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区加盟 > 国民党武汉大特务毛加盟

国民党武汉大特务毛加盟

发布时间:2021-05-16 08:31:35

A. 国民党当年的特工组织有哪些

中统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为“中统(局)”)是国民党C.C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所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 中统的前身是由C.C系分子所组成的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处。1937年,党务调查处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由C.C系分子徐恩曾任处长。1938年3月,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经蒋介石提议,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为基础,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由此正式形成。 中统以各级国民党党部为活动基地,在省市党部设调查统计室,在省以下党部设专人负责“调查统计”,在文化团体和大专院校、重点中学广泛建立了“党员调查网”,进行各种反革命特务破坏活动。 中统局局长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兼任,而由副局长负实际责任。陈立夫、张厉生、朱家骅先后担任过局长,徐恩曾、叶秀峰、顾建中,邹学峻、季源溥等先后担任过副局长。 [编辑本段]中统局的成立始末、职权范围与机构变迁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常见的电视剧中证件封皮上印“中统”二字并不符合史实,而且证件的大小尺寸也不同。中统成立基础是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为首的CC系分子掌控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科长徐恩曾。1935年党务调查科升格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务调查处,直属于党中央(亦即蒋系国民党中央),处长由徐恩曾担任。1937年党务调查处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军统)第一处(党政处),仍由徐恩曾任处长,但一处实际上仍是独立于军统局的一个系统,这时的军统亦是老军统系统,并非一般电视剧中的新军统系统。 1938年3月29日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蒋介石提议设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8月,蒋介石对军事委员会调查局进行改组,调查局第一处扩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扩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这才是新军统系统)。这样中统局就正式成立了。 中统局的人事组织中,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兼任局长,但实际负责工作的则是副局长。民国三十八年败离大陆前担任局长的有陈立夫、朱家骅;担任副局长的有徐恩曾、叶秀峰。中统局内设人事科、专员室、经济调查处、交通处、统计处;以及一、二、三组(分别负责训练、党派、情报工作,所以二组直接大搞特务活动的说法也是不对的)。中统局组织设立依附于各级党部机关,在各省市设调查统计室,省以下设专员负责“统计调查”。 中统局负责除军、宪、警等军事部门外的情报安全工作。实际工作中也是基本上维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因为军统局也不允许他干涉越权。中统局的工作重心在党政机关内部,另一个重点就是暗中打击一切反对派政党,尤其是共产党。此外对于社会舆论、思想言论也负有监控责任。(类似现在美国的FBI) 1947年中统局改名为党员通讯局,1949年改名为内政部调查局,习惯上仍称为CC或中统。内调局隶属于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事实上仍属蒋系中央掌控。伴随着国民政府的全面败退,中统局后来也迅速的在大陆消散了。中统局的另一个衰落原因是,权高震主,尾大不掉。蒋系中央不会允许这种不安定因素的存在,所以另外扶植了军统系统作为牵制。 一九二七年以CC派分子为骨干,在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下成立了一个调查科,这是“中统局”的最前身。先后由陈立夫、 张道藩、吴大钧、叶秀峰、徐恩曾任科长。在各省、市、路中国国民党党部内设“调查股”,县党部内设调查干事。 一九三二年将中央组织部调查科扩编为特工总部。主任徐恩曾。对外仍称调查科,后又改称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处。在各省、市、路国民党党部内设特务室和管训中共被捕人员的反省院。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为了缓和国民政府情报组织内部矛盾,提出了“合力对外”的反动口号,于一九三七年底,将特工总部与力行社特务处合并,成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陈立夫、陈焯任正、副局长。特工总部编为该局第一处,处长徐恩曾。合并后,矛盾剧烈,于一九三八年八月又分开,将第一处改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简称中统局)。 中统局,先后由朱家骅、叶秀峰任局长,徐恩曾、郭紫俊、顾建中任副局长。在各大行政区设有办事处或特派员办事处,在直辖市或重要城市设立区室,在各省党部及铁路、公路等特别党部内设立调查统计室(简称省室,路室)。在省室或路室下设若干分区、工作站、工作团等。在分区、工作站、工作团下面还设有许多据点及调查员。 一九四七年四月中统局改头换面,历称中央党员通讯局(简称党通局)。由叶秀峰任局长,郭紫俊,季源溥任副局长。各大行政区办事处改称直属通讯处,各省、市、路党部调统室改称党员通讯组。这些都是公开性的情报组织。同时还在各省、市设立了秘密的情报组织,叫做区,如沈阳区、旅大区等。区下设分区、工作站(交通、联络站)、工作组(通讯组)。 一九四九年二月,国民政府党通局划归内政部领导,改称内政部调查局,简称内调局。 国民政府败退宝岛台湾后,于一九五四年十月,又将内调局改组为司法行政部调查局。 中统局人员分工 中统局的人员分工大致有四种: 一是调查工作人员(简称调工); 二是特种情报工作人员简称特情人员; 三是党员调查网(简称cc党网,又称党员通讯网),是在中国国民党党内进行防共和监视其内部人员的监察人员; 四是通讯员,是中统局在各机关、学校、企业内部发展的工作人员。 附: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主要情报安全部门沿革 1938年8月-1947年,中统局 (1938年8月-1946年6月,军统局) 1947年-1949年,中统局改为党员通讯社 1949年-?,党员通讯社改为国民政府内政部调查局 1946年6月-?保密局。 1946年6月,部分军统部门并入国防部二厅,二厅亦负责部分情报安全工作。 军统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BIS)。其前身为蒋介石于1928年创立的“蓝衣社”(一说为1932年)。1934年4月,蒋介石将南昌行营调查科与蓝衣社特务处合并,成立军事委员会特务处,由戴笠(黄埔6期)任处长。1937年4月,蒋介石重组特务机关,以加强搜集共产党人情报,组成“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中央党部秘书长陈立夫兼任局长。“军统局”内设两处,第1处负责党务调查(即后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前身),由徐恩曾(黄埔4期)任处长;第2处为特务处,戴笠担任处长。1938年9月,第2处另立门户,升格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仍由戴笠一手掌管,内设军事情报处、党政情报处、电讯情报处、警务处、惩戒处、训练和策反处、特种及心理作战处、特种技术研究应用处。 “军统”(BIS)在其最鼎盛的时期,拥有特工以及各类准军事的交通警察大队共约10.2万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势力渗透至党政、军事、教育、文化、警务各个层面。在整个第2次世界大战中,BIS一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率最高同时也是电讯破译技术最先进的情报机关。而那时,CIA前身美国战略情报署(OSS)不过才刚刚起步而已。 抗战中,军统特工在抗日战争时期深入沦陷区,制造针对日军的恐怖活动,而隶属BIS的各个“游击司令部”和“交通警察大队”则深入日寇占领区开展广泛的游击战,对打击日寇和汉奸,起了不小的作用。 刺杀、颠覆 1938年,日军占领上海后,为稳定局面,有意拉拢有影响的中国上层人物出面组织所谓的“临时政府”。经过一番斟酌后,日本人选中民国初年担任过内阁总理的唐仪。唐经反复考虑后接受了日本人的邀请,晚节不保。蒋介石知道此事后,怒不可遏,着令BIS“剪除附逆”。 1938年,就在唐仪接受邀请出面组织“政府”后三个月,潜入上海的BIS“敌占区行动组”便用斧头结果了他。 在随后的时间里,BIS 先后策划了对殷汝耕(组织‘华北自治政府’的大汉奸)、季云卿(上海青帮‘通’字辈大佬,汪伪‘76号’后台老板)、汪精卫、周佛海等大汉奸的刺杀行动。尽管这些行动并未完全成功,但无疑有效地震慑了投敌叛变人员。 破译偷袭珍珠港密电 1940年4月,蒋介石为集中对日本军队电讯密码的破译力量,下令BIS“特种技术研究应用处”(6处)加强对日情报工作。在6处中,有一人名叫池步洲,1908年生,福建闽清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曾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工作,并与日本姑娘白滨英子结婚,生有一子二女。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出于爱国赤诚,毅然冲破重重阻力,挈妇将雏回到祖国。1939年2月,正值何应钦准备在军政部内组建破译日本军事密电的机构,池步洲应邀参加,担任了军政部军用无线电总台第43台主任,不久改称军政部研译室,池仍任主任。经他摸索、研究,破译了日本外务省外交密电的电码,从中收集到一些很有价值的日军情报,获得军政部颁发的光荣奖章。1940年4月,池步洲领导的军政部研译室奉命并入6处。 1941年5月开始,池步洲在破译的日本外交密电中,发现日本外务省与檀香山日本总领事馆的往来电报数量突然剧增,被破译出的有六七十封,内容总的是,日本外务省多次要求檀香山日本总领事馆报告:美军舰艇在珍珠港的数量、舰名;停泊的位置;进、出港的时间;珍珠港内美军休息的时间和规律(答复是“星期天”);夏威夷气候情况等。他把译出的电报交给组长霍实子,霍也很重视,指示池步洲继续密切注意日本有关珍珠港的往来密电,一有破译立即上报,并且指示池步洲每月专就此事写出报告,上报侍从室。池步洲按指示每月写出报告,并将有关内容摘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在“文化大革命”红卫兵抄家中,这个笔记本有幸逃过了劫难,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下面抄录的两则电报,就是记录在这个笔记本中当时日本外务省与日本驻檀香山总领事馆的往来电报: 其一:发报:檀香山,喜多总领事 收报:东京,外务大臣 日期:1941年5月13日 电文: (一)11日停泊在珍珠港的舰艇如下: 转 战舰11艘重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10艘驱逐母舰2艘驱逐舰35艘潜水母舰1艘潜水艇12艘运输舰15艘 (二)航空母舰××号,由两艘驱逐舰护航,正在××海域航行中。 其二: 发报:东京 收报:檀香山 时间:1941年9月24日 等级:绝密 电文:今后你必须尽量按下列所示,报告舰艇活动状况: (一)珍珠港分5个水域:甲水域(佛德岛与武器库之间)乙水域(佛德岛之南及西)丙水域(东流之江面)丁水域(中央流之江面)戊水域(西流之江面及其通路) (二)军舰与航空母舰只须报告其在港停泊者。 (三)扼要说明舰型、舰种。 (四)凡有二艘以上的军舰靠港时,盼照实登记。 12月3日,池步洲又于12月3日破译出一份日本外务省致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的特级密电: (一)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本,只留一种普通密码本,同时烧毁一切机密文件。 (二)尽可能通知有关存款人将存款转移到中立国家银行。 (三)帝国政府决定按照御前会议决议采取断然行动。 池步洲破译出这份密电后,激动不已,结合他半年多的时间里所破译的日本外务省与檀香山日本总领事馆的往来电报,他已感到日本要对美国“采取断然行动”了,他把这份密电立刻交给组长霍实子,并说出自己的判断: (一)日本对美进攻的地点可能是在珍珠港; (二)发动战争的时间可能选择在星期天。 霍实子也同意这样的分析,当即提笔签署意见:“查‘八·一三’前夕日本驻华大使川越,曾向日本驻华各领事馆发出密电:‘经我驻沪陆、海、外三方乘出云旗舰到吴淞口开会,已作出决定,饬令在华各领事馆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电报本子’,说明日寇已决定对我发动全面战争。现日本外务省又同样密电饬令日本驻美大使馆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本子,这就可以判明日本已经快要对美发动战争了。”对于这个重要情报,霍实子也不敢怠慢,马上送交代主任毛庆祥,毛阅后,立即亲自送到侍从室。 据蒋介石侍从室第六组组长唐纵在1941年12月5日所写的日记记载:“三日东京东乡发往英领各地领事电称:‘电报密本O密O密各留存一份,其他全部焚毁之,完毕后,立即以明电Haruna示知,又秘密及重要文件,全部焚毁之。以上系准备不测时而考虑者,仍希宁静。’查此种电报,‘八·一三’前夕,日外相亦曾致电青岛、济南、广州等地,着即焚毁密本。今忽见此电文,其将临于日英美战争,可想而知也。”唐纵的这则日记所记,日本外务省发出的密电,与池步洲所记,虽然收报单位有所不同,但所记发报时间都是12月3日,也就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的5天。 军统局破译出日本海军将要偷袭珍珠港的密电后,由驻美国使馆副武官、军统驻纽约站站长肖勃通知美国海军,但孤立主义情绪泛滥的美国当局怀疑是中国挑拨日美关系,未引起重视,以致酿成严重后果。 抗战期间,军统局的正式在册人员和学员,在抗日战争中牺牲者就达18000人以上,而抗战结束时全部注册人员为4万5千余。其他附属人员牺牲者更众。 (另外还有军部的,小蒋的(即蒋经国的),这些特务份子也是有点斤两的!)

B. 国民党毛人岚军街是多少

毛人凤国民党二级上将,黄埔军校第四期。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统局的重要人物,在戴笠死后继任局长领导全局。毛人凤在军统系统中与毛万里,毛森、戴笠并称为三毛一戴。另与李士群,徐恩曾,戴笠并称为四大特务。

C. 国民党有多少个特务组织求其详细资料

中统

http://ke..com/view/70528.htm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为“中统(局)”)是国民党C.C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所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
中统的前身是由C.C系分子所组成的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处。1937年,党务调查处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由C.C系分子徐恩曾任处长。1938年3月,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经蒋介石提议,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为基础,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由此正式形成。
中统以各级国民党党部为活动基地,在省市党部设调查统计室,在省以下党部设专人负责“调查统计”,在文化团体和大专院校、重点中学广泛建立了“党员调查网”,进行各种反革命特务破坏活动。
中统局局长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兼任,而由副局长负实际责任。陈立夫、张厉生、朱家骅先后担任过局长,徐恩曾、叶秀峰、顾建中,邹学峻、季源溥等先后担任过副局长。
[编辑本段]中统局的成立始末、职权范围与机构变迁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常见的电视剧中证件封皮上印“中统”二字并不符合史实,而且证件的大小尺寸也不同。中统成立基础是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为首的CC系分子掌控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科长徐恩曾。1935年党务调查科升格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务调查处,直属于党中央(亦即蒋系国民党中央),处长由徐恩曾担任。1937年党务调查处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军统)第一处(党政处),仍由徐恩曾任处长,但一处实际上仍是独立于军统局的一个系统,这时的军统亦是老军统系统,并非一般电视剧中的新军统系统。
1938年3月29日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蒋介石提议设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8月,蒋介石对军事委员会调查局进行改组,调查局第一处扩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扩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这才是新军统系统)。这样中统局就正式成立了。
中统局的人事组织中,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兼任局长,但实际负责工作的则是副局长。民国三十八年败离大陆前担任局长的有陈立夫、朱家骅;担任副局长的有徐恩曾、叶秀峰。中统局内设人事科、专员室、经济调查处、交通处、统计处;以及一、二、三组(分别负责训练、党派、情报工作,所以二组直接大搞特务活动的说法也是不对的)。中统局组织设立依附于各级党部机关,在各省市设调查统计室,省以下设专员负责“统计调查”。
中统局负责除军、宪、警等军事部门外的情报安全工作。实际工作中也是基本上维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因为军统局也不允许他干涉越权。中统局的工作重心在党政机关内部,另一个重点就是暗中打击一切反对派政党,尤其是共产党。此外对于社会舆论、思想言论也负有监控责任。(类似现在美国的FBI)
1947年中统局改名为党员通讯局,1949年改名为内政部调查局,习惯上仍称为CC或中统。内调局隶属于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事实上仍属蒋系中央掌控。伴随着国民政府的全面败退,中统局后来也迅速的在大陆消散了。中统局的另一个衰落原因是,权高震主,尾大不掉。蒋系中央不会允许这种不安定因素的存在,所以另外扶植了军统系统作为牵制。
一九二七年以CC派分子为骨干,在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下成立了一个调查科,这是“中统局”的最前身。先后由陈立夫、 张道藩、吴大钧、叶秀峰、徐恩曾任科长。在各省、市、路中国国民党党部内设“调查股”,县党部内设调查干事。
一九三二年将中央组织部调查科扩编为特工总部。主任徐恩曾。对外仍称调查科,后又改称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处。在各省、市、路国民党党部内设特务室和管训中共被捕人员的反省院。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为了缓和国民政府情报组织内部矛盾,提出了“合力对外”的反动口号,于一九三七年底,将特工总部与力行社特务处合并,成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陈立夫、陈焯任正、副局长。特工总部编为该局第一处,处长徐恩曾。合并后,矛盾剧烈,于一九三八年八月又分开,将第一处改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简称中统局)。
中统局,先后由朱家骅、叶秀峰任局长,徐恩曾、郭紫俊、顾建中任副局长。在各大行政区设有办事处或特派员办事处,在直辖市或重要城市设立区室,在各省党部及铁路、公路等特别党部内设立调查统计室(简称省室,路室)。在省室或路室下设若干分区、工作站、工作团等。在分区、工作站、工作团下面还设有许多据点及调查员。
一九四七年四月中统局改头换面,历称中央党员通讯局(简称党通局)。由叶秀峰任局长,郭紫俊,季源溥任副局长。各大行政区办事处改称直属通讯处,各省、市、路党部调统室改称党员通讯组。这些都是公开性的情报组织。同时还在各省、市设立了秘密的情报组织,叫做区,如沈阳区、旅大区等。区下设分区、工作站(交通、联络站)、工作组(通讯组)。
一九四九年二月,国民政府党通局划归内政部领导,改称内政部调查局,简称内调局。
国民政府败退宝岛台湾后,于一九五四年十月,又将内调局改组为司法行政部调查局。
中统局人员分工
中统局的人员分工大致有四种:
一是调查工作人员(简称调工);
二是特种情报工作人员简称特情人员;
三是党员调查网(简称cc党网,又称党员通讯网),是在中国国民党党内进行防共和监视其内部人员的监察人员;
四是通讯员,是中统局在各机关、学校、企业内部发展的工作人员。
附: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主要情报安全部门沿革
1938年8月-1947年,中统局
(1938年8月-1946年6月,军统局)
1947年-1949年,中统局改为党员通讯社
1949年-?,党员通讯社改为国民政府内政部调查局
1946年6月-?保密局。
1946年6月,部分军统部门并入国防部二厅,二厅亦负责部分情报安全工作。

军统

http://ke..com/view/70504.htm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BIS)。其前身为蒋介石于1928年创立的“蓝衣社”(一说为1932年)。1934年4月,蒋介石将南昌行营调查科与蓝衣社特务处合并,成立军事委员会特务处,由戴笠(黄埔6期)任处长。1937年4月,蒋介石重组特务机关,以加强搜集共产党人情报,组成“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中央党部秘书长陈立夫兼任局长。“军统局”内设两处,第1处负责党务调查(即后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前身),由徐恩曾(黄埔4期)任处长;第2处为特务处,戴笠担任处长。1938年9月,第2处另立门户,升格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仍由戴笠一手掌管,内设军事情报处、党政情报处、电讯情报处、警务处、惩戒处、训练和策反处、特种及心理作战处、特种技术研究应用处。
“军统”(BIS)在其最鼎盛的时期,拥有特工以及各类准军事的交通警察大队共约10.2万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势力渗透至党政、军事、教育、文化、警务各个层面。在整个第2次世界大战中,BIS一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率最高同时也是电讯破译技术最先进的情报机关。而那时,CIA前身美国战略情报署(OSS)不过才刚刚起步而已。
抗战中,军统特工在抗日战争时期深入沦陷区,制造针对日军的恐怖活动,而隶属BIS的各个“游击司令部”和“交通警察大队”则深入日寇占领区开展广泛的游击战,对打击日寇和汉奸,起了不小的作用。
刺杀、颠覆
1938年,日军占领上海后,为稳定局面,有意拉拢有影响的中国上层人物出面组织所谓的“临时政府”。经过一番斟酌后,日本人选中民国初年担任过内阁总理的唐仪。唐经反复考虑后接受了日本人的邀请,晚节不保。蒋介石知道此事后,怒不可遏,着令BIS“剪除附逆”。
1938年,就在唐仪接受邀请出面组织“政府”后三个月,潜入上海的BIS“敌占区行动组”便用斧头结果了他。
在随后的时间里,BIS 先后策划了对殷汝耕(组织‘华北自治政府’的大汉奸)、季云卿(上海青帮‘通’字辈大佬,汪伪‘76号’后台老板)、汪精卫、周佛海等大汉奸的刺杀行动。尽管这些行动并未完全成功,但无疑有效地震慑了投敌叛变人员。
破译偷袭珍珠港密电
1940年4月,蒋介石为集中对日本军队电讯密码的破译力量,下令BIS“特种技术研究应用处”(6处)加强对日情报工作。在6处中,有一人名叫池步洲,1908年生,福建闽清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曾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工作,并与日本姑娘白滨英子结婚,生有一子二女。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出于爱国赤诚,毅然冲破重重阻力,挈妇将雏回到祖国。1939年2月,正值何应钦准备在军政部内组建破译日本军事密电的机构,池步洲应邀参加,担任了军政部军用无线电总台第43台主任,不久改称军政部研译室,池仍任主任。经他摸索、研究,破译了日本外务省外交密电的电码,从中收集到一些很有价值的日军情报,获得军政部颁发的光荣奖章。1940年4月,池步洲领导的军政部研译室奉命并入6处。
1941年5月开始,池步洲在破译的日本外交密电中,发现日本外务省与檀香山日本总领事馆的往来电报数量突然剧增,被破译出的有六七十封,内容总的是,日本外务省多次要求檀香山日本总领事馆报告:美军舰艇在珍珠港的数量、舰名;停泊的位置;进、出港的时间;珍珠港内美军休息的时间和规律(答复是“星期天”);夏威夷气候情况等。他把译出的电报交给组长霍实子,霍也很重视,指示池步洲继续密切注意日本有关珍珠港的往来密电,一有破译立即上报,并且指示池步洲每月专就此事写出报告,上报侍从室。池步洲按指示每月写出报告,并将有关内容摘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在“文化大革命”红卫兵抄家中,这个笔记本有幸逃过了劫难,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下面抄录的两则电报,就是记录在这个笔记本中当时日本外务省与日本驻檀香山总领事馆的往来电报:
其一:发报:檀香山,喜多总领事
收报:东京,外务大臣
日期:1941年5月13日
电文:
(一)11日停泊在珍珠港的舰艇如下: 转
战舰11艘重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10艘驱逐母舰2艘驱逐舰35艘潜水母舰1艘潜水艇12艘运输舰15艘
(二)航空母舰××号,由两艘驱逐舰护航,正在××海域航行中。
其二:
发报:东京
收报:檀香山
时间:1941年9月24日
等级:绝密
电文:今后你必须尽量按下列所示,报告舰艇活动状况:
(一)珍珠港分5个水域:甲水域(佛德岛与武器库之间)乙水域(佛德岛之南及西)丙水域(东流之江面)丁水域(中央流之江面)戊水域(西流之江面及其通路)
(二)军舰与航空母舰只须报告其在港停泊者。
(三)扼要说明舰型、舰种。
(四)凡有二艘以上的军舰靠港时,盼照实登记。
12月3日,池步洲又于12月3日破译出一份日本外务省致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的特级密电:
(一)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本,只留一种普通密码本,同时烧毁一切机密文件。
(二)尽可能通知有关存款人将存款转移到中立国家银行。
(三)帝国政府决定按照御前会议决议采取断然行动。
池步洲破译出这份密电后,激动不已,结合他半年多的时间里所破译的日本外务省与檀香山日本总领事馆的往来电报,他已感到日本要对美国“采取断然行动”了,他把这份密电立刻交给组长霍实子,并说出自己的判断:
(一)日本对美进攻的地点可能是在珍珠港;
(二)发动战争的时间可能选择在星期天。
霍实子也同意这样的分析,当即提笔签署意见:“查‘八·一三’前夕日本驻华大使川越,曾向日本驻华各领事馆发出密电:‘经我驻沪陆、海、外三方乘出云旗舰到吴淞口开会,已作出决定,饬令在华各领事馆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电报本子’,说明日寇已决定对我发动全面战争。现日本外务省又同样密电饬令日本驻美大使馆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本子,这就可以判明日本已经快要对美发动战争了。”对于这个重要情报,霍实子也不敢怠慢,马上送交代主任毛庆祥,毛阅后,立即亲自送到侍从室。
据蒋介石侍从室第六组组长唐纵在1941年12月5日所写的日记记载:“三日东京东乡发往英领各地领事电称:‘电报密本O密O密各留存一份,其他全部焚毁之,完毕后,立即以明电Haruna示知,又秘密及重要文件,全部焚毁之。以上系准备不测时而考虑者,仍希宁静。’查此种电报,‘八·一三’前夕,日外相亦曾致电青岛、济南、广州等地,着即焚毁密本。今忽见此电文,其将临于日英美战争,可想而知也。”唐纵的这则日记所记,日本外务省发出的密电,与池步洲所记,虽然收报单位有所不同,但所记发报时间都是12月3日,也就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的5天。
军统局破译出日本海军将要偷袭珍珠港的密电后,由驻美国使馆副武官、军统驻纽约站站长肖勃通知美国海军,但孤立主义情绪泛滥的美国当局怀疑是中国挑拨日美关系,未引起重视,以致酿成严重后果。
抗战期间,军统局的正式在册人员和学员,在抗日战争中牺牲者就达18000人以上,而抗战结束时全部注册人员为4万5千余。其他附属人员牺牲者更众。

(另外还有军部的,小蒋的(即蒋经国的),这些特务份子也是有点斤两的!)

D. 国民党的特务头子戴笠和毛人凤谁的官职大。

戴笠和毛人凤的官职一样大。

戴笠因得到蒋介石的信任,长期从事特工与间谍工作,曾负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情治机关军统局并担任副局长但为实际领导人与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

其所领导的军统局行动,杀死、迫害许多异议分子、中共及民主党派人士,日本人及与日本人合作的汉奸,甚至是中国国民党内蒋介石的政敌。

而毛人凤毛人凤早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是国民政府军统局的重要人物,在戴笠死后继任局长领导全局。

毛人凤在军统系统中与毛万里、毛森、戴笠并称为三毛一戴,另与李士群、徐恩曾、戴笠并称为四大特务,因此戴笠和毛人凤同属于军统局局长,所以两个人的官职一样大。

(4)国民党武汉大特务毛加盟扩展阅读:

戴笠可以说是情报界少有的天才,他无师自通,一手建立军统局这样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庞大情治机关。

在抗日战争时期军统局的敌后谍报侦搜以及中美情报合作对于战争的胜利有着无可抹灭的贡献。为此被号称为蒋介石的佩剑、中国的盖世太保、中国最神秘人物。

戴笠一生神秘无踪交友广泛,杀了很多日本人,汉奸,为此对于抗日战争有着不小的贡献。但是,因为他的立场忠于蒋介石,也残害了很多民主自由人士和共产党人。最后因飞机失事,落下机毁人亡的悲剧。

E. 中国国民党少将毛人风生死经历

毛人凤(1898年—1956年12月11日),字齐五,浙江省衢州府江山县人,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中华民国国防部保密局局长。
毛人凤早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是国民政府军统局的重要人物,在戴笠死后继任局长领导全局。毛人凤在军统系统中与毛万里、毛森、戴笠并称为“三毛一戴”,另与李士群、徐恩曾、戴笠并称为“四大特务”
194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移至台湾省台北市,中华民国大总统蒋介石续聘毛人凤为保密局局长,毛人凤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以肃清匪谍为目标而展开了白色恐怖行动,因此视为该政治活动的实际执行者之一。
1952年,接连发生毛邦初案与杜长城案,蒋经国对毛人凤恨之入骨,杜长城与胡凌影等人被枪决。蒋经国开始进行情报改组,建立现代谍报体制。
1955年,保密局改组为不再肃谍与保安的情报局,隶属中华民国国防部。毛人凤仍为首任中华民国国防部情报局局长,官拜二级上将,基本上已无实权。从美国治病归来的毛人凤,整日惴惴不安,癌细胞扩散。
1956年10月14日,毛人凤因病去世,时年58岁。葬于新北市汐止区昊天岭。

F. 国民党时代有哪些特务高管特别出名,又特别有才能

戴笠,毛人凤,陈立夫、陈国夫、宋清匠、马皑龄、沈醉、王曦复、郑介民、黄巢夫、李特昌、徐恩、钱壮飞、 张道藩、吴大钧、叶秀峰、徐恩曾。
戴笠(1896一1946)字雨农,汉族,浙江江山人。早年曾在浙军周凤岐部当兵。后脱离部队到上海,在交易所结识蒋介石、戴季陶等人。以残酷无情著称的戴笠,号称“蒋介石的配剑”、“中国的盖世太保”、“中国最神秘人物”。
毛人凤(1898一1957)字齐五,浙江江山人。早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因病休学。早年从事军中幕僚工作,曾任国民政府国防部保密局局长。2009年,在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影片《建国大业》中,由姜文饰演毛人凤这位中华民国时期的军统头子。
陈立夫(1898年—2001年),浙江省吴兴(现湖州市)人,名祖燕,号立夫。父陈其业,字勤士,兄陈祖焘,字果夫。另外曾化名李融清、辜君明。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中国国民党政治家,大半生纵横政海,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秘书长、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各项要职。尤其作为有留美背景的教育部长,在战乱期间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国民政府迁台后移居美国,潜心研究中华文化,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和国际认可,晚年竭力推动海峡两岸的交流。
陈国夫(1899—1980),国民党军统特务。
宋清匠(1896—?)国民党特务,新中国成立后去向不详,下落不明。
马皑龄(1900—1949)新中国成立后西南大撤退途中染病去世。
沈醉(1914——1996),字叔逸,军统老人,湖南湘潭人。国民党陆军中将,长期服务于国民党军统局,深得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的信任。在军统局素以年纪小、资格老而著称。先后担任少校行动组长、稽查处上校处长、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28岁)、国防部保密局云南站站长、国防部少将专员、云南专员公署主任、中将游击司令。
王曦复(1901—1949)曾参与杀害杨虎城,后染病去世。
郑介民,原名庭炳,字耀全,号杰夫,,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上将,军统主要领导之一。
黄巢夫,中统特务,生卒年不详,新中国成立后下落不明。
李特昌,中统特务。
徐恩,中统特务。
钱壮飞(1895年—1935年),原名钱壮秋,亦名钱潮,曾长期在国民党系统卧底,中共隐蔽战线的"龙潭三杰"之一。
张道藩(1897年7月12日-1968年6月12日)字卫之,本籍贵州盘县人(城关镇张家坡),美术教育者。曾于1952年3月11日-1961年2月24日担任台湾立法院长。
吴大钧(1917-)河南滑县人,1934年9月南京中央军校第十一期,后任国民大会特别党部常委。
叶秀峰,江苏扬州人。
徐恩曾,国民党中统特务头子。早年毕业于南洋大学,后去美国留学,习电机工程。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参加陈果夫、陈立夫组织的中央俱乐部(即CC)。1931年,任中国GMD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科长,扩充机构,训练特务。1935年,升任处长。1938年8月,中国GMD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成立,任副局长、局长。后因参与中印缅边境交通线走私案被免职。

G. 国民党特务头子毛人峰怎么死的

早年从事军中幕僚工作,1934年,被戴笠聘为助手,成为军统月骨干人物。曾于浙江省警官学校、武汉与西安行营第三科、军统局任职。抗战爆发后,主持军统首脑部情报作业,掌握核心机密。抗战胜利后,升任军统局副局长。后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仍任副局长,1947年任局长。1949年去台,保密局改组为“国队部情报局”,续任局长。曾当选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1956年10月14日因癌症死于台北,时任国防部情报局局长。

H. 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其主要的特务机关有哪些

隶属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的调查统计局的“中统”和隶属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

中统正式成立于1938 年8月,长期在陈果夫、陈立夫的直接控制之下,是CC系的重要阵地。陈立夫、朱家骅先后任局长,在国民党各省、市、县党部都有分支机构,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活动重点,特务活动遍及全国 。竭力维护国民党蒋介石的专制统治,迫害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对内部反对蒋介石的派系以及不满蒋介石统治的人士也秘密调查、监视,进行迫害。

军统1938 年8月成立。前身是军事委员会密查组,主要负责人为戴笠。特工人员最多时近5万名,分布到国民党的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乃至驻外使领馆,专门以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手段进行活动。在许多地方设有集中营、秘密监狱和看守所,囚禁和迫害共产党人、进步人士和革命学生。1946年进行改组,其公开特务武装部分并为国防部第二厅;秘密核心部分组成国防部保密局,毛人凤为局长。

(8)国民党武汉大特务毛加盟扩展阅读

中统的前身是1928年由CC系分子所组成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1937年,党务调查处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由CC系分子徐恩曾任处长。“中统”的作战对象除了中共,还包括汪伪等蒋介石的敌对政治力量。1947年4月,中统改为“党员通讯社”1949年3月,又改为台“内政部调查局”,隶属于台当局行政管理机构。

中统局的人员分工大致有四种:调查工作人员;特种情报工作人员简称特情人员;党员调查网(简称cc党网),是在中国国民党党内进行防共和监视其内部人员的监察人员;通讯员,是中统局在各机关、学校、企业内部发展的工作人员。

军统的前身为复兴社(有人称蓝衣社),1932年又在复兴社内设核心组织力行社,1937年底, 力行社特务处,与特工总部合并,1938年8月,该局重组,第一处另成为中统。由戴笠负责。除负责刺探情报,进行反谍工作外,军统局亦以刺杀等手段执行情报任务。抗战期间军统局曾多次刺杀投日的军政人员,如暗杀张啸林、唐经,暗杀未成的有殷汝耕、季云卿、汪精卫、周佛海。

I. 国民党特务

特务,顾名思义就是执行特别勤务的人或者机构。一是独立于军队外的情报机关,比如先前国民党的保密局中的特务,是指经过特殊训练,从事刺探情报、颠覆、破坏等活动的人,这就相当于间谍。相信大家在影视作品中也经常听到特务连,特务排之类的名词,这是指军队中指担任警卫、通讯、运输等的特殊任务的部队。

国民党特务当然就是指为国民党效力的特务了。我想大家对特务这词都没什么好感,这很大的原因就是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特务机关对民意的镇压,民主的破坏和对民主人士的暗杀。

J. 国民党毛人凤个人资料

幼年在浙江江山文溪小学读书,后入浙江省第一中学,毕业后考入复旦大学。1926年转学黄埔军校第四期,不久因病休学。1934年,被戴笠聘为助手,成为军统骨干人物。曾于浙江省警官学校,武汉与西安行营第三科、军统局任职。1935年3月,加入国民党特务组织复兴社特务处,在汉口任武昌行营办公厅第二科第一股股长。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主持军统首脑部情报作业,掌握核心机密。1938年8月复兴社特务处扩大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毛人凤改任局本部秘书。不久提升军统局代理主任秘书兼甲室主任。 1945年抗战胜利后,升任军统局副局长。后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仍任副局长。1946年7月1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正式宣告结束,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由国防部第二厅厅长郑介民兼任局长,原军统局主任秘书毛人凤为副局长。1946年8月军事委员会改组成国防部,军统局的正式名称亦改为国防部保密局。其公开特务武装部分与军委会军令部二厅合并为国防部第二厅,由郑介民任厅长;秘密核心部分组成国防部保密局,1947年毛人凤为局长. 1949年初,毛人凤跟随蒋介石制定"应变"措施,部署潜伏特务,同时在重庆、成都、昆明、南京、上海等城市大肆搜捕屠杀共产党员及进步人士、青年人士、青年学生。奉令布置特务组织破坏各大城市工厂、水电、桥梁等设施。同年,南京、上海、武汉等地相继解放后,蒋介石企图以西南的川、康、滇、黔等省为根据地抗拒解放。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解放大军继续进逼重庆,蒋介石被迫决定由重庆撤退。根据蒋介石的直接命令,国民党特务从9月即开始分批屠杀狱中革命志士。7、8月间,卢汉在云南宣布接收国民党中央在昆明的机构,限令国民党特务离开云南,成为半独立状态。蒋介石得到了这个消息,颇为震惊,亲由台湾经广州到达重庆,解决云南问题。当时,桂系白崇禧主张用武力解决,西南军政长官张群主张用政治解决,蒋于是采取政治与军事兼用,一面增派第八、第八十九军分道压入云南边境,一面进行政治解决。那时,蒋介石认为卢汉的行动是受了龙云的影响,遂秘密指示国防部保密局前局长毛人凤(那时国防部保密局局长由徐志道继任,但毛仍负该局实际责任)在香港暗杀龙云。毛人凤接到蒋介石的指示后,由台湾派保密局办公室副主任兼第二处(行动处)处长叶翔之和六名特务,经广州前往香港。后来改杀杨杰。 1949年9月6日,毛人凤秉蒋介石指令杀害杨虎城将军全家于松林坡。10月28日,陈然、王朴、成善谋等10人被杀害于大坪剧场。11月14日,蒋介石与毛人凤由台湾飞抵重庆,由毛人凤主持会议,执行蒋介石交代的大屠杀、潜伏、游击、破坏四大任务。全国解放前夕,毛人凤赶赴台湾。 1952年10月10日当选国民党第七届中央执委候补委员。1953年3月任"国防部情报局局长"。1955年阴谋加害出席亚非会议的周恩来总理,未能得逞。1957年10月14日病死于台北。

阅读全文

与国民党武汉大特务毛加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高清60帧电影网站 浏览:170
翁虹和徐锦江 无敌风火轮 浏览:286
大学女生房间沙龙两个女主叫什么 浏览:366
韩国gl电影 浏览:580
看电影哪个位置好一点2d 浏览:68
卖原味内衣的电影 浏览:572
关于道士的电影 浏览:334
哪里可以看除却巫山这部电影 浏览:387
最黄 影视 浏览:989
看电视剧的免费网址 浏览:307
给老人吃奶的电影 浏览:444
三点尽露的电影 浏览:491
间谍电影香港 浏览:406
电影里女主角叫茉莉 浏览:22
50度电影有几部 浏览:17
女人为出轨剪头发的电影 浏览:381
李采潭的作品子 浏览:793
沐风少女在线观看 浏览:837
强奸电影哪些 浏览:723
美国免费电影专区 浏览: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