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天津耀华中学普通班和英华实验班哪个好
英华师资很一般,实验班学生大多学霸。
『贰』 郭德纲师父的去世,怎么改变了侯耀华的一生
01、相声世家
1946年,侯耀华出生在光辉的艺术世家,他的父亲,是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
受家庭的影响,侯耀华从小就对舞台充满向往,一度也曾想过要继承父亲衣钵,延续家族的荣光。
然而,这一切在侯耀华一次登台演出后却悄然改变了。
侯耀华至今记得,那时他还是一名车间工人,利用工作之余搞创作,好不容易弄出一个本子,却因舞台经验不足,一上台便紧张到不行,致使表演效果完全不达预期。
事后,侯耀华被弟弟侯耀文戏称为在表演“对口朗诵”。受此打击,侯耀华心情低落到谷底,甚至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认为自己并不适合表演相声。
一句话引得观众会心一笑,也再次将网友们的目光,引到了侯耀华的桃色新闻上。
一些网友本着吃瓜群众的心态,饶有兴趣的扒起侯耀华与女徒弟的故事,谁知却无意间发现了侯耀华现身广州买高仿包的实锤。
颇为尴尬的是,侯耀华买回的高仿包,不久后便被安娜金高调晒出,瞬间笑翻了一众网友,只是侯耀华的路人缘,却在这一阵笑声中,败得所剩无几了。
曾几何时,侯耀华家族,是中国相声界中公认的泰山北斗,然而,随着侯宝林、侯耀文的过世,侯氏相声也渐渐失去往日荣光,只留下些许积攒下名气,无言地诉说着家族昔日的辉煌。
靠着侯家的名气,侯耀华总能格外获得大众宽容,于是便有了侯耀华一次又一次行为乖谬,大众一次又一次包容忍让的奇特景象。
但公众能包容侯耀华一次两次,却忍受不了他三番四次。最终,公众长期积累的不满变成深深的失望,侯家的盛名开始反噬侯耀华,令侯耀华迅速跌落神坛,晚节不保。
如今,侯耀华仍在拼命洗白自己,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其实,对于侯耀华来说,与其费尽心机去洗白,不如及早悬崖勒马停止炒作。
毕竟,侯先生可以不在乎个人名声,但千万别把侯家几代人留下的好名声给糟蹋了。
『叁』 资耀华的银行家
商务印书馆的创始人之一高凤池曾经说过一段话:“我觉得社会中有三种事业非常重要。一种是银行,一种是报业,一种是书业。这三种事业与国家社会民族极有关系,力足以移转国家社会的成败、兴衰或进退。”
在中国,这三种近代事业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发端的,而且几乎都是在上海。中国人介入现代银行业务肇始于以上海洞庭席家为代表的外资银行买办。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银行界形成了宁波路和外滩对峙的局面——外滩外资银行密集,宁波路则汇集了大量的华资银行。这是中国民营金融业的上升期,陈光甫、李铭、徐新六、张公权这样的第一代银行家正是意气风发,比陈光甫小19岁的资耀华这样的第二代,也正是这个时候出道的。1928年8月,陈光甫任命28岁的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经济毕业生资耀华担任上海银行调查部主任。
“但他真正成为一个银行家还是在天津的15年。”资中筠说,“1935年,我5岁的时候,父亲被调任天津分行经理。尤其头两年,抗战还没开始,他算得上意气风发。”
尽管都有租界文化,但天津和上海是截然不同的城市。按照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冯承柏的说法,“想研究天津就不能回避一个问题——为什么每当北京发达的时候天津就不发达,每当天津发达的时候北京就不发达?”那个时代的天津处于发达时期,是华北金融中心,解放路金融街还依稀留着当年的风貌。不过,这个城市的气质、氛围和上海却大不一样。上海是洋场文化,按照天津作家林希先生的说法,天津是码头文化,比较市井,没那么精致。一个拉洋车的工人,今天要是有个煎饼果子吃,就决不会出工。煎饼果子边走边吃,上海排骨年糕坐下来品。
曾任复兴银行行长、中国银行检查人的孙曜东曾经回忆那个年代上海银行家们的生活方式:交往盐商、讲究吃喝,甚至吃出八大菜系,连狮子头都分剁出来的和切出来的,剁的不如切的好吃;和政界来往密切,1941年甚至发生长达数周的军统和76号银行界大血案;和黑道也有交道,银行的人被抓了,总裁还要指望杜月笙去摆平,因为他和戴笠关系非同一般。
在女儿们的记忆里,资耀华一家的生活完全不是这样的,生活很简单:家里的房子是向“北四行”租的,所以租金便宜,是英租界五大道成都道上的一栋假三层小楼,“也就是鲁迅故居那样的格局”。身为银行家,但是他从来不理私财,对于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闻不问,他去世的时候,既没有房子也没有存款。他很少在家吃饭,应酬特别多,但他不是美食家,根本不挑食。他吃饭的时候有一个小碟,辣椒酱加豆豉和大蒜,所有东西都蘸这个吃。他更不是一个政客,结婚的时候妻子曾经约法三章,其中一条就是绝不做官。
虽然不碰政治,但是作为银行家,要吸纳存款、业务往来,必须面对人脉问题。何况,当年的天津是个非常复杂的码头——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以后,旧的北洋系不存在了,这时候,它的经济、教育都快速发展。从二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初期,军阀、前清官僚、八旗子弟、南方移民纷纷在天津设厂办工业,要么就在英租界、五大道附近买房子。整个天津三教九流,成了北京的后花园,按照冯承柏教授的说法,“这是一个始终笼罩在首都阴影下的城市”。
资耀华的办法是参加青年会、联青社这样的团体——很多成员都是厂长、经理。另外,他还在天津组织仁社分社,这个社团的成员都是留美学生。对于当年的这个交际圈子,资中筠仍然很有印象:“父亲的朋友有两种。一种是只和我父亲有业务上的来往,场面上的朋友,另外一种是能够跟家里头也来往的。对这种朋友,我母亲有自己的选择——都是受过良好教育、比较有书卷气的人家。当时这些家庭,在天津形成了一个小交际圈子,大家平时经常走动,逢年过节一定上门拜访。”
圈子里的企业家很多。宋斐卿,东亚毛纺厂厂长,生产的抵羊牌毛线能够和英国的蜜蜂牌毛线竞争。他的工厂和上海银行有业务往来,资耀华也有工厂的一些股份,每年年终,资家都会收到很多抵羊牌毛线。朱纪圣,仁力地毯厂厂长,美国留学生,他和资耀华一样,都是仁社成员。他的女儿比资中筠大两岁、高一班,是耀华中学同学,跟着同一个老师学钢琴,特别要好。化学工业大亨范旭东则是资耀华当时最好的朋友,两家人经常来往,上海银行也曾为永利碱厂发放贷款。
『肆』 侯耀华发文谈“三俗”,为什么会遭到网友的抵制
侯耀华在网上发布了一篇长文,意思是对“反三俗”事件的回应。在整段回应中,他表达了自己对曲协的认可,同时也讽刺了某一些人。不过他的说法,似乎站不住脚跟。一经发布,就引来了无数网友的吐槽。侯耀华本身的一些黑历史,瞬间被大家揭露了出来。
至于网友抵制,最起码有三点原因。一是侯耀华本身人品不行,各种事情完全可以让网友们讨厌他;二是侯耀华本身处于“三俗”,甚至是俗不可耐;三是讽刺郭德纲,甚至随意给对方扣帽子。
在整个长文中,侯耀华表示曲协提倡的内容,不仅仅是新与旧、先进和落后的争端,其本质是一些无政府主义的人。甚至用无知和愚昧两个字,评价“一些人”。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就是在指郭德纲。一句“无政府主义”、“向文化建设反攻倒算”,可谓是给郭德纲扣了一顶大帽子。
其本质是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三俗”利用时下一些人的无知和愚昧,向中国一百年来的文化建设发起的一次反攻倒算!
如今整个相声界,德云社是最大,热度和粉丝也是最多的。随意扣帽子给自己喜欢的人,网友们肯定会抵制。最终这篇讽刺长文,也是在网友的抵制下被删除了。
『伍』 如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比如某些技术、技能和管理机制。核心竞争力具有共同特征:(1)独特性与难模仿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独一无二、为企业所特有的。独特性还保证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模仿和难以被替代的特征。(2)延展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推衍出一系列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新客户的需求。而且,它不仅能为当前提供某种特殊的产品和服务,还能为企业下一步开发新产品、新品种提供支持,有力地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领域延伸。(3)价值优越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价值的源泉。它一方面能显著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做得比竞争对手更加优秀;另一方面能实现和创造顾客所看重的价值,给消费者带来长期的、实质性的利益和效用,因而具有独特的价值。按照张维迎的观点,即“买不来”、“偷不走”、“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
本文以好来屋食品公司为例指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运行、发展的动力源。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动力,以争创名牌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后盾。这样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
一、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创新是现代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进行源源不断的创新,其中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企业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进而提高产品的价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并适时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跨国公司都非常重视技术创新,设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并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以此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好来屋公司一开始就实行技术优先的战略,在筹备阶段就与原厦门食品厂研发部建立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厦门食品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有企业,技术力量雄厚,市场经验丰富。由于公司正处于国有资产转换阶段,研发部有很多新技术公司已不再投入。在这前提下,公司就有选择的挑了几种新技术,把它们转化成生产力进行市场开发。其中有一款产品还属于国内首创,是不是世界首创当时没进行考究。这款产品在当年的SM广场的食品展销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所以好来屋公司能够一炮打红,同时也给公司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有了第一次甜头后,公司再接再厉,先后与上海冠生园食品公司、成都耀华食品公司建立技术联盟关系。并且高薪聘请食品行业的技术能手加盟好来屋公司,建立专业的研发中心,为好来屋的发展奠定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惟有创新才能发展,好来屋的技术创新实行的是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的结合、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结合、原创创新和改进创新的结合的模式。
二、以信息化为动力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我国,有许多主动型信息化的企业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成功,如联想、海尔、邯钢等企业都通过信息化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0年联想集团实现利润8亿多元,一半以上是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实现信息化以后,存货周转天数从72天降为22天,年降低成本1.2亿元;产品积压损失从2%降到0.19%,年降低成本3.62亿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8天降到14天,年降低成本4700万元;坏账占总收入的比例从0.3%降到0.05%,年降低成本5000万元。这几项加起来,年节约费用6亿元,效益相当可观。
信息化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怎样实现信息化呢?信息化涉及的环节很多,但最主要和最关键的两项:一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的信息化,二是人的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推倒那座以计算机技术为界的无形的城堡,使城堡内外的人们消除彼此在认识上、知识上和语言上的障碍很好地融台在
一起。相关人员既要学习各方面的业务知识使自己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要掌握计算机和信息化知识。这就需要一支信息化的职业团队。好来屋公司一直致力于这支队伍的建设,从公司的财务和管理实行信息化,到员工管理实行一卡通,既每个员工配置一张非接触式的IC感应卡,这张卡可做厂牌、考勤卡、电子钱包、电子钥匙、身份识别、储蓄卡、计件卡等。到办公室人员的非本科毕业不招,到车间主管必须食品专业毕业,到各个重要岗位专业必须对口,到定期和不定期地对管理和员工进行信息化内训和外训。都是围绕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信息化团队展开的。
三、以争创名牌为手段
当今世界,品牌时代已经到来,品牌成为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表现。名牌作为高品质、高文化的象征,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是一个企业永恒的竞争力。争创名牌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企业创立名牌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进行成功的CIS设计。通过企业规范化管理,调动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经营能有效地运作,通过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同和关注,建立理想的企业形象。好来屋公司在创办伊始工厂还没投产,就经过深入调研确立CIS理念,并大手笔投入请名师设计一套简洁、富有个性、易于传播和国际化的VI 系统。为日后的品牌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形象基础。
第二,恰当的品牌定位。品牌所表明的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品牌定位的目标在于使品牌所体现的价值与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相吻合。品牌不应只反映产品的特性或功能,更重要的在于要赋予产品一种与众不同的思想。公司用“好来屋”作为品牌目的就在于这里。好来屋让人联想起可口美味的西点屋美仑美奂的精品屋,这跟公司的产品定位,优质的美味的高档的糖果相吻合.。并且好来屋与美国的著名影视城好莱坞同音,好莱坞大片是精彩、高水准的代名词,从而引起顾客的共鸣,实现相互间的沟通,最终作为可信赖的印象沉淀在消费者的心目中。
第三,注重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品牌价值的基石,没有质量就没有品牌。。注重产品质量对正处于品牌经营起步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有着尤为重大的意义长期以来,注重产品质量已经在好来屋公司与员工中形成一种行为习惯。
第四,取得有关国际标准认证。在全体好来屋人的不懈努力下,公司在取得ISO14000认证、ISO9001认证、QS认证的前提下,又取得中东的ALA认证和美国的FDA认证,以及联合国采购的认证。并且通过商检局的出口卫生注册和HACCP认证。由此取得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并在国际市场上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希望能帮助到 --------别忘记点击 采纳答案和顶一下哦-----
『陆』 成都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把户口迁走了,初中就可以摇号读对口中学了吗还需要办理其他手续吗
是这样的,耀华小学是和平一片,和平一片有四所公立初中,耀华中学(市重点)、二南开(市重点)、汇文(好像也是市重点)、19中(区重点)。根据就近入学原则,小学是按照户口所在地,实行户籍划片(也就是您家的小区归那一所学校或者哪两所学校)的就近入学,初中则没有什么就近入学之说,初中是电脑随机派位,也就是摇号(乐透....)。以前,和平区是先私立初中,然后,公立初中,私立初中看成绩择优录取(考小卷),公立摇号。如果是2020年的话,连带着私立初中都可能要摇号了,都去拼人品了。因此,既然这样的话,耀华小学也还行,因为,都摇号,初中大家就平均了。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能解答您心中的疑惑。我家学片是和平二片,中心小学,但是,初中没有一片好。
补充:和平有5所私立,分别是嘉诚(耀华校中校)、益中(一中校中校)、双菱(20中私立)、兴南(二南开私立)、建华。如果说初中的话,这几年还是私立初中厉害,完全超越公立初中。所谓的市五所,目前,多半指的的高中阶段的耀华、一中、南开、新华和实验。其中新华是低配版的一中,实验是低配版的耀华,南开则是天才的聚集地。
『柒』 天津耀华中学的首任校长是谁
是赵天麟先生。
这里有资料:
耀华学校最初取名“耀华公学”,创始于1927年,最早在英租界17号路(现新华路第一体育场对面,路西租用一所小楼房招收一年级小学生授课——这座楼房,后来被拆除改建成消防队存在多年——);随后在耀华里西公学道旁买地,逐渐建成现在校址。
耀华公学前两任校长为王龙光、严松章先生,但此时只有小学部。后来逐步增设中学,赵先生继任,来长斯校;所以谈到耀华中学,他实际是第一任校长。
赵天麟先生(天津人,字君达)早年由官费送往美国哈佛大学留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1914—1920年间曾担任北洋大学校长六年。北洋大学著名的校训“实事求是”就是他提出来的;现在仍被天津大学继承。他在1934年,出任耀华中学校长,这在今天我们这个“能上不能下”的社会中,有些人也许会觉得不可理解。但君达先生当年就是这样办的。在他的思想中大概不会觉得,办好一所中学不如办大学重要。历史说明:他此生最辉煌的成就和他个人的归宿是和耀华中学分不开的。
君达先生以那样的身份出长耀华,受到了校董事会的特别重视,对他完全信任,使他得以施展抱负,完全按他的理想办好学校,耀华在他任内短短几年内,作出了长足成绩,为此后重点中学打下了坚实基础,应该说是和这种情况有密切关系的。
1937年日寇在芦沟桥挑衅,我守军奋起抵抗,“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天津市很快沦陷,“中国地”内大量市民涌到租界地中——天津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最多有九国(或八国)租界;凡尔赛和约以后剩下英、法、意三国租界,另外日租界不算,所以有这种说法。——以爱国著称的南开学校首当其冲,是日寇的眼中钉,近郊的八里台南开大学首先被日本飞机轰炸摧毁,市区内的南开中学(高中、初中、女中部),也被破坏,劫掠一空,中国地内其他中学也同样遭此厄运:大量学生失学了!南开中学的张伯苓校长早已预见到这一地步,已在几年前在四川重庆开办了一所南渝中学,这时宣布全校南迁,同学可去重庆报道续学;但是这些十四、五岁的天津孩子是不可能远离父母,单身去四川读书的,大多数人只能选择转学到租借地内的学校去读书的办法。租借地内有限的几家中学容量有限;其中以耀华势力最强大,他的校舍宽敞,教学设备完善,师资队伍优良。
君达先生这时正主持耀华校政,作为爱国者的他立即行动起来,率领全校职工立即着手扩大招生;本着中国人的良心,自觉的作好工作,履行同胞的义务。他们把每间教室塞满桌椅,招满、招足学生,这样满足了一部分学生的要求——主要是原来在租界区内住家的学生们——但此时还有大批学生被封锁在租界区以外,无法进来,根本无法来校报名。这样又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学生进来了;耀华也决定开办“特班”,从时间上想办法充分挖掘校舍的潜力,于是招收了大批失学青年;其他学校,如工商中学、广东中学、新学书院等也都作了力所能及的类似的努力:这样就初步满足了天津沦陷后失学青年的需求。
特班学生从午后3:30开始上课——这时正班已经下课,教室完全腾空——上课四个小时,只限主课,音乐、绘画等课暂缓,体育集中放在星期天上课,需要的大量教师也没有问题,因为随着学生的失学,中国地学校的老师也失业了,他们也涌进租界待聘;一时如南开的杨坚白(语文),关健南(语文,在南开时曾任副教导主任),杨叙才(绘画),都被聘入耀华。九月特班如期开学,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每年级数班,如初中三年级有甲乙丙三班;粗估一下,可说一所颇具规模的完全中学,瞬息之间,出现在我们眼前。
这次扩大招生还有一个特点,学生没有经过什么考试,报名之后,只简单地问问情况,就被录取。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做法。
特班在一年之后更名“华部”——正班改名“耀部”——同时“华部”上课时间改由午后一点半开始,这使学生更便利一些,因为许多学生家不在租界地,是靠临时租房或者借住在亲戚家,勉强维持来校上课的。在以后特班就完全融到耀华中学中了。特班的开办为沦陷区青年提供了受教育机会,为国家、民族保存元气,功载史册,功不可没!
七七事变前,我在天津南开中学读初中二年级,因为这次机会,我和我的伙伴们都顺利转入耀华,继续受到良好的教育。当时南开的人数多一些,其他中国地的汇文中学……等校也都有一些学生转入。当年和我这样年纪的青年有过同样经历的人很多,时光风驰电掣,今天我们当年的小青年都已经是耄耋之年,回首往尘;心中充满无限感激的心情。由于国家的培养和个人的努力,我们中许多人已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从我这一年级、甚至一个小班中很小的一个群体中就出现了不少杰出人物。参加革命(成长为领导干部)的有钱宗澜(文革中全国知名的宋硕),陆孝劬(改名纪锋,1954年去日安排红十字会访日,1958年代表全国红十字会去日本接回我国被掳劳工刘连仁),还有周南(参与香港回归谈判);还有天津解放中盗取城防工事图的“英雄”张克诚等人。还有湖南湘雅医学院解放后共产党向群众公开时地下党支部第一任书记兰丕铸(改名兰维廉)等:人才辈出。搞科技的有航天专家梁思礼院士(国际宇航学会付主席);留学国外的斐声国际学术界的所在都有。和其他两院院士等,一般毕业同学也都是各行各业的骨干,总工、主任医师、总会计师、教授等。百年树人,信哉!这就是教育的力量。当初他们辛勤耕耘的汗水——甚至是血水——没有白流。
这段期间,平津沦陷,北平一些文化人纷纷南下奔赴大后方,有些人因为各种情况需在天津短期逗留,赵校长一般在耀华做短期安排,给予很大便利;这不是一般的友谊、照顾,而是国难期间同胞的关怀。
二、抗日烈士、喋血街头
赵君达校长扩大招生,为沦陷区青年提供了受教育机会,功在国家、造福人民:当然遭致了日本帝国主义嫉恨。另外在当时英租界的特殊条件之下,他主持的耀华对日寇采取了“硬顶”的办法,学校一切都按照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的规定办理,照旧悬挂中国国旗,拒开日文课程,仍然讲授英语;拒绝使用敌伪改编的教材;敌酋要求来校“参观”,被他拒绝,为此他个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有识者未卜先知,已经预见到他的归宿。果然,1938年6月27日他在私宅前被日本帝国主义卑鄙地暗杀。
那天早晨,他照例从伦敦道私宅(现称成都道)走出来,步行上班——那时市区较小,距耀华不过步行十余分钟的行程;走出家门没有几步,就被潜伏在树丛中的歹徒(那时伦敦道上行道和下行道中间有一窄条绿地种植小松树)举枪射杀。因为就在住宅前,夫人听到枪声和动静立即跑下楼来,把他抱起来,马上找了汽车,急送医院;但已经来不及了,君达校长在途中身亡。
赵校长遇刺的消息几乎立刻就传到了学校,那时似乎正是暑假即将开始,教师们正忙于核算分数,评定成绩,主任仓皇跑来说:“赵校长出事了!”大家惊呆了,有人哭出声来,但能怎么样呢!主任只能勉励大家节哀,坚持工作。”
几天后举行遗体告别;教师们都去了;遗体身着西式礼服,面容和头发有些凌乱,似乎没有经过认真整容。几天后,下葬,那天没有什么人招呼,但几乎全体师生都去了。没有什么仪式和讲话,大家都噙着眼泪,队伍中还有些哭泣声。我也在场,和大家一起把他送到英国坟地(在今天海口路,解放后,移往郊区李七庄),亲眼看见棺木徐徐落入墓穴中。随后覆上泥土和鲜花。一代教育家从此长眠地下,当然也永远活在他的同事和学生的记忆里。
事实上,在赵校长遇刺前已经有了风声,租借地警察署早已有了情报。他本人也多次接到恐吓信;甚至有当汉奸的熟人登门前来“下说词”,被他逐出。朋友、亲戚都劝他暂时出门躲一躲,其实办法很简单,只要不去耀华上班视事,“请病假”去外地躲一躲(譬如去上海),大概也就没事了。君达校长拒绝了,他仍然坚持上班,他自知已经名列黑名单,但从容应对,写好遗嘱,留给家人,并安排处理家事;此后不再赴宴,不再访亲会友,把全部精力和爱国热忱倾注到办学和抗日活动中。今天回忆起来,可以说赵君达校长清醒地理解国家、民族和他个人的厄运,冷静地处理事态,慷慨就义,视死如归。确实是“留取丹心照汗青”。赵君达校长虽然早年留学西方,有些西方绅士的派头,平时喜欢着西装,但他为人无亏大节,临危不惧,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气节,他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
1945年日寇投降,天津光复,他被国民政府肯定。更主要的是1949年全国解放后,他被人民政府承认为烈士。他的铜象今天矗立在天津市耀华中学的校园内,上边镌刻着他的生平传略。
『捌』 以前在成都春熙路口西南书城的位置有一个耀华西餐厅,请问搬迁到什么地方了
耀华西餐厅在2002年6月东大街拆迁中关门了.在也不会有耀华西餐厅了.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