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理智与情感」电影影评分享~
电影《理智与情感》2022年4月30日星期六
李安导演、肥温肉丝、经典名著,是我想看这部电影的理由
没想到看到了哈利波特的很多人马,斯内普、乌姆里奇、预言家教授
斯内普教授和乌姆里奇,年轻时都是帅哥美女呢
斯内普教授又演了一个用情至深的角色,还好这次不是爱而不得
还有不得不夸一下3位主演,真的是用灵魂在演戏,大姐二妹斯内普教授
尤其斯内普教授,一个眼神把爱的卑微演绎地太出色了
虽然这部剧的翻译太不咋滴,三句翻译一句,只能靠猜剧情
但一部好剧即便语言不通,传达的精神是相通的
这部主要讲爱情的剧,讲述了爱的本质
不是激情、不是情感,那是短暂易逝的
爱是带着理智成分的,克制的,想要付出,为对方做些什么让对方高兴的情感
亲情、友情、爱情,无论哪种情感,真正的爱都是这种本质-克制、付出、行动
也让我们借由两姐妹的爱情,在自己身上找到影子
要么理智、要么情感、要么二者结合---
单纯的人,总要学会长大
一个没有理智约束、只有情感的人是会被烈焰焚身的
只有理智没有情感的人、也是没有爱人的能力的
很多女人总是在为男人哭泣,可怜可悲
不要让爱情磨去所有的理智,若是这样那便不是好的爱情
01肤浅
表面亲切讨喜幽默,就能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是这样的人吗?
一个看起来不讨喜的喜欢打听别人八卦的老太太
但其实是一个心地善良、热心的好人,从资助母女一家四口居住就能看出来
一个看起来讨喜的英俊潇洒、能说会道还英雄救美的年轻男人结果是个渣男
只看表面的语言和行为,常常不能看到人的本质和真正的品格
就好像生活中很多人表面口腹蜜剑和你拉近关系,背后却中伤你
02时间
有人一眼千年,有人一见误终身
前者是大姐的爱情,二者是二妹的爱情
相识七年相爱,还是遇到七天相爱,都不是问题
有问题的---永远是人,不是时间
经得住考验的时间再长也不会改变,经不住淬炼的时间就是试金石
想要知道,是金子还是翡翠,需要用火,需要用时间
因为,大部分人的眼力没那么毒,智慧没那么透,时间是最好的眼力和智慧
经不住考验的,会自动显现出原本的模样,只不过要考验的还有考验者的耐心
是想吃好饭不怕晚的人,还是没有延迟满足精神着急喝热汤的人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决定的-是选择,而无数个选择构成了命运
03绅士的品格
对比二姐的两个爱慕者,真正诠释了
1、绅士的品格与轻浮功利
一个背后评价情敌的举止轻浮的男人,不是真的绅士
知道他人有什么劣迹,却点到为止,不名言也不袖手旁观的,是真的绅士
步伐可以看出一个男人是否轻浮
2、人总是缺什么才追求什么
上校绅士除了家教还因为他的富有,轻浮的选择一个富婆且是贵族无可厚非
3、爱是克制,喜欢是放纵
04女人的姿态-自重
剧中的5位主要女性角色,从年长者开始
1、很讨喜的善良热心的老太太,伯爵的岳母,在乡下居住的乡绅条件可以
2、有点小聪明没有大智慧、和二女儿一样感性的三姐妹的母亲
3、喜欢读书、感情中不卑不亢、理智的大姐
4、急切的、天真率性、喜怒形于色的二妹
5、刁钻刻薄的三姐妹的嫂子(同父异母的哥哥的老婆)公公死后让妹妹继母搬家,阻止丈夫对妹妹们的援助,势力理智到极致没有修养的嫂子
女人最重要是姿态好看,像猫一样
这个姿态不仅指外在的仪容仪表,外貌优雅大方还是性格天真率性
没有哪种性格一定好,不一定理性就好,情感就不好
最重要的不在性格,性格不分好看
重要的是-永远不让自己因为任何人处于不堪的境地
不会为任何人失了分寸,丢了自己,就是最大的姿态
就像二妹,别人已经拒绝了你,不论因为什么,都不要纠缠,自降身份
再爱下去,就不礼貌了,自己也很狼狈,大姐就做得很好
不论因为爱情,还是财富,为了权利地位,还是不受委屈
无论因为什么,让自己难堪、被轻视,就是不自重,不自爱
很多年轻的女孩子不懂这些,常常为了那些外在的东西失去自我
但,只有自我,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终身陪伴你的;为了什么失去都是自堕地狱
什么是姿态的外在表现呢/
不说过分的话、不骂人、不争辩、不脸红脖子粗
淡然、优雅、礼貌、看破不说破、维护他人的尊严、帮他收拾难堪
可以率真但不要率真到让人轻视、可以理智但不要理智到让人感受不到爱
每个人都是有身价的,理智也是身价,智慧也是身价,盲目被骗就是自毁身价
-那是对自己的不礼貌、不自重
05理智与情感
理智到底是什么/是分寸/是综合考量,是线和面的考量,是全局观
情感就是任性吗/情感是点的思考,能爆发的只能是点
大姐在爱情面前很理智,失去爱人也不会表露内心的情绪
但在亲情面前,在面对二妹因失去爱情淋雨高烧猩红热时却难以自持
在最后得知爱人并没有结婚,失而复得之后,喜极而泣,情感得到释放
二妹也在失去渣男后意识到上校的珍贵,能自持的爱纵然没有激情却能持久
一个人,总归是情感与理智的结合体,能够理智讲真某种程度上是没那么在乎
在哪方面理智,在什么时候理智,对什么人理智-也不是千篇一律的
渣男是情感,也真的爱过二妹,但他更爱钱此时恢复理智,爱的表达方式是语言
上校是理智,爱的表达方式是行动,是想为所爱之人做点什么
二妹是情感,干柴烈火的爱昙花一现
大姐是理智,为了成全爱人愿意委屈自己
我们发现,所有理智的爱的表现形式是付出、是行动、是为对方做什么
而情感的爱的表达方式是语言、是想要和你在一起,不顾一切
06论一个母亲的重要性
喜欢《小妇人》的母亲,一个睿智理智、喜欢阅读的母亲
教养出了很出色的四姐妹
反观《理智与情感》的母亲
成为继母,没有儿子,明知未来女儿们没有继承权的情况下
不自己攥些私产在自己手里,在明知未来结局的情况下不能未雨绸缪
丈夫去世后,继子无情,母女四人无钱、无房、无私产、女儿无嫁妆
要沦落兄弟的救济,从大别墅大庄园到去乡下住小房子
最让人指摘的,就是无脑、识人不明
如果没有母亲的撺掇,二妹也不会那么快就坠入情网
母亲的权威,自然是比姐姐要大,妈妈不发话,姐姐再劝也不起作用
贪财天真、没有规划、识人不明
希望我们都不要做这样的母亲
假期愉快~
文中侵删
Ⅱ 理智与情感
李安的《理智与情感》一如他一贯的电影风格,突出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
姐姐爱琳娜是理性的代表,她对于所有的一切都处理得很识大体,而妹妹玛丽安则是感性的代表,她坚信爱情是热情如火的。爱德华的到来打开了爱琳娜从未开启过的心门,可是理性的她始终都克制着自己的感情,理性的交谈,理性的微笑,于是,爱德华以为她对他只是友情,加之已有婚约在身,两人被迫分开,没有任何承诺。在搬去巴顿小屋之后,布莱登上校的出现并没有打动玛丽安的芳心,她爱上了风流倜傥的威勒比,体验着她所向往的热情如火的爱情。然而,事情就是这样的阴差阳错,就在威勒比准备求婚的那天,发生了一点意外,他面对身无分文的窘境,终于向现实妥协,弃玛丽安于不顾,迎娶了身价不菲的富家女。
“说变心就变心,哪能算是爱……爱是永不褪色的印记。”曾经的山盟海誓犹在眼前,而斯人不再。玛丽安终于不支病倒。而布莱登上校却自始至终都不曾离开,因为曾经失去,所以懂得珍惜。而玛丽安清醒后的一句“谢谢”,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感性的她终于明白,只有平淡的感情才能够细水长流。而爱琳娜呢,自从搬去巴顿小屋之后,她无时无刻不在期待着与爱德华的重逢,可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失望,尤其是露茜的出现。如果说刚开始她还半信半疑的话,那么当露茜拿着那块绣着“ELF”的手帕在那抹眼泪的时候,她完全处在崩溃的边缘。她的心里有着无限的痛苦,却不能言说,还得大度地帮助爱德华和露茜开始新生活。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再次出现,露茜爱上了爱德华的弟弟罗伯,于是,爱德华恢复了自由之身,当他告诉爱琳娜他没有结婚的消息时,爱琳娜终于不再压抑自己的感情,失态地大哭,她压抑得太久了,都已经麻木了,却在这突如其来的幸福面前展现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故事的结尾是皆大欢喜的,理性的爱琳娜和感性的玛丽安都各自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只留下威勒比一个人在那里权衡到底是爱情重要还是金钱重要,但无论是什么结果,他都已经做出了选择,既然做了选择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理性还是感性,这是一个问题,幸福的真谛在于就做你自己。独一无二的你一定会收获独一无二的幸福。
爱德华是简小姐名作理智与情感里姐妹花之埃莉诺。达什伍德的钟意对象,因背负婚约,不得不隐压对埃莉诺的爱情,苦己害人,一本怅然若失恨情账直留到书末方才澄清。我长久以来,把爱德华视作“影子绅士”,他既不如风流倜傥的威洛比疾烈如火,又难比默默坚守的布兰登上校那样相伴左右,温热如茶。统共没几次出场,一大半事迹不过妇孺流言八卦,而且每一回现身都突兀驰来,尴尬退走,徒徒加重沉郁砝码。
我与他很隔膜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其实我对这本书本身不够熟。我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读”过它,从一开始即硬听下来。念书时给自己加的英文听力餐,一早变了教条款,大概总比不得信手闲翻情味浓郁,只求耳朵巡捕,字字通达,倒完全忽略个中血肉之躯,何况特别飘忽的一位。几个月前忙于K书,夜深难眠,挂上耳机又听一遍,达什伍德家二位小姐之间醇厚亲情常让我眼热,而爱德华兄,依然被我虚化为睡前背景音。看了电影奥斯丁小姐的遗憾,反而久久咂摸亨利家佣赞扬理智与情感一节,说最体谅爱情的人才写得出,有此禀赋已是上天眷顾,不枉此生了,随后翻箱倒柜竟找不到这本我印象里贴身的小本本,查对单子,发现原来也还在上海,于是只得将就维基网络给的PDF过两页瘾。
不过计算起来,这位缺席男一号之所以朦胧,不赖我单方面责任,简小姐自己也“难辞其咎”。记得我某晚听至爱德华初次拜访诺兰达什伍德家,差一点就要从床上跳下来。写法间接减省得无以复加,仅止于达什伍德母女、姐妹的深谈,前者赞扬他为人同其姐姐--达什伍德家法律上现任女主人:吝啬势利、薄情冷血的范妮大相径庭;后者讨论他是否才华洋溢、英俊潇洒,姐妹各执一词,妹妹分分钟套得姐姐真心话。至于他如何出现于诺兰老宅,做客期间做过什么,说过什么,并无详细交代。
对照一下,我不能不钦佩十余年前李安执导、爱玛。汤普森编剧的同名电影为具象爱德华这个人物所做的尝试。简小姐把爱德华的戏份推压到达什伍德家被范妮撵走,落户于遥远的巴腾山乡,二小姐玛丽安情场落马之后。她苦苦盼着情郎威洛比回头,甚至将马背上的爱德华错认作他,视线清晰的瞬间,一腔热情遭遇灭顶寒流,聪明的简小姐拐宕一笔:那个时候,也唯有爱德华是可以被原谅的,在玛丽安心中,他的到来,以及或可给姐姐的真挚幸福,不啻于为她无力挽留的破裂爱情灌注象征性延续。于是她又哭又笑,笑中含泪,这是非常感人的一个细节。由此自然带入为期一周、爱德华的发言、神情、心境,而此前他的形象,只有侧绘素描。书里面如此布局完全没有问题,倘若搬上银幕,真空的前情,几乎未提供任何可以依据的画面或对白,可以说,就只好担当一具人骨图。
更早一点的影剧版理智与情感,在这个节点上的处理是很机械的,不过把埃莉诺和玛丽安讨论中、爱德华平板无趣故此对阅读毫无建树的朗读方式重复一遍。而李安版,爱德华自一开场就能稳稳扣牢观者心旌。达什伍德伍德太太替缺席的 *** 玛格丽特打圆场,说她不习惯见生人,爱德华就回应,他自己也很害羞的。姐姐范妮强行挪用了一间达什伍德姊妹房间给弟弟,询问他窗外风景可好,岂料他早已换入偏厢客房,转而含蓄称赞房间对面view很好,马厩保养得宜。玛格丽特躲在图书室里,他就与埃莉诺聊地理,把桌底下的学问家引出来。他为玛格丽特扮剑客,听得懂玛丽安的悲怆钢琴,与埃莉诺无话不谈,他有感情过往,几欲倾诉,戛然而止。这十几分钟戏,交由发音磕巴、步履谨慎、略略外八字的休。格兰特处置,他没有我所认识的牛津人那样滔滔,一直以一种迟疑而保留的状态表演,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严谨呼应简小姐为爱德华贴的标签:不善辞令、矜持拘束、诚挚体谅、有闲云野鹤之意,羁绊于母系冀望中。
断续看这部电影也颇有几次,每到爱德华初出场,和之后因达不到玛丽安要求的 *** 朗读而抹眼搓鼻一段,总会哈哈笑出声,暗叹幸甚,简小姐尚有爱玛。汤普森及李安这样熟悉她的浅荡喜感的出色知己。
加血加肉的戏码延续到故事重心移位到伦敦。爱德华上门拜访达什伍德姐妹,一进门又撞见与他曾私定终身的露西。斯蒂尔小姐。简小姐形容他的错愕,扭头就走的念头和单刀赴会的莽撞一样强烈。若非考虑到旧爱新欢集齐,确实是个exceed ingly foolish场面,我听到这里,不猛力便按不下笑意的。书中又掺和了不明就里穷搅局的玛丽安,以爱德华坐立不安、草草告别为句点,讨人厌的露西则一定要挨到他离开了再退场。李安版此处顺势一拧,编派爱德华推说要回去范妮那里,露西即跳起来问可不可以请他护送,她也碰巧要去问安。诸人各怀心思、眼神微妙互相拉锯,休。格兰特看样子哑巴黄连,恨不能一头撞死干净。就薄薄一转手,剧情骤然升级,显见编剧功力,又格外强调爱德华之命里煞星,有苦难言。
07BBC版理智与感情情感语录时限上比李安版充沛得多,爱德华的戏份可以从容照搬原著,原著白描的地方,则很明显推敲过李安版,比如马厩说、灰尘遍布的图书室、爱德华对自己的性格剖析、与达什伍德一家交情、被露西。斯蒂尔胁迫离开等等。我在知晓剧情甚至对话的情形下看电影,往往非常挑剔。理智与情感的电影改编,却给了我很不一样的感受,尤其当我意识到原著本身的扼要部分有可能招致空白图像时。因此我总有一点温暖,在这样多跟风、以为换几套长袍编几顶发式便可号称简小姐经典剧目之中,到底还是有精雕细琢的良品,有真正原意帮她焕彩的简迷班底。
我对爱德华的一点认识,大抵也得益于这期老制作。当然,故事还得具备时代性,书里的求婚环节,埃莉诺喜极而泣,飞奔出门,愣愣爱德华缓半拍才会意直追,此后他由激烈到踏实的情绪转变,简小姐又曲笔绕过。电影不可以这样慢调绅士,哭完了就得抓紧告白,李安版如此,07版也如此。这也是包括我在内许多简小姐读者泪腺莹润的段落,在我,耳朵同目力传递一般讯号,直抵水渠。
不过现在,为埃莉诺欣喜倒在其次,我更容易心疼她背后的简小姐,芳华正茂写得如此干净清爽故事,一直待到三十好几才小范围发表。她对一切的隐忍,更加久长,为什么连一个憨憨木木、正直如朗月清风的爱德华都未曾出现在她明净的目光里,不能由她缓释心情后,微笑问候一句,你好吗,爱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