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宁化有什么好吃的小吃和特产呀
宁化客家特色小吃包含沙县小吃,龙岩小吃等各地小吃。各种瓦罐,炒粉,盖饭等应有尽有,种类繁多。不信?一中门口一大堆
㈡ 生锅勺子(宁化客家小吃)的泡猪腰好不好吃
材料
裕滨猪腰2个、姜5片、蒜适量、洋葱适量、料酒2勺、生抽适量、盐适量、辣椒适量
做法
1.腰花买回家,先把白筋去除干净,否则吃起来有尿臊味。并且多泡水,勤换水,以减除腰花的臊味。
2.片开腰花,在光面划交叉刀口,并切小块,用开水加少许料酒,将腰花焯烫过,捞出,马上泡冷水。
3.油烧热,爆香姜,蒜,辣椒,倒入腰花略炒。
4.加料酒,小火煮4分钟。
5.然后加洋葱或蒜苔翻炒,再加生抽加盐调味,随即关火盛盘。
㈢ 宁化特色小吃有什么
1、宁化米仁
宁化特色美食小吃(特产)-宁化米仁
米仁,又称薏苡、薏米等,是我国古老的栽培作物,在宁化种植历史悠久,明崇祯版《宁化县志》中便有薏苡的记载。古时宁化人称其为“弥陀粟”。
2、宁化山茶油
宁化特色美食小吃(特产)-宁化山茶油
宁化山茶油……
3、宁化大米
宁化特色美食小吃(特产)-宁化大米
宁化大米地域特色鲜明、历史影响深远。其中,河龙贡米尤为有名。
4、宁化薏米
宁化特色美食小吃(特产)-宁化薏米
宁化薏米具有煮后糯软、粘香、细腻、软滑、气馨甘爽等特点。宁化地处武夷山脉的丘陵山区地理区域,山林植被的自然环境给农作物种植和农土特产品栽培提供了有利的生长条件。
5、蛋菰
蛋菰将鸡蛋加少入许食盐和适量温水,用筷子反复打散,然后把猪肠一头用线扎紧,将蛋从另一头灌入,满后用线扎牢。之后握蛋肠一头的线,放在锅中约50度的水内来加摆动,待至水沸时,立即将蛋肠取出,切成半寸长的小段,备用。
6、宁化鱼生
又名生鱼片,是宁化的传统名菜。原料限3-4斤重的活草鱼一尾,迅速去鳞、皮、内脏,再剔去排刺,然后横切成薄片,洒麻油,再蘸酱油、芥辣即可食用。
7、城南乡薏米
薏米是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薏苡属多年生植物,茎直立,叶披针形,薏米 薏米它的子实卵形,白色或灰白色。
8、宁化田鼠干
宁化老鼠干,实为田鼠干,系由人工捕捉的田鼠加工制成。据《辞海》载:“田鼠,哺乳纲,仓鼠科。
9、宁化牛角椒
宁化牛角椒是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的特产。宁化牛角椒是全国“八大名椒”之一,它以椒体鲜红,皮薄透明,光滑无皱,油脂含量高,辣度适中等六大特色闻名国内外。
10、客家金牡丹
一款名为“客家金牡丹”的茶叶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开启了闽茶新秀的新征程。金牡丹树姿较直立;茶园土层浅薄、肥力低,或采摘过度,茶树容易早衰。
11、宁化生鱼脍
宁化生鱼脍福建省宁化的客家人的鱼脍:以约两三斤重的鲜活草鱼为食材,清水漂浸半日,制作时以右手用毛巾裹住鱼头,令鱼不再蹦跳,左手持刀快速除鳞、开膛去内脏,冲洗乾净后不再下水。然后去头尾劈成两片,再去鱼皮、剔骨。
12、河龙贡米
地域范围 河龙贡米,系指福建省宁化县河龙乡及周边地区生产的大米,因原产于河龙乡而得名。 特定品质 以粒细体长、形状似梭、色泽洁白、透明有润泽、饭软而不粘、凉饭不返生、米饭有清香味、营养丰富扬名四海,被誉为“米中珍品”。
㈣ 宁化客家小吃擂茶的做法
正宗宁化客家擂茶的做法
1.绿豆花生先泡好。
2.鱼腥草等各种青草药仔细挑洗干净,晾干水分。
3.米粉提前泡好。
4.刀和擂钵用开水烫一遍。
5.花生用料理机打好备用。
6.绿豆用高压锅加半锅水(热水)煮烂
7.把青草稍微切一下。
8.放擂钵转圈不停的擂。
9.这个过程需要15分钟左右,方法是用膝盖处夹紧擂钵,双手不停的转圈擂。
10.擂到这样就可以了,青草的香味一阵阵的,沁人心脾。
11.瘦肉和小肠切碎。
12.葱切小段。
13.煮烂的绿豆加入打好的花生姜。
14.加入一块姜,倒入小肠、瘦肉、米粉,倒入熟芝麻和一大勺茶油,加适量盐,再次煮开。
15.倒入擂钵,和擂好的青草混在一起,加入葱段。
16.清香扑鼻的擂茶做好了,赶紧来尝尝吧。
17.擂茶必备神器:擂钵和擂持。擂钵是陶制品,里面带纹理,擂持用樟木或枫树、楠木制成,长约2尺,底下削圆。便于擂烂食物。
㈤ 宁化客家小吃与沙县小吃有何区别
宁化历史上曾经沙县的属地,其美食文化与沙县差别还是很大的,象什么老鼠干 生鱼片之内的还真是宁化的专利,吃得来的,感觉不错,吃不来的,打心眼拒绝。实在不可思议的是宁化的烧卖简直就是沙县芋饺的翻版。
㈥ 宁化客家小吃的小吃详述
主料:芋子、白萝卜、地瓜粉
辅料:香葱、鲜瘦肉、净冬笋、虾米、香菇
调料:精盐、味精、酱油、麻油、料酒、胡椒粉、猪油、白糖少许、骨汤少许。
制作方法:
(1)芋子去皮煮熟碾压成泥,加入适量精盐和地瓜粉拌成团待用;
(2)将瘦肉、冬笋、虾米、香菇、香葱切米,白萝卜去皮切块,在沸水锅中煮透,捞起剁碎,用纱布挤去水份;
(3)炒锅下猪油烧热,将瘦肉、冬笋、虾米、香菇、葱白下锅煸炒,加入精盐、味精、料酒、胡椒粉、白糖少许,再下入萝卜馅,加入少许麻油和猪油,葱花,起锅拌和成熟馅;
(4)芋子粉团先搓均后揉成长条,再切成大小适中均衡的颗粒,捏成底厚边薄的圆筒型,装入馅料,捏成下大上小的塔型生坯;
(5)将烧卖生坯放入蒸笼,面上洒些冷水,旺火蒸约20分钟,取出装入盘中,将熟猪油和酱油兑成汁后,淋在蒸熟的烧卖上即可食用。 主料:前腿肉、高汤
辅料:香菇、小鱿鱼干、地瓜粉
调料:香葱、八角、山奈、生姜、当归、酱油、盐、味精、麻油、蒜头、辣椒干、料酒
制作方法:
(1)将瘦肉切成小厚片,加入适量酱油、盐、味精抓均,拌入地瓜粉搓透;
(2)将锅置火上倒入高汤,放入八角、山奈、辣椒干、生姜、蒜头、香菇、鱿鱼干、葱,慢火熬出味道后,再把揉均的肉片逐片放入锅中烧开后撇去浮沫,调好味,起锅淋上麻油、葱花即可。
特点:滑嫩可口。 主料:瘦肉、冬笋、香菇、红萝卜、香葱,鱿鱼干、荸荠、豆腐、地瓜粉
辅料:芹菜、高汤、肥膘肉
调料:精盐、味精、料酒、胡椒粉、麻油
制作方法:
(1)将瘦肉、冬笋、香菇、红萝卜、香葱、鱿鱼干切成米粒状,荸荠拍碎切成米粒待用,肥膘切成小块;
(2)将锅烧热,放入切好的肥膘肉改用小火炸出油后,捞起,留余油将香葱、鱿鱼干煸香后倒入切好的料炒熟调好味铲起;
(3)将熟料拌入豆腐、地瓜粉揉均待用;
(4)炒锅加入高汤烧热快开时改小火,左手将拌好的熟料挤捏成丸子状,右手用汤匙逐个放入高汤中后,再改中火煮熟,调好味装盘即可。
特点:松、脆、香。 主料:湿粉干,高汤
辅料:猪瘦肉
调料:炸好的葱姜蒜末及香油、精盐、味精、地瓜粉、料酒、葱花、上好酱油
制作方法:
(1)先将猪肉骨洗净放锅中加水旺火煮开后,撇云浮沫,改中火慢慢煮至汤味浓香后捞出骨头放入精盐、味精、料酒,调好味待用;
(2)将洗净的瘦肉切成小片条,加入上好的酱油、味精和地瓜粉拌均后,下沸水锅中焯熟,熟后捞起倒入调好味的高汤中;
(3)将湿粉用漏勺放沸水锅中烫熟起锅装碗,加入高汤,用焯好的瘦肉片盖面,撒上葱花和炸香的葱姜蒜末和香油即成。
特点:清香、爽口、滑而不腻。 是清代宁化县才子伊秉绶任扬州知府期间,他的厨师所创。也是当今方便面之鼻祖。
主料:湿扁面,高汤
辅料:猪瘦肉、香菇、红萝卜、葱、鱿鱼干
调料:精盐、味精、酱油、料酒、葱姜蒜香油、白糖少许、地瓜粉、熟芝麻。
制作方法:
(1)将洗净的瘦肉、香菇、红萝卜、鱿鱼干切成丝、葱切成段,再将切好的肉丝上浆待用;
(2)油锅烧热,将上好浆的肉丝炒至呈白色时起锅,留余油下入葱段、鱿鱼丝炒香,再将红萝卜、香菇丝和滑过油的肉丝下锅调入精盐、味精、白糖、料酒翻炒熟入味后起锅待用;
(3)将烧开后的高汤调好味装碗里,扁面放入开水锅中烫熟,捞起沥干水后,放入高汤碗中,再将炒熟的馅料盖在面上,洒上熟芝麻,滴上几滴酱油和香油上桌即可。 主料:前腿肉、扁食皮
辅料:高汤
调料:精盐、味精、葱白、麻油、白糖、炸好的葱、姜、蒜泥。
制作方法:
(1)将前腿肉洗净、去皮,切成薄片后剁烂,葱白切细沫调入剁烂的肉中加入精盐、味精、抓均;
(2)将调好味的肉泥用扁食皮包好;
(3)将锅置旺火上放入高汤烧开,再放入包好的扁肉于锅中煮至全部浮于汤面即可出锅。 主料:面粉、猪油、白萝卜
辅料:韭菜
调料:食盐、精油、味精、小苏打
制作方法:
(1)将面粉和老面加入适量的水和面粉拌匀发酵5-6小时即可;
(2)馅的制作非常讲究,操作上手工剁馅而不用铰刀绞,把白萝卜切成米粒状放水煮熟、晾干,加香料大葱或韭菜加入精肉、精盐、味精、香猪油,拌匀成馅。用皮包上馅成水饺形,摆放在刷匀油的深底平底锅上,摆满为止,放入清水,盖紧锅盖煎至煎包底部呈焦黄色时离火即可。
特点:面皮柔韧、葱香扑鼻。 主料:鸡蛋、地瓜粉
辅料:高汤、肥膘肉
调料:盐、味精、食用、葱白
制作方法:
(1)将地瓜粉和高汤调成糊状、蛋去壳打散倒入调好的糊中;
(2)将锅置火上烧热,用肥膘肉擦锅,用手勺装一勺调好的糊倒入锅中摇匀,置成一张张面皮,切成条形状就叫蛋皮。可炒可煮。
特点:滑而不腻、营养丰富。 主料:优质粳米
辅料:天然植物碱
制作方法:
(1)首先是煮碱:把用灌木枝叶或油茶壳、黄豆梗烧成的灰装进布袋里封好口,然后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进行煮沸,通常一袋碱灰煮两遍,第一遍煮沸的碱水留着备用,第二遍的碱水拿来浸米用;
(2)把浸透的米倒进木饭甑里蒸熟,然后装进木桶里加入碱水搅拌均匀,再装入饭甑里进行第二次蒸熟后倒入石臼里打烂,把打烂的黄饭反复揉搓上劲后,就可搓成各种形状的黄粿了。黄粿的吃法很多,可煮、拌、炒多种烹饪,可咸可甜。 主料:猪前腿肉
辅料:地瓜粉
调料:精盐、味粉、料酒
制作方法:
(1)将鲜瘦肉切薄片,用圆形木槌捶烂,用清水、精盐、蒜头、地瓜粉拌匀,打成瘦肉胶;
(2)用手将肉胶搓成丸形,放进锅中煮熟取出备用,煮、炒皆宜。 主料:优质薏米
辅料:红枣、薏米
调料:白糖
制作方法:
(1)将上好的薏米洗净后用高压锅压烂(注:压时水是薏米的5-6倍);
(2)将红枣、枸杞洗净后上笼加水蒸熟后待用;
(3)将压好薏米汤和红枣加入糖调和即成。
特点:健脾除湿,营养药用皆宜。 主料:糯米
辅料:白糖、芝麻、大豆
调料:熟茶油
制作方法:
(1)取优质糯米,用清水把洗净浸透;
(2)将浸好的糯米装进木甑里蒸熟成糯米饭;
(3)将糯米饭倒入石臼里,用木槌舂烂,使之成羹状,取出放在事先铺好一层佐料粉的簸箕里;
(4)在手上黏些熟猪油,从糍粑上取下一小块做成适当大小的糍粑。蘸上大豆、芝麻、白糖等配制的佐料粉即可装盘。
特点:吃起来柔韧鲜滑,满口香甜。是客家人庆祝丰收或婚嫁寿诞喜庆的必备美食。 又叫“韭菜包”,是客家祖地宁化风味小吃中的特色食品。在以往,韭菜包要在招待贵客时才出笼,如刚结识的亲家、首次上门的新女婿或是久别重逢的知已好友、达官贵人等,以显示主人的诚意。由于韭菜包广受欢迎,如今已是大众中相食用的小肴佳品。
主料:优质大米、韭菜
辅料:鲜瘦肉、笋、菜心(或萝卜)
调料:食用油、精盐、虾米、味精
制作方法:
(1)加工米面包皮。将大米洗净浸透,磨成浓米浆,米浆倒入锅中在温火中搅拌熬成固状,铲起放入簸箕内、用双手蘸食油反复搓揉成米面团、制成米包子外皮原料待用;
(2)炒馅。将瘦肉、笋、菜心(或萝卜)切丁,韭菜切小段,下锅炒熟炒香加入调料出锅待用;
(3)将米面团掐成薄薄的皮,包上预先准备好的韭菜肉馅,包好蒸熟即可装盘。 主料:糯米
辅料:芝麻
调料:白糖、红糖、茶籽油
制作方法:
(1)将糯米用清水洗净浸泡10小时,糯米捞起滤干粉碎成糯米粉;
(2)熬糖水,烧适量开水再将糖倒进开水里微火慢熬,待糖完全融化后即可;
(3)待熬好的糖水冷却后倒入糯米粉充分搅拌均匀,并将糯米粉反复搓松。
(4)蒸糖糕。用洗净的丝瓜布平铺在饭甑底部,待锅头里水沸腾后把饭甑放进锅里,再将搅拌均匀的糖糕粉撒一层到饭甑里蒸,蒸熟后再撒第二层,并在饭甑中间用竹片开若干个气孔,确保蒸汽通畅,直到饭甑蒸满蒸熟为止;
(5)糖糕蒸熟后,从饭甑的底部进行挤压,直到将糖糕挤压结实后把饭甑取出,然后将糖糕切割成大小适中的规格方块即可装盘食用。 主料:大米、黄豆、花生油(或菜籽油)
辅料:葱花
调料:精盐、鸡精(或味精)
制作方法:
(1)取适量大米与去壳的黄豆用清水洗净浸透后磨成稠浆,放进葱花、精盐、鸡精调拌均匀备用;
(2)油下锅烧沸,用勺子把调制好的米浆滔进灯盏糕专用煎勺上抹均匀,放入油锅里炸,当两面都呈金黄色时捞起,待油沥干即可装盘品尝,其口感酥香脆爽。这是宁化客家城乡普遍流行的一种小吃,因其盛米浆的煎勺形似旧时照明的灯盏故而得名。 在宁化,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吃擂茶的习俗。平时自家擂茶饮用,遇有客人登门,擂茶待客。就连喜庆之事,日后主人也要擂茶请谢曾予帮忙的左邻右舍。擂茶在客家日常生活中如此受重视,是因为它不仅具有风味独特、简便易行和保健的优点,更重要的是一种礼仪和联络感情的交际工具,且不分男女老少,四季皆宜。
主料:野生青草药(鱼腥草、车前草、薄荷、艾叶、小叶金钱等)
辅料:猪骨头熬汤、花生、扁豆、红豆、粉皮、粉干、瘦肉、猪小肠
调料:茶籽油、芝麻、精盐
制作方法:
(1)将野生青草药洗净切段放进陶制擂钵、并倒入部分生花生米和茶油,充分擂烂备用;
(2)将猪大骨头倒进锅里加入花生米、红豆煮熟(留足汤水)备用;
(3)将粉皮、粉干倒入锅里煮熟后加入瘦肉、猪小肠烫熟;
(4)调制擂茶。根据需要的量调制擂茶(分大、中、小钵),取上述各种主料、辅料一定量倒入钵中,加入茶籽油、芝麻、精盐混合而成后印可食用。
特点:是茶味郁香,清心爽口,食而不腻,既可作饮料,又可当饭吃,备受欢迎。 主料:面粉
辅料:猪瘦肉、虾仁、葱白
调料:猪油、精盐、鸡精、芝麻油
制作方法:
(1)将面粉搅拌成面团揉透,随后用擀面杖擀成薄片,擀制过程中用沙布袋装好的木薯粉拍面皮,防止相互粘连,擀好胚后切成7厘米左右的方形待用;
(2)准备馅料。猪瘦肉、虾仁、葱白切小段剁细,锅加热后倒入猪油烧热倒入葱白爆炒至香,倒入瘦肉、虾仁,加盐、鸡精炒匀后,出锅装盘待用。
(3)包蒸饺。一手持面皮,另一手用汤勺将馅料放在面皮中间,将皮胚四角盖住馅料,并捏出漂亮均匀的细密花纹的蒸饺,放在蒸笼里待蒸;
(4)蒸。锅中开水沸腾后将蒸笼放入锅中,用旺火蒸熟,出笼装盘即可。 主料:优质大米
辅料:食用碱
调料:酱油、麻油、葱花、高汤或白糖
制作方法:
(1)将优质大米洗净加入食用碱,一起磨成米浆待用;
(2)锅头烧热,用植物油擦均,倒入米浆,一边用“擂持”(用枫木、樟木或油茶枝做成的客家人擂茶用的木棒)顺锅旋转,一边用文火加温,直到熟透取出,待冷却后切成四方块,可加糖做甜食,也可以用高汤、调料煮热吃。 主料:糯米
辅料:豆沙
调料:白糖(或红糖)、植物油(茶油、花生油、菜籽油)
制作方法:
(1)先将糯米用清水淘洗干净浸泡10—12小时,糯米捞起滤干水后粉碎成糯米粉;
(2)熬糖水,烧适量开水后将糖倒进开水里微火慢熬,待糖完全融化后即可;
(3)待熬好的糖水冷却后倒入糯米粉充分搅拌均匀,并将糯米粉反复搓揉成干湿度适中的面团备用;
(4)煎丸有包馅与不包馅的两种。做不包馅的煎丸直接取面团揉成圆形或椭圆形摆放在盛具里;做包馅的煎丸,将面皮捏薄后取事先准备好的馅包裹成圆锥形、三角形或扇形的煎丸待炸;
(5)炸煎丸。油下锅烧沸后,将做好的煎丸入锅煎,为防止煎丸夹在锅底烧焦,煎丸入锅后要用锅铲轻轻将煎丸脱离锅底,炸至煎丸浮出水面并色泽金黄后即可起锅,装盘食用。 主料:优质黄豆
辅料:五花肉
调料:精盐、酱油、八角、茶籽油
制作方法:
(1)将优质黄豆洗净浸泡后磨浆滤去豆渣,将豆浆煮沸加入酸浆倒进大桶游浆,待其形成浆花倒入定形模具中压干水分,形成陀子豆腐;
(2)将成形的豆腐放入冷水锅中,将五花肉放在豆腐上面,放入适量的食盐、酱油、八角、茶籽油一起煮熟,直至豆腐周边出现许多小孔即可起锅装盘。 即茶菇鸭骨汤、红菇猪排汤、黄豆小肠汤。
茶菇鸭骨汤:以茶树菇和鸭骨为主料,盛入紫砂钵或精瓷钵清蒸,加以调料。清甜爽口,经济实惠。
红菇猪排汤:以优质红菇和新鲜猪排清蒸后,清香爽口,并具有补血、祛湿、补钙、强身功效。
黄豆小肠汤:以优质黄豆和新鲜小肠清蒸,具有营养丰富,泻火明目功效。 又名牛角椒,宁化名产。它以色泽鲜红、透明、皮薄、味香、油质多、辣味适中六大特色而驰名中外,畅销港澳、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㈦ 宁化客家小吃的介绍
宁化客家小吃是宁化的客家先民因常年的迁徙,艰苦的生活,创造了具有地方风味的鱼生、韭菜包、烧卖、大卷、三蒸汤、松丸、伊面等客家小吃。品尝这些别具客家风味的小吃,就可领略到客家饮食文化独特的韵味。
㈧ 介绍宁化的小吃
在宁化,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吃擂茶的习俗。平时自家擂茶饮用,遇有客人登门,擂茶待客。就连喜庆之事,日后主人也要擂茶请谢曾予帮忙的左邻右舍。擂茶在客家日常生活中如此受重视,是因为它不仅具有风味独特、简便易行和保健的优点(现在宁化老人生病买药,仍叫“摘(音)茶”),更重要的是一种礼仪和联络感情的交际工具,且不分男女老少,四季皆宜。其特点是茶味郁香,清心爽口,食而不腻,既可作饮料,又可当饭吃,备受欢迎。
●烧麦
烧麦是宁化客家传统小吃,每逢节日或有远方客人到来,客家人都会亲手包烧麦来款待。客家的烧麦跟我们平常吃的烧麦有很大的区别。他们以精选地瓜粉、芋子为主原料,配以新鲜瘦肉、虾米、笋、萝卜、葱等配料和调料。让人百吃不厌。
●松丸
每逢“立春”之日,客家人都会将豆腐弄碎,拌入切成丁状的葱、瘦肉、荸荠、冬笋,捏成小圆团,加上少许地瓜粉,拌匀,做成一粒粒的丸子。再加调料,煮熟,连汤一起食用。吃起来松脆、柔软、香甜可口,取名“松丸”。吃了“松丸”,预示着可以在这一年里轻轻松松地过日子。
●薏米
宁化薏米采用本地生产的薏米经传统加工而成,具有健脾、滋补、祛湿、利尿、解毒、消肿、排浊、通关节的功能,还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不含任何添加剂,食用方便。取薏米若干,加水适当,文火煮成粥,加上白糖,即可食之。
●鱼生
说到日本生鱼片,自然众所周知,可到了宁化,我却有幸吃上客家有名的第一大菜:鱼生,又称“生鱼脍”。将活草鱼洗净,去鱼鳞、除净脏肠,用刀取下主骨两侧鲜肉,揩干血水后,迅速切成纸般薄片,洒上麻油,沾芥辣、酱油立即生吃,口感柔嫩、软滑、腴润、鲜美。具有清热降火、滋阴平肝的功效,又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和硫胺素,营养价值较高。适量食用,不仅不伤胃口,还能促进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