力解決問題,給德川慶喜一個措手不及。
於是,他們調兵遣將,很快把自己的部隊調集到京都附近,准備發動宮廷政變。
1868年1月3日,西南各諸侯率兵包圍皇宮,解除德川幕府駐後宮警衛隊的武裝。他們簇擁著年少的明治天皇,召開御前會議,宣布「王政復古」,大權全歸天皇掌握。明治天皇隨即頒布詔書,決定建立由他領導的新的中央政府,並委派西鄉隆盛和大久保利通這些改革派主管政事。
德川慶喜連夜逃出京都,退居大阪,集中了全部兵力,殺氣騰騰地向京都進犯。他們打著「解救天皇,請除奸臣」的旗號,兵分兩路,准備以鉗形夾擊京都。
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木戶孝允壽人以薩摩,長州、安藝諸藩的武裝,在京都附近的鳥羽、優見兩地迎擊幕府軍。明治天皇親自到陣前督戰,大村益次郎率領的5000名裝備精良的政府軍,早已佔據有利地形,架起了巨炮,靜等幕府軍的到來。
夜半時分,兩軍相遇,雙方展開了大廝殺,只聽炮聲隆隆,殺聲震天。幕府軍雖然人數眾多,但軍心渙散,士氣很低,剛一接觸,便四處潰逃。而政府軍卻鬥志旺盛,以一當十越戰越勇。
與此同時,改革派還提出「減免租稅」、「四民平等」口號,把農民和商人都爭取到自己一邊,以壯大自己聲勢。因此,由三井等富商資助的各種軍用物資,源源不斷地由市民群眾送到前線,並有許多市民找出土槍、土炮直接參戰。幕府軍早已不得人心,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政府軍和百姓,早已嚇得魂不附體,紛紛投降。德川慶喜看到大勢已去,長嘆一聲倉惶撤退,逃到江戶。
政府軍不給對方以喘息之機,跟蹤幕府殘軍,迅即包圍江戶。
德川慶喜看到自己的軍隊已經瓦解,江戶的居民又不擁護自己,再戰只有死路一條,於是決定放下武器,向天皇投降。隨後,政府軍便開進江戶,這樣,統治日本長達200多年之久的德川幕府垮台了。
1868年3、4月間,明治政府先後頒布了《五條誓文》和《政體書》,從而提出推行資本主義新政的基本方針,從1868年—1873年,開展了大刀闊斧的維新運動。
維新運動的主要內容是,收回封建地主領地、取消封建身份級制、扶植資本主義工商業、破除封建主義舊文化。這些有利於發展資本主義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擺脫了淪為殖民地的危機,由一個落後的封建社會,逐步轉變為獨立的資本主義強國。
但是由於當時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水平不高,資產階級的力量較為軟弱,尚未形成獨立的政治力量,因而國家的領導權落在中下級武士手中,他們雖然資產階級化了,但仍保留著濃厚的封建主義因素,使它日後逐步發展成為軍事封建的帝國主義。

新撰組:

新撰組真實歷史

幕末,激進派維新志士曾以「天誅」的名義,斬殺與己持相反觀點的人,執行斬殺行動的人便稱為「劊子手(人斬り)」。為竭制勤王志士的「天誅」,幕府招浪士組進京,成立「新撰組」,名義上維護京都治安,實際上是與勤王派對抗。

新撰組
文久三年(1863年),新撰組成立,當時局長為芹澤鴨(芹菜燒鴨?^^)。不久,以土方歲三、近藤勇等天然理心流劍士為中心的新撰組骨幹,以肅清組內敗類為由,斬殺芹澤鴨,迫使新見錦切腹,並由近藤勇出任新撰組局長,土方歲三出任副長。然後一番隊隊長為沖田總司、三番隊隊長為齋藤一。可以看出,新撰組的中心力量都是天然理心流劍士。

元治元年(1864年)六月五日,長州藩維新志士在京都池田屋秘密集會。因為消息泄露,池田屋遭新撰組襲擊,除桂小五郎(即維新三傑之一的木戶孝允)因故未到會外,大部分長州藩志士高層人物或被斬殺,或被捕。這就是震驚日本的「池田屋事件」。新撰組一戰成名。由於新撰組本處地處京都壬生地區,因此被人們稱為「壬生狼」。

慶應二年(1866年),在坂本龍馬的努力下,歷來相互仇視的薩摩藩跟長州藩同盟,維新力量日趨壯大。

慶應四年(1868)年,戊辰戰爭爆發。在維新軍隊的攻擊下,幕府軍節節潰敗。四月,德川幕府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將政權交還天皇。

戊辰戰爭後,新撰組殘部在土方歲三的帶領下,向東北投奔會津藩,與其他佐幕軍隊一起,繼續抵抗維新政府。但是,由於會津若松城戰役的失敗,新撰組殘部只得繼續向北逃奔至北海道函館。

明治二年(1869年),箱館戰爭爆發。歲三獨自騎馬舉刀突入敵陣,被步槍子彈貫穿胸部,戰死。新撰組正式結束。

新撰組局長――近藤 勇 保五年――慶應四年(1834-1868)

天保五年十月四日,近藤勇出生於武州多摩郡上石原豪農宮川家。幼名勝五郎,後改稱勝太。十六歲時成為天然理心流三代目近藤周助的養子,改名為近藤勇。文久元年八月二十七日,二十七歲的近藤勇繼承天然理心流宗家,成為該流派四代目。

文久三年(1863年),率試衛館天然理心流門人加盟進京浪士組。浪士組解散後殘留京都,成為京都守護松平容保下屬,並與芹澤鴨一派共同成立「新撰組」。肅正芹澤鴨與新見錦一派後,近藤勇出任新撰組局長一職。

元治元年(1864年)六月五日,長州激進派維新志士在京都二條池田屋密謀火燒京都,趁亂暗殺佐幕派人物。不料消息泄露,近藤勇率新撰組進攻池田屋,將與會人物一網打盡,令長州派大傷元氣。因為池田屋事件,新撰組一戰成名。

慶應四年(1868年),戊辰戰爭爆發。京都伏見鳥羽一戰,幕府軍大敗,逃往江戶。在下總國流山一戰中,為掩護其他新撰組隊員及同志撤離,近藤勇向維新政府軍投降。因為當時幕府是維新政府「朝敵」,近藤勇投降後,當局不許近藤勇以武士身份切腹自盡,而判其斬首。

慶應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在板橋平尾一里冢,近藤勇被斬於自己的愛刀「虎徹」之下,時年三十四歲。

以下是天然理心流剛被錄用時,近藤所作以贈友人的一首漢詩,表明了他的志向:

富?F利名
?M?wむ可けんや
悠悠として
官路は浮沈に任す
此身更に
苦辛在るに有り
??食暖衣は
我心に非ず
撰組副長――土方 歲三天保六年――明治二年(1835-1869)

天保六年五月五日,土方歲三出生於武州多摩郡石田村。父親在歲三出生前就已去世。歲三五歲時,母親亡故。於是幼小的歲三跟著二哥和二嫂過日子。後來,歲三的姐姐嫁給了佐藤彥五郎後,便把歲三接過去一起生活。

歲三的姐夫佐藤彥五郎熱心於劍術。通過姐夫,歲三認識了天然理心流的近藤勇,並成為天然理心流門人,到江戶試衛館修習劍術。

文久三年(1863年),幕府招浪士隊進京護衛將軍德川宗茂。之後,浪士隊解散,清河八郎率部分浪士東歸。此時,京都守護松平容保受命差配殘留在京都的浪士。近藤勇試衛館一派跟芹澤鴨一派投於松平容保門下,並成立維護京都治安的「新撰組」。

同年,試衛館一派以擾亂法度為名,迫使新撰組副長新見錦切腹,並斬殺局長芹澤鴨。並由近藤勇出任局長,歲三出任副長。歲三制訂新撰組的組規「局中法度」,若有違背者,立即切腹。因為歲三在執行法規以及對待敵人時毫不手軟,於是便有了「新撰組魔鬼副長」的稱謂。

慶應四年(1868年)一月,戊辰戰爭爆發。在伏見鳥羽一戰中,歲三代替受傷的近藤勇,率新撰組參加幕府軍隊與維新軍交戰。在維新軍的西洋炮火的強大威力下,幕府軍大敗,新撰組隨幕府軍逃往江戶。在下總國流山一戰中,由於維新政府軍的奇襲,幕府軍再次敗走。此時,近藤勇決意投降,以掩護其他新撰組隊員撤退。與近藤訣別後,歲三率新撰組殘部與幕臣大鳥圭介合流,參與了宇都宮、會津等地的戰役,以及參加了為抵抗維新政府而成立的奧羽越列藩同盟,但均以失敗告終。只好向蝦夷(即北海道)繼續逃奔。

明治二年(1869年),政府軍攻打北海道的所謂「蝦夷共和國」。箱館戰爭中,箱館市被攻落,「蝦夷共和國」的投降只不過是時間問題。因為戰友的死訊不斷傳來,以及失敗已成定局,歲三決意戰死沙場。

五月十一日,歲三單騎沖入敵陣,被步槍子彈貫穿胸部,戰死。時年三十五歲。

歲三不僅是位英雄,同時也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俳人。他死後,留下了一部作品集《豐玉發句集》。歲三的辭世.

新撰組一番隊長――沖田 總司天保十三年――慶應四年(1842-1868)

天保十三年,沖田總司出生於江戶,幼名沖田宗次郎(想起和月筆下的那個總是在微笑放電的瀨田宗次郎沒有?)。父親沖田勝次郎是白河藩阿部正備的家臣。

總司十歲時,便跟近藤周助學習天然理心流劍術。並且由於天資聰穎,最早獲得了天然理心流的真傳,後來可以說是新撰組第一高手。跟齋藤一一樣,總司的劍法偏重於刺突。他的絕招名為「無明劍」,是以三段突刺為攻擊手段的劍術:先以「平晴眼」起勢,然後以極快的速度踏前並向對手刺突攻擊,連續刺突三次,一氣呵成。(玩過SNK《月華的劍士2》的朋友知道真田小次郎的一招「無明劍」吧?那可是沖田的絕招哦!號稱新撰組零番隊隊長的真田小次郎應該就是以沖田總司為原型的吧!或許是「影之沖田」?哈哈)

文久三年(1863年),總司與近藤勇、土方歲三等試衛館一門加盟進京浪士組,並一同留在了京都。新撰組成立後,總司擔任了組里的劍術教練,並兼任一番隊隊長。

元治元年(1864年)六月五日,池田屋事件爆發。在池田屋一戰中,總司斬殺了長州藩維新派重要人物吉田稔?O跟肥後的松田重助。當新撰組正准備凱旋迴邸時,總司突然吐血昏倒。此後,總司便開始長年與病魔纏斗。

慶應四年(1868年),戊辰戰爭爆發。伏見鳥羽一戰後,新撰組隨幕府敗走江戶。由於長年的肺結核病,重病在身的沖田總司在千?W谷的植木屋平五郎宅中療養。同年五月二十九日夜,總司夢到一隻黑貓,並在夢中將此一黑貓斬殺。第二日,總司便撒手人寰,去世時只得二十六歲

新撰組三番隊長――齋藤 天保十五年――大正四年(1844-1915)

天保十五年生,御家人山口裕助之次男。父親本是明石藩的一名足輕,後來買了御家人的稱號。

齋藤一很早就認識了江戶試衛館的近藤等人。然而由於誤殺了人,齋藤逃往京都避難。文久三年(1863年)試衛館應募入京後,齋藤找到並加入了試衛館,並跟近藤、土方、沖田等人一同留在京都。新撰組成立後,齋藤一擔任副長助理跟三番隊隊長。

齋藤一的劍術跟沖田總司一樣偏重於刺突。與沖田迅疾的「三段突」相比,齋藤的絕招「牙突」更注重於一擊必殺:左手執劍柄的尾部並向後收,右手與劍尖同時指向敵人,然後於左足迅速踏前的一瞬間左手將劍刺出。由於左手執劍柄尾部,因而攻擊范圍更長,所以很多時候敵人是在以為不會中刀時出人意料地中刀。由於在入試衛館前,齋藤一就已經是一刀流的免許皆傳,所以齋藤的天然理心流劍術中柔和了很多一刀流的技法。這也是他跟沖田的不同之處。(玩過SNK《月華的劍士2》的朋友不知注意沒有,在選人畫面,鷲冢慶一郎的姿勢就像是齋藤一的「牙突」哦,而且跟真田小次郎一樣,鷲冢慶一郎也穿著新撰組的隊服。或許鷲冢慶一郎的原型就是齋藤一呢!)

慶應四年(1868年),戊辰戰爭爆發。伏見鳥羽一戰幕軍慘敗,逃往江戶。此後,齋藤與近藤一同參加了甲州鎮撫隊,同樣大敗,逃回江戶。後來齋藤又隨幕軍逃到東北會津,並於此代替受傷的土方歲三指揮新撰組。

戊辰戰爭後,日本迎來了明治新時代。齋藤一化名藤田五郎,成為警視局的一名警官。此時的齋藤一,一邊懷念幕末時代一起戰斗的戰友們,一邊拿起自己的劍,繼續貫徹自己「惡?即?斬」的信念。

大正四年九月二十八日,齋藤一去世,享年七十一歲

② 山東煙台為啥一直建不成老嵐水庫

我估計最大的原因是沒錢

③ 有關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

網路里就有的 還有一個網站——維基網路 我剛才看了 很全 這里不讓貼網址 希望能幫到你

④ 求解:日本明治維新前後詳細資料

明治維新毀滅了舊的封建秩序,開創了新時代,無論在日本歷史還是世界史上都具有深遠的影響。維新主角並非四強藩藩主,而是廣大中下級武士和平民。下面,就先依照藩屬來介紹這一時代的風雲兒。

長州(毛利)藩

長州是開國與尊王倒幕的急先鋒,藩主毛利敬親率領強大的家臣團,先後兩次抵禦住幕府號召的諸藩圍剿,並在其後的戊辰戰爭中,成為倒幕軍主力。

狂飆突進的高杉晉作(1839~1867)

首次認識高杉,是在真船一雄的漫畫《幕未西醫外傳》中。當時只知道他是位維新志士,創建了奇兵隊,二十七歲時得肺病死去。後來,又讀了有關史籍,才了解了他驚人的魅力所在。

明治維新有三傑(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和西鄉隆盛),但同時代另有三人的聲名更在三傑之上,即長州的高杉晉作、土佐的坂本龍馬和幕臣勝海舟。

高杉晉作初名和介,又名春風,號東行,藩主亦曾名為東一(東邦第一人)和谷潛藏(深谷潛龍)。他家世為長州譜代重臣,曾就學於大思想家吉田松陰門下,與久坂玄瑞、入江久一並稱為「松下三高足」。

1862年,高杉遠航中國,目睹滿清遭受列強壓迫,淪為半殖民地的現狀,激發其危機意識。回國後,即領導藩內的反幕運動。他提出「大割據」策略,組織以平民和農民為主體的「奇兵隊」,深為毛利敬親所重。

1864年,英、法、荷、美四國艦隊進攻長州下關,長軍戰敗,其後不久,幕府又發動了第一次征長戰爭。長州的守舊勢力趁機奪取藩政,向幕府投降謝罪。12月15日,高杉在馬關功山寺以八十人起義,短短三個月即橫掃整個長州,奪回了政權。

1866年,幕府發動第二次征長戰爭,出動二十幾個藩十五萬大軍,沿大島口、藝州口、石州口、九州口四路進兵,故又稱「四境戰爭」。高杉擔任長州海軍總督兼九州口參謀,以一當十,獲得全勝,並於次年1月,逼降征長主力小倉藩。4月,高杉肺結核病發作去世。

高杉是維新時代最驚天動地的英雄人物,同時代人稱其「無人可以企及」。KOEI的名作《維新之嵐》把他設定為武力162、學力128、魅力161、並且先進性的提升方面排名第一,真是絕不誇張。高杉曾出訪中國,在上海居住過,對中國一直懷有強烈的友好感情,這也是與其它志士不同的地方。

但是有趣的是,高杉雖然鼓吹「四民平等」,吸收農民參加奇兵隊,但他本身卻往往一副上級武士的臭架子。生前,他自稱「奇兵隊開辟總督」,率扈從、攜藝妓、張羽傘,悠然醉步於馬關街頭,並告誡其妻雅子「牢記武士之妻與町人百姓之妻的身份區別」。他死後,雅子也因此始終不接受身居高位的高杉舊友伊藤博文與山縣有朋等人資助,說:「武士之妻,再窮也不能靠足輕輩的接濟過活。

老成持重的木戶孝允(1833~1877)

原名桂小五郎(父姓和田,他是過繼給桂家),後為躲避幕府迫害才改名木戶貫次,又改名為木戶孝允,號松菊。

桂是維新三傑之一,也出自吉田松陰門下,並在江戶齋藤彌九郎的道場中學習劍術(神道無念流),成績突出,第二年即當上塾頭。1858年,他被任為駐江戶的長州藩做太檢校。

幕府大老井伊直弼為了打擊尊王攘夷派,於1858年興起安政大獄,吉田松陰與橋本左內、賴三樹三郎等志士均被處死。桂受此事刺激,倒幕思想成熟,此後往來於江戶、京都與萩城之間,聯絡同志,准備起事。

1864年6月,桂與長州、土佐、熊本諸藩志士相約在京都三條河原町的旅館池田屋秘密集會,遭新撰組襲擊,死傷多人。桂紅運當頭,不但因為遲到逃過一劫,而且其後四處躲避追捕時,還認識了一位紅顏知己——原姓生咲的藝妓二代目幾松。這位幾松,就是後來的木戶孝允夫人松子。

戊辰戰爭爆發時,西鄉用兵於前,桂與大久保治政於後。維新勝利,桂與大久保亦同時參加岩倉使節團去歐美各國考察,其間矛盾雖日益激化,但依舊於1877年聯手擊敗急於對外擴張的西鄉隆盛。

其後大久保獨裁體制建立,桂受排擠,一度憤然下野。1877年西南戰爭爆發後不久,四十五歲的他即病死於京都。

奇怪的是,《維新之嵐》中對桂各項數值都設得很普通,尤其思想的先進性更是偏低,真是莫名其妙。

首任總理大臣伊藤博文(1841~1909)

原名俊輔,松蔭門下,1871年隨岩倉使節團訪問歐美前是桂的忠實追隨者,以後則日益親近大久保利通。

伊藤的初露頭角是在高杉晉作成立奇兵隊後,他也組織了力士隊,並參加1864年的功山寺起義。維新勝利後,長時間在政府中擔任要職。1877年桂病死,1878年大久保被刺殺,1881年大隈重信辭職,他遂實居政府樞要。1885年任首屆內閣總理大臣。

伊藤是個老牌帝國主義分子,積極主張侵朝侵華。1909年與俄使密商吞並朝鮮事宜,前往哈爾濱,10月26日被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槍殺,真是大快人心。

「俗吏」井上馨(1835~1915)

長州下級武士出身,倒幕志士。曾在四境戰爭中守衛藝州口,不但擊敗來敵,並且反攻迫使藝州藩求和,維新後屢任要職,與肥前的大隈重信等積極推進資產階級改革,結果被保守派西鄉隆盛和江藤新平等罵為「俗吏」——當然井上也反罵西鄉為「蠢子」。

井上一度棄官從商,幫助奠定了三井財團的基礎。1876年代表日本在對朝鮮的不平等條約《江華條約》上簽字。1907年被授予侯爵。

軍事奇才大村益次郎(1824~1869)

原姓林田,名永敏,長州醫生,曾在大坂向緒方洪庵學習西醫和荷蘭話,後入幕府講武所但任教授,翻譯西洋兵書。

桂小五郎與之接觸,感覺這個沉默寡言的奇特(長相好象鯰魚)傢伙似乎滿腹經綸,一打聽原來是本藩人,於是想盡辦法把他搞回本州,在藩校明倫館教授兵學。

四境戰爭時,大村防衛石州口,長衫木屐,指揮若定,攻入濱田藩,獲得全勝。1868年新政府東征軍攻入江戶後,天野八郎等在上野組織彰義隊,與東征軍對峙,西鄉隆盛等屢戰不勝,結果大村以絕對劣勢兵力,一天即結束了戰斗,天野被擒,彰義星散,全日本為之驚詫不已。

大村平素不會說話,只知埋頭苦幹。上野之戰時,彰義隊聲勢浩大,大村遂擬將政府軍中戰鬥力最強的薩摩兵布置於最危險的陣地。西鄉隆盛見此計劃,驚問大村:「君欲使薩兵全滅乎?」大村想了半天,竟然老老實實地回答:「然」。西鄉於是無話可說。

維新後,大村擔任新政府兵部大輔,因為欲將軍制改為洋式,受到攘夷派的攻擊,終遭暗殺。可憐的是,他當時沒被刺死,折騰一個月,卻因傷口感染,而一命嗚呼了。

陸軍元帥山縣有朋(1838~1922)

號素狂、言雪,別號芽城山人、椿山莊主、無鄰庵主、小淘庵主、古稀庵主(起字型大小上癮的傢伙),通稱狂介。年輕時加盟奇兵隊,並任軍監。功山寺起義後不久,舉隊投奔高杉,其後又參加了四境戰爭和戊辰戰爭,功勞顯赫。

和月伸宏的《浪客劍心——明治劍客浪漫談》中,山縣曾小小露了一面,大家還有印象吧。當時他是陸軍中將,不過1899年時升任元帥。另外,他還於1889、1898年兩次組閣。

人才鼎盛的長州

長州的尊攘夷思想之祖,當然是吉田松陰(1830~1859),他的門下,除高杉、桂、伊藤外,還有在師門與高杉齊名的入江久一(1837~1864)、久坂玄瑞(1840~1864)、品川彌二郎(1843~1900)、益田右衛門介(1833~1864)等,都為維新事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而松陰所以能夠明目張膽地鼓吹尊王思想,與長州重臣周布政之助(1823~1864)的支持有很大關系。此外,長井雅樂(1819~1863)的《航海運略策》則為維新志士從攘夷到開國的思想轉變奠定了基礎。

非出松陰門下而成為長州維新領袖的有方澤真臣(1833~1871),他曾與大久保利通一同進京接受討幕的密詔。不過,他最後的下場也和大久保一樣,被人給刺殺了。

另外,長州還出了個傢伙叫乃木希典(1849~1912),此人維新後才加入陸軍,曾參加甲午中日戰爭,後任台灣總督,又在旅順和俄國人鏊戰過(真是我國之大仇敵)。不過他之所以出名,在於明治天皇去世時,乃木夫婦自殺以殉,所以被日本軍國主義份子尊為「軍神」,竟與南北朝時楠木正成相提並論。芥川龍之介在短篇小說《將軍》中,倒是把他罵到狗血噴頭。

薩摩(島津)藩

薩藩在維新中的作為僅次於長州,但在新政府中掌握的許可權,卻在長州之上。藩主島津齊彬是個大野心家,也因此薩軍的實力最為雄厚。

「庶民的英雄」西鄉隆盛(1827~1877)

小名吉兵衛、吉之助、大名隆永,維新後才改隆盛,雅號南洲。曾與僧人月照共同鼓吹尊王攘夷,不為藩中所容,於是相約投水自殺。月照沉底,西鄉卻幸運地被救。

薩、長宿怨已久,多虧中岡慎太郎和坂本龍馬的聯絡,西鄉和桂小五郎才終於見面,商定了兩藩聯合倒幕事宜。戊辰戰爭時任軍事統帥。勝利後,因在征韓論(西鄉主張利用對朝鮮戰爭,轉移國內矛盾)問題上與大久保對立而辭職回到薩摩。

西鄉在薩摩(鹿兒島縣)廣收門徒,開辦軍校、維持治安,實際是建立了不受中央控制的獨立王國。1877年,他被不平士族擁立發動西南戰爭,不久失敗,切腹自殺。

但是日本人對西鄉的印象非常之好(僅次於龍馬),稱之為「庶民的英雄」,演繹出種種傳說——為什麼?天曉得。

其弟西鄉從道,未隨兄參加士族叛亂,1898年升任陸軍元帥。

獨裁者大久保利通(1830~1878)

名利濟,通稱正助,後稱一藏,號甲東。維新三傑之一,薩藩的重臣。他起初推行公武合體政策(公持朝廷,武持幕府,公武合體即天皇和將軍分享權力),後因情勢變化,轉變為討幕派。

他和西鄉私交甚厚,戊辰戰爭時,西鄉掌兵,大久保掌民,合作十分默契。但通過其後參加岩倉使節團出訪歐美,大久保日漸贊同桂小五的內治為先的主張,反對西鄉的「征韓論」。西鄉被迫辭職歸鄉,大久保則作為內務卿,控制了明治政府的實權,從此二人讎隙日深。

當時的內務省,其許可權除行政外,還包括治安、工商業及部分財政、司法權。大久保並以大隈重信(大藏卿)和伊藤博文(工部卿)為左右手,建立了完整的獨裁體系。

《劍心》中的大久保沉穩睿智,憂國憂民——確實他的統治對日本迅速富強起來,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西南戰爭的翌年(1878),大久保於行路途中被刺。

鹿兒島群雄

戰國末期,島津氏就以其強大的家臣團稱雄九州。二百餘年後,島津久光(島津齊彬之兄、次代津忠義之父)統率下,又是人才輩出,成為西南第一強藩,倒幕之主力。

島津的倒幕派家老,除西鄉外,還有與大久保利通共組誠忠組的小松帶刀(1835~1870)。其它人才還有曾密謀刺殺幕府大老井伊直弼的有馬新七(1825~1862)、雖眼足均有缺陷卻擅長兵法謀略的伊地知正治(1828~1886)、外交奇才寺島忠則(1832~1893)、人稱「人斬新兵衛」的大刺客田中新兵衛(?~1863)、參加過甲午海戰的東鄉平八郎(1847~1934),外號「劊子手」的中村半次郎(1838~1877)等。

另有兩個人物值得小書一筆。一是黑田清隆(1840~1900),他曾作為箱館征討參謀攻陷榎本武揚的基地五稜郭。但戰爭勝利後,他卻四處奔走為榎\本請命,並終於使其獲釋。1888年,黑田亦組閣成為首相。

還有就是在關西聞名一時的大財閥五代友厚(1835~1885),與其它實業家不同,他並非商人世家,而是由士轉商,薩藩的優秀人才。

土佐(山內)藩

藩主山內容堂,是公議政體(諸候集體執掌國事)的極力鼓吹者,因此上下的藩論也無不受其影響——即使著名的龍馬之「船中八策」,也帶有濃厚的公議色彩。

龍馬飛騰——坂本龍馬(1835~1867)

熟悉戰國歷史的朋友,一定記得明智光秀的封地中心是在坂本城——龍馬的坂本姓氏,源之於此。光秀之婿明智秀滿(左馬之助),傳說未死於山崎合戰,而是逃到了土佐的長岡郡,四代至八兵衛,開了一家居酒屋「才谷屋」,六代至八郎兵衛,始取得鄉士資格。八郎兵衛大名直益,正是坂本龍馬(本名直柔)的祖父。因此,龍馬和其它大部分維新志士不同,一是身份低微,只是個鄉士,再就是非常有錢(才谷屋是土佐有數有大商家)。他的劍術得自於千葉道場,習北辰一刀流——也即北辰流狼牙拔刀射術的由來(「快槍手」龍馬?)。

故事的發生在龍馬脫藩東上江戶、謀刺幕臣勝海舟的前後。龍馬曾經對一位密友說:「我喜歡小太刀,小太刀靈活,比太刀實用。」朋友深以為然,未曾想再見龍馬,他卻掏出來一柄手槍:「這個比小太刀更具威力。」

勝海舟是開國論的先驅,抱持著攘夷思想的龍馬把他作為行刺目標、必殺的奸黨。但是,勝精闢的思想終於使龍馬認識到,不開國並發展經濟、強大國力,亦無以抵禦列強。那位朋友再見龍馬,龍馬掏出的是一部開國論書籍:「手槍只能殺傷敵人,此書可以振興日本!」

成為勝海舟門徒的龍馬,構思出了自己獨特的共和政體論。1864年,他在長崎龜山創立了商社「社中」,又名「龜山社中」,也就是後來聲名顯赫的「海援隊」。「海援隊」不僅僅是商務貿易組織,它是尊王志士們的總聯絡站和情報站。利用「海援隊」,龍馬把大量金錢投入到尊王倒幕運動中去,並反復奔走,終於促成了薩長兩藩的聯合。

1867年,龍馬與後藤象二郎一起完成了「船中八策」,主張將軍奉還大政,把國體改為君主立憲制。「船中八策」中的許多條文。日後被原封不動地搬入明治新政府的憲法和各種法律規章中去。

龍馬短暫的一生,為日本的振興耗盡了心力,所以才會說:「我相信日本的長夜終將迎來黎明。」但他沒能看到黎明。1867年1l月15日,他在京都近江屋遭一名自稱大和十津川鄉士的刺客突然襲來,龍馬眉心中刀,立即死亡。同時一起殞難的,還有「陸援隊」隊長中岡慎太郎。刺客,據傳是「新撰組」前身「浪人隊」的首領之一佐佐木只三郎——但細察情勢,當時許多人都有殺害龍馬的動機,他究竟死於誰手,也許永遠是一個謎。

龍馬可以說是日本歷史上最幸運的人,因為他死後大名傳播天下,甚至蜚聲海外,並且深受各階層的愛戴——大眾百姓,認為他是拯救日本的平民英雄;資產者認為他是近代日本商業的始祖;民主派認為他是民主先驅;保守派認為他是尊皇的忠臣;軍國主義者認為他是帝國海軍的保護神。因此,龍馬的名聲遠在「維新三傑」、甚至高杉和勝等人之上,不能不說是種異數。

龍馬由生到死的盟友——中岡慎太郎(1838~1867)

「海援」、「陸援」,互為表裡,雖然慎太郎之創立「陸援隊」,靈感是來自「社中」,但龍馬之把「社中」改編為「海援隊」,實際是仿效「陸援隊」。相比之下,「海援隊」更象商團,龍馬更象辯士,而「陸援隊」彷彿軍隊,慎太郎無疑是名戰士。雖然有關「龍馬的主要目的是賺錢,慎大郎的主要目的才是維新」的論調簡直是屁話,但中岡慎太郎在明治維新中的作用,確實並不小於龍馬。23歲時,慎太郎加入了武市瑞山(半平太)為首的土佐勤王黨。1865年,他發起了薩長聯盟運動,並在龍馬的幫助下獲得完全成功,同年,完成名著《時勢論》,鼓吹改革的中心在一個「戰」字。1867年7月創辦「陸援隊」,同年11月往京都拜訪龍馬,死於近江屋之變。時年30歲,比龍馬還小3歲。

稀代的暗殺者——岡田以藏(1838~1865)

以藏出身於土佐藩最下級的鄉士之家,從小立志成為宮本武藏一樣的大劍客,但是,以他的身份,很難進入一流的道場學習。他只有藏在道場外偷學,於是形成了別具風格的暗殺劍法。

上級鄉士,同時也是土佐勤王黨的領袖武市瑞山的道場開張了,以藏終於得到正式拜師學藝的機會,並以其驚人的天賦得到瑞山的贊賞。1856年,瑞山前往江戶游學修行,以藏也被允許隨行。在江戶三大道場之一的桃井道場,以藏苦學並得到了鏡心明智流的真傳。此後,他又陪伴瑞山,在防長和九州地方游歷修行,劍客以藏的大名,從此轟傳天下。

在跟隨瑞山學習劍術的同時,以藏也逐漸接受了尊王思想。游學結束後,他進入京都,開始狙擊並斬殺佐幕派人士,也即實施所謂的「天誅」,因而被稱為「劊子手以藏」(人斬以藏)。他不但暗殺了官員、浪人,僅有案可察的就有近二十人,並且還在1863年2月23日,把京都等持院中三代足利將軍的木像梟下首來,曬在四條河原,以表示對現政權的德川將軍之威嚇。

1865年,以藏在京都被捕,其後被引渡給土佐藩,經殘酷的拷打後處以死刑,首級在雁切河原示眾,享年28歲。

板垣雖死,自由不亡——板垣退助(1837一1919)

山內容堂的重臣,精通西洋兵法,成為土佐勤王黨的領袖之一。戊辰戰爭中任總督府參謀,攻擊奧羽越列同盟的中心會津城,獲得了極大的勝利。明治初年任政府參議,1873年因提出征韓論,與西鄉隆盛一起辭職。翌年組織愛國公黨,建議設立民選議院,掀起自由民權運動,並領導建立立志社和愛國社等團體,推進國會開設請願運動。

1881年,板垣創立自由黨,被選為總理。大隈重信、伊藤博文等執政者對他萬分頭痛,遂於1882年由政府資助他到歐洲各國游歷考察。1883年板垣回國後解散自由黨,脫離民權運動,1896年任內務大臣,1898年與大隈重信共同組閣,俗稱「隈板內閣」,再任內務大臣。

在推行自由民權運動時,板垣曾遭到暗殺,身負重傷。當時。他說出了那句名言:「板垣雖死,自由不亡。」

四國的強藩,土佐之雄傑

論思想的進步,土佐不如長州,論在維新中的推動作用,土佐不如薩摩;但從龍馬到板垣,從「船中八策」到自由民權運動,土藩群傑也自有其不同尋常的異樣光輝存在。

土佐藩論的進步,始於吉田東洋(1816~1862)。

東洋長時間主持藩政,並將板垣退助和後藤象二郎(1838~1897)倚為左右手。激進的土佐勤王黨成立後,派人刺殺吉田東洋,並由武市瑞山(1829~1865)代其執政。

其間,龍馬組織海援隊,隊員大半是土佐人士,主要幹部有長岡謙吉(1834~1872,龍馬死後代掌海援隊)、陸奧宗光(紀伊藩士、另文敘述)、近藤長次郎(1840~1886,外號「饅頭屋長次郎」)、新宮馬之助(1836~1886)和池內藏太(1841~1866),以及龍馬的外甥高松太郎(1842~1898)等。

1865年,武市瑞山下獄死,後藤象二郎重執藩政。明治維新後,雖雲四強藩執政,但土藩大部分功臣均被排擠下野。後藤即與板垣共組自由黨,自由黨的前任副總裁亦為土佐藩士出身、曾加入海援隊的中島信行(1846~1869)。

還有兩人必須一提。一是最早脫離藩籍,組織「天誅組」,1863年在大和舉兵倒幕的吉村虎太郎(寅太郎,1837~1863)。二是海援隊幹部、後來制霸明治時代海上運輸的岩崎彌太郎(1834~1885),他曾把自己的三階菱家徽和山內的三葉柏家徽相結合,創建了聞名天下的商社社徽——三菱。

肥後(佐賀鍋島藩)

藩主先後為鍋島閑臾和鍋島直大。比起前三強藩來,佐賀幾近於湊數,人才之鼎盛,遠不如水戶、熊本諸藩,值得提及的,區區三人而已。

先是「二大」,即最早提出遷都江戶(東京)並成為首任東京府知事的大木喬任(1832~1899),以及組織日本最早政黨內閣的大隈重信(1838~1922)。還有江藤新平(1834~1874),主張雄藩聯合與公武合體。維新時在與彰義隊的作戰中立下大功。後主張征韓論,與西鄉隆盛同時下野,但先西鄉在佐賀發動叛亂,兵敗被殺。

閱讀全文

與山東老嵐饅頭加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清60幀電影網站 瀏覽:170
翁虹和徐錦江 無敵風火輪 瀏覽:286
大學女生房間沙龍兩個女主叫什麼 瀏覽:366
韓國gl電影 瀏覽:580
看電影哪個位置好一點2d 瀏覽:68
賣原味內衣的電影 瀏覽:572
關於道士的電影 瀏覽:334
哪裡可以看除卻巫山這部電影 瀏覽:387
最黃 影視 瀏覽:989
看電視劇的免費網址 瀏覽:307
給老人吃奶的電影 瀏覽:444
三點盡露的電影 瀏覽:491
間諜電影香港 瀏覽:406
電影里女主角叫茉莉 瀏覽:22
50度電影有幾部 瀏覽:17
女人為出軌剪頭發的電影 瀏覽:381
李采潭的作品子 瀏覽:793
沐風少女在線觀看 瀏覽:837
強奸電影哪些 瀏覽:723
美國免費電影專區 瀏覽: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