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区加盟 > 老北京砂锅居加盟店

老北京砂锅居加盟店

发布时间:2021-07-08 13:28:36

❶ 北京老字号砂锅居有哪些特色饮食

砂锅居开业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以经营砂锅白肉而声名远播。

据史料记载,当年清宫白肉是作为祭祀的上等贡品。清室王府外的更房就是砂锅居的店址。以前,皇族每次祭祀完毕,更夫们都可以得到赏赐的贡品。更夫们得到赏赐后,便请来王府的厨师,用一口大砂锅煮肉,厨师用融合了满族特有的烧、燎、白煮手法作出的砂锅白肉,使更夫们大快朵颐。

砂锅居的师傅们将白煮的肉,因材施艺,烹制出菜式丰富的菜肴,其特色菜有水晶肘、拌双皮、罗汉肚、砂锅白肉、九转肥肠、砂锅狮子头等,因为用砂锅烹制出的菜酥烂而不腻,蘸料浓香可口,砂锅居一时门庭若市。

历经百年,砂锅居的砂锅菜更加丰富,除了烧、燎、白煮的猪类菜肴外,增添了鸡、鱼、虾、蟹、参、翅、贝类,菜肴品种多,营养丰富。此外,砂锅居还经营北京菜系中的宫廷菜,京风、京味十足。餐厅是王府式建筑风格,一楼以糕点为主,地下餐厅及二楼以雅座单间为主,三楼提供住宿,并可同时接待用餐。

现在的砂锅居已经是京味特色菜的高档餐馆,中外朋友来京,都会来砂锅居品尝这老字号的特色菜。三百多年的砂锅居依然风采不减当年。

❷ 北京砂锅居总店在哪

砂锅居西四总店

地址:西城区西四南大街60号近缸瓦市

❸ 老北京店铺

——功德林:82年佛家素菜馆

功德林是依照“上海功德林蔬食处”原样而建。“上海功德林蔬食处”创建于1922年,至今有82年历史,是中国有名的佛教素菜馆。其创始人赵云韶是杭州城隍山常寂寺讲经大和尚高维均法师的弟子。

进京时间:1984年

如今模样:三层小楼,整个店铺以明黄色为主调,罗汉厅内整面墙上挂一木雕的十八罗汉图。

特色佳肴:“十八罗汉”是这里的特色菜,不少于十种的原料,有大豆蛋白、青菜,像油菜、冬笋等,莲子、葡萄干等。味道咸鲜,比较清淡,营养丰富,搭配合理,对于女性来讲还是一道绝好的美容菜呢。

——鸿宾楼:天津百年老店

名厨故事:老“堂头”王守谦现年九旬,他17岁便在天津的鸿宾楼学徒。据王老所说,“鸿宾楼”这块牌子由清代两榜进士于泽久题写,是用625两黄金涂饰而成的。

★如今模样:鸿宾楼是目前北京规模较大的清真风味饭庄之一。有“清真餐饮第一楼”的赞誉。如今这家饭庄建筑比较宏伟,接待了不少国内外贵宾。一进大厅,首先能看到的是一面用照片讲述鸿宾楼故事的大墙,旁边餐厅入口处挂着鸿宾楼的老牌子。餐馆里边的装修也很气派,非常有传统的中国味道。

★特色佳肴:鸿宾楼在烹饪手法上有“三绝”。一是烹制河鲜海味。鸡茸鱼翅、金钱虾托、软熘鱼扇、噌蹦鱼等最为拿手;二是“火笃”菜一绝。“火笃”法烹菜是鸿宾楼的独创和独家特有,介于烧、扒之间,原料大多“出水”,红汁短芡。代表菜有火笃脊髓、火笃羊眼、火笃鱼腐、火笃两样等;三是清真盛宴--全羊席。108道菜肴手法变化无穷,其精彩之处在于食羊不觉羊,全宴独不见一个羊字。

——金福德老正兴饭庄:上海滩百年烧菜馆

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浙江人蔡正仁和卓仁兴结伴到上海滩闯世界。两人凭在老家饭馆学徒的手艺,在上海九江路的大陆市场内租摆一个小饭馆,各取二人名字中一个字给饭馆起名叫“正兴馆”,起初只卖几款家乡风味菜肴,像咸肉、百叶、草鱼、豆腐什么的。随着中外商家大量涌入上海,“正兴馆”从开张就把住了“货真价实,选料精细,色香形皆佳”的十三字真传,没几年就成为上海滩有名的烧菜馆。后来“正兴馆”的几个学艺有成的伙计另起炉灶,也做起了“正兴馆”招牌的买卖。蔡卓两家掌柜为了自家声誉便将大陆市场内的饭馆名前冠一个“老”字,成为“老正兴菜馆”。

★进京时间:1956年

★如今模样:老正兴的门面是中式传统风格,但是其中也带着一些现代气息,从自动感应门就能看出来。店内环境比较别致,依然是中西合璧,一楼主要是家常菜,二楼是上海菜,尤其是二楼大厅,厅内有一处景致很独特,两棵粗壮大树“枝繁叶茂”地装点出几处雅座,灯光柔和,一派生机盎然,纵使冬天也让你有春的绿意。

★特色佳肴:清炒鳝糊是一道地道的上海特色菜,原料很简单,就是鳝鱼,但是此菜口感滑嫩,味道咸甜适中,还略微带点辣,这个辣不是辣椒,是胡椒粉的辣。价格是58元一份。

老正兴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寿桃,被誉为“京城寿桃第一家”,最普通的“福如东海”才68元一套,也有188元一套的。

——西安饭庄:以泡馍起家的“西安食堂”

名厨故事:西安饭庄没有特别出名的厨师,但是每个厨师都是经过很严格的训练后上岗的。

★如今模样:西安饭庄基本上保持了建店初期的原貌,店内布置非常俭朴,生意也照样还是非常红火。毛主席来店内就餐的照片就挂在餐厅最显眼的位置,破旧的墙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老北京的那个年代。

★特色佳肴:泡馍是西北风味名吃。西安饭庄经营的泡馍颇具质量特色。先说做。烙出的馍,形似“铁圈、虎背、菊花心”,“色白不生、皮黄不焦,入汤不散、耐嚼利口”。

用于泡馍的汤,选用上好的羊腰窝、后腿肉等,加入十几味调料,宽汤大煮十几个小时,肉出锅,瘦肉绵软、肥肉不腻。锅内原汤鲜香四溢,汁浓汤酽。再说吃。要吃泡馍得先自己动手掰,一个圆乎乎馍,掰成黄豆粒大小的“馍丁”后,以汤煮代泡。泡馍有“三吃”之说:一是“单泡”。馍掰碎后,泡入汤碗,馍汤一块吃完。二是“单走”。不掰碎馍,将肉夹入其中,边吃馍边喝汤。第三种吃法是“水围城”,也叫宽汤大煮。馍、肉在碗中央,煮后汤汁环绕,所以叫做“水围城”。如今,咱北京人到西安饭庄通行的吃法就是“水围城”。

除泡馍外,西安饭庄的特色菜还有红油肚丝、宫保虾肉、扒驼掌、烧羊肉、温拌腰丝、焦熘肉片、糖熘卷果等。

——峨嵋酒家:宫保鸡丁旺销50年

名厨故事:伍钰盛大师是中国烹坛数一数二的川菜大师,他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四川重庆等地专事名僚家厨,有一手烹制川菜的好手艺。峨嵋酒家进京后,伍大师把川菜精工细做,根据北方人口味特点适当做了改良。伍钰盛大师现在已经91岁了,还是会偶尔来到酒家瞧一瞧。

★如今模样:峨嵋酒家的位置有点偏僻,不过生意却相当红火。二楼的环境非常优雅,假山流水。门口餐馆的小铺专门出售峨嵋酒家的熟食。

★特色佳肴:宫保鸡丁是伍大师最拿手的菜肴之一。单就这道菜,峨嵋酒家创造了旺销50年不衰的记录。从开业那天起,这道菜肴始终是标志宴会级别的“头菜”,且至今没变。峨嵋酒家的宫保鸡丁平中见奇,质量很有特色。首先是“小荔枝口”味正。选料用的是仔公鸡的腿儿肉,特嫩;火候把握在“刚断生,正好熟”之间;上浆码足底味,鸡丁剞花刀,蓑字条,与配料花生米形色相称;烹炒时得“锅红、油温、爆上汁”,成菜上桌先后品出五味。先甜,后微酸、略有椒香,咸鲜还稍带点麻口。食后盘中“只见红油不见汁”,据说这叫做“散籽吐油”。现在峨嵋酒家每天限量出售100份宫保鸡丁,总是供不应求。除了宫保鸡丁,峨嵋酒家的其他宫保类菜肴如宫保虾球也很受欢迎。

——曲园酒楼:150年中华老字号

名厨故事:该店主厨的厨师长张锦严,现年43岁,是曲园酒楼在北京的第三代弟子。他的烹饪技术全面,曾经三次荣获全国、北京市级炒菜金牌。

★如今模样:店子刚搬到现在的位置,就被告知是临时店址。如今在阜成门已经7年了,据说不久即将搬迁。店面不是很大,招牌也不是很惹眼。店内挂着“中华老字号”的大牌,颇为引人注目。

★特色佳肴:曲园酒楼最著名的是它的特色湘菜。曲园酒楼的菜肴讲究原料入味,善用熏腊原料,菜肴重色。口味特点香鲜、酸辣、软嫩。擅长炖、煨、蒸、炒、烧。特色菜肴有子龙脱袍、东安子鸡、荔枝鱿鱼、蒸腊盒、炒腊肉、剁椒蒸鱼头等。还经营北京烤鸭。

❹ 老北京砂锅居菜谱老式传统的

砂锅居经营的风味菜肴,全以猪肉为原料,厨师们擅用烧、燎、白煮等技法,因材施艺。一口猪从皮到肉从头至尾,乃至心、肝、肺、肚、肠等,可烹制出数十种菜品。如砂锅三白(砂锅白肉、砂锅白肠、砂锅白肚)、筒子肉、糊肘、芝麻丸子、凤眼肝、炸肥肠、炸鹿尾等。特别是砂锅三白,吃时蘸油、蒜泥、腌韭菜花、腐乳汁和辣椒油,汤味浓厚、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保持了该店传统特色。当年的大砂锅如今已被那数不清的小砂锅所取代,尤其是以砂锅白肉为龙头的砂锅系列菜吸引着中外各界人士,人们皆以能品尝到砂锅居的风味菜而为乐事。

❺ 过去老北京的饭店有,八大楼 八大居 八大堂 长安十二春 这些全名都是什么 地点在哪

老北京的八大楼:鸿兴楼、东兴楼、泰丰楼、致美楼、鸿庆楼、萃华楼、新丰楼和安福楼。除东兴楼在东安门,安福楼在王府井,萃华楼在八面槽之外,其余的五家都在繁华的前门大街一带。除去八大楼之外,老北京时代还有八大居、八大春、八大坊等等,大多都集中在前门大街一带。
八大居指福兴居、万兴居、同兴居、东兴居、万福居、广和居、同和居和砂锅居。
八大春指芳湖春、东亚春、庆林春、淮阳春、新陆春、大陆春、春园、同春园。而八大坊最为神奇,是指泰合坊、六合坊、均宜坊、明宜坊、便宜坊,因便宜坊有四家分号,所以每家分号都算成是八大坊之一,可见便宜坊在老北京食客们心中的地位。

❻ 老北京砂锅居怎么样

感觉很不错滴去处,环境不错,味道也很地道,而且价格非常公道,小吃花样也不少,不错滴选择,我很满意

❼ 老北京砂锅居肉末烧饼怎么做

所需食材
编辑
发面500克,白糖50克,芝麻25克,香油50克。
肥瘦猪肉末500克,水发玉兰片50克,料酒15克,精盐1.5克,酱油20克,葱姜末5克,香油10克,糖10克。

制作方法
编辑

发面做法
1、将发面对好碱,加入白糖揉匀,揪成15个剂,用手掌将面剂压成圆片。另揪一个小面球蘸上一点香油,放在圆片中心,把小面球包起来,揪去捏拢后收口处的面头,再用手把圆球按成直径1寸5分的扁圆饼。按此方法做出15个。
2、将扁圆饼正面沾上糖水,再沾上芝麻,芝麻面朝上,放进烤盘里按平,入烤炉烤熟即可。

肉末做法
将玉兰片洗净,剁成末。坐煸锅,注入50克清水,放入肉末进行煸炒,待肉末变成白色时,用漏勺将汤滗净,加入玉兰片末和料酒、精盐、糖、酱油,待味吃进肉末后,再加入葱姜末、香油,炒均匀即可出锅。

❽ 砂锅居的食俗文化

老北京人的饮食习俗受满人、旗人影响至深乃至现在仍见遗风留存。吃白肉最早是满人习俗,宫廷、王府祭祀撺盘、摆件子,民间时兴的烧燎白煮席等都与 “吃白肉”相关。砂锅居是老北京惟一经营满族菜的馆子,两个半世纪的经营史,诠释了老北京吃白肉的食俗文化。 [2]
清代京师王公阶层入关后,依然保持“关外遗风”。不论宫廷、王府隔五日就有一祭。五花八门的祭祀有朝祭、夕祭、背灯换索、柳树求福、乌林祭、四时献鲜祭等,祭神祭天祭日。按照规定每祭必省猪二至三头。用于祭祀的肉是以满人独有手法加工后供奉。因为不是天天祭,每次祭祀的肉也不一定揢钉揢铆,常有些剩余。这些余肉府里人吃不了,可府里有规定,祭祀肉是不准出门的。不过有时主家管控得也不那么严,常有人偷着把余肉和下货带出去,赏赐更夫或便宜卖了。
当时,北京自宣武门至新街口这条街道沿线王府不少。有礼王府、郑亲王府、庄亲王府、顺承郡王府、克勤郡王府、庆亲王府、恂郡王府等。清高宗第一子的府邸坐落在西四南大街缸瓦市以东、颁赏胡同以南,约有40余亩地大,其西墙临缸瓦市大街。由于王府经常隔三岔五地举行祭祀,便经常有剩余的白肉。于是有人在临街的西墙开了个洞,把神余(上供后撤下来的供品叫“神余”,也叫“供尖”)或卖或请人吃。
同治年间,一位刘姓汉人更夫与王府管事松七有旧。松七常把余肉和下货等便宜卖给刘某,价钱之低近乎白给。早年西四缸瓦市街是卖缸、盆、瓦罐的一条街。清代中叶市井萧条,这条街上有不少存放缸瓦的旧房子。于是更夫们租了几间空房子,从王府里弄来一口据说是明代朝皇奉神煮食祭品,直径四尺,深三尺,一次能煮一头整猪的“神锅”,日后便用这口神锅做起了煮白肉的买卖。原料几乎是无偿而得的,略加炸煮,并不费工,所以售价极廉,来此吃白肉的多是庶民布衣、贩夫走卒。这个吃白肉的地儿,人们称之:“下水棚子”。 恩禧是礼亲王府专做“白活儿”的名庖。一日,恩禧偶然路过这家专营煮白肉的小馆,心生好奇: “白活儿是宫里、府里御厨的专项,这民间小店岂有能人?”于是驻足观望,见小店里人多挺热闹,即推门而入。只见小店一口硕大砂锅正在炖煮白肉、下水,虽操作手法简单,但也香气满屋。恩禧坐下来跟店掌柜的攀谈起来。沙锅居的掌柜是有心人,见恩禧如此在行猜想定是厨行高手,便心生想法。不几日砂锅居掌柜辗转托人说情,欲求恩禧指点、赐教手艺。最终,恩禧抹不开面子,将正宗的“白活儿手艺”独传砂锅居,自此,烧燎白煮成了砂锅居独家绝活儿。
根据恩师傅的传授,砂锅居将煮肉分为两类。一类是不经烧烤,直接将肉用白水煮,称为白肉。一类是先将肉用炭火微烤,然后入水煮,煮成的肉称为煳肉,肘子称为煳肘。将白肉或煳肉切成薄片,不加任何调料,凉着吃。烧燎白煮是满族祭肉的正宗吃法,烧,指的是油炸、红烧一类;燎,指的是烘、烤一类;再就是白煮肉了,所以叫“烧、燎、白煮”。
砂锅白肉既是白煮肉也是白肉片,即用大沙锅白水煮肉。汤内只放大料、花椒等香料。白肉出锅,晾凉后,切片,而后码盘上,蘸调料吃。后来白煮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把煮好的白肉、下货再加工成特色菜肴,称为“小烧”。因菜盛装在六寸的浅盘中因此叫“烧碟”。最早的烧碟仅有8种,有炸排骨、炸腰花、炸脂油卷、炸里脊、炸肥肠、炸肝尖、烧子盖、烧脸子等。后经发展到24、 32、48、64个烧碟。全盛时期,烧碟品种多达130个之多。卖法有整桌,半桌、一角(即1/4),每桌的小烧碟随撤随上可多至72色、48色,一般则多为32色、24色,这种席面是典型的满式肴馔,最终形成白肉席。清代诗人袁枚称烧燎白煮:“此是北人擅长之菜,南人效之终不能”。 砂锅居早年在京都名气不大。真正出名是清光绪年间,一“旗员中堂”在家办庆寿宴会,因接待一位“里扇儿”(老北京称太监为“里扇儿的”)而扬名。
光绪初年某日,一位旗员中堂家庆寿办事。而门生下属争相趋奉。庆寿之日,六部高官、封疆大吏、八旗都统、翰林学士多来祝贺,寿堂中明烛双燃,张灯结彩,大栅中高朋满座,盛友如云。有几个太监也来拜寿,高居上座,指手画脚,高谈阔论。到了开席之际,茶师照例走到太监面前,请双安(请一个安,再请一个安,称为请双安),说请里扇儿的老爷们要菜。原来太监有个恶习,凡到人家坐席,主人家准备多么丰盛多么精细的菜肴,太监也摇头摆手,说不堪下咽,必须自己点菜,点名要某饭庄的某菜.其实所点者并不比主家备办者强,但太监非如此不可,这叫“摆谱儿”。当时几个太监七嘴八舌地要了几家饭庄的菜。其中一个太监信口开河地说“我要砂锅居的烧碟儿炸肷贴。”主人家立即请砂锅居的厨师来备办伺候。太监一句胡说八道使主人家花钱费事倒不要紧,这下子可把数十年难登大雅之堂的“下水棚子”捧上了天。当朝宰相家老爷子庆寿使用了砂锅居的席!此话不胫而走,立即传遍京华。自那以后,京旗官宦人家至于家资较裕的旗人家办喜事、丧事、寿事、弥月等,无不以砂锅居的烧燎白煮为主要席面,谁家搭棚办事若不摆七十二个烧碟,就比什么都丢脸。砂锅居自这次庆寿宴会后,名声大震。民国年间砂锅居的买卖更火。
不少商人见砂锅居买卖不错,于是有人便打上了仿字号经营的主意,也开白肉馆参与竞争。砂锅居为此特在门面两边戳起来两块招牌:一块“名震京都三百载,味压华北白肉香”,由著名书法家蒋之先生亲自为砂锅居挥毫题笔;另一块为“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通数老北京的老店名馆,凡立了字号的,基本是一家一匾。可砂锅居“个色”,一家馆子三块匾,谓之“一怪”。据《御府菜寻踪》一书载:乾隆六年(1741年),定王府更房处扩建为三间门脸的和顺居,三间门脸三块匾。其中“和顺居”居中,左为“白肉馆”,右为“砂锅居”。一店三匾这在当时令人不解。其实,个中原因并不复杂。
同治年间砂锅居尚无字号,时人称之为“下水棚子”。后于光绪年间请著名书法家正红旗佐领柏三爷(字松年,满族沙济富察氏)写了“和顺居”的匾,砂锅居由此进入饭馆之列;再说“砂锅居”,是因为创业之初到这吃白肉的人多,又是大砂锅煮肉,人们习惯以形象冠名,久之约定俗成“砂锅居”;“白肉馆”说的是另件事。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年),东四牌楼有一家白肉馆叫“和顺馆”,生意衰微,经营不下去,店主见砂锅居生意很好,就找人撮合,与砂锅居合并。
直径1.20米、高0.76米、重218公斤的硕大砂锅,成为砂锅居见证历史的镇店之宝。直径1.20米、高0.76米、重218公斤的硕大砂锅,成为砂锅居见证历史的镇店之宝。
如今三块匾的逸闻早已是历史。现在砂锅居门头挂的字匾是著名书法家柏涛亲笔题写的匾额。
中午摘幌,半日买卖。在北京老字号商铺的历史上,砂锅居有一段令人费解的“经营一怪”。怪在自开业始,直到民国年间,一直是半日营业,到中午12时,就摘幌子、卷门帘,停止营业。北京民间流传的歇后语:“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候”,就是单指这件事的。
做半日买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创业之初是用府里的祭祀剩余的白肉开的买卖。那会儿王府不是天天祭祀,而只是隔三岔五。因此神余不是天天有。每一次所得的肉必须匀着卖,所以砂锅居自开业就半日经营,只卖一上午,中午关门。久日便成惯例,并一直延续。后来名气大了,吃的人多了,为保证质量即使原料充裕了,也宁缺毋滥。必是京东张家湾百十斤重的鞭猪,头天晚上宰杀,拾掇干净后,连夜加工,次日一早才煮好熟透,8点准时开门,一上午卖个精光。这做半日买卖的事,史料有记载:“西城缸瓦市有白肉馆,日以一豕飨客,不涉它味,逾午则闭门矣”。砂锅居的这“经营一怪”“怪”了 196年,至1937年才有了变化。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京沦陷日伪之铁蹄下,因“砂锅居”风味独特,名气很响,所以日本和汉奸中的要人,常在此吃喝请客。这些人不管什么店规店矩,经常是下午和晚间来此吃喝,店主慑于日伪的淫威,不得不改变多年的经营习惯,实行了全天营业。从此,砂锅居中午不摘幌子,增添了晚餐。娄锐在《首都杂咏》写的“打破旧规添晚卖,为合时代也牺牲”,说的就是这段这事。 砂锅居最早开业之初,是用从王府里弄来那口神锅煮肉,“大锅菜”一直延续了上百年。北京人真正吃上小砂锅菜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本来,白煮肉按照老做法是清一色的白肉,不掺旁的配、辅料。1952年,砂锅居的老厨师根据人们的口味变化和需求改进砂锅菜。过去是大锅煮,后改小砂锅靠。砂锅菜中不单是清一色的白煮肉,增加了些适口的辅料如自制的酸菜和柔韧、筋道的细粉及海米、口蘑等。吃时蘸上特制调好的作料,汤味浓厚、肉质鲜嫩,肥肉不腻、瘦肉不柴。同时鸡、鱼、虾、蟹、参、翅、贝类都能以“砂锅法”制菜。改良砂锅后同时增加了一些炒菜。菜肴风格既有宫廷、王府的华贵、细腻,同时也融入了北京民间菜肴的质朴。
改进后的砂锅菜更受欢迎。1964 年6月12日,周总理、陈毅副总理亲自来到店里品尝砂锅菜肴,向厨师、工作人员敬酒、问候,夸奖菜做得好,并勉励他们:一定要保持和发扬你们的北京风味,做好服务工作。社会名流吴祖光和新凤霞经常到砂锅居庆寿庆生,甚至砂锅居还到家中送去白肉。
砂锅居二百多年的历史变迁,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今日的砂锅居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传统菜肴正宗原味不走样,新菜精品化,独显御府菜肴之风范。美食、美器、经典文化营造了浓郁的砂锅文化氛围。尤其迎门而立的实物幌——那口直径1.20米、高0.76米、重218公斤的硕大砂锅,成为见证历史的镇店之宝。

❾ 老北京人所说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候,有何来历

老北京人所说“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候”主要来历和砂锅居的营业时间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砂锅居只在上午营业,过了上午就吃不到了。

这句话中的砂锅居其实指的是北京一家历史十分悠久的饭庄。这家饭庄是在1741年创立的,直到现在也还开着,算起来也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被称为百年老店也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而这家砂锅居之所以只在上午营业,背后也是有着原因的。

甚至是后来的很多文人墨客,包括鲁迅、梁实秋等人都曾品尝过砂锅居的水煮肉。但是随着历史的演进,砂锅居也不断地经历着革新,现在的砂锅居已经改变了“过午不候”的老习惯,增加了晚餐,但是“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候”这句谚语却一直被人记得。

❿ 老北京砂锅居煲三样做法。

主料
猪肝 (150克)
猪里脊 (200克)
猪腰子 (一个)
辅料
黑木耳 (10克)
青蒜 (50克)
胡萝卜 (50克)
厨具
炒锅
分类
冬季菜谱 春季菜谱 热菜 咸鲜 爆 十分钟 普通难度

猪肝、猪腰子里脊洗净,将猪肝切成柳叶片厚约2毫米。猪里脊切片厚约2毫米。

猪腰子去掉外表白膜。平放在案板上,用刀平片一分为二。

去掉“腰骚”。一定要去除干净,否则会有腥臊味。然后打花刀,切入深度3/4,将打好花刀的腰花、猪肝、里脊用料酒、酱油、盐、淀粉上浆过热油稍变色马上捞出。

兑碗汁。两勺料酒、两勺酱油、半勺醋、5克白糖放入葱、姜、蒜末加水淀粉适量。大火热油倒入过油的三样食材和碗汁迅速翻炒约20秒钟淋花椒油出锅。

阅读全文

与老北京砂锅居加盟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高清60帧电影网站 浏览:170
翁虹和徐锦江 无敌风火轮 浏览:286
大学女生房间沙龙两个女主叫什么 浏览:366
韩国gl电影 浏览:580
看电影哪个位置好一点2d 浏览:68
卖原味内衣的电影 浏览:572
关于道士的电影 浏览:334
哪里可以看除却巫山这部电影 浏览:387
最黄 影视 浏览:989
看电视剧的免费网址 浏览:307
给老人吃奶的电影 浏览:444
三点尽露的电影 浏览:491
间谍电影香港 浏览:406
电影里女主角叫茉莉 浏览:22
50度电影有几部 浏览:17
女人为出轨剪头发的电影 浏览:381
李采潭的作品子 浏览:793
沐风少女在线观看 浏览:837
强奸电影哪些 浏览:723
美国免费电影专区 浏览: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