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四川正宗雜醬面的起源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38905057/answer/78696494
來源:知乎
相傳四川雜醬面是由「哈兒軍長」創制。
「哈兒軍長」就是范哈兒(原名范紹增)(1894-1977)四川省大竹縣清河鄉人,「袍哥」出身,此人早年加入同盟會,1938年被委任為國民黨第18軍軍長,率部英勇抗日。解放戰爭後期,范哈兒率部起義,並在新中國任要職,1977年在鄭州去世。
大竹人范哈兒有兩個愛好,第一愛女人(他有40個老婆)。第二愛吃,尤其是回鍋肉和面條,根據他的愛好,其家廚按照炒回鍋肉的方法,在肉沫中加入豆瓣醬、香料等多種調料熬制3-4個小時製成雜醬,澆在面條上味道奇好,後來製法流出,迅速被大竹民眾廣泛接受。
隨著范哈兒在四川、重慶各地任職,此雜醬的製法也迅速傳至四川各地,各地又在原來製法上稍作改動,慢慢地出現了萬州雜醬面,重慶雜醬面等不同的做法。
一面館(連鎖)採用了傳統大竹縣雜醬的製法,工藝復雜,香味獨特。我們堅持傳承傳統制醬工藝。做更有特色的四川雜醬面。
❷ 四川正宗雜醬的做法是什麼
把肥瘦肉剁成丁。
把姜、蒜切成末。
鍋燒熱放入豬油,油熱後放入肉丁中火慢慢煸炒,再倒入料酒。
待肉丁出油後放入少量白糖調色,再加入姜、蒜繼續煸炒出香味。
加入一勺半蒜蓉醬、一勺半黃豆醬、一勺半豆瓣醬小火煸炒出紅油,然後把肉末拌勻慢熬,並不斷攪拌。
加入一勺半蒜蓉醬、一勺半黃豆醬、一勺半豆瓣醬小火煸炒出紅油,然後把肉末拌勻慢熬,並不斷攪拌。
待醬味熬香後倒入適量的水繼續慢熬,時間越長越好。
待水分燒干、醬出香味,色澤變成油亮微黃即可出鍋。
把熬好的雜醬倒入碗中。
❸ 求:四川大竹的正宗炸醬面哪個大神知道做法
大竹雜醬面的靈魂就是面臊子,其做法比較復雜,程序比較多,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嘗試下。
1.鮮豬肉,以前莢肉為好,切顆粒,大拇指頭那麼大個的。
2.佐料。包括甜面醬,豆瓣醬,雞精,五香粉,胡椒粉。
3.炒制方法。首先放純菜籽油燒熱,然後放肉慢慢炒,直到聽不見炸油聲,然後放甜面醬和豆瓣醬繼續炒,直到翻砂呈現金黃色,然後加入大量高湯,初步預計1斤肉2斤湯。大火燒開,文火慢熬2-3小時,熬的時候放入其他佐料。鹽味以偏咸為准,但能空口吃。當完全把炸幹了的肉煮松軟了也就是快起鍋了。湯汁保持熬到剛好淹沒肉粒為准,然後起鍋。
4。煮麵。這個不用我說,誰都會。
5.面湯的佐料。老薑水,蒜泥,醬油,雞精,油辣椒,芝麻油,最好是芝麻炸的。五香油,豬油,蔥花,食鹽。
6。佐料放齊在碗里,加入少量高湯,面條起鍋入碗,舀一湯勺連湯臊子在面上,最後舀一碗骨頭湯加點蔥花放在做好的面條旁邊。吃一口色香味俱全的大竹雜醬面,喝一口骨頭湯,那滋味不擺了,想想就留口水。不吃辣椒的就不放油辣椒。
7.希望你們能按我的方法做出鮮香的大竹雜醬面來。
❹ 大竹雜醬面的配方是什麼
材料
食材:豬腿肉(肥瘦三七開)500g、濕面。
調料:蔥花、化豬油、蒜泥、花椒面、芝麻花生調和醬、辣椒油、白糖、醬油、鹽。
做法
【自拌調料汁】
1、小碗中加入醬油2小勺、花椒面1小勺、白糖半勺、蒜泥1小勺、辣椒油2小勺、紅油和蒜泥攪勻。
2、再加入芝麻花生混合醬1小勺、加入化豬油1小勺拌勻。
【豬肉臊子】
1、 豬腿肉去皮後洗凈剁成末。
2、 鍋內加油100g,大火燒到五成油溫,加入姜塊(姜塊拍破)
3、 下入剁好的豬肉末(油溫不能過高,否則容易生鍋)
4、 一邊炒一邊加入白酒5g後,大火炒香至收水干出油。
5、 然後在炒香的豬肉粒中加入甜面醬50g,繼續中火翻炒至出香。
6、加水1000g燒開,小火熬兩個小時。
7、 之後將火調到中火,一定要反復翻炒後起鍋。
【煮麵條】
1、鍋中加適量水,燒開後下入濕面。
2、煮麵條時用中火,煮至斷生,不見白心。
3、面條煮好後起鍋,再放入少量調料汁碗中。
3、最後加上精心熬制的豬肉臊子和蔥花即可。
❺ 我想學四川的雜醬面…誰告訴我
網上有很多關於四川炸醬面的做法介紹,基本上都是如此,你可以照著學學,多練練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