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臘八飯怎麼做好吃竅門
臘八飯不僅僅是一種節日美食,是養胃生津的保健佳品。臘八飯怎麼做才好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推薦一些臘八飯的家常做法,希望大家有用哦。
臘八飯的家常做法一
材料:大米300g、玉米渣80g、小米60g、紅豆60g、青豆60g、綠豆60g、黃豆60g、花奶豆60g、糯米80g、花生油適量。
做法:
1、准備材料:玉米細渣(如果有粗的更好)、小米、紅豆、綠豆、青豆、黃豆、奶花豆、糯米、白米、
2、將上述材料除白米、小米外全部浸泡(我早上班泡的,晚回家做的,豆子都快長芽了)。
3、將白米、小米與泡好的雜糧放在一起。
4、滴上幾滴花生油(可以使米飯更香),電壓力鍋煮熟即可。
臘八飯的家常做法二
材料:粳米500克、糯米50克、臘肉250克、花生米50克、豆腐乾40克、水發海帶20克、白蘿卜80克、白菜梗50克、胡椒粉3克、薑片10克、精鹽10克。
做法:
1、將臘肉洗凈,切成小塊。白蘿卜、水發海帶、豆腐乾、白菜梗洗凈,切成小塊。粳米、糯米、花生米分別淘洗干凈。
2、鐵鍋上旺火,加水、臘肉、薑片,燒沸後除去浮沫,下入海帶、花生米,用手勺推動,煮約5分鍾後下粳米、糯米攪勻,再下入豆腐乾、白蘿卜、白菜梗,攪勻,煮至各種原料變軟,撒入胡椒粉、精鹽調勻,改用小火煮至湯干米熟透即成。
3、提示煮飯時,先煮臘肉,再放入海帶、花生米,略煮後再放入米、豆腐乾、白蘿卜、白菜梗及調料,使其成熟一致。特點此飯配料豐富,味道鮮香,富有營養。
臘八飯的家常做法三
材料:紅棗、菱角、栗子、糯米、粳米、粟米、秫米、赤豆、紅糖、桂花鹵、玫瑰鹵。
做法:
1、紅棗洗干凈,去核,切成1 厘米大小的小丁。
2、菱角、栗子用刀斬一口子,煮熟去殼,取肉切成碎丁塊。
3、將糯米、粳米、粟米、秫米、赤豆部分別用清水淘洗干凈,放入大鍋里,加上清水、紅棗、粟子、菱角上火燒開,慢慢熬煮,要不時攪動鍋底,防止糊底。待粥煮成時,加入紅糖、桂花鹵、玫瑰鹵調拌均勻即可。
臘八飯的家常做法四
材料:糯米250g、臘肉100g、香腸100g、紅豆50g、干蝦仁50g、花生50g、干香菇20g、銀杏30g、油適量、鹽適量、糖適量、醬油適量、香油適量。
做法:
1、糯米洗凈,提前用清水浸泡一夜,紅豆、花生洗凈,提前用清水浸泡一夜。
2、干香菇和干蝦仁洗凈,提前用水泡軟。
3、將泡好的糯米撈出,蒸鍋內墊上屜布,將糯米鋪在屜布上大火蒸熟,取出放入大碗內拌勻晾涼待用,紅豆、花生連同泡發的水一起煮軟,撈出待用,銀杏去殼、去皮,煮熟待用。
4、將香腸和臘肉切成小粒待用,將泡好的香菇、干蝦仁撈出,擠干水分,切成小粒待用。
5、炒鍋燒熱,放入1湯匙的油,然後放入香菇粒和蝦仁粒炒香。
6、加入臘肉粒和香腸粒一起炒,然後加入醬油和糖、香油炒勻。
7、將炒好的肉粒倒入蒸好的糯米內,再加紅豆和花生、銀杏,將所有材料拌勻。
8、將拌勻的八寶飯材料盛入一個大碗內,壓實按平,放入蒸鍋內大火蒸20分鍾即可。
臘八節和臘月的由來
農歷十二月初八,是我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來是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
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說文》載:「冬至後三戍日臘祭百神。」可見,冬至後第三個戍日曾是臘日。後由於佛教介入,臘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為什麼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
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
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Ⅱ 臘八粥里都有什麼東西
Ⅲ 冬至臘八粥做法
一、臘八粥的配料
臘八粥的做法和配料 關於臘八粥的介紹
臘八粥「的主要原料為谷類,常用的有粳米、糯米和薏米。粳米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成分,具有補中益氣、養脾胃、和五臟、除煩止渴、益精等功用。糯米具有溫脾益氣的作用,適於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對於虛寒泄利、虛煩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中醫認為薏米具有健脾、補肺、清熱、滲濕的功能,經常食用對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富含膳食纖維的薏米有預防高血脂、高血壓、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豆類是」臘八粥「的配料,常用的有黃豆、赤小豆。黃豆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胡蘿卜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營養十分豐富,並且具有降低血中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病、抑制多種惡性腫瘤、預防骨質疏鬆等多種保健功能。赤小豆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中醫認為本品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消腫之功,對於脾虛腹瀉以及水腫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臘八粥作為臘八的習慣飲食,雖然有其典故,也有其真正的意義。每逢臘七臘八是一年當中氣溫最低的日子,人的體質也變的較弱,而簡單的一款臘八粥卻包含了和胃、補脾、養心、清肺、益腎、利肝、明目、安神、通便等作用,可謂是面面俱到,同時豐富的營養給為人體增強免疫力,提高耐寒指數。
二、臘八粥的做法
臘八粥的做法和配料 關於臘八粥的介紹
原料:大米、小米、泰國糯米、薏仁、玉米碴、紅小豆、綠豆、紅花芸豆、蓮子、花生、紅棗、桂圓
做法:
1、把薏仁、玉米碴、紅小豆、綠豆、紅芸豆、蓮子、花生和紅棗提前用清水浸泡;
2、大米、小米和泰國糯米清洗干凈;
臘八粥的做法和配料 關於臘八粥的介紹
3、和1中浸泡充分的各種原料混合;
4、添加桂圓肉和適量清水,入高壓鍋;
5、大火煮至上汽,轉小火慢壓20分鍾,關火自然排氣。
溫馨提示:
臘八粥的做法和配料 關於臘八粥的介紹
1、臘八粥所用食材沒有定規,可以根據各地的習慣、各人的愛好和條件而定;
2、難煮的豆類和果仁需要提前用清水浸泡半天;
3、百合、枸杞這種不耐煮的食材起鍋前20分鍾放;
4、用高壓鍋省時省力,若是選用其他鍋具,煮粥時先用旺火,等米快開花了改用文火煮。一邊煮一邊攪拌,注意不要糊鍋;
臘八粥的做法和配料 關於臘八粥的介紹
5、煮粥的水要一次加足,煮至軟糯粘稠即可;
6、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喜好選擇臘八粥的口味,調味這步要放在最後。
Ⅳ 為什麼有些地方冬至要吃餃子,臘八節要喝臘八粥
這些是地方習俗,到了冬至北方人習慣吃餃子,因為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而臘八則是喝臘八粥,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農歷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歲終之月稱「臘月」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歷12月21日至22日之間。
Ⅳ 過了臘八就是年呼和浩特有什麼不一樣於中國傳統習俗的地方
呼和浩特。在呼和浩特的話,他們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更替的意思。而且餃子比較像銀元寶端上桌意欲著新年發大財。而且他們過年還有一定的結神儀式,結神時鞭炮齊鳴氣氛相當熱烈。
Ⅵ 吃臘八飯有什麼說法
農歷十二月初八(農歷十二月被稱為臘月),是我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這天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獲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為甜味粥。而中原地區的許多農家卻喜歡吃臘八鹹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 臘八粥材料
豇豆、小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肉絲、蘿卜、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說文》載:「冬至後三戍日臘祭百神。」可見,冬至後第三個戍日曾是臘日。後由於佛教介入,臘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何故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據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修行深山,靜坐六年,餓得骨瘦如柴,曾欲棄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罷盤腿坐於菩提樹下,於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為了紀念而始興「佛成道節」。中國信徒出自虔誠,遂與「臘日」融合,方成「臘八節」,並同樣舉行隆重的儀禮活動。
Ⅶ 湘菜加盟10大排名
中國有八大菜系,魯、川、蘇、粵、閩、浙、徽、湘代表著八大地方的菜品。以前,這些菜系還直是出現在他們當地,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口的遷移。這些菜式也開始在全國各地流傳開來。今天,小編就想給大家介紹一下八大菜系中的湘菜。湘菜,就是湖南菜,大家都知道湖南人喜歡吃辣,也很能吃辣,所以湘菜以辣為主。甚至於有的人在開玩笑,他們這邊的人不喜歡吃辣,就是吃了湘菜才開始吃辣的,那麼湘菜加盟店排行榜10大品牌有哪些呢?
一、湘菜加盟店排行榜10大品牌
1、滴水洞湘菜館
滴水洞湘菜館是一家湘菜餐廳,在同行里比較有名氣,菜餚自然做得非常地道,湘菜以品種豐富,味感鮮明而富有地方特色,名師輩出,自成一系而聞名於世。
2、眾思園川湘菜
眾思園川湘菜就是一個備受消費者喜愛的餐飲品牌。眾思園川湘菜不一樣的滋味,不一樣的美食享受。
3、大公雞湘菜
大公雞湘菜在桃都城市酒店人性化、規模化模式的管理下,按照星級酒店的服務管理體系,使您在感受文化的親近,鄉情的永恆,享用美味佳餚的同時,也體會到賓至如歸的溫馨。
4、韶山沖湘菜館
韶山沖湘菜館創辦於1998年,目前在南寧已發展到11家連鎖店,是一家經營湘菜為主的風味特色餐館。
5、湘霸王土菜館
我們中餐有八大菜系,湘菜以品種豐富,味感鮮明而富地方特色。湘霸王土菜館是一家經營湘菜的中餐廳,湘巴佬江蘇店的地段是很不錯的,餐廳卻是比較農家的感覺。
6、映山紅湘菜館
映山紅湘菜館是以湘菜為特色的一家餐廳。上海映山紅湘菜館春申店布局具有匠心,古色古香,格調頗為典雅古樸,透出些人文氣息。菜餚的品種多樣,烹飪精緻考究,味道適口,特別是剁椒魚頭、來一桶鴨、毛氏紅燒肉、醬板鴨,以其的風味,深受食客的青睞。
7、湖南大碗菜
深圳市大碗菜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自九十年代末成立以來,根據湘東地區一直流傳的民俗吉慶八仙桌、坐八客、食八茶的「八大碗」傳統注冊了風格的「湘村」 湖南大碗菜的品牌,聘請著名湘菜大師王墨泉先生的親傳弟子為行政總廚。
8、小雨天湘菜
東莞小雨天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自主經營和連鎖經營並舉的餐飲集團公司。以湘菜佳餚為特色,在行業內享有較高聲譽。
9、湘泉閣湘菜
湘泉閣湘菜系即湖南菜,是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地區和湘西山區等地方菜發展而成。湘江流域的菜以長沙、衡陽、湘潭為中心,是湖南菜的主要代表。其製作精細,用料廣泛,品種繁多,其特色是油多、色濃,講究實惠。
10、瀟湘情緣
瀟湘情緣湘菜是目前非常具有發展潛力和影響力的中式快餐品牌,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經營模式。
湘菜加盟店排行榜餐飲加盟店10大品牌有哪些?相信大家看完小編寫完的文章以後也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加盟以後可以說完全不用擔心客源方面的問題,喜歡吃辣的人可不在少數,而且適當的吃辣出出汗對身體也是有所幫助的。上述的這10大品牌都是很早以前就開始發展起來的,在外地也有著很響亮的名聲,門店每天的人流量都是絡繹不絕。在加盟費方面可能比別的要高,但是,不要忘了,別的加盟店是一個門店,而這卻是餐廳,大店當然就是拉,有興趣的可以去官網看看詳情哦!
Ⅷ 什麼是臘八節
農歷十二月初八,是我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這天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獲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為甜味粥。而中原地區的許多農家卻喜歡吃臘八鹹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卜、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成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說文》載:「冬至後三戍日臘祭百神。」可見,冬至後第三個戍日曾是臘日。後由於佛教介入,臘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何故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據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修行深山,靜坐六年,餓得骨瘦如柴,曾欲棄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罷盤腿坐於菩提樹下,於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為了紀念而始興「佛成道節」。中國信徒出自虔誠,遂與「臘日」融合,方成「臘八節」,並同樣舉行隆重的儀禮活動。
Ⅸ 臘八飯怎麼樣做
做法一
【材料】:圓糯米150克,綠豆25克,紅豆25克,腰果25克,花生25克,桂圓25克,紅棗25克,陳皮1小片,
【調料】:冰糖75克,
【做法】:
1.先將所有材料用水泡軟,洗凈,
2.粥鍋內注入水,加入所有材料煮開後,轉中火煮約三十分鍾,
3.放入冰糖調味即可食用。
【特點】:甜爽可口,營養豐富。
【廚師一點通】:此粥涼食、熱食均可。
做法二
【原料】大米50克,黃小米50克,粘黃米50克,糯米50克,秫米(粘高粱米)50克,紅小豆100克,蓮子100克,桂圓100克,花生米100克,栗子100克,小紅棗100克,白糖適量。
【製作方法】
1、先將蓮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熱水浸沒,再放入蒸籠,用旺火蒸約1小時,蒸熟取出備用。
2、將桂圓去掉皮、核,只要肉;將栗子剝掉殼及衣。
3、鍋內放入適量的水,然後把秫米、紅小豆、花生米、小紅棗洗干凈倒入鍋內煮,待煮成半熟時,再將大米、黃小米、粘黃米、糯米洗干凈倒入鍋內一起煮,待鍋開後,再用微火煮。將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時,把蒸熟的蓮子倒入粥內攪拌均勻,開鍋後再煮一會移下火來,盛入清潔消毒的鍋內,撒上白糖。如今超市裡有配好了的臘八粥原料,但您也可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以及身體狀況選擇臘八粥的配料,熬出的臘八粥會獨具特色。
做法三
【原料】紅棗、核桃、黑米、香米、玉米、葡萄乾、紅豆、小米(根據自家人口配比即可)。
【製作方法】
1、紅豆,玉米提前泡3-4小時。
2、其他材料混合洗凈。
3、所有材料混合放入鍋內,加足量水,燒開小火熬成粥即可。
用紫砂煲或其他煲粥工具,煮三小時後最好!臘八粥簡單又營養,喜歡甜的就放些冰糖一起熬,也可就菜吃。
每逢臘七臘八是一年當中氣溫最低的日子,人的體質也變的較弱,而簡單的一款臘八粥卻包含了和胃、補脾、養心、清肺、益腎、利肝、明目、安神、通便等作用,可謂是面面俱到,同時豐富的營養給為人體增強免疫力,提高耐寒指數。
Ⅹ 春節的飲食習俗習慣
春節飲食風俗習慣
臘八粥 「
臘八節」這一天在中國民間有吃臘八粥的習俗。喝臘八粥在中國已有千年歷史,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臘,在遠古時代本是一種祭禮的名稱,夏朝稱「清祀」,殷商稱「嘉平」,周朝時改稱「臘」。「臘」是從「獵」字演變而來,故「臘」「獵」相通。因為一歲之終,農作物已收曬完畢,農閑了,人們便到野外獵取禽獸,用來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壽、避災迎祥,稱之為「臘祭」。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目前見到的最早文字記載是宋代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
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富人還是窮人,家家都要喝臘八粥。《祀記·郊特牲》說蠟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臘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塊,和米共煮一鍋,是合聚萬物、調和千靈之意。最早的臘八粥是用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臘八粥」又叫「七寶粥」「五味粥」,不僅清香甜美,而且能暢胃氣,生津液,因而頗受人們喜食。隨著時代的發展,花樣越來越多的臘八粥已發展成具有地方風味的小吃。臘八節後,春節將至,人們便開始購置年貨,打掃衛生,布置居室,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來。
年糕
春節吃年糕,「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種類有:北方有白糕飥、黃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灣有紅龜糕。漢代楊雄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了製做方法。明、清時,是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的小食,並有南北風味之別。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種,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諸法。
餃子
北方年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各地吃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北方一些山區還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 俗。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願望的特有方式。按照中國古代記時法,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1時為子時。「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餃子就意味著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_,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徵生活富裕。與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飯通常有火鍋和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著生活幸福,「年年有餘」。南方還有一些地方過春節講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徵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元宵
南方叫做「湯圓」,在江蘇,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湯圓的習俗。元宵節,道教稱之為「上元節」。據元代伊土珍《(女郎)環環記》引《三餘帖》記:嫦娥奔月後,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見,自稱為嫦娥之使,說:「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臨。可見元宵節吃元宵,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明代時,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見,做法也與今天無異。
春卷
春卷也_餅,立春吃春餅是中國一種古老風俗。晉代已有「五芋盤」即「春盤」,是將春餅與菜同置一盤之內。唐宋時立春吃春餅之風漸盛,皇帝並以之賜近臣百官,當時的春盤極為講究:「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直萬錢」。民間也用以互相饋贈。吃春餅的食俗也影響了兄弟民族。如耶律楚律隨成吉思汗征西域時就曾命廚師作春盤,並作詩日:「昨朝春日偶然忘,試作春盤我一嘗。本案初開銀線亂,砂瓶煮熟藕絲長。勻和豌豆揉蔥白,細剪萎蒿點韭黃。也與何曾同是飽,區區何必待膏梁」。春餅發展到今天,形制隨地而異,食用時間也因地而別。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團扇,或小如荷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