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做大人好還是做小孩好
大人和小孩各有好處和壞處,但是大人通常只看到小孩的好處忽略壞處,所以認為做小孩好.小孩剛好掉過來只看到大人的好處忽略辛苦,所以認為做大人好.再加上人長時間處於同一狀態,就會產生一點煩躁,希望換個角色生活,容易主觀認為他人的生活好.
『貳』 父母為什麼對孩子總是有操不完的心
父母總有操不完的心,而這份操不完的心源自於他們成為父母後對子女的一種責任和義務。當孩子長大,父母漸漸老去時,這份責任和義務已然成為他們生活習慣里的一種慣性。即便子女們都希望父母能夠過上自己的生活,但讓他們轉移對孩子的關心,會讓父母內心因對子女的牽掛,而覺得自己沒有盡好為人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反而產生自責和愧疚。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提醒父母只要身體健康,開開心心的那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樣的話,不至於讓父母覺得子女們突然對他們有那麼多要求,也就不會讓他們覺察到自己歲數大了,孩子看待自己的眼光也不一樣了。如此,他們也得到了自己應有的自尊。
其次,我們說說父母有操不完的心,這在他們的心理上會產生什麼樣的想法。 父母這個名詞在家庭中是一種權威,也是一種顯現在家庭中價值的體現。我們既為人父母就該有父母的樣子,這是父母這個名詞職責所給予父母內心裡的一種自我身份形象的表現行為。
因此,也就看到了他們在權利和威嚴中為這個家而產生出的自我價值感的體現。
所以,當我們理解了父母這樣的心理以後,我們所能給予他們最好的尊重,依然是只要他們身心健康!一切安好吧!
最後,我們再說說父母總有操不完的心,也是一種常見的社會現象。
他們只是希望自己還能做一些事通過周圍的人去認可內心的自己,我們還能發揮自己的一點余熱,也還可以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這就會讓他們內心獲取自信和能力的機會。
父母更希望自己不會與社會脫節的那麼快,而讓自己感到一無是處。
如此說來,我們也就會明白,孤獨終老是父母內心裡最不想和只有在很無奈的情況下不得不面對的時候,但絕不是身心健康的還能為子女有所為的現在。
其實,不管從哪一方面來說,父母都在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自己的尊嚴和價值,還有對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對於父母總有操不完的心,我想這不光是為人父母後的一種想法,應該也是我們生而為人後對自我的一種期望和要求。只是它在父母這個名詞中才能更加凸顯自我的責任和義務,從而更加能被父母具體化。這就是為人父母後的力量,請給予最好的尊重和理解並珍惜。
『叄』 14歲的小男孩搞大人大人會有什麼反應
沒反應,雞雞太小了
『肆』 怎麼做有100個磚頭,有100'個人搬,大人每人一次搬4個,女人每人次操兩個,小孩子每四個人搬一
一次搬完? 設男的X個,女的Y個,小孩Z個 那麼有4X+3Y+1/3 *Z=100 X+Y+Z=100 聯立消去Z得 11X+8Y=200 所以200-8Y必是11的倍數,也就是8(25-Y)是11的倍數,8不是11的倍數,所以25-Y是11的倍數,得Y=3或者14 當Y=3時,X=16,Z=81(是三的倍數,成立) 當Y=14時,X=8,Z=78(也是三的倍數,也成立) 如果不是一次搬完的話,那麼X,Y,Z至少存在一個大於1的公因數 所以只能是上述的第二種,此時有公因數2,所以搬了兩次 男人4個,女人7個,小孩39個
『伍』 我想知道現在的小孩有能力操大人嗎
現在生活提高了,小孩都發育的好,13歲就可以啪啪啪了,放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