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象棋棋谱的经典棋谱
象棋经典棋谱:胜宜得先、破车式、象局势、士相局势、飞炮局势。
1、象局势
象局势能安,行车出两边。
车先河上立,马在后遮拦。
炮急常行动,上士必相圆。
象眼深防塞,中心卒莫前。
势成方动炮,攻敌两河边。
劝君依此诀,捉将有何难。
5、飞炮局势
炮车边塞上,临阵势如飞。
虚隙井图象,冲前敌势危。
绝敌寻先子,无语自沉吟。
若将车破敌,变化少人知。
❷ 谁能给一些关于国际象棋的参考文献
请看此帖:http://tieba..com/p/591403782?pn=2(我国建国后历代国际象棋书籍目录),一共三百多本国象类书籍。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_^
❸ 求问北京哪里有卖国际象棋书的地方或者网购哪里靠谱谢谢!
新华书店。综合分类。通常卖中国象棋,围棋,桥牌之类的那有。它们是一类。你可以直接询问服务员这种书的分类位置在几楼,大致位置在哪。这样一进去就能找到。以后还能常来。
❹ 武汉哪儿有国际象棋俱乐部
上中国游戏中心下,很多人
❺ 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的关系各自的发展历史
象棋产生于封建时期,它全息地映射着封建的社会秩序和等级伦理。由于各自植根的沃壤不同,中国象棋的艺术和棋理折射着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东方民族文化精神;国际象棋的内蕴则体现着宗教笼罩下的西方民族文化精神。
君王是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以夺取对方君王为胜利成了象棋艺术的灵魂。这一点东西方不谋而合。细微的区别是,中国象棋的王称“帅(将)”,是忌讳“犯上”的缘故;国际象棋没有此类顾虑,文字上自由得多。中国象棋的“帅(将)”,不能出“九宫”,且有“士、象”充当专职护卫力量,始终扮演着幕后指挥的角色,这些对“帅(将)”的特殊保护是“率士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君王至上的写照。君王是国家的基石,是国家稳定的前提。国际象棋唯有“王车移位”的特点关照,稍不留神还会失去该权利,“王”可在棋盘上任何一格自由往来,随时可能御驾亲征,对“王”的保护通过其自身灵活机动的躲闪来实现。这与中世纪欧洲频繁的民族征战迁徙相关。中国象棋的“帅(将)”不能“对面”,可洞察出儒家礼义的熏染;国际象棋的“王”可以面对面厮杀决斗,隐见血亲复仇的烙印。
古代中国,妃嫔媵嫱处于被玩弄的地位,故中国象棋根本没有“皇后”、“王妃”的位置;国际象棋则不然,“王”的旁边是仅低于王的、地位显赫的“后”,“后”是最灵活、最有力、活动范围最大、威胁最强的棋子,表现出在西方“后”对国家的内政、外交、军事、文化等往往起着仅次于王的作用。
中国象棋的“士”是宫廷卫士,司“九宫”安全,不离“帅(将)”左右。“象”是臣相,只能于本土飞来飞去。如此宠大的护卫部队削弱了攻击的力量,另一方面却增强了防御体系,即使前线战士全部马革裹尸还,也可能杀和敌军的骚扰,这些反映出中国君王传统的求稳怕乱的心理和习惯。国际象棋没有后勤人员的设置,它的“象”是指教士,分黑的格象,能满盘飞舞,黑格角的格象各司职互不相交,暗示着东正教、天主教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
中国象棋的“兵(卒)”只能一步步向前走,不能后退,虽有“过河小卒当小车”之说,但它终究是“卒”,到头无非一“老卒”而矣,隐喻着“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愚民信条。国际象棋的“兵”虽然也只能前进,但它走到对方底线可开格为“王”之外的任何一子,这展现了西方进取、升迁的欲望和机会。
象棋有法度森严的精神,中国象棋对棋子的限制尤为突出,区区十六个子有五个不能过河,“士、象”有法定的路线,“马”有拐脚之制约,纵是千里马一旦受制也难以纵横驰骋,表现着压抑个性的封建体制。国际象棋没有对棋子的过多约束,反射着西方豪迈不羁、自由奔放的个人发展。
象棋尚刚,要求积极拼杀作战,棋子运动能力越强越有优势。道家思想的融汇,中国象棋战法中发扬了阴柔的一面,像善守的反宫马屏风马即是。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及现代意识的渗透,国际象棋向着多元化发展,如浪漫主义学派、局面开派、俄罗斯学派、苏联学派、现代主义学派等。
国际象棋起源和发展史 :
国际象棋的起源至今说法不一,有关起源的传说有各种版本,比较可靠的说法认为它是由古代印度发明的,它的原型是一种叫做“恰图兰卡”的棋,其中有4种棋子:步兵、骑步、战车和大象,正好反映了古代印度军队的组成兵种。“恰图兰卡”的进一步发展是“沙特兰兹”,在棋子和规则上有大规模的改进,开始在中亚各民族广为流传。然后这种游戏通过贸易、战争和宗教等多种渠道,由东方向西方传播,其传播的大致路线是:印度——波斯(今伊朗)——中亚——阿拉伯国家——欧洲。在11世纪末,它已遍及欧洲各国。而国际象棋——“Chess”这个名字也是由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组成的复合词,意为“将死对方的王”。
据可靠的文字记载它至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尽管更多的人相信它起源于东方,但从它的演变史以及发展史,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是在西方尤其是欧洲定型并流行开来的。在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人们对它做了一次大的改革,一些棋子改变了走法,行棋速度明显变快,例如“原先的大臣”被浪漫的法国人改为王的配偶--后,像社会革命一样,连性别也变了。至15世纪末进化为现制。当时它与骑术、游泳、射箭、击剑、狩猎、作诗并列成为骑士教育的七大必修科目。18世纪,以骑士教育为主导的人们把在下棋当中凶猛的进攻和大无谓的弃子看成是勇敢的表现,而不敢接受弃子或防守的一方被认为是怯懦的。但这种骑士风格的弈棋理念和完全不重视防守的战略思想已经被现代理论所淘汰。
现在,国际象棋在世界各地流行和普及。人类社会不仅仅把它当作游戏和娱乐,还当作一门艺术学科、竞技体育项目,甚至开发电脑弈棋,向人类智慧挑战。
国际象棋最早传入我国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的中国留学生把国际象棋带回国内,但未能普及开来。到了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将它列为体育项目,才开始逐渐推广起来。国际象棋英文“Chess”本身只是棋的意思,因其走法与中国象棋极相似,为了与中国象棋区分开来,人们在前面加上“国际”二字叫国际象棋。在亚洲一些华语地方,也有人称它为“西洋棋”。国际象棋中6种棋子的命名,也完全是按照中国象棋的叫法而定的。King译为王;Queen译为后;Rook:意为城堡,因与车走法一样,故称为“车”;Knight:骑士(或称为爵士),与马走法类似,称为“马”;Bishop:传教士,与象(相)走法类似,称为“象”;Pawn译为兵。
关于中国象棋的起源和发展史 :
关于中国象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起源于古代传说中的神农氏;有的认为起源于传说中的黄帝;有的认为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期:“象棋,武王所造,其进退攻守之法,日月星辰之象,乃争国用兵战斗之术。以象牙饰旗,故曰象棋。”
更多的认为是秦末楚汉相争时的产物。韩信发明象棋,用以锻炼将士的攻杀能力。证据是后世象棋盘上常刻有“楚河汉界”的字样。无论起源于何时,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当时战争模式的影响,人文社会的影响,在走法以及规则上不断地创新,包括兵种的增多。
若从文物出土的角度看,中国象棋成型于北宋,定型于南宋(见南宋诗人刘克庄《象弈一首呈叶潜仲》诗中描绘了棋盘、棋子的形式和下法,与现在流行的下法相同),发展于明朝。基本上最初每个朝代都略有不同,是通过不断的完善才成为今天的样子。
有名家说,中国象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总结,其传统性和封闭性更明显,不了解中国封建文化,就不了解中国象棋。
❻ 湖北省少儿国际象棋青少年冠军是谁
鲁橹
)2015年湖北省青少年国际象棋锦标赛于10月2日在武汉结束,荆州15岁棋手鲁橹喜摘男子高中组金牌。 本届国际象棋锦标赛由湖北省体育局、湖北省教育厅主办,来自全省各地市州近千名选手参加了该项赛事。比赛项目包括个人赛和团体赛,经过两天7轮的激烈争夺,由荆州市国际象棋培训中心选送的选手鲁橹,也是荆州唯一一位代表,荣获国际象棋男子高中组冠军。 鲁橹沙市人,是沙市一中学生,来自荆州市国际象棋培训中心,师从教练纪敦培先生。鲁橹自小痴迷国际象棋,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国际象棋,至今已有7年。这位15岁的少年告诉记者,业余时间,他几乎就是“泡”在棋里。国际象棋让他思维更敏捷,更喜欢思考。自2012年以来,他几乎每年都参赛,这次摘金是他历次参赛的最好成绩。 老师纪敦培先生今年73岁,创办了荆州首家国际象棋培训中心,曾获得湖北省青少年国际象棋锦标赛“优秀教练”称号。14年来,他培养学生已逾千人,这些学生大多数已成为中考、高考佼佼者。 国际象棋是一种高智商的游戏。纪敦培先生说,他每周都会到城区的部分中小学及幼儿园给学生们做兴趣辅导,发掘好苗子。今年7月,他的学生朱良哲在全国大赛中获得“棋协大师”称号,摘下国际象棋界最高段位。目前,该中心已取得省级赛事的11金12银9铜,纪敦培先生已培养4名学生获得国际象棋“棋协大师”、“候补棋协大师”称号。
❼ 国际象棋的任何子都可以吃王吗
可以,任何棋子都可以吃王。
但对于王来说,规则比较特殊一点,即王不能拿去送吃,即不能把王移动到对方棋子可以吃的位置。所以就有了逼和的概念,即一方其他的棋子走不出合乎规则的走法,而王能走到的地方都被对方棋子所控制,此时为和棋,与中国象棋是不一样的。
行棋规则
国际象棋是双方对下的,一方用白棋,一方用黑棋。对局由执白者先行,每次走一步,双方轮流行棋,直到对局结束。各种棋子的一般走法如下:
王(K):横、直、斜都可以走,但每次限走一步。王是不可以送吃的,即任何被敌方控制的格子,己方王都不能走进去。否则,算“送王”犯规,三次就要判负。
(1)除易位时外,王可走到不被对方棋子攻击的任何相邻格子,而且只能走一步(着)。
(2)易位是由王和己方任何一个车一起进行的仍被视作王的一步(着)的走法。
后(Q):横、直、斜都可以走,步数不受限制,但不能越子。
车(R):横、竖均可以走,步数不受限制,不能斜走。除王车易位外不能越子。
象(B):只能斜走。格数不限,不能越子。开局时每方有两象,一个占白格,一个占黑格。
马(N):每步棋先横走或直走一格,然后再往外斜走一格;或者先斜走一格,最后再往外横走或竖走一格(即走“日”字)。可以越子,没有中国象棋中的“蹩马腿”限制。
兵(P):只能向前直走,每次只能走一格。但走第一步时,可以走一格或两格。兵的吃子方法与行棋方向不一样,它是直走斜吃,即如果兵的斜进一格内有对方棋子,就可以吃掉它而占据该格。
(7)武汉靠得住的国际象棋加盟推荐扩展阅读
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比较研究
1、起源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都形成于公元5世纪左右,从棋盘和棋子的结构上来看,两种棋的同源性是毋庸置疑的,目前比较权威的说法是象棋起源于印度,由印度传入中国。很多中国的学者持反对意见,因此考古学上对此研究得很多,分歧也很大。
造成分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外考古学的交流不够充分,二是中国人有希望象棋起源于中国的主观意愿。不管意见如何,都说明中国和西方很早就有文化交流,象棋的形成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
2、文化背景
象棋的每一种棋子走法都具有象征意义,它们或多或少体现了当时的社会价值,研究象棋文化背景的人很多,他们的意见是一致的,中国象棋更多地反映了几千年禁锢的封建制度,而国际象棋则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历史背景。(参考学术论文《从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的异同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37卷,第5期,2003年9月)
3、群众基础
由于中国象棋简单易学,以及中国人口众多,因此中国象棋的群众基础比国际象棋广泛。至于国际象棋在欧美的普及程度,比起中国象棋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肯定要差很多。因为就国际象棋的难度而言,要掌握这门棋必须经过比较正规的培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这种培训的,就像围棋在中国得不到很好的普及一样。
4、社会价值
象棋的社会价值包括很多方面,它是一种娱乐方式,一种开发智力的游戏,它可以培养人们作出决策的能力,锻炼人们承受输赢的能力,等等。同时,象棋还具有其他作用,例如报纸上经常会刊登象棋的排局,排局的创作和解答过程就如同诗词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象棋是一种艺术,在这一点上中国象棋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电子时代,象棋成了人脑和电脑较量的平台,自从国际象棋棋王卡斯帕罗夫挑战IBM的“深蓝”以来,这样的活动就没有停止过,目的不在于让人脑和电脑比个高下,而是谋求其中的商业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象棋又在参加社会经济活动,这一点国际象棋比中国象棋领先得多。
5、研究目的
很多棋迷同时擅长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现在这样的棋迷队伍正日益壮大。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存在很多共同点,也存在很多区别,可能有人要问,两种棋的学习是相互妨碍的,还是相互独立的,还是相互促进的?本文的回答显然是相互促进的,为此,需要对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做系统的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找出彼此技术上的共同点,使得学习上不要花费重复的精力,二是找出它们的重大区别,使得棋手在技术的掌握上不致于混淆,通过比较来加深印象,这样棋手会把技术上的特点会掌握得更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际象棋
❽ 有哪些靠谱的渠道可以找到国际象棋的家教
没那个必要,专业棋手是一条极其艰辛的路,不好走的,当个爱好即可,就去你所在城市的体育局的棋牌中心,那里就有正规的培训班,如果不在省会城市没有体育局办的培训班,就去看看有没有专门的国象俱乐部,那里也有培训班。最好不要找家教,一是白瞎那钱,老师水平也不一定高,就算会下也不见得会教,在培训班学最少人多一些,比较热闹,气氛好一些。不要先定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只管先学起来,家长自己没事儿多在网上下些教学视频一块儿学,提高的非常快。学到一定程度看情况再决定是不是要走专业的路子
❾ 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哪个更早
中国象棋,古代叫“象戏”。大约起源于战国时代,是根据春秋战国时两军对垒的战阵创造的战斗游戏。唐朝时,象棋已很普及。到了宋代,中国象棋基本定型,并且在全国流行。
中国象棋的棋盘是正方形的,棋盘的中间有一条“界河”,把对垒的双方隔在两边。两边画有交叉线的地方共有90个交叉点,棋子就摆在这些交叉点上。中国象棋共有32枚棋子,分为黑红两组,下棋的双方各用一组,每组各有一帅(将)、两士、两相(象)、两马、两车、两炮、五兵(卒)。两人对局时,按照规定的位置将各自的棋子摆好,红方先走,然后轮流下棋子。各种棋子走法不同,如:马走日字,相走田字,车可以“横冲直撞”,兵只可前行最后以把对方将死为胜,不分胜负为和棋。
1949年以后,中国象棋被列入全国正式体育比赛项目。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象棋开始走出亚洲,走向世界。现在,世界上已经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国象
国际象棋的起源和演变
国际象棋是怎么产生的?这种古老而永远是生气勃勃的智力竞技到底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人的发明?这个问题长期来吸引了许多学者和历史学家的注意力。
西方的有些国际象棋爱好者,在对它的神奇魅力赞叹之余,无法知道它的发明者是谁,竟以为它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这种说法,对于具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来说,当然是无稽之谈。
关于国际象棋的起源,曾经有种种饶有趣味的传说。其中有一个著名的传说是这样的:
在古印度有一个国王,他拥有超人的权力和巨大的财富。但权力和财富最终铪 对生活到厌倦。他渴望着新鲜的刺激。有一天,来了一位老人,他带着自己的发明--国际象棋--来朝见国王。国王见了这新奇的玩意儿非常喜欢,就和老人对下起来。但是一下上了手,就舍不得放下了,竟留着老人一连下了三天三夜。到了第四天早上,国王感到非常满足,就对老人说道:
“你给了我无穷的乐趣。为了奖赏你,我现在决定,你可以在我这儿得到你所要的任何东西。”
的确,这位国王是如此富有,难道还有什么要求不能满足吗?但是老人却回答说:
“万能的王啊,你虽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恐怕也满足不了我的要求。”
国王不高兴了,他皱起了眉头,严厉地说道:
“说吧,哪怕你要的是半个王国。”
于是,老人就说出了自己的要求:
“请王上下令在棋盘的第一格上放一粒小麦,在第二格上放两粒小麦,在第三格上放四粒,第四格上放八粒,就这样每次增加一倍,一直到第六十四格为止。”
“可怜的老人,你的要求就这么一点点吗?”
国王不禁笑了起来。他立即命人去取一袋小麦来,按照老人的要求数给他。但是一袋小麦很就完了。国王觉得有点奇怪,就命人再去取一袋来。。。接着是第三袋、第四袋。。。。小麦堆积如山,但是离第六十四格还远得很呐。只见国王的脸色由惊奇逐渐转为阴沉,最后竟勃然大怒。原来,他国库里的小麦已经搬光了,还到不了棋盘上的第五十格。国王认为老人是在戏弄他,就下令把老人杀了。
老人的话没有错,他的要求的确是满足不了的。根据计算,棋盘上六十四个格子小麦的总数将是一个十九位数,折算为重量,大约是两千多亿吨。而当时全世界小麦的年产量也不过是数亿吨而已。
还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
大约两千年前,在印度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争。战争过后,尸骨成山,血流成河,真是惨不忍睹。一个联盟人眼见这种景象,立即做了一块有六十四个格子的正方形棋盘,塑造了一些形态各异、戴盔披甲的将士作为棋子。他把战场上的战斗再现在棋盘上,终于把孔武善战、恃强好胜的国王、将军及婆罗门贵族们的兴趣吸引过来。从此以棋盘上智力较量,取代了战场上的血腥厮杀。
这些传说虽然很有意思,能给人以启示,但并不能帮助我们找到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实际上,不能说国际象棋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人的发明,而只能说,它是劳动人民的创造,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的产生、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据可靠的文字记载,国际象棋至少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从古代印度一种叫作“恰图兰卡”的象棋,经长期流传演变成的。至于“恰图兰卡”是怎样产生的,是古代印度土生土长的,还是由中国传过去的,学者和历史学家们还在争论不休。我们现在只能从“恰图兰卡”讲起,把它看作是现代国际象棋的雏形。
当时,“恰图兰卡”的棋子只有四种。原来”恰图兰卡”在梵文里就是四样东西的意思。这4种棋子是:步兵、骑兵、战车和大象。它们正好反映了古代印度军队的组成兵种。那时,大象可以在直线和横线上横冲直撞,趟法同现在的车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的这种走法才逐渐让给了车。贸易和战争,是“恰图兰卡”从印度流全心开来的两条途径。在传播路线大致是:印度--伊朗--中亚--阿拉伯国家--欧洲。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国际象棋在欧洲已经很风行了。它与骑术、击剑、唱歌和作诗等被并列为当时骑士必修的七大艺术。
经过大约一千年的漫长岁月,国际象棋开始具有我们现在见到的样子了,但是走法还不完全一样。那时兵的第一步只能走一格,到达底线时只能变后而不能变别的棋子;象只能在斜线一步走两格,后只能在斜线上一步走一格,很象中国象棋里的要和士时没有王车易位,也没有逼和。国际象棋的演变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每当一种新的走法出现,总是有人反对。例如王车易位,反对的人特别多,直到19世纪中叶,走法还不统一。但是许多新走法经住了时间的考验,终于为大家所承认。也 一些新走法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终天被历史淘汰了。
从19世纪开始,国际象棋开始有正式的国际象棋比赛。1924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将国际象棋列为奥运会正式项目,十八个国家五十多名棋手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第八届奥运会。比赛结束后三天,国际象棋联合会宣告成立,于是国际象棋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人新的阶段。
所以,无论从起源还是定型来看,国际象棋都是先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