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內關外是啥意思
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說法。
一、關內
1、古代在今陝西建都的王朝,通稱函谷關或潼關以西王畿附近叫關內。
2、明清稱山海關以西地區為「關內」。
3、今四川省康定縣以東地區亦稱為「關內」。
4、深圳市二線檢查站以內的經濟特區區域稱為「關內」,包括鹽田區、羅湖區、南山區、福田區四個市轄區。 關外有寶安、龍崗二區,這二區佔了深圳面積70%。由關外進入關內需要辦理通行證(後來隨著政策放寬,只需檢查身份證即可)。
二、關外
1、秦、漢是定都陝西的王朝,稱函谷關或潼關以東地區為「關外」。
2、唐初開始,指山西雁門關以外的漠北之地。
3、明清稱東北三省,即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為「關外」,因位於山海關以外而得名。
4、如今,深圳市二線關以外的地區,即寶安區、龍崗區和光明新區,當地人也俗稱關外。
(1)北京關內關外加盟擴展閱讀:
雄關險阻不僅在軍事上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能夠左右歷史的進程。中國歷史上不少地區以關卡的方位來命名,涉及關中、關東、關西、關內、關外、關南等。
1、關中
關中的主體是渭河平原,位於中國地理第二階梯之上,主要分布在陝西中部。南面是秦嶺,北方是鄂爾多斯高原,西部是隴東高原,東邊是黃河。這種山間谷地的地形,人們能夠在四方築關以自守。
函谷關、武關、散關、蕭關分別扼守渭河平原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因此這里又被稱為「關中」。
2、關東和關西
收復河西失地後,秦國修築函谷關來鞏固成果。司馬錯滅蜀後,秦國具備絕對實力優勢,便東出爭霸天下,函谷關以東的土地又被稱為「關東」。
為解除長安西北兩面的軍事威脅,漢武帝驅逐匈奴,收復河套,開拓河西。這個時候,「關西」就取代「關中」來稱呼函谷關以西的廣闊土地。
隨著函谷關的興衰,關西的范圍也略有增減。漢初為加強對關東的控制,著力經營滎陽和敖倉,函谷關的地位開始下降。
公元前114年,漢武帝在河南新安修建函谷新關,舊關從此廢棄。鑒於新關深入關東容易繞過,曹操便在舊關以西修築潼關來作為關東、關西的分界線。
等到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關西」的說法便徹底取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關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關外
⑵ 過幾天去北京是到關內還是關外
我還奇怪呢
北京哪裡出來個關內和關外。。
⑶ 中國哪些城市有關內關外
東北大興安嶺那一帶,靠近外興安嶺,這個是個人猜測,圖冊上沒有明確表示
⑷ 東北人說的關內關外是什麼
這里的 關 是指 山海關。關內就是山海關以南,包括秦皇島、唐山以南等地。關外就是東北三省: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
⑸ 關內和關外指的是什麼關名稱的由來是什麼
古代中國的關內與關外的說法起源於秦朝,其中的「關」代表的是函谷關。但在近代的中國,更多對關的說法是山海關,起源於吳三桂降清把八旗軍引進關,也就是後來的清軍入主中原。
比如說說闖關東的關就指的是山海關,意思是深入東北(當時被日本佔領並成立偽滿洲國)與日軍及日偽作戰。
山海關是明長城的東北起點,境內長城26公里,位於秦皇島市以東10多公里處。
(5)北京關內關外加盟擴展閱讀
山海關是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於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天下第一關」的匾額長5米高1.5米,每個字都一米有餘,相傳是明代成化八年進士、山海關人蕭顯所題字為楷書,筆力蒼勁渾厚,與城樓風格渾然一體,堪稱古今巨作。
天下第一關為萬里長城東部起點的第一座關隘,是關內關外的分界線,是明朝京師——北京的重要屏障。是以展現明代重要關口和平原長城為主的歷史遺跡人文景區 。
山海關為軍事重鎮和戰略要地,明宣德年間曾在此特設兵部分司署,為明兵部的唯一分設機構,具有獨特的軍事與政治價值。自其設立至明朝覆滅,二百多年間,共有90位兵部分司主事於此。
⑹ 何為「關內」「關外」
關內,指山海關以西或嘉峪關以東一帶地區。語出《史記·高祖本紀》:「興關內卒乘塞。」
關外,指山海關以東或嘉峪關以西或居庸關以北一帶地區。
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說法:
(一) 秦、漢是定都陝西的王朝,稱函谷關或潼關以東地區為「關外」。
(二)唐初開始,指山西雁門關以外的漠北之地。
雁門關之稱,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屢有內犯,唐駐軍於雁門山,於制高點鐵裹門設關城,戍卒防守。《唐書·地理志》描述這里「東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盤旋崎嶇,絕頂置關,謂立西徑關,亦曰雁門關。」
(三) 明清稱東北三省,即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為「關外」,因位於山海關以外而得名。
(四)如今,深圳市二線關以外的地區,即寶安區和龍崗區,當地人也俗稱關外。
摘自網路:http://ke..com/subview/322931/6721990.htm
⑺ 什麼叫「關內」「關外」
快刀江風TA0735:你好。
通常稱【關內關外】,指的是山海關,山海關以內,稱關內。出了山海關就到關外了。過去山東、河北東半部,遇到旱澇絕收、兵荒馬亂,難以為計的人們逃荒要飯、下關東(指東北六省、後來的東三省),又稱「闖關東」。走陸路的出山海關。走水路的從煙台、龍口過渤海,到大連,到關東了。
河北的大部分難民,去口(指張家口)外。河南人西出潼關,到陝西、甘肅再遠到新疆。
一根扁擔、一兩獨輪車,背井離鄉,拖家帶口,沿途逃荒要飯,踏上求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