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成都的旅游景点线路
如果只是成都市区的话,可以乘坐901或902路公交车,几乎包含失去内所有的景点,并且价格便宜.
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郊,占地56亩,是国内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要胜迹,也是成都市主要的旅游参观点。武侯祠建于唐,唐朝大诗人杜甫曾有诗写到它:“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现在的武侯祠是清康熙年间重建的。它同先主庙、刘备墓相毗连。武侯祠主体建筑分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
一进大门,浓荫丛中,矗立着六通石碑,其中最大的一通唐代“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被称为“三绝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书写,名匠鲁建刻字。都很精湛,因此被称为三绝碑。碑文对诸葛亮短暂而悲壮的一生,作了重点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励唐代的执政者。碑文特别褒奖诸葛亮的法治思想,马谡因失街亭被诸葛亮依法处斩,临刑,马谡哭着表示自己死而无怨。李严与廖立,两人都是被诸葛亮削职流放的罪人,但他们也自甘服罪。当他们得知诸葛亮病逝,“闻之痛之,或泣或绝”。这些均属史实,裴度据史褒评,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辞句甚切,文笔酣畅,使人百读不厌。诸葛亮之所以为后人所敬仰,还因为他有着高尚的思想和作风,不利用职权谋私。他死后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他在遗嘱里要求依山造墓,墓穴能容下棺材就行了,入殓时穿平常的衣服,不需要随葬器物。
步入二门,一座气势雄伟、宽敞的刘备殿呈现眼前。正中有刘备贴金塑像,左侧陪祀的是他的孙子刘谌。为什么儿子刘禅在这里没有位置?据说,由于刘禅昏庸无能,不能守基业,他的像在宋、明两代几次被毁,后来就没有再塑。两侧偏殿,东有关羽父子和周仓塑像,西有张飞祖孙三代塑像。东、西廊房分别塑有蜀汉文臣、武将坐像各十四尊。出刘备殿,穿过挂有“武侯祠”匾额的过厅,便到了诸葛亮殿。殿内正中有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的贴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铜鼓相传是诸葛亮带兵南征时制作,人称“诸葛鼓”。鼓上有精致的图案花纹,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出诸葛亮殿往西可到刘备墓,史称“惠陵”。出“惠陵”是“武侯祠文物陈列室”,由郭沫若书题。陈列有出土的蜀汉文物复制品和三国历史图片。武侯祠的字画、对联甚多,其中以宋代爱国名将岳飞书写的《出师表》,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隆中对》最引人注目。
望江公园位于成都市九眼桥锦江南岸。为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明清两代先后在这里建起了崇丽阁、濯锦楼、浣笺亭、五云仙馆、流杯池和泉香榭等建筑。民国时辟为望江公园,成为市内著名的风景点。
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茂盛的竹林,因薛涛一生爱竹,后人便在园中遍植各类佳竹,其中有不少为名品,如人面竹、弥勒竹、方竹、观音竹、鸡爪竹等,是成都观竹最佳处。
望江公园最宏丽的建筑是高39米的望江楼,又称崇丽阁,其名取义于晋代文学家左思的《蜀都赋》中的“既丽且崇,实号成都”一句,因其直矗立在锦江岸边,民间称之为“望江楼”。共4层,上两层平面为八角形,下两层为四方形。每层的屋脊、雀替都饰有精美的禽兽泥塑和人物雕刻。吟诗楼是依据薛涛生前的吟诗楼修建的,三叠相连、四面敞轩的楼身掩映在江边柳荫竹影之中,波光云影相衬,显得格外秀丽飒爽,颇具画意诗情。五云仙馆、泉香榭、枇杷门巷、清婉室、浣笺亭等纪念性建筑群,布局精巧,题咏碑刻、匾联书画甚多。一阁两楼与毗连的五云仙馆,构成极富四川风格的园林建筑群。
崇丽阁南面的薛清井,是明代蜀藩王仿制薛涛笺处,“薛涛井”三字,是清康熙六年,成都知府翼应熊手书。据说薛涛用这里一口古井的水制作了一种红色的小笺,其色彩绚丽且又精致,唐著名诗人韦庄还曾向她乞求呢。
薛涛塑像位于园中幽篁深处,1984年建成。塑像高3米,由汉白玉雕成,四周碧水环绕、地面绿草如茵。薛涛墓1994年10月恢复修建。由墓碑、墓体、墓基平台组成,墓碑上题有“唐女校书薛洪度墓”。墓四周由青砖砌成矮墙围护,配置有草坪、小桃花、翠竹。读竹苑1995年始建,为公园的品种竹区。苑内翠竹丛丛,叠石配景,汉白玉石碑上刻有薛涛和历史名人咏竹画竹的佳作,构成一幅幅的竹石图景,寓意深邃。
薛涛一生有竹,赞颂竹“虚心能自持”,“苍苍劲节奇”。为纪念薛涛,后人在园中遍种各类佳竹,荟萃了国内外一百五十余种竹子,其中不少品种是很名贵的。这些竹子姿态万千,各有妙趣。如粉箪竹,通身粉白,好似冰肌玉骨的婷婷少女;人面竹,在接近根部的竹干上重重叠叠地布满奇节,就像一张张人的面孔;佛肚竹的节间光滑凸出,犹如笑罗汉的便便大腹。还有质地坚韧的方竹,躯干高大的鸡爪竹,飘逸潇洒的凤尾竹,文雅娟秀的观音竹……它们各逞丰姿,而又和谐相处,或互抱成丛,或交织成廊,或夹成浓荫幽径……人们把这幽篁如海,情趣无穷的园林,誉为“竹的公园”,中外游客、诗人常来此寻幽访古,流连凭吊。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成都杜甫草堂现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至宋代又重建,并绘杜甫像于壁间,始成祠宇。此后草堂屡兴屡废,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1952年,杜甫草堂又经全面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
草堂总面积有240多亩,其建筑为清代风格,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这座草堂象征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为成都市的著名景观。1997年2月,政府又拔出专款,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重建了杜甫的茅屋。茅屋故居位于碑亭北面,占地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主体建筑5开间,4座配房,竹条夹墙,裹以黄泥,屋顶系茅草遮苫,再辅以竹篱、菜园、药圃,使整个建筑古朴中透露出浓浓的文化色彩。游人漫步其中,既可发思古之幽情,又可享受悦目清心的乐趣。
杜甫草堂景点:南大门 大廨 诗史 堂柴门 水槛 花径 工部祠 少陵碑亭
茅屋景区 草堂寺 浣花祠 梅 园
杜甫诗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草堂联选:
成都杜甫草堂联(一)
高升之
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
成都杜甫草堂联(二)
何绍基
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
成都杜甫草堂联(三)
沈葆桢
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成都杜甫草堂联(四)
何宇度
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
千秋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
成都杜甫草堂联(五)
谢无量
侧身天地更怀古,独立苍茫自咏诗。
成都杜甫草堂大廨联
顾复初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注:廨--古代官署;流寓--漂泊。
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一)
朱德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二)
陈毅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三)
郭沫若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成都杜甫草堂古柏亭联
顾复初
柯如青铜根如石,花为四壁船为家。
成都杜甫草堂花径联
何宇度
背郭堂成,锦里溪山千古在;
缘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时新。
成都杜甫草堂亭联
佚名
至今斑竹临江活,无数春笋满林生。
位于今成都市中心西区的永陵,迄今已有近1100年历史。它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公元907———925年)皇帝王建的陵墓,发现于1940年,于1942年经著名考古学家、人类学博士冯汉骥先生组织发掘确认为王建永陵,系我国现代第一座正式科学发掘的帝陵。发掘之初,郭沫若给予了高度评价:“王建墓的发掘,的确是件值得注意的事情,这件事如是在和平时代,如是在欧美,想必早已轰动全世界了”。因永陵及其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早在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永陵即与武侯祠、杜甫草堂并列为成都的三大国保单位,如同三颗璀璨的明珠,给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沉甸甸的含金量。
建筑经典
王建(公元847———918年)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一位有作为的封建君主。他出身于河南舞阳一个平民家庭。青年从军,智勇兼备,曾任宫廷禁军将领。在唐末军阀混战中,逐步据有今四川大部及重庆市、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以及湖北西部一带地区。公元907年唐亡,王建称帝,建都成都。公元918年病逝,安葬永陵。
永陵属积土为陵,陵冢呈圆形,直径约80米,高约15米。陵冢底缘有9层堡坎;地下4层,地上5层,每层间以锁口相联结,紧紧扣住冢土以免流失。这种陵墓堡坎的作法此前并不多见,后世多所采借。就陵冢的形态而言,自先秦至唐宋,我国帝王陵均“以方为贵”,陵冢多作覆斗式,而永陵陵冢呈圆形,已开后世明、清帝陵陵冢为圆形之先河。
永陵墓室建筑为纵列式券拱顶砖石结构(内石外砖)。其筑法:平地起券14道,上铺石板,再上为青砖护拱,以上再层层夯土形成圆形陵冢。墓室修筑于地面而不挖掘于地下,估计是当时考虑到盆地中心的成都地下水位高,担心墓室被水淹。1989年对陵墓进行“大揭顶”维修时,发现墓室外部有14道大型青砖护拱。在这之前,因墓室长年渗水,人们对永陵的稳固性十分担心,已将其视同危建。大揭顶之后,才深深叹服古代建筑师匠的良苦用心:墓室两侧各达6米厚的直墙和北面3米厚的金刚墙以及顶部14道厚重的护拱,皆由罕见的巨型青砖砌筑,形成宏工巨制的陵墓保护体系,陵冢庞大的土垄压力几乎全为护拱承载,其核心部分即墓室可谓固若金汤。永陵能历经千年而完好无损,正得益于这种符合建筑力学的科学结构,堪称中国古代建筑中陵墓建筑的典范之作,同时也是目前所知惟一一座墓室修筑在地表之上的地上陵。
永陵墓室平面布局分前、中、后三室,全长23米余,高、宽均在6米多。三室之间以木门作间隔,前室为羡道,中室设棺床,上置棺椁,后室石床上安放王建石像及谥宝、谥册、哀册等葬仪法器。墓室整部空间显得高大宽敞,威赫森严,室内布置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石刻“二十四乐舞伎”与“十二神”聚集一堂,亦文亦武,刚柔相济,簇拥着端坐于龙床御座上的九五之尊。墓室顶、壁施彩,石刻贴金着色,棺椁上悬灵帐帷幔,五彩绚烂,焕丽恢宏,虽为幽冥世界,却俨然一派人间宫殿之生动气象。
石刻精品
说起永陵石刻,首先要提到棺床四周的浮雕“二十四乐舞伎”。其中乐伎22人,舞伎2人,乐伎演奏乐器共20种23件。乐器可分为弹拨、吹奏、打击三大类。弹拨乐器有琵琶、竖箜篌、筝等3种;吹奏乐器有�篥、笛、篪、笙、箫、吹叶、贝等7种;打击乐器有拍板、正鼓、和鼓、齐鼓、毛员鼓、答腊鼓、羯鼓、革兆牢、鸡娄鼓、铜钹等10种。其中有汉民族的传统乐器,也有少数民族的乐器,还有来自外国的乐器。其乐舞性质一般认为属唐代龟兹乐系统,亦有认为当属佛乐或西凉乐。
在我国同时代的各类文物中,永陵石刻乐舞的场面最大,表现的乐器种类最多,且最为写实、最具神韵,完美地显现出晚唐五代宫廷乐舞的盛大规模及壮阔场景。精美绝伦的永陵乐舞,是中国本土音乐与外来音乐相互融合的集大成作品,是极为罕见的文物奇珍,对研究唐五代音乐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
从乐器的配置情况看,打击乐占了相当大的成分,可以想见其乐声效果远非宁静悠扬的传统“丝竹之声”,而类似于现代激烈躁动的“迪斯科”或“摇滚乐”吧,这是当时外来“胡乐”对本土“清乐”的重大影响而形成的新乐种。20种乐器中,除部分乐器为本土自产外,有相当部分属当时引进的外来乐器,经过改造,演变为唐人的乐器,从而大大丰富了中国音乐。从永陵石刻乐舞的混成编制体系,可以领会到大唐社会兼收并蓄、容山涵海的时代精神。
在同时代各类文物反映的乐舞场面中,永陵石刻目前仍保持着第一:乐舞场面最大及乐器种类最多。大凡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者,无不以此为第一手权威性资料。就艺术造诣而言,永陵石刻乐舞亦颇为人称道,其雕造手法极为写实,刻画细致入微,神形兼备、精美绝伦,生动地再现了唐五代时期的宫廷乐舞场面。整部石刻伎乐宛若一曲流动的史诗,吟诵着生命之歌,余音袅袅,千年不绝。永陵石刻乐舞,一部凝固了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千年前历史的瞬间,成为了艺术的永恒。
永陵石刻的另一杰作是石刻王建像。王建像为红砂石圆雕,通高86厘米。身著锦袍,头戴幞头,腰束玉带,足蹬皮靴。其形象隆眉广颡、状貌伟然,神态睿智神勇、端庄安详,与史书所载王建之形象颇为吻合。石像雕刻手法写实逼真,雕造技艺精湛传神,人物形象刻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目前所知我国历代陵墓中仅见之帝王写真肖像,被评定为国宝级文物。
与道教文化有关的永陵“随斗十二神”造像亦属石刻精品,古代无名匠师写实主义的手法结合浪漫情调的想象,创造出了十二神既是人间勇士又是天上神将的威武猛悍的艺术形象。
文物重宝
永陵虽早年被盗,但仍遗存了一大批银器、玉器、漆器和鎏金铜器等皇家宝物。首先要提到的是又一件国宝级文物———玉大带。出土时,发现玉大带已被盗墓者装进银钵内,所幸或因盗墓仓促等缘故未被窃走。大带由皮带两段、银扣一对、玉钅夸七方、玉铊尾一块构成。其玉质温润洁白、光亮澄澈,做工优良、镂刻精微。玉钅夸上雕刻三趾飞龙,造型矫健生动,铊尾除龙纹外,另镌有大段文字,记述了此玉之来源等,可补正文献有关史实错误。作为唐五代皇帝身佩之物鲜见的遗存,永陵玉大带闻名遐迩,而大带上之龙形图案,也具有考古学上所称的标准器之意义。
谥宝是封建帝王身前传国玉玺的象征,随葬陵墓,表示墓主在阴间亦如人世一般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现代考古发掘中,仅有西汉南越王墓和明神宗定陵等出土过很少几枚相关文物,而永陵谥宝又以其独具之特色最显突出。永陵白玉谥宝高、宽均在10厘米左右,印文镌“高祖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谥宝”14字,中间8字为王建之谥号。其印钮兔头龙身之怪异造型,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哀册是永陵皇家文物中的又一至宝,其所载文字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悼词”,这在出土文物中甚为罕见。哀册由51简珉玉串联而成,每简各长33厘米、宽3.5厘米、厚约2厘米。册上镌刻的700字左右的文章基本保存完整,从王建的逝日、葬期,到前蜀的年号、永陵的陵号以及继位人等等,无不与史书所载相关史实合符,发掘者依此确定永陵的葬主而绝无异词。哀册珍贵的文物价值自不待言,在此要特别提到它的书法造诣,其书体略近初唐四大家中之虞世南,端庄峻整,流丽舒展,大唐气度,宛然在焉,是为五代书法之代表作品。
永陵值得一说的千年文物珍宝还有许多,如有不少代表当时金银器制作工艺最高水平的银器,极其罕见的银平脱漆器等等。
于1978年成立的王建墓文管所在1990年晋级为博物馆,近年来改名为永陵博物馆。经过20多年的建设,昔日的皇家陵园,已成为民众参观文物与休闲娱乐的绝佳场所。如今,位于市中心的永陵博物馆拥有56亩园地,高大的帝陵在典雅的仿唐式建筑大门的衬映下更显巍峨壮观,召引人们重回千年一睹皇家陵园风采。馆内苍松翠柏、浓荫蔽日,亭台水榭、曲径回廊,鸟语花香、四时风物,一派川西园林胜景,被人们誉为繁华闹市中的“都市绿洲”。博物馆精心设计并制作的地宫陈列和“前后蜀历史陈列”颇受世人好评,300余件(组)文物展品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四川及成都历史上的一页辉煌。进入新世纪以来,永陵博物馆更加强了保护与发展的力度。
宽巷子、窄巷子是成都 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两条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宽巷子与窄巷子是成都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往昔的缩影,一个记忆深处的符号。当游人伴着夕阳,望着炊烟,走在黄昏中的巷子里,一种久违的老城区市民化生活得场景一一浮现在眼前。
大慈寺本名大圣慈寺,据《通志》的记载,它是唐代至德年间(公元757年)修建的。庙门前的匾额,“大圣慈寺”是唐肃宗李亨御笔亲题。但据近代杨口谷考证,认为寺内现存佛像的形象,并不像唐代造像风格,而近于六朝塑像,相传[唐代]名僧玄奘法师曾在这里受戒,但是据唐僧的传记所载,只说他在成都受戒,而没有说是在哪一个庙宇。是否在此受戒,只好存疑了。
唐代大慈寺占地极广,相传成都鼓楼洞街就是大慈寺钟鼓楼所在地,北门红石柱街就以大慈寺庙门的两根红石柱而得名。拥有九十六院和二万多间房屋。
自唐以来,大慈寺就是成都的名胜,四时八节,常聚万千游人,历代的地方官吏和名流学士都喜欢到这里宴饮游赏。留下很多咏物叙怀的诗篇。
到了宋代,寺门前便成为市场,每年二月十五日卖花木蚕器,称为蚕市;五月卖香药,称为药市;冬月卖用具器物,称为七宝市。宋代成都太守田况作有《大慈寺前蚕市诗》:
高阁长廊门四开,新晴市井绝纤埃,
老农步信忧民意,又见笙歌入寺来。
可见当时蚕市的盛况。
大慈寺内保存的历代文物极多,最著名的是壁画。据历代文献记载:大慈寺共有壁画一百多幅,都出自名家手笔。其中有唐代最著名的画家吴道子的画十幅。北宋时,画竹子的名家文与可,在寺内读过书,对唐朝名画家李夫人画的竹子很感兴趣。寺内和尚告诉他:李夫人根据月夜时竹子映在窗上的影子,悟得画竹方法,于是,文与可天天在寺内临摹李夫人画的竹子,终于创出了“攒三聚五”的画竹技法,为后世画竹,开创了一条学习途径。苏东坡和文与可是表兄弟,他画竹就是跟文与可学的。寺内碑石书法墨迹也甚多。
大慈寺中还藏有唐明皇和唐僖宗的画像,据《蜀寿杌》的记载:五代后蜀主孟知祥明德元年(公元934年)六月到大慈寺避暑,观明皇僖宗御容,并宴群臣于华严阁下。
唐武宗崇信道教,反对佛教。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下圣旨尽毁天下佛寺。在历史上称为“会昌灭法”。而大圣慈寺却因为庙额是他的祖先肃宗皇帝亲题的,他不敢独犯祖先“在天之灵”,因此大慈寺才得以幸存下来。在《通志》上记载:“大慈寺……旧有肃宗书大圣慈寺四字。故会昌不在除毁之例。”
到了明代末年,大慈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仍然保持着常住和尚二万多人的记录,崇桢年间(公元1682~1644年)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第一次攻打成都,[明代]官军抵挡不住,而大慈寺的僧众却拿起武器与张献忠义军相杀,并把义军赶走了,据传现在东郊的猛追湾,就是当年和尚追赶张献忠的地方。随后,张献忠二次攻进成都,怀着被和尚追杀过的仇恨,放火把大慈寺烧毁,寺内保存的文物壁画也随之付之一炬。清代康熙年间,佛教徒们募款重修大慈寺,规模很小,已不能与从前相比了。残存文物也只有两尊铜铸的药又神将像,一尊铜铸的药师佛像,和一尊铜铸的所谓“镇压海眼”的阿弥陀佛立像了。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币制变动,铜元通行。四川军阀李家钰的部队驻扎在大慈寺内时,见两尊药又神将像,分量不轻,便把它毁掉铸了铜元。那尊阿弥陀佛像分量更重,为什么李家钰没有毁掉铸铜元呢?原来这尊阿弥陀佛铜像,全身金晃晃的,号为“丈六金身”。佛背上刻有小篆文“李冰铸”三个字。每个字约有五寸高,四寸多宽,三个字连在一起大约长一尺五寸左右。民间传说,李冰在四川治水,降服了孽龙,开都江堰灌溉川西田土,又铸阿弥陀佛铜像镇压海眼。海眼就在铜像下面,夜深人静,伏在铜像足下,还可以听见海潮之声。如果这尊铜像被毁,成都就要被洪水淹没。这个传说,自然是带有迷信色彩的无稽之谈。其实,这“李冰铸”三个字也是假托的。李冰是战国时代的秦惠王(公元前337~310年)派来四川的太守,而小篆则是一百多年后,秦始皇的宰相李斯所创造(公元前221年)。李冰竟会把百年之后才创造出来的小篆,镌刻在佛像上,岂不是个大笑话。况且,佛教在东汉明帝(公元58~75年)时,才传入中国。三百多年前的李冰,又怎会异想天开地铸造阿弥陀佛铜像呢?据考证,这尊佛像是南北朝时候的造像,在[南北朝]时候,梁武帝萧衍(公元1502~1548)崇信佛教,普天下大造佛寺,大慈寺可能就建造于此时。我记得在这尊佛像前,还悬了一个“法侔宝志”的横匾,“宝志”是梁武帝的国师志公的法号,那么这尊佛像也就是梁武帝时铸造过的。它“托福”于“李冰铸”和镇压海眼的传说,使封建军阀如李家钰所怒而未敢轻易毁掉。因此这尊佛像,解放后仍巍然立于大慈寺中。
作为成都名片的“成都第一商业老街”——春熙路,早年只是一条窄街小巷。那时的商业中心分两处:一处是东大街,另一处便是劝业场,即现在的商业场。1924年,为让两个商业中心贯通起来,时任四川督理的军阀杨森着手拓建春熙路。为给这条路取个好名,杨森专门请来饱读诗书的双流县前清举人江子鱼老先生,援引老子《道德经》里“熙来攘往,如春登台”之语,名为“春熙路”,自此扬名天下。
春熙路建成后,聚集了银楼金店、钟表眼镜、绸缎布匹、百货图书、银行报馆、像馆药店等30余个行业约200余家商户,成为成都当时一个新兴的商业中心。只可惜40年代末,兵荒马乱,经济崩溃,通货恶性膨胀,春熙路商业一片萧条,濒临灭绝。
建国后的春熙路逐渐恢复了商机。春熙路的“老字号”更是名声在外。成都市第一家专营“文房四宝”的“胡开文文具店”、久负盛名的古籍书店,
珍藏不少历朝历代的文史资料和古旧典籍;“龙抄手”、“钟水饺”、“赖汤圆”等成都名小吃也是市民津津乐道的;“漱泉茶楼”、“饮涛茶楼”每天座无虚席。1992年开市的夜市深受市民和各地游客的青睐。
地理范围 现在的春熙路商圈,系指东大街以北,南新街、中新街、北新街以东,总府路以南,红星路以西的区域,面积约300亩。云集了太平洋百货、王府井百货、百盛、伊藤洋华堂等大中型商家,奠定了春熙路在成都的商业中心地位。
发展前景 春熙路改造2、3期将完成步行街向周边的延伸。向北跨过总府路,直至华兴街,形成商圈的餐饮娱乐区;向西将贯通荔枝巷、青年路,与成都市中心另一个核心商圈盐市口商圈连为一体;向南覆盖东大街与青石桥区域形成专业市场贸易区;向东直接与大慈寺相连。改造后的春熙路,将初步建成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步行商业区。
我们成都的古迹及文化沉淀太多太多,只有亲临的人,用心感受的人,才能够体会到美好~
❷ 成都市2014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 作文怎么写
忧国忧民。七,表达项,“内容”以“题意”,每少50字扣1分;人称代词,1分、快捷. (6分)①以诗传为文之要,难道仅仅称他为下棋的人吗,共3分.(5分)正直坦荡;淡泊名利,“就”,意思相近即可) (2)(4分)①交代自己师从夏先生的缘由。②淡泊随性;务审其所谓,即使学问再大,1分,句式灵活.与日俱增;C; D,成一代翘楚,3分,改为“面世”。他们对学问的执着和刻苦精神令人敬仰。夏先生正直而忧国忧民?(译出大意2分,发现灵感;必有率也/,比如地球和月球的组成成分:词语生动,形象丰满.不合逻辑: (1)基础等级评分,可根据下列“特征”4项16个评分点:①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别字,他怎么会因为这而怪罪一个小孩子呢,“和”/. D(适,引导学生正直做人.B (A;基础等级中的内容项判为四等的作文。(如答出其他内容,言之成理均可,大部分人对群发拜年短信显示出较大的宽容(1分);务审其所知/. (8分) (1)(4分)①仁爱温和,文句有表现力,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答出一点原因且言之成理;虽不能尽道术/,像百龄这样的人.指示代词。 (5)标点符号酌情扣分.“鱼目混珠”指拿鱼眼睛冒充珍珠,然而违背正道来讨好别人,该小题不得分、(10分) 19。(答出一点2分;符合对联形式且表达得当:材料丰富;连词,同时承上启下,而是先让它们蒸发,但并不重视短信内容(1分)。丰富,而务求审慎地对待自己所说的话;D: 启动“汉语盘点”;虽不能遍美善/,不是将地球一整块物质抛射到太空.胚胎pēi) 2,构思新巧.作文(60分) 评分标准参考高考评分要求,2分,还意在表现其心忧天下的情怀) 16、添字等、(12分。③传达情感和问候方便。(答对两处给1分) 参考译文.B (19世纪的“裂变理论”不是核爆炸学说) 三,即使不能彻底掌握治国的原则和方法。 13;动词、(6分:刻苦自励。(2)(4分)下闺抒情含蓄委婉。夏承点先生以“笨”字自我勉励;如确认为“套作”;C.“月球和地球的同位素元素完全相同”表述绝对;能结合文章及个人积累合理阐述;②以诗明人生境界,有错字。有创意,更成就了他们璀璨耀眼的学术人生,共27分) 一,“给予”、亲切随和的特点,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通过“君行到自知”含蓄地表达田园风光美好.“面市”指(产品)开始供应市场。B;必有处也/,描绘国人语言生态能概括新闻内容.出洋相) 3. (6分) (1)(3分)大部分人用群发短信的方式来表达祝福(1分),“因而”强加因果,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成都市2011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I卷(单项选择题.“卫冕”与“桂冠”重复) 二;说话不求多,每小题3分) 1,意境深远,品格端方,翻遍图书馆全部藏书.“传统地球内部构造理论已被推翻”文中无依据) 7。中国人重视礼尚往来,也不能引领风骚;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4分)A C (A项“小学时就已立志终身从事词学研究”与原文不符合:所谓士人。因此他了解知识不求多.均为连词,可适当扣分. C (A,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中心”为重点,但必定有所操守.连词,夏承熹教授讲授词选,甚至满分。 (4)缺标题扣2分. B(A.“具体而微”指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材料新鲜。(2)(3分)答案示例。如从淡泊名利。句中应改为“鱼龙混杂”) 4,落实“干”“若”各1分) 11;汪精卫才华卓著,教导学生淡泊名利而有定力。陈寅格先生熟读古今书籍而成诵,“发展等级”不给分,打下历史文化的深厚基拙.D(有相应的客观证据,表承接关系. D (A,“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每小题3分) 5,“却”,还有地球磁场的变化等) 6。当今时代人们应酬增多,终成一代词学大家,但丧失民族气节而为国人嘲讽,译为“那”/,但必定有所遵循;为人仗义。(答出一点2分,而务求审慎地对待自己的知识、产品与世问世. C (A,意思相近即可) 18.“月球这么大的一块固体物质”错.模棱两可léng,渔翁醉眠桥畔(1分)的闲适自得(1分)的图画。C。C,钱钟书一生爱书不释卷,向往归隐之意、田园的渴慕之情((2分),却不曾(因私事)有所请求;②通过细节生动地表现夏承熹先生学问深厚;稳重谦让,落实“枉” “罪”各1分) (2)(4分)(他)担任公卿的门客将近四十年.“进而”重在表示递进关系、漏字。 20。 (3)确认为抄袭的作文. (4分)所谓士者/、(60分) 21,2分。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发展等级分以“有文采”“有创意”为重点,还必须为人正直;C项以偏概全;D.箴言zhēn. (4分)答案示例、豁达宽容: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另一方面借问答收束全词。有文采。一方面借用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典故,赐书嘱我等,过年时要彼此传达祝福。B,不求全面。如对学生模仿自己付之一笑; B,“表达”以“语言”,我感到羞耻。深刻、(22分) 15,每小题3分) 8。观点明确,一逗到底扣2分。(一点1分) 12.介词、“文体”为重点、衣着均洒脱不羁等,表明自己对自然。如自号“瞿禅”,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禅理。示例2.婆婆,应改为“从而”;C.C(A,表转折关系,草木生机勃勃(1分)、(9分. (6分) (1)其叶沃若(2)谨库序之教(3)为变微之声(4)或植杖而耘籽(5)到乡翻似烂柯人(8)宠辱偕忘(9)渺沧海之一粟(8)干戈寥落四周星每小题1分;率性而为;是故知不务多/。D,没有足够时间精心表达祝福;即使不能尽善尽美。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说明:见解新颖。(答出一点2分,连接上文的方法和下文的目的;况且叶公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仅要有杰出的才华,选择其中的突出点。 (2)发展等级评分。没有对国家民族的忠诚,教导学生关注自然万物;D;言不务多/,意思相近即可) 17,寻找年度字词征集年度流行字词. (4分) 示例1,“面世”指作品,译为“自己”) 第II卷(非单项选择题.“活动”与“体验文人雅趣”不能搭配,共123分) 四. (8分) (1)(4分)描绘了一幅春天烟雨迷蒙中(1分)。②信息时代的浮躁表现,不能坚守自己的品格。五:古今成大学问者,扣满5分为止;③以诗表个人操守,按等级给分:适合,重复不计,方可成就大业。 14,适宜) 9;B,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扣满2分为止,“却”/写诗,表转折关系、为人谦逊等角度阐述、(31分) 10?(译出大意2分。六、发展等级可在三等及其以下酌情给分. (8分) (1)(4分)下棋本是小技艺,意味无穷(2分),有个性色彩。 (6)文章不足800字
❸ 杜甫草堂咨询电话是什么
位 置:成都市青华路西段
名字由来:为纪念唐朝著名诗圣杜甫而得名。
景点管理处信息-管理处主管:杜甫草堂博物馆
管理处电话:028-87319258
开放时间:08:00-18:00
门 票:90元/人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成都杜甫草堂现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至宋代又重建,并绘杜甫像于壁间,始成祠宇。此后草堂屡兴屡废,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1952年,杜甫草堂又经全面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
草堂总面积有240多亩,其建筑为清代风格,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这座草堂象征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为成都市的著名景观。1997年2月,政府又拔出专款,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重建了杜甫的茅屋。茅屋故居位于碑亭北面,占地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主体建筑5开间,4座配房,竹条夹墙,裹以黄泥,屋顶系茅草遮苫,再辅以竹篱、菜园、药圃,使整个建筑古朴中透露出浓浓的文化色彩。游人漫步其中,既可发思古之幽情,又可享受悦目清心的乐趣。
杜甫草堂景点:南大门 大廨 诗史 堂柴门 水槛 花径 工部祠 少陵碑亭
茅屋景区 草堂寺 浣花祠 梅 园
杜甫诗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草堂联选:
成都杜甫草堂联(一)
高升之
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
成都杜甫草堂联(二)
何绍基
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
成都杜甫草堂联(三)
沈葆桢
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成都杜甫草堂联(四)
何宇度
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
千秋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
成都杜甫草堂联(五)
谢无量
侧身天地更怀古,独立苍茫自咏诗。
成都杜甫草堂大廨联
顾复初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注:廨--古代官署;流寓--漂泊。
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一)
朱德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二)
陈毅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三)
郭沫若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成都杜甫草堂古柏亭联
顾复初
柯如青铜根如石,花为四壁船为家。
成都杜甫草堂花径联
何宇度
背郭堂成,锦里溪山千古在;
缘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时新。
成都杜甫草堂亭联
佚名
至今斑竹临江活,无数春笋满林生。
❹ 杜甫赞美成都的诗句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❺ 成都平原是怎样形成的
成都平原的形成
中国西南地区最大平原和河网稠密地区之一,中国最大芒硝产地。又称盆西平原或川西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广义的成都平原,介于龙泉山和龙门山、邛崃山之间,北起江油,南到乐山五通桥。包括北部的绵阳、江油、安县间的涪江冲积平原,中部的岷江、沱江冲积平原,南部的青衣江、大渡河冲积平原等。三平原之间有丘陵台地分布,总面积2.3万平方公里。狭义的成都平原,仅指灌县、绵竹、罗江、金堂、新津、邛崃6地为边界的岷江、沱江冲积平原,面积8000平方公里,是构成盆西平原的主体部分。因成都适位于平原中央故称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发育在东北—西南向的向斜构造基础上,由发源于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绵远河、石亭江、湔江)及其支流等 8个冲积扇重叠联缀而成复合的冲积扇平原。整个平原地表松散沉积物巨厚,第四纪沉积物之上覆有粉砂和粘土,结构良好,宜于耕作,为四川省境最肥沃土壤,海拔450~750米,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平均坡度仅3~10‰,地表相对高差都在20米以下,有利于发展自流灌溉。远在公元前250年的秦代就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引岷江水灌溉平原上广大农田,成为四川省种植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经过不断的治理改造和扩建,都江堰灌溉范围比50年代初期大为扩大,灌溉面积增加了3倍。农田水利十分发达,耕地集中连片,属典型的水田农业区,土地利用率高达60%以上,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和油菜,产量高而稳定,常年提供的商品粮、油分别约占四川全省的1/5和2/5,是四川和全国著名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养猪水平向居全省前列,是四川生猪基地。但因平原邻近川西高原山地,深受山地下沉的冷空气的影响,加之平原河水大多来自西部高原山地的冰雪融水;同时,平原上地势低洼的古河道地区,地下水位高,土壤冷湿。故成都平原无论气温、水温和土温均较低,热量条件较之四川盆地其他地区稍为逊色。
===
四川盆地是怎样形成的,它在地形上有什么特征
四川盆地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省东部,四周为海拔2000~3000米的山脉和高原所环绕,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边缘的邛崃山、大凉山,南面是大娄山,东面是巫山。无论从构造还是人地貌上看,四川盆地都是一个典型的盆地。它从震旦纪以来就是地壳比较稳定的大型拗陷区。晚三迭纪的印支运动中成为一个内陆湖盆,但范围要比今日的四川盆地大得多,中生代堆积了厚达3000~4000米的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因此人们又称它为“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中生代末期的四川运动使盆地周围褶皱成山,中间相对下陷,四川盆地的轮廓基本形成,并使盆地内部地层也发生大规模的变形。东部出现一组北东向的褶皱,称盆东褶皱带;中部形成穹窿构造,称盆中穹窿带;西部表现为沉陷,成为盆地沉陷带,这为今天盆地的三个地貌区奠定了基础。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周围山地再次上升,盆地再次相对下陷,成都一带下陷更深。同时,长江切穿巫山,滚滚东流,完成了统一的长江水系,使内流盆地转变为外流盆地。
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盆地内部丘陵、平原交错,地势北高南低。由于地表形态的不同,以华蓥山、龙泉山为界,可分为三部分:①华蓥山以东为大致平行的川东岭谷,由东北—西南走向的许多条状山体组成,海拔一般在700~800米,谷地中多低丘与平坝,海拔200~500米,是川东农业和人口集中的地方。②华蓥山和龙泉山之间为方山丘陵。区内由于紫红色砂页岩倾角平缓,受切割后形成大片方山式丘陵。海拔350~450米,相对高度几十米。当地劳动人民利用方山山丘土层深厚的特点,把梯田一直修到山顶。③龙泉山以西为平原。称为川西平原或成都平原,面积6000多平方千米,是四川盆地最大的平原,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海拔约600米。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平原得以自流灌溉,加以气候温暖,土壤肥沃,开发较早,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选自顾晓波等编《中学生无师自通丛书地理篇》)
❻ 成都杜甫草堂里面的对联有哪些,要5首
成都杜甫草堂里面的对联
草堂对联
万里桥西宅
百花潭北庄
水槛对联
吏情更觉沧洲远
诗卷长留天地间
垂老但吟诗,亦先生所不得已
斯人常作客,正天下莫可如何
花径楹联
背郭堂成,锦里溪山千古在
缘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时新
花径故依然,为公拥彗骚除,不教戎马嗟词客
兵戈犹未已,笑我支帷暂住,莫误群鸥认主人
❼ 成都杜甫草堂的三国画廊的作者是谁
杜甫草堂联选:
成都杜甫草堂联(一)
高升之
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
成都杜甫草堂联(二)
何绍基
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
成都杜甫草堂联(三)
沈葆桢
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成都杜甫草堂联(四)
何宇度
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
千秋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
成都杜甫草堂联(五)
谢无量
侧身天地更怀古,独立苍茫自咏诗。
成都杜甫草堂大廨联
顾复初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注:廨--古代官署;流寓--漂泊。
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一)
朱德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二)
陈毅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三)
郭沫若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成都杜甫草堂古柏亭联
顾复初
柯如青铜根如石,花为四壁船为家。
成都杜甫草堂花径联
何宇度
背郭堂成,锦里溪山千古在;
缘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时新。
成都杜甫草堂亭联
佚名
至今斑竹临江活,无数春笋满林生。
❽ 成都杜甫草堂的一些对联
1
万里桥西宅;
百花潭北庄。
正门
2
挺身艰难际;
张目视寇仇。
大廨
3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顾复初题大廨
4
水竹傍幽居,想溪外微吟,密藻圆沙依草阁;
楼台开丽景,结花间小队,野梅官柳满春城。
何绍基题大廨
5
杜陵落笔伤豺虎;
爱国孤悰薄斗牛。
叶剑英题大廨。
6
忠爱托诗人,李谪仙差许齐名,奚屑三唐科第;
栖迟因地主,严节度颇称知己,尚留数亩湖山。
陈次山题大廨。
7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朱德题诗史堂
8
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
陈毅集杜诗题诗史堂
9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题诗史堂
10
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沈葆桢题诗史堂
11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诗史堂
12
一枝笔挺起马班间,允矣三长才学识;
百年事感怀开宝后,申之孤愤去来今。
陈逢元题诗史堂
13
即今耆旧无新咏;
何处老翁来赋诗。
诗史堂
14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季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诗史堂
15
此间位置安排,居然广厦,拾梅花能得韵,抚修竹能得声,嘻,先生能耽咏否;
当时艰难险阻,久作寓公,望湘衡则无家,叩关陕则无国,噫,君子亦有穷乎。
樊荫荪题诗史堂。
16
千古此诗王,流寓遍襄阳烟水,蜀道云山,故国有思,常感秋风怀杜曲;
五陵孰年少,知交只陇右词臣,咸阳节度,京华在望,每因泪雨忆长安。
诗史堂。五陵:指汉代长陵、字陵、阳陵、茂陵、平陵。词臣:李白。节度:严武
17
荒江结屋公千古;
异代升堂宋两贤。
钱保塘题工部祠,内有清乾隆嘉庆年间所制“少陵草堂图”刻石
18
锦水春风公占却;
草堂人日我归来。
何绍基题工部祠。
19
春日百花潭,淘尽郑公辙迹;
秋风一茅屋,经过丞相祠堂。
陈逢元题工部祠
20
野花天宝相;
秋雨杜陵碑。
谢威凤题工部祠
21
自许诗成风雨惊,将平生硬语愁吟,开得宋贤两派;
莫言地僻经过少,看今日寒泉配食,远同吴郡三高。
王闿运题工部祠。
22
锦里先生为老伴;
玉霄散吏是头衔。
集句题工部祠。
23
江山留胜迹;
天地渺孤舟。
陈逢元题受航轩,位于工部祠右
24
孤城返照红将敛;
仙侣同舟晚更移。
集杜甫诗题受航轩。
25
此地经过春未老;
伊人宛在水之涯。
谭光福题水槛,杜甫曾于此经营药圃
26
垂老但吟诗,亦先生所不得已;
斯人常作客,正天下莫可如何。
伍介康题水槛。
27
吏情更觉沧洲远;
诗卷长留天地间。
吴棠集句题陈列室
28
侧身天地更怀古;
独立苍茫自咏诗。
谢无量集杜诗题陈列室
29
花学红绸舞;
径开锦里春。
郭沫若题花径,杜甫草堂内的一条小径
30
背郭堂成,锦里溪山千古在;
缘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时新。
何宇度题花径。
31
花径故依然,为公拥篲骚除,不教戎马嗟词客;
兵戈犹未已,笑我支帷暂住,莫误群鸥认主人。
林思进题花径。
32
跌宕诗怀犹绮岁;
商量春事又花朝。
何绍基集杜诗题草亭
33
至今斑竹临江活;
无数春笋满林生。
集杜甫诗题草亭
33
即今耆旧无新咏;
何处老翁来赋诗。
独立楼
34
瘦影摇混茫,白也孤吟怀饭颗;
斯文不沉没,球兮接武挂诗瓢。
陈逢元题独立楼。
35
名望重三唐,是谁敌手?陵厉骚坛,春树暮云,竞传白也诗篇上;
遭逢同五代,故事回头,纵谈天宝,秋风茅屋,令我呜呼感慨多。
万慎子题独立楼。
36
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
高晓宇题柴门。
37
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
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
何宇度题柴门。
38
歌吟成史乘,忠君爱国,每饭不忘,诗卷遂成唐变雅;
仕隐好溪山,迁客骚人,多聚于此,草堂应作鲁灵光。
严岳莲题柴门。
❾ 成都杜甫草堂下一句
草堂对联。
万里桥西宅
百花潭北庄
水槛对联
吏情更觉沧洲远
诗卷长留天地间
垂老但吟诗,亦先生所不得已
斯人常作客,正天下莫可如何
花径楹联
背郭堂成,锦里溪山千古在
缘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时新
花径故依然,为公拥彗骚除,不教戎马嗟词客
兵戈犹未已,笑我支帷暂住,莫误群鸥认主人
草亭对联
至今斑竹临江活
无数春笋满林生
即今耆旧无新咏
何处老翁来赋诗
受航轩楹联
此地经过春未老
伊人宛在水之涯
孤城返照红将敛
仙侣同舟晚更移
陈列室对联
花学红绸舞
径开锦里春
跌宕诗怀犹绮岁
商量春事又花朝
侧身天地更怀古
独立苍茫自咏诗
大廨对联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杜陵落笔伤豺虎
爱国孤悰薄斗牛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水竹傍幽居,想溪外微吟,密藻圆沙依草阁
楼台开丽景,结花间小队,野梅官柳满春城
忠爱托诗人,李谪仙差许齐名,奚屑三唐科第
栖迟因地主,严节度颇称知己,尚留数亩湖山
诗史堂对联
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
造物何必穷我辈
先生未忍作诗人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季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一枝笔挺起马班间,允矣三长才学识
百年事感怀开宝后,申之孤愤去来今
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此间位置安排,居然广厦,拾梅花能得韵,抚修竹能得声,嘻,先生能耽咏否
当时艰难险阻,久作寓公,望湘衡则无家,叩关陕则无国,噫,君子亦有穷乎
工部祠对联
野花天宝相
秋雨杜陵碑
江山留胜迹
天地渺孤舟
锦水春风公占却
草堂人日我归来
锦里先生为老伴
玉霄散吏是头衔
春日百花潭,淘尽郑公辙迹
秋风一茅屋,经过丞相祠堂
自许诗成风雨惊,将平生硬语愁吟,开得宋贤两派
莫言地僻经过少,看今日寒泉配食,远同吴郡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