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區加盟 > 北京外國語大學加盟

北京外國語大學加盟

發布時間:2021-07-19 00:44:11

① 河海大學研究生專業工商管理怎麼樣就業怎麼樣

② 楊瀾寫過書嗎什麼名字誰有她的檔案

姓 名:楊 瀾
生 日:1968年生於北京
學 歷:北京外國語大學取得英語學士學位,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及公共事務學院取得國際事務學碩士學位
1990年,楊瀾在中央電視台開始主持《正大綜藝》節目,受到全國觀眾一致喜愛。

1994年,獲得中國首屆主持人「金話筒獎」。

1996年,與上海東方電視台聯合製作的《楊瀾視線》節目成功發行全國。

1997年,被選為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及公共事務學院院長顧問委員會成員。

1997年7月至1999年,在香港鳳凰衛視製作並主持訪談節目《楊瀾工作室》。

2000年,擔任陽光文化媒體集團董事局主席,開創「陽光衛視」。

2001年,楊瀾出任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形象大使;同年7月,在莫斯科國際奧委會會議上代表北京作申奧的文化主題陳述;同年推出世界名人專訪節目《楊瀾訪談錄》;同年獲得海內外十位有影響力的「《中國婦女》時代人物」之一。

2002年度「中國企業女性風雲人物」之一。

2003年3月,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現擔任陽光媒體投資有限公司主席。

全國政協委員 陽光文化基金會董事局主席

楊瀾女士,系資深傳媒人士,陽光媒體投資集團創始人,現任陽光文化基金會董事局主席。

1990年,楊瀾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獲得英美語言文學學士學位。從1990年至19

94年,楊瀾擔任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節目主持人,於1994年獲中國第一屆主持人「金話筒獎」。之後,楊瀾就讀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及公共事務學院,並獲國際事務碩士學位。

1998年至1999年,楊瀾女士加盟香港鳳凰衛視中文台,開創名人訪談類節目《楊瀾工作室》,並擔任製片人和主持人。她主持的節目在世界華語觀眾中擁有廣泛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2000年,楊瀾女士創辦了大中華區第一個以歷史文化為主題的衛星頻道—陽光衛視。陽光衛視在弘揚中國文化,加強傳媒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獲得顯著成績。2000年和2001年,陽光文化兩次入選由世界權威財經雜志《福布斯》評選的全球最佳小型企業。

2001年,楊瀾女士應邀出任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形象大使;同年7月,在莫斯科國際奧委會會議上代表北京作申奧的文化主題陳述。

自2003年3月起,楊瀾女士成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2005年,楊瀾女士開始主持針對中國都市女性觀眾的大型談話節目《天下女人》。

楊瀾女士曾獲得多項國內外企業和傳媒方面的榮譽。其中包括 2001年度海內外十位最有影響力的「《中國婦女》時代人物」及2002年 「中國企業女性風雲人物」等稱號。她積極投身慈善公益事業,現任中華慈善總會慈善大使和義務獻血形象大使,並在宋慶齡基金會、中國環境文化理事會等多家公益機構中擔任理事。2005年起,她被聘為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

③ 北外都出了哪些主持人

現在完成時
楊瀾

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楊瀾是當今中國最出色的女性之一,她曾作為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女主持人,為中國觀眾家喻戶曉;應聯合國副秘書長之邀,作為東亞唯一代表出席了聯合國世界媒體圓桌會議;推出訪談節目《楊瀾工作室》,采訪了多名著名時事人物;被《亞洲周刊》(Asia week)評為泛亞地區20位社會與文化領袖之一;由於在國際傳媒領域的重要影響力,楊瀾被北京2008年奧申委聘為申奧形象大使……而且,她的精彩人生才只是剛剛拉開了序幕而已。

許戈輝

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 她是全國最受歡迎的十佳主持人,華語電視節目十大金獎主持人。在中央電視台主持多種類型的欄目以及大型專題節目和晚會,後來加盟香港鳳凰衛視中文台主持備受觀眾歡迎的娛樂資訊節目《相聚鳳凰台》。另外,擔任主持《97香港回歸世紀報導》、《長江三峽大江截流》、《黛安娜王妃葬禮》《北大百年》、《千禧之旅》等,突顯了她的機敏駕馭、文化底蘊與人文關懷。許戈輝以她親和的風格感染並感動著每一個觀眾。

何炅

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大學畢業留任北外阿拉伯語系教師 。曾在中央電視台主持《大風車》欄目,並主持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流行音樂電視節目《音樂風雲榜》,而且多次主持主持湖南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音樂風雲榜頒獎盛典、中國電視金鷹節暨中國電視金鷹獎頒獎典禮等;發行了兩張個人專輯,並多次出版個人著作,及作為多家廣告代言人。何炅聰明機智,深受廣大觀眾喜歡。

現在進行時--北外主持人大賽
冠軍--趙婷

趙婷,本次北外主持人大賽冠軍。對於奪冠,趙婷的感受是欣喜大於激動。因為沒有事前就志在必得沖著第一這個名次來比賽,所以心態調整得比較好,很平靜。她說自己非常享受比賽的過程,尤其是隊友們都很相處得很好,雖然競爭氣氛很濃,但各位選手仍不遺餘力的互相打氣,每次輪到上台的時候,大家都會鼓勵說「加油」,聽到這些就覺得很開心。對於比賽,她自己認為自備主持做得比較好。雖然沒有組織親友團,但那個環節主持到一半的時候許多觀眾都鼓掌了,聽到掌聲的那一刻感到很滿足。才藝表演中的《看我七十二變》是趙婷比賽中的一大亮點,引起了全場轟動。對於這個趙婷說其實私底下她還是挺好動的,也有過類似的舞台經驗,所以表演勁歌熱舞也不會說放不開。對於接下來將代表學校參加決賽趙婷感到還是有點緊張,她說記得《排球女將》里有這么一句話:「對於想拿第一的人來說,第二名和最後一名是沒有區別的」。但上次代表學校參加21世紀英語比賽之前,我的指導老師對我說「要enjoy the competition」,這次的主持人大賽我真的做到了,表達了自己的想法,看到了其它隊員的閃光點,學到了很多東西,感覺很棒。她說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不要放棄!在這里我們也預祝這顆閃閃發亮的新星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最佳應變獎——楊鵬

說到獲得這個獎項,有一點在楊鵬的意料之外,能得到含金量這樣高的獎也讓他著實的高興。楊鵬在復賽的自備主持環節為我們帶來了「北外亂談」他說自己比較喜歡用歪詞來說正事,讓大家在笑過之後更多的是去思考。與他特色的主持相比,楊鵬的才藝表演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累計長達1分多鍾的語言鋪墊之後,姍姍來遲的口琴吹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僅僅斷斷續續的勉強撐下30秒鍾便收場。「我其實會吹的,不過有陣子沒練了。我的表演時間也正是下一個選手的准備時間,所以我要多說些話把原本只有30秒的節目拉長,不然對她太不公平了。」楊鵬的殺入前4也經歷了一些波折。第一輪慘遭淘汰後終於又在敗者復活環節中重新站上舞台。主持人宣布復活者名單時,把楊鵬的1號錯念成了10號,「當時沒什麼感覺,因為我覺得10號選手也真得很優秀,大家的風格各不相同,誰能留在台上還要看評委的取向。當知道是我又『活』過來時,沒來得及進行什麼心理活動,就又開始對下一個環節的准備了。」當問及有沒有繼續參加下屆主持人大賽的打算時,楊鵬1秒鍾之內給出了答案:「我還沒有想過下一屆還要不要繼續參加,來不及想那麼遠了,因為現在我要去履行我的諾言——請哥們兒們吃煎餅啦。

最佳人氣獎--楊抑

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主持人大賽上那個清澈的聲音,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被那個聲音詮釋的淋漓盡致的《致橡樹》,是否還記得那個在舞台上講中國漢字的短發女生和她最後的一段絕妙自白。不過,我想大家一定都還記得統計最佳人氣獎時台下高舉的手臂和揮舞的熒光棒吧。此刻,它們是屬於楊抑的,81隻高舉的手將本屆主持人大賽的最佳人氣獎帶給了她。

楊抑,05級新聞系6班。「抓住生活中的每一次機會」,這是楊抑對自己的一個要求。談及這次比賽楊抑笑著說,對自己的發揮還算滿意。「起碼在台上並不緊張。」我想:「自然,舒服,流暢」也是台下觀眾對楊抑的印象。但更令楊抑感到高興的是在這次大賽中她收獲了種種:「經驗」是她得到的最寶貴的財富,又一次使自己的應變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其次,這次大賽讓楊抑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並且也從與他們的交流中學到了很多。同時,在參加比賽的過程中,楊抑得到了許多同學和朋友的幫助。說到此,楊抑的字字句句間充滿了感激,此刻的她深深的體味道了友情的溫暖。這次大賽,楊抑雖然沒能拿到第一名,或許會有些小小的遺憾,但正如她自己所說,「這並不是句號,楊抑是推不倒的。」在追逐夢想的路上,她一定會勇往直前的走下去,此刻,只想簡單而真誠的說一句:楊抑,加油!

④ 北京吉利大學

北京吉利大學
北京吉利大學是由吉利集團投資,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國際化、新型的綜合性民辦普通高校。學校堅持「理論夠用、實踐為重、科技創新、人格本位」辦學理念,以「一切從名牌出發,辦中國最好的大學」為辦學方針,以「二十年二十強」為奮斗目標,以 「三大工程」(大師工程、大樓工程、大思想工程)為實施戰略,篳路藍縷,拓墾荒原,在京郊大地開辟出了一個蔚為氣象的大學校園,就讀學生芸芸二萬之眾。

大師工程

大學之大,大師之謂也。

北京吉利大學從把「建立國際化、新型的綜合性大學」作為近期目標,把「一切從名牌開始,辦中國最好的大學」作為長期目標起,一直在實施「大師工程」,弘揚 「教授文化」,聘用一流師資,打造中國高等教育新生代的著名品牌。為了實現學校「二十年二十強」的目標,學校從全國乃至世界各地高薪選聘一大批能夠理解、支持、獻身民辦教育事業的一流專家、教授加盟我校。中科院院士、校長聞邦椿教授、校長顧問蔣民華教授、工程院院士、校長顧問周世寧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著名外語教育專家、現任國家教育部《國家英語課程標准》研製專家組組長陳琳教授;國家863項目特種材料大評委,在歐美國家學習工作了十三年的劉華松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馬龍龍教授;新民晚報老總丁法章教授;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副院長沈忠耀教授;原國際武聯技委會主任、亞武聯技委會主任、中國武協副主席、北京武術院院長,現任北京武協常務副主席,國家級武術教練,著名演員李連傑的武術教頭吳彬教授、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張侃教授等都在吉利大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我校有專職教職工900餘人,其中,兩院院士3人,博士生導師22人;兼職教授、副教授300餘人,這些教授大部分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內一流高校。我們還聘請了包括原世界生物技術協會主席、荷蘭萊頓大學教授格魯特博士在內的十五個國家的十八位著名學者、教授為我校的客座教授。

學校為拓展學生的視野,還經常性地邀請國內外知名人士來校講學,讓莘莘學子零距離領略大師的風采、感悟大師的智慧。2004年11月10日,獲得諾貝爾獎的國際著名經濟學家,以「歐元之父」著稱的羅伯特·蒙代爾教授到我校講學,實現了諾貝爾獎獲得者首次走進了中國民辦高校。受學校邀請2005年5月13日著名科學家、教育家楊福家院士來到我校做專題報告。在我校舉辦的文學藝術大講堂系列講座中,著名作家陳建功、著名批評家張頤武、孟繁華、北京市作家協會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北京文學》主編劉恆、北京作家協會專業作家、著名作家徐坤;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畢淑敏、趙大年、著名導演張紀中、巴荒、著名主持人倪萍、畢福劍等都來到我校做了生動的專題報告,受到了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

尊重教育,不僅要有博愛,還要研究如何發展學生的潛能,不用固定的教育模式阻礙學生,不按個人意願去實施教育活動;研究如何為孩子們量身定做,設置適合的課程內容;研究如何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的道德選擇和道德鑒別能力;研究如何在教育中更多地關注孩子的需求、健康的心靈。吉利的老師們用自己的人格去贏得學生發自內心的尊敬和愛戴,並把對學生們的愛化做一種具體的教育過程,在教學實踐中,用寬容、公平、尊重、理解、信任等精神力量先塑造自己,然後去感化學生、昭示學生、熏陶學生、誘導學生、影響學生。

大樓工程

大學也者,當有大樓之備焉。

「端賴大師」是我們的治校「法寶」,而硬體建設(大樓工程)則是辦學、辦大學特別是辦現代大學的必需保障。很難想像在當前一個沒有大樓的大學會是什麼模樣,所以我們要辦國際化的大學就必須建設具有國際化水準的硬體。

給學生一個寬松的心理空間,更重要的是要給學生一種正確的價值引導,把學生引領到求真、向善、盡美的價值追求中。為此,吉利大學首先為每一位學子營造一種具有潛移默化影響作用的高雅物化環境,學校選址在毗鄰奧運村的北京昌平科技園區內(目前佔地1600餘畝,規劃佔地3000畝),群山環抱中投入5億多元、總建築面積40多萬平方米的教學樓、階梯教室群、實驗大樓、一、二號食堂、幾十幢學生公寓全部順利通過了最具權威的北京市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檢測,並已投入正常的運營。總投資千萬元的、以千兆光纖為主幹,百兆到桌面的校園網工程也已建成投入使用。學校還建成了包括400米塑膠跑道標准田徑場、武術館、籃球場、草坪足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網球場、標准游泳池、乒乓球館、風雨操場、演出中心等60多個場館。即將竣工的新圖書館大樓,投資1.2元,總建築面積為2.4萬平方米,建成後將成為學校的標志性建築。另外,根據學校規劃,現代化、多功能的綜合體育館也將於2006年開工建設。這些植根於中西文化融合的土壤中的現代化一流設施,為每一位學子提供了一種高品位的生活學習環境。

走進吉利,你會清晰地感受到學校獨特的校園文化,但她已經不只是現代化歐式的物化環境的體現,更是作為一種意識和精神存在於人們的頭腦中,並以一種行為方式表現出來。除了物化環境的構建,在人文環境上,學校更是努力致力於構築一種和諧、民主、平等的育人氛圍,自由和寬容的教育氛圍使置身於學校中的師生去掉了心靈的鐐銬,讓思想和精神自由生長,使學校具有一種朝向未來的張力,也正是在這種卓越、現代、立體的、綠色的、人文的育人環境中,才能切切實實地推進德育教育,讓每一個來到吉利的學生深受自然美與文明的熏陶,從而使人格能夠健康茁壯的成長。

大思想工程

治大學者,莫尚於大思想之先也。

思想引擎,行動之力,辦好一所大學首先要有一個好的辦學理念。執行校長羅曉明提出的「理論夠用、實踐為重、科技創新、人格本位」的教育理念,全息了當代教育的主流思想,對素質教育進行了科學地融通、整合,形成了一個嶄新的教育思想理論,極好地指引著我們的辦學實踐。

五年來,我校以「人格本位」教育思想為核心的職業素質教育體系在社會上產生了重要影響。《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教師報》等國內多家媒體進行了報道,特別是《中國青年報》還以我校的人格本位教育思想為主題,進行了專題大討論,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同時,我校的「人格本位」教育思想對人才培養也產生了積極影響。從畢業生跟蹤調查的情況看,用人單位對我校的辦學理念普遍表示歡迎,對我校畢業生的人格和能力普遍表示滿意。

⑤ 湖州市第二中學的傑出校友

裘明德:49年高中畢業,56年山東醫科大學畢業,84年至86年獲美國哈佛、密執安等大學三張研修證書,現任蘭州醫學院神經病學研究所教授、名譽所長,享受國務院津貼。
張玉花(上海航天局登月總設計師):86屆高中校友,現為上海航天局科技委常委、探月工程某型號總指揮、研究員、上海市宇航學會高級會員。在她身上展現了新一代女科技人員經過自我不懈努力,與男同胞們並肩戰斗,讓「嫦娥奔月」這美麗傳說和「敦煌飛天」這千年飛天夢想變為了現實的風采;展示了新時代女性熱愛航天事業,為完成飛天任務無怨無悔忍受壓力的寬闊胸懷,和自尊、自信、自力、自強追求完美的優秀品德。
慎海雄:1985年高中畢業,1989年杭州大學畢業,任新華社浙江分社采編主任、黨組成員、高級記者(正高)、新華社首屆「十佳記者」,享受國務院津貼。
沈宏煒:1985年湖州二中畢業,中國技巧運動員,1988年5月,她和隊友在全國技巧冠軍賽上,奪得「混雙」第二套冠軍,1989年獲全國技巧錦標賽第一套冠軍。1989年10月她代表我國參加在前蘇聯里加市舉行的第七屆世界盃技巧賽,她與隊友摘取了「混雙」第二套金牌和全能銀牌,成為湖州第一個世界冠軍。為此,1989年被評為浙江省「十佳」運動員,並載入《中國當代青年名人大辭典》。任浙江省體工大隊教練。
黃擁軍:1983年湖州二中畢業,中國技巧運動員,1988年獲全國技巧第一套冠軍,1990年獲全國技巧及全能第一套金牌。1991年在第八屆世界盃技巧賽中與隊友合作,獲男子四人全能第四名,1994年在第十一屆世界技巧錦標賽中與隊友合作,獲男子四人全能,第一套和第二套三項冠軍,並與隊友合作,獲混合團體冠軍。1987年獲運動健將稱號。1994年獲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
朱培坤:浙江湖州人,深圳市百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科學家、教授;成都百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深圳市百綠生物染色體雜交研究所所長。高等植物染色體雜交技術的發明人,高等植物染色體雜交學術理論的奠基人,高等植物多基因改造的開拓者。應用高等植物染色體雜交技術,創造出豌豆—玉米、小麥—玉米、水稻—玉米、高粱—水稻、大米草—水稻、玉米—水稻和玉米—小麥等一系列新類型糧食作物。相繼發表《多基因工程試論》、《高等植物綱間雜交的探索》、《植物遺傳工程轉化學初探》和《高等植物的第三類雜交——染色體雜交》等學術文章。由山東泰山科技專著出版基金資助出版海內外唯一的一本高等生物(植物)染色體雜交的專著《高等植物染色體雜交》。
蔣承菘: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副部長。1954年畢業於湖州初級中學(今湖州二中),歷任中國古生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全國人大環資委委員、國土資源部原副部長。
盧良恕:著名農學家、小麥育種、栽培、農業與科技發展專家。高中時期就讀於東吳大學附中(今湖州二中),1940年高中畢業後進入南京金陵大學農藝系學習,隨後在中央農業實驗研究所從事小麥遺傳育種工作。1954年,由他主持選育的早熟、抗銹、豐產的「華東6號」等系列小麥優良品種推動了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小麥生產。在農業宏觀研究領域,他創造性地提出了「把傳統的糧食觀念轉變為現代」、「種植業三元結構」、「現代集約持續農業」等重要戰略觀點。1994年盧良恕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歷任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農學會會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盧良恕在小麥育種、栽培、區域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業科技發展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為我國的農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王仁:我國著名力學家、地球動力學家和力學教育家。1938年於東吳大學附中(今湖州二中)畢業後進入西南聯合大學航空工程系學習。1948年,王仁於美國華盛頓大學航空工程系攻讀研究生課程並獲得理學碩士學位。1953年獲美國布郎大學應用數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教於北京大學力學系和數學系。70年代初期,他走上力學與地質學相結合的研究道路,開辟了中國地球動力學的新領域。1980年王仁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在塑性動力學和地質構造應力場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均有較大影響,為中國塑性力學和地球動力學的研究和教學作出了奠基性和開拓性的貢獻。
欽俊德:我國著名昆蟲生理學家。1933年於東吳大學附中(今湖州二中)畢業後進入東吳大學生物系學習,而後又於1950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獲理科博士學位,後轉入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任榮譽研究員。回國後,他創建了中國第一個昆蟲生理研究室。曾先後任教於北京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和北京大學;歷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實驗生物研究所、昆蟲研究所、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研究室主任。他在研究除滅農作物害蟲方面碩果累累,曾先後四次獲國家和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欽俊德於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他為我國的昆蟲生理學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徐獻瑜:1928年東吳三附中高中畢業,北京大學教授。著名計算數學專家、中國計算數學的奠基人。1922年,徐獻瑜考入東吳三中(今湖州二中),他以第一名的成績高中畢業後被保送至蘇州東吳大學。1932-1934年徐獻瑜在燕京大學物理系學習,畢業後在美國華盛頓大學深造並獲哲學博士學位。他是美國華盛頓大學第一個獲博士頭銜的中國人。1956年,他在蘇聯編出了中國人寫的第一個電子計算機程序。徐獻瑜先後在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北京大學任教;並歷任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主任、中科院計算中心研究員、全國計算數學學會第一屆常務理事、副理事長。徐獻瑜教授為我國計算數學和計算機軟體研究和教育事業,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高尚蔭:著名微生物學家、教育家、中國病毒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25年畢業於東吳三中(今湖州二中),並考入蘇州東吳大學生物系。而後於美國耶魯大學深造,並於1935年獲得博士學位。1945年他去斯坦利(美著名生物化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實驗室從事病毒學研究,而後於1947年在武漢創辦了我國第一個病毒學研究所。高尚萌歷任武漢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病毒學武漢研究所所長。高尚萌於1980年當選中科院院士,他創辦了中國最早的病毒學實驗室、病毒學專業和微生物學專業,對中國微生物學和病毒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談家楨:國際著名遺傳學家,中國現代遺傳學奠基人,傑出的科學家和教育家。高中時期,談家楨就讀於東吳三中(今湖州二中),高中畢業時他以優異成績被保送至蘇州東吳大學學習,而後又於 1932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學深造並取得碩士學位。1934年,談家楨前往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留學,並師從現代遺傳學先驅、諾貝爾生物學獎獲得者摩爾根教授。1937年,談家楨回到了祖國,先後任教於浙江大學、上海復旦大學,並歷任復旦大學校長、中國遺傳學會會長。1980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談家楨一生致力於遺傳學的教學與研究,為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遺傳學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1999年國際上正式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於1964年發現的一顆編號為3542號的小行星為「談家楨星」。 這既是對談家楨在遺傳學領域所取得的開創性成就的一種肯定,也是對他終身不渝、孜孜不倦於中國科研和教育事業精神的禮贊。
潘德明:自行車環球旅行家,1930年6月,潘德明秉持信念,歷時七年,行程數萬公里,從參加上海組織的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開始,經杭州、廣州、由海口進入越南,行到清化,僅剩一人,遂把徒步改為騎自行車,途經亞、非、歐、美、澳五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環球旅行。1937年6月從緬甸回到祖國的雲南。途中受到29國元首、政府首腦、部長和著名人士接見,曾拜會了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聖雄甘地及尼赫魯,在美國受到羅斯福總統的接見和獎勵。1976年辭世。
裘明華:我國著名醫學寄生蟲學和醫學昆蟲學專家。1945年畢業於東吳大學附屬中學(今湖州二中),高中畢業後進入東吳大學醫學系學習。曾先後任教於上海醫學院、重慶醫科大學、浙江醫科大學。享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黃首民:原名黃墨林,湖州青山人。青年時代曾就讀於基督教教會創辦的湖州海島中學(湖州二中前身),畢業後留校任教,結識上海來湖求學的吳成棟,成為吳門常客。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接受過西方民主思想的黃墨林火速奔赴前線,投身革命,參加了保衛漢口的戰斗,並被湖北革命軍政府的都督黎元洪任命為前線督戰員。清軍潰退後,調任革命軍總指揮部黃興的衛隊長。漢陽失守後,他與黃興等人一起去南京參加了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的盛典。回滬途中,黃興為其改名「首民」,意即參加武昌首義之民。1913年,經孫中山推薦,他與榮毅仁等人一起赴美留學,先入密蘇里州派克大學(Park University)攻讀農科,尤專植棉。後又入阿拉巴馬(Alabama)工業學院,於1916年畢業。畢業後轉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修學商業組織及管理學。居美時曾獲得清華獎學金。1917年學成歸國。 「五四」運動爆發後,黃首民積極參加民主愛國運動,斷絕與日本的工商關系,並動員工廠員工抵制日貨。1976年於上海逝世。
王會悟:1898年7月出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6歲開始受古典文化啟蒙,13歲就獨自辦起了桐鄉縣第一所女子小學,20歲到湖州湖郡女塾(今湖州二中)攻讀英語。1920年她與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李達結婚。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王會悟參加了大會的籌備、會務和保衛工作,並成為了選點「一大」的功臣。此後長期從事教育和革命工作。新中國成立後於政務院法制委員會工作。1993年病逝於北京。她不僅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見證人,也是中共「一大」唯一的女性參與者,是我黨最早的一本婦女刊物 《婦女聲》創辦者,是一名優秀的妻子,忠誠的馬列主義思想戰士,被毛主席稱為「真正的人」。
王士龍:雙林人,曾就讀於湖州東吳大學附屬中學(現湖州二中)。他品學兼優、思想進步、體格健壯、多才多藝,曾在省運會上獲得過標槍和鉛球第一名。1935年,他和雙林一批青年人組織「雙華籃球隊」,這個球隊是湖州最早的籃球隊之一。1937年11月,日寇佔領了雙林,國難當頭,時任雙林育才學校教員的王士龍懷著一腔救國熱情,參加了省政工隊並擔任雙林政工隊副隊長,他發動群眾,舉辦訓練班,出版抗日刊物等,積極投身抗日運動。1941年,王士龍不幸被捕,堅貞不屈,痛罵日寇,於7月18日被秘密殺害,犧牲時年僅25歲。他是雙林為抗日而犧牲的第一人,2006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方慕蘭:1952年讀高二,1957年西安建築工程學院畢業,任浙江省電力設計院主任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胡正海:1949年高中畢業,1953年東吳大學畢業,1957至1959年北京大學學習,西北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植物研究所所長,享受國務院津貼。
莫述誠:1950年高中畢業,北京輕工業學院教授。夫人施印華,1951年高中畢業,北京輕工業學院副教授。
張愛民:1945年高中畢業,1949年東吳大學畢業,任北京燕山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橡膠事業部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津貼。
趙籌:1934年高中畢業,1939年華西大學生物系畢業,1942年獲中國大學昆蟲系碩士,1949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生物博士,1952年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動物系教授。
閔傑:65屆初中校友。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主要學術專長為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和經濟史,現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1976年8月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1976年9月至今在本院近代史所工作。任近代史所圖書館館長。論文《戊戌學會考》獲中國史學會第一屆優秀論文獎,《論清末彩票》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潘祥康:1961年高中畢業,1966年北京外語學院畢業,曾任駐外政務參贊和大使。
沈培康:1972年高中畢業,82年廈門大學畢業,92年獲英國埃塞克斯大學化學與生物化學博士學位,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員、英國特許化學家、留英學者化學科技理事、中國輕能發電裝置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廣州華南理工大學應用化學系教授。
朱宗德:1954年初中畢業,196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工程學院畢業,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正軍職少將副校長。
朱孝林:1960年初中畢業,1964年通訊兵學院畢業,任信息產業部電子第十五研究所副所長,高級工程師。
鄭全全:1963年初中畢業,1981年杭州大學畢業,獲碩士學位,91年在英國倫敦大學經濟學院獲博士學位,現任浙江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鄭國昀:1949年初中肄業,1959年山東青島醫學院畢業,任山東濱州醫學院副院長、教授。
張柏興:1966年初中畢業,1997年杭州大學研究生,任新華社《浙江經濟報》副總編、主任編輯。
周憶:82屆高中校友,1992年,獲得北京外國語大學英美文學碩士學位。1993年初,加盟中國第一家國際公關公司「中法公關」(後被愛德曼公司合並)任項目主管。 1993年12月,加盟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成為其中國地區第一位公關代表。1999年12月,被任命為摩托羅拉(中國)公司傳播與策劃部高級經理,同時兼任亞太區企劃部品牌推廣負責人。2001年10月,加盟IBM大中華區任企劃部總經理。2002年9月,被任命為IBM大中華區企業傳播與策劃部總監。
王篔:1983年高中畢業,1988年中國科技大學畢業,1991年獲中國科技大學碩士學位,1998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獲石油工程學博士學位,現任英國石油公司勘探開發技術研究院研究工程師。
王飛舟:1985年高中畢業,2001年4月日本東京大學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任日本株式會社中田製作所技術部副部長,副總工程師。
黃海:1979年高中畢業, 9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獲博士學位。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副院長、教授。
俞智強:1975年高中畢業,1982年中國人民大學畢業,1999年獲南開大學碩士學位,曾任駐英國大使館外交官、教育局財務司處長,任中譽會計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高級會計師。
徐大偉:1975年高中畢業,1982年西北工業大學畢業,任中國航空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副總設計師、研究院。
徐晨:1980年高中畢業,1984年上海醫科大學畢業,1993年獲美國泊度大學博士學位,1995年獲康乃爾大學博士後,科學家。
夏平:1975年高中畢業,曾任湖州師專化學系副主任,湖州師院化學系主任,湖州師院生命科學學院執行院長、民盟湖州市委會副主委(主持工作)、主委,湖州市政協副主席、湖州師院生命科學學院執行院長、民盟湖州市委會主委。主持浙江省自然基金項目1項,湖州市科技計劃項目3項;浙江省精品課程主持人;湖州師院首批重點建設專業負責人。多年來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7篇被SCI收錄。曾獲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湖州市有突出貢獻專業技術人員、湖州師院優秀教師等榮譽。
沈堅:1955年11月生,該校1974屆校友。歷史學博士,浙江大學教授、博導。現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部副主任兼黨工委書記、兼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國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歐洲學會法國分會副會長,浙江歷史學會會長,《世界歷史》編委等。1978年3月進入杭州大學歷史系學習,1982年1月畢業,留校任教。1988年在華東師范大學獲博士學位。曾多次應邀赴法訪問研究和講學。主要著作有《法國近代工業化新論》(專著)、《當代法國》(專著)、《文明的歷程》(專著)、《法國通史簡編》(合著)、《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興衰史》(合著)、《發達國家的現代化道路》(合著)等,代表性論文有《記憶與歷史的博弈:法國記憶史的建構》、《試論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政治中的穩定因素》、《關於法國近代經濟發展若干問題的再思考》、《論近代法國的經濟增長模式》、《法國史學的新進展》、《戰後法國的工人階級與社會沖突》、《文化改變城市》、《世俗化與法國天主教的現代定位》等。中央電視台大型爭論片《大國崛起》法國篇的學術指導,並應邀在鳳凰電視台「世紀大講堂」做講座。曾被評為浙江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和全國優秀教師。
閔建雄:1975年高中畢業,1994年德國漢德堡大學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任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一處處長,主任法醫師。

⑥ 北京吉利學院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

北京吉利大學是由吉利集團投資,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國際化、新型的綜合性民辦普通高校。學校堅持「理論夠用、實踐為重、科技創新、人格本位」辦學理念,以「一切從名牌出發,辦中國最好的大學」為辦學方針,以「二十年二十強」為奮斗目標,以 「三大工程」(大師工程、大樓工程、大思想工程)為實施戰略,篳路藍縷,拓墾荒原,在京郊大地開辟出了一個蔚為氣象的大學校園,就讀學生芸芸已近三萬之眾。 大師工程 大學之大,大師之謂也。 北京吉利大學從把「建立國際化、新型的綜合性大學」作為近期目標,把「一切從名牌開始,辦中國最好的大學」作為長期目標起,一直在實施「大師工程」,弘揚「教授文化」,聘用一流師資,打造中國高等教育新生代的著名品牌。為了實現學校「二十年二十強」的目標,學校從全國乃至世界各地高薪選聘一大批能夠理解、支持、獻身民辦教育事業的一流專家、教授加盟我校。中科院院士、校長聞邦椿教授、校長顧問蔣民華教授、工程院院士、校長顧問周世寧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著名外語教育專家、現任國家教育部《國家英語課程標准》研製專家組組長陳琳教授;國家863項目特種材料大評委,在歐美國家學習工作了十三年的劉華松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馬龍龍教授;新民晚報老總丁法章教授;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副院長沈忠耀教授;原國際武聯技委會主任、亞武聯技委會主任、中國武協副主席、北京武術院院長,現任北京武協常務副主席,國家級武術教練,著名演員李連傑的武術教頭吳彬教授、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張侃教授等都在吉利大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我校有專職教職工900餘人,其中,兩院院士3人,博士生導師22人;兼職教授、副教授300餘人,這些教授大部分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內一流高校。我們還聘請了包括原世界生物技術協會主席、荷蘭萊頓大學教授格魯特博士在內的十五個國家的十八位著名學者、教授為我校的客座教授。 學校為拓展學生的視野,還經常性地邀請國內外知名人士來校講學,讓莘莘學子零距離領略大師的風采、感悟大師的智慧。2004年11月10日,獲得諾貝爾獎的國際著名經濟學家,以「歐元之父」著稱的羅伯特·蒙代爾教授到我校講學,實現了諾貝爾獎獲得者首次走進了中國民辦高校。受學校邀請2005年5月13日著名科學家、教育家楊福家院士來到我校做專題報告。在我校舉辦的文學藝術大講堂系列講座中,著名作家陳建功、著名批評家張頤武、孟繁華、北京市作家協會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北京文學》主編劉恆、北京作家協會專業作家、著名作家徐坤;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畢淑敏、趙大年、著名導演張紀中、巴荒、著名主持人倪萍、畢福劍等都來到我校做了生動的專題報告,受到了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 尊重教育,不僅要有博愛,還要研究如何發展學生的潛能,不用固定的教育模式阻礙學生,不按個人意願去實施教育活動;研究如何為孩子們量身定做,設置適合的課程內容;研究如何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的道德選擇和道德鑒別能力;研究如何在教育中更多地關注孩子的需求、健康的心靈。吉利的老師們用自己的人格去贏得學生發自內心的尊敬和愛戴,並把對學生們的愛化做一種具體的教育過程,在教學實踐中,用寬容、公平、尊重、理解、信任等精神力量先塑造自己,然後去感化學生、昭示學生、熏陶學生、誘導學生、影響學生。 大樓工程 大學也者,當有大樓之備焉。 「端賴大師」是我們的治校「法寶」,而硬體建設(大樓工程)則是辦學、辦大學特別是辦現代大學的必需保障。很難想像在當前一個沒有大樓的大學會是什麼模樣,所以我們要辦國際化的大學就必須建設具有國際化水準的硬體。 給學生一個寬松的心理空間,更重要的是要給學生一種正確的價值引導,把學生引領到求真、向善、盡美的價值追求中。為此,吉利大學首先為每一位學子營造一種具有潛移默化影響作用的高雅物化環境,學校選址在毗鄰奧運村的北京昌平科技園區內(目前佔地1600餘畝,規劃佔地3000畝),群山環抱中投入5億多元、總建築面積40多萬平方米的教學樓、階梯教室群、實驗大樓、一、二號食堂、幾十幢學生公寓全部順利通過了最具權威的北京市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檢測,並已投入正常的運營。總投資千萬元的、以千兆光纖為主幹,百兆到桌面的校園網工程也已建成投入使用。學校還建成了包括400米塑膠跑道標准田徑場、武術館、籃球場、草坪足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網球場、標准游泳池、乒乓球館、風雨操場、演出中心等60多個場館。即將竣工的新圖書館大樓,投資1.2億元,總建築面積為2.4萬平方米,建成後將成為學校的標志性建築。另外,根據學校規劃,現代化、多功能的綜合體育館也將於2007年開工建設。這些植根於中西文化融合的土壤中的現代化一流設施,為每一位學子提供了一種高品位的生活學習環境。 走進吉利,你會清晰地感受到學校獨特的校園文化,但她已經不只是現代化歐式的物化環境的體現,更是作為一種意識和精神存在於人們的頭腦中,並以一種行為方式表現出來。除了物化環境的構建,在人文環境上,學校更是努力致力於構築一種和諧、民主、平等的育人氛圍,自由和寬容的教育氛圍使置身於學校中的師生去掉了心靈的鐐銬,讓思想和精神自由生長,使學校具有一種朝向未來的張力,也正是在這種卓越、現代、立體的、綠色的、人文的育人環境中,才能切切實實地推進德育教育,讓每一個來到吉利的學生深受自然美與文明的熏陶,從而使人格能夠健康茁壯的成長。 大思想工程 治大學者,莫尚於大思想之先也。 思想引擎,行動之力,辦好一所大學首先要有一個好的辦學理念。執行校長羅曉明提出的「理論夠用、實踐為重、科技創新、人格本位」的教育理念,全息了當代教育的主流思想,對素質教育進行了科學地融通、整合,形成了一個嶄新的教育思想理論,極好地指引著我們的辦學實踐。

⑦ 中國有哪些名人

1、張海迪:張海迪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她因此沒進過學校,童年起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後自學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專業課程。張海迪十五歲時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一個貧窮的小村子,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在那裡她給村裡小學的孩子們教書,並且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地為鄉親們針灸治病。在莘縣期間她無償地為人們治病一萬多人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贊譽。
2、林肯:1809年2月12日,亞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個農民的家庭。小時候,家裡很窮,他沒機會上學,在回憶自己童年的時候林肯自己說:我一生中進學校的時候,加在一起總共不到一年。但是貧困總是阻擋不住他對書籍的熱愛,沒錢買紙、筆,他放牛、砍柴、挖地時懷里也總揣著
1809年2月12日,亞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個農民的家庭。小時候,家裡很窮,他沒機會上學,在回憶自己童年的時候林肯自己說:「我一生中進學校的時候,加在一起總共不到一年。」但是貧困總是阻擋不住他對書籍的熱愛,沒錢買紙、筆,他放牛、砍柴、挖地時懷里也總揣著一本書,休息的時候,一邊啃著粗硬冰涼的麵包,一邊津津有味地看書。晚上,他在小油類下常讀書讀到深夜。
堅持看書的習慣使林肯養成良好的品德,不管幹什麼,他都認真負責、誠實守信,周圍的人都非常的喜歡他。他十幾歲時當過村了里雜貨店的店員。有一次,一個顧客多付了幾分錢,他為了退這幾分錢跑了十幾里路。還有一次,他發現少給了顧客二兩茶葉,就跑了幾里路把茶葉送到那人家中。
1834年,25歲的林肯當選為伊利諾斯州議員,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過考試當上了律師。
當律師以後,由於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當地很有聲望。很多人都來找他幫著打官司。但是他為了當事人辯護有一個條件,就是當事人必須是正義的一方。許多窮人沒有錢付給他勞務費,但是只要告訴林肯:「我是正義的,請你幫我討回公道。」林肯就會免費為他辯護。
很多很有錢的人請林肯為他辯護。林肯每次都會仔細聽客戶的陳述,了解具體情況,如果是誣陷好人,林肯是從來沒有接過。他爭議、誠實、謙虛,的品德得到周圍人的尊敬。
3、古代:原文: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 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從這文章里可以看到兩個故事。1、燭之武:身負使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大無畏的大勇大智。2、鄭伯:在危難之際,善納忠言,認識錯誤,難能可貴的君主精神。
4、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從小志高,12歲就發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來在沈陽東關模範學校上學。這一天,魏校長親自為學生上修身課,題目是「立命」。當時正是中國社會發出劇烈變動的時期。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剛剛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統治。很多人,特別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沒有明確的理想追求,沒有人生奮斗的目標。校長講「立命」,就是給學生講怎樣立志。
魏校長講到精彩處突然停頓下來,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請問為什麼讀書?」
教室里靜靜的,沒有一個學生回答。
「如果沒有人回答,我就一個個問了!」
魏校長走下講台,指著前排一同學說:「你為什麼而讀書?」這個學生站起來挺著胸脯說:「為光耀門楣而讀書!」,「就是為了光宗耀祖。」魏校長又向第二個學生,回答是:為了明禮而讀書。第三個被問的學生是一個靴鋪掌櫃的兒子,他很認真地回答說:「我是為我爸而讀書的。」同學們聽了鬨堂大笑。
校長對這些回答都不滿意,搖了搖頭又到周恩來面前,問道:「你是為什麼而讀書?」
周恩來在學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剛剛成功,他在同學們中第一個剪掉了長長的辮子,這是很不簡單的一件事,因為滿清政府規定,所有漢人男子都必須像滿族人一樣留長辮子,以表示忠於清朝朝廷,不留辮子就要殺頭。周恩來是第一個剪掉辮子的學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來站起身來,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來非常鄭重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話,表達了周恩來從小立志振興中華的偉大志向。
魏校長沒有想到,竟然有這樣出眾的學生,非常高興。他示意讓周恩來坐下,然後對大家說:「有志者,當效周生啊!」意思是說,有志氣的青年,都要向周恩來學習啊!
5、達·芬奇畫雞蛋故事
達芬奇是名聞世界的大畫家,小時候畫畫並不是很好,再一次畫雞蛋中總是畫不好,後來在家裡從不同的角度,練習畫雞蛋,畫了很多,後來化的比較好。再後來就是在畫畫方面很努力刻苦,很多年後,終於成為了大畫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什事情都要有耐心,都要努力,只有不斷堅持,最後才會成功。
李時珍,華佗,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秦始皇(嬴政),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姚明,劉翔,郭晶晶,周星馳,周小川,劉德華,周傑倫,胡錦濤
春秋:孔子

戰國:呂不韋

秦:秦始皇

漢:劉邦

三國: (汗!不是說人比其他朝代多,只是想起一個就一定會想起另一個。太多了,不寫了。)曹操(時下,它應該是最為人熟知的了)

晉:謝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南北朝:劉裕(劉寄奴草)(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隋:楊廣(中國歷史上名聲最差的皇帝之一,《大唐雙龍傳》看過么)

唐:李世民

五代十國:(五代十國其實很混亂,沒啥說的,真要說,就說這個人)石敬瑭(大大地賣國賊,情形更汪精衛還真像)

宋:蘇軾(我總覺得在宋朝文人比當官的,當皇帝的有名多了)

元:成吉思汗

明:朱棣(明成祖,永樂大帝)

清:康熙

劉索拉

著名音樂家、小說家。1977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
1985年發表代表作、中篇小說《你別無選擇》,198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8年後旅居英國,後定居紐約。於1997年在紐約成立自己的音樂製作公司,致力於使中國傳統音樂以一種新形象進入世界音樂界。目前回國發展,最近出版小說《女貞湯》。
張欣

SOHO中國公司聯合創辦人兼CEO。1965年出生於北京,1992年畢業於劍橋大學獲經濟學碩士學位。在「現代城」項目之後,2002年9月7日第八屆國際建築展上,作為紅石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張欣獲得了「建築藝術推動大獎」,由其推動並於1999年動工,投資1億多人民幣的「長城腳下的公社」由此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閭丘露薇

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畢業,
之後取得香港浸會大學傳播碩士學位。加入鳳凰衛視後,曾采訪過多項大型活動,例如長江水災、香港和澳門回歸等,也多次跟蹤報導中國領導人外訪活動,足跡遍布歐洲、美洲和亞洲。此外,她還采訪了大量政經界的領袖人物。2001年,在美國華盛頓現場報導了美國總統的就職儀式。閭丘露薇是進入阿富汗的第一位華人女記者,又成為進入伊拉克戰地的中國記者第一人。

楊紫瓊

出生於馬來西亞的怡保。從小熱衷體育,後考入倫敦皇家舞蹈學院學習,獲得高級學位。因一次意外受傷結束了芭蕾生涯。隨後在英國轉讀創作藝術並獲得學士學位。1983年她被選為馬來西亞小姐。同年,她在澳洲墨而本當選為「Moomba小姐」。加入香港演藝圈,拍攝多部電影,歷史影片《宋家王朝》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提名,1997年,進身荷里活主演票房熱門影片《明日帝國》。更以《卧虎藏龍》獲得國內外關注,為演技派動作明星。

楊瀾

1968年生於北京,
1990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同年成為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女主持人。1994年至1996年赴美國留學,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傳媒專業就讀並獲碩士學位。1997年7月加盟香港鳳凰衛視中文台,並於1998年1月推出訪談節目《楊瀾工作室》,擔任製片和主持雙重任務,采訪了多名著名時事人物。2000年3月,良記集團更名為陽光文化網路電視有限公司,楊瀾作為第一大股東擔任集團主席。美國著名財經雜志《福布斯》為中國大陸五十名首富排定的座次榜上,32歲的楊瀾及其丈夫吳征所持有的港交所上市公司股份為6400萬美元,排名第38位。

姜培琳

這個來自哈爾濱的漂亮姑娘,生於1979年8月30日。1999年獲得上海國際模特大賽亞軍以來,事業一帆風順。2000年被評為中國十大名模第一,為很多產品做形象代言人,包括美國美神萊寶石亞洲地區形象,溫雅染發形象代言人,和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地區形象代表,目前還在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

洪晃

著名文人章士釗的外孫女、著名外交家喬冠華的繼女、著名作家章含之的女兒、著名導演陳凱歌的前妻。1961年生於北京。12歲時被外交部送往紐約學英文。1984年畢業於美國紐約州瓦瑟大學。曾經做過咨詢、有色金屬貿易、投資等業務。現為出版人。出版《I LOOK 世界都市》、《樂·名牌世界》與《SEVENTEEN 青春一族》。曾為《三聯生活周刊》雜志撰寫專欄。出版自傳《我的非正常生活》。

伏明霞

稱號小燕子、跳水女皇,
1978年8月16日出生。1991年第六屆世界錦標賽跳台冠軍,成為最年輕的世界冠軍並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10米跳台冠軍;1996年第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跳台、跳板雙料冠軍;2000年悉尼奧運會3米跳板單人金牌;3米跳板雙人銀牌。後就讀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01年嫁給香港財政司長梁錦松,現育有一女。 柴靜

生於1976年。19歲在電台主持《夜色溫柔》節目;22歲到北廣學習電視編輯,
並在湖南電視台主持《新青年》節目。現為《東方時空·時空連線》主持人、《新聞調查》節目出鏡記者。在非典期間,製作《北京「非典」阻擊戰》等專題節目,成為著名的「非典前線」女記者。

梁群

來自河源市連平縣的梁群,1968年出生,1990年從深圳大學中文系畢業後留在學校黨委宣傳部工作。目前任深圳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2003年成為中國搜狐登山隊隊員,2003年5月,登頂珠穆朗瑪峰8848.13米。成為登上珠峰的第一個漢族女子。

李亦非
出生於北京,
曾獲1977年全國武術比賽青少年組冠軍,出演影片《神秘的大佛》和《火燒圓明園》。畢業於北京外交學院國際法專業,於1985的赴美深造,獲得貝勒大學國際關系碩士學位。1987年至1990年,李亦非於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公共信息部任職。1990年至1993年,李亦非在美國紐約市專業律師事務所擔任中國業務顧問。1994年至1999年3月,李亦非在美國博雅公關公司擔任中國區董事總經理。現任MTV全球音樂電視台中國區總經理,負責MTV全球音樂電視台中國地區的業務。成為美國《財富》雜志及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評選的"亞洲最有影響力的商界女性"之一。

陶晶瑩
Momoco東風衛視的當家主持人,台灣才女。主持、唱歌、出書,全面發展。陶子成為娛樂圈獨樹一幟的明星。以利嘴聞名,當之無愧的「第一娛樂女主播」。她的伶牙俐齒、她的善解人意、她的幽默、她的搞怪甚至刁鑽,常常為人津津樂道、又怕又愛。

沈冰
18歲的沈冰被保送到浙江大學學習金融,只念了幾個月又被保送到新加波南洋理工大學,在2000多人參賽的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大賽中,24歲的沈冰表現出色。在初賽的文化綜合素質筆試中,她得了82分,同700餘名過關者進入面試程序;再經過由各方專家組成的評定小組嚴格面試,作為50名佼佼者之一被選拔進入復賽。復賽中,她的現場表演是朗誦古詩,她沉穩的氣質、流暢的表達、出色的現場采訪能力以及流利的英語給評委會和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獲得3萬多觀眾的支持票,以9.564的高分名列第二,僅次於主持《今日說法》的撒貝南。

周憶

1989年,畢業於解放軍軍外國語學院英國文學系。1992年,獲得北京外國語大學英美文學碩士學位。1993年初,加盟中國第一家國際公關公司「中法公關」(後被愛德曼公司合並)任項目主管。1993年12月,加盟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成為其中國地區第一位公關代表。1999年12月,被任命為摩托羅拉(中國)公司傳播與策劃部高級經理,同時兼任亞太區企劃部品牌推廣負責人。2001年10月,加盟IBM大中華區任企劃部總經理。2002年9月,被任命為IBM大中華區企業傳播與策劃部總監。

回答:2006-07-05 17:36
提問者對答案的評價:
謝謝您的精彩回答
共0條評論...
其它回答 共8條回答評論 ┆ 舉報
青蓮
[學長] 馮繚(漢代)
呂雉(241一180),字娥姁漢高祖劉邦之妻。
文明太後馮氏(北魏)
武則天(624—705年
蕭綽.蕭太後 953--1009
孝庄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
西太後慈禧 清 1835-1908

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兒

回答:2006-07-05 16:47
共1條評論...評論 ┆ 舉報
Chocolate
[新手] 還有李清照!
回答:2006-07-05 16:59
共0條評論...評論 ┆ 舉報
bingyu729202
[大師] 中國27位女名人

1.陳魯豫:1993年畢業於北廣外語系國際新聞專業

2.張艾嘉:1953年出生,畢業於美國學校

3.閭丘露薇: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畢業

4.楊紫瓊:考入倫敦皇家舞蹈學院學習,獲高級學位

5.楊瀾:1990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

6.姜培琳:目前在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

7.洪晃:1984年畢業於美國紐約州瓦瑟大學。

8.王菲:1991年初惜別歌壇,遠赴美國修讀音樂。

9.伏明霞:就讀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10.趙薇: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轉型最成功的國內女星。

11.柴靜:22歲到北廣學習電視編輯,並在湖南電視台主持《新青年》節目。

12.梁群:1990年從深圳大學中文系畢業後留在學校黨委宣傳部工作。

13.徐靜蕾: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14.陳沖:上外英語系畢業。1981年赴紐約州立大學

15.劉索拉:1977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

16.張欣:SOHO中國公司聯合創辦人兼CEO。1992年畢業於劍橋大學獲經濟學碩士學位

17.李亦非:畢業於北京外交學院國際法專業,1985年赴美深造,獲得貝勒大學國際關系碩士學位。

18.沈冰:18歲被保送到浙江大學學習金融,幾個月後年被保送到新加波南洋理工大學

19.周憶:1989年畢業於解放軍外國語學院英國文學系。1992年獲北京外國語大學英美文學碩士學位。

20.馬艷麗: 1986-1990河南周口地區體校(排球專業) 1990-1993河南省水上運動學校(賽艇專業)

21.章子怡:1990年-1996年 就讀於北京舞蹈學院附中民間舞專業、1996年9月至今 就讀於中戲表演系

22.

劉嘉玲:1984年第12期無線電視藝員訓班畢業

23.陶晶瑩:畢業於政大新聞系

24.鍾麗緹:畢業於大學工商市場系

25.張柏芝:畢業於澳洲Rmit Holmes College

26.林憶蓮:就讀於瑪麗諾中學

27.鞏俐:1985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

⑧ 北外青少英語加盟費多少錢

網上一搜就知道了額。網上學英語現在很流行的額。


祝你成功!

閱讀全文

與北京外國語大學加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清60幀電影網站 瀏覽:170
翁虹和徐錦江 無敵風火輪 瀏覽:286
大學女生房間沙龍兩個女主叫什麼 瀏覽:366
韓國gl電影 瀏覽:580
看電影哪個位置好一點2d 瀏覽:68
賣原味內衣的電影 瀏覽:572
關於道士的電影 瀏覽:334
哪裡可以看除卻巫山這部電影 瀏覽:387
最黃 影視 瀏覽:989
看電視劇的免費網址 瀏覽:307
給老人吃奶的電影 瀏覽:444
三點盡露的電影 瀏覽:491
間諜電影香港 瀏覽:406
電影里女主角叫茉莉 瀏覽:22
50度電影有幾部 瀏覽:17
女人為出軌剪頭發的電影 瀏覽:381
李采潭的作品子 瀏覽:793
沐風少女在線觀看 瀏覽:837
強奸電影哪些 瀏覽:723
美國免費電影專區 瀏覽: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