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理智與情感」電影影評分享~
電影《理智與情感》2022年4月30日星期六
李安導演、肥溫肉絲、經典名著,是我想看這部電影的理由
沒想到看到了哈利波特的很多人馬,斯內普、烏姆里奇、預言家教授
斯內普教授和烏姆里奇,年輕時都是帥哥美女呢
斯內普教授又演了一個用情至深的角色,還好這次不是愛而不得
還有不得不誇一下3位主演,真的是用靈魂在演戲,大姐二妹斯內普教授
尤其斯內普教授,一個眼神把愛的卑微演繹地太出色了
雖然這部劇的翻譯太不咋滴,三句翻譯一句,只能靠猜劇情
但一部好劇即便語言不通,傳達的精神是相通的
這部主要講愛情的劇,講述了愛的本質
不是激情、不是情感,那是短暫易逝的
愛是帶著理智成分的,剋制的,想要付出,為對方做些什麼讓對方高興的情感
親情、友情、愛情,無論哪種情感,真正的愛都是這種本質-克制、付出、行動
也讓我們藉由兩姐妹的愛情,在自己身上找到影子
要麼理智、要麼情感、要麼二者結合---
單純的人,總要學會長大
一個沒有理智約束、只有情感的人是會被烈焰焚身的
只有理智沒有情感的人、也是沒有愛人的能力的
很多女人總是在為男人哭泣,可憐可悲
不要讓愛情磨去所有的理智,若是這樣那便不是好的愛情
01膚淺
表面親切討喜幽默,就能判斷一個人是否真的是這樣的人嗎?
一個看起來不討喜的喜歡打聽別人八卦的老太太
但其實是一個心地善良、熱心的好人,從資助母女一家四口居住就能看出來
一個看起來討喜的英俊瀟灑、能說會道還英雄救美的年輕男人結果是個渣男
只看錶面的語言和行為,常常不能看到人的本質和真正的品格
就好像生活中很多人表面口腹蜜劍和你拉近關系,背後卻中傷你
02時間
有人一眼千年,有人一見誤終身
前者是大姐的愛情,二者是二妹的愛情
相識七年相愛,還是遇到七天相愛,都不是問題
有問題的---永遠是人,不是時間
經得住考驗的時間再長也不會改變,經不住淬煉的時間就是試金石
想要知道,是金子還是翡翠,需要用火,需要用時間
因為,大部分人的眼力沒那麼毒,智慧沒那麼透,時間是最好的眼力和智慧
經不住考驗的,會自動顯現出原本的模樣,只不過要考驗的還有考驗者的耐心
是想吃好飯不怕晚的人,還是沒有延遲滿足精神著急喝熱湯的人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性格決定的-是選擇,而無數個選擇構成了命運
03紳士的品格
對比二姐的兩個愛慕者,真正詮釋了
1、紳士的品格與輕浮功利
一個背後評價情敵的舉止輕浮的男人,不是真的紳士
知道他人有什麼劣跡,卻點到為止,不名言也不袖手旁觀的,是真的紳士
步伐可以看出一個男人是否輕浮
2、人總是缺什麼才追求什麼
上校紳士除了家教還因為他的富有,輕浮的選擇一個富婆且是貴族無可厚非
3、愛是克制,喜歡是放縱
04女人的姿態-自重
劇中的5位主要女性角色,從年長者開始
1、很討喜的善良熱心的老太太,伯爵的岳母,在鄉下居住的鄉紳條件可以
2、有點小聰明沒有大智慧、和二女兒一樣感性的三姐妹的母親
3、喜歡讀書、感情中不卑不亢、理智的大姐
4、急切的、天真率性、喜怒形於色的二妹
5、刁鑽刻薄的三姐妹的嫂子(同父異母的哥哥的老婆)公公死後讓妹妹繼母搬家,阻止丈夫對妹妹們的援助,勢力理智到極致沒有修養的嫂子
女人最重要是姿態好看,像貓一樣
這個姿態不僅指外在的儀容儀表,外貌優雅大方還是性格天真率性
沒有哪種性格一定好,不一定理性就好,情感就不好
最重要的不在性格,性格不分好看
重要的是-永遠不讓自己因為任何人處於不堪的境地
不會為任何人失了分寸,丟了自己,就是最大的姿態
就像二妹,別人已經拒絕了你,不論因為什麼,都不要糾纏,自降身份
再愛下去,就不禮貌了,自己也很狼狽,大姐就做得很好
不論因為愛情,還是財富,為了權利地位,還是不受委屈
無論因為什麼,讓自己難堪、被輕視,就是不自重,不自愛
很多年輕的女孩子不懂這些,常常為了那些外在的東西失去自我
但,只有自我,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終身陪伴你的;為了什麼失去都是自墮地獄
什麼是姿態的外在表現呢/
不說過分的話、不罵人、不爭辯、不臉紅脖子粗
淡然、優雅、禮貌、看破不說破、維護他人的尊嚴、幫他收拾難堪
可以率真但不要率真到讓人輕視、可以理智但不要理智到讓人感受不到愛
每個人都是有身價的,理智也是身價,智慧也是身價,盲目被騙就是自毀身價
-那是對自己的不禮貌、不自重
05理智與情感
理智到底是什麼/是分寸/是綜合考量,是線和面的考量,是全局觀
情感就是任性嗎/情感是點的思考,能爆發的只能是點
大姐在愛情面前很理智,失去愛人也不會表露內心的情緒
但在親情面前,在面對二妹因失去愛情淋雨高燒猩紅熱時卻難以自持
在最後得知愛人並沒有結婚,失而復得之後,喜極而泣,情感得到釋放
二妹也在失去渣男後意識到上校的珍貴,能自持的愛縱然沒有激情卻能持久
一個人,總歸是情感與理智的結合體,能夠理智講真某種程度上是沒那麼在乎
在哪方面理智,在什麼時候理智,對什麼人理智-也不是千篇一律的
渣男是情感,也真的愛過二妹,但他更愛錢此時恢復理智,愛的表達方式是語言
上校是理智,愛的表達方式是行動,是想為所愛之人做點什麼
二妹是情感,乾柴烈火的愛曇花一現
大姐是理智,為了成全愛人願意委屈自己
我們發現,所有理智的愛的表現形式是付出、是行動、是為對方做什麼
而情感的愛的表達方式是語言、是想要和你在一起,不顧一切
06論一個母親的重要性
喜歡《小婦人》的母親,一個睿智理智、喜歡閱讀的母親
教養出了很出色的四姐妹
反觀《理智與情感》的母親
成為繼母,沒有兒子,明知未來女兒們沒有繼承權的情況下
不自己攥些私產在自己手裡,在明知未來結局的情況下不能未雨綢繆
丈夫去世後,繼子無情,母女四人無錢、無房、無私產、女兒無嫁妝
要淪落兄弟的救濟,從大別墅大庄園到去鄉下住小房子
最讓人指摘的,就是無腦、識人不明
如果沒有母親的攛掇,二妹也不會那麼快就墜入情網
母親的權威,自然是比姐姐要大,媽媽不發話,姐姐再勸也不起作用
貪財天真、沒有規劃、識人不明
希望我們都不要做這樣的母親
假期愉快~
文中侵刪
Ⅱ 理智與情感
李安的《理智與情感》一如他一貫的電影風格,突出表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實感。
姐姐愛琳娜是理性的代表,她對於所有的一切都處理得很識大體,而妹妹瑪麗安則是感性的代表,她堅信愛情是熱情如火的。愛德華的到來打開了愛琳娜從未開啟過的心門,可是理性的她始終都克制著自己的感情,理性的交談,理性的微笑,於是,愛德華以為她對他只是友情,加之已有婚約在身,兩人被迫分開,沒有任何承諾。在搬去巴頓小屋之後,布萊登上校的出現並沒有打動瑪麗安的芳心,她愛上了風流倜儻的威勒比,體驗著她所嚮往的熱情如火的愛情。然而,事情就是這樣的陰差陽錯,就在威勒比准備求婚的那天,發生了一點意外,他面對身無分文的窘境,終於向現實妥協,棄瑪麗安於不顧,迎娶了身價不菲的富家女。
「說變心就變心,哪能算是愛……愛是永不褪色的印記。」曾經的山盟海誓猶在眼前,而斯人不再。瑪麗安終於不支病倒。而布萊登上校卻自始至終都不曾離開,因為曾經失去,所以懂得珍惜。而瑪麗安清醒後的一句「謝謝」,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感性的她終於明白,只有平淡的感情才能夠細水長流。而愛琳娜呢,自從搬去巴頓小屋之後,她無時無刻不在期待著與愛德華的重逢,可換來的卻是一次次的失望,尤其是露茜的出現。如果說剛開始她還半信半疑的話,那麼當露茜拿著那塊綉著「ELF」的手帕在那抹眼淚的時候,她完全處在崩潰的邊緣。她的心裡有著無限的痛苦,卻不能言說,還得大度地幫助愛德華和露茜開始新生活。然而,戲劇性的一幕再次出現,露茜愛上了愛德華的弟弟羅伯,於是,愛德華恢復了自由之身,當他告訴愛琳娜他沒有結婚的消息時,愛琳娜終於不再壓抑自己的感情,失態地大哭,她壓抑得太久了,都已經麻木了,卻在這突如其來的幸福面前展現了自己最真實的一面。故事的結尾是皆大歡喜的,理性的愛琳娜和感性的瑪麗安都各自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只留下威勒比一個人在那裡權衡到底是愛情重要還是金錢重要,但無論是什麼結果,他都已經做出了選擇,既然做了選擇就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理性還是感性,這是一個問題,幸福的真諦在於就做你自己。獨一無二的你一定會收獲獨一無二的幸福。
愛德華是簡小姐名作理智與情感里姐妹花之埃莉諾。達什伍德的鍾意對象,因背負婚約,不得不隱壓對埃莉諾的愛情,苦己害人,一本悵然若失恨情賬直留到書末方才澄清。我長久以來,把愛德華視作「影子紳士」,他既不如風流倜儻的威洛比疾烈如火,又難比默默堅守的布蘭登上校那樣相伴左右,溫熱如茶。統共沒幾次出場,一大半事跡不過婦孺流言八卦,而且每一回現身都突兀馳來,尷尬退走,徒徒加重沉鬱砝碼。
我與他很隔膜的另一個原因在於,其實我對這本書本身不夠熟。我並沒有真正意義上「讀」過它,從一開始即硬聽下來。念書時給自己加的英文聽力餐,一早變了教條款,大概總比不得信手閑翻情味濃郁,只求耳朵巡捕,字字通達,倒完全忽略個中血肉之軀,何況特別飄忽的一位。幾個月前忙於K書,夜深難眠,掛上耳機又聽一遍,達什伍德家二位小姐之間醇厚親情常讓我眼熱,而愛德華兄,依然被我虛化為睡前背景音。看了電影奧斯丁小姐的遺憾,反而久久咂摸亨利家佣贊揚理智與情感一節,說最體諒愛情的人才寫得出,有此稟賦已是上天眷顧,不枉此生了,隨後翻箱倒櫃竟找不到這本我印象里貼身的小本本,查對單子,發現原來也還在上海,於是只得將就維基網路給的PDF過兩頁癮。
不過計算起來,這位缺席男一號之所以朦朧,不賴我單方面責任,簡小姐自己也「難辭其咎」。記得我某晚聽至愛德華初次拜訪諾蘭達什伍德家,差一點就要從床上跳下來。寫法間接減省得無以復加,僅止於達什伍德母女、姐妹的深談,前者贊揚他為人同其姐姐--達什伍德家法律上現任女主人:吝嗇勢利、薄情冷血的范妮大相徑庭;後者討論他是否才華洋溢、英俊瀟灑,姐妹各執一詞,妹妹分分鍾套得姐姐真心話。至於他如何出現於諾蘭老宅,做客期間做過什麼,說過什麼,並無詳細交代。
對照一下,我不能不欽佩十餘年前李安執導、愛瑪。湯普森編劇的同名電影為具象愛德華這個人物所做的嘗試。簡小姐把愛德華的戲份推壓到達什伍德家被范妮攆走,落戶於遙遠的巴騰山鄉,二小姐瑪麗安情場落馬之後。她苦苦盼著情郎威洛比回頭,甚至將馬背上的愛德華錯認作他,視線清晰的瞬間,一腔熱情遭遇滅頂寒流,聰明的簡小姐拐宕一筆:那個時候,也唯有愛德華是可以被原諒的,在瑪麗安心中,他的到來,以及或可給姐姐的真摯幸福,不啻於為她無力挽留的破裂愛情灌注象徵性延續。於是她又哭又笑,笑中含淚,這是非常感人的一個細節。由此自然帶入為期一周、愛德華的發言、神情、心境,而此前他的形象,只有側繪素描。書裡面如此布局完全沒有問題,倘若搬上銀幕,真空的前情,幾乎未提供任何可以依據的畫面或對白,可以說,就只好擔當一具人骨圖。
更早一點的影劇版理智與情感,在這個節點上的處理是很機械的,不過把埃莉諾和瑪麗安討論中、愛德華平板無趣故此對閱讀毫無建樹的朗讀方式重復一遍。而李安版,愛德華自一開場就能穩穩扣牢觀者心旌。達什伍德伍德太太替缺席的 *** 瑪格麗特打圓場,說她不習慣見生人,愛德華就回應,他自己也很害羞的。姐姐范妮強行挪用了一間達什伍德姊妹房間給弟弟,詢問他窗外風景可好,豈料他早已換入偏廂客房,轉而含蓄稱贊房間對面view很好,馬廄保養得宜。瑪格麗特躲在圖書室里,他就與埃莉諾聊地理,把桌底下的學問家引出來。他為瑪格麗特扮劍客,聽得懂瑪麗安的悲愴鋼琴,與埃莉諾無話不談,他有感情過往,幾欲傾訴,戛然而止。這十幾分鍾戲,交由發音磕巴、步履謹慎、略略外八字的休。格蘭特處置,他沒有我所認識的牛津人那樣滔滔,一直以一種遲疑而保留的狀態表演,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嚴謹呼應簡小姐為愛德華貼的標簽:不善辭令、矜持拘束、誠摯體諒、有閑雲野鶴之意,羈絆於母系冀望中。
斷續看這部電影也頗有幾次,每到愛德華初出場,和之後因達不到瑪麗安要求的 *** 朗讀而抹眼搓鼻一段,總會哈哈笑出聲,暗嘆幸甚,簡小姐尚有愛瑪。湯普森及李安這樣熟悉她的淺盪喜感的出色知己。
加血加肉的戲碼延續到故事重心移位到倫敦。愛德華上門拜訪達什伍德姐妹,一進門又撞見與他曾私定終身的露西。斯蒂爾小姐。簡小姐形容他的錯愕,扭頭就走的念頭和單刀赴會的莽撞一樣強烈。若非考慮到舊愛新歡集齊,確實是個exceed ingly foolish場面,我聽到這里,不猛力便按不下笑意的。書中又摻和了不明就裡窮攪局的瑪麗安,以愛德華坐立不安、草草告別為句點,討人厭的露西則一定要挨到他離開了再退場。李安版此處順勢一擰,編派愛德華推說要回去范妮那裡,露西即跳起來問可不可以請他護送,她也碰巧要去問安。諸人各懷心思、眼神微妙互相拉鋸,休。格蘭特看樣子啞巴黃連,恨不能一頭撞死干凈。就薄薄一轉手,劇情驟然升級,顯見編劇功力,又格外強調愛德華之命里煞星,有苦難言。
07BBC版理智與感情情感語錄時限上比李安版充沛得多,愛德華的戲份可以從容照搬原著,原著白描的地方,則很明顯推敲過李安版,比如馬廄說、灰塵遍布的圖書室、愛德華對自己的性格剖析、與達什伍德一家交情、被露西。斯蒂爾脅迫離開等等。我在知曉劇情甚至對話的情形下看電影,往往非常挑剔。理智與情感的電影改編,卻給了我很不一樣的感受,尤其當我意識到原著本身的扼要部分有可能招致空白圖像時。因此我總有一點溫暖,在這樣多跟風、以為換幾套長袍編幾頂發式便可號稱簡小姐經典劇目之中,到底還是有精雕細琢的良品,有真正原意幫她煥彩的簡迷班底。
我對愛德華的一點認識,大抵也得益於這期老製作。當然,故事還得具備時代性,書里的求婚環節,埃莉諾喜極而泣,飛奔出門,愣愣愛德華緩半拍才會意直追,此後他由激烈到踏實的情緒轉變,簡小姐又曲筆繞過。電影不可以這樣慢調紳士,哭完了就得抓緊告白,李安版如此,07版也如此。這也是包括我在內許多簡小姐讀者淚腺瑩潤的段落,在我,耳朵同目力傳遞一般訊號,直抵水渠。
不過現在,為埃莉諾欣喜倒在其次,我更容易心疼她背後的簡小姐,芳華正茂寫得如此干凈清爽故事,一直待到三十好幾才小范圍發表。她對一切的隱忍,更加久長,為什麼連一個憨憨木木、正直如朗月清風的愛德華都未曾出現在她明凈的目光里,不能由她緩釋心情後,微笑問候一句,你好嗎,愛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