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理魏山縣哪幾個鄉鎮比較大,發展得較好
大理巍山縣發展較好的鄉鎮有:
1.位於巍山縣城內南詔鎮,巍山古城就在南詔鎮內,1994年被評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內保存有25條街,18條巷子,總長14公里多,即南詔古街,2011年6月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城內保存著明清以來的大批古建築和古民居。古城內的文物古跡主要有:南詔古街、星拱樓、文華書院、蕭公祠、東岳宮、明志書院(崇正書院)、南社學(育德書院)、北社學(育英社學)、文廟、西竺庵、蒙陽公園、古民居(柯家大院、劉家大院、施家大院、徐家大院)。
巍山古城每年都舉行飲食文化節。其歷史淵源:巍山自古以來處於「茶馬古道」與「南方絲綢之路」交匯處,自漢代設縣治起,至新中國成立後的很長一段時期,南來北往、商賈雲集,一直是滇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然形成了飲食文化中能適應酸、辣、甜、咸、淡各種口味的人群,造就了飲食文化的多元和豐富。古街宴席上有傳統的「南詔宴席」「八大碗」「兩滴半」「三滴水」等,還有小吃「過江餌絲」「牛打滾」「一根面」「糖火燒」、鹹菜、蜜食等。再加上多民族聚居區域,彝、回、漢、白、苗等民族各有其獨特的飲食風味喜好,彝族的苦蕎粑粑蘸蜂蜜、米血腸、雞血飯,還有宴席上的坨坨肉,不在彝族聚居的地區,你是吃不到的。彝族還有幾種特別的做法和吃法,如炒穀米,在穀子8成熟時,用鍋炒熟加工成米,再蒸,然後舂成糍粑狀,蘸蜂蜜吃,香甜無比;還有焐粑粑,將玉米面或麥面揉成團,埋入炭火中焐,熟後扒出,吹吹拍拍就吃,皮香脆、里回甜,美味無比。巍山自古又是宗教大縣,道、佛飲食習俗,又大大豐富了當地的飲食文化,「羅漢菜」「洞賓素席」,不到巍山,你是吃不到的。所以,人們都說「吃在巍山」。 巍山風味小吃也和巍山歷史一樣,悠久而漫長、底蘊深厚、令人回味無窮。巍山肉餌絲、一根面久負盛名。享譽省內外的肉餌絲,相傳是唐(南詔)時期,南詔王皮邏閣在一次打獵時遇到野火燒山,森林裡的野豬被山火燒死,皮邏閣把燒焦了的野豬煮了吃,感覺肉味特別香,後來就有意識地把捕獲的野豬以及家養的豬,用火燒焦了豬皮,清洗後露出焦黃的外皮,煮成扒肉吃,慢慢地又配上餌絲,就成了傳至今天色香味俱全的扒肉餌絲。一根面,巍山人又叫扯扯麵,是雲南獨樹一幟的名特小吃。據說,過去南詔古街上有一書香門第,家中婆媳不和。老公公是一個飽讀詩書的秀才,總覺得長此下去有辱門風,於是苦思多日,終於有了主意。一天,老公公把全家人叫攏吃一根面。全家人和面、洗菜、配料、扯麵人人動手,吃了一頓和和美美的一根面。原來,扯麵需要多人合作、齊心協力才吃得成。吃面時,老秀才關於「眾人齊心,黃土變金」的一番指點,折服眾人,自此,全家人和睦相處。其他的青豆小糕、涼粉、米線、豆漿油條、燒餌塊、冰粉涼蝦等也極受歡迎。在古街開設的「小吃一條街」上,遊客可以一飽口福。
購物: 草墩 草墩就是用稻草編成的墩子,巍山草墩獨特之處在於其造型、色彩。巍山草墩形狀多樣、大小不一,色彩則是由纏在稻草上的布的顏色決定,因而也就色彩斑斕,且還能呈現各種圖形,如:八卦、心形等。 巍山扎染 巍山的扎染具有民族傳統工藝特色,曾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扎染藝術之鄉——巍山」。巍山扎染出口日本、歐美、東南亞等國。 2.魏寶山所在地魏寶山鄉:巍寶山景區文物古跡有建於明清時期的22座道觀,山上的文物古跡有南詔土主廟、文昌宮、靈官殿、青霞宮、三皇殿、觀音殿、魁閣、斗姥閣、培鶴樓、道源宮、長春洞、玄龍寺、圓覺寺及雙塔等,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長春洞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這里你可以詳細了解南詔發源史,也是道教文化和自然景觀結合完美的地方。
㈡ 巍山一個以小吃聞名天下的地方,大理巍山的特色食物都有哪些
比如大理生皮、大理喜洲粑粑、耙肉餌絲、銀魚煎蛋、洱海蝦等等,那些都是我經常回答問題時說的,現在說幾個沒說過的。涼拌樹皮樹花是天然的綠色植物,樹花是叢林伴生菌類,而樹皮的話其實是一種苔蘚。把它們洗干凈以後涼拌食用,清涼可口,非常獨特的味道。相傳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甚至後來被永曆帝贊許過,號稱雲南第一雞,雖然現在還悶雞的連鎖店到處都是,但永平黃燜雞選用當地的土雞小雞,按照當地的吃法烹制而成,味道與眾不同。
我們遇見了一位雕刻著木頭的帥哥。在他的允許下我們對他們的作品開始了參觀,對於木雕藝術的不深入了解,我不能多說眼前作品的好壞,但我覺得這位帥哥做東西時很認真,年紀輕輕便有了匠人模樣。
㈢ 魏山縣有什麼特別東西可以當禮物嘛
十大特產巍山紅雪梨,扒肉餌絲,巍山蜜餞,一根面,大理風味小吃,青豆小糕,巍山扒肉餌絲,巍山蜜餞,巍山蘭花,巍山清真牛乾巴,大理扎染,大理白族木瓜水,草墩,什錦鹹菜,清香油,「南詔醇」酒,巍山蘭花,巍山鹹菜
㈣ 巍山古城的特色小吃
巍山小吃素以風味獨特、做工精細、品種繁多、葷素相宜、簡便快捷、營養豐富和經濟實惠而著稱,倍受國內外美食家們的青睞。我走近巍山,這里的小吃薈萃了大理州內各地的名、特、優商品。扒肉餌絲、一根面、蜜餞、青豆小糕、喜洲粑粑、鶴慶米糕 、生皮、涼雞米線 、烤餌塊、涼粉、牛乾巴等不勝枚舉的雲南美食。
肉餌絲:肉餌絲是巍山的一道獨具特色的小吃,早已久負盛名,小小一碗餌絲能以色、香、味而博得數百年的贊譽可謂實在不簡單,原因主要是巍山 肉餌絲做工精細,選料考究。
一根面:巍山一根面,又稱扯扯麵、長壽面,是傳統的巍山民間小吃。
青豆小糕:在巍山的小吃里有一種集色、香、味、形為一體的「精品小吃」,那就是蓬鬆綿滑的青豆小糕。
巍山蜜餞:巍山蜜餞蜜香甜潤,是巍山最有名的地方特產之一,巍山蜜餞有名與它的三大特點密切相關。
巍山鹹菜:巍山鹹菜家家做、人人吃,以其脆、嫩、鮮而遠近馳名。過去鹹菜只是在蔬菜不足時吃,如今生活好了,巍山鹹菜經過開發、創新成為享有盛譽的特色食品之一,可上高級宴席,登大雅之堂。
彝族飲食:巍山縣地處無量山和哀牢山腹地,山區和半山區佔全縣總面積的93.7%。彝族主要聚居在山區,由於地勢高峻、氣候嚴寒,山多地少,因此,主食以蕎麥、麥子、玉米為主。彝族婦女把蕎麥、麥子、玉米磨成粉後,多做成粑粑、饅頭、包子、花捲吃。彝寨特有的山地豬,每年冬臘月彝家人都要放血宰殺,方法是澆水火烤去毛,將肉切成塊狀後下鍋,剛一煮熟就撈起來拌以佐料,如鹽、姜、辣椒,味鮮肉嫩,獨具風味。有的腌製成臘肉火腿,製成灌腸,豬油煉成化油做炒菜的油。油類還有菜籽油、核桃油等。蔬菜除青白菜外,主要是瓜類和豆類,以及菌類。
回族飲食:巍山回族主要居住在永建和大倉,主食以大米和小麥為主。小麥磨成麵粉後,多做成粑粑、饅頭或油香吃。肉類以阿訇宰的牛、羊和雞、鴨、鵝為主,不吃異教人宰的或自死的家禽。回族群眾心靈手巧,善於烹制各種佳餚,他們製作的鹵腐、豆豉、豆瓣醬等鹹菜美味十足;乳餅、乳扇等各種乳製品營養豐富、攜帶輕便、造型美觀;回族蜜餞則以做工獨特、選料講究、味純香甜而受到青睞;巍山回族牛乾巴工藝精湛,肉色鮮艷,味道香美。回族喜歡喝茶,凡吃飯的時候,都要泡上一壺清茶,一邊吃飯一邊喝茶。
㈤ 大理巍山一根面作文350字
這天空氣清新,陽光明媚,還是巍山的小吃街開節日,我特別開心,所以我一大早就起床了!媽媽和我穿的漂漂亮亮,去逛小吃街了。
我和媽媽來到了小吃街,哇!我大吃一驚,小吃街人山人海,像一塊黑黑的大紗布。
小吃街邊有許許多多好吃的東西,如:扒肉餌絲,炒餌絲,過江餌絲,小糕,一根面,冰粉涼蝦,牛打滾,糖火燒,腌菜,油粉,燒餌塊等各種小吃。我都快流口水了。其中,我最喜歡吃扒肉餌絲,所以我懇求媽媽給我來一碗,媽媽同意了,媽媽便把我帶到了一家賣扒肉餌絲的店,一進店我就聞到一股香噴噴的的味道,我迫不及待地坐了下來。不一會,一碗熱乎乎地餌絲做成了,我便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地吃。啊!怎麼會沒有了呢?我好想在吃一碗,可媽媽還是把我拉走了。走出了這家餌絲店。我又開始了新的旅程。
我就這樣度過了這一個快樂的節日
㈥ 雲南巍山特產有哪些
1、巍山紅雪梨主要種植於和平鎮大德村委會。當地俗稱「冬雪梨」。2、無量山烏骨雞為地方優良品種,以大理州南澗縣和普洱市景東縣、鎮沅縣、墨江縣、景谷縣為中心分布」。3、一根面當地人稱「扯扯麵」,巍山古城後所街有一家店,他家的面極滑爽。不過,老闆一天只賣20斤面,賣完就走人。
㈦ 下關哪裡可以吃一根面
去巍山古城裡面吃呀 最正宗
㈧ 魏山有什麼小吃
肉餌絲
編輯本段
肉餌絲是巍山的一道獨具特色的小吃,早已久負盛名,小小一碗餌絲能以色、香、味而博得數百年的贊譽可謂實在不簡單,原因主要是巍山 肉餌絲做工精細,選料考究。
那 肉餌絲,一眼望去黃白分明、紅黃相映,湯白純厚稠滑。 肉肥而不膩,細嫩香甜,入口即化,餌絲則白而細膩。 肉餌絲,關鍵自然在 肉,餌絲也得選用本地產的上好的餌絲,要用巍山有名的"黃皮谷"米,當天早上加工製成。這樣的餌絲色澤潔白,口感細軟甜潤,而且不脆不粘。
肉餌絲關鍵是" 肉"的製作。肉的選料很重要,選用本地新宰殺上市的豬後腿、豬肘子和豬肚皮上的三鮮肉,放在炭火上慢慢燒烤。烤至肉皮已焦黃而肉卻不糊不爛,又將其浸入淘米水中浸泡兩三個小時,再用溫水刮洗干凈,放入特製大土鍋內,注入冷水,加上適量巍山本地閹雞肉和火腿,用大火將水煮沸,打去浮沫,並加入薑片、草果、火腿等香料和配料,鍋口加蓋,蓋沿還用棉紙、紗布等密封嚴實,以微火煨燉。要燉足10多個小時,頭天開始燉到次日。揭開鍋蓋就香氣撲鼻,湯色白而稠,卻不膩口,肉已自然離骨又不失形。燙餌絲的湯要滾漲,將燙好的餌絲盛於碗內,又把土鍋內燉了一夜的"肉湯"舀入,並以勺分離" 肉"覆蓋於餌絲上,再加入鹽、味精、辣椒面、胡椒粉、蔥花、花椒油、蒜汁、泡菜絲或腌菜等各種調料,一碗色、香、味俱佳的" 肉餌絲"就成了。
相傳,當年皮邏閣曾用它招待大唐使節,從此名聲大振,成為南詔故地飲食文化的一大品牌,目前仍是古城裡最具特色的名小吃,古城的大街小巷,都可尋到大大小小的
肉餌絲店,家家都地道,雖為同源,可細細品來又各有特點。
一根面
編輯本段
巍山一根面,又稱扯扯麵、長壽面,是傳統的巍山民間小吃。
過去一根面只有在過年、過節、過壽、辦喜事時才吃,如今生活好啦,人們的飲食從吃飽喝足上升到了品嘗。說道品嘗學問可就大了,巍山一根面不僅可以讓你一飽口福,還可以讓你一飽眼福。
一根面的做工可講究了。首先是和面,麵粉要用上好的,用60度的鹽水來和面,和面要力度適中並多搓揉,揉至面團軟硬恰好,拉扯有絲時最佳。面和好後,要把大大的一團搓揉成細細的一根,把勻凈的面環繞在一個大盤子里,期間還要不停的在面上擦上香油,防止面與面之間粘連。
其次是"醒面",所謂"醒面"就是在已經環繞在大盤子里的一根面蓋上潮濕的紗布"醒"三小時。"醒面"的這段時間里就准備面湯、佐料和"帽子"。"帽子"一般是用當地的特產荷包豆、山筍、菌子與火腿絲和紅辣椒炒匯在一起。
最後就是扯麵。站在水已經煮沸的鍋邊,拉起盤內醒好的面頭,用均勻的速度和適中的力量將面扯成絲狀的面條放入鍋中,煮3分鍾左右的時間,把面撈入碗中,舀入准備好的面湯,加上"帽子",一碗又細又滑,色、香、味俱全的一根面就擺在了你的面前。
青豆小糕
編輯本段
在巍山的小吃里有一種集色、香、味、形為一體的"精品小吃",那就是蓬鬆綿滑的青豆小糕。
青豆小糕不是一年四季都有,只有結青蠶豆的這一季才能吃到。青豆小糕一眼看去呈鮮艷的綠色,它是把優質大米磨成米面,再與優質青蠶豆磨成的青豆面混和搓揉,經蒸熟成糕,既精緻、又好吃。
青豆小糕的做法很獨特。用一口大鑼鍋,在鑼鍋蓋上挖幾個拳頭大的洞眼,又備有相應數量的木製的小圓甑。小圓甑也很特別,上園下尖,中間的鐵皮隔板上有透氣的小孔。小圓甑恰好卡置在鍋蓋洞眼上,鑼鍋內盛滿水,置在爐火上。水煮沸後,在小米甑內裝入已混和好的米面和青豆面,兩個小甑一起蒸。只需兩三分鍾,憑著蒸氣的熱力,就蒸熟兩甑糕。這時在其中一甑糕面上抹上芝麻、紅糖,再把另一甑糕翻扣在上面,又蒸約一分鍾,從甑內取出糕置於盤子上,一盒拳頭大小的青豆小糕就算完工了。"一合糕",意為兩塊合攏,在兩塊小糕中間夾有紅糖、芝麻,一眼看去呈自然的碧綠。吃在嘴裡有香、甜、粘、糯的感覺。青豆小糕有減肥、養顏的功效,是老少皆宜的食品。
巍山蜜餞
編輯本段
巍山蜜餞蜜香甜潤,是巍山最有名的地方特產之一,巍山蜜餞有名與它的三大特點密切相關。
第一個特點是歷史悠久。蜜餞原本是巍寶山道人精製的養生佳品,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相傳在光緒十三年(1887年),巍寶山的熊道人將蜜餞的製作工藝傳給了與他交情盛好的友人。從此,巍山民間開始了蜜餞製作。
第二個特點是做工精製。蜜餞的製作原料採用具有葯用功能的瓜、果、花、根為原料,配以本地上好的蜂蜜,採用祖傳工藝經灰、漂、煮、曬精製而成。經過歷代的摸索和創新,發展至今已有冬瓜、沙參、橄欖、槐果、桔餅、姜花、木瓜、無花果、香櫞等30多個品種。巍山蜜餞把形、色、香、味完美結合,看著色澤柔和、晶瑩剔透;聞著蜜香四溢,甜潤饞人;吃著舒心潤肺,回味無窮。
第三個特點是有葯用功能。蜜餞口感好,而且營養豐富,是典型的綠色環保食品,並具有一定的葯用功能。如:冬瓜蜜餞潤肺化痰、清熱消腫;沙參蜜餞補中益氣,橄欖清熱生津、潤喉止渴;槐果清熱潤腸、涼血止血;天冬滋陰清熱、止渴生津;桔餅理氣化痰、止咳開胃;木瓜舒筋活絡、和胃化溫等等。
巍山蜜餞因浸透蜂蜜,可保存1年以上,易存放、易攜帶,是居家旅遊、饋贈親友的佳品。目前,巍山有一定規模的蜜餞廠有"饒氏"、"厚生號"兩家。
巍山鹹菜
編輯本段
巍山鹹菜家家做、人人吃,以其脆、嫩、鮮而遠近馳名。過去鹹菜只是在蔬菜不足時吃,如今生活好了,巍山鹹菜經過開發、創新成為享有盛譽的特色食品之一,可上高級宴席,登大雅之堂。
巍山鹹菜品種花樣繁多,將各種蔬菜、豆類,經過清洗、腌制、發酵、脫水等系列工序,加工製做成能較長時期保存的腌製品,有麥蘭腌菜、卜醬豆、皮蘿卜、腌豆腐、豆瓣醬、卜蒜台、醬黃瓜、糟辣子、泡萵筍等等,其中,要以麥蘭腌菜和卜醬豆為最。麥蘭腌菜必須選用冬春季節才有的山地野生的麥蘭為主料,配上胡蘿卜絲揉制而成,純屬無污染的綠色環保食品,味道酸中帶甜,脆嫩潤口,天然的麥蘭清香撲鼻,令人食慾大開。卜醬豆採用山地黑豆,經過淘洗、蒸煮、發酵,加拌佐料密封於陶罐中製成,是無工業污染的黑五類食品之一。卜醬豆純黑透亮、味道鮮美、咸里回甜,生、炸、炒、蒸均可。
巍山鹹菜選料認真、做工精細、儲藏期長,現已成為巍山的特色食品之一。
㈨ 巍山小吃
介紹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肉餌絲,一根面,巍山蜜餞,青豆小糕……令到過巍山古城的人津津樂道。巍山美食歷史悠久,地方味道濃厚,做工講究,甜咸分明,質地純正。如果您到了巍山不僅可以游覽古城、巍寶山,探尋紅河源、鳥道雄關,而且可以一飽口福。
巍山是南詔國的發祥地,是古茶馬古道的交通要沖,自唐以來商賈雲集,文化交匯。為飲食文化的交融、薈萃提供了相應的氛圍。這里山青水秀,四季如春,物產豐富,蔬菜茂盛,果實碩甘,野生食用菌類眾多,為烹調美味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巍山都有哪些好吃的。
肉餌絲
肉餌絲是巍山的一道獨具特色的小吃,早已久負盛名,小小一碗餌絲能以色、香、味而博得數百年的贊譽可謂實在不簡單,原因主要是巍山 肉餌絲做工精細,選料考究。
那 肉餌絲,一眼望去黃白分明、紅黃相映,湯白純厚稠滑。 肉肥而不膩,細嫩香甜,入口即化,餌絲則白而細膩。 肉餌絲,關鍵自然在 肉,餌絲也得選用本地產的上好的餌絲,要用巍山有名的「黃皮谷」米,當天早上加工製成。這樣的餌絲色澤潔白,口感細軟甜潤,而且不脆不粘。
肉餌絲關鍵是「 肉」的製作。肉的選料很重要,選用本地新宰殺上市的豬後腿、豬肘子和豬肚皮上的三鮮肉,放在炭火上慢慢燒烤。烤至肉皮已焦黃而肉卻不糊不爛,又將其浸入淘米水中浸泡兩三個小時,再用溫水刮洗干凈,放入特製大土鍋內,注入冷水,加上適量巍山本地閹雞肉和火腿,用大火將水煮沸,打去浮沫,並加入薑片、草果、火腿等香料和配料,鍋口加蓋,蓋沿還用棉紙、紗布等密封嚴實,以微火煨燉。要燉足10多個小時,頭天開始燉到次日。揭開鍋蓋就香氣撲鼻,湯色白而稠,卻不膩口,肉已自然離骨又不失形。燙餌絲的湯要滾漲,將燙好的餌絲盛於碗內,又把土鍋內燉了一夜的「肉湯」舀入,並以勺分離「 肉」覆蓋於餌絲上,再加入鹽、味精、辣椒面、胡椒粉、蔥花、花椒油、蒜汁、泡菜絲或腌菜等各種調料,一碗色、香、味俱佳的「 肉餌絲」就成了。
相傳,當年皮邏閣曾用它招待大唐使節,從此名聲大振,成為南詔故地飲食文化的一大品牌,目前仍是古城裡最具特色的名小吃,古城的大街小巷,都可尋到大大小小的
肉餌絲店,家家都地道,雖為同源,可細細品來又各有特點。
一根面
巍山一根面,又稱扯扯麵、長壽面,是傳統的巍山民間小吃。
過去一根面只有在過年、過節、過壽、辦喜事時才吃,如今生活好啦,人們的飲食從吃飽喝足上升到了品嘗。說道品嘗學問可就大了,巍山一根面不僅可以讓你一飽口福,還可以讓你一飽眼福。
一根面的做工可講究了。首先是和面,麵粉要用上好的,用60度的鹽水來和面,和面要力度適中並多搓揉,揉至面團軟硬恰好,拉扯有絲時最佳。面和好後,要把大大的一團搓揉成細細的一根,把勻凈的面環繞在一個大盤子里,期間還要不停的在面上擦上香油,防止面與面之間粘連。
其次是「醒面」,所謂「醒面」就是在已經環繞在大盤子里的一根面蓋上潮濕的紗布「醒」三小時。「醒面」的這段時間里就准備面湯、佐料和「帽子」。「帽子」一般是用當地的特產荷包豆、山筍、菌子與火腿絲和紅辣椒炒匯在一起。
最後就是扯麵。站在水已經煮沸的鍋邊,拉起盤內醒好的面頭,用均勻的速度和適中的力量將面扯成絲狀的面條放入鍋中,煮3分鍾左右的時間,把面撈入碗中,舀入准備好的面湯,加上「帽子」,一碗又細又滑,色、香、味俱全的一根面就擺在了你的面前。
青豆小糕
在巍山的小吃里有一種集色、香、味、形為一體的「精品小吃」,那就是蓬鬆綿滑的青豆小糕。
青豆小糕不是一年四季都有,只有結青蠶豆的這一季才能吃到。青豆小糕一眼看去呈鮮艷的綠色,它是把優質大米磨成米面,再與優質青蠶豆磨成的青豆面混和搓揉,經蒸熟成糕,既精緻、又好吃。
青豆小糕的做法很獨特。用一口大鑼鍋,在鑼鍋蓋上挖幾個拳頭大的洞眼,又備有相應數量的木製的小圓甑。小圓甑也很特別,上園下尖,中間的鐵皮隔板上有透氣的小孔。小圓甑恰好卡置在鍋蓋洞眼上,鑼鍋內盛滿水,置在爐火上。水煮沸後,在小米甑內裝入已混和好的米面和青豆面,兩個小甑一起蒸。只需兩三分鍾,憑著蒸氣的熱力,就蒸熟兩甑糕。這時在其中一甑糕面上抹上芝麻、紅糖,再把另一甑糕翻扣在上面,又蒸約一分鍾,從甑內取出糕置於盤子上,一盒拳頭大小的青豆小糕就算完工了。「一合糕」,意為兩塊合攏,在兩塊小糕中間夾有紅糖、芝麻,一眼看去呈自然的碧綠。吃在嘴裡有香、甜、粘、糯的感覺。青豆小糕有減肥、養顏的功效,是老少皆宜的食品。
巍山蜜餞
巍山蜜餞蜜香甜潤,是巍山最有名的地方特產之一,巍山蜜餞有名與它的三大特點密切相關。
第一個特點是歷史悠久。蜜餞原本是巍寶山道人精製的養生佳品,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相傳在光緒十三年(1887年),巍寶山的熊道人將蜜餞的製作工藝傳給了與他交情盛好的友人。從此,巍山民間開始了蜜餞製作。
第二個特點是做工精製。蜜餞的製作原料採用具有葯用功能的瓜、果、花、根為原料,配以本地上好的蜂蜜,採用祖傳工藝經灰、漂、煮、曬精製而成。經過歷代的摸索和創新,發展至今已有冬瓜、沙參、橄欖、槐果、桔餅、姜花、木瓜、無花果、香櫞等30多個品種。巍山蜜餞把形、色、香、味完美結合,看著色澤柔和、晶瑩剔透;聞著蜜香四溢,甜潤饞人;吃著舒心潤肺,回味無窮。
第三個特點是有葯用功能。蜜餞口感好,而且營養豐富,是典型的綠色環保食品,並具有一定的葯用功能。如:冬瓜蜜餞潤肺化痰、清熱消腫;沙參蜜餞補中益氣,橄欖清熱生津、潤喉止渴;槐果清熱潤腸、涼血止血;天冬滋陰清熱、止渴生津;桔餅理氣化痰、止咳開胃;木瓜舒筋活絡、和胃化溫等等。
巍山蜜餞因浸透蜂蜜,可保存1年以上,易存放、易攜帶,是居家旅遊、饋贈親友的佳品。目前,巍山有一定規模的蜜餞廠有「饒氏」、「厚生號」兩家。
巍山鹹菜
巍山鹹菜家家做、人人吃,以其脆、嫩、鮮而遠近馳名。過去鹹菜只是在蔬菜不足時吃,如今生活好了,巍山鹹菜經過開發、創新成為享有盛譽的特色食品之一,可上高級宴席,登大雅之堂。
巍山鹹菜品種花樣繁多,將各種蔬菜、豆類,經過清洗、腌制、發酵、脫水等系列工序,加工製做成能較長時期保存的腌製品,有麥蘭腌菜、卜醬豆、皮蘿卜、腌豆腐、豆瓣醬、卜蒜台、醬黃瓜、糟辣子、泡萵筍等等,其中,要以麥蘭腌菜和卜醬豆為最。麥蘭腌菜必須選用冬春季節才有的山地野生的麥蘭為主料,配上胡蘿卜絲揉制而成,純屬無污染的綠色環保食品,味道酸中帶甜,脆嫩潤口,天然的麥蘭清香撲鼻,令人食慾大開。卜醬豆採用山地黑豆,經過淘洗、蒸煮、發酵,加拌佐料密封於陶罐中製成,是無工業污染的黑五類食品之一。卜醬豆純黑透亮、味道鮮美、咸里回甜,生、炸、炒、蒸均可。
巍山鹹菜選料認真、做工精細、儲藏期長,現已成為巍山的特色食品之一。
彝族飲食
巍山縣地處無量山和哀牢山腹地,山區和半山區佔全縣總面積的93.7%。彝族主要聚居在山區,由於地勢高峻、氣候嚴寒,山多地少,因此,主食以蕎麥、麥子、玉米為主。彝族婦女把蕎麥、麥子、玉米磨成粉後,多做成粑粑、饅頭、包子、花捲吃。彝寨特有的山地豬,每年冬臘月彝家人都要放血宰殺,方法是澆水火烤去毛,將肉切成塊狀後下鍋,剛一煮熟就撈起來拌以佐料,如鹽、姜、辣椒,味鮮肉嫩,獨具風味。有的腌製成臘肉火腿,製成灌腸,豬油煉成化油做炒菜的油。油類還有菜籽油、核桃油等。蔬菜除青白菜外,主要是瓜類和豆類,以及菌類。
彝族人很會釀酒,一般以高粱、玉米、蕎子等雜糧釀制而成,以不同的製作方法或飲用方式而稱之為泡水酒、包穀酒、水酒等。彝族男子習慣喝烤茶,每戶彝族人家都有火塘、小茶罐,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圍做在火塘邊,用小茶罐烤茶喝茶。
回族飲食
巍山回族主要居住在永建和大倉,主食以大米和小麥為主。小麥磨成麵粉後,多做成粑粑、饅頭或油香吃。肉類以阿訇宰的牛、羊和雞、鴨、鵝為主,不吃異教人宰的或自死的家禽。回族群眾心靈手巧,善於烹制各種佳餚,他們製作的鹵腐、豆豉、豆瓣醬等鹹菜美味十足;乳餅、乳扇等各種乳製品營養豐富、攜帶輕便、造型美觀;回族蜜餞則以做工獨特、選料講究、味純香甜而受到青睞;巍山回族牛乾巴工藝精湛,肉色鮮艷,味道香美。回族喜歡喝茶,凡吃飯的時候,都要泡上一壺清茶,一邊吃飯一邊喝茶。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種特色的回族食品:
油香、樹皮、饊子:是回族人民喜愛的油炸食品,是每年開齋節不可缺的食品,開齋節前幾天,回族婦女就相約聚在一起,用麥面做原料,放上一定量的土鹼,放上適量的糖,把它揉勻、揉透,再把它做成各種形狀的麵皮,放到油中炸,炸到表皮發黃時就可以出鍋了,此時的油香表皮微脆,里邊酥軟,口感甚好。樹皮則是用油香面在一根圓滑的棍子上捏,然後用刀子直劃開,往兩邊一掰,就如一塊開裂的老樹皮,顧名思義為「樹皮」;饊子則是用趕面棍趕成一定形狀,再用刀子一絲絲劃開,做成一定的花狀,樹皮和饊子也都是加工好後放到油中炸,待炸到表皮焦黃,並且有一定的硬度時,就可以出鍋,此時的樹皮和饊子內外酥脆,通體焦黃,讓人既飽了口福,又飽了眼福,從中獲得特殊的享受。
牛乾巴:是巍山回民極喜歡吃的一種特色菜,巍山牛乾巴要選用精心喂養的菜牛,把牛肉一塊塊按牛肉形狀割開,用鹽、花椒撒到鮮肉上,使勁揉搓,再將揉搓好的肉裝到腌肉瓶中,蓋上蓋,腌上半個月後拿出來曬干,吃時用刀切成片,放到油中煎一下,就可裝盤,這盤菜肉色純正,味道香美,回民們幾乎每頓都吃。如今巍山縣清真肉食品加工廠和縣牛肉加工廠生產的各類牛乾巴已遠銷各地。
回族鹹菜:回族製作的鹵腐、豆豉、豆瓣醬等鹹菜美味十足,最有名的要算回族鹵腐。選料時,先准備上好的霉豆腐,拌上鹽、草果、花椒、辣椒等佐料攪拌均勻,然後放入特製的大罐子中腌制幾個月就可以食用了。此時,紅紅的辣椒面點綴著色澤金黃的鹵腐,口感軟糯麻辣,使人食慾大增。
近年來,永建回族人民逐漸注重挖掘傳統的民族食品,回輝登村民創辦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阿米清真食品廠」,發掘了穆斯林傳統飲食文化,目前所開發的以鹵腐、豆豉、豆瓣醬為主十多個鹹菜品種堅持清真,以綠色為宗旨,不含酒、色素和防腐劑,經過長期保存而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在市場上十分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