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譚木匠是如何盈利的
分以下三個角度回答你的問題:
第一,譚木匠是否盈利?回答,盈利。去年譚木匠營業額27,196 萬元,稅前年度溢利 14,229萬元,稅後年度溢利12,616萬元,不但盈利,而且利潤率不低,營業額的50%以上是利潤。
第二,譚木匠利潤的組成:梳子類產品錄得營業額約人民幣7,540萬元,佔總銷售額的27.7%;組合禮盒產品錄得營業額約人民幣18,165萬元,佔總銷售額的66.8%;鏡子類產品錄得營業額約人民幣236萬元,佔本集團總銷售額的0.9%。可見價格相對較高的禮盒是其主要利潤來源。
1、具備品牌意識,理解並接受「譚木匠」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2、具有長期合作的意願,有一定的經商經驗。3、具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店內必須配置電腦、POS掃描設備,並開通網路。4、在繁華商業區或古文化街,聚人氣的旅遊景點有店面,原則上要求店面面積達15平方米以上,以及在商場有獨立的專賣區域,店址須經公司書面確認,店面由公司負責設計與全套裝修,裝修費用由店主自行承擔。5、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地級城市一般情況下前期投入資金10-15萬元,省會城市一般情況下前期投入資金15-20萬元(加盟費+貨款+裝修費+房租+轉讓費+雜支),同時首批進貨結算額為地級城市3.5萬元以上,省會城市4萬元以上,款到發貨不賒欠。更詳細的資料請登錄 http://91278.com/trust.asp?pid=2882 咨詢
㈢ 譚木匠成功的秘密
「譚木匠公司有秘密嗎?沒有!」譚傳華搖著他特徵十足的腦袋,斷然否認記者的提問。他指著公司大門的文化牆說:「要說一定有秘密,這個秘密是寫在臉上的:『誠實,勞動,快樂』。這是公司的企業文化核心,也是最不容易被人模仿的企業靈魂。」
在很多城市,很多走在路上的人們可能至今都不明白,譚木匠,這個看起來冷冷清清的小店,卻為什麼會活得舒舒服服。「因為我誠實啊,誠實就是生產力。」譚傳華說。原來開專賣店之初,譚木匠公司就嚴格定下規矩:產品一律賣價多少標價多少,不降價不打折。顧客來了,選好梳子付錢就走,不必討價還價爭執半天,所以店裡始終「冷冷清清」。
這條規矩一直沿用下來,成為譚傳華「誠實立企」的標竿。
誠實首先是一種公司行為。比如對於產品質量,因為「譚木匠」梳子是純天然的,所以容易因為使用不當而發生損壞,於是譚傳華乾脆將產品弱點直接印在了產品包裝上,以昭示顧客,「買者慎買用者慎用」。
所有人都認為「譚木匠」如今能有300多家店,已經是個奇跡了,其實,如果不是因為「誠實」的緣故,還可以多開更多的新店,收更多的加盟費,賣更多的產品。比如僅2004年,全國各地向譚木匠公司遞交加盟申請的報告就有700多份,而經嚴格考核論證准許開張的只有四五十家,考核的重點就是「是否有足夠盈利保證」。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譚傳華很清楚自己和加盟商的關系。一直以來,他把總部和加盟商之間的利潤空間都控製得很好,但他認為這並不就足夠了。在「譚木匠」,所有的加盟商都是公司員工,統一叫「店長」。一年之內,凡是店長覺得不好賣的貨都可以原價退貨。「實事求是公平合理地處理總部和加盟商之間的關系,這也是一種企業的誠實。」譚傳華認為。同時企業對店長好,店長就對員工好,員工就對顧客好,顧客就對企業好……這意味著,誠實的行為在商業領域,是有著極其長遠的商業回報的。
「誠實是一個人的美德,她像水一樣沒有顏色,沒有稜角,沒有味道,但是誰也離不開她……你們以行動來闡釋了這個道理,以你們一生最大的一件事來證明了你們的人生觀念——誠實。為此我代表所有的譚木匠人為你們深深祝福……譚傳華。」003年11月28日,「譚木匠」196店員工楊玲在自己的婚禮上,收到了老總親筆寫來的一封賀信。8個月前,這位員工因誤把店裡收到的假鈔補給了一個司機而懊悔不已,她想方設法輾轉找到他,用真鈔將假鈔換了回來。不久他們成了朋友,還相愛步入了婚禮的殿堂。
在「譚木匠」,像這樣因為誠實而獲得好的回報的故事很多很多,這也是譚木匠人感到最為驕傲的地方。而這種驕傲構成了一個企業的文化凝聚力,演繹了一個小小的「企業烏托邦」。這個企業因此成為中國商業生態里一個生機勃勃的健康細胞,它讓人踏實,讓人信服;它凝聚人氣。它和企業的創業經歷、品牌形象、商業模式、產品創新力一道,構成了人們對它的尊重,和社會對它的接納——也許從根本上說,這才是譚木匠公司最大的秘密。
㈣ 譚木匠如何與加盟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凡是這種加盟店,要想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最關鍵最首要的是誠信,按照加盟的條約,去執行和遵守,履行好相互的職責,做好相應的引導與指導的工作,尤其是要對消費者負責。
㈤ 譚木匠成功的秘密是什麼
這是一個令人大惑不解的企業—— 一把小小的木梳,憑什麼支撐一個享譽全國的品牌?而同是一把木梳,何以能賣出高於同類產品數倍的價格?再有,一個從未人流如織的專賣店,如何賺錢?更如何令全國300餘家連鎖店幾乎家家賺錢?一切都是單純的木匠們手工刨不出答案的秘密。
一段家史
「我的曾祖父是一位知名的木匠,小有家業。由於爺爺沾上鴉片和賭博,把整個家業輸得一干二凈,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年輕美貌的奶奶只好求保長將爺爺抓去當壯丁。寒冬臘月,我的爺爺被綁在家鄉樓橋頭的木柱上,光著腳丫,衣衫襤褸,奶奶讓年僅十二歲的父親送了一大碗肉飯去喂爺爺,爺爺邊吃邊破口大罵奶奶沒良心。兩年以後,爺爺戰死在長沙,奶奶也一直守寡到死。父親含恨學藝,成了一個好木匠。我長大以後一直想當詩人、畫家,由於我的天真和浪漫,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幾近餓死街頭,天意不可違,我仍然還是做木匠的命。」
多少企業家成名後,想方設法遮掩或粉飾自己的過去,而「譚木匠梳子」的老闆譚傳華卻在自己的每一個加盟店裡,工整地裝裱了這「一段家史」。對他而言,沒有這些真實的往事,就沒有自己的今天,更沒有現在的「譚木匠」。往事不堪回首。18歲時,譚傳華下河撈魚被雷管炸掉右手;幾年後當民辦教師,聽到一個學校校長為此在背後議論他:「一個人殘腳斷手,多難看,多可憐,要是我殘了,還不如自殺了事!」他被這句無意聽來的話深深地刺傷了。「我的手也許難看,但我的人並不可憐!」譚傳華毅然放棄了民辦教師的工作,懷揣僅有的50元錢離開家鄉重慶開縣,踏上了艱苦尋求尊嚴的道路。他曾經為了6個饅頭給人畫過畫像,也曾經當過睡在街邊的流浪漢,還曾經被人當成小偷抓進了收容所……當時的他不僅沒有獲得尊重,還幾乎喪失了活下去的勇氣。「不怕,眼睛還在動,就能活」,在昆明,當譚傳華准備以自殺來告別苦難的時候,母親在他18歲受傷時說的那句話卻猛地將他拽了回來。「是啊,我全身都能動,總能闖出一條生路來!」那是譚傳華第一次告訴自己要永遠直面不幸的人生。之後,他賣過魔芋,賣過紅桔,賣過塑料花,開過預制板廠,最後終於選擇了父親的老本行——當木匠,在自家的豬圈裡開起了木梳廠。「1993年9月14日,李軍到三峽商城推銷,幾位服務員對我們的木梳愛不釋手,隨即掏錢買了8把。看來我們的梳子有市場、有銷路!市場萬歲!理解萬歲!」譚傳華在那個裝著自己第一筆銷售收入的破爛信封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並至今保存著這筆共十六元人民幣的「巨款」。
一段歷程
1995年,譚傳華正式注冊「譚木匠」梳子商標。經歷過艱難的推銷之旅,燒過價值30萬元的不合格產品,搞過無數次技術改革,創辦過《快樂的譚木匠》宣傳漫畫報……1997年,譚傳華的小木梳終於獲得了較好的市場知名度。1997年8月19日,對銀行苦苦哀求沒有結果的譚傳華憤怒了,在重慶一家報紙上打出整版廣告:譚木匠工藝品有限公司招聘銀行。在當時的中國,民營企業招聘銀行是一件國內外轟動的稀奇事,全國乃至全球1000多家媒體蜂擁而至,爭相報道「譚木匠招聘銀行現象」,並隨後在金融界、企業界引發了一系列關於「銀、企關系」的大討論。譚傳華終於獲得了銀行的支持,「譚木匠」的知名度也空前高漲。1998年春節,拿到貸款的他在中央電視台打出了自己的第一個產品廣告,這也是整個木梳行業的第一個廣告。但市場似乎並不給這個「第一品牌」面子。此刻「譚木匠」的銷售模式主要依靠商場鋪點。新的店面設計古樸、典雅,充滿個性和傳統文化氣息,充分展示了「譚木匠,手工造」的悠久韻味,大大提升了譚木匠梳子的品牌文化含量。推出之後,立即在行業內外引起了轟動,高價位的木梳因文化含量的烘托,也似乎讓消費者覺得物有所值了。一位朋友喝醉之後點評譚傳華:「你身上最可貴的有兩點:一是能聽反對意見;二是從不忘記學習。」 如果仔細研究「譚木匠」,就不難發現,其實譚傳華現在做的事很多都是別人做過的。譚傳華清楚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所以他拚命學習,像海綿一樣吸干所有國內外企業的先進思想。他不僅讀眾多的書,還自創了一門「聊天學習法」,不斷找人聊天,對象有博士教授,有文人騷客,也有普通的員工,他總能從不同的人身上得到不同的啟發。學習則得智慧,智慧令人清醒,清醒者不忘與時俱進。事實證明,由於產品的快速更新,不僅能不斷地吸引新老顧客,也能有效擴大加盟商范圍。「譚木匠」一家專賣店最多能陳列300多個產品品種,以前某一區域范圍內只能開一家店,如今由於品種豐富,許多地方多開一兩家店,生意照樣紅火。
沒有秘密的秘密
「譚木匠公司有秘密嗎?沒有!」譚傳華搖著他特徵十足的腦袋,斷然否認記者的提問。他指著公司大門的文化牆說:「要說一定有秘密,這個秘密是寫在臉上的:『誠實,勞動,快樂』。這是公司的企業文化核心,也是最不容易被人模仿的企業靈魂。」誠實首先是一種公司行為。比如對於產品質量,因為「譚木匠」梳子是純天然的,所以容易因為用不當而發生損壞,於是譚傳華乾脆將產品弱點直接印在了產品包裝上,以昭示顧客,「買者慎買用者慎用」。所有人都認為「譚木匠」如今能有300多家店,已經是個奇跡了,其實,如果不是因為「誠實」的緣故,還可以多開更多的新店,收更多的加盟費,賣更多的產品。比如僅2004年,全國各地向譚木匠公司遞交加盟申請的報告就有700多份,而經嚴格考核論證准許開張的只有四五十家,考核的重點就是「是否有足夠盈利保證」。
在「譚木匠」,像這樣因為誠實而獲得好的回報的故事很多很多,這也是譚木匠人感到最為驕傲的地方。而這種驕傲構成了一個企業的文化凝聚力,演繹了一個小小的「企業烏托邦」。這個企業因此成為中國商業生態里一個生機勃勃的健康細胞,它讓人踏實,讓人信服;它凝聚人氣。它和企業的創業經歷、品牌形象、商業模式、產品創新力一道,構成了人們對它的尊重,和社會對它的接納——也許從根本上說,這才是譚木匠公司最大的秘密。
㈥ 譚木匠怎樣加盟
譚木匠還不錯的,在香港上市,而且很多人買來都可以當做禮品送,口碑什麼的都很好
㈦ 譚木匠同一城市可以有兩個加盟商嗎
譚木匠在同一城市開加盟商,要分幾線城市,一線城市可以多家加盟,三四線城市只能有一個加盟商。
㈧ 譚木匠單點特許加盟的模式設計中有哪些優勢
互聯網營銷發展如何之快,譚木匠的模式,客觀的說,基本上沒有什麼優勢了。
㈨ 誰知道譚木匠的創業史,盡量詳細點,謝謝
四處奔波的辛酸記憶
譚傳華出生在重慶市萬州農村。18歲下河炸魚失掉了右手,人生軌跡自此發生改變。不過,要強的他很快走出身體殘疾的陰影,跟著從部隊回來的二哥學得一手好畫,並成為一名小學老師。
23歲的時候,戀愛受阻,讀了很多書的他便想去走萬里路,他就帶著父母給的50元錢,他在流浪中尋夢,尋找自己的畫家和詩人夢。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流動人口還不是很多,譚傳華成為改革開放後的「第一代盲流」。
輾轉漂泊到昆明的譚傳華第三天給一個年輕人畫了一張像,賺取了2元錢。譚傳華對記者回憶說:「這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2元錢。他給了我活下去的希望。而且,我一生有三個重要的2元錢。」
因為右手的殘疾,譚傳華平素習慣於把右手插在褲兜里,他揮舞著左手說,「我第二個2元錢是我從深圳花2元錢買了一把木梳子,讓我從此做了譚木匠。第三個2元錢,是我做的木梳子,第一次賣時賣了2元錢。這三個2元錢組成了我的創業史。是我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
在雲南流浪兩年後,在貴州的一場大病讓他最終選擇了回到老家,娶妻生子,繼承了祖上傳下來的職業,做了木匠,開始創業。
「當時三十幾個工人都不知道梳子怎麼做,用半年時間研究,終於做了出來。」譚傳華的第一批產品出廠了,拿到市場上整整一天的時間,他的4個業務員喊破了嗓子,卻只賣掉了一把兩元錢的梳子。這兩元錢,譚傳華說是他人生中重要的兩元錢,是這份事業的第一步。
譚傳華說,譚木匠公司有錢了,我們堅決不買高檔辦公樓,堅決不買豪華別墅小轎車,要把有限的資金花在「一硬一軟」之上:硬是好的設備,軟是能乾的人;硬是產品的質量,軟是產品的文化含量
「我長大以後一直想當詩人、畫家,由於我的天真和浪漫,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幾近餓死街頭,天意不可違,我仍然還是做木匠的命。」
多少企業家成名後,想方設法遮掩或粉飾自己的過去,而「譚木匠」梳子的老闆譚傳華卻在自己的每一個加盟店裡,工整地裝裱了這「一段家史」。對他而言,沒有這些真實的往事,就沒有自己的今天,更沒有現在的「譚木匠」。
「譚木匠」的出奇制勝
1995年,譚傳華正式注冊「譚木匠」梳子商標。經歷 過艱難的推銷之旅,燒過價值30萬元的不合格產品,搞過無數次技術改革,創辦過《快樂的譚木匠》宣傳漫畫報……1997年,譚傳華的小木梳終於獲得了較好 的市場知名度。就在他磨刀霍霍准備大幹一場的時候,一個意外的難關擋在了面前:由於沒有固定資產作抵押,銀行不願意貸款給這個靠生產小梳子為生的小企業, 譚傳華後繼乏力。
這是當時中國所有中小民營企業共同的成長難題。 1997年8月19日,對銀行苦苦哀求沒有結果的譚傳華憤怒了,在重慶一家報紙上打出整版廣告:譚木匠工藝品有限公司招聘銀行。在當時的中國,民營企業招 聘銀行是一件國內外轟動的稀奇事,全國乃至全球1000多家媒體蜂擁而至,爭相報道「譚木匠招聘銀行現象」,並隨後在金融界、企業界引發了一系列關於 「銀、企關系」的大討論。
譚傳華終於獲得了銀行的支持,「譚木匠」的知名度也空前高漲。但市場似乎並不給這個「第一品牌」面子。此刻「譚木匠」的銷售模式主要依靠商場鋪點。然而,「譚木匠」出名之後,其他木梳企業也開始蘇醒,商場終端競爭激烈起來。
就在譚傳華發現商場這條路不僅走得慢,而且有日益走下 坡路趨勢的時候,他無意中嘗試建起來的幾個專賣店,營業額卻節節飆升。與其深陷於商場肉搏,不如另闢一條蹊徑,在專賣店上作文章。譚傳華立即請來當時大名 鼎鼎的「餘明陽專家團」,為公司導入CIS。這一導入,譚傳華「斗膽」花去了當年三分之一的利潤。同時他重新規劃企業戰略,撤出各地商場櫃台,將商業模式 轉向專賣店連鎖加盟的方向。
1998年3月7日,「譚木匠」與第一家加盟連鎖店簽約,從此開始了特許經營的發展之路。特許加盟令譚木匠公司走上了產銷可控、渠道可控、品牌可控的長遠發展道路。
「我一直在和『浮躁』較勁」
到2000年初,「譚木匠」專賣店已星羅棋布地開了接 近100家。然而就在這年春天,專賣店加盟速度驟降,各地加盟商開始有了抱怨。抱怨的核心是效益:其一,由於產品單一,風格單一,顧客來到店裡的選擇並不 多;其二,譚木匠梳子價格很高,但針對高品味高消費群體的品牌附加值並沒有做足。其三,梳子雖好,店堂裝修卻很一般,常常埋沒於商街而吸引不了眼球。其結 果,是各地加盟店生意平平淡淡,利潤勉勉強強,投資回報率不高,有的甚至虧損倒閉。
這其實是中國所有連鎖加盟企業都必須遭遇的一道坎, 能否邁過這道坎,既要看企業家的能力,也要看企業家的態度。譚傳華能力出眾而態度堅決,他說,譚木匠公司有錢了,我們堅決不買高檔辦公樓,堅決不買豪華別 墅小轎車,要把有限的資金花在「一硬一軟」之上:硬是好的設備,軟是能乾的人;硬是產品的質量,軟是產品的文化含量。
花了一大筆錢,在絕對一流的「能幹人」幫助下,譚木匠既傳統又現代、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調的新店面設計方案很快拿了出來。自己試裝了一個店,大獲成功,銷售額比老店竟多了一倍有餘。
新的店面設計古樸、典雅,充滿個性和傳統文化氣息,充 分展示了「譚木匠,手工造」的悠久韻味,大大提升了譚木匠梳子的品牌文化含量。推出之後,立即在行業內外引起了轟動,高價位的木梳因文化含量的烘托,也似 乎讓消費者覺得物有所值了。口口相傳之下,2000年底,要求加入「譚木匠」特許經營網路的人數是1999年的幾倍之多。
2001年,創業不到8年的譚木匠公司有了成為「百年老店」的雛形。
「其實從第一家連鎖店建立到現在,我一直在和『浮躁』較勁。大家都想一舉成名,比比皆是的就是浮躁。對這個問題,我一直在做疏導,我堅持的東西就是———誠實。」
做了十幾年梳子,至今還沒有一把讓譚傳華完全滿意。「所以我的梳子還要繼續做下去,我要做全球最好的梳子。」譚木匠的心路遠大。
㈩ 加盟譚木匠能賺錢嗎
傳華毫不避諱地說,梳子的原材料成本並不高,而依託特許加盟形式拓展業務,也降低了投資風險。招股說明書顯示,2009年上半年,譚木匠的營業額為6521.7萬元,
當然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