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惟楚有才為什麼在湖南
「惟楚有才」是指楚地多人才傑俊的意思。楚國最早興起於漢江流域淅川一帶,楚國強盛時期的地盤很大,其中它最大的轄地包括湖南的全部地區,所以現「楚」多指湖南,「惟楚有才」多指人才傑俊集中在湖南。
2. 惟楚有才網路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惟楚有才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核准登記,在長沙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注冊,注冊資本金3億元人民幣。公司是一家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電子商務等現代技術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具有雄厚的研發力量和技術積累,現有9項軟著、5項專利。公司致力於成為中國最好的教育雲服務平台提供商,為教育信息化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力爭3至5年登陸資本市場。
法定代表人:周立新
成立時間:2014-08-25
注冊資本:3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30100000189700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長沙高新開發區麓楓路61號湘麓國際花園二期酒店、公寓N單元17層1706號房
3. 湖南唯楚有才質檢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湖南唯楚有才質檢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是2018-01-18在湖南省長沙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長沙高新開發區正興路118號荷塘月色庄園劍橋二區47棟101。
湖南唯楚有才質檢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30100MA4PC9C62M,企業法人鄧熙媛,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湖南唯楚有才質檢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湖南唯楚有才質檢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4. 惟楚有才故事 惟楚有才為什麼在湖南 惟楚有才 惟楚
楚,
其實指的是湖北省,湖南省。
特指湖北省,
湖南省只是當時楚國之地,又因嶽麓書院有:「惟楚有才,於斯為盛」。指的就是大楚國人才多,而湖南的嶽麓書院,正是匯聚人才的地方。
5. 唯楚有才,是說湖南還是湖北
是說湖北,其實質是指楚文化博大精深,並未指哪裡人。楚文化的核心在湖北,楚國的都城在今湖北荊州(所謂荊楚大地)。湖南的北部當時屬於楚國轄地。
唯楚有才的正真出處,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才」。這個描述的故事,稍有歷史常識的人,就可以推斷出,唯楚有才說的是何地。當然,這個「惟」(亦作「唯」),是個語氣助詞,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
那麼為什麼湖南一直牽強的認為唯楚有才說的是湖南呢?他們的有一段故事,說清嘉慶年間,袁名曜任嶽麓書院山長。門人請其撰題大門聯,袁以「惟楚有材 」囑諸生應對。正沉思未就,明經(貢生的尊稱)張中階至,眾人語之,張應聲對曰:「於斯為盛」。這幅名聯和故事就此撰成。也成為了湖南認為說的是自己的最終的證據,。
但是這個故事實際上在描述的時候,一般在前面會加上:「相傳」或者「據說」,那麼實際情況就不可考證了,顯然是占不住腳的。史學界一般認為這個是湖南人自己杜撰的。
因為在湖北武漢武昌中學的匾額上,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掛了惟楚有材的匾額,嶽麓書院正式的懸掛這個匾額的時間,是湖南大學在1984年懸掛的。當然,他們在選正時,也並沒有想到被一所中學所用。我看到有的地方湖南人留言說由於湖南出的頂尖人才比湖北多,所以。。。。。這個是貽笑大方的。先不說其說法的准確性,光基本常識和歷史常識都是不具備的。
所以,關於惟楚有材社會上有幾個關鍵性的錯誤有待糾正:
1-惟,並不代表唯一,所以,大可不必認為是古人在貶低別的地方的人。古人沒有現代人無聊。
2-這句話說的顯然不是湖南
3-惟楚有材,跟湖南大學一點關系都沒有,當然嶽麓書院和他的關系也是沒有的。至於湖南大學和嶽麓書院的關系,大家自然都清楚是怎麼回事。
4-這句話,不適合炒作,那個地方炒作的多,那個地方的人,顯然很浮躁。
6. 能提供惟楚有才法人代表周立新的聯系電話嗎
該企業注冊於湖南省長沙市高新開發區;法定代表人:周立新;根據其不同時期的年報,其聯系方式如下:
7. 「惟楚有材」與湖南湖北有什麼關系
楚國最早興起於古荊州之地的楚部落,建都城郢(今湖北荊州)後滅於秦國。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慶、江蘇、江西部分地方。
楚國地靈人傑,人才濟濟。包括政治、軍事、經濟、思想、科學、文化等各個領域,都有一批第一流人才,甚至是世界性的第一流人才,故楚國人才既多又出類撥萃,品位極高,是可以登上中國和世界人才的殿堂的。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這句話是大有來頭的。其實,當初這副聯的意思也許並非現在人所理解的字面意思。「惟楚有材」里的「惟」字只是個語氣助詞,在這里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古人說話都喜歡用雙音節的詞,所以在「楚有材」前面加了個「惟」字,只是為了方便好讀而已,沒別的意思。但巧合的是,湖南近代人才輩出,獨領中國一個多世紀,於是這個「惟」字就成了今天湖南人為之驕傲和自豪的字面意思了。
8. 「惟楚有材」,是湖南人太目中無人,還是另有隱情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之所以會讓人產值誤解,是因為人們對於「惟」字的誤讀。一說到「惟」,人們想到的就是「惟有」、「只有」、「惟一」等等。其實,「惟」字是個多義字,其中有一條就是「語首助詞,無義」。如《論語》中的「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惟何甚!」惟楚有材」的正確解釋就是「楚有材」,而非「只有楚地有材」。這樣一來,「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就非常好理解了。作為千年學府的嶽麓書院,肯定是湘楚人才的聚集地了——楚地的人才,嶽麓書院里是最多的。
趕緊去晉國接回伍舉。乍看此聯,人們都會有種不適,那就是楚人(古之湘地屬楚)太過狂傲,此聯一出,給人的感覺,彷彿湘楚人才濟濟、他處再無俊傑。其實,這是人們對「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誤讀。
9. 湖南嶽麓書院有一對聯中的「惟楚有材」是因為什麼
清嘉慶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年),袁名曜任嶽麓書院山長。門人請其撰題大門聯,袁以「惟楚有材
」囑諸生應對。正沉思未就,明經(貢生的尊稱)張中階至,眾人語之,張應聲對曰:「於斯為盛」。這幅名聯就此撰成。
上聯「惟楚有材」,典出《左傳》。原句是:「雖楚有材,晉實用之。」
下聯「於斯為盛」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
全聯的意思或可理解為;楚國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嶽麓書院更是英才齊聚之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