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餐飲加盟 > 趙四小姐餐廳加盟

趙四小姐餐廳加盟

發布時間:2021-05-24 02:43:25

❶ 趙一荻故居怎麼樣

其室內陳設以法式傢具為主,盡顯豪華氣派。 2001年10月,張學良舊居陳列館將「趙四小姐樓」進行全面修繕後,正式對外開放。內設會客廳、舞廳、餐廳、琴房、起居室、書房、辦公室等多個房間的復原陳列,真實再現了趙四小姐與張學良將軍共同生活的真實場景,演繹著他們偉大、動人的愛情故事。

❷ 參觀了沈陽的張氏帥府,觀後感怎麼寫

沈陽張氏帥府參觀記
這是一處經歷了近百年歷史滄桑的院落。在院落前的空地上,建有一座少帥張學良的雕像,雕像高約七八米,身著戎裝的他,英姿勃發,目視遠方。
院牆是老式的青磚砌成的,有兩三米高,牆頭有一叢叢的長青藤垂下。
進入院內,一個長著圓臉盤模樣俏麗身穿老式斜襟衣褂的導游小姐領著我們參觀。她介紹道,張氏帥府是兩代「東北王」張作霖與張學良父子的宅第,始建於1912年,距今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院中有大青樓和小青樓。大青樓是帥府的標致性建築,融辦公與居住為一體,是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兩代主政東北時期的重要辦公場所。小青樓是張作霖的內宅,是為他最寵愛的五夫人壽氏專門修建的,位於帥府花園的中心,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層磚木結構小樓。張作霖出身貧苦,早期曾有綠林經歷。草野出身的他,雖認字不多,但有機謀,善權變,很快出人頭地,成為一代梟雄。1912年,張作霖被袁世凱任命為陸軍第二十七師中將師長,後又升任奉天督軍兼奉天省長,全權掌控東北地區,成為「東北王」。期間曾入關逐鹿中原,一度挫敗直系軍閥,控制北洋政府,1927年就任陸海軍大元帥,執掌了國家最高權力,被稱為「劍指中原的一代梟雄」。「梟雄」發跡後,有權勢,雖然個頭不高,貌不驚人,但先後娶了六房妻妾,其中多是秀外慧中的美人。牆外金戈鐵馬,叱詫風雲;牆內左擁右抱,備極風流。權勢、尊榮和美色均有了,活得甚為瀟灑。可惜天有不測風雲,1928年6月4日,日本關東軍製造的的皇姑屯事件,使這位亂世梟雄身受重傷,回到其宅第,也就是現在的大帥府,當日即一命嗚呼,死於非命,享年僅53歲。這位綠林出身的一代梟雄雖系軍閥,為了個人的權勢連年與群雄混戰,免不了使生靈塗炭,百姓遭殃,但他並非一無是處,事實上他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一個愛國者。在他主政東北期間,日本人曾多次威脅利誘,想讓他為日本染指東北開綠燈,但多次被他拒絕。他曾對部下說,「我豁出這個臭皮囊不要了,也不能出賣國家的權利,讓人家罵我是賣國,叫後輩兒孫也都跟著挨罵,那辦不到!」他對付日本人的辦法也別具一格,據傳一次他出席日本人的酒會,酒過三巡,一位來自日本的名流力請他賞字,那人知道張作霖出身綠林,識字有限,想當眾出他的丑。但張作霖抓過筆就寫了個虎字,然後題款,在叫好聲中,擲筆回席。那個東洋名流瞅著「張作霖手黑」幾個字笑出聲來。隨從連忙湊近大帥耳邊提醒道:「大帥寫的『手墨』的『墨』字下面少了個『土』,成了『黑』了。」哪知張作霖一瞪眼睛,罵道:「媽那個巴子的!我還不知道『墨』字怎樣寫?對付日本人,手不黑行嗎?這叫『寸土不讓!』」在場的中國人恍然大悟,會心而笑,日本人則目瞪口呆。這個「寸土不讓」的故事也一直流傳到現在,正是因為這些生動活潑聽來過癮的故事讓張作霖的名字在東北的黑土地上家喻戶曉。事實上,也正是由於他不買日本人的帳,使日本人屢屢碰得一鼻子灰,遂製造了「皇姑屯事件」,最後使這位正當壯年的張大帥命歸黃泉。在帥府的張氏父子事跡陳列館內,目睹這位張大帥的黑白照片:身著戎裝,雖身量不高,但豪氣盡顯。念及當年他不畏強暴,不向日本人屈服的事跡來,心中不禁產生幾分贊許之意。
少帥張學良與其父略有不同,照片上的他氣質頗佳,儀容儒雅。其父是個粗人,沒什麼文化,他則7歲時師從名師,讀四書五經,16歲拜師學英文,結識了一批外國友人,19歲考進東北講武堂,後以優異成績畢業,比其父肚子里多了些墨水。當然,這要歸功於老頭子給他創造了條件,打下了基礎,就像許多第一代白手起家的富翁大字不識幾個,而其子孫卻受到良好教育一樣。1928年6月,張作霖死後,張學良接管其軍隊,成為少帥。「東北易幟」的決策就發生在帥府的大青樓里。當時,蔣介石領導的北伐軍已佔領北京,但國內局勢仍然動盪不安。日本人覬覦東北,妄想把東北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東北何去何從,備受世人關注。在這種情況下,張學良以民族利益為重,於1928年12月29日向全世界通電,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實行「東北易幟」,結束了北伐。這是他做的一件有利於國家統一的好事。人無完人,作為歷史人物,他有過嚴重的過失,那就是在「九.一八」
事變中實行「不抵抗政策」,致使東北三省很快淪陷一事。以前流傳的說法,此事是蔣介石所為,張學良是執行蔣的命令,是為蔣背黑鍋。但事情並非如此。近期,在張學良晚年的自述中看到這樣的話,「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當時判斷日本人不會佔領全中國,我沒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盡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們擴大戰事的借口。」並得知,張學良在晚年,在老蔣和小蔣死後多年,多次聲明「不抵抗」一事同中央政府沒關系,是他自己的責任。知道事情是這樣,以前對這位少帥的正面印象不免打了幾分折扣。愚以為,作為一個軍人,守土抗戰是其天職,不發一槍一彈,將東北供手相讓,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的。可以說,這是一個軍人的恥辱。好在他還有些敢於擔當的勇氣,能把屬於自己的責任承擔下來,從這個意義上講,他還不失為一條好漢。1937年,他和楊虎城聯手發動的「七.七事變」,應當說是他一生中做得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一件事關中國前途與命運的大事。這件事的重要意義無需多言,但只能說是在外力的作用下,他對自己以前嚴重過失的一種補救行為而已。不過,權衡得失,客觀地說他還是一個功大於過的歷史人物。假如沒有西安事變,沒有全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在那場事關生死存亡的劫難中,國家與民族的命運如何?很難預料。與其父一樣,除了喋血沙場,他還有鳳流的一面,雖然不像其父那樣娶了那麼多房姨太太,但他有一段留傳後世的浪漫史,那就是他同趙一荻,趙四小姐的浪漫史。在帥府大院的東牆外,有一座二層中西合璧式建築-----「趙四小姐樓」。1928年至1930年間,張學良與他的紅粉知己趙一荻曾在此居住,故名。整幢小樓獨立成院,清幽雅緻,裝飾精美別致,其室內陳設為法式傢具,盡顯豪華氣派。會客廳、舞廳、餐廳、琴房、起居室、書房、辦公室等均復原陳列,再現了趙四小姐與張學良共同生活的真實場景。
帥府的南側有邊業銀行舊址。邊業銀行是北洋政府時期始建的一所地方性商業銀行,成立於1919年,為皖系軍伐徐樹錚所創建,其名取開邊創業之意。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奉系得勝,張作霖父子控制了邊業銀行,1926年,張氏父子將該銀行的總部從天津轉到奉天,也就是現在的沈陽。該銀行實為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的私人銀行,其遺址現改為沈陽金融博物館。據介紹,它是由德國人設計的,建築採用當時最先進的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地下一層,地上二層。建築風格獨特,其模型像是一柄手槍,考慮到主人的身份,其中含義耐人尋味。主樓正面為羅馬式建築風格,台階之上矗立著6根立柱,頂托著寬大的露台,顯得宏偉氣派。進入樓內,來到當年的銀行營業大廳,可以看到老式的落地鍾、厚重的辦公桌、斑駁的衣帽架,還有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蠟像,身著不同的衣飾,神態各異,分別扮演著銀行的工作人員、不同的客戶等,再現了當年銀行進行業務往來的場景。銀行內部結構復雜,往裡走,曲徑通幽,如迷宮般讓人找不著北,很難一下從裡面出來。據說這正是設計者所想要達到的結果。為銀行的安全計,故意設計了這種迷宮般的內部結構,使圖謀不軌者即使入內打劫得手,也很難脫身。銀行設有地下金庫,入口處是一道從德國進口的厚近半米,重兩噸半的鐵門。這是銀行的核心部分,從它投入使用的那天起,它的功能就一個,就是藏寶,不論銀行的主人如何更迭。這里先後存放過北洋政府、偽滿州國、國民黨執政時期及新中國成立後發行的各種硬幣、紙幣、債券、票證及硬通貨。今天,往日的那些黃金、白銀、鈔票、大洋又回到了這里,只不過不再是作為銀行的資本儲備,而是作為沈陽金融博物館的館藏精品對外展出。這里是古今中外錢幣的展出大全,有許多稀世珍品。中國的錢幣從戰國時期的金幣開始、直到新中國發行的各套人民幣;外國貨幣有美元、英鎊、法郎、日元、歐元、盧布等。品種繁多,應有盡有,讓人眼花繚亂,大開眼界。
參觀臨近結束,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張學良自打1931年「九.一八」事變從這個院子走出去後,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再也沒有回來。通常,人到了晚年都是懷念故鄉的,渴望葉落歸根,就像從大陸去台灣的國民黨元老於佑任那樣,到了晚年,人在孤島,思鄉心切,心情抑鬱,寫出了「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的感傷詩篇。可他當時處於兩岸關系的冰凍期,身
不由己,遙望大陸只能徒呼奈何。可張學良情況卻不同,在蔣介石、蔣經國父子死後,他移居美國,已經獲得人身自由,且大陸改革開放,兩岸關系緩和,輿論寬松。在這種情形下,按說他是完全可以返回大陸,回到他闊別多年的故鄉,回到這座歷經滄桑的張氏帥府院追昔撫今好好走一走看一看的。可他沒有,其中也許有什麼隱情,但不得而知。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都說東北人性格粗曠、豪爽,為人講義氣,這是否同東北地區地處高緯度苦寒地帶,冬季嚴寒,生存環境惡劣有關?也許是這樣。與東北人接觸不多,但從張氏父子兩人身上看到了東北人性格特徵的影子,無論是張大帥的所做所為,還是張少帥的種種行跡。本來,張學良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蔣介石返回南京時,他完全可以不隨蔣乘飛機去南京的,但他敢做敢當講義氣,事先沒有同任何人商量便隨蔣而去,結果這一去,自陷羅網,從此失去了寶貴的人生自由,過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軟禁生活,真是可悲可嘆

❸ 民國時期知名店鋪

亞細亞飯店,位於東山,在海灘路與東三路交叉處,始建於1912年,是兩層木結構樓,陽台寬敞明亮,非常適宜觀賞海邊風景。門窗為弧形,每扇窗戶上都裝有百葉,房間內有壁爐、腳下鋪著厚厚的木質地板,在餐廳的後面蓋有一排小平房,分儲藏室,廚房,僕人用房。在平房與飯店之間用封閉的走廊相連,客人光顧時都要通過走廊進入。

1931年7月30日,天津益世報記載:「德人主其事,房舍不多而整潔,顧客多外人,房飯費1人1星期65元,2人130元,月費1人240元,2人370元,兒童僕婦狗等,可較他家通融,是店只宜潛心靜養,以消暑夏,若短期遊玩,因交通不便,離中心點遙遠,殊不宜也。」

飯店後身是當時是英國使館所在地,到了1941年12月8日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到北戴河避暑的外地遊客驟減,旅館也隨之停業了,亞細亞飯店是一個僅在暑期臨時營業的飯店,暑期一過,主人也就回國了,隨後在當地找一個看樓人,負責照看房子,單庄的村民劉榮升就曾幫他看過房子,有一年刮大風,飯店的樓頂棚都被掀到海里去了。
解放後,這所房子被人民政府接管。1952年,在飯店和英國使館所在內的8所別墅的基礎上成立河北省總工會勞動模範休養所。上世紀60年代,唐山大地震時期房屋被震裂成危房,隨後在原來地基的基礎上從新擴建,現在變成了河北省總工會北戴河療養院內的2號樓。

同福飯店是北戴河海濱酒店業中開業年代最早的一批飯店,其經營者為中國人,飯店地處繁華中心地段,常年營業,無論在海濱的官方紀錄中還是老百姓的口傳心授中,同福飯店都是北戴河海濱對外宣傳的一張名片。

1931年7月30日,天津益世報記載:同福飯店股東是中國人,經理是西方人,「規模較大,設備較周,位臨海邊,涼風颯颯,住於是者,飄飄遇仙矣。房分特等,頭等,二等三種,特等1位每日20元,每月270元,加1位每日8元,月加180元;頭等一位每日11元,每月260元,加一位與特等同;二等一位每日9元,每月210元,外加一位與特等同。兒童按年歲而收費,僕役每日1元,每月18元,狗每日5角,每月10元。僅特等,頭等設浴室,二等則無之。」

據民國時期出版的《旅行雜志》記載:營業以同福旅館為最佳,7月21日有住客120餘人,其中中國人不及10人,聞前年(1923年)贏余達1萬余元,去年贏余達8000餘元,客房共88間,可容160餘人。

飯店於1946年9月1日停業,處於動亂的時局,國民黨的苛捐雜稅名目繁多,到了同年12月7日,北戴河海濱管理局出台了繼續加征稅額的活動,冰每塊加征100元,雞每隻加征50元,雞蛋每個加征5元,魚蝦按照售價加征30%,舞女每月按照拍照增收2倍,商販營業稅按照牌照徵收3倍等等。

國民黨這個時候也是到了窮途末路,印鈔票的機器也開足了馬力,能印多少是多少。為了徵集軍馬的草料,對各商戶攤派玉米份額,甚至連洋人都不放過,同福飯店對應攤的玉米進行抵制,表示無力支付。氣的當時的管理局官員也是沒辦法,行文向上級匯報。

解放後,同福飯店出售給了人民政府,1952年進行了擴建,稱「國營煤礦職工療養院」,1953年2月,改稱「中國煤礦工人北戴河療養院」文革中停辦,1974年復辦,

同福飯店位於中海灘的保二路,其注冊名「同福興飯店」

畢其飯店位於平水橋北側,與劍秋路交叉位置,是英文beatch海邊的意思。該店是一個白俄人開的,這位外國人取了一個中國妻子,到北戴河的白俄,基本上都是蘇聯革命後逃出來的富有階層人士。

據1931年7月30日天津益世報記載:「其經理為准俄人,故管理方面頗佳,房舍也整潔可喜,房飯費,1位每日由7元至13元,每月由160元至260元,其加人方法,多1位每日加5元,按月者照120元算,兒童以年歲而論費,狗以食量酌商,月約9元左右,仆婦每月8元。」

1929年7月初,張學良將軍到北京出席有蔣介石、閻錫山參加的當時所謂「三巨頭會議」。會後正准備啟程返回沈陽,突然接到夫人於鳳至的急電,告之他們夫婦最寵愛的幼子急病夭亡。張學良將軍聞悉後極為傷悲,不能釋懷。眾隨員一致認為張學良將軍此時不宜回家,以免觸景傷情,不如先到北戴河療養一段時間。張學良將軍同意了這種安排,遂來到了北戴河海濱,借住在章瑞亭別墅里,後來又命人將於鳳至夫人也接到海濱。

趙四小姐也和他哥哥趙道生及二姐由天津來到了北戴河,下榻在畢琪飯店二樓,這段時間,張學良將軍經常到必其飯店來看望趙四小姐,兩人經常在一起談天,有時一起到海邊游泳,浴後共進午餐。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該店結束了經營。

解放後該店被天津鐵路分局接管,現址位於北戴河鐵路分局工人療養院內。

❹ 國內最貴的自助餐廳有哪些

自助餐是現代人經常會選擇的一種用餐方式,因為只需要付好餐位費,進到店裡面就能夠隨便吃,雖然吃不回本,但是能品嘗到這么多的美食也是值得的,總的來說還是蠻劃算的,而餐位費的價格也不會貴,普遍的都是七八十左右的價錢,條件稍微好點的也就一兩百,是大眾們所能接受的。

❺ 蘭溪市哪個市

位於浙江西南部的一個縣級城市,屬於金華地區,與杭州地區建德市交界。

❻ 趙一荻故居的往事

1926年夏天,交通次長趙慶華之四女兒———趙一荻(趙四小姐)愛上了心目中的英雄張學良。張學良在沈陽養病期間,致電在天津的趙四小姐來沈陽探病及遊玩。趙四小姐在徵得父母同意後赴沈陽探望張學良將軍。不料,在趙四小姐到達沈陽後,趙父登報宣稱趙四小姐此行系私奔,斷絕父女關系,並從此不再做官!此時張學良將軍已有妻室,趙四小姐跪求夫人於鳳至收留,並承諾終生不要名份,以秘書的身份陪伴張學良。張學良原配夫人於鳳至感念趙四小姐年幼無怙,自己出資,給趙四小姐蓋了一幢二層「日本式」小樓。1929年,趙四小姐和張學良在這里有了兒子張閭琳。
重修後的「趙四小姐樓」四周圍上了新改造的圍牆,推開大鐵門,滿院花香,院內牆上面擺放著盆景,一樓的接待室、舞廳、餐廳等,二樓的會客廳、卧室、琴房、起居室、衛生間等裝修豪華別致,令人置身其間,彷彿感受到了趙四小姐的音容笑貌……會客廳頂棚畫著《飛鶴吉祥圖》、舞廳畫著輝煌的金頂彩繪,令人賞心悅目、美不勝收;室內的法式傢具件件可稱作藝術精品,沙發、桌椅、床等選料上乘、做工考窮,盡顯豪華、典雅之美,體現了趙一荻求學上進、追求浪漫生活情趣的個性,如實地再現了趙一荻與張學良共同生活的場景,見證了他們動人的愛情故事。

❼ 關於參觀大帥府的作文

張作霖於1914年秋天開始動工修建這座三進四合套院和西院北部的兩組四合院。三進四合院是吸收奉天城清朝各王府建築持點,遵循張作霖家鄉遼南的生活習俗而建起的。1915年秋基本竣工後,又進行了室內外裝修。1916年秋,全家搬進四合院。三進四合院建成後,張作霖已升任奉天督軍兼奉天省長。人們開始稱張作霖為「大帥」,知近者稱「雨帥」(當時中國的官場都稱各省曲督軍為大帥)。因這新三進四合院即是張作霖的辦公官邸,也是家眷居住的私宅,故此,人們習慣稱其為帥府。

目錄歷史回顧布局結構整體結構正門前院一進院二進院三進院雕刻大青樓小青樓趙四小姐樓西院紅樓群公交線路地鐵線路展開 歷史回顧布局結構整體結構正門前院一進院二進院三進院雕刻大青樓小青樓趙四小姐樓西院紅樓群公交線路地鐵線路展開

編輯本段歷史回顧1911年.張作霖已擔任奉天前路巡防營統領,駐扎在洮南府。10月10日,武漢爆發辛亥革命。奉天革命黨人在張榕等領導下也在醞釀武裝起義.張作霖於26日率部星夜趕至奉天,為趙爾巽「勤王救駕」。率部先住在奉天城大南的來升店。逼走藍天蔚,計殺張榕。張作霖踏著革命黨人的血泊,進了奉天,當上了保安會軍政副部長、第二十四鎮統制、「關外練兵大臣」,掌握了奉天的軍事大權。1912年9月,袁世凱任命張作霖為陸軍第二十七師中將師長。而後,張作霖開始安置家眷,置辦產業。先在大南門里,通天街租賃了道台榮厚的一套舊宅居住。1913年底,將榮厚舊宅買下來,同時又將西側的江浙會館購買下來。1914年夏,將這兩處舊宅全部拆除。大帥府門票:50元/人
大帥府編輯本段布局結構整體結構三進四合院坐北朝南,呈「目」字型,青磚班瓦,飛檐獸吻挑脊,雕梁畫棟,朱漆廊柱,石鼓柱礎,石條台階,方磚方石鋪地,是磚木結構的仿王府式建築。全院佔地3900平方米.房屋共13棟,計57間,建築面積1460平方米。
正門前院正門前院是一個東西長百米,南北寬16米的長方型大院,東側開有東轅門,中間二門,西側開西轅門。正房門迎門處是一面中間高兩側低並扇開的挑檐起脊,青磚磨磚對縫的大影壁,影壁正中鑲嵌著一塊雕有『鴻禧」二字的漢白玉.影壁四角雕有鳳凰和雄獅。雨面側望都有精美的磚雕圖案作裝飾,十分雄偉。正門前青石板鋪墊門階,門階兩旁立有上下馬石。正門兩例有石雕抱鼓石,上卧的大獅子抱著小獅子。正門房由七間組成,中間為門洞,中三間為回縮門廊,廊柱上部木雕彩繪雀替和縷空雕花。朱漆大門扇上繪著秦瓊、敬德兩個門神,門洞內例上方懸一塊橫匾.上書;「治國護民。」
一進院一進院是大塊方青石板鋪地。門洞兩例備三間,東三間為警衛室(2間)、傳達室(1間);西三間為電工室(1間)、電話室(2間)。一進院有東西廂房各三間。東廂房是帥府的內帳房,掌管帥府內的財務開支。西廂房是帥府承啟處,設文武承啟處,文承啟處接待、稟報、引進前來帥府公幹或拜訪的文武官員。
在廂房的南端兩隅,大家可以看到,還各有一個六角月亮門,門內各有三間耳房。東耳房為帥府的廚房,門前有一個水井,供廚房用水和帥府院內用水。以後因帥府人員增加,又在東花園後邊加蓋五間瓦房與廚房連接。西耳房為廚房倉庫和廚師休息室。
一進院與二進院相隔的是一面高達7米,有磨磚雕飾的高牆,中間開有大門、門口透雕垂花頂式門樓,方台淺階,稱為垂花儀門。這個門的建築獨具匠心,兩個門柱都有護柱抱鼓石,和石獅伏立的石鼓門枕石。在門內有一座兩重木屏壁,木屏可以對開.兩側可以沿迴廊繞行人內。此處儀門是張作霖當年迎接貴賓時舉行儀式的地方。遇有重要客人到來,木屏重門中開,張作霖出迎,客人可從中開的重門拾階而直入二進四合院。帥府人員和普通客人都從木屏兩例繞行沿迴廊入內。
二進院二進院,呈長方形,比前院大些,方磚鋪地,周圍有起台迴廊四合。30根筆直廊柱環列於鼓形柱礎上,繪棟彩方。庭院幽雅。二進院是張作霖搬進院後辦公和會客的地方。正房7間,中間一間為過廳。門前,修一雕花門樓.門樓正上方懸一橫匾,上書「望重長城」。正房東三間依次是張作霖的卧室、辦公室。北側有一走廊,走廊盡頭和卧室的交叉處有一小單間,是張作霖的洗澡間。西三間,兩間為一大屋是會客廳,一間為書房。
東西廂房各五間,東廂房中間為廳,南屋為秘書長室,北屋為內收發(即機要秘書室)。西廂房只有北兩間處一道間隔,不設廳堂,是一般秘書室.二進院正房東西兩例山牆處都起台建有迴廊,各有角門通往三進院,東側回廓外的東圍牆處開一個角門.通往東院帥府花園和小青樓。在東院,角門被花園假山山洞所隱蔽,是帥府花園中的曲徑通幽一景。
三進院三進院與二進院形制相同,是帥府的內宅,張作霖的家屬大都住在此院。正房為七間,中間廳堂供奉張家祖宗靈位。東屋為張作霖的二夫人盧氏居住(張作霖元配夫人趙氏於19l2年去世,尚未進帥府)。西屋原為三夫人戴氏居住,後因其弟在帥府任侍衛時,醉酒以槍擊路燈,被電燈廠告發到帥府,張作霖將其弟槍斃,戴氏含憤出家為尼,不久郁悶而死。1917年張作霖娶王雅君為五夫人,改名為張壽懿,居住此屋。小青樓建成後,五夫人攜張作霖幾個較大的女兒去小青樓居住。東廂房為四夫人許氏居住。張學思同志生於此屋。
西廂房是張學良與於風至居住。四合院落成後即為張學良與於風至舉行結婚儀式,新房就設在西廂房的北屋。張學良的女兒和三個兒子均出生在此屋。三進院正房東西兩側各有兩間耳房,是帥府的僕人居室。
1922年以後,大青樓建成,張作霖搬入大青樓一樓辦公。家眷也大部分搬入大青樓內,三進四合院改成巡閱使署辦公處。 ——帥府中院的建築是典型中國傳統的古典式建築。在細部處理上既沿襲中國傳統的民間風俗,也呈現了東北,特別是遼南風土民情。這些特點集中體現在建築的雕刻上。
二進院和三進院的正房窗下牆裙處都鑲嵌首一米高的硯石石雕各26幅。一、二、三進院廂房和門房、山牆的礎石也都鑲有多幅寓意深刻的石雕.石雕題意多為富貴吉祥.功名利祿的內容,也有歷史典故。東北農村盛產的蘿卜、白菜、茄子、辣椒、高粱、穀子,乃至遼南西部張作霖超家盛產的蘆葦、河蟹等都作為題材,雕刻在石上、磚上和木頭上,用來裝飾帥府的建築。還有幾幅雖放在不太惹人注目的地方,但其寓意揭示了房子主人的雄心報負,甚至一反帥府以獅子、馬為中心思材的慣例,竟以龍飾故作為陪襯。這些石雕畫創作,是張作霖當師長的時候,而題材竟是「吃各國」、「握環球」,讓「外國進金錢」的內容。已大大超出一般民間習俗了。
雕刻帥府內的雕刻,集中三進四合院,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在東北地區是絕無僅有的。就其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藝術水平之高,在全國也屬罕見,是研究助府的重要資料。
編輯本段大青樓大青樓是張氏帥府的標志性建築,建於1918年——1922年,為仿羅馬式建築,因該樓採用青磚建造,故稱大青樓。大青樓總建築面積2460平方米,樓高37米,是當時奉天城的最高點之一。整體建築富麗堂皇,外部立體浮雕造型生動、工藝精湛,內部主要房間的壁畫裝飾技藝獨特,具有較高藝術價值。大青樓堪稱民國時期東北建築的經典之作。大青樓融辦公與居住為一體,作為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兩代主政東北時期的重要辦公場所,曾歷經兩次直奉大戰、東北易幟、處決楊、常、武裝調停中原大戰等重大歷史事件。這里的老虎廳不得不提,一對猛虎(標本)昂然並立,「老虎」原是部屬湯玉麟送給「東北王」張作霖的,這兒就是老虎廳。即為當時處決楊宇霆與常蔭槐的地方,因廳內有虎而得名。當時的一隻老虎標本現在保存在沈陽同澤中學的校內,另一隻因為沒有保管好已無有蹤跡了。這里蘊藏著豐富的歷史內涵,是東北近現代歷史的見證和縮影。
[1]編輯本段小青樓小青樓位於張氏帥府的東院,由於地處帥府花園的中心,又有「園中花廳」的美譽,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層磚木結構小樓,建成於1918年,因其採用青磚青瓦建築而成,俗稱小青樓。它是張作霖為他最寵愛的五夫人壽氏專門修建的。小青樓建築面積450平方米,小巧精美、造型獨特,整座樓體呈凹字形,中間為兩層高門樓,二樓有外廊式陽台,其正面朱漆廊柱、雕梁畫棟、彩繪雀替,體現出傳統的中國建築風格,小青樓梟混線條的雕飾、窗口飾以鎮石、樓後頂部砌有環形女兒牆等手法則是典型的西洋風格。小青樓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築。小青樓作為張氏帥府第一座仿西式建築,它採用了大量的木雕、磚雕等中國傳統工藝來裝飾。分布在小青樓的28幅雀替木雕,多以梅花、柳枝、蘭花為主,雖風格各異,但各個栩栩如生。而小青樓兩側壯頭的垂簾磚雕,以寓意深遠的松、鶴為主畫面外,飾以代表吉祥、喜慶的中國結,整組構圖搭配和諧,布局嚴謹對稱,具有較強的藝術觀賞性。小青樓最為考究的是,它的每個門窗的上面均採用鎮石磚雕裝飾,這些鎮石磚雕以花、鳥圖案為主,形象逼真,令人嘆為觀止。小青樓外部裝飾精美,內部裝修同樣豪華氣派。小青樓上下兩層,內設5個房間。其中,一樓東、西兩個房間分別為壽夫人卧室和會客廳,二樓除東西兩個居室外,還設有一個寬敞的中廳。小青樓是沈陽地區近代較有代表性的優秀建築之一。壽夫人搬到小青樓後,為避免引起其她幾位夫人的不滿,聰明的壽夫人把大夫人趙氏生的女兒首芳、二夫人盧氏的二女兒懷英、四女兒懷卿、四夫人許氏生的三女兒懷曈、五女兒懷曦接到小青樓二樓居住,所以早期小青樓亦被稱為「小姐樓」。 1923年,當壽夫人得知張作霖在天津相中了天寶戲班的馬月清後,立即親赴天津將馬月清接回帥府,並以貼身丫鬟的名義,安排馬月清在小青樓二樓居住。1924年馬月清生下女兒懷敏後,母女始搬到大青樓居住。此後,隨著幾位小姐的陸續出嫁,小青樓便成為壽夫人與其四個兒子學森、學俊、學英、學銓單獨居住的地方。小青樓也是張作霖日常生活起居的一個重要場所。1928年6月4日,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成重傷的張作霖就是在這里走完了他短暫而充滿傳奇的一生。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帥府被日本人佔領後,小青樓的使用屢經變遷,先是同大青樓一道經過改造,被辟為偽滿洲國國立圖書館。1946年2月,大青樓被國民黨沈陽黨部佔用後,小青樓又成為黨部書記章寶慈的私人居所。1948年沈陽解放後,小青樓由東北圖書館使用,初為單身宿舍和辦公室,1949年被辟為兒童閱覽室。1952年小青樓被改為遼寧省作家協會家屬宿舍。1973年以後,小青樓歸遼寧省圖書館,作為家屬宿舍使用。1990年小青樓正式劃歸張學良舊居陳列館,經過重新修繕,於2001年對外開放。
編輯本段趙四小姐樓趙一荻故居,俗稱「趙四小姐樓」,位於張氏帥府的大院的東牆外,為一座二層中西合璧式建築,因1928年—1930年間,張學良將軍的紅粉知己趙一荻(人稱趙四小姐)曾在此居住而得名。趙一荻故居佔地547平方米,建築面積428平方米,獨立成院,清幽雅緻。整幢小樓裝飾精美別致,這里既有體現中國傳統風格的描金彩繪,又有雕刻廊柱等歐式建築藝術的鮮明特色。其室內陳設以法式傢具為主,盡顯豪華氣派。 2001年10月,張學良舊居陳列館將「趙四小姐樓」進行全面修繕後,正式對外開放。內設會客廳、舞廳、餐廳、琴房、起居室、書房、辦公室等多個房間的復原陳列,真實再現了趙四小姐與張學良將軍共同生活的真實場景,演繹著他們偉大、動人的愛情故事。趙一荻故居不但是張學良將軍和趙一荻「當代冰霜愛情」的歷史見證,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學良舊居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一處引人駐足的亮麗人文景觀。
編輯本段西院紅樓群紅樓群位於帥府的西院,西院原為江浙會館,是江蘇、浙江兩省旅居奉天的同鄉聚會並兼做生意的場所,共有房間40餘間。張作霖買下榮厚公館後,江浙會館懾於張作霖的權勢,也將房舍做價出售。西院總佔地11017平方米,被張作霖買下後,與中院的四合院同時修建。西院南半部建有7間瓦房做帥府衛隊營部,瓦房南側到西轅門則為衛隊營訓練操場,7間瓦房是帥府衛隊營營部。西院北半部以青磚圍牆與衛隊營相隔,以東西並行建設兩組四合套院,每組套院均建正房、門房、廂房各五間。兩院各走獨立門戶,以與衛隊營界牆北側胡同為共同通道,與中院、東院相連,在中院的北牆處,原來建有一處網球場,東連大青樓,西接西院四合院,屬於西院建築,酷愛網球的張學良經常帶領兄弟姊妹在這里打球。西院的四合院西邊一套是張作霖的二哥張作孚的夫人及孩子張學成、張學文居住。張作霖共有兄弟三人,大哥張作泰早年因患病死去,二哥作孚與張作霖感情甚深,不幸的是在1909年的一次剿匪戰斗中陣亡,張作霖從此承擔了扶養家嫂和其子女的責任,將學成、學文視為己出,與學良兄弟一同啟蒙。令人痛心的是,九一八事變後張學成甘於充當漢奸,干出許多有辱民族大義、有損張家名聲的壞事,痛心疾首的張學良大義滅親,親自下令黃顯聲將其剿滅在北鎮高山子。西院四合院東邊一套則是張學良的幾位弟弟居住,張作霖一生娶妻六位,共生有八男六女,幾個兒子分別是學良、學銘、學曾、學思、學森、學俊、學英、學銓,姐妹六人分別是首芳、懷英、懷瞳、懷卿、懷曦、懷敏。前面已經提到幾位大小姐與壽夫人同住在小青樓。幾位兄弟隨著年齡的增長,相繼娶妻生子,1927年張學良的二弟學銘與姚氏結婚時,新房就設在此四合院,1918年張學良和於鳳至也曾一度在這里住過。張學良主政東北後,決定拆掉西院四合院和衛隊營房,請國內著名設計師設計了7棟具有英國都鐸哥特式風格的三層樓房,准備分給每個弟弟一幢。1930年秋天,在國際上招標,最後選定正給葫蘆島施工的荷蘭建築公司承建,雙方簽訂了合同,1931年春荷蘭方面開始修建。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張氏帥府陷於日本帝國主義魔爪中,張學良將軍只好通知荷蘭方面停止修建已打好地基並完成了地下室工程的紅樓群,荷蘭公司以合同為依據,要求張學良賠償全部損失。這一要求被張學良將軍斷然回絕,荷蘭建築公司為此訴諸國際法庭,張學良派專員前往日內瓦出庭申辯,據理力爭,指出:我本人全部財產包括施建工程已被日本當局強行霸佔,因而,也就不該由我繼續履行合同義務。法庭判處日本當局應當承擔履行建築合同義務。在此情勢下,日本方面迫於國際輿論壓力,只好接手履行建築合同,由它向荷蘭建築公司支付全部建築費。於是荷蘭建築公司繼續施工,但日本方面把7幢紅樓改成6幢,而且在設計位置上作了變動。1933年西院紅樓群正式建成。紅樓群是帥府規模最大,房屋最多的建築。大樓均為3層,地下一層,其中有兩幢廂樓,4幢正樓。每一幢樓的平面、立面造型各具特色,但風格大致相同,它們均採用三角形的山花、紅磚牆體、堅立比例的矩形方窗,壁柱、線腳、門窗框、檐部系採用白色石頭,色彩明快。盡管張將軍只見過設計圖紙,還沒見過這片樓房,但在沈陽市房產登記檔案里,這片紅樓群的產權歸屬欄里,仍赫然寫著「張學良」的名字。西院紅樓群是張氏帥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❽ 張氏帥府的文物價值

張氏帥府的木雕有兩個重要特色:一是與石雕密切配合;二是反映了張作霖的喜好。張氏帥府的木雕作品共有158件,不含大青樓木雕枋。其中,四合院正門上有39件,垂花門樓上有64件,二進院門樓上有25件,小青樓有30件。這些木雕多用於帥府建築裝飾,尤以正門門楣上合儀門上的木雕最有特點。
張氏帥府的磚雕藝術也堪稱一絕。在中院和東院里,共有磚雕116種,主要集中在一進院、門房和小青樓。既有鏤雕在磚上的,也有浮刻在磚上的,但無論在牆壁上,還是房山樁頭上,對建築的裝飾作用都是非常突出的。裝飾花紋圖案在帥府的磚雕中占的面積最大,內容也最豐富,有大麗花、盤腸花、葫蘆、葡萄等圖案,主要分布在大牆、照壁、花牆等牆壁上,布局對稱、嚴謹。 中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存最為完整的民國時期老建築群沈陽張氏帥府建築群已經「四分五裂」,其中原張氏帥府辦事處被遼寧省煤炭監察局及私人佔用50餘年。
2011年11月15日,沈陽市政府緊急組織市文物局、消防局、公安局、工商局、安監局、房產局、城管局等單位就此進行實地勘察並召開會商會議。原張氏帥府辦事處主樓完全改變了用途,現為遼寧煤炭監察局衛生院及老幹部處。一樓大廳為醫生辦公室及患者治療室,二樓為老人活動室及庫房,整個樓非常破舊。
沈陽市文物局表示,目前,這座老建築產權歸張氏帥府,其主樓現由遼寧煤炭監察局老幹部處和衛生室使用,裙樓平房由遼煤集團責任有限公司使用。其中有的閑置,也有的出租給了個人。
據張氏帥府館長郭俊勝介紹,帥府辦事處面積達1630平方米,原來主樓的裙樓有700多平方米,現已有257平方米被損毀。郭館長說,該建築已有許多地方殘缺不全,掉邊破角。由於極少維護,整個建築消防設備缺乏,主樓內電線電纜、燈具都已老化和部分損壞,部分給水、排水設施陳舊,夏天地下室有積水發生。 2001年8月,遼寧省人民政府興資6000萬元,開始整修大青樓。在整個整修過程中,為了能夠修舊如舊,有關部門在民間廣泛收集當年「帥府」的文物,實在找不到,就在文物市場買一個與原物相近的補上,其中張作霖辦公室內的銅床就是在天津的文物市場買到的。
2003年,「趙四小姐樓」進行全面修繕後,正式對外開放。內設會客廳、舞廳、餐廳、琴房、起居室、書房、辦公室等多個房間的復原陳列,真實再現了趙四小姐與張學良將軍共同生活的真實場景,演繹著他們動人的愛情故事。
2004年3月底開始,小青樓開始了自1918年建成後規模最大的一次修繕。除了對樓外表的彩繪等外部修繕工作,內部的木牆裙、木窗框、地板也都按照歷史原貌修繕,並恢復室內的傢具、裝飾擺件。
2008年,根據收藏在北京中國電影資料館的一部拍攝於上世紀80年前張氏帥府家中的紀錄片,沈陽「張氏帥府」博物館成功修葺復原了部分景觀,包括帥府大門門神、垂花儀門和多處匾額等。其中帥府大門門神、垂花儀門和多處匾額再現了昔日光彩。
2009年4月,張氏帥府博物館不僅恢復了帥府花園和張學良卧室,還將消失了數十年的八角涼亭、荷花池、園中花廳等帥府花園重現。

閱讀全文

與趙四小姐餐廳加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清60幀電影網站 瀏覽:170
翁虹和徐錦江 無敵風火輪 瀏覽:286
大學女生房間沙龍兩個女主叫什麼 瀏覽:366
韓國gl電影 瀏覽:580
看電影哪個位置好一點2d 瀏覽:68
賣原味內衣的電影 瀏覽:572
關於道士的電影 瀏覽:334
哪裡可以看除卻巫山這部電影 瀏覽:387
最黃 影視 瀏覽:989
看電視劇的免費網址 瀏覽:307
給老人吃奶的電影 瀏覽:444
三點盡露的電影 瀏覽:491
間諜電影香港 瀏覽:406
電影里女主角叫茉莉 瀏覽:22
50度電影有幾部 瀏覽:17
女人為出軌剪頭發的電影 瀏覽:381
李采潭的作品子 瀏覽:793
沐風少女在線觀看 瀏覽:837
強奸電影哪些 瀏覽:723
美國免費電影專區 瀏覽: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