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必勝客真的有那麼好吃
本來就好吃,但是我除了某些極特殊情況(如:①別人請客;②去參加運動會中場暫停;③某些重大活動之前(如:第二天考試或去大城市旅遊等);④聖誕節;)一般只在北京吃必勝客。
❷ 冉邁餐飲的實力怎麼樣
冉邁成立了十餘年,知名度很不錯,公
司在秦皇島,實力方面也不錯的。
❸ 必勝客是什麼東西
Pizza Hot的音譯!
在中國做得像比較高檔的飯店,可以點菜或是做桌子上吃。但在我們這里(紐西蘭)不過就是個普通的批薩店,都是打電話預定然後會有人送到你家的,或者自己上門去取也可以。但一般不提供在店內吃的。大號的批薩餅價格在12-15紐幣左右,要送的話需要額外加個兩三塊。不過我個人覺得不如Domino's Pizza和Hell Pizza好吃。
❹ 合肥的必勝客的PIZZA味道我感覺就這樣,為什麼每次從步行街過那麼多人排隊啊
前2天還在那吃飯來著,原因其實很簡單,在合肥呆過好幾年,那裡也吃過好幾次,味道可以說不敢恭維,其實看的就是就餐環境還能湊合,沒有盧州老鴉店那麼吵,所以排隊限制人數是起到餓大作用,還有面子問題致使很多去吃的人不是吃東西,是當奢侈品去吃的,所以合肥百盛下面那唯一的PIZZA HUT成為了大家追捧的請客之地。說實話,那裡的也能叫PIZZA?餅胚嚼起來實在不爽,酪加的也不對。
另:據我所知合肥沒有必勝宅急送
❺ PIZZAHOT 什麼意思
Pizza Hut吧?!
pizza hut是必勝客的英文稱呼
屋頂作為餐廳外觀顯著標志的必勝客,如今已是全球最大的比薩專賣連鎖企業。在遍布世界各地一百多個國家,每天接待超過4,00萬位顧客, 烤制1,70多萬個比薩餅。必勝客已在營業額和餐廳數量上,迅速成為全球第一的比薩連鎖餐廳企業。必勝客公司屬於世界最大的餐飲集團-百勝全球餐飲集團,目前百勝餐飲集團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 32,500 家的連鎖餐廳,是全球餐飲業多品牌集合的領導者。
在進一步加強在大城市布局的同時,必勝客開始大舉進軍中國的中小城市。據了解,必勝客把中國市場分為4個層次: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屬於一線市場;南京、杭州、合肥、濟南等省會城市屬於二線市場;蘇州、常州、溫州、寧波、金華、湖州、嘉興等地級市屬於三線市場;而餘姚、常熟等縣級市屬於四線市場。必勝客華東市場總經理童若鳴日前對媒體透露,隨著中國中小城市的迅速崛起以及居民消費水平的顯著提高,必勝客開始將市場拓展的觸角伸向中小城市,特別是以縣級市為代表的「四線市場」,以提高必勝客在中國市場的覆蓋率和滲透率。
統計顯示,自1990年在北京開出第一家店以來,必勝客迄今已在中國50多個城市開設了187家連鎖店,員工超過1萬人。其中,華東市場就有69家連鎖店,分布在15個城市。據透露,到今年年底,必勝客在中國的連鎖店將達到200家。童若鳴說,「今後,必勝客將保持迅猛發展的勢頭,使必勝客連鎖店及其衍生品牌『必勝宅急送』在華東市場以及全國市場遍地開花。」
據介紹,必勝客在中國的連鎖店全部採取直營模式,開設一家連鎖店的投資大約在500萬元人民幣左右。從1958年美國年輕的卡尼兄弟以一間只有25個座位、像小屋(hut)一樣的比薩餐廳開始創業至今,短短47年,必勝客已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比薩連鎖店體系,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35萬家分店,25萬名員工,每天向超過400萬名顧客提供170多萬個比薩。
必勝客屬於百勝餐飲集團。百勝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餐飲集團,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3.3萬家連鎖店和84萬名員工。旗下擁有肯德基、必勝客、塔可鍾等世界知名餐飲品牌,分別在烹雞、比薩、墨西哥風味食品及海鮮餐飲領域名列全球第一。
必勝客大事記
1958年 美國年輕的Frank and Dan Camey兄弟倆,向母親借60美元,在美國Wichita開設了第一間必勝客比薩餐廳。
1959年必勝客在堪薩斯州正式成立公司,並在州內的Topeka開設第一家特許經營的必勝客餐廳。由Dick Hassur自主管理。作為特許經營者,迪克被獲准使用必勝客注冊商標和秘密的產品配方,並同時得到卡尼兄弟在管理上的協助。
1965年 必勝客第一支電視廣告片「Putt-Putt to Pizza Hut」開始投放。
1967年世界最大的比薩(直徑6英尺)在德克薩斯州的必勝客餐廳隆重開業之際烘烤出來。
1968年必勝客在加拿大開設第一家國外分店,從此開始走向國際市場。
1969年必勝客開始全面採用紅色屋頂裝飾。同年,墨西哥第一家必勝客分店在Guadalajara開業。
1970年 澳大利亞第一家必勝客餐廳開業。
1971年必勝客無論在營業額還是餐廳數量方面,都成為全球第一的比薩連鎖餐廳。
1972年必勝客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第1000家必勝客連鎖餐廳在美國堪薩斯州的威之達市開業。
1973年 必勝客在日本及英國開辦連鎖餐廳。
1976年必勝客第100家國外連鎖餐廳在澳大利亞開張。必勝客第2000家連鎖餐廳在美國密蘇里州開業。
1977年必勝客與百事可樂合並,在「百事可樂」的幫助下,必勝客開始向全球開拓的方向發展。必勝客在德克薩斯州開設第3000家連鎖餐廳。
1979年 必勝客在科威特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開拓市場。
1988年必勝客慶祝誕生30周年。在全世界的連鎖店超過6000家。必勝客推出的獎勵讀書計劃受到里根總統嘉獎。
1989年必勝客在全美推出「加入必勝客工作」計劃,招募了10000餘名殘疾員工,該計劃被認為是當時餐飲業首創的最大慈善倡議。必勝客在國外的第1000家分店在加拿大安大略州開業,至此,必勝客在全球54個國家擁有分店,必勝客歷史上第一次為白宮遞送比薩,為第一夫人芭芭拉·布希舉辦的「閱讀是基礎」的招待會提供服務。
1990年必勝客餐飲體系的年營業額達到40億美元。同年,必勝客進入中國市場,在北京開設第一家中國分店。
1991年俄羅斯的葉利欽總統剛平息一場政變時,必勝客向他及其支持者提供了最具歷史意義的外送服務。
1995年必勝客被《飯店和社會機構》雜志評為1995年「連鎖的選擇」獎項,被視為在過去11年裡最好的比薩連鎖店。
1997年必勝客所屬百事餐飲集團從百事集團分離出來,於當年10月7日在美國成立全球最大的餐飲業集團--百勝全球餐飲集團,原百事集團成員全球著名的必勝客、肯德基、塔可鍾三家餐飲公司,同時宣布成為百勝全球餐飲公司成員。
1998年 必勝客「上海旗艦店/美羅店」在上海開業。
1999年必勝客在中國江蘇省第一家比薩連鎖餐廳在蘇州開業。必勝客在中國浙江省第一家比薩連鎖餐廳在杭州開業。
2002年1月必勝客首次在中國推出中式比薩「富香團員」與消費者共度中國新年。3月12日,百勝全球餐飲集團總部在美國宣布:集團內除已擁有並經營的必勝客、肯德基及塔可鍾三大著名連鎖品牌外,與Yorkshire Global Restaurants公司簽署合約,收購了其屬下的A&W及Long John Silvers兩個國際餐飲品牌。收購這兩家新品牌的同時,百勝全球餐飲集團的英文名稱將同時由Tricon Global Restaurants, Inc,改為Yum! Brands, Inc。但百勝集團的中文名稱仍沿用目前使用的名稱不會改變。
2003年1月10日中國必勝客開店突破100家。以100家店為新的起點,必勝客在「休閑餐飲」的基礎上,以更易親近的定位「必勝客歡樂餐廳」出現在中國餐飲市場。4月,中國必勝客在午茶和夜茶時段(每天的14:00--17:00,20:00以後)推出「開心茶點」。11月,「必勝宅急送」在中國開放特許加盟業務。
必勝客之「必勝」招法
必勝客目前尚未達到規模效益,叫停加盟是為了規避風險。但特許經營之門不會永久性關閉。
1990年,必勝客在北京開設第一家中國分店。1993年,作為必勝客中國內地惟一特許加盟商,香港怡和集團搶灘華南。自此,必勝客走上了艱難的擴張之旅。
從「休閑餐飲」到「歡樂餐廳」,必勝客二度定位,「醉翁」何意?一張「比薩」,一種文化,必勝客的「文化攻勢」又是怎麼一番景象?人均消費40—60元,卻依舊是排隊等候的火爆場面,是何原因呢?
為歡樂「變臉」
「我們就是試圖帶來一種更新的餐飲時尚,積極地尋求自我突破。當消費者的生活水平已經超出你的服務水平時,你必須想到如何重新引導他們向更高的境界邁進。快樂生活是一種世界大趨勢,也是人生意義所在。」一位必勝客高層如是說。
2003年1月,中國必勝客開店突破100家,以此為新起點,必勝客從「休閑餐飲」向「歡樂餐廳」漸進。10月,收回華南必勝客經營管理權以來,經過半年的調整,必勝客實現了形象的全面轉型。必勝客中國區總經理羅維仁出席廣州「必勝客歡樂餐廳全新形象」慶典活動時宣稱,從即刻起,必勝客將以更美味的食品、更舒適的環境和更人性化的服務給消費者帶來「歡樂餐廳」的新體驗。這標志著必勝客新發展規劃的正式出台。
首先,歡樂美食。這里的消費群以年輕一族為主,時尚的、流行的元素為必勝客鋪上了歡樂的背景。沒有嗆人的油煙,沒有令人作嘔的蚊蠅,有的只是干凈的桌椅和明亮的窗戶,心情自然舒暢愉悅。一向求新求變的必勝客最近又推出新款餐品:挪威紅鱒魚。必勝客的比薩專家漂洋過海,終於在挪威大峽灣覓到珍奇——挪威紅鱒魚,又一個「環宇搜奇系列」奇跡誕生了。同時,注意因地制宜,比如「蜀中大將」從選料和口味上頗具四川特色。
其次,歡樂環境。為突出歡樂氣氛,所有餐廳都增加了抽象派西式壁畫、壁爐狀的出餅台、隨處可見的廚房小玩具等,還為就餐的年輕人和兒童量身定製了許多游戲項目。比如在比薩上桌之前的「沙拉吧」,拓展思維,「裝配」出一份新鮮美味、多得冒尖的沙拉大餐等。
再次,歡樂服務。在客人被服務員領到餐台前坐下後,服務員並不在顧客左右。這就是「必勝客」 的距離式服務,有距離是為了在客人的感受上造成無距離。服務生的「眼力」很好,當客人有所需求時,他們會從客人的眼神、表情或動作中讀出客人的期待,適時提供服務。正是由於這一系列歡樂元素,使其品牌精神得以在細節上體現出來,才使得一個洋品牌在古老的中國大地上生根發芽。
必勝客形象的二度定位,無疑是擴大了消費群,目標明確地指向了年輕人、白領和家庭,其消費形式也以朋友聚會、家庭聚餐、情侶約會為主。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調整後的華南必勝客在產品價格上給消費者帶來了新驚喜:各類產品降幅達到15%,算是「歡樂價格」吧。
叫停特許經營
2004年5月下旬,中國百勝餐飲集團宣布:國內130多家必勝客分店的經營管理權已全部收回。必勝客中國區總經理羅維仁表示,必勝客以後將不採用加盟店經營的模式,而是由百勝總部統籌管理及業務擴張。
是模式問題,還是加盟商問題?業內人士各持己見。
加盟是餐飲連鎖行業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商業模式,百勝這一逆反舉動意欲何為?有媒體稱,百勝結束與怡和集團的合約,是因為不滿意怡和集團在華南的擴張速度。截至合約期滿,怡和集團在華南地區只開設了19家必勝客餐廳,滯後於必勝客在全國的擴張速度和華南地區經濟的高速發展。另外,這些餐廳在運營上與百勝集團統一模式有出入,在品牌策略和市場策略上沒有很好地執行百勝集團的想法,比如在「歡樂餐廳」定位上雙方就很難達成默契。
另有人士分析,是特許加盟模式不能完成百勝的使命。必勝客在1990年進入中國,起先全是自己經營。即使在怡和集團進入之後,必勝客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還是以自己經營為主。選擇兩條腿走路、兩種模式並存,是為了降低風險。即便是在特許經營方面開拓較早的肯德基也是走得小心翼翼,目前為止也只有40多家加盟店,占不到總數的5%。
必勝客目前尚未達到規模效益,叫停加盟是為了規避風險。但,特許經營之門不會永久性關閉,停止代理加盟,是想依靠百勝集團雄厚的實力、豐富的餐飲行業經驗,先把品牌做大做強。至於重新開放的時間表,誰也說不清。
和同門兄弟肯德基相比,必勝客顯得更加謹慎,甚至有些保守。關閉特許加盟之門讓業界對必勝客能否迅速擴張產生了一絲憂慮。但叫停特許經營於必勝客而言,利還是明顯大於弊的。
首先,必勝客和肯德基在定位上不同。肯德基是中檔快餐,必勝客是中高檔正餐,而且其品牌在中國尚待成熟,擴張能力頗受質疑。時下,關鍵的是要提升品牌含金量,而非盲目擴張。
其次,必勝客需要掌握直接控制權,建立一個統一協調的管理體系,從而完美體現和執行公司理念。否則,難以長遠發展。再次,叫停特許經營,依靠百勝集團雄厚的實力、豐富的行業經驗,走少而精,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路子是正確的。最後,對於消費者而言,直營方式拋開了中間環節,產品質量會更有保證,價格也更加實惠。
本土化上下功夫
肯德基的本土化策略取得了公認的成功。作為同門兄弟,必勝客也頗多借鑒。但是,絕非照搬照抄。與肯德基最明顯的不同是,必勝客取消了肯德基辦得正紅火的特許經營,而特許經營是肯德基本土化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必勝客走歡樂、休閑、品位、情趣的道路,與肯德基的定位迥然不同。相對於肯德基的全面本土化,必勝客目前主要在原料、產品和管理上下功夫。
首先,原料的本土化。以前70%的原料依靠進口,現在本土采購的份額已經佔了95%。也正是由於本土化采購,必勝客才得以降價回報消費者。
其次,產品的本地化。最近必勝客推出了一系列華夏美食精品,希望通過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與比薩相互結合以滿足中國人的口味。再次,員工的本土化也是必勝客努力的一個方向,特別是中高層管理人員的本土化問題。
講不完的故事必勝客的裝潢更加偏重情調,昏黃幽暗的燈光流瀉下來,映照在附著於牆壁上的抽象油畫上,形成一圈一圈暗昧的影像,給人一種朦朧的溫暖,彷彿某一個散淡的黃昏里一場波瀾不驚的巧遇:只有一張比薩的距離,美食與文化的邂逅。
溫馨舒適的餐廳讓您在享受咖啡茶點的同時,也享受必勝客帶給您的環境和品位。三五知己圍坐一圈,品咖啡紅茶,佐以精緻的小食,或聊天,或看雜志,輕松愉快,愜意非常。
必勝客倡導「為客瘋狂」、「顧客是我們的惟一」的理念,營造「歡樂休閑」、「輕松親切而又值得依賴」的餐飲氛圍和文化,並把這種餐飲文化轉化到企業內部,形成一套具有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讓員工接受並認同這種企業文化,使員工不經意間影響著顧客,在品位與品嘗之間產生完美的結合。
必勝客全球戰略
現代戰略營銷的核心就是被稱為STP營銷,即細分市場、選擇目標市場和產品(或服務)定位。也叫目標市場營銷戰略。它可以將營銷努力集中在最有可能使之滿意的顧客身上。
首先,要對行業進行充分的分析與研究。其次將企業內部存在的優勢、劣勢和外部存在的機會和威脅進行細致的分析。第三步,即確定一個適合企業的目標市場是至關重要的。
百勝全球餐飲集團當從集團角度將必勝客的市場定位確定後,隨後的各項操作將都會圍繞著這個定位進行。我們甚至可以猜想到,其選擇餐廳的位置、餐廳內的環境布置、廣告促銷的手段及產品的名稱等都將突出其休閑餐廳的定位,以使消費者能對這個定位有充分的了解。
強化必勝客是幽雅的休閑餐廳,便是該集團希望消費者對必勝客的休閑有更加深刻的記憶。引導目標市場消費者能力的企業將贏得市場。
必勝客標志坐上火箭升天
雖然必勝客標志升天是其全球戰略一部分,但卻不得不首先交代一下,因為它對人類的想像力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7月21日,在哈薩克航天基地,高達200英尺、世界上最大的質子火箭發射成功。高達9米的必勝客全新標志,被噴制到60米長的火箭殼體,隨著火箭冉冉升空,來自世界各地的新聞媒體聚集發射現場,全球估計有5億觀眾通過電視實況轉播觀看了這一盛況,據說,這在航空史上還是第一次。「這一次我們將比薩帶到了一個以前從沒去過的地方」。
另一個有趣的情節是,今年晚些時候,在由該火箭發射升空的太空服務艙內,一名太空旅行者和兩名宇航員將舉行一個特別的必勝客比薩聯歡會,在太空品嘗比薩可能別有一番情趣,為此,必勝客將與一位「太空廚師」合作創制一種新式太空比薩。
以上內容僅僅是必勝客龐大的全球更換標識的一部分,「發射永久性居住艙,對人類而言只是一小步,而對必勝客2000年前推出新標志卻是一大步。」必勝客決定在未來的5年內,投資5億美元,在全球范圍內實現新標志的統一。
在位於珠市口的必勝客華北區總部內,記者見到了新標志,PIZZAHUT及那頂小紅帽的內容沒變,只不過從印刷體改成了七扭八歪的書寫體,很俏皮很飛揚的樣子。為了這,5億美元?記者觸到了一個行業的迷惘、激情和智慧。
必勝客和肯德基是什麼關系
在中國市場,肯德基的名氣大一些,提起必勝客,大家僅僅認為「都是和肯德基一樣的『洋快餐』」。而國際上,必勝客無論從品牌、開店數、經營指標都絲毫不遜於肯德基。
1958年,美國年輕的卡尼兄弟向母親借了600美元,開設了第一家必勝客比薩餐廳。到現在,必勝客是全球最大的比薩專賣連鎖企業,在遍布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2300多間餐廳。
更鮮為國人所知的是,必勝客和肯德基師出同門,必勝客、肯德基、塔科貝爾(一種墨西哥風味餅)同屬於百事集團所屬的百事餐飲集團。所以你在必勝客和肯德基看不到可口可樂,只有百事可樂。
在這種多品牌戰略中,每個品牌需定位明確且保持間隔,就像寶潔公司生產那麼多牌子的洗發水,但功能和特點都不同,海飛絲「去屑了無痕」、飄柔是「又飄又柔」。必勝客和肯德基代表兩種不同的餐飲模式。肯德基、麥當勞是速食快餐類食品,以必勝客為代表的比薩類餐廳,突出家庭型和舒適性,全程序服務,幽雅的格調,悠閑舒適的氛圍,都與漢堡店不同。
不過,多品牌戰略中各個品牌協同作戰的優勢不容忽視,尤其是在應對競爭的時候。百貨店的貨架上,寶潔公司的洗發水一字排開,競爭對手進入市場的幾率就小一些。同屬一個集團的必勝客和肯德基相互策應,常常會有出其不意的作用。陳文山舉了個小例子,新世界商場有1000平米的餐飲面積,如果給麥當勞一家會承受不了,給了肯德基和必勝客兩家則剛剛好,錯位經營,不互相影響,又加強了競爭優勢。麥當勞在新世界的分店至今遲遲沒有開張。
❻ 秦皇島冉邁餐飲騙子公司跟官方溝結,那麼多人被騙了,我們去了秦皇島經偵大對不立案,不作為,為什麼
這樣情況,舉報到稅務局和工商局,比經偵支隊,管用;
❼ 連鎖超市經營決策分析管理系統設計
戰略性連鎖經營:肯德基以弱勝強之道
發布時間: 2005-08-31 16:45:54 【小 中 大字體】 【評論】 瀏覽: 49 次
令人吃驚的對比
盡管2003年知名企業績效下滑對我而言已經是見怪不怪,然而我一貫所推崇的麥當勞也跌入了這團「渾水」,在業務「縮水」和成本「漲水」的嚴峻壓力下不得不打起「提價牌」和「關店牌」以求自解,這實在令我大吃一驚(因為在我的印象中麥當勞是百年不敗的)。鑒於肯德基和麥當勞是標准意義上的「生死冤家」,馬上開始留意肯德基的結果是我又吃了一驚,在麥當勞「哀鴻遍野」的同時肯德基卻「一片漂紅」,不僅績效卓著甚至還加快了擴張步伐。
其實肯德基獨立經營的時間並不長然而發展卻極為迅猛(肯德基是百勝五大下屬快餐品牌之一,而百勝則是百事軟飲料、小食品、快餐三大業務系統之一),1998年百勝才從百事公司正式剝離並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獨立上市,2001年百勝即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32500多家連鎖店,營業額達到200億美元躋身全球五百強之列。2002年百勝的全球營業額更高達330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餐飲集團,其邊際利潤率也由三年前的11%增加至16%居世界餐飲業之首。
在中國肯德基的表現更加超過其全球的發展基調,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作為第一家「洋快餐」進入中國(5年以後麥當勞才姍姍而至),其在北京前門開設第一家餐廳可謂是中國快餐行業的開山之作。16年的時光冉逝,肯德基已成為中國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快餐「雙冠王」,截至2003年1月,肯德基已在中國設有32家肯德基有限公司,管理並經營著全國近200多個城市裡850多家連鎖餐廳。
現象背後的思索
同為連鎖經營體系,麥當勞擁有更悠久的營運背景、更雄厚的企業實力、更強勢的品牌資產,何以肯德基在中國市場竟能為全面反超之勢?筆者經過一番細研,以為肯德基的成功之處在於發掘連鎖經營的戰略因素,通過對連鎖經營的戰略管理而不僅僅是日常管理來提高對行業的適應程度,通過對行業價值系統的整合而不僅僅依靠企業價值鏈的優化來創造比較優勢,簡言之,「戰略性連鎖經營」就是肯德基的以弱勝強之道。
肯德基的「戰略性連鎖經營」包括四大方面:企業價值鏈的優化、通暢的供應鏈管理、雙贏的連鎖經營鏈和契合的顧客滿意鏈。
不尋常的成功之道
一、從戰略管理的高度優化現有的企業價值鏈
肯德基知道要打通整個行業價值系統關鍵在於企業內部價值鏈必須有強大的整合能力,然而這種「跨價值鏈」的整合能力不可能單靠常規的「五大基本價值活動、四大支持價值活動」予以實現,唯有在企業價值鏈中導入戰略管理才是可行的解決之道。肯德基的價值鏈戰略管理突出之處有四:
1、全球統一的經營方針:CHAMPS和麥當勞的「CQSV」一樣,肯德基也擁有「CHAMPS」的經營方針,「CHAMPS」不僅是一切價值活動的統率,與麥當勞相比更為全面、更具消費者導向。
2、以增長為核心的戰略:瞄準高增長市場、先發制人、加速擴張老實說,從全球范圍看麥當勞和肯德基尚不屬於一個重量級,麥當勞目前在世界121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30000家店,全球營業額約406.3億美元,而肯德基在世界8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連鎖店數僅為11000多家。面對懸殊的實力對比,肯德基和百勝確定了三大增長戰略:瞄準高增長市場、先發制人、加速擴張。
以中國為代表的高增長市場在百勝的戰略藍圖中地位已經越來越重要,2002年百勝業績報告表明旗下的五大品牌在美國本土的增長率只有1%,海外市場的平均增長率達6%,而在中國連續兩年來都超過了10%,年銷售額超過40億元人民幣。如果能瞄準這一新興市場百勝將能超速地縮短與麥當勞的差距,因而百勝制訂了「每年至少在美國本土之外增開1000家分店」的長期計劃。
憑借著比麥當勞早5年的「先發優勢」,在中國地區肯德基的市場佔有率已經大大超過麥當勞,中國市場已經成為肯德基壓倒性對抗麥當勞的「大本營」。例如2002年2月到12月間肯德基在中國增開了近200家分店,總數額達到850家,而麥當勞同期總店數僅為543家。我們可以看到「先發優勢」如何把肯德基在全球范圍的劣勢轉變為中國范圍的優勢。
保持「先發優勢」的根本在於加速擴張(開店開店再開店),肯德基在中國完成第一個100家分店的開業目標用了整整9年時間,而現在的速度是7個月,現在平均每年在中國業務發展速度相當於過年10年的總和。美國當年希望通過「星球大戰計劃」拖垮前蘇聯,肯德基打得也是這個算盤,看來已初見成效。
3、充分利用協同效應:多品牌組合
百勝旗下擁有肯德基、必勝客、TacoBell、A&W及LJS五個世界著名餐飲品牌。這使得肯德基可以通過多品牌協同效應來增強了自己的競爭優勢。
生產協同 原料統一采購和配送
營銷協同 店面共享、交叉銷售和聯合促銷
財務協同 資金的平衡支出
人才協同 跨品牌的協調
在美國百勝已經嘗試將肯德基和Taco
❽ 必勝客的發展史是什麼必勝客是怎樣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
「必勝客」是比薩行業的巨頭。1958年根據房東太太的建議,還在念大學的卡尼兄弟在父母的雜貨店旁租用了一間只能容納二十五個座位的小酒館,以小酒館外形取名為「PIZZA HUT」。這就是全球第一家必勝客餐廳。從此,必勝客迅速成為全球第一的比薩餅連鎖企業。如今在世界各地九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2300多間分店,每天接待超過400萬位顧客,烤制170多萬個比薩餅,創下了比薩業界的神話。 1990年必勝客在在中國北京開設了中國的首家分店。將比薩文化傳入中國。隨著2003年1月必勝客在中國第100家餐廳開設,以此為新起點,必勝客從 「休閑餐廳」向「歡樂餐廳」漸進。2006年2月28日,中國必勝客第200家歡樂餐廳落子廣州,揭開了必勝客在中國發展的新里程。
❾ 求全國性的連鎖餐飲店的資料!
戰略性連鎖經營:肯德基以弱勝強之道
發布時間: 2005-08-31 16:45:54 【小 中 大字體】 【評論】 瀏覽: 49 次
令人吃驚的對比
盡管2003年知名企業績效下滑對我而言已經是見怪不怪,然而我一貫所推崇的麥當勞也跌入了這團「渾水」,在業務「縮水」和成本「漲水」的嚴峻壓力下不得不打起「提價牌」和「關店牌」以求自解,這實在令我大吃一驚(因為在我的印象中麥當勞是百年不敗的)。鑒於肯德基和麥當勞是標准意義上的「生死冤家」,馬上開始留意肯德基的結果是我又吃了一驚,在麥當勞「哀鴻遍野」的同時肯德基卻「一片漂紅」,不僅績效卓著甚至還加快了擴張步伐。
其實肯德基獨立經營的時間並不長然而發展卻極為迅猛(肯德基是百勝五大下屬快餐品牌之一,而百勝則是百事軟飲料、小食品、快餐三大業務系統之一),1998年百勝才從百事公司正式剝離並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獨立上市,2001年百勝即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32500多家連鎖店,營業額達到200億美元躋身全球五百強之列。2002年百勝的全球營業額更高達330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餐飲集團,其邊際利潤率也由三年前的11%增加至16%居世界餐飲業之首。
在中國肯德基的表現更加超過其全球的發展基調,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作為第一家「洋快餐」進入中國(5年以後麥當勞才姍姍而至),其在北京前門開設第一家餐廳可謂是中國快餐行業的開山之作。16年的時光冉逝,肯德基已成為中國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快餐「雙冠王」,截至2003年1月,肯德基已在中國設有32家肯德基有限公司,管理並經營著全國近200多個城市裡850多家連鎖餐廳。
現象背後的思索
同為連鎖經營體系,麥當勞擁有更悠久的營運背景、更雄厚的企業實力、更強勢的品牌資產,何以肯德基在中國市場竟能為全面反超之勢?筆者經過一番細研,以為肯德基的成功之處在於發掘連鎖經營的戰略因素,通過對連鎖經營的戰略管理而不僅僅是日常管理來提高對行業的適應程度,通過對行業價值系統的整合而不僅僅依靠企業價值鏈的優化來創造比較優勢,簡言之,「戰略性連鎖經營」就是肯德基的以弱勝強之道。
肯德基的「戰略性連鎖經營」包括四大方面:企業價值鏈的優化、通暢的供應鏈管理、雙贏的連鎖經營鏈和契合的顧客滿意鏈。
不尋常的成功之道
一、從戰略管理的高度優化現有的企業價值鏈
肯德基知道要打通整個行業價值系統關鍵在於企業內部價值鏈必須有強大的整合能力,然而這種「跨價值鏈」的整合能力不可能單靠常規的「五大基本價值活動、四大支持價值活動」予以實現,唯有在企業價值鏈中導入戰略管理才是可行的解決之道。肯德基的價值鏈戰略管理突出之處有四:
1、全球統一的經營方針:CHAMPS和麥當勞的「CQSV」一樣,肯德基也擁有「CHAMPS」的經營方針,「CHAMPS」不僅是一切價值活動的統率,與麥當勞相比更為全面、更具消費者導向。
2、以增長為核心的戰略:瞄準高增長市場、先發制人、加速擴張老實說,從全球范圍看麥當勞和肯德基尚不屬於一個重量級,麥當勞目前在世界121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30000家店,全球營業額約406.3億美元,而肯德基在世界8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連鎖店數僅為11000多家。面對懸殊的實力對比,肯德基和百勝確定了三大增長戰略:瞄準高增長市場、先發制人、加速擴張。
以中國為代表的高增長市場在百勝的戰略藍圖中地位已經越來越重要,2002年百勝業績報告表明旗下的五大品牌在美國本土的增長率只有1%,海外市場的平均增長率達6%,而在中國連續兩年來都超過了10%,年銷售額超過40億元人民幣。如果能瞄準這一新興市場百勝將能超速地縮短與麥當勞的差距,因而百勝制訂了「每年至少在美國本土之外增開1000家分店」的長期計劃。
憑借著比麥當勞早5年的「先發優勢」,在中國地區肯德基的市場佔有率已經大大超過麥當勞,中國市場已經成為肯德基壓倒性對抗麥當勞的「大本營」。例如2002年2月到12月間肯德基在中國增開了近200家分店,總數額達到850家,而麥當勞同期總店數僅為543家。我們可以看到「先發優勢」如何把肯德基在全球范圍的劣勢轉變為中國范圍的優勢。
保持「先發優勢」的根本在於加速擴張(開店開店再開店),肯德基在中國完成第一個100家分店的開業目標用了整整9年時間,而現在的速度是7個月,現在平均每年在中國業務發展速度相當於過年10年的總和。美國當年希望通過「星球大戰計劃」拖垮前蘇聯,肯德基打得也是這個算盤,看來已初見成效。
3、充分利用協同效應:多品牌組合
百勝旗下擁有肯德基、必勝客、TacoBell、A&W及LJS五個世界著名餐飲品牌。這使得肯德基可以通過多品牌協同效應來增強了自己的競爭優勢。
生產協同 原料統一采購和配送
營銷協同 店面共享、交叉銷售和聯合促銷
財務協同 資金的平衡支出
人才協同 跨品牌的協調
在美國百勝已經嘗試將肯德基和Ta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