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餐飲加盟行業的發展前景以及空間,請賜教
餐飲行業的發展前景依然很大,畢竟民以食為天,但是並不代表所有的餐飲業發展前景都大,這得看市場,看人們需求,另外口味,風格,地段,服務,環境,價位,創新等等一系列因素都決定了你所投資的餐飲業的發展
2. 餐飲加盟行業的發展前景以及空間
只要有人類的存在,餐飲業就有存在的必要。人人都離不開吃,追求美味佳餚是人類的天性。因此,社會越是向前發展,對餐飲業的需求就越強烈,餐飲業的發展前途也就越光明。尤其是在中國,餐飲業更是一個大有可為的朝陽產業。
1、快速發展的經濟,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的更新以及帶薪節假日的增多,決定了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家庭走進餐館和酒樓。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人們生活條件和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也意味著在家就餐的人員將逐漸減少,而外出就餐的人員將日益增多,下飯館將會成為人們的「家常便飯」。
加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使農村人口不斷轉入城市,將提升整體消費水平,消費群也會隨之擴大。
2、餐飲業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根據國際經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00美元左右時,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步伐加快,在外就餐頻率提高。與國外的餐飲業相比,我國餐飲業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從人均餐飲消費水平看,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年餐飲消費不足100美元,而美國達1600美元,法國達1050美元。可見,其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另一方面,2011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43.1%,就業人員佔全部就業人數的比重僅佔35.7%,並且企業經營規模仍然偏小。從國際比較看,不僅低於發達國家,而且低於世界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需要更好地挖掘我國服務業吸納就業的潛力。
3、隨著商業往來、社會交往活動的增多,人們相互間的聯系會更加密切,接觸更加頻繁,探親訪友、觀光度假、商務會議等活動也會增多。一起用餐聊天、洽談業務、聯絡感情的幾率也將大大增加,餐廳無疑將成為首選之地。
4、加入世貿組織及中國旅遊魅力的進一步展示,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將會繼續進入中國,餐飲業將成為發達國家對中國進行資本和品牌輸出的載體。麥當勞、肯德基等外國餐飲企業,已經在中國落地生根,遍地開花,其他一些跨國飲食企業也將紛至沓來。有跡象表明,今後將會有更多的外國名牌餐飲企業進入中國市場。
5、目前餐飲消費需求主體來自城鎮居民,而農村餐飲這個龐大的市場還沒有啟動。從長遠來看,梯級式的需求格局決定了餐飲市場具有較大的連續性和可開拓性,巨大的農村餐飲市場將為我國餐飲經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餐飲市場將更趨多元化發展趨勢
1、餐飲形式更加多樣,且越來越隨意。隨著社會生活日益多樣化、多元化,餐飲形式也會更加多種多樣,休閑餐飲、浪漫餐飲、沙龍餐飲、旅遊餐飲、娛樂餐飲、會展餐飲、網路餐飲、郵遞餐飲等都會更多地進入人們的生活,而傳統餐飲的形式會受到很大的挑戰。
2、與餐飲形式更加多樣化相匹配,人們對就餐環境的要求會越來越高。一部分人會追求豪華、超豪華、異域環境,比如西安出現的歐洲皇家餐飲、皇家服務受青睞就是證明,但是大多數人對餐飲環境的要求是新穎、別致、典雅、舒適,花園式餐飲、園林式餐飲、野外餐飲、露天餐飲會被一部分人所接受,所嚮往。
3、餐飲營養化將成為人們追求的重要目標。隨著社會的進步,尤其是人們生活水平、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吃飯不只是追求口感、口味,講究色香味形,而且會越來越講究營養,講究飲食的合理和科學,講究營養與搭配,講究食品安全。營養餐飲、保健餐飲的出現將會對餐飲業提出更高的要求,烹飪營養學將會被人重視,營養技師將會受歡迎。
4、餐飲品種會更加豐富。尤其是外域餐飲會大量進入中國,會更加豐富,在中國傳統菜系越來越淡化的同時,國外的菜系卻可能強化和突出,如法國大菜,俄羅斯大菜、義大利菜、土耳其菜、日本料理、韓國料理都會逐漸被人所接受。
從發展趨勢看,居民在外就餐將繼續增加,大眾化餐飲經營的市場空間也將不斷延伸,假日消費的空間繼續看好,大眾經營品種和餐飲食品開發將不斷加快,由此推動我國餐飲業的發展。
3. 未來餐飲發展趨勢如何
消費者餐飲需求多樣化
消費者需求多樣化包含如下兩層意義:一是消費者的餐飲用途多元而導致的餐飲需求多樣化,二是針對單個消費者的口味多元而導致的餐飲需求多樣化。例如一個消費者喜歡麻辣口味的同時也可以很喜歡糖醋口味,在喜歡川菜的同時也可能喜歡粵菜,喜歡堂吃,亦喜歡外帶。值得注意的是,餐飲用途的多元需求直接導致消費者餐飲支出的結構多元。相應的,餐飲企業存在的意義就在於部分或者全部滿足這些需求。
餐飲O2O規模飛速增長
互聯網浪潮沖擊下,餐飲行業的互聯網化飛速發展。從最初的點評模式開始,團購、外賣等諸多模式不斷涌現,當前,餐飲行業已成為本地生活服務行業中互聯網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訂外賣、在線預訂、團購都已成為消費者就餐的常規選擇。2018年,中國餐飲O2O行業市場規模近8千億元,美團餓了么市場份額達94.3%,較去年同期增長87.0%,發展速度令人驚嘆。
全民營銷時代
對於大眾創業者而言,線上加線下也早已開始應用,例如申請商用微信號,培養粉絲,宣傳產品,即使是傳統的商鋪也可以運用到微商的技巧對自己業績產生較大促進作用。而抖音視頻的拍攝更不用說,今年多數網紅店的誕生,無不依賴於這個平台的巨大流量,毫無疑問全民營銷的時代已然來臨。
當然,線下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視,再好的宣傳頁離不開強有力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綜合考慮各個方面是當下店鋪經營者必備的功課,把管理經營當做一門藝術去學習,會發現其中蘊藏的奧秘即社會發展的規律,長久如此,無論是店鋪盈利還是創業者的自我成就也就指日可待了。
餐廳智能化服務開始顯現
目前已出現多家高度智能化服務的餐廳,從點餐、買單、取餐全部實現了自動化。國內也出現多家機器人的送菜服務,很多餐廳開始用高科技武裝餐廳,從點餐、下單、送菜實現了自動化。並完成電子支付。智能化機器人服務不僅將減少人工成本,也對吸引顧客,提高營銷很有益處。可以預見,中國餐廳的智能化服務將有更大的普及。例如日本一家回轉壽司店帶來全自動化的高科技體驗,變革了後廚生產製造與外場消費者點單的關系,196個餐位的餐廳只要50多名操作員,沒有廚師和收銀員。採用高科技系統後,這家店每年節約下來的食材價值約12億日元。
4. 餐飲業的發展趨勢
餐飲行業六大發展趨勢:
信息技術將推動 企業管理水平提升
品牌形象提升和產業鏈 打造成為企業制勝法寶
食品安全將在政府監管和企業自我完善中普遍加強
人員素質和人才培養在循序漸進中有所提升
融資擴張將成為餐飲業加速發展的新模式
綠色健康、節能環保的概念將成為餐飲業主打
在當前低碳經濟的大方向下,商貿服務業節能減排的潛力非常大。比如,500家中小型餐廳用電磁廚房設備可以替代燃 氣,一年可減排1萬多噸,節約燃氣2000萬立方米,節省費用7000多萬元。餐飲企業在水電成本上漲、外部環保衛生要 求不斷提高的背景下,會促使餐飲企業在環境衛生和節約能源方面下功夫。
背簍人家餐飲有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旗下的新民生態農庄,種養了黃鱔、泥鰍、牛蛙、田螺、雪峰雞、蓮藕等幾 十種產物;建成了背簍人家加工坊,著力開發湘西壇子菜系列,干貨系列,臘味系列,佐料系列;以背簍人家廚師飯 堂為基地,組建了以張氏炒鵝第八代傳人張斌為主的菜系研發團隊,推出的婆婆鵝、堂客雞、鄉村鍋巴和苗鄉美酒受 到全國各地顧客的追棒。背簍人家菜系地道、正宗,「出於然而勝地然」 。推薦一下,很不錯的。
5. 餐飲加盟公司ppt怎麼做
這個網上很多。下載就可以用用
6. 餐飲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2020年,數字化轉型被推上風口浪尖,要不要做轉型?怎麼轉?什麼樣的企業必須轉?是否有必要轉?等等一系列問題,我這里用一些比較淺顯的例子來簡單的分享下!
如果把餐飲行業發展史簡單粗暴的分成了四個時代,可以劃分為:90年代的「單體大酒樓」、00年代的「重資產直營連鎖」、10年代的「弱管控加盟連鎖」、正在進行中的「智能化餐廳」,如果將前三個時代分別稱為1.0、2.0、3.0時代,那麼當前正處於餐飲的「4.0」時代。
前三個時代都是按照經營模式劃分,為什麼4.0時代卻以「智能化」為主角呢?如果按照經營模式來說,「2.0時代」自建央廚、自己開店的重資產模式導致老一代直營連鎖餐飲企業發展穩健卻緩慢。「3.0時代」則反其道而行之,輕資產大行其道,餐企總部啥都沒有,依靠加盟模式快速擴張,雖然發展迅猛,但由於管控力度差,關店一樣迅速。到了「4.0時代」,這兩種模式開始融合,往往採用總部與加盟商合夥開店,同時總部對加盟店採用強管控模式,這就既達到了通過加盟模式快速擴張的目的,也達到了擴張而不失控的穩健經營。
但如何能夠融合輕重兩種模式,理論上存在的可能性,在實際落地過程中卻並不容易。「強管控而不增添過重的管理團隊和過多的管理成本」、「合夥制快速擴張的同時保持統一管理和戰略一致」、「在確保生存的基礎上尋求新的增長點」,這些單純依靠傳統的管理方法已經不容易做到。於是,「數字化」被重新提上了日程。
1、對「餐飲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普遍誤區
數字化轉型,可能很多人覺得並不陌生。因為「上系統」這件事,幾乎所有的餐飲企業都已經做過了,或者正在做。「上系統」就是「數字化轉型」嗎?
對於餐飲企業來說,「上系統」的第一念頭就是「收銀系統」,於是,很多餐飲企業將「數字化」和「收銀系統」畫上了等號。更高級一些的,再加個掃碼點餐、掃碼支付,貌似餐廳就變成了「智慧餐廳」,所謂「數字化轉型」也就完成的差不多了。
將「餐飲系統」與「收銀系統」畫等號,是對企業信息化的一種狹隘認知。
餐飲信息化包括的方面很多,收銀系統僅作為門店與顧客之間其中一個交易埠,除此之外,掃碼點餐、自助點餐屏、自營外賣、積分商城...這些均屬於「交易埠」范疇。而無論是哪一種「交易埠」,其解決的也只是餐廳與顧客的觸點,採集最初級的顧客交易信息,或者說,這僅僅實現了「交易數字化」,但還遠未實現「管理數字化」。因此,僅僅將「數字化轉型」視為「上收銀系統」,是非常片面的。
01、組織在線
組織在線,是指企業組織結構的數字化。從HR的角度來說,就是通過人力管理系統,將全企業人力結構和人資檔案囊括其中,實現合同、排班、考勤、績效、薪資管理一體化,這是宏觀層面HR的「數字化轉型」。
而從廣義組織管理來說,還包括招聘、培訓、即時通訊,例如通過企業微信,將員工日常應用工具全部嵌入,形成統一的員工辦公台,從形式上消除員工辦公分散性,是從微觀上實現了員工的「數字化轉型」。
02、業務在線
業務在線,指的是營業、營銷、供應鏈數字化,這往往是指企業整體信息化中的「業務中台」部分。
提起「業務中台」,很多餐飲企業依然是一頭霧水,這個耳熟能詳的熱詞究竟意味著什麼,很少有人能夠說得清楚。在這里我就來做個簡單的比喻,大家應該都打到一些400售後電話,接聽者往往是聲音甜美的客服小姐姐。但我們都知道,你說提出的問題,並非是這個客服小姐姐能夠以一己之力全部解決的,事實上大部分情況下, 這個客服小姐姐只是該企業與你接觸的一個觸點,她的作用在於從你這里獲取到客服請求和問題,而大部分問題她無力自己處理,而是由她後面的各個業務團隊來實際處理的,處理完成後,由她給予你反饋。
回過頭來再看餐飲信息化,所有的交易系統(例如POS、掃碼點餐、外賣小程序等),都相當於這名客服小姐姐,它們界面友好美觀,如同客服小姐姐的甜美語音,給予顧客美好的體驗。但用戶的訴求並非這些交易端可以直接解決,在顧客看不到「後端」,有著龐大的業務處理系統,專門用於進行訂單處理、營銷運算、出庫、廚房指令、財務核銷、異常處理等,這個龐大的業務處理系統,就是人們常常說的「業務中台」,而每一個聲音甜美的客服小姐姐,則相當於一種類型的「前台」(例如POS、掃碼點餐、外賣小程序等)。「前台」可以多種多樣,如同每一名客服小姐姐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語音和風格,而「業務中台」則整齊劃一,統一處理所有「前台」收集到的指令,經過處理後再反饋給「前台」,由「前台」回饋給顧客。
在沒有建立「業務中台」之前,所有的「前台」,要麼是「自己接單、自己處理」,因各個前台的水平參差不齊而無法給顧客很好的體驗;要麼是「每個前台都有自己單獨的後台」,導致各系統之間相互割裂,形成「信息孤島」。因此,在餐飲企業信息化越發復雜的今天,「業務中台」的建立則顯得尤為重要,某種程度上,餐飲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也代表著餐飲企業信息系統的「中台化」。
在所有的業務中台中,有三個中台非常關鍵,即營業中台、營銷中台、供應鏈中台,分別實現「連鎖營業統一管理、會員營銷統一管理、供應鏈統一管理」。各種業務中台的建立,最重要的結果就是實現了「前端輕而多元,後端重而統一」。餐飲企業的每種交易類型都可以有適合自己的交易前端,而前端的多樣性卻不會引起後端管理的孤島化。
03、生態在線
「生態」原本是一個環境學詞彙,指的是食物鏈的「上下游關系」。放到產業界,所有的商業行為均存在供需雙方,「生態」則指的是供需平衡重的「上下游關系」。餐飲企業的生態在線,主要指的是餐飲企業通過包括自營外賣平台、新零售商城、供應鏈采購在內的交易平台,建立以本企業為中心,連接C端消費者和B端商戶的上下游關系。
對於消費者來說,除了到店消費外,店外消費最可能發生的就是外賣行為和零售行為,也就是互聯網領域經常提到的「到家服務」。通過小程序形成的自營外賣平台和零售商城,顧客可突破傳統到店消費的「人貨場」限制,從而商家可提供給顧客「門店到家,隨時消費」的能力。
除了消費者外, 餐飲企業的另一重要下游則是自己的客戶或加盟店。他們從總部進貨,再從門店加工成菜品後賣給顧客。從供應鏈的角度來說,總部的收益來源於「干線物流」,區域倉庫的收益來源於「支線物流」,而門店的收益則來源於「最後一公里」,這就將總部、區域、門店串聯成了供應鏈條,再通過門店的「到店業務」和「到家業務」連接消費者,完成最終消費,形成餐飲企業完整的上下游生態鏈。
04、數據在線
通過交易端實現顧客觸達,通過業務中台實現業務運算和處理,通過生態完成上下游聯結,而在這些過程中,將產生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是企業的重要資產,卻甚少有企業能夠將他們充分利用起來,更多的依然是從財務層面做一些統計報表,這無異於一種巨大的資產浪費。
其實大多數餐飲企業並不是不願意使用這些數據,而是不知道該怎麼用這些數據。的確,這些數據並不是通過人們熟知的「Excel」簡單公式就能變得有意義,更重要的是通過「數據模型」,讓這些散亂的數據星辰更對經營決策有價值的數據。
那什麼是「數據模型」呢?數據模型類似一個框架,將你看不懂的散亂數據套入框架,即可按照框架輸出你能夠看得懂的數據結果。例如,你手中有幾個G的營業數據,你沒有時間也不可能去看每一條交易的明細,但你希望能夠從中指導「在營業額最好的前五個區域中,哪三種菜品銷量是最高的」,這句話便是一個模型。當在系統中實現了這個模型後,你把手中的幾個G的營業數據導入到模型中,模型就可以立即告訴你想要的結果,這便是「數據在線」的意義所在。
對於數據模型來說,系統一定要實現「可定製化」和「易定製化」,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人們對於數據分析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所以無論系統預先涉及了多少種模型,都是不夠用的。最重要的還是要讓用戶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制定模型,所以數據系統一定要具備模型自定義能力。另外,自定義模型往往要求用戶有一定的數據分析能力,通俗的來說就是用戶自己要「有想法兒」。但這對用戶來說,要求就比較高,所以,成熟的數據系統往往具備「敏捷建模」能力,盡可能降低對用戶的要求,讓用戶易於在系統中建模。
當餐飲企業實現了「數據在線」,才算是真正實現了從業務到數據的一體化閉環,達到了企業信息化的最大價值。
以上所講到的「四個在線」,可以視為餐飲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標志,看到這里你應該已經可以理解,所謂「數字化系統」並非「上系統」,而是通過「上系統」的方式實現企業管理提效和數據閉環的效果,因此,系統只是「工具」,完整的整體規劃和分步實施,才是數字化轉型成功的關鍵。
當餐飲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後,將讓本企業內的所有信息化系統形成有機一體,消滅信息孤島,且具有較強的可擴展和可升級空間。企業依賴整個信息化系統,將實現企業運作效率提升,使企業走向敏捷化和彈性化,從而增強企業伸縮性和抗風險能力。這便是在這個後疫情時期,餐飲行業重新反思「數字化轉型」的原因。
7. 餐飲業如何賺錢 三四線城市餐飲發展趨勢分析
餐飲行業或將實現全面的互聯網化
伴隨消費的不斷升級,餐飲行業呈現加速變化的趨勢。餐飲供應鏈正在提升企業的效率,未來幾年,餐飲行業或將實現全面的互聯網化。
中國餐飲業收入分析預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餐飲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餐飲業收入達到3.9萬億元,規模僅次於美國。預計2018年我國餐飲業收入將超4萬億元,達到43541億元,全年增速將維持在10%左右。而在2017年國民生產總值82.71萬億中,跟「吃」有關的佔比為16%即近14萬億,表明未來餐飲新零售進化空間巨大。預計到2020年我國餐飲業收入將達到了51997億元,同比增長8.9%
2012-2020年中國餐飲業收入統計及增長情況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餐飲行業正發生較大的變革
從2015年開始,中國餐飲行業呈現加速變化的趨勢,從行業來看有兩個重要的驅動力,1、消費行業升級,有些人喜歡看性價比,而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個性化,想要新的不同的生活方式,使得行業需求發生很大變化。
2、餐飲行業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傳統的餐飲講究口味、色香味,更多是食材本身的特點,新興的餐飲品牌講究格調、生活方式、環境、創新的感覺,這兩個維度相互之間是融合的關系。伴隨消費升級和消費個性化,很多需求還沒有得到滿足,餐飲行業正發生較大的變革。
餐飲供應鏈讓企業效率更高
餐飲供應鏈指一個企業所有包括食材的供應商,與其有關系的供應商、物流、倉儲等一系列的管理。還有一類供應鏈是B2B的供應鏈,企業的供應鏈有50個采購的供應商。比如某電商的生鮮超市,有一套完整的供應鏈。辰森世紀服務於大型連鎖餐飲企業,在全國有很多門店,有大量消費者,也有大量食材采購、生產加工,供應商有跨地域的趨勢。
連鎖餐飲企業怎麼盈利?
就是通過原材料進行加工生產出成品,食品再賣給消費者,其中有毛利。供應鏈解決的問題是讓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成本最優化、效率最高,不僅解決跨地區、跨城市在經營過程中的需求,還解決食材的管理效率問題,然後把成本降下來,把毛利提上去,就是幫企業創造利潤。
未來會是怎樣的趨勢?——用科技提高新餐飲效率有巨大空間
餐飲產業未來發展,可以概括為線上線下一體化、供應鏈垂直整合、以及餐飲零售化三大趨勢。
餐飲行業的供應鏈屬於初期階段,運營手段和運營工具是決定競爭力的關鍵。供應鏈系統包括智能餐廳系統,目的是增強競爭力。
供應商送貨的時候,所有產品都有銘牌和二維碼,收貨人員用手機掃一下,就能顯示產品的數量,並區分一級品質和二級品質,然後自動對應財務系統,如果60天結賬,提前45天就提醒財務預留款項,可以提升效率。科技對服務業的幫助可以節省成本、提高效率,未來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再過幾年,一大批餐飲企業會變成新餐飲,效率會高很多。在硬體工具時代,收銀機只能當收款的工具。在餐飲ERP時代,不僅需要收銀機,還要後台、會員、供應鏈端的管理。在「ERP+互聯網」階段,餐飲的ERP系統會對接互聯網O2O、團購等。現在是新餐飲、新零售時代,不管是企業內部還是外部都要全面互聯網化,可能會持續三年到五年時間完成基礎設施升級,實現全面的互聯網化。
8. 餐飲業發展趨勢
發展趨勢大體上可以理解為 越來越細分的產品滿足越來越細分的市場。高檔餐飲市場也在慢慢的細分市場,而且高檔餐飲基本上接近飽和,投入成本高,運行困難,一不小心就跌個大的。
小餐飲適合新創業,而且小餐飲做好了投入產出比也會很高。
做好餐飲小店,特色是其一、競爭力是其二、品牌是第三。
小餐飲企業主要是面對的普通工薪階層日益高漲的餐飲消費的藍海市場。特色就是做什麼產品,競爭力可以理解為產品的優點,口味是否負責當地需求,菜品製作標準是為合適是否能夠貫徹執行,服務是否適合我的市場定位(並不是服務項目越多,服務標准越多越好,重點是適合自己的細分市場客戶的需求,別把人嚇跑了),再者我的企業運營成本控制如何,你在價格優勢上還有沒有利潤可賺,還有我的管理成本時候恰當,綜合考慮自己能有一個什麼收益率。
如何選擇特色餐飲,我認為1、看當地的消費習慣;2、找運行體系合理並且可操作性強的加盟企業;3、照這樣的已加盟店消費幾次考察一下以上所提到的幾個問題。
祝你生意興隆
9. 餐飲業未來發展趨勢
近年來,中國餐飲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連續20多年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餐飲業已經成為我國第三產業的一個支柱行業。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餐飲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前瞻》數據顯示,我國餐飲業零售額從1978年的54.8億元到2010年的1.76萬億元,零售額增長320多倍,人均餐飲消費額也增長了200多倍;今年1-8月,我國共實現餐飲消費額12923.0億元,同比增長16.4%,顯示強勁的增長勢頭。
目前我國飲食行業的競爭,已由單純的價格競爭、產品質量競爭,發展到產品、服務與企業品牌的競爭,文化品位的競爭;由單店競爭、單一業態競爭,發展到多業態、連鎖化、集團化、大規模的競爭;由在本地發展走向外地發展,由小城市向大中城市發展,由東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區發展,也有的是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由西部向東部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