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牌子的东北酸菜比较好吃
苏家屯的酸菜哥
⑵ 东北酸菜火锅怎么做好吃
前言酸菜白肉火锅是东北的传统风味菜肴。酸菜是用大白菜做的,微酸而爽口,即可以包饺子做馅也可以做火锅。用上好的骨头汤或者是肉汤做锅底,把酸白菜切成丝放进锅里煮,八成熟的白肉切成薄片下锅涮着吃,有酸菜做中和,肥而不腻,最能体现猪肉鲜嫩的一面。 还有就是东北特有的血肠,也是涮火锅的一宝,尤其是和酸菜白肉搭配,口感独特。 通常以猪的五花肉和自渍的酸白菜为主,沾料和涮羊肉一样。真正东北的酸菜白肉锅还应加上血肠,在东北的冬天,是没有人能缺了它的。 酸菜脆嫩咸酸,猪肉肥而不腻,汤白味咸味酸,香浓适口。
⑶ 我想在东北开一个火锅店,吃过一家特别好吃的酸菜火锅,想买他家的配方,可是配方要15万,是不是太贵了啊
是很贵 我觉得还是去学厨师肯定有这一类火锅的学习
⑷ 东北酸菜火锅的做法
1、准备食材:酸白菜1000克、带皮猪五花肉1500克。 水发金钩50克、活螃蟹2只,水粉丝500克、京冬菜50克、鸡汤2000克。咸香菜15克、咸韭菜15克、绍酒25克、花椒水(用花椒5克加水250克熬制)15克、味精3克、精盐10克、香菜末25克、腐乳15克、芝麻酱25克、克蒜酱6克、红椒油10克、卤虾油10克、咸酒菜花15克、酱油15克、米醋15克。
3、冻豆腐解冻后,清洗干净,赚干。
⑸ 正宗的东北酸菜火锅怎么做都能涮什么
自己喜欢的配菜都可以涮。
东北酸菜火锅做法
用料:东北酸菜1袋、五花肉1块、豆腐1块、高汤适量、盐适量、鸡粉10克、白胡椒粉5克、玫瑰豆腐乳1块、韭菜花1/2勺、芝麻酱1勺、蒜泥适量、香油适量。
1、准备材料。
⑹ 最正宗的酸菜火锅底料
草鱼1800克,酸菜200克,小米辣椒180克,生姜、红尖椒、小葱、红椒、熟芝麻、花椒、色拉油、料酒、鸡精、玉米淀粉、白糖、盐各适量。
⑺ 海鲜酸菜火锅的做法
方法/步骤分步阅读
1
/6
【干贝100克】
干贝又叫瑶柱,是 扇贝的干制品,它的味道鲜美,营养非常的高,具有滋阴补肾、和胃调中的功效,通常人们在吃火锅时会放入它作为锅底来增加鲜味。
2
/6
【海虹干100克】
新鲜的海虹经过焯水后把肉挖出来晾干,成为了一种火锅调味品,把它放入火锅里,会让汤汁的味道更加鲜美。
3
/6
【新鲜海虾500克】
海虾是一种非常鲜美的海鲜,它的肉质细嫩,十分的有弹性。海虾里面所含的营养也特别丰富,经常食用还有滋补肝肾的效果。
4
/6
【鱼丸500克】
鱼丸是用鱼肉打成糜制成丸子的形状,其口感Q弹,味道特别鲜美,成为人们在吃火锅中必点的一种美味食材。
5
/6
【八爪鱼500克】
小章鱼又叫八爪鱼,它是一种软体类海鲜,由于长着八只足,故而得名。其味道鲜美,口感有嚼劲,十分美味。
6
/6
做法:
1.将捞出来的酸菜切成细丝,用清水洗两遍备用;
2.炒锅里放入油,切些姜丝放进去爆香,再放入酸菜煸炒一下;
3.取来火锅,把炒好的酸菜放进去,再放入干贝和海虹干,然后加入适量清水;
4.等酸菜开过了,就可以把其他新鲜海鲜放进去,一次不要放太多,最好喜欢吃啥就放啥;
5.海鲜煮的时间不要太长会影响鲜嫩的口感,好了以后就可以蘸些调料开吃啦
⑻ 东北酸白菜火锅由来
火锅是中国的传统饮食方式,起源于民间,历史悠久。今日火锅的容器、制法和调味等,虽然已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但一个共同点未变,就是用火烧锅,以水(汤)导热,煮(涮)食物。这种烹调方法早在商周时期已经出现,可以说它是火锅的雏形。《韩诗外传》中记载,古代祭祀或庆典,要“击钟列鼎”而食,即众人围在鼎的周边,将牛羊肉等食物放入鼎中煮熟分食,这就是火锅的萌芽。历经秦、汉、唐代的演变,直到宋代才真正有了火锅的记载。宋人林洪在其《山家清供》中提到吃火锅之事,即其所称的“拨霞供”,谈到他游五夷山,访师道,在雪地里得一兔子,无厨师烹制。“师云,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桌上,用水半铫(半吊子),候汤响一杯后(等汤开后),各分以箸,令自夹入汤摆(涮)熟,啖(吃)之,乃随意各以汁供(各人)随意沾食。”从吃法上看,它类似现在的“涮兔肉火锅”。
直到明清,火锅才真正兴盛起来。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办了530桌宫廷火锅,其盛况可谓是当时中国火锅之最。清嘉庆皇帝登基时,曾摆“千叟宴”,所用火锅达到1550个,其规模堪称登峰造极,令人惊叹。
麻辣火锅发源于重庆。大约是在清道光年间,重庆的筵席上才开始有了毛肚火锅。毛肚火锅的起源和由来,说法不一,它的由来和渊源,值得探讨。据老街坊说:毛肚火锅起源于清末民初,重庆码头和街边下力人吃的廉价实惠的街头大众饮食摊上的“水八块”。水八块全是牛的下杂(毛肚、肝腰和牛血旺),生切成薄片摆在几个菜品不同的碟子里,食摊泥炉上砂锅里煮起麻辣牛油的卤汁,食者自备酒,自选一格,站在摊前,拈起碟里的生片,且烫且吃。吃后按空碟子计价。价格低廉,经济实惠,吃得方便热烙,所以受到码头力夫、贩夫走卒和城市贫民的欢迎。至于纯粹地道的毛肚火锅,据老重庆们回忆,出现于民国十五年前后,发源地不是江北而是下半城南纪门的宰房街(现长江大桥桥坎下)。当年牛贩子多从川黔大路赶运菜牛来渝,在南岸过夜,翌日早过江,将牛赶到宰房街宰杀。有马氏兄弟廉价收购不易售出的牛毛肚和血旺,在下宰房街开了一家以毛肚为主要菜品仿市井“水八块”的制作和吃法的红汤毛肚火锅馆。将毛肚漂白洗净,去梗,外加一碟只是芝麻酱和蒜泥的调和。据说,这就是重庆毛肚火锅的起源和得名。直到抗战时期,较场口街边仍有一马姓老妪开一家专供应毛肚的正宗毛肚火锅,碟中的牛毛肚按匹论价(每匹二分钱)。正宗的麻辣毛肚火锅,毛肚的鲜嫩脆香,味道比其他牛猪的下杂远胜一筹,赢得食客赞扬。
(二) 著名作家李劼人的考证
四川著名作家李(吉加力)人1947年在成都出版的《风土杂志》上发表文章,对重庆火锅做了可信的考证。文中说:“吃水牛的毛肚火锅,发源于重庆对岸的江北。最初一般挑担子零卖贩子将水牛内脏买得,洗净煮一煮,而后将肝子、肚子等切成小块,于担头置泥炉一具,炉上置分格的大洋铁盆一只,盆内翻倒滚着一种又辣又麻又咸的卤汁。于是河边、桥头的一般劳力朋友,便围着担子受用起来。各人认定一格,且烫且吃,吃若干块,算若干钱,既经济,又能增加热量……直到民国二十三年重庆城内才有一家小饭店把它高尚化了,从担头移至桌上,泥炉依然,只是将分格铁盆换成了赤铜小锅,卤汁、蘸汁,也改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干净而适合各人的口味。”由此可见,重庆火锅发源于长江之滨,最初为船工所用,继而发展开来是毫无疑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