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面餄餎怎麼真空包裝
想將白面餄餎進行真空包裝。。。
將做好白面餄餎裝入真空袋中(真空袋比一般的食品袋要稍厚實一點),再採用真空抽風機進行將袋中的空氣全部抽完,然後進行封口。
如果自已沒有抽真空的設備,可以到農貿市場去,一般農貿市場里有專作真空包裝的商家(包括真空袋),其價格也不貴,如果數優惠的。
2. 白面餄餎面的面怎麼和
一、白面餄餎面和法:
1、按照配方稱量麵粉、増筋劑,把稱量好的増筋劑直接撒在麵粉中,適當混合均勻。
2、和面加點食鹽有利於麵筋的形成,把食鹽溶在和面水中。
3、和成光滑的面團。
4、把和好的面團放置醒發30分鍾,面團靜止醒發的目的是讓麵筋鬆弛伸展,更有利於擠壓成條。
5、把醒發好的面團分割成適合擠壓的面塊。
6、揉成適合面筒大小的面塊,放入面筒中擠壓成條。
二、配方的說明:
1、製作餄餎面要選擇筋度高的麵粉,一般市場上銷售的高筋粉、特精粉、超精粉等筋度高的麵粉都適合製作餄餎面,而一些筋度高的特一粉也可以用於餄餎面的製作。
2、製作餄餎面使用海韋力增筋劑的添加量一般為0.5%,如果感覺面條的筋度太大,可以適當降低添加量,增筋劑用量的調整范圍是0.3-0.5%。
3. 蕎面餄餎白面餄餎做法有什麼區別
餄烙面要分成兩步做。一是和面,二是調湯。
先說「和面」。
和面的時候一定要白面和蕎面混和著,這樣的餄烙面才算正宗。當然,也可以用純白面做。蕎面一定要去超市裡買慶陽環縣的,那裡的蕎面是中國最好的蕎面,也算是幫老區人民的忙了,拜託。
蕎面和白面的比例一般是一比三,蕎一白三。也可以一比一,對半。蕎面太多,面容易下成節狀,需要小心。
簡要說說和面的方法:先將蕎面用開水摻成碎面團,再加入白面,換用加了鹼和鹽的涼水摻和,最後拌勻,揉成軟硬適中的面餅待用。
再說「調湯」。
湯有葷湯和清湯兩種。葷湯就是加了肉臊子的,清湯不加。
只說說清湯的做法:將白蘿卜、紅蘿卜、豆腐、土豆、番瓜、黃花菜、少許木耳切丁備用,其中白蘿卜丁、紅蘿卜丁用開水提前炒熟。
炒制過程中加入大量辣椒面、八角粉、少許花椒粉、鹽。加水成湯。口味偏重一點好。
出鍋前,如果嫌湯不紅,可將用大油潑制好的「辣椒油」再調配到湯里一些。
將雞蛋打制好,在開水裡澆製成「蛋塊」,然後撈到做好的湯里。
又紅又香的一鍋「餄烙湯」就調製得了。
需要注意的是,湯不能放涼,一直放在鍋里保持一定的溫度。
將下好的餄烙面裝在碗里,然後用做好的熱餄烙湯焯熱,再澆制好。
吃時配一點小菜,比如咸韭菜、辣蘿卜乾等。
4. 白面餄餎怎麼和面
主料
麵粉
400g
輔料
油
適量
鹽
適量
熟肉末
適量
蔥段
適量
蒜片
適量
老抽
少許
老陳醋
少許
西葫蘆
適量
步驟
1.麵粉和餄餎機。
2.用涼水把面和成比包餃子面稍軟的面團,蓋好放在一邊醒制。
3.西葫蘆切小片。
4.炒鍋倒油,放入蔥,蒜炒香後放入西葫蘆煸炒片刻,放入肉末和少許水,老抽燉一會兒。
5.燉制西葫蘆成熟,即可關火備用。
6.醒好的面團分成3份。
7.放入餄餎機。
8.擰緊把手。
9.保持大火,把煮鍋里的水燒沸後,旋轉餄餎機把手,餄餎面就出來了。
10.煮熟的餄餎面。
11.撈出。
12.澆上西葫蘆肉末鹵,淋一小勺老陳醋,一口蒜,一口面,香。
5. 白面餄餎面的面為什麼放兩天就會有黑點
這是面開始發生霉變。
發霉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多出現在食物中,食物中含有一定的澱粉和蛋白質,而且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水份,而黴菌和蟲卵生長發育需要水的存在和暖和的溫度。水份活度值低黴菌和蟲卵不能吸收水分,而在受潮後水分活度值升高,黴菌和蟲卵就會吸收食物中的水分進而分解和食用食物中的養分。木質傢具、衣物等受潮時間長後也容易導致發霉。
(5)白面餄餎加盟店擴展閱讀:
判斷預防:
研究發現,由於黴菌污染食物引起的急性中毒可能導致食用者在較短時間內出現嚴重的中毒症狀,甚至死亡;經常食用被黴菌污染的食物可以使食用者發生肝癌。另外,多種胃腸道疾病和腫瘤的發生也與黴菌毒素污染食物存在一定關聯。那麼,如何判斷和預防黴菌污染呢?
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容易發霉的食物主要包括:大米、花生、玉米、糧食加工的糕點、米飯、饅頭等熟食。
一色二味巧判斷:
那麼,如何發現食物是否感染黴菌呢?一般可從食物性狀的改變來進行判斷,比如顏色、質地和氣味。
顏色的變化是霉變食物外觀形狀上最重要、最直接的可以觀察到的方面,其次是質地。以較為常見的幾類易霉變食物為例:霉變大米表面呈淺黃色、淺灰色或綠色等,其質地也變得松軟,易於捏碎;吃剩的饅頭、飯菜保存數日後,其表面可能長出灰白色、黃色或綠色的絨毛樣黴菌;存放時間過久的糕點,其表面可能出現綠色、白色或黑色的斑點;花生米發霉後,剝去紅衣,顏色變黃。
許多發霉的食物均可以聞到一股霉味。如果觀察到食物有這些性狀的改變,即可以初步判定食物發生了黴菌污染,不應該繼續食用。
二通風、防潮,防污染防霉是一系列的工作。除了在食物的生產、運輸、保存等過程中涉及防霉工作外,日常生活中也應該注意防霉。
我們知道,潮濕、通風條件差的密閉環境有利於黴菌繁殖和毒素的產生。因此,家庭貯存大米等食物時,最重要的是注意通風、防潮,這是防霉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高溫去霉不可行
對於已經發生霉變的食物,應該學會正確處理,區別對待。
有人認為,已經明顯發霉的食物通過高溫煮沸後還能食用。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因為一般烹飪根本不能破壞黃麴黴毒素等黴菌毒素,因此,明顯發霉的食物絕對不能吃。
對於極輕度發霉的糧食等食物,可採用比較有效的去毒措施,包括認真淘洗,比如多用手搓擦,用水沖洗,或者加鹼,或用高壓鍋煮飯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市面上出售的用塑料袋包裝的米,如果保存的溫度濕度等滿足食物霉變條件,同樣會起霉,仍應先淘洗,再下鍋做飯。
霉變指數:
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南方進入了雨季,這幾天的陰雨綿綿使得空氣異常潮濕。由於雨水多,空氣濕度大,這時家中物品極易發生霉變。糧食發生霉變,造成浪費;葯品發生霉變,就會變質。防止發生霉變,不僅為大型倉儲部門所關注,對居家過日子的老百姓也很重要。
對此根據易霉變的氣象環境條件,氣象部門製作了霉變指數。怎樣使用霉變指數呢?當霉變指數為0時,一般不易發生霉變;當霉變指數為1—7時,易發生輕度霉變,這時商品要通風降溫,降低霉腐速度;當霉變指數為8—13時,易發生中度霉變,商品要放置低溫環境中存儲;當霉變指數為14—20時,會發生重度霉變,這時商品宜放在密封環境中,防止潮氣侵入而加速霉變。
物品之所以發生霉變,是因為物品(如食品、煙、紡織品等)上的微生物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的繁殖生長而造成的。一般來說,根據微生物對物品的作用及對人類的影響。
將其劃分為四大類:①病原微生物,這是指那些讓人類致病的微生物群;②腐敗微生物,這是指那些使食品及其他易霉物品腐敗變質的微生物群;③無效微生物,這類微生物的存在對人類既無害又無益;④有益微生物,這是指對人類有益的微生物群。而通常引起物品霉變的黴菌又可細分為毛霉屬、根霉屬、麴黴屬、紅麴黴屬四類。
物品發生霉變不僅與環境溫度有關,而且與自身含水量及空氣中水汽含水量密切相關。據研究,不同物品發生霉變對溫濕條件要求不一。如當糧庫溫度在20℃至35℃、相對濕度≥85%時,糧食就易發霉。
煙卷等商品,氣溫達15℃,相對濕度≥85%時就會發生霉變,也就是說,當溫度較高,空氣中相對濕度較低時,黴菌也能依附在物體表面繁殖生長。而對除食品類外的其他大部分商品而言,當溫度<30℃、相對濕度<80%,就不易發生霉變。
黴菌喜溫喜濕,而且還耗氧。對大部分倉儲物品而言,考慮儲存成本,不可能將其存放在密封的無氧環境中,所以解決物品因生霉腐爛變質所帶來損失的有效途徑就是改變其環境溫濕度狀況。因此,研究物品儲存空間的霉變氣象指數並做出預報,顯得尤為重要。
分析表明,我國江南5至9月有利於發生霉變的頻率為34%,即夏季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其溫濕度及空氣中水汽含量搭配得當,易導致庫房內大部分倉儲物品霉變,尤其在7、8月,溫濕度條件有利於物品發生霉變的頻率達60%以上,而在其他時段均在20%以下。
由此可見,物品易發生霉變的時段主要集中在7、8月。因此,在7、8月,要經常檢查室內存放物品。有條件的庫房要降溫、降濕,並不失時機地抓住晴好天氣及時清洗、晾曬已霉物品,以避免室內已霉物品久存而腐爛變質,從而減輕因霉變所帶來的損失。
6. 白面餄餎怎樣和面不斷條,鹽,鹼的比例是多少
鹽和鹼的比例1般是1:1,但是現在食品都提倡少鹽,所以鹽可以略微少放些。
骨湯餄餎面的做法:
1、按照配方稱量麵粉、増筋劑,把稱量好的増筋劑直接撒在麵粉中,適當混合均勻。
拓展資料
餄餎面(市面上又稱合羅面)是一種中國北方晉冀魯豫陝五省的傳統特色麵食之一。餄餎面是一種傳統的一種麵食,製作者用餄餎床子(做餄餎面的工具,有漏底)把和好的蕎麥面團、高粱面團(現多用小麥面團)放在餄餎床子里,並坐在杠桿上直接把面擠軋成長條在鍋里煮著吃。這種面,吃著筋滑利口,操作簡便,速度快,非常適宜於大一點場面的集體就餐。
同時,餄餎的臊子加入用純羊油熬制的辣椒和百年老鍋湯及新鮮味美的羊肉,輔以八角、茴香、辣椒、胡椒、肉桂、蔥花、枸杞等十餘種佐料,吃起來不僅味道鮮美,香而不膩,而且有暖胃去寒,滋陰壯陽,保健防病的功能。
鄉寧人吃餄餎面,與其它地方的吃法有別,重視程度不可小瞧。其特點的區別有三:首先是一碗餄餎,除了羊肉稍子澆面外,豬肉、牛肉、魷魚、海參、木耳、蘑菇均可為之,紅蘿卜、山葯旦、蔥姜、蕪荽亦是佳配。紅燒的、海鮮的、清真的、蛋炒的、涼調的不無不可。其次是吃餄餎不受時間、季節、場合的限制,亦不為主人客觀心緒的喜怒哀樂所影響。
7. 白面餄餎的做法
餄餎,是把和好的面投入特製的餄餎床(中間有圓洞,下方有孔,上面有與圓洞直徑相差略小的木柱圓形頭伸入洞中擠壓)迫使面從下方的孔內落到鍋里,整個餄餎床用杠桿原理,橫跨鍋上。待面壓到一定長度,用刀從下方把面條截斷,煮熟後配上各種澆頭或打鹵食用,方便又可口。這種飲食製作方式歷史淵源,不知從何時一直延續至今,成為我國北方地區獨特的風味名吃。
餄餎面又以河南郟縣、陝西韓城、甘肅慶陽最為馳名。郟縣餄餎面是一道用料考究、獨具特色,已有千年歷史的風味小吃,簡稱郟縣餄餎。初以蕎麥面為面料,配以熟羊肉、蔥花及茴香、八角、辣椒、花椒、胡椒等熬制的羊肉湯,吃起來香而不膩,味道鮮美。清末,始以小麥面替代蕎麥面,口感營養更勝一籌。《中華風味飲食總》一書稱郟縣餄餎「舒脾艱胃,養生至寶」。
豬肉臊子面的製作材料:
主料:面條(標准粉)500克,豬肉(肥瘦)250克
輔料:小白菜100克,菠菜80克,油菜80克
調料:大蔥25克,姜4克,鹽4克,味精2克,醬油100克,豆瓣10克,料酒15克,胡椒粉2克,辣椒油75克,香油20克,花生油50克
豬肉臊子面的特色:
此面滑爽柔軟,味厚香濃,風味獨特。
教您豬肉臊子面怎麼做,如何做豬肉臊子面才好吃
1.將豬肉洗凈,切成細粒;小白菜、菠菜、油菜分別擇洗干凈,放入開水鍋中焯至斷生,撈出晾涼,切成條形狀;豆瓣剁成碎末;蔥、姜去皮,洗凈,均切成末,備用。
2.將鍋放在火上,倒入花生油,燒至六七成熱,放入薑末熗鍋,出香味後,放入豬肉粒炒約3分鍾,至肉粒變色,發散,加入料酒、精鹽、豆瓣末翻炒幾下,溢出香味後,倒入適量鮮湯,撒入胡椒粉,拌勻即成臊子。
3.將辣椒油、醬油加熱,蔥末、味精放入碗內,攪勻成汁,再分盛若干碗內。
4.將面條煮熟,撈出瀝干水分,分別盛入碗內,澆入臊子,放入蔬菜,淋上麻油拌勻,即可食用。
豬肉臊子面的製作要訣:
麻油即為香油;配料中的蔬菜根據個人口味喜好也可選用青菜、圓白菜等。
8. 白面餄餎怎麼做煮出來筋道不容易斷
關鍵技術就在和面上,和的面要硬度大一點,和面時加點食鹽,做出來就會勁道不宜斷。
9. 白面餄餎面怎麼和
一、白面餄餎面和法:
1、按照配方稱量麵粉、増筋劑,把稱量好的増筋劑直接撒在麵粉中,適當混合均勻。
二、配方的說明:
1、製作餄餎面要選擇筋度高的麵粉,一般市場上銷售的高筋粉、特精粉、超精粉等筋度高的麵粉都適合製作餄餎面,而一些筋度高的特一粉也可以用於餄餎面的製作。
2、製作餄餎面使用海韋力增筋劑的添加量一般為0.5%,如果感覺面條的筋度太大,可以適當降低添加量,增筋劑用量的調整范圍是0.3-0.5%。
10. 白面餄餎怎樣做才不斷條,不變粗
鹼和鹽需要用溫水化開,面活的硬點,出面底部的鐵板孔太大了,去車床加工處加工一個1.8大小孔的鐵板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