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去新疆旅遊一般去哪些地方
八月可去的地方很多,最好來時乘火車在敦煌(甘肅境內,離新疆的東大門哈密很近的)下車用一天時間逛逛,之後進疆去哈密的那拉提大草原--吐魯番(火焰山、坎兒井、千佛洞、雅丹地貌、葡萄園等)——首府烏魯木齊(大巴扎、紅山、周邊的南山、天池)之後可分南北兩條線路,新疆很大的,南線主要是庫爾勒、喀什、和田;北線主要是喀納斯,魔鬼城,可可托海(剛成立的國家地質公園,還沒有怎麼開發很原生態的,那裡的冷水魚很棒的)這個季節北線早晚會有一點冷。 來新疆玩可以把烏魯木齊作為中轉站,可以穿涼鞋的(高跟的就算了,呵呵)最好傳運動鞋,休閑皮鞋也可以的。來新疆之前最好查閱一些關於這里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以免遇到麻煩。
記得採納啊
B. 新疆十大旅遊精品線路和九大代表景觀揭曉
2月23日,自治區旅遊局對外公布新疆十大旅遊精品線路和九大代表景觀徵集評選活動結果,旅遊愛好者們的饕餮盛宴出爐。
C. 新疆少數民族的民間游戲有哪些
新疆各民族民間的競技與游戲活動很多,游牧民族多為騎馬在草原上進行競技,參與性很強,如賽馬、叼羊、姑娘追、馬上拔河等;農業民族的娛樂活動多以觀賞性為主,如達瓦孜、斗狗、斗雞等。
①賽馬。賽馬是以牧業為主的民族酷愛的體育活動。每逢秋高馬肥、節日喜慶期間,人們都要舉行傳統的賽馬活動。牧民的孩子七八歲就開始騎馬,常年的馬上生活練就他們強健的體魄和精湛的騎術。哈薩克草原上的賽馬尤為壯觀,參加者多為男女少年,一般選擇在遼闊平坦的草地上。屆時,身著盛裝的牧民從四面八方涌來觀看。比賽開始後,騎手們揚鞭催馬向前沖,觀眾歡呼雀躍,喝彩聲和冬不拉急驟的琴聲混成一片,氣氛極熱烈。贏得第一的騎手得到獎勵,奪得冠軍的駿馬也深受追捧。
②射箭。射箭曾經是狩獵者和戰士的基本技能,錫伯、達斡爾、蒙古、哈薩克等民族普遍都有跑馬射箭的歷史傳統,錫伯人尤愛射箭。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是聞名全國的「箭鄉」,錫伯族也享有「射箭民族」的美譽。當地錫伯人家多備有弓箭,許多人自幼拉弓練射。逢年過節,經常舉行射箭表演和比賽。錫伯族射手曾屢次在國際和國內箭場獲得獎牌,為祖國、家鄉贏得了榮譽。
③達瓦孜。「達瓦孜」是維吾爾語,即「高空走繩」,是維吾爾族的一種雜技藝術,極受歡迎。場地上拉起幾十米高的繩架,大繩綳緊後,形成一個由低向高、坡度不同的直線。表演者手持一根3米多長的橫桿,用以保持身體平衡,在嗩吶和大鼓的伴奏下,輕快地走上繩索,直達繩架頂端。行進中要做各種表演:側身、倒退、騰跳、倒立,以及蒙眼走繩、高空墜人等,極為驚險,觀眾緊張得發出陣陣驚呼聲。以前,此項活動只有男子才能參加,現在也有女子上場。新疆吾守爾家族從事達瓦孜表演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第六代傳人、被譽為「高空王子」的阿迪力?吾守爾,以其高超的技巧和無畏的勇氣曾連創吉尼斯世界紀錄,使達瓦孜藝術廣為世人知曉。
④摔跤。摔跤是一種展現個人體力和耐力的運動,為各民族男性共同愛好。摔跤的形式多種多樣。蒙古人的摔跤通常在盛大的節日舉行。身著「昭德格」(摔跤衣)的選手分兩隊,依次各出一人比賽,以雙肩著地者為輸。哈薩克人每逢婚禮、割禮、周年祭祀都舉行摔跤活動。過去摔跤是在氏族部落間舉行,哪個部落取勝,榮譽就屬於哪個部落。摔跤手一般都赤裸上身,系腰帶,頭上縛以綵帶或戴帽,得勝者有獎。哈薩克族有一種有趣而古老的摔跤形式:摔跤手兩腿套在一隻麻袋裡,彼此用上肢進行較量,以不跌倒者為勝,一般採取三局兩勝制。還有馬背上的摔跤。比賽時,兩馬相交,騎手互相扭拉對方,先離馬落地者,或被擒到對方馬上者為輸。維吾爾人的摔跤多為節慶、婚禮中的助興活動,請德高望重的長者當裁判。不同區域的維吾爾人摔跤形式也有不同,如阿圖什一帶盛行抓腰帶摔跤,哈密、吐魯番等地盛行抓腿摔跤,等等。
⑤叼羊。叼羊是牧民們在馬背上進行的一種傳統娛樂活動,每逢喜慶(節日、婚娶)和集會時舉行。哈薩克牧民把叼羊看作是一種祈求幸福的儀式。叼羊在開闊平坦的草地上舉行,參加者在馬上爭搶一隻宰殺並處理好的公山羊,以搶上者為勝方。參加叼羊者人數不受限制,少則十幾人,多則上百人。分為兩組,過去以氏族、部落為單位,現在多以地域為單位。有「對叼」和「群叼」之分,前者是單人競爭,後者是群體作戰。大型叼羊活動時,駿馬飛奔,騎士搶奪,觀眾助威、歡呼聲四起,場面極為壯觀。
⑥姑娘追。「姑娘追」是哈薩克族民間青年男女在馬背上的一種游戲,也是哈薩克人節慶或集會時經常舉行的娛樂活動之一,現在已發展成饒有風趣的群眾性體育運動。「姑娘追」在空曠平坦的草甸上舉行。參加游戲的青年男女,先各自物色好追趕的對象(一般是不同氏族部落的人),騎馬並行前往指定地點。一路上,小夥子可以向姑娘說各種俏皮話,或表白傾慕之情,姑娘不能生氣。到指定地點後,小夥子立即返身先跑,姑娘緊迫不放,並可舉鞭抽打,以報復剛才對方的調笑,小夥子不得有反抗行為。游戲活動場面熱烈,妙趣橫生,也是年輕人彼此表達愛慕之情的特殊方式。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自古就受到內地漢族文化的深刻影響,同時又因地處邊陲,信仰伊斯蘭教的民眾數量眾多,而顯示出與內地漢文化明顯差異的異域色彩,別具魅力。繼承、保護和發展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希望,也是新疆發展可以憑借的巨大的文化資本。對各民族文化資源的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將對新疆未來的發展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責編:艾吉爾古麗
·新歌唱新疆——新樓蘭姑娘
·新疆歌舞——花開滿枝頭
·新疆歌舞——藍色心情
·亞新之都—烏魯木齊
·琴弦上的博爾塔拉
·西部熱土——獨山子
·
D. 新疆有哪些特產可以帶回家
有葡萄乾、哈密瓜、小白杏、羅布麻茶等特產可以帶回家。以下6種特產,是傳說中的特產之王。
1、葡萄乾。據史書記載,早在2000多年前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就發現這里種植葡萄。現有無核白、紅葡萄、黑葡萄、玫瑰香、白布瑞克等500多個優良品種, 利用熱風,自然蔭成的葡萄乾,碧綠甘美,酸甜可口,倍受人們的青睞。
6、無花果。無花果是一種稀有水果,是名優特產,無花果以其優良的品質譽滿國,有「無花果之鄉」的美譽。無花果栽培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目前百年以上的無花果樹就有700多株,最老的一棵有400多年,如今還枝繁葉茂,果實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