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濟寧學院 物理與信息工程系 電子工程技術專業 的資料或成長歷程
一、基本情況
濟寧學院物理與信息工程系成立於1971年,是濟寧學院最早的系科之一。現設物理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兩個本科專業及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電氣自動化和物理教育等三個專科專業,在校生1486人,已形成了「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互補」的專業格局,為社會培養了大批的有用人才,在物理學、教育、電子、材料、計算機、信息產業、管理等各個領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物理與信息工程系現有基礎物理、近代物理、電子信息、電氣工程、機械等五個教研室,二個校級重點學科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所、智能電子系統研究所)、一個校級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實驗室)及物理與電子實驗中心,保障了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師資隊伍
物理與信息工程系現有48名教職工,其中教授3人,劉德勝教授兼職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邵鳳蘭教授兼職曲阜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副教授和高級實驗師10人;博士12人,碩士26人,在讀博士4人。先後有4人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高等師范院校優秀教師獎,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人獲山東省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被評為山東省高等教育管理先進個人,1人被評為濟寧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被評為濟寧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3人獲濟寧市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並榮立三等功。
三、教學條件
物理與電子實驗中心是山東省高校一類實驗室,建築面積8500多平方米,設有基礎實驗室6個,專業實驗室13個,綜合實驗室5個,科研類實驗室3個,現有儀器設備近2700台件,設備總值756.06萬元,為專業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保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校圖書館擁有物理學及相關專業圖書6200多種,40000多冊;有關物理學方面的期刊雜志67種;物理與信息工程系資料室現有圖書3000冊,專業期刊20餘種及相關電子信息資源。先後與濟寧一中、濟寧育才中學、濟寧學院附屬高中、濟寧學院附中、山東省科學院激光研究所、英泰克科技有限公司、中國電信、山東億維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建立了穩定的實踐、實習基地,保證了物理學專業學生專業實習的需要。
四、科研工作
物理與信息工程系重視科研工作,鼓勵和支持教師積極申報科研項目,圍繞教學搞科研,以科研促教學,在凝聚態物理、原子與分子物理、高能與粒子物理、材料科學、電子信息、光學工程及機械電子工程等學科方向已初步形成了以博士為帶頭人的結構合理的科研團隊。理論物理為濟寧學院重點學科,理論物理研究所和智能電子系統研究所為校級首批重點學科研究所,材料科學實驗室為校級首批重點實驗室。近五年來,作為項目負責人,物理與信息工程系教師共承擔省級以上課題7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發表學術論文228篇,其中116篇被SCI、EI收錄。先後邀請麻省理工學院Steven G. Johnson教授、德國洪堡大學Volkhard May教授、美國田納西大學胡斌教授、台灣中研院劉國平院士、中科院韓克利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趙崢教授、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王春雷教授、鄭雨軍教授等十餘位國內外知名專家來我校講學;先後與濟寧市政府、中國科學院化學物理研究所共同合作組建了濟寧市高性能計算中心,與中國科學院沈陽計算科學研究所、濟寧市科技局聯合組建濟寧市數控技術研發中心,並與山東大學、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科研合作及人才培養的關系,並開展了一系列研發與共建的項目合作。
五、人才培養
按照「加強基礎、拓寬專業、注重素質、突出能力」的原則,優化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根據專業主幹學科發展和實際應用的需要,拓寬技術基礎課知識面;根據社會需求拓寬專業口徑,柔性設置了適應社會需求的多個專業模塊,讓學生自主選擇專業方向;通過設立電子工程師、計算機輔助設計工程師和高級維修電工等專業認證資格考試,組織學生參加「全國電子設計大賽」、「全國機電創新比賽」和「全國物理教學技能比賽」等一些列科技創新活動,提高學生的就業適應能力。
六、學生工作
根據專業和學生特點,物理與信息工程系無線電協會、攝影協會、山峰英語協會、自行車協會等三個學生社團。近年來,有50餘人次獲得省優秀學生幹部、省級優秀學生、省優秀畢業生等省級榮譽稱號,三下鄉服務隊獲得省級優秀集體獎,系團總支獲得濟寧市「五四」紅旗團總支光榮稱號。在歷屆專升本工作中,物理與信息工程系均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本科錄取率均超過參考人數的50%。自2000年以來,歷屆畢業生有107人分別考取美國休斯頓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香港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科技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山東大學等重點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充分顯示了物理與信息工程系學生的發展後勁。
㈡ 韓可利是干什麼
韓克利 研究員,大連化物所1101組組長1983年山東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1986年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碩士學位,1990年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