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漢代12個楚王是哪些人
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個彭城王。根據漢代喪葬制度,諸侯王死後都要歸葬本國,徐州一帶應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其實還不僅如此,東漢時期,在現在的徐州行政區域內還分封過一個下邳國,有四位下邳王嬗遞。這些國王的陵墓猶如地下宮殿般的華麗,國王生前喜好的珍玩和國庫的積蓄,盡都填充於墓室中。徐州漢墓中的王陵墓葬,構成了徐州兩漢文化的「三絕」之一。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劉邦廢楚王韓信,封少弟劉交為楚王,建都彭城,也就是現在的江蘇徐州。從此,這里作為西漢楚王國的都城經歷了十二代楚王的統治
劉郢客,原本為上邳侯,孝文帝二年(前178年)繼承楚王,在位四年後(前174年)死。
劉戊,孝文帝六年(前174年)繼承楚王,在位二十一年後(前154年)加入七國之亂,死。
劉禮,原本為平陸侯,孝景帝四年(前153年)繼承楚王,三年後(前150年)死,謚號「文」。
劉道,孝景帝七年(前149年)繼承楚王,二十二年後(元朔元年,前128年)死,謚號「安」。
劉注,元朔元年(前128年)繼承楚王,十二年後(元鼎元年,前116年)死,謚號「襄」。
劉純,元鼎元年(前116年)繼承楚王,十六年後(天漢元年,前100年)死,謚號「節」。
劉延壽,天漢元年(前100年)繼承楚王,三十二年後(地節元年,前69年)死,謚號「節」。
我也只找到這些。實在抱歉
『貳』 楚懷王的下一任皇帝
楚懷王的下一任皇帝是楚頃襄王熊橫。熊橫是楚懷王之子。
公元前29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秦昭襄王約懷王在武關會面。懷王不聽昭睢、屈原勸告,決定前往武關,結果被秦國扣留。秦昭襄王逼迫他割地保命,被仍肩負國家責任感的楚懷王嚴詞拒絕。
秦無法達成挾持楚懷王輕松拿到楚國領地的夙願,無奈下只能一直囚禁楚懷王。懷王被扣留期間,楚人立太子為王,是為楚頃襄王。公元前296年,楚懷王憂郁成疾,命喪咸陽。秦國把遺體送還楚國,「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 」。熊橫回到楚國,繼承王位,是為楚頃襄王。
熊橫是楚懷王的兒子,楚懷王在位時,將熊橫立為太子。楚懷王二十六年(前303年),齊、韓、魏三國因楚國背叛合縱盟約而聯合秦國,於是共同出兵攻打楚國。楚懷王派太子熊橫到秦國作人質請求救援。秦國就派客卿通(姓氏不詳,名通)率軍救楚,三國退兵離去。
楚懷王二十七年(前302年),熊橫與秦國有一大夫私下發生毆斗,熊橫殺死他而逃回楚國。
楚懷王二十九年(前300年),秦國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楚軍陣亡兩萬士兵,秦軍殺死楚國將軍景缺。楚懷王害怕,於是派熊橫作人質到齊國求和。
前298年—前263年在位,在位時楚國已處於衰落狀態。楚頃襄王三十六年(前263年),楚頃襄王患病,熊完逃回楚國。同年秋天,楚頃襄王去世,熊完即位,是為楚考烈王。
『叄』 史上最囂張的騙子,理直氣壯的忽悠人,為何可憐了呆萌的楚懷王
張儀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師承鬼穀子,可以說憑借一張嘴,在戰國時期,那是把本就混亂的戰國攪得天昏地暗,他先後游說了六個國君,使他們全部臣服秦國,其中最經典的忽悠還是兩次游說楚懷王。
秦王有意把張儀綁了去換土地,但是不好意思啊,張儀這時舉主動要求要去楚國,結果剛到楚國就被楚王抓了起來,楚王本來打算煮了他,但是張儀賄賂了鄭袖後,最後又把張儀放了,回過神的楚懷王是一拍腦袋說:「哎呦,我怎麼能給那小子騙兩次呢,真是氣死我了。」
『肆』 楚王被騙後楚國多少年後滅亡
懷王入秦大概是公元前299-298年左右,距離楚國公元前223年滅亡大概77年,中間有頃襄王、考烈王、幽王、哀王、末代負芻。
『伍』 被騙兩次的楚懷王已經逃出秦國了,為什麼卻沒回楚國繼續當王
我認為雖然當時逃脫了秦國,但是當他通往楚國的時候又被抓了回去,而且在爭斗中他的國家已經不行了。他登基後,注重人才引進,積極推進政治改革,開辟海上貿易,處處開拓新的疆域。然而,說到例行公事,楚懷王始終不是秦國的對手。
後來,逃到趙國,沒想到趙國君主害怕收留他膽小怕事。絕望中,他想再次逃到魏國。然而,通往的道路都由秦軍把守,結果他被秦軍俘虜,中途跟隨他,被帶回咸陽重新鎖起來。絕望中,楚懷王情緒低落,無法康復,最後死於秦國。
『陸』 楚王的資料
楚王問鼎
楚國的王族來自中原。西周前期,居於江漢的楚國甚弱,不聞於諸侯。西周後期,楚國始大,周王在楚國北部漢水之陽設立姬姓諸國,以遏制楚國向北發展。春秋時期,王室衰微,楚國開始開疆拓土,公元前704年,楚君熊通自立為武王,斷絕與周王室的朝貢關系。接著歷代楚王勵精圖治,荊蠻之地盡為楚有,漢陽諸姬或降或滅。齊桓公時,率諸侯伐楚,楚成王使大夫屈完與諸侯會盟於召陵,諸侯退兵。齊桓公卒,宋襄公欲謀霸,召楚成王,楚王大怒,率軍破宋,俘獲宋襄公而後釋之。不久,晉、楚大戰於城濮,楚師敗績。 公元前626年,楚太子商臣逼死楚成王而即位,是為楚穆王。十二年後,穆王卒,其子旅即位,是為楚莊王。 庄王即位三年,不出號令。大臣伍舉、蘇從進諫。伍舉說:「有鳥停於高岡,三年不飛不鳴,是何鳥也?」庄王說:「三年不動,將定意志;不飛,將長羽翼;不鳴,將覽民則。」又說:「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於是庄王聽政,所誅者數百人,所進者數百人,國人大悅。 國內大治後,楚莊王開始與各諸侯強國逐鹿中原。在他即位的第六年,楚軍大敗晉軍於北林(今新鄭);次年,楚王助鄭國大敗宋國於大棘(今睢縣南)。 公元前606年,為周定王元年,楚莊王八年。庄王親征,討伐陸渾之戎。陸渾之戎是姜戎的一支,是不同於華夏族的少數民族。陸渾之戎原住在西北的瓜州,由於不臣服於秦國,秦國率兵驅逐之。晉獻公認為,姜戎是炎帝後裔,應與華夏族同等待之。於是把伊水中上游的山地封賜給姜戎。於是姜戎立國於伊水,熊耳山區盡為戎地。陸渾之戎成為楚國北擴的重大障礙,楚莊王決定武力剿滅。 陸渾之戎生性剽悍,習於騎戰,但不習於戰陣兵法。楚軍長驅直入,大破陸渾之戎。楚軍到達洛水,楚莊王在洛水之濱舉行盛大的閱兵式,欲以威嚇天子,與周分割天下。 楚軍閱兵於周疆的消息傳到洛邑,周王室極為恐慌。周大夫王孫滿請求慰勞楚王,以觀其動靜,周定王許之。 王孫滿素有賢德,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他到達洛水之南,見楚軍營帳相連,甲胄鮮明,楚王居於中帳,不降階相迎。王孫滿見楚王,致天子勞師之意。楚王問:「九鼎在周,其大小輕重如何?」王孫滿見楚王問鼎,知其有滅周之心,遂從容對道:「欲一統天下,在德不在鼎。昔大禹有德,各方朝貢,獻金九牧,以鑄九鼎。桀有昏德,鼎遷於商。商紂暴虐,鼎遷於周。成王定鼎於郟鄏(洛邑),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受命於天。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楚莊王聞此,知取代周王室權力的時機還不成熟,於是整師而退。
『柒』 楚懷王簡介
楚懷王熊槐(約前355年―前296年),羋姓,熊氏,名槐,出生於湖北廣陵(今湖北荊州),是楚威王之子,楚頃襄王之父,戰國時期楚國國君,前328年―前299年在位。
繼位早期,破格任用屈原等人進行改革,大敗魏國,消滅越國,擴充疆土。縱橫家蘇秦曾言「縱合則楚王,橫成則秦帝」。執政後期,與秦昭襄王會盟於武關,秦昭襄王將其扣押,脅迫其割地。兩國相交不斬來使,何況是會盟協談的一國君主。在此之前,春秋時期,楚成王趁會盟之際扣留宋襄公,開了破壞邦交禮儀的先例。
楚懷王被扣三年裡,其子不思救父而自立為王,諸侯自以為無害於自己而不討伐。楚懷王為國家利益,拒不割地,使秦國一不能得地,二不能以所簽訂盟約為借口攻打楚國。楚國暫得保。三年後楚懷王客死於秦,梓棺返楚,「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史記·楚世家)」
(7)武漢楚王加盟擴展閱讀:
人物生平
熊槐是楚威王之子,公元前328年繼承王位,史稱楚懷王。同年,魏趁楚喪,伐楚取徑山,楚未有反擊。
楚國自楚肅王開始,經過近60年的休養生息,到楚懷王即位時,國勢達到頂峰,與先後崛起的齊秦並列為三大強國,楚國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也是當時物產最豐富,人口最眾多,軍隊最強盛的國家。
公元前323年,楚國打著送魏公子高返回魏國的旗號,派大司馬昭陽帶兵攻入魏國,在襄陵大破魏國軍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奪取了魏國的八座城池,一血徑山之恥。
楚懷王十年(公元前319年),魏惠王見楚懷王已壓倒齊國,便與韓宣惠王迅速倒向楚國,表示魏國一直是跟隨楚國的,秦國的強迫不能使魏國脫離楚國,勸楚懷王伐秦。楚懷王在壓倒齊、魏兩個大國後,本來就有意打擊日漸強大的秦國,楚懷王任用公孫衍代表自己為總聯絡人,組織合縱攻秦。
公孫衍是魏人,從楚入魏,與魏惠王商議攻秦大計。魏惠王罷免魏相張儀,任命公孫衍為新的魏相,並驅逐張儀回秦。在公孫衍的穿梭下,楚、齊、趙、魏、韓、燕、義渠很快就形成了七國合縱攻伐秦國的局面。
公元前318年,韓趙魏燕等國公推楚懷王為縱長,從東西兩個方向攻秦。楚懷王聲名大噪,儼然成為魏惠王之後的又一位霸主。但由於列國各有異心,合縱為秦所破。這時的天下形成了齊、楚、秦三大勢力,而齊、楚間形成了聯盟。
公元前313年,齊楚聯軍攻取秦的曲沃,斬斷了秦東出的觸角。
公元前312年,秦國張儀欺騙懷王要其以斷絕齊國之交換取秦國割讓六百里商於之地,懷王中計,與齊國斷交後只得六里地。懷王惱怒不已,發兵進攻秦國,被魏章大破於丹陽,懷王再召集全國的部隊,發動進攻,再慘敗於藍田,其後前311年秦國攻取召陵,三戰皆敗,韓魏趁機進攻楚國在中原的領土,楚國大國地位瓦解,從此走向沒落。
公元前306年,楚國乘越內亂的時候,聯合齊國進攻越國,佔領越國位於原吳國故地的國都,殺死越王無疆,把原來吳國一直到浙江的土地全部攻下,並設江東為郡。越國因此分崩離析,殘部逃往越國故地,各族子弟們競爭權位,有的稱王,有的稱君,居住在長江南部的沿海。
公元前301年,齊聯合韓魏大敗楚軍於垂沙,與此同時,秦也出兵大敗楚國。楚國進一步沉淪。
公元前29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秦昭襄王約懷王在武關會面。懷王不聽昭睢、屈原勸告,決定前往武關,結果被秦國扣留。秦王逼迫他割地保命,被仍肩負國家責任感的楚懷王嚴詞拒絕。秦無法達成挾持楚懷王輕松拿到楚國領地的夙願,無奈下只能一直囚禁楚懷王。懷王被扣留期間,楚人立太子為王,是為楚頃襄王。
公元前297年,楚懷王逃走,秦人封鎖通往楚地的道路。懷王逃到趙境,趙國不敢收留他,懷王企圖逃往魏國,但被秦國追兵捉回。
公元前296年,楚懷王憂郁成疾,命喪咸陽。秦國把遺體送還楚國,「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 」。
為政舉措
1、政治
早期,楚懷王任用昭陽、靳尚、上官大夫、昭睢、庄蹻、唐昧、屈原、昭滑、陳軫、蘇代、田忌、公孫衍等人,楚國一度人才濟濟,國勢大盛。楚懷王和唐昧積極變法,恢復了楚悼王、吳起時期的許多法令,調整楚國矛盾重重的各種利益集團的力量對比,抑制楚國的貴族集團,改革觸動了權貴階層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抵抗,改革失敗;曾被山東六國推為縱約長。
又乘越內亂,攻滅越國,設郡江東,但中後期他誤信秦說客張儀,毀壞齊、楚聯盟先後敗於秦、齊,失去漢中等地。在位時誤用佞臣子椒、子蘭、靳尚、上官大夫,寵愛夫人鄭袖,排斥左徒屈原,致使國事日非。後入秦被扣,死於秦國。
2、經濟
當時的楚國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與西亞、南亞的一些國家進行經濟交流,可以印證「世界第一大國」之說。楚王為了便於商貿,楚國特地為商隊鑄造了用於免稅的金節,只要出示金節,一律免徵關稅。節用青銅鑄成,上有銘文曰:「得其金節則勿征」,「不得金節則征」。從享受國家免稅的優待看,楚國已牢牢把商業控制在官府手中了。
3、軍事
他在公元前329年成為楚國的最高統治者後,曾經顯赫一時。他北伐魏國,攻城奪地;東敗越國,拓境江東;公元前318年,甚至組織起七國聯軍,西伐強秦。楚國的疆域也一度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後來,卻數欺於秦,導致損兵折將,楚國兵敗丹陽、藍田,國土淪喪。
4、外交
在位期間,正值魏國霸業衰落,楚國獨強的一元政治向群雄並起的多元政治轉變時期,國際間的斗爭十分激烈。楚懷王先後與戰國時期的名君魏惠王、齊威王、秦惠王、趙武靈王、燕昭王、秦武王、秦昭王、齊閔王鬥法,鄰國眾多的楚國經常成為各國合縱運動的打擊目標,在國際斗爭中的處境異常復雜艱難。
楚懷王趁秦惠王重創齊國,秦國又因秦武王暴斃發生內亂之際,全力滅掉了當時的第二號大國越國,使楚國一下子變成了令人畏懼的巨無霸,對中原國家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引起了秦、齊、韓、魏的恐慌。楚懷王時期的楚國對外關系分為兩個階段,滅越之前主要與秦斗,滅越之後主要與齊斗。
楚國在唐昧戰死、庄蹻叛亂後,國勢大衰,楚懷王被迫向齊國和秦國求和。宣太後和秦昭王卻趁楚懷王入秦之機,不顧國際交往的基本准則,強行扣留楚懷王,向楚國勒索土地,遭到了楚懷王的嚴詞拒絕。
人物評價
楚國開始學習中原禮樂文明,到楚懷王這一代,貴族禮樂文明深入骨髓。楚國憑借踐踏禮樂文明而強大,最後也因背離禮樂文明而被歷史拋棄。他用自己的生命為背叛禮樂文明而殉葬,貪圖秦國的割地利益斷絕了與齊國的盟約,本身就是對禮樂文明的褻瀆與背離。
事實證明,在殘酷的戰國晚期,任何一點天真和單純都是無法承受的奢侈。只有鐵一般冷酷堅硬的實用主義之花,才能在這個高冷的季節怒放。
執政伊始到客死秦國的楚懷王,是一幕悲喜劇。楚懷王執政前期(前328—前313年),楚國國家富裕,他本人亦願圖強,因此此階段是一幕喜劇。然而,自前 312年起,楚國在丹陽、藍田兩次大的戰役中敗北,楚國由盛轉衰,懷王的喜劇瞬間成了悲劇。
楚懷王生前的悲劇一直延續到他客死秦國。悲劇的產生和延續,與楚懷王對大勢認識不清、用人不當、個人情緒智力不高有關,同時也與楚國本身權力和人才制度的弊端、楚臣們的腐化有關。 「贏得生前身後名」。楚懷王死後,關於他的評價與他本人生前相反,經歷了由悲到喜的過程。二十世紀80年代以前,史學界和文學界大都對他持否定態度。
改革開放以來,學術界依據地下出土資料等對楚懷王進行了重新審視,肯定了他的可取之處。 楚懷王生前身後的悲喜劇,反映了楚懷王本人的復雜性。楚懷王執政之初心願圖強,初衷值得肯定;但楚國的由盛轉衰,有他個人方面的原因;他又忠於社稷,表現出高度的晚節,贏得了後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