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知道吉林有哪些特色小吃或飯店阿
特色小吃比較好找的就是財富廣場低下了,那還不錯。其他的比如骨頭肉在黨校附近小國骨肉館,餡餅去牛馬行,狗肉去廈門街,吃魚去松花湖邊上,回族菜有阿拉伯和利雅得,朝族菜去圖們江和櫻花墅,滿族鍋子可以去解放西路吉林烏拉火鍋或者東德順
❷ 重慶著名的餐飲策劃人是誰
鄧騏駿,這個人是餐飲策劃的大師,是權威
❸ 長春市錢鋒吊爐燒烤能加盟不
四分局: 1、四分局永昌胡同品四川的水煮肉片 15元老四川的干鍋土豆片 10元江北水煮魚的川椒土豆絲 5元品四川火鍋店的火鍋 串串香 永昌胡同的樂山大佛 2、四郎燒烤,義和路靠近人民大街附近。全部是電烤,味道還行! 3、林彬韓國料理,在同志街電信路口往上走,他家的東西很地道。 4、元盛居的火鍋 吉塔附近 5、巴西烤肉,東朝陽(新華副食下一個路口)處,38元一位,喜歡魚卷(但有時不提供) 桂林路: 1. 雲南過橋米線,桂林路老廁所對面,樓上掛有個3米長一米寬的黃色招牌. 10元1份.其米線極麻,吃完走出來,一吹上風,嘴唇象過電一樣,比初吻的感覺還強. 2、全洲拌飯 經濟實惠 長白山賓館的一樓好多年了。新疆天山小吃,有大盤雞 品四川, 水煮魚 阿香婆麻辣燙 3、五厘米廚房,桂林路,冰淇淋3元一個,好吃又好看 4、好味道廣東燒臘餐廳,桂林路西康胡同,和九星川椒麻辣燙在一條街推薦他家的皮蛋瘦肉粥,招牌菜就是燒鵝飯,燒鵝外焦里嫩,味道好得很,而且價格也不貴。此外,他家的河粉、叉燒也不錯呀!很值得一去! 5、面對面,那裡的義大利面真挺不錯 6、動力廚房,桂林路同仁書店對面,很小的一家店,但是東西很好吃,也不貴 一份飯不到20塊錢,店裡的布置也很好 7、多倫多茶餐廳,桂林路麥當勞正對面,很不錯 8、戴氏山西面館,桂林路的高麗王朝和海闊天空中間。老闆以前是給某國大使做飯的.店裡的牆壁上貼著店主在各國的照片和別人的題詞其中不乏有美國大使\清華校長,而且挺便宜的 刀削麵小碗才2元! 9、好味道,桂林路西康路附近。南方的燒鵝,叉燒等,一份10元左右 10、西安小吃,精緻牛羊肉泡饃蠻好吃的,個人推薦 11、吉利寶燒考店也不錯,我最愛他們家的炒麵!! 12、東秀山 龍秀山 特色都是烤肉 13、米粉,桂林路連通交費大廳側面。就是有點麻。那附近的包子也好吃。 14、彼人米粉,恆客隆旁邊。他家的肝也好吃 15、可立安,立信街與西康胡同交匯的地方,韓國料理。味道,價格都不錯, 烤牛肉拌飯,火鍋系列,炒辣年糕都十分對味,辣牛肉湯炒年糕咖喱飯好吃好吃。價格也不貴。店面裝修很有意思。跟好朋友去那裡吃飯坐著聊天都很有氣氛! 16、東方肉館,隆禮胡同與百匯街。排骨很香,別的也不貴 17、漂亮筷子,在桂林胡同和西康路中間的那條路,就是剛剛過路口有一家 花星期的那條路。主要是韓式炸醬面,12元,還有炸醬飯,海鮮面……都是韓國口味的。面、小菜可以隨便添加。據說是韓國人比較認可的一家韓國口味的炸醬麵店呢!個人感覺味道不錯。 18、小螞蟻面線店,,自由大路。各種麵食和小菜,味道都很好。價格和面對面的差不多。 19、錢百萬歡樂餐廳,在同志街上,快到南湖了,上海菜,味道不錯哦 20、哈比比烤肉,每種烤肉可以半份半份的叫,這樣比較劃算,個人比較喜歡羊小腿肉,還有他家蘸肉的沙茶醬比較好吃,而且吃完了可以免費再要,自己帶面巾紙去,店裡給的面巾紙要退掉,每人可以省一塊錢,不怕麻煩的話,自己帶圍裙去(防油濺的),又可以每人省一塊。:),兩個人吃飽應該60塊沒問題,如果有大肚子的朋友,可以吃完烤肉再叫煮麵條,煮在烤完肉的鍋里,好好吃哦! 21、金龜餡餅,長慶街與隆禮胡同的交匯口,韭菜盒子和糯米餅,米粥等。便宜且好吃。 22、吉興烤肉 自由大路 23、狗肉館,人民大街西側,自由大路北側,送變電浴池的對面。肉總是很新鮮,狗肉湯也很好吃。豆腐、手撕狗肉等都很好。不貴。 紅旗街: 1、曹香居,紅旗街時代服飾後面。不大點一小地方,每天中午有數不清的人往裡擠,它家的牛肉蘿卜,小碗肉,土豆醬,醬炒雞蛋味道好極,最適合打包,因為快 2、「好能哥」自助西餐,一家在紅旗街(亞細亞小吃城旁邊的那條街上),還有一家在重慶路上(好象是過了新華書店),29元一位,有比薩、義大利面(我最愛吃,酸酸的)、水果、冰淇淋,有很多吃的,我覺得還不錯喲~~ 3、新干線,紅旗街麥當勞西側。牛肉飯\小菜老好吃了 4、阿昌餃子,賊好吃! 5、七把叉,歐亞門棟穿過去的小店。最愛他們家的烤鯽魚,非常的鮮,麻辣豆花也不錯,好吃的真不少,東西也不貴,環境也挺好的. 6、老讒兔丁,在歐亞和朝陽公園中間有一家店 老讒兔丁;水煮肉片;干鍋土豆片;糯米排骨(具體名字不記得了,看菜單就知道了);上湯白菜 毛血旺 7、朝族飯店,還有坐25路在建設街下車,然後過馬路有個小胡同,第二家。他們家的臘豬肉蓋飯,嗷嗷好吃!才六元,還有牛肉湯也很好吃,而且很多哦! 卓展附近: 1、喜相逢烤肉,國際大廈後身 2、阿發蓋飯,重慶路恆客隆附近,無論食品還是環境都很有特點,非常羨慕那的老闆,牆畫都是自己訂做的。大多數蓋飯都在十元到十五元之間,購買14元以上的還可免費選擇一瓶汽水或奶茶之類的(百事出品)。強烈推薦茄汁牛腩蓋飯!!! 3、咖喱工房,阿發蓋飯隔壁,可是咖哩牛肉的牛肉太硬了 4、pizza hut,卓展對面,pizza 最好吃,可以和國外的媲美,相差甚微。 三馬路附近: 1、四川麻辣涮串,大經路362五馬路站點那裡,英派斯專賣店對面。品種特別多,從肉到菜,再到海貨都有,並且每串全都是5毛。吃完查簽子的,哈哈!蘸料特別香可以要不麻不辣的,微麻微辣的,中麻中辣的,反正是依你自己口味吧,兩個人一般在50元左右。 2、金福自助燒烤,二馬路附近。 3、歐陽家的吊爐餅,好旺角附近的小店,在西五馬路上,從大經路上的西五馬路路口往裡走,大概要走15分鍾。左手邊,門臉又小又破,但是他家的吊爐餅實在是一絕,絕對值得嘗一嘗,經典搭配是雞蛋糕配吊爐餅。兩個人吃應該在15塊錢之內。 4、熏肉大餅:吉大二院對面的是我吃過最好的 5、丑小鴨餐飲,三馬路「行行樂樂」娛樂城下面。西式小快餐,很實惠、氣氛稍差 6、金陵大排檔,三道街快到亞泰大街。裡面的東西味道不錯哦!還很有特點。不過這個季節沒有菠蘿飯了,很好吃。還有秘制魚頭煲,裡面的蘿卜很好吃,價錢也適中,去試試吧! 7、新羅城韓國料理,北安路市醫院後身 建設街附近: 1、狗肉,鴿子樓附近,在鴿子樓北面的那條東西向的小路,有一個二層以上是住宅樓,一層是門面房的建築,他家店的特徵是一樓的空間很小,但是有二層,三層,每層有兩個屋子,還有個屋子有炕,可以上炕吃。狗肉就不用說了,干煸繭蛹,麻辣鱈魚(咸口的)也是很不錯的,他家的味兒很好,4個人100塊之內應該是很飽的,包括啤酒 2、金與米,安達街上。感覺不錯。 3、嫩江魚獵人,朝陽橋翔運街。很正宗的嫩江野生魚館,老闆有路子,絕對野生,而且味道絕了,個人以為,長春最正宗的魚館,氛圍也不錯 4、老邊餃子,建設街2742號,建設廣場附近,電話:6939622 6939633 特色:肉三鮮蒸餃,老邊大拉皮,(水餃也不錯,口味很全) 5、越南餐廳,建設街,雖然店面比不上馬路對面的大店,但吃的還是相當有特點,推薦一道什麼湯,酸甜口由菠蘿柿子魚熬制而成,女孩子們一定喜歡,而且這家店價格不貴 工大、長大及南校附近: 1、食為天,文昌路(工大與師大中間那條)。招牌菜:湘竹雞 2、張記農家飯庄。東南湖大路上,二航院的東側。魚頭和雪裡蕻燉豆腐很好吃。4人80元。 3、烤肉串兒,人民大街與光明路路口(金融大廈正門對面),每晚有一對中年夫婦出野攤兒, 不論春夏秋冬,生意極火。 4、揚記烤肉面片,南胡大路上。環境挺差,烤肉不錯,適合當地人口味,還很便宜,一套18-20 5、渝鄉人家,長大旁邊。川北涼粉4元 魚香肉絲8元 糯米排骨16。絕對正宗 6、飯米粒,吉大南校旁邊的一個教職工小區。韓國料理 7、頓燉香,前進大街上,距離沃兒瑪差不多500米。主打是一道類似亂燉的魚,什麼魚都有,裡面再加上筋到的粗粉兒,點綴點香菜,我是超愛吃,一份這個魚好象是不到四十吧,不過是好大一盤呢,分量絕對足 1、 烤鴿子,東嶺南街的自由大路路口不遠的地方.(小毛驢酒店身後不遠),這家店連招牌也不掛,來的全是回頭客.沒別的菜,只是烤鴿子,烤兔子,還有雞燉土豆.味道奇特. 4個人大吃大喝也不過60元. 2、興盛齋,普陽街向遼陽街走的一個路口(早市路口)。回族飯店,一家小店開了十多年了。在他家的菜好吃不貴,我特愛吃他家的扒肉條。 3、燒烤一條街,遼陽街,上海路。想吃燒烤的朋友可以來,出租司機都知道。其中有家「烤豬手」,對面有個小超市,巨好吃,天天晚上滿員 4、天香苑,亞泰大街凈水廠附近 5、老楊太太燒烤。在西中華路上,坐253小公共就能看到.天天人都多. 6、鐵北天光路早市院內。下午5點多才會開業,燒烤特象樣。最出名的就是「烤貓」 7、鴿子市燒烤,那裡的烤貓也很香。推薦老鄭太太家,炒鴿子,拌黃瓜,還有他家的辣醬,絕了!! 8、東來順的火鍋,岳陽街上,動植物園西門.平均30元一位. 9、1+1粥面,平陽街,花都發型店的對面。肉醬炸的咣咣香,拌黃瓜咣咣脆生。好吃。便宜。二十兩人就搞定。 10、義群老太太燒烤店,平陽菜市場正對過。羊肉串的味道正宗,其它串也都很好吃啊。 11、煮麵哈哈,稅務學院後面。
❹ 中西比較,中國飲食文化的特色和優劣
1925年,魯迅先生總結道:中國不過是一個巨大的廚房。今天我則反過來想,廚房便是一個濃縮的中國。飲食文化成為顯學以來,對它的研究大致有兩派:一是專注於做菜,眼盯著烹飪生產階段,稱之為烹飪文化派;一是專注於吃菜,陶醉於飲食消費階段,稱之為飲食文化派。他們共同的特徵是,整理國故,發揚「國粹」。兩派方向不同,研究成果卻一致。竊以為研究中國烹飪不光是要研究做菜和吃菜,更應當研究做菜的人和吃菜的人,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
應該說,我對當今「烹壇」知之甚少,只是因為對烹飪界一些現象感到厭惡,才使我斗膽將近年來危害中國烹飪之怪現象總結羅列於後。
一
我們祖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自然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為了研究或稱謂的方便,對於飲食文化的民族多樣性和地域多樣性,我們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表述系統。清末民初時,大致稱「幫口」,意指不同幫派所具有的不同烹飪特色。一幫一夥的廚師,為了生存需要,自發地按風味流派組織起來,傳承、操練技藝,開拓發展空間,同時還帶有濃厚的封建行幫色彩。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菜系說」廣為傳播。先是四川人、江蘇人、山東人、廣東人出來宣揚川、蘇、魯、粵「四大菜系說」;緊接著,便有湖南人、福建人、浙江人、安徽人出來鳴不平,於是四大菜系又搖身變為八大菜系;眼見別人都成了氣候,當然北京人、上海人也坐不住了,結果,八大菜系又增補為十大菜系。1992年中國商業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烹飪辭典》,居然把尚在爭論中的「菜系說」作為學術成果寫了進去,從此,便給菜系之爭埋下了伏筆。
山東人慾以魯菜涵蓋黃河中下游風味,河南人豈能坐忍?只需稍做調查,不僅山東人的始祖姜太公發跡之前長期定居河南屠狗賣肉,就連「食不厭精」的孔聖人也是河南商丘人的子孫。「四大菜系」之一的蘇菜,深受河南的影響;「八大菜系」的浙菜,更是北宋開封菜的後代。豈有「子孫」在前,「祖先」殿後的道理?如此一來,在菜系排行榜前,河南人便不肯買賬。接下來,陝西人出來說,漢唐是中國亘古惟有的盛世,且西安烹壇尚有三絕:牛羊肉泡饃、餃子宴和仿唐菜,而「秦菜」不在八大十大「菜系」之列,令人費解!很快,貴州人站出來說話了,貴州的菜要比川、湘辣好幾倍;山西人說山西菜全球最酸;新疆人說全國羊肉串的根在新疆;東北人說是他們發明了豬肉燉粉條。鬧來鬧去,便有人站出來和稀泥了———既然大家都有理,那也不必受十大八大的數字限制,各省區均可成系。於是乎,菜系排行榜前,四大八大十大中有名的,都在拚命捍衛已有的地位,而那些榜上無名的省區,則是削尖了腦袋也要擠進去。一時間,全國三十幾個省區紛紛提出要建立自己的「菜系」,就連剛從四川脫離出來的重慶,也有人出來鼓吹「渝菜說」。於是,菜系說的學術泡沫演變成了一場大躍進式的鬧劇。
飲食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表現出一定的區域相異和民族相異本來很正常,不過,這種相異性並沒有明確具體的空間和時間界限,更無法量化。譬如我們常吃的紅燒肉,南北方家庭主婦都在做,然而各自的風味卻不大相同,當然也無優劣高下之別,有人硬說它屬「湖南菜」,就近乎於扯淡。實踐證明,「菜系」之說機械地運用行政區劃來分割的做法是相當愚蠢的,這是一套削足適履的表述系統,只會造成文化上的「封建割據」和無休止論戰。當初鼓吹這一「學說」的人,也許僅僅是為規范學術名詞和方便研究,然而,這一「學術成果」卻被相關省區所利用,最終異化為省區餐飲實力之間排座次、爭范圍的工具,而那些後起的弱勢省區除了奮起抗爭以外,也在競相建立自己的「菜系」,凸顯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
如果讓「菜系說」繼續說下去,那肯定會阻礙中國烹飪的發展。
二
中國烹飪的歷史雖久,但搞烹飪大賽卻算是新生事物。1980年以前,各地也舉辦過諸如活雞拔毛、快速切肉之類的技能比賽,不過影響都有限。1983年11月,全國烹飪名師技術表演鑒定會在北京舉行,這也是最早舉辦的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型行業賽事。作為烹飪社會化的產物,大賽無疑是行業內交流技藝、提高水平、展示形象的良好平台,對於中國烹飪事業的促進作用也不容置疑。
但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烹飪大賽過分追求菜點的外在美,一味地推崇雕刻盤飾,從而陷入到形式主義的泥潭。從文化根源上講,中國飲食文化是模糊哲學的產物,理性主義的先天不足導致了中國烹飪成為感性烹飪,從而又導致了以口目等感官刺激為審美價值取向的傳統。而在生產者一方,由於歷史的原因,從業者文化素質相對低下,既無力以科學手段改造舊傳統,又缺乏足夠的理性來建立正確的審美思想體系。這種情況下,相關行業組織的正確引導就顯得特別重要。然而近十年來,盡管有識之士為此喊破了嗓子,各種烹飪大賽的形式主義仍愈演愈烈。一些廚師為了在大賽上取得好成績,故弄玄虛,嘩眾取寵。泡沫雕龍,人乳入菜;頭頂切面,人背作砧;窮形盡相,不一而足。
1983年以來的20年間,在全國大賽上產生的金牌菜銀牌菜銅牌菜數以千計,再加上省市級各類大賽產生的獲獎菜數以萬計,這一來,全國各地飯店裡的菜譜怕是盛不下了,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如今,各地大小飯店的菜譜上根本就看不到這類獲獎菜的影子,而經營者對這類花拳綉腿菜也從來是敬而遠之。既然市場不肯買賬,那麼舉辦這類形式主義的大賽又有何益?如此眾多的行業精英聚首一處,堆積山珍海錯、耗費巨資,難道只為博三五評委一笑嗎?市場經濟下的社會是成本社會,任何一種社會行為都要追求合理的投入產出比例,以盡可能地降低無效成本。每次烹飪比賽「勝利閉幕」時,組織者總是在台上大談本次大賽如何在規模檔次上超越了上屆,獲獎選手增長了多少等等,然而,對烹飪大賽的社會成本問題則鮮有人提及。
三
眼下,人類已進入21世紀的第四個年頭,許多手工生產行業都在與時俱進,可奇怪的是,大都市星級酒店的廚房裡,仍然是少數「灶頭」在作威作福。徒弟要給師傅磕頭、作揖、洗工裝,「灶頭」可以隨意打罵徒弟。發生這樣的事情,施者不必自責,受者也不必自愧,好像這還都是小事,最要命的還在於包廚制度和行業壟斷。包廚制度不知源於何時,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它充滿了寄生色彩的封建行業制度殘余。常常可以見到這樣的現象:一個酒店的廚房,三萬元包給「灶頭」,他自己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拿走兩萬,剩下的一萬,才由他那30多個徒弟去分。30多人分一萬元,也決不會讓大家均了貧富,「二灶」獨拿三千,「三灶」「四灶」一人兩千,剩下再層層瓜分。可憐那些剛入門的生瓜蛋子學徒,經年累月的辛苦,到頭來也拿不到幾個錢,逢年過節,還要從自己牙縫里擠出禮品錢來討師傅歡心。
包廚制度使極少數「灶頭」短時間內就聚斂了大量財富,為其實施行業壟斷奠定了經濟基礎。於是,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做後盾,這些「灶頭」很容易打通關節,潤滑關系,控制下一個自己看中的廚房。在不斷擴張控制廚房的同時,他們還染指行業組織,左右重要的行業賽事,利用烹飪大賽、收徒等手段黨同伐異,培植自己的勢力,最終成為廚霸。
不難看出,不合理的包廚制度是產生廚霸的土壤,也是下層廚工生活貧困的根源。而廚房等級制是舊時代封建生產方式的產物,是行業不平等的根源,因此,我們如果任其發展的話,只會將中國烹飪引向歧途。
四
復古主義是老毛病了,凡是號稱「國粹」的行業似乎從來都未能倖免,今日之中國烹飪也不例外。復古學者翻開《燒尾宴食單》,發現有一道「乳釀魚」,不由兩眼放光,嘖嘖贊嘆,「看看,歐洲人尚在茹毛飲血,我們的祖先就會用乳產品做魚吃了!」再翻開《紅樓夢》,見到「茄鯗」又是一陣陶醉,「當我們用雞肉燒茄子的時候,美國人還在啃生牛排呢!」能從古代菜譜中搶救出一些民族自豪感來,也算是這些整理國故派學者之所以吃香喝辣的緣故。多虧了他們孜孜不倦的努力,我輩才能在曲阜吃上「孔府菜」,在北京吃上「紅樓菜」,在徐州吃上「彭祖菜」,在浙江吃上「西施菜」……
中國烹飪文化的復古,大致走的是兩條路。其一是「專求於故紙」,譬如所謂的「紅樓菜」,它的研製者就聲稱,這紅樓宴里的每一道菜都能在《紅樓夢》里找到出處,每一道菜都選料精良,造型美觀,南北兼容,營養豐富,滋補健身。其實,復制這一桌筵席也並非難事,問題是不知道餐桌周圍西裝革履的一群,究竟想從中吃出點什麼來?形式和內容永遠矛盾對立,強調形式必然損害內容。這紅樓菜又要出處,又要造型,又要兼顧南北風味,拼湊到最後,恐怕是顧不上營養健康了。另一種復古則連故紙也不要,完全由學者杜撰,由大廚憑空創造,譬如彭祖菜、西施菜之類。這類菜荒誕無稽,根本經不起推敲。烹飪復古,無論「故紙派」或「杜撰派」,都不過是學者的煽情和店家的噱頭,我們萬不可當真。
古並非就是毛病,而好的古葯方我們至今吃著,好的古裝戲我們至今看著,好的古飯菜我們有時也要吃一些。我們這里探討烹飪復古的動機———學者為名、店家圖利,其實都相當單純。如果有人想藉此重溫貴族老爺的舊夢,生發帝王將相之豪情,那他(她)就走到邪路上去了。現實中,這樣的人有,還不少。
五
豪門宴虛火上升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當初從南方沿海發達地區過來的燕翅鮑豪門宴狂潮,現已迅速感染著內地餐飲市場,尤以內陸省會中心城市為重災區。2002年,我曾寫過一篇《燕翅鮑是條邪路》的文章,對鄭州餐飲市場豪門宴邪風勁吹現象予以關注。又是一年過去,燕翅鮑絲毫沒有收斂的意思。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燕翅鮑不僅遍及鄭州的大中型飯店酒樓,而且還從省城普及到了縣城,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恐怕不久即可普及到鄉鎮。
燕翅鮑等豪門宴短時間內就在全國餐飲市場形成了氣候,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今餐飲市場正在走向專業化的大趨勢。而在這一消費現象背後,隱藏的卻是近年來社會各階層收入差距拉大、貧富分層嚴重的社會現實。
馬克思批評說,亞洲城市的興旺,完全與政府的消費有連帶關系,這話現在聽起來仍有些意味深長,因為現實社會豪門宴的興旺,就完全適用於這一規律。如果豪門宴僅僅是幾個闊人的鬥富,那麼有危害,但有限;可怕的是它的興旺與政府的消費有某種連帶關系。在現行體制下,一個處長將公款往自己口袋裝一毛錢都是不允許的,但他一年吃掉100萬也不會出事。這樣,他很可能把手中的權力變成個人謀取生活享受的資本,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大吃豪門宴。於是,豪門宴開始異化為腐敗分子揮霍享樂的工具,無數民脂民膏也在豪門宴的一派繁榮裡面,隨著下水道流走了。
六
我常常驚嘆餐飲市場「與時俱進」的速度,這里仍以我生活的城市為例。昨天還在上演著「小尾羊」和「小肥羊」的火鍋對抗賽,一夜之間,街頭又到處流行起「小毛驢」火鍋了。對於美食愛好者來說,這實在是口腹之慾的黃金時代。1995年以來,先是紅燜羊肉席捲鄭州,接下來甲魚泡饃、煳辣魚、漢宮薑母鴨、迷宗菜、燕翅鮑、東北菜等先後粉墨登場,亂花漸欲迷人眼,城頭變幻大王旗。鄭州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樞紐特徵,決定了她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視作全國餐飲市場的晴雨表。因此,鄭州餐飲市場的盲目跟風現象也就不是孤立個案,而是具有代表性。一道菜走紅,一個品牌叫響,大家都來依葫蘆畫瓢,一哄而起,搞得李逵不像李逵,李鬼不像李鬼,隨後一鬨而散,轉而又去尋找新目標。這一次次大躍進式的克隆運動,搞臭了李逵,搞跨了李鬼,企業不斷重復建設又隨即毀滅,使整個行業發展趨向泡沫化。
之所以屢屢出現各種盲目跟風現象,根本原因還在於當前整個行業缺乏一套建立在現代意識和科學精神之上的游戲規則。在市場大潮中,許多餐飲業主往往不是傾向於爭取行業游戲規則的公開、公平、公正,而是迷信於建立在個人經驗之上的投機規則。雖然某些時候個別餐飲業主可能會成為投機規則的受益者,但總體來說,當一般性行業規則不能清晰建立時,行業中的任何人都可能成為受害者。
七
協會林立,多頭領導,不良競爭,這在20年以前是不可能出現的問題,因為那時許多行業組織尚未建立,當然也就無矛盾紛爭可言了。1987年以後,隨著越來越多的行業組織成立,在彼此業務交叉的領域,矛盾日漸突出。就「國家級」行業組織來說,與餐飲和烹飪相關的行業組織就有烹飪協會、飯店協會、旅遊飯店協會、烹飪文化研究會、食文化研究會等數家,家家都自稱權威「正宗」,家家都可以發文件、搞活動,影響行業發展。由於行業組織間約束機制的不完善和游戲規則的不規范,因此,在巨大的行業利益驅使下,這些組織交叉滲透便越來越多,沖突也越來越尖銳。當前的現狀是,政出多門和多頭領導給整個餐飲行業帶來了不少混亂,同時還造成了一些不良社會後果。下面,筆者僅試舉二例。
一是烹飪大師名師泛濫成災。評定烹飪大師名師,本來是件好事,但甲協會評了,乙協會也要評;國家協會評了,省市協會接著評;春天剛評了一批,秋天再來一批。於是最近一兩年來,中國烹飪界迎來了空前的大師名師豐收季節,每年都要產生「國家級」大師數百、名師數千,「省市級」大師名師數萬。
祝福我們的大師名師們吧,他們因為幸逢盛世,花數千元即可購得幾塊精緻銅牌,既圓了大師名師夢,又豐富了家庭收藏。
二是名店名菜泛濫成災。評定名店名菜,同樣是好事,但由於不良競爭,於是乎又變了味道。一個不大的飯店,為了裝點門面擴大影響,花錢評上甲協會的名店名菜,招牌還沒有來得及掛,乙協會的文件又下來了,甲協會的名店名菜我們一律不予承認,直到又花錢買來乙協會的銅牌掛上,才算告一段落。
名店名菜泛濫成災,苦的是左右為難的飯店酒樓,樂的是那些做銅牌的商家。更為嚴重的是,這類短期行為極大地損害了行業信譽和行業形象,破壞了全國烹飪界同行之間的團結,不利於我們中國烹飪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