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好,我是餐飲從業者,我的餐廳被舉報在餓了么平台上虛假宣傳,是產
這些東西私下帶走就行了,餐飲這個行業無所謂違法不違法,首先他並沒有申請專利,其次配方萬萬千每一家都有獨門的配方,就算他告你又能以什麼理由呢?辣椒粉多放2量就是他們的獨有秘方了?你能讓全聚德在法庭上出示他們的配方嗎?這是不現實的問題,在餐飲業能起訴的大都是品牌侵權,所以加盟店都是把配料直接包裝好下發給分店,並沒有把配方直接給分店讓他們配,就是因為無論是起訴的法律成本還是時間上都耗不起。
② 當年那個套現600億,將餓了么賣給馬雲的「快遞小哥」,近況如何
外賣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很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東西了,在互聯網還不是很發達的時候,一些店鋪的外賣服務也就是服務於周邊的一些客戶,並不能送到很遠的地方,這就導致客戶每天吃的東西就那幾樣,商家的東西也不能賣到更遠的地方,局限性非常大,不過現在我們的餓了嗎和美團都已經發展的很完善了,成為了每個人手機上的一個必備APP。
不過說到了外賣,大家知道餓了嗎的創始人是誰嗎?餓了嗎最開始是由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張旭豪創辦的,他找了幾個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創業,最後在餓了嗎發展到巔峰時期的時候,他轉手就把餓了嗎賣給了馬雲,自己將近套現了600個億,如今這么多年過去了,這個大學生怎麼樣了?
外賣這么大的一個市場,除了張旭豪,自然也是有很多人在關注的,馬雲就是其中一個,但是馬雲並沒有想法自己打造一個去和餓了嗎競爭,他是選擇和張旭豪談判,希望能夠把張旭豪的餓了嗎買過來,這個時候餓了嗎發展正處於巔峰時期,很多人都認為張旭豪並不會答應馬雲,不過張旭豪最後很爽快的就答應了,因為價錢合適,並且他覺得馬雲如果經營餓了嗎,相信比自己做的要更好,於是就以600多億的價格把餓了嗎賣給了馬雲,如今張旭豪已經是一個超級富豪,不過他並沒有回家享清福,因為和馬雲有了交情,他現在在阿里擔任特別助理一職,地位還是非常高的,繼續為餓了嗎的發展盡心盡力,馬雲和張旭豪可以說在這場交易中雙贏了,對此大家怎麼看?
③ 餓了么兼職不通過加盟商嗎
餓了嗎通不通過加不上何勇signal也是可以不通過加盟商的建立,但是你需要正規的途徑,一定要途徑去正規。
④ 餓了么的發展歷程
1、公司創立於2009年4月。由張旭豪、康嘉等人在上海創立。"餓了么"隸屬於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拉扎斯"來源於梵文"Rajax",寓意著"激情和能量"。公司始終將自己定位成一家創業型公司,充滿激情,充滿能量。公司秉承"極致"、"激情"、"創新"的信仰,致力於推進餐飲行業數字化的發展進程。
2、2016年4月13日,餓了么對外宣布與阿里巴巴及螞蟻金服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獲得12.5億美元投資,再次刷新全球外賣平台單筆融資金額最高紀錄。
3、2017年1月,餓了么與Today、上蔬永輝、屈臣氏、7-Eleven等4家便利店優質品牌達成合作。截至2017年6月,餓了么在線外賣平台覆蓋全國2000個城市,加盟餐廳130萬家,用戶量達2.6億,服務於餓了么旗下「蜂鳥」即時配送平台的注冊配送員達300萬。餓了么以「Make Everything 30min」為使命,致力於用創新科技打造全球領先的本地生活平台,推動了中國餐飲行業的數字化進程,將外賣培養成中國人繼做飯、堂食後的第三種常規就餐方式。
4、2017年8月24日,餓了么正式宣布收購網路外賣。
⑤ 315晚會"餓了么"被曝光 黑心作坊觸目驚心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通過外賣訂餐網站,可以足不出戶享受到各色美食。可是,您可曾想過,訂餐網站上一張張絢麗多彩的美食照片,一張張明亮整潔的廚具照片,它們的真實性又有幾分呢?請看315記者調查。
為了便於調查采訪,記者應聘成了「餓了么」一名配送員。不久便接到了一個名為「速客美食」的配送訂單。商家上傳的照片顯示,實體店面寬敞明亮,灶具規整潔,菜品豐富多樣,登記的地址是朝陽區建國路93號院萬達廣場9號樓B2層。然而,記者接單取餐時,卻在店主電話的指引下,七拐八拐來到了通州區楊庄小區一棟居民樓前。
記者:「我到了,你家在幾單元門口啊?一單元是吧?
過了一會兒,單元門開了,一名男子探出身來,將餐袋交給了記者。
速客美食經營者:「你是天天跑嗎?現在?對啊,就跑這一塊?對!到時候有單我給你打電話吧。」
地址不僅改變了,這個隱藏在居民樓一層的一居室里的店鋪,與網路上明亮的店鋪照片竟然完全不一樣。
這是餓了么網上一家名為「大眾家常菜」的店,網上有門面、有大堂、有後廚,菜品也非常豐富,網上登記地址是通州區翠屏北里21號樓。但這家店的實際地址卻是西小馬庄園小區。而且無論是門面,還是大堂、廚房,都與網上上傳的照片完全不一樣,這是同一家餐館嗎?
記者:「叫什麼名字?」
大眾家常菜經營者:「大眾家常菜。」
記者:「是這個嗎?」
大眾家常菜經營者:「是。」
店面雖然不起眼,但這家店單月網路銷量卻高達1815單。
這是餓了么網上一家名為「咕咕叫快餐」店鋪,每個月的網上訂餐量高達2532單。網上登記地址為錦江區耿家巷,但實體店卻是在一河之隔的武侯區勝利新村。店家上傳的照片,門面和大堂寬敞亮麗,而商家實體店門面狹小局促,店內沒有大堂,只有一間20平米左右的製作間。
在「餓了么」的網站上顯示,這家網名為「食速達」的商家,菜品色澤艷麗,廚房不銹鋼灶具潔凈透亮。而實體店的廚房卻是這樣,昏暗狹小的製作間,牆上、灶台上、飯鍋上到處是黑乎乎的油漬;老闆娘剛剛從外面買來的火腿腸,用牙咬開外包裝就直接分切配到炒飯中;掉進臟東西的飯盒,在桌上磕打一下,就直接裝飯;用完盛飯板直接放在全是污漬的鍋蓋上
食速達經營者:「今年還少呢,沒有去年多,趕上去年冬天的時候,一天送四十多來單,跟玩似的。」
調查采訪中記者還發現,路旁有一家名為「宏偉快餐的餐館。在餓了么上的店鋪名叫「宏偉餐廳」。灶台就在門口露天擺放,上面布滿黑黑的油漬;廚師用臟得看不清原色的抹布,將鍋里、鍋底擦了幾遍,然後又將抹布墊在炒勺上;漏勺就放在腳邊的臟水桶上,用時拿起來不加清洗直接使用;菜品出鍋時,廚師將手指伸進鍋里蘸出湯汁,伸進嘴裡嘗味道,感覺滋味不夠好,又將菜品倒回鍋里再次翻炒。
我國對餐飲服務實行許可制度,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依法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並在就餐場所醒目位置懸掛或者擺放。
2015年北京市通州區開展了無證無照餐飲集中整治,歷經40餘次聯合執法,共關停了1281戶無證或衛生不達標小餐飲單位。這條三元路,曾經聚集著多家小餐館,現在有些門面房上還留有當初懸掛牌匾的痕跡。這些被摘掉牌匾的門面房裡,卻依然很忙碌。
福香來菜館經營者:「牌子怎麼沒掛啊?沒有營業執照。」
三元餃子館經營者:「沒有營業執照我們。」
這幾家本已被關停的餐館,可謂「名亡實存」,並且有些店可謂生意興隆。他們如今在大門上或吧台前都貼上了標志,「本店已加盟餓了么」。
某店主:「如果走餓么的話,就相對貴一點,每單要提百分之十五點走,羊毛出在羊身上,他提了我的點,我肯定要把價格提高一點。」
調查采訪中,記者還發現了一個更為奇怪的現象。在通州萬達廣場東南角,餓一個沒有任何牌匾標識的商鋪,店鋪辦公室角落裡有一台電腦,餓了么通州北苑地區配送團隊的管理人員,平時就在這里用這台電腦上辦公。
每天上午十點,所有配送員上崗前都要在商鋪前開早會,然後開工外出接單。可是,每天散會後,配送團隊中有三分之一的人並不離開,而是全都進了這家商鋪里,排隊等候。
每到這時,就在同一台電腦上,另外一個工作人員在上面操作著。令記者詫異的是他竟然打開了五個「餓了么」網上店鋪的接單客戶端。分別是久久香便當、ENJOY、hello咖喱、棒棒美食、台北治癒你。而排隊等候的配送員,也接連從一個小窗里口,拿出包裝好的餐盒,外出送餐。
餓了么派單員:「一個人兩單,該走就走。」
記者打開餓了么網站找到了相應的店鋪。這五家店登記地址各不相同,卻都很模糊,五家店都沒有上傳實體店鋪照片,但五家店鋪無一例外都登上了方便客戶搜索的首頁。配送團隊負責人向記者道出了這五家店的秘密。
餓了么配送員:「他就五個店,五個店合起來。」
餓了么通州北苑區域配送團隊負責人:「五個店的餐都是從這里出。」
原來在這個店鋪辦公室的後面,還有一間十平方米左右的房間,裡面有兩個工作人員正在加工著食品。這五家店網上售出的所有外賣食品竟然全部出自於這間小小的廚房。
五家店店長:「咱們一天多少單,400多單,一天啊,你以為一個月啊。」
只有兩個人,一天里是如何炒制出幾百單形色各異飯菜的?這五家網上店鋪里登載的一道道看似新鮮艷麗的美食,又是如何加工出來的呢?
原來,這個商鋪的外間有兩個大大的冰櫃,裡面是事先加工好的一份份塑料包裝的凍菜。有人訂餐,廚房工作人員就從冰櫃里取出相應的品種,然後拿到後面的廚房,放進一支大電熱水鍋里加熱。電熱鍋無法解凍的,就放進操作台上面的微波爐里。凍菜解凍化開後,再裝進飯盒。之後配送員用印有餓了么字樣的塑料袋包好,就配送給了訂餐客戶。
在這家店鋪里的牆上貼著幾張證照的復印件。工商營業執照顯示,公司名稱為上海澤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經營范圍中有兩項涉及食品內容,酒店管理(除酒店經營、除食品生產經營),批發非實物方式:預包裝食品(不含熟食鹵味、冷凍冷藏)。旁邊貼著的是食品流通許可證,經營范圍,同樣是預包裝食品(不含熟食鹵味、冷凍冷藏)。記者查詢北京食葯局公開系統,並沒有查到這家企業的餐飲服務許可申請登記。
同樣地址模糊、沒有實體照片,同樣沒有餐飲服務許可,同樣擠在一個不到30平方米的商鋪里,卻又同樣登上餓了么首頁,那麼這五家店究竟是什麼來頭呢?記者注意到,店裡接單並分配送餐任務的工作人員,身著「餓了么」工服,這家店長也自稱是餓了么的正式員工。
五家店店長:「店長,你不是餓了么的嗎?怎麼還能是這里的店長呢?我就是餓了么。這個店就是餓了么的?嗯。那我看營業執照怎麼寫上海的呢?嗯,掛的就是營業執照。咱這種店有多少?這個?你問這個干什麼?就是問問。我們是獨立部門,獨立運行,那個,這個公司,那個,公司不讓說。」
《食品安全法》中規定:網路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應當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明確其食品安全管理責任;依法應當取得許可證的,還應當審查其許可證。
餓了么創立於2009年4月是由扎斯網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開發運營,按照餓了么網上公布的流程,注冊開店只需三個步驟:提交開店申請,通過資質審核,上線營業。記者提交了希望在河北燕郊開店的申請。第二天便接到了「餓了么」燕郊地區負責審核工作的經理的電話。約定時間後,記者見到了這位工作人員。他說,在燕郊申請開店,可以沒有實體店,甚至可不需要提供任何證照。
餓了么燕郊城市經理:「有店面的話,我要幫你,你付出的可能比較少一些,我要是純,說白了就跟黑店似得,我也可以幫你。」
幾天後這位經理再次約見記者,說能夠幫助記者實現在「餓了么」開店的願望。
餓了么燕郊城市經理:「店名叫什麼?這個可以改沒問題的,你可以先想個大概的,到時候改不了就麻煩了,想一個大概的就行。那就叫隨便美食吧。那你現在地址我也簡單幫你寫一下,就是燕郊東貿,因為這個地址你沒有。」
這位經理主動幫助記者填寫了網上店名、地址、商家電話等簡單信息後,撥通了餓了么客服電話。
餓了么燕郊城市經理:「喂,你好,我是餓了么這邊的市場人員,我這邊需要給一家新餐廳綁定一下餐廳管理員。」
隨後記者接到餓了么客服人員打來的核實電話,只詢問了商家注冊的電話號碼,並沒有核查證照、地址等相關信息。
餓了么商家客服電話:「手機號碼給您綁定成功了,剛剛給您設置的一個餐廳管理員的賬戶名是隨便美食,這幾個字的全拼,小寫的拼音,您的餐廳已經新建成功了,您可以正常使用了。」
大約等待了五分鍾,現場的這位經理告訴記者申請的店鋪已經上線,隨後,他又為記者演示了商家客戶端的操作方法。
餓了么燕郊城市經理:「搜到了,搜到了,但你的店什麼都是空的,開店信息裡面傳幾個照片,從網上找一個你覺得OK的就行。」
沒過多久,經過一番裝扮的一個名為「隨便美食」的店面,成為「餓了么」訂餐平台上的一員。「您有新的餓了么訂單,請及時處理。」
⑥ 餓了么未來餐廳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餓了么未來餐廳商標總申請量1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0件,有1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0件,0件在售中。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餓了么未來餐廳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2類(顏料油漆、染料、防腐製品)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5類(葯品、衛生用品、營養品)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7類(機械設備、馬達、傳動)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類(科學儀器、電子產品、安防設備)
第10類(醫療器械、醫療用品、成人用品)
第11類(照明潔具、冷熱設備、消毒凈化)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6類(紙品、辦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8類(箱包、皮革皮具、傘具)
第19類(非金屬建築材料)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類(服裝、鞋帽、襪子手套)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8類(玩具、體育健身器材、釣具)
第29類(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類(面點、調味品、飲品)
第31類(生鮮、動植物、飼料種子)
第32類(啤酒、不含酒精的飲料)
第33類(酒、含酒精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5類(廣告、商業管理、市場營銷)
第36類(金融事務、不動產管理、典當擔保)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8類(電信、通訊服務)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1類(教育培訓、文體活動、娛樂服務)
第42類(研發質控、IT服務、建築咨詢)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
⑦ 餓了么的地區代理怎麼才能加盟
首先在電腦上進入餓了么官網,在首頁的最下方,點擊我要開店。
⑧ 餓了么未來餐廳的數據如何
勺子課堂向餓了么咨詢過未來餐廳的效果,餓了么給出了 2 組數據:
「未來餐廳」孵化出幾個年交易額過千萬或上億的「外賣網紅品牌」,以 2017 年剛剛創立的「周大蝦龍蝦蓋澆飯」為例,該品牌去年一年交易額為 2 億元/年;
30多座城市的 300 多家線下外賣門店(即前置倉)年銷售額破 10 億元。
我們對周大蝦龍蝦蓋澆飯與未來餐廳進一步數據搜索,根據今年 5 月上海品牌店 TOP 50 平均單量榜,周大蝦龍蝦蓋澆飯一共有24家店,店均單量為 2335 單,位於第 14 位,是第一名「和記小菜.U味兒」的 34%;餓了么未來餐廳的單店月收入近 50 萬元,佔地面積是 60 平米。
⑨ 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先生的創業經歷
相信大家都很好奇,餓了么的創始人是怎麼樣創業的,創業人之一的張旭豪先生經歷過哪些事呢。根據了解,最開始參與的是張旭豪、康嘉、曹文學和汪淵他們四個人,他們收集大學附近餐館的菜系和位置,整理好了之後印成小卡片發給同學們,讓同學們通過上面的電話號碼聯系他們團隊,說要訂哪家的什麼菜,團隊確定好了之後就出發給顧客取餐並送到顧客手裡,收取服務費用。後來汪淵和曹文學退出了團隊。之後汪淵又加了回來,鄧燁、陳強、葉峰幾個也加入了餓了么團隊。
⑩ 餓了么的創始人是誰
餓了么創始人是張旭豪。餓了么的創業故事:
1、張旭豪餓了么的主要創始人張旭豪和他的幾個夥伴康嘉,汪淵,葉峰、曹文學全都來自於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4月,他們看中了餐飲外送行業,並准備開發網路訂餐系統,使餐飲業逐步走向信息化。
2、正巧,交大軟體學院的葉峰也看好這個創業"突破口"。於是,"餓了么"網路訂餐系統的"交大幫"就這樣初步形成了。
3、創業伊始,大家還討論過公司名稱問題,最終,"餓了么"這句學生間的點外賣口頭禪最終勝出,以它的親切順口成了公司的響亮大名。
4、最初的啟動資金全靠幾個人東拼西湊,連學費都沒能倖免。為了全情投入,張旭豪主動放棄去香港理工大學深造的機會,與康嘉一起選擇休學。
5、而葉峰則在2010年本科畢業後,放棄了進入微軟的機會,和大家一起奮斗創業。最初的創業是快樂而又艱辛的,大家並肩奮戰,盡情揮灑青春的激情,卻也有碰壁、資金缺乏時的困惑。
6、"餓了么"團隊剛開始時承包過一家餐飲店的外賣業務,用來熟悉"行情"。作為團隊的領頭人,張旭豪幾乎連續幾個月每天只睡四到五個小時,經常親自"披掛上陣"送外賣,狂風暴雨也從不間斷。
(10)餓了么未來餐廳加盟商事件擴展閱讀:
餓了么的發展歷程
2008年 張旭豪、康嘉等人創立餓了么
2009年04月 餓了么網站正式上線
2009年09月 推出餐廳運營一體化解決方案
2010年09月 訂餐范圍覆蓋全上海
2010年11月 手機網頁訂餐平台上線
2011年07月 成立北京分公司,杭州分公司
2012年03月 成立廣州分公司、天津分公司,團隊規模超過100人
2012年04月 iOS版餓了么APP 1.0上線
2012年12月 團隊規模達到200人
2014年5月 獲大眾點評8000萬美元投資
2015年1月 完成由中信產業基金領投,騰訊、京東、大眾點評和紅杉資本跟投的3.5億美元E輪融資
2015年8月 完成由中信產業基金、華聯股份領投,華人文化產業基金、歌斐資產跟投的6.3億美元F輪系列融資
2015年8月 成立全國性即時配送體系——蜂鳥配送
2016年4月 獲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12.5億美元投資
2017年4月 服務於蜂鳥配送的注冊配送員突破3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