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成都宽窄巷子的来历
1659年,清巡抚高明瞻率军攻占成都,至此,清王朝四川巡抚机关才得以从保宁迁往成都办公。也是在这一年,
张献忠部将孙可望降清,标志着四川全境已为清军所控制。八旗兵入川之始是在镇压张献忠的起义军,但战事结
束后,又退出了四川。作为西部重镇,成都驻防八旗兵,始于平定吴三桂叛乱,这是1682年间的事情。到了1721
年的康熙六十年,清政府又从湖北抽调了一批八旗兵驻防成都。
清政府虽然号称“不分满汉,一体眷遇”,但具体措施上执行的是民族分离政策。为了防止八旗兵与当地居
民接触,全国的不少城市都修建有城中城――即只供八旗兵及其家属们居住的满城。
成都的满城始建于1718年,这座城中城以将军衙门为中心,南起君平街和小南街,北抵八宝街和小北街,东
至东城根街,西及同仁路,面积约十里。满城城墙高1丈3尺,周长4里5分,有5座城门,其中最壮丽的是大东门,
城楼上悬挂着“少城旧治”和“既丽且崇”两道匾额。城内的建筑布局、衙门设置、营房方位都严格按照八旗军
的传统方式来安排,当中共有官街8条,兵街42条。正黄、镶黄旗的官兵住在北方的位置;正红、镶红旗的官兵居
于西方;正白、镶白旗的官兵居于东方;而正蓝、镶蓝旗的官兵则居于南方。如果从空中俯看满城,它的主要街
道的布局极像一条巨大的蜈蚣:将军衙门是蜈蚣头,长顺街是蜈蚣的身子,东西向密集的街道和胡同则如同蜈蚣
身上众多的脚。
其中,新近开街的宽巷子窄巷子就是长顺街这条蜈蚣东向的两只脚。宽窄巷子原来的明清建筑因为老旧失修,
位于其中的宽巷子西口为镶红旗的地盘,窄巷子西口则为正红旗驻地。
当时的名字并不叫宽窄巷子,而是被分别称为“兴仁胡同”和“太平胡同”。
直到民国初年,这种明显具有北方风格的名称才被“宽窄巷子”所取代,并一直沿用至今
Ⅱ 成都特色火锅哪个最出名
当然是子龙塘鲜货火锅了。锅底绝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只突出牛油香、花椒香、辣椒香。让辣不上火,香不沾衣。
Ⅲ 宽窄巷子介绍
宽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宽巷子与窄巷子是成都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往昔的缩影,一个记忆深处的符号。当游人伴着夕阳,望着炊烟,走在黄昏中的巷子里,一种久违的老城区市民化生活的场景一一浮现在眼前。
宽巷子代表了最成都、最市井的民间文化;原住民、龙堂客栈、精美的门头、梧桐树、街檐下的老茶馆……构成了宽巷子独一无二的吸引元素和成都语汇;宽巷子,呈现了现代人对于一个城市的记忆。
在宽巷子中,老成都原真生活体验馆将成为宽窄巷子的封面和游览中心。它将集中展现宽窄巷子所代表的成都生活精神。体验馆里将展示民国时期一户普通成都人家一天的生活场景,用一个院落复原这个家庭的厨房、书房、堂屋、新房等,向参观者呈现老成都的生活状态。观众还可以在其中听几十年前的老成都人摆龙门阵,看成都女孩绣蜀锦,晚上看皮影、看木偶戏、即兴写书法等。在业态上,宽巷子将形成以精品酒店、私房餐饮、特色民俗餐饮、特色休闲茶馆、特色客栈、特色企业会所、SPA为主题的情景消费游憩区。
公交车线路:位于内环线以内,交通非常方便,邻近于天府广场、人民公园、琴台路、百花潭公园等。可以乘坐:5路、13路、43路、47路、58路、64路、78路、81路、163路等公交车在“金河路”站下车,或乘坐62路、70路、93路、163路、340路等公交车在“长顺上街”站下车。
Ⅳ 成都宽巷子的改造
有着 200多年历史的宽巷子和窄巷子在2003年下半年全面动工改造。
开发:整旧如旧整新如旧
据悉,宽巷子、窄巷子改造工程与以往一般的旧城改造有着实质性的区别,它不是推倒重来,而是为了再现老成都的历史文化风貌而进行保护性甚或是抢救性地改造。其涉及的范围是北起支矶石街,南至金河街,东抵长顺街,西含同仁路,这个占地面积近 300亩的区域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个是核心保护区,一个是环境协调区。其中,核心保护区主要是地处支矶石街以南、井巷子以北的宽巷子、窄巷子两个街坊,这片区域大概占地 80多亩,剩下的 200多亩为环境协调区。此外,两个区域在具体实施中着重点会不同,前者强调的是保护,后者则着重开发,而开发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具体做法是,核心区内将本着“只迁不拆”的实施原则,即采用产权买断、调换等方式,获取该区域内所有房屋产权,并外迁原所有人和使用人。该区域内近 40%的建筑将要保留,对它们将采取修缮的方式,按照原有的特征进行修复,并完善内部设施;剩下近 60%的建筑将在保持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做到“整旧如旧”。而环境协调区内原有的大部分建筑将予以拆除,纳入到重新开发建设范围内,新开发的建筑将为成都市内最顶级的产品———独立仿古宅院式别墅,其风格、尺度与材料将与核心保护区保持一致,做到“整新如旧”。
经营:文化+商业+旅游
据悉,改造后的宽巷子、窄巷子,其旧有的单一居住功能将得到置换和丰富,向以“文化+商业+旅游”为核心的功能转变,其间将设置一些区域,专门用来展示一些早已失传或将要失传的古老艺术和文化,如蜀绣、蜀锦、竹编及漆器工艺等,甚至还将修建一些具有特色的纪念馆、旧时的画馆、文馆、茶馆、戏馆等,甚至还将邀请一些顶级艺术家以及文化名人来这里从事创作,就像现在的丽江,充分将成都特有的休闲文化变为一种可利用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商业价值。在具体运作上,将借鉴上海“新天地”的模式,进行片区整体的保护、整治、宣传、招商、经营和资产运作,统一协调保护区范围内的经营行为、广告、店招以及经营过程中的装修风格和材料等,塑造整体品牌形象,最终实现无形资产和总资产的升值,在文化打造上还要超越“新天地”。
融资:一家控股多方入股
初步设想,这个项目将分三期进行,整个工程将在下半年动工,力争在二至三年的时间内完成,但在动工时间上保护和开发几乎同时进行,差异只在半年之内,即保护区整体环境差不多要出来的时候,环境协调区的开发也将随即跟上,目的是缓解前期资金投入的压力。据介绍,这个项目的投入非常巨大,初步估算,其静态投资大概为 7亿多元,这其中包括高昂的拆迁成本、土地成本、古旧建筑的修缮、改造成本,新建建(构)筑物建设成本、环境景观的塑造成本以及属于开发公司所有的全部建(构)筑物及公共环境的维护、维修费用,还有人力成本、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建设成本等。整个项目将采取公司化运作方式,由市政府牵头组建一个项目公司(该公司将采取一家控股,多家入股的方式)作为实施主体,进行统一保护、规划、设计、建设、整治和经营。此外,成都市政府还将对这个项目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这其中包括政府将在市政资金中安排宽巷子、窄巷子片区道路、给排水等市政管网建设费用、降低并缓交或分期缴纳该区域内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虽然该项目主要采取银行贷款的方式,但政府在其中也会以财政贴息给予补偿。此外,市政府还将委托成都兴蓉公司按其计划优先完善该片区市政基础设施的配套。再有,政府还将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和税收政策等。
Ⅳ 成都宽窄巷子的美食
宽窄巷子是成都保存较好的清朝古街,与大慈寺、文殊院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街区,经过整体改造后,成为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内涵的“天府少城”。
上席 上席石光华的天堂。院落以前是学校。天井内别出心裁地以横七竖八散落着的泡菜坛子做夜灯,入夜散发闲适的光。每逢花季,泡桐树的紫色小花缤纷落下,殊为美丽。栏杆上的葫芦代表“福”,柱子是近百年的老柱头。上千平米的经营面积,只安纳10个包间,包间名字取自周易。倡导慢餐理念,实行配菜制,每位380元(提前1天预订),卖的是新派川菜,骨子里却是传统。推荐菜品:竹荪肝膏汤、青筒鱼、牦牛头火方、葱烧辽参。地址:窄巷子38号宽巷子3号 宽巷子3号经常被简称“宽3”,门口的武门神是各地游客“重点攻克”的取景对象。门大多是掩着的,主人的理念是“闭门迎客”,做的是精品私厨。入门后,就有坠入格格府的感觉:中式条案、花梨窗栅,采纹大鼓,最惹眼的是环绕天井一圈的美人靠,和水塘里“玉体横陈”的一段圆木。主人特别做了滴水檐的效果,灰瓦屋檐开始像野生草坪靠拢。后院摆一瓷桌,可以“坐井观天”。推荐菜品:西蜀多宝鱼、红艳如玉。地址:宽巷子3号花间 花间花间并不常有一壶酒,而是一杯茶。早茶10元一杯,10点左右院子里就坐满各路散仙,喝得最多的是碧潭飘雪。这是一种产自峨眉山的花茶,下面沉的茶坯是早春嫩芽,上面飘的是初开的茉莉。地址:宽巷子16号
百力咖啡 百力咖啡前厅喝咖啡,后院品私房菜;前厅的玻璃房子让你想着巴黎,后院碧池里的北斗七星让你进入道家氛围。完全混搭、但又让人印象深刻的两种风格。主人唐希鹏对道学很有研究,开店之后经常有人去找他,倒不为喝咖啡,只求算上一卦。前厅里放着一台据说是成都最大的专业咖啡烘焙机,道理很简单,你喝到的是最新鲜的咖啡豆。地址:宽巷子27号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不会虚掩厅门,没有深宅大院,茶马古道是宽巷子里为数不多的貌似很排档的馆子。口味先不说,在一阵阵飘过的烟火味中斜倚在藤椅上,一边吃烤串、粉蒸肉或煮毛豆,一边看俊男靓女从身边飘过,何其逍遥欢愉。人均50-60元的价格,在宽巷子里算得上很平民。里屋一长串照片记录了宽巷子重修时的样貌,可以一看。荷欢 荷欢口碑很好的印度菜和东南亚菜。咖喱牛肉和咖喱蔬菜的点单率高。人均70-90元。地址:井巷子11号 香积厨1999莽汉诗人李亚伟的“老巢”,性价比较高。除了川菜,也经营徽菜、杭帮菜、潮州菜、贵州菜。推荐菜品:臭鳜鱼、老妈耗儿鱼、虾油三味粉干。地址:宽巷子18号滴意 滴意布置非常简约,三种渐变红色的绒面墙壁,从空中垂下来的镜子作为软隔断。特色菜:法式蜗牛、煎鹅肝、马赛咸鱼。地址:宽巷子33号琉璃会 琉璃会经营的菜品是粤菜、川菜、谭家菜的组合,吧台、隔屏、墙面、穹顶、地板、窗户、桌椅、灯具、餐具甚至卫生洁具都是琉璃。地址:窄巷子33号点醉 点醉最大的看点是在酒吧地下生凿出一个100平方米的酒窖,以及泥土质感的墙面、圆拱形的天花造型、浸润过红酒的原木桌。地址:窄巷子21号
Ⅵ 成都 宽窄巷子好玩的
2003年,宽窄巷子历史文化区在下半年全面动工改造。该历史区的改造工程与以往一般的旧城改造有着实质性的区别,它不是推倒重来,而是为了再现老成都的历史文化风貌而进行保护性甚或是抢救性地改造。 其涉及的范围是北起支矶石街,南至金河街,东抵长顺街,西含同仁路,这个占地面积近 300亩的区域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个是核心保护区,一个是环境协调区。其中,核心保护区主要是地处支矶石街以南、井巷子以北的宽巷子、窄巷子两个街坊,这片区域大概占地 80多亩,剩下的 200多亩为环境协调区。此外,两个区域在具体实施中着重点不同,前者强调的是保护,后者则着重开发,而开发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 具体做法是,核心区内本着“只迁不拆”的实施原则,即采用产权买断、调换等方式,获取该区域内所有房屋产权,并外迁原所有人和使用人。该区域内近 40%的建筑将要保留,对它们将采取修缮的方式,按照原有的特征进行修复,并完善内部设施;剩下近 60%的建筑在保持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做到“整旧如旧”。而环境协调区内原有的大部分建筑予以拆除,纳入到重新开发建设范围内,新开发的建筑将为成都市内最顶级的产品———独立仿古宅院式别墅,其风格、尺度与材料将与核心保护区保持一致,做到“整新如旧”。 改造后的宽巷子、窄巷子,其旧有的单一居住功能将得到置换和丰富,向以“文化、商业、旅游”为核心的功能转变,其间设置一些区域,专门用来展示一些早已失传或将要失传的古老艺术和文化,如蜀绣、蜀锦、竹编及漆器工艺等,还修建了一些具有特色的纪念馆、旧时的画馆、文馆、茶馆、戏馆等,并且邀请一些顶级艺术家以及文化名人来这里从事创作。 院落文化共分为三个主题。宽巷子是“闲生活”区,以旅游休闲为主题。改造后的宽巷子是老成都生活的再现,在这条巷子中游览,能走进老成都生活体验馆,感受成都的风土人情和几乎要失传了的一些老成都的民俗生活场景。而四合院中可以品上盖碗茶,吃上正宗的川菜。宽巷子唤起了人们对老成都的亲切回忆。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给富有传统气息的巷子点缀上了时尚的气息,是老成都的“闲生活”。 窄巷子是“慢生活”区,以品牌商业为主题,这里是国际化的业态,是拥有世界眼界的时尚中心,这里又是最成都的生活,在巷子里品味缓慢的下午和时光的停驻。窄巷子,是老成都的“慢生活”。 井巷子是“新生活”区,以时尚年轻为主题,是成都的新生活区域酒吧区。 这里是成都的夜晚最热闹的地方,是华灯初上的成都风华,是笑靥如花的芙蓉女子。井巷子,是老成都的“新生活”。 历史的车轮匆匆的在时光的车道上风驰而过, 三百多年的宽窄巷子却在历史中保存下来。从最先的八旗清军,到后来的满族后裔,再到融居于此的成都人,到如今成都政府对它的修复与打造。民间有“宽巷子不宽,窄巷子不窄”的说法。两条250米长,不足8米宽的巷子,正因为有了历史,装载着的故事,宽窄的感觉更在于人们的心中。 宽宽的窄巷子,窄窄的宽巷子,经历着历史的风雨,细细密密的述说着成都的旧事和如今。[1] 编辑本段近期荣誉2011年4月17日,成都十景、新十景揭晓,五大篇章写意成都新名片,宽窄巷子努力创新打造,以创意特点入选,被评为成都新十景之一。 编辑本段旅游指南2008年6月14日,备受成都市民关注的宽窄巷子改造工程完工,新建成的宽巷子、窄巷子步行街和45个院落开街,以“老成都的新名片,新成都的老客厅”亮相市民,同时传递汶川大地震后“成都旅游正式启动”的信息。
商家
宽窄巷子由北以支矶石街与宽巷子中间划线并纳入成都画院北墙为界,南以井巷子为界,东以长顺上街与宽窄巷东街口为界,西以下同仁路与宽窄巷子西街口为界。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同仁路以东,长顺街以西。 出租:长顺上街出租点、下同仁路出租点。
商家
公交车线路:位于内环线以内,交通非常方便,邻近于天府广场、人民公园、琴台路、百花潭公园等。可以乘坐:5路、13路、43路、47路、58路、64路、78路、81路、163路等公交车在“金河路”站下车,或乘坐62路、70路、93路、163路、340路等公交车在“长顺上街”站下车。
Ⅶ 成都宽巷子在哪里
长顺上街或者金河路下转湾就是 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宽窄巷子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不仅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的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核心概念是“宽窄巷子,最成都”,它将成为“成都生活标本”,使传统的成都生活在宽窄巷子中得到集中的体现和延续。院落文化共分为三个主题——宽巷子 宽巷子在清朝宣统年间的名字叫兴仁胡同。据说这里所驻的是镶红旗的清军,宽巷子中一位懂蒙语的满族人介绍,胡同是蒙语的音译,关于胡同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指蒙古人在草原上扎起的蒙古包之间的通道。而到了民国年间,在中国一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风气下,清朝的叫法“兴仁胡同”改名为“宽巷子”。 如今的宽巷子是老成都生活的再现,您在这条巷子中游览,能走进老成都生活体验馆,感受成都的风土人情和几乎要失传了的一些老成都的民俗生活场景。而四合院中您可以品上盖碗茶,吃上正宗的川菜。宽巷子唤起了我们对老成都的亲切回忆。穿过南北向的通道,我们就到了窄巷子,窄巷子在清朝的地图上的名字叫太平胡同。清兵的进驻给了战乱中的成都人希望,胡同的命名也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希望,窄巷子又叫太平胡同,名字”太平”自然是希望没有战争,成都的老百姓能够平安祥和的过日子。如今的窄巷子的业态以西餐、咖啡、会所、主题文化商业等为主。这里是国际化的业态,是拥有世界眼界的时尚中心,这里又是最成都的生活,在巷子里品味缓慢的下午和时光的停驻。窄巷子,是老成都的“慢生活”。井巷子紧邻窄巷子南,清满城时名为如意胡同,后因巷北有明德坊,又称明德胡同。辛亥革命后改为井巷子,并沿用至今。关于井巷子的名字,也是有来历的,顾名思义这条巷子中因井得名,井在哪呢?走到那的时候我再告诉你。 井巷子主要就是成都的新生活区域酒吧区,这里成都的夜晚最热闹的地方,是华灯初上的成都风华,是笑靥如花的芙蓉女子,井巷子,是老成都的“新生活”。 宽窄巷子是老成都生活的“原真生活体验馆”宽窄巷子的核心概念是“宽窄巷子,最成都”,它将成为“成都生活标本”,使传统的成都生活在宽窄巷子中得到集中。
Ⅷ 宽窄巷子的宽巷子比窄巷子窄吗
宽窄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大家知道宽窄巷子的由来吗?而且这巷子以前还曾经叫过胡同呢
宽窄巷子始建于清朝,是成都33条清朝兵丁巷子中仅存的2条,属合院式建筑。
康熙57年(1718年),准噶尔部窜扰西藏。
清朝廷派3000官兵平息叛乱后,选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修筑满城——即少城,少城被定作“八旗”军营及其家眷住处,属禁地。
位于其中的宽巷子西口为镶红旗的地盘,窄巷子西口则为正红旗驻地。
当时的名字并不叫宽窄巷子,而是被分别称为“兴仁胡同”和“太平胡同”。
直到民国初年,这种明显具有北方风格的名称才被“宽窄巷子”所取代,并一直沿用至今。
浓缩南北民俗
由于八旗子弟生活闲散,追求享受,这个区域也就成了成都休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青砖墙,四合院,高门楼,花墙裙,既有南方川西民居的特色,也有北方民俗文化的内涵。
随着成都旧城改造运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式建筑、胡同和社区被现代高层住宅楼、商务楼所取代,“宽窄巷子”却在城市改造的废墟中异军突起,原住居民们纷纷在巷子里开起了颇具地方特色的茶馆和酒吧,不到两百米的街道上竟然挤下了十余家。
在这两条小巷子里,“老成都”氛围越来越浓烈,盖碗茶、豆花饭等恬静的市井生活场景仍在这儿顽强地再现……林文询老师认为,宽窄巷子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更是今天成都最著名的新“名片”和会客厅。
宽巷子:老成都的“闲生活”
“宽巷子代表了最成都、最市井的民间文化;原住民、龙堂客栈、精美的门头、梧桐树、街檐下的老茶馆……构成了宽巷子独一无二的吸引元素和成都语汇;宽巷子,呈现了现代人对于一个城市的记忆。”王华银一边翻着规划书,一边讲述。老人在老茶馆门口安详地喝茶摆龙门阵,猫懒懒地盘在脚下打盹,梧桐树投下斑驳的影子,院落里的树上挂着一对画眉…… 在宽巷子中,老成都原真生活体验馆将成为宽窄巷子的封面和游览中心。它将集中展现宽窄巷子所代表的成都生活精神。体验馆里将展示民国时期一户普通成都人家一天的生活场景,用一个院落复原这个家庭的厨房、书房、堂屋、新房等,向参观者呈现老成都的生活状态。观众还可以在其中听几十年前的老成都人摆龙门阵,看成都女孩绣蜀锦,晚上看皮影、看木偶戏、即兴写书法等。在业态上,宽巷子将形成以精品酒店、私房餐饮、特色民俗餐饮、特色休闲茶馆、特色客栈、特色企业会所、SPA为主题的情景消费游憩区。 宽巷子
窄巷子:老成都的“慢生活”
“窄巷子的特点则是老成都的慢生活。”成都是天府,窄巷子就是成都的“府”。一为收藏,一为丰富,改造后的窄巷子展示的是成都的院落文化。院落,上感天灵,下沾地气。这种院落文化代表了一种精英文化,一种传统的雅文化。宅中有园,园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这是中国式的院落梦想,也是窄巷子的生活梦想。通过改造,窄巷子植绿主要以黄金竹和攀爬植物为主,街面以古朴壁灯为装饰照明,临街院落将透过橱窗展示其业态精髓。窄巷子将形成以各西式餐饮、轻便餐饮、咖啡、艺术休闲、健康生活馆、特色文化主题店为主题的精致生活品味区。
井巷子:成都人的“新生活”
宽坐
“井巷子的定位是成都人的新生活。”通过规划改造,井巷子将是宽窄巷子的现代界面,是宽窄巷子最开放、最多元、最动感的消费空间——在成都最美的历史街区里,享受丰富多彩的美食;在成都最精致的传统建筑里,享受声色斑斓的夜晚;在成都最经典的悠长巷子里,享受自由创意的快乐。“井巷子将形成以酒吧、夜店、甜品店、婚场、小型特色零售、轻便餐饮、创意时尚为主题的时尚动感娱乐区。”王华银透露,小洋楼广场将是井巷子中最具特色的建筑,法式小洋楼据说曾是一个大户人家的私邸,后来成为教堂。这座法式风情的小洋楼展现了成都兼容并包的开放心态。以小洋楼为核心的广场将成为井巷子的中心节点。同时,这里将成为婚恋主题消费场所,成为恋爱、婚庆的经典场地,成为甜蜜、时尚的不二代言。 宽窄巷子改造完成,正式开放
Ⅸ 成都宽巷子与窄巷子的由来
成都宽巷子的由来: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乱后,选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修筑满城——即少城。清制规定森严,满蒙官兵一律不得擅离少城染指商务买卖。靠每年少城公园(今天的人民公园)春秋两季的比武大会,论成绩优异领取皇粮过日子。大街(宽巷子)居住满族文武官员,小胡同(窄巷子)则住满族士兵,等级森严,汉人严禁入内。风雨中,如今的少城只剩下宽窄两条巷子。由于年久失修,今天的宽巷子、窄巷子不仅建筑大多已十分破败,而且由于外来人口的大量拥入,昔日的四合院已经变成了大杂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