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加盟费用 > 沈阳盛京牛一碗加盟费

沈阳盛京牛一碗加盟费

发布时间:2021-06-04 05:55:38

① 沈阳有哪些当地的特产

1、辽中玫瑰

辽中玫瑰,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辽中区种植玫瑰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由于辽中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造就了玫瑰优势生长的自然条件,被辽宁省人民政府认定为辽宁特产“花卉”之乡。

2、康平地瓜

康平地瓜,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康平地瓜以色泽鲜艳、外皮光滑、口感甜绵沙、糯性强而闻名。 2013年07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康平地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3、小梁山西瓜

小梁山西瓜,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梁山西瓜素以个大皮薄、果肉细嫩、甘美爽口、外观亮丽、商品性好而闻名。2008年8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小梁山西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4、辽中鲫鱼

辽中鲫鱼,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辽中县先后被评为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高效养殖示范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和辽宁特产“淡水鱼”之乡。2014年09月02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辽中鲫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5、法库牛肉

法库牛肉,辽宁省法库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法库牛肉肉色泽鲜红,大理石花纹分布均匀,肉质鲜嫩。2012年08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法库牛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② 御路“华山”有“官道”是从华山路说起吗

不知是什么原因,有着“天下第一险”的“华山”,竟成为了沈阳市一条道路的名称。位于皇姑区南部的华山路,东起长大铁路线,西至塔湾附近与昆山西路交叉处,长二千八百五十四米。它是关内通往沈阳的最古老的一条道,始建于明朝末期,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御路旁曾是绿树成荫

清入关前,完成的只是沈阳西至辽河这一段一百二十里。清入关后,又修筑了辽河至北镇的一段。有清一代叠道作为连接陪都至京师的重要通道,又是皇帝东巡的御路和通讯的驿道,所以康熙以后历代不断地进行修复,逐步提高其档次和质量。李氏朝鲜著名学者朴趾源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作为朝鲜祝寿使团随员,曾行经盛京叠道,在他所著《热河日记》中这样写道:“自永安桥,以连抱大木编成为梁,梁高数丈,广五丈,两沿木头整齐,如一刀裁划。梁下阴沟,绿水无际,青泥润烂。若辟此为万亩水田,不知岁收得几亿万石红稻香粳。”盛京叠道的修筑,是清入关前一项重大的交通工程,意义重大。它缩短了盛京至北京的里程,加强了盛京与关内的联系,对促进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难怪清帝东巡时,每每要吟诗歌颂祖先修拓叠道之功。然而,随着近代京奉铁路的开通,盛京叠道的价值渐渐失去。民国以后,叠道所经大部分开辟为良田。

至今,只有“华山御路”那一段尚依稀可辨,而“盛京叠道”的踪迹已难寻觅。不过,连接“华山御路”和“盛京叠道”的永安石桥却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这一重大历史工程的唯一物证。

③ 姚元之如何咏沈阳

姚元之:至沈阳瞻望城阙作歌(四首)

盛京毕竟是清王朝的发祥地,当南方诸省时局动荡时,这里还相对安定,嘉庆帝的东巡,更使这里呈升平景象,所以嘉庆年间的诗人金朝觐、姚元之、张祥和等咏唱沈阳的诗作中所反映的还是留都安定美好的景观和老百姓较为平和的生活情景。

但白莲教起义给清王朝的打击是沉重的,清政府为此耗去两亿多两白银,从此,政权陷入武力削弱、财政窘迫的大尴尬境地。而更严重的问题是,外患之忧已经一天天加深了。嘉庆初年,泱泱大清王国就成为西方殖民者觊觎的重要目标,英国舰队不断在澳门和广东口岸出没,并登上了黄埔,英国士兵还进驻了广州十三个行商馆。面对英国人如此嚣张的行动,嘉庆表现出强硬态度,对这些人不惜动用武力。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国遣使来到北京,清朝官员误认为对方是贡使,要求他们行三跪九叩大礼,英国人坚持不肯,双方搞成僵局,嘉庆十分生气,下令把英使节立即遣送回国。

而这时鸦片之祸已经开始在中国土地上蔓延成灾。西方殖民者为了扭转在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并赢取巨额利润,在嘉庆年间开始不择手段地将大批鸦片运入中国。鸦片的大量输入,使中国的财政、军事和人民生活等各方面都受到了严重的侵害。嘉庆对此十分清楚,采取了多种戒烟措施,严禁外国货船夹带鸦片,严厉打击鸦片贩子,惩处禁烟不利的官员,对西方传教士在华的活动也予多方面限制。嘉庆十六年(1811年) 还下令在华的西方传教士,除了在钦天监负责天文观测的以外,全部送到广州打发回国……然而,这一切都未能阻止鸦片灾祸的日益泛滥。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帝带着未能实现清朝中兴的遗憾在承德避暑山庄去世了,二十年后,鸦片之祸终于使道光皇帝的史册上写下了耻辱的一页。而对于这一天的到来,是嘉庆始料不及的,因为在他生前,耳际听到的毕竟多是赞颂之声。

神功开出此雄图,云气飞扬想旧都。

大皇帝来新日月,红鱼黑齿识曼珠。

安东都护接东牟,南扼沧溟万里流。

黄钺一麾光紫极,春洄辽海作皇州。

五云纠缦是神京,十二楼高天外明。

山色翠围开大政,日华红似拥乾清。

楝牖松云生紫烟,民风太古乐尧年。

至今春酒称觥外,不识无怀与葛天。

这四首七绝,是诗人姚元之于道光元年(1821年) 奉旨使沈阳时所作,总题为“至沈阳瞻望城阙作歌”。

沈阳故宫敬典阁

姚元之,字伯昂,号鹰青,安徽桐城人。嘉庆乙丑年进士,累官进左都御史。

传有《香余诗钞》。《奉天通志》艺文卷三十,选了他集中五十三题七十五首吟咏辽沈的诗作。这些诗记叙了诗人过山海关后,经广宁、医巫闾山到盛京,再由盛京到辽阳,经广宁返京的所闻所见。留下了《姜女庙》《望夫石》《宿望海店望海》《过首山》《杏山》《大凌河》《宿闾阳驿望医巫闾山》《登十三山望盛京》等许多反映辽沈风物的短章。他岁暮到沈阳,盛京府尹盛和钧举酒以待,并赠《盛京通志》,他把酒夜读,喜而有诗云:“远海奇山天外搜,周王车马不曾周。谁能直向长风醉,卧作辽东一夜游。”初到沈阳,姚元之是兴奋的,对北国风光的新鲜感,使他很快吟诗多首,其中有七绝《辽河夜雪》,诗云:“辽海连天白玉光,朔风西望暮云长。自非天遣消闲日,看雪谁能到沈阳。”诗中惊羡辽海夜雪后,晴天里一片“连天白玉”的壮美景象,“看雪谁能到沈阳”这一反语,直言能到沈阳看到北国玉砌银装的由衷快慰与自豪。而《至沈阳瞻望城阙作歌》四首七绝,应该也是这时一气呵成的。

《至沈阳瞻望城阙作歌》(以下简称《至沈阳》) 第一首,赞扬沈阳得天时地利而成清王朝帝都,清帝在此登基,天下归心。《奉天通志》原有小注云:“我朝自天命十年迁沈阳,天聪五年增拓城池,更名盛京,要荒悉臣,西番万里献丹书,文称曼珠师利大皇帝。”诗人借此而颂之:“大皇帝来新日月,红鱼黑齿识曼珠。”过去认为“皇权天授”,皇太极在盛京登基,自然是“神功开出此雄图”了。而新皇登基,都是“建元复始”,自然是“大皇帝来新日月”了。

“红鱼黑齿”,此处指西番。“曼珠”,又写作“曼殊”“文珠”。《翻译名义》有云:“曼珠师利,此云妙德。”《西域记》有云:“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此即《维摩经》所谓文殊师利也。

故宫大清门五彩琉璃墀头

《至沈阳》第二首七绝, 写沈阳(即盛京) 当时所辖城域之广,东到鸭绿江边的安东都护府与江东的城镇相接壤,南到渤海(沧溟) 万里汪洋,皇帝的仪仗队出巡时紫气耀眼,春意回荡在成为留都的辽海大地。诗中“钺”,即“斧”。仪仗队中有黄钺者,品级至高,威武雄壮。

《至沈阳》第三首七绝写盛京宫阙之胜。先写城垣环境,说五彩云霞交织笼罩在城阙之上,盛京也该称为“神京”,城内外十二座高楼耸入云端令人瞩目。城外群峰翠绕拱托出故宫东路的大政殿,而阳光明丽红霞铺展使故宫恰似北京紫禁城内的乾清宫被祥云所簇拥。

《至沈阳》第四首七绝写盛京民风之古朴。盛京城内的古建古松被紫气拥裹,这里的百姓享受着尧舜给予的安乐,保持淳朴的民风,至今饮春酒还是觥筹交错,谁若是不了解这些就难享受葛天氏之乐了。

“葛天”,即“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载:葛天氏之乐,三人持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载民;二玄鸟;三遂草木;四奋五谷;五敬天常;六达帝功;七依地德;八总万物之极。其辞已逸失。

姚元之这四首七绝,写了盛京的地势、地域,赞颂了宫阙的形胜与留都民风之古朴,让我们今天读者能较清晰地了解当时文人眼中的盛京的地位与形象,颇有阅读价值。

姚元之:咏沈阳南酒

生于安徽桐城的姚元之,在沈阳城内受到热情接待,关东人待客的豪爽大方,关东酒的甘醇香浓,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情之所动也写了一首七绝,序云“沈阳南酒味绝美,都中不及也。使馆朝夕设此,余饮不多而以大瓮馈者,犹累累未发,辄有断句以夸筐叔伯山”——

琥珀醇醪白玉瓯,东来吾亦醉乡侯。

风流贺监流涎否,悔不浮槎入建州。

这首《咏沈阳南酒》小序中说“沈阳南酒味绝美,都中不及也”,当属实话实说。正因为沈阳酒好,使他奉使辽东成了“醉乡侯”。醉到什么程度?他这位监察御史都记不清自己是否因饮酒失态了(句中有问“流涎否”?),他甚至后悔自己没有早些坐船渡海到建州来。“浮槎”:乘船。“建州”,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而建后金。此处以“建州”代盛京(沈阳)。

这首小诗写得流畅生动,字里行间流溢着对沈阳的热爱之情,对沈阳人的豪爽大气的由衷倾慕。从中可以看出,关东人的豪放阳刚是有历史传统的,是世代相袭下来的。

姚元之:新岁过沈阳鼓楼下作

姚元之作为南国诗人,来到塞北留都对这里的风物人情感到新鲜有趣,他以诗人特有的细腻观察,以诗的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所见所闻进行了记录,写出的许多反映沈阳风物风俗的诗作是前所未见,填补了题材空白的。如他写的《新岁过沈阳鼓楼下作》——

西街晴日未消寒,百美新图逐处看。

最喜牵衣小儿女,吹箫提鼓似长安。

清末沈阳鼓楼

诗作以朴实生动的描绘,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清代道光年间留都春节时在城区里平民生活的真实图景。我们已知天聪五年(1631年),皇太极对沈阳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原明代沈阳中卫城内的十字街改为井字街,内设钟楼、鼓楼、文庙等设施,但沈阳城改造完成之初,京城里主要为皇宫、王府与官府衙门等,为平民生活服务的商业等功能尚未形成。在姚元之的这首诗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到嘉庆年间,盛京城内的市、坊功能均已俱备。“新岁”,即中国农历一年之始,在城内鼓楼下已形成一个年味十足的年货市场,虽是“未消寒”的冬日里,市场里已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市场很兴旺。诗人在勾描鼓楼下的年货市场时,特别给年画摊亭前一个特写镜头:“百美新图逐处看。”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即当时沈阳人不但有了过年时贴年画的习俗,而且出现了如天津杨柳青那样批量印刷年画的坊间,从年画的内容看,应该会有神仙故事,历史掌故、花卉风光等,而最受欢迎,也最引人瞩目的是“百美新图”,恰似二十几年前当代曾流行一时的“美女挂历”一样。诗人写到此处,视线又切换到一个近镜头:“最喜牵衣小儿女,吹箫提鼓似长安。”有了这两句,短诗所勾描的境界就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得多。因为当时是“晴日未消寒”,孩子们过年的兴奋与欢乐却没有因为天寒而稍减,诗人妙用一个“牵”衣的“牵”字,不但写出跟着大人逛街的孩子年龄之小,也写出他们怕走失走散紧随着长者看热闹的情态。尤其是末一句:“吹箫提鼓似长安”,把过年时鼓楼街市的热闹场面推向一个高潮:载歌载舞的露天演出也火爆开始了。虽然作者没有写这“吹箫提鼓”的街头表演的具体内容,我们只能是猜测:是子弟书故事?还是舞狮子,跑旱船?但有了作者一个“似长安”的比喻,我们就可以想象其热闹、欢乐的程度了!

感谢诗人姚元之用了短短二十八个字就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当年盛京鼓楼春节游乐图!

姚元之:上元灯词并序

姚元之笔下的盛京春节景象喜庆欢乐。难得他这个安徽人能在白雪铺地的盛京度过新春时光。时过半月,仍滞留于沈阳的姚元之,又以诗作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沈阳城里闹元宵的图景——

沈阳之俗,于上元前之日通衢各起高台,曰三官台,设三官像,悬彩张灯。闻往时竞相演戏,令以国服未除,但鼓吹而已。大街当空横以绳,粘五色纸。若通建醮者,一望绚然。沿街门首各设灯联匾额,光如白昼。又或取冻青树枝悬于檐,燃烛于枝上,与城中中元燃蒿灯相近。丰年之乐,游人如狂,为作灯词二章以记事。

三官台起六街中,箫鼓清歌落半空。

正是早春残雪里,珠花红树报年丰。

花间蜂蝶趁春狂,宝马香车夜正长。

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夜如霜。

《奉天通志》在本诗序后有小注云:冻青树,非别有此种树也。沈阳树木当冬时,不论榆、柳俱别生一枝。众木俱凋,而此生叶浓绿而厚,更结实如樱桃而小,色似蜜蜡。及春,此枝遂枯。本树乃渐荣,榆仍为榆,柳仍为柳,始复本来面目矣。——关于这段小注对“冻青树”的诠释,我尚未找到类似的科学记载,向植物学家请教,也未得到证实,姑且存之吧。而我想:这“冻青树”,是否是取冬天枝叶仍绿的松枝来做的?犹如当今有些不讲环保的某些商人,在圣诞节时盗取松枝(甚至整株幼树) 来装扮什么“圣诞树”一样。如果说历史上有人用树枝来扮靓元宵节是缺乏环保理念的话,今天某些人盗取松树、松枝来做“圣诞树”,则是明知故犯地破坏环保的罪人了。

话还拉回到姚元之的《上元灯词》吧。

“上元”,我国古代以正月十五为“上元”,指的是新的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它源于道教,道教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称作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的生日,因为天官能赐福。所以人们为了求天官多赐福,便根据天官好乐的习性,张灯纵乐,以讨好天官。

在我国古代,“夜”与“宵”同,“正月”又称“元月”,于是上元之夜,又被称为“元宵夜”“元夜”,“上元节”亦被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自汉代始,就成为我国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也是最彻底、最典型的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每到正月十五,华夏大地家家户户,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以表心中的欢悦。

到了隋朝,元宵夜逐渐演变成灯会。唐朝,唐玄宗李隆基曾颁诏全国,在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张灯之夜,首创灯节之先河,灯节遂成定式。到了宋代,元宵灯火已盛况空前,关于元宵灯会的诗词也非常之多。到了明清之际,元宵灯火更创盛大之风。

沈阳市图书馆研究员李冬红在《关东节令习俗》一书中说:“明末清初,盛京已日趋繁华,尤其是成为清代帝都后,盛京城得到了发展,逐渐成为关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正源于此,每年的正月十五夜,盛京城内到处张灯结彩,形成了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四平街上的商铺,更是相互攀比着,纷纷用纱绢、玻璃、纸片制成或大或小,或高或矮,或方或圆等形状各异的灯笼挂在铺面上。这些灯笼有的绘上梅、兰、竹、菊等各色花卉;有的绘上龙、虎、马、鱼等各种动物;有的绘上《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书中的人物;有的不仅绘上戏曲人物,还加上字迹等。更有甚者,将灯笼制成鱼形、多角菱形、龙形等。在烛光与月光交相辉映下,这些图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在盛京的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不仅要观灯、赏灯,还要做耍龙灯、跑旱船、扭秧歌、踩高跷、扮灯官等娱乐活动。”诗人姚元之写在嘉庆年间的这首《上元灯词》,恰可作为李冬红对清代盛京元宵灯节这段概述的最好例证。

姚元之在诗序中说,沈阳之俗在上元前三日,在各主要街道要搭起“三官台”。三官者,即道教所称的“三元”,为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阳大帝。在三官台上所悬三官像也即他们的画像。

《上元灯词》的第一首,即从“三官台起六街中”写起,以“箫鼓清歌落半空”,极言灯节的欢乐场面,热烈气氛。第三句,以“早春残雪”为衬托,在尾句中托出“珠花红树”的吉祥火爆,预示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全诗以简练的语言状写了盛京城元宵节的欢乐与火爆,抒发了诗人对盛京城的美好祝愿。

《上元灯词》的第二首,诗人首先以优美华丽的形象比拟盛京灯花的狂热与持久,“花间蜂蝶”“宝马香车”,这一组富于魅力的形象以喻狂热中盛京灯会的参与者,以“趁春狂”“夜正长”,状写狂态与持久,都显示出诗人运笔的不凡功力。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则以“十二楼前”和“四平街外”两种景象的强烈对比,进一步烘托盛京城内灯节之胜境。沈阳城内中街,当时称四平街,已渐成为沈阳城内主要商业街道,“四平街外”,也即盛京城外,“月如霜”是说月挂高天洁白如玉似霜,呈冷清状。而作为盛京城标志性建筑的十二楼前“灯似火”,恰成鲜明对比,足显盛京城内灯火之壮观也!

姚元之写沈阳风物风情的诗还有《沈阳除夕戏学浪仙祭诗歌》,是歌行体的除夕祭酒歌,颇奔放;还有《嘉平二十一日作》记“沈阳城中鼓乐喧阗”,“吉日良辰嫁娶”的三首七绝,描述了诗人亲历的盛京婚嫁风俗,很有生活气息。

姚元之:雪晴游大法寺并序

在沈期间,姚元之看到新鲜有趣的盛京生活图景,他的足迹不仅留在市井里巷,写下不少反映盛京民风民俗的诗作,而且姚元之还是清代第一位以诗吟咏盛京八王寺的诗人,他在盛京期间写有古诗《雪晴游大法寺》并序——

大法寺,英亲王故府也。时称八王,故寺亦称八王寺。

俗或为霸王矣。城中地斥卤水,皆苦咸,惟此寺井最甘洌,称独美焉。志迺缺如。桐城姚元之作诗及之。补其漏云。

作客及新岁,散步游旧刹。

引汲美无双,语霸因八。

雪远日疑澹,耳薄风犹刮。

野气暗欺裘,清涕频垂帕。

半惜瘤杗颓,不见牛羊茁。

吻蹲已颠,卢令视方。

老松尚郁盘,小雀还嘲哳。

升台喜徐徐,瞩景忻察察。

城郭睒光明,琼玉晞坱圠。

寻僧幡影空,问井车声轧。

泉甘温若蒸,干净冻如刷。

此躯亦不訾,肯试层冰滑。

姚元之在这首诗的小序中明确地说,鉴于大法寺井最甘洌,“称独美焉”,而《盛京通志》等志书却不载(“志迺缺如”),所以他特作此诗,以填补空白(“补其漏云”)。他为发展地方文化尽心尽责的拳拳之心,也在小序的字里行间托出,诚可感也。

大法寺是值得一写的。它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1415年),是沈阳著名古刹之一。

相传清初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被封为多罗英武郡王,途经位于沈阳东北郊的大法寺,见寺院已是残垣断壁,荒芜多年,于是施舍银两重修庙宇, 于崇德三年(1638年) 将大法寺修复一新。当时阿济格与八位世袭王子来往频繁,相处甚融,常住在城内王府中,大法寺主持僧误认为阿济格系八王之一。便在寺院左侧又修建了八王祠。从此八王祠逐渐成为阿济格的家庙,附近百姓也称其为“八王寺”,天长日久,“大法寺”反不为人所知了。

大法寺(八王寺)

大法寺为三层院落,山门上有匾额“大法禅林”,大雄宝殿中供奉释迦牟尼,配殿中供千手千眼观音,三圣殿中供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在姚元之到寺之前,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又对寺院进行过重修,寺院已是盛京香火较旺的寺院之一。

大法寺前偏东处有古井一眼,青砖砌成井筒,井口以青石垒成,井不甚深,然井水清澈,甘洌可口,有“奉天第一泉”之誉。据《沈阳志》载:“康熙东巡,率以明驼载运京师玉泉水,日久沉淀,必以此井水洗之。合注双水于瓮,刻痕以记,用竹竿搅之,如捞水法。少时玉泉水浮于上,澄清如故,以钓勺平挹取之。至刻痕止,瓮中以下则为寺前井泉水,不复进御矣。”乾嘉年间,大法寺井水进御皇宫,价格颇昂贵。20世纪20年代初,这里曾创建八王寺汽水公司,以八王寺井水造“金铎牌”汽水,是当时著名民族工业品牌。20世纪50年代初我在沈阳市第五中学读书时,曾多次到过八王寺,也看过这口古井。可惜“文革”后不久寺院即被逐渐拆除,迄今只有大殿外形尚存了。

姚元之奉旨到沈阳,虽是冬季,冰天雪地,出于对地域文化的重视,他还是顶着寒风来大法寺考察了。这首诗及小序较详尽地描述了他的大法寺之行。

诗人在小序中简要介绍了大法寺又称八王寺的渊源、大法寺井水的甘美及他写这首诗的原委。应该指出,姚元之在小序中也有一失误,即首句“大法寺,英亲王故府也”。是大法寺的住持僧人在寺左修有“八王祠”,这里又被称为“八王寺”,而非“英亲王故府也”。

诗的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交代“新岁”游“旧刹”喝到了八王寺井中汲上的“美无双”的甘泉水,纠正了被称为“霸”而实际为“八”的俗称,第五句至第八句为诗的第二层次,写天寒风冷挡不住诗人游大法寺的决心。雪晴后,遍地白雪覆盖连日光都显得黯淡了,天冷冻耳朵而寒风犹刮个不停,郊野的寒冷使诗人觉得身上皮衣都挡不住了,不得不用手帕擦拭流下的清涕。四句诗把北国冰雪肆虐之威写得逼真到位。第九句到第十八句为诗的第三层次,写自盛京城内到大法寺路上所见景物,颇为可惜的是有许多大树在冬日里已衰颓了。

(“杗”:大树。典出韩愈《进学解》:“大木为杗,细木为桷。”) 也看不见牛羊出来寻食,鸱鸮椽木而吻发出一声声颤抖的低号,那颜色看起来也颇不顺眼。(“卢令视方”,“ ”,音wò,挖眼也。) 唯有苍松在风雪中依然傲立,麻雀还吱吱喳喳叫个不停。一步步向前走去,离大法寺越来越近了,心中渐升欣慰之情,向路边景物也投去更多的目光。这时再看盛京城一派明朗,装点着琼楼玉宇。这十句诗将诗人走在路上的心情变化写得颇为细腻,特别是将走近大法寺时心情的顿然开朗,景物也恍若更加明灿的变化写得颇为传神。第十九句至第二十四句,为全诗的第四层次。写到大法寺的所闻所见,为自己能饮到“美无双”的甘泉而发出由衷的感叹。“寻僧幡影空,问井车声轧”,把庙里寻僧不见,想要探问井在何处,却被来八王寺取泉水的车马声引路的情景勾描得活灵活现。“泉甘温若蒸,干净冻如刷”,写诗人来到八王寺井边所见,甘泉温而不冻,水气弥漫的样子和井边已结冰冻得平展的样子。“此躯亦不訾,肯试层冰滑。”“訾”(音zǐ),此处指毛病或缺失,两句诗在说:我(诗人自己) 这身体也不赖,在井边的冰面上还试了一回滑冰。全诗到此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富于生活情趣的充分想象空间。可以说诗人在这里用了这样一个生动情节,发出了出自内心的感叹:“雪晴游大法寺,没白来(大有收获)!”感谢诗人姚元之以诗勾描的大法寺之行,使我们身临其境般地体会到当年八王寺甘泉的冬日实景。

姚元之此次沈阳之行,收入《使沈草》集中还有《登十三山望盛京》《张驿丞功馈鹿尾鲜虾》《大风渡辽河》《岁暮沈阳行》等多首咏唱沈阳的诗篇,这创作的丰收,也为沈阳文化史留下一份宝贵的史料,读者有兴趣可再找来翻读之。

④ 丁澎如何咏沈阳

丁澎:贺新凉·塞上

在清初东北流人中有一位极富个性、才气横溢的诗人,初被流放时曾把这当成皇帝给予的出游的机会。但在谪居戍所,整整饱受八年之苦才盼到赦归令悲悲切切南归。这位诗人就是出生在浙江仁和(今杭州) 的回族文人丁澎。

丁澎是明代著名诗人丁鹤年后裔。少年时便以诗赋显露头角,一首《白雁楼》诗,“流传吴下,士女争相采摭书之衫袖”。被称为“有隽才”的秀才,他还与其弟丁景鸿、丁景漾以善诗,被时人称为“吴下三丁”。他交游广泛,曾加入著名诗人陆圻等组织的“登楼社”,诗词兼擅,名列“西泠十子”。

顺治十二年(1655年) 丁澎中进士,历任刑部主事、礼部郎中等职。入仕进京后,他与京中文人宋琬、施闺章等交往密切,互相唱和,号称“燕台七子”。但为官不足三年,顺治十四年(1657年) 他奉命为主考官,因“进呈试录四书三篇,皆由己作,不用闱墨,有违定例”(见《清世祖实录》卷一一三),受革职察议。第二年七月被定罪流放盛京尚阳堡。他携妾被押解到盛京戍所,途中千余里颇受煎熬,但他不改文人习性,每当在驿站中见墙上有流宦的题诗,便喜形于色,连说戍所一定会有诗友的。落魄时他犹自我解脱地把流放当成是一次御赐的出游,使自己能离京出塞,领略一派塞外风光。他到盛京后在一首《贺新凉·塞上》词中写道:

苦寒霜威冽,正穷秋,金风万里,宝刀吹折。古戍黄沙迷断碛,醉卧海天空阔。况毳幕,又添新月。榆历历兮云槭槭,只今宵便老沙场客。搔首处,鬓如结。

羊裘坐冷千山雪。射雕儿,红翎欲坠,马蹄初热。斜紫貂双纤手, 罢银筝凄绝。弹不尽,英雄泪血。莽莽晴天方过雁,漫掀髯,又见冰花裂。浑河水,助悲咽。

这首词虽是全写塞外秋色的,但尾句“浑河水,助悲咽”,清晰地把一个被流放到盛京的流宦的真实的悲切之情呈示出来。

丁澎:永安桥

到盛京后,丁澎得到盛京将军敦拜·乌库礼的关照,生活得以稳定下来,在东冈有了茅屋,且有牛车得与盛京流宦中的诗人李呈祥、孙旸等交往,赋诗唱和。每当吟咏,兴奋有加,豪情顿发,意气淋漓。如他咏盛京《永安桥》诗云:

千丈晴虹跨赤霄,天边忽下永安桥。

二陵雪尽松楸出,万井霜开雨露消。

汉水滹沱原有树,咸阳灞浐不通潮。

翠华曾作临汾赏,小队鸣弓逐射雕。

这首诗兴起瑰丽,豪气逼人。虽然在丁澎之前有许多人吟咏过这座雄奇的白石桥。丁澎却能不落窠臼,脱颖而出。他把永安桥比喻得如同千丈彩虹横跨在红云铺展的天空,浪漫地咏赞永安桥是从天而降的奇观。颔联两句,诗人视野扩宽,以盛京之景烘托永安桥。写永安桥的出现犹如盛京福昭二陵雪尽而松楸绿染,又似盛京城内千家万户炊烟袅袅微雨晨露散去一片清新。颈联、尾联诗人进一步展开联想,写永安桥这地方当年曾经是兵戎相见的征战之地,而今清皇东巡的仪仗也曾经过这里,皇家卫队在这里鸣弓射雕。

诗中“万井”,指千家万户。“汉水滹沱原有树,咸阳灞浐不通潮”两句,说永安桥这里曾有战事。“滹沱”,指滹沱饭。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前行军河北,众皆饥疲,冯异献上豆粥,后遇大雨,冯异又进麦饭。“灞浐”,即灞水、浐水,都在陕西关中上林苑中。尾联中的“翠华”,指旗竿上饰以翠羽之旗,指皇帝仪仗,此处代指皇帝。“临汾赏”,指清帝在盛京赏赐创业时的功臣。“临汾”,山西县名,汉时为平阳县,汉高祖时赐为相国曹参的封邑。

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华美的词藻与用典,工稳的对仗与韵味,奇丽的比拟与烘托,使丁澎这首《永安桥》在清代同题诗中尽享风光,堪称一首佳作。丁澎的许多诗赋都显示他的诗赋才华,当时就有人评说他的诗词:“裂帛一声,红珠迸碎,我读之便觉耳后生风,鼻端出血。”流放盛京时期丁澎的作品令人生悲、感动,有了突出的特色。

丁澎的《东冈》(五首)、《夏日移居》(八首)、《辽海杂诗》(八首)、《东郊十首》等组诗中,也有许多诗作是吟咏盛京,以及他在盛京的生活情景、盛京民间风俗等多方面题材的,这里就不一一详述,有兴趣关注丁澎这些诗作,可找来丁澎的《扶荔堂诗集》和《扶荔堂诗选》定会有所多得。

⑤ 盛京银行属于国有银行吗

⑥ 沈阳和大连,哪个要好一些

哪个城市好哪个城市不好都有自己的主观评判在里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下面从各方面对个对比,你自己看:

  1. 经济角度:

两座城市的GDP差不多,大连略高于沈阳500亿人民币左右,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这两项指标大连都高于沈阳。

沈阳:稍微了解辽宁历史的人都知道,辽宁有“辽老大”的称呼,沈阳更是被誉为“东方鲁尔”,这些褒义词都体现了沈阳的产业结构,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包括钢铁工业、汽车工业、冶金工业、机械工业、航空工业等,是中国的主要装备制造业基地,是以重工业为主的。近年来,沈阳的第三产业比重也有所上升,但总体来看还是第二产业更占优势。

大连:大连是以二、三产业为主的,但是产业比差距并不大,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GDP的总量分别是50.9%和42.9%,第二产业中的石油化工工业、造船工业、建筑业比较发达,第三产业中旅游业、金融业、对外贸易等方面在同等级城市中都是名列前茅的。

但是如果说哪个城市发展前景更好,我觉得是沈阳。沈阳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而且是辽宁省的省会,跨国公司或者国内比较牛的集团在设置东北大区的总部时八成会将总部设在沈阳,因为沈阳对于辽宁和东三省都有辐射的作用,而且沈阳的工业基础更雄厚,现在沈阳经济区设立构筑大沈阳,大力开发沈北、浑南、铁西工业走廊地区也对沈阳的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作用。反观大连,原有的很多优势越来越小了:比如港口优势,大连港有自己优越的地理条件,但是附近很多港口都在与其竞争:辽宁省内来说,附近有一个丹东港(打出的广告是:东北出海新通道),还有营口港(已经被划入沈阳经济区),另外盘锦港、葫芦岛港也在渤海湾,但还形成不了大气候。至于省外地区,有天津港(目标是建设北方航运中心)、唐山港、秦皇岛港、青岛港也各有优势。所以,要是说想去哪个城市发展,我建议去沈阳,长期来看沈阳的发展前景更大。但如果是外语类、软件开发类、航运类的人才,还是建议去大连,大连的外向型经济在东北地区的领头羊作用还是不可低估的。

2.政治地位:这个就不用多谈了,虽然两座城市都是副省级城市,但是沈阳是辽宁省的省会,而且是东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024的三位区号,有军区铁路局什么的,政治地位相对于大连还是比较高的。

3.人文环境:沈阳和大连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这有点像北京和上海在文化上的关系,或者说一个像皇后充满富态,一个像贵妃珠光宝气。沈阳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叫法,是清朝老祖宗的大本营,也是一座古都。所以沈阳城市中有一定数量的古建筑(比如沈阳故宫、福陵、昭陵、实胜寺、西塔什么的)城市的厚重感还是有的。

另外沈阳是一座典型的东北城市,也是大家印象中的那种东北类型的城市,市民比较粗犷、豪放、热情、好面子,口音是东北官话。大连是一座相对年轻的城市,好像是20世纪初的时候刚建市吧,城市里少了像沈阳的那种历史厚重感,但这里主要说的是中心城市,像旅顺这样的地方历史古迹也有,比如日俄监狱什么的,都是在殖民时期留下来的一些文物古迹。大连人的方言是胶辽官话,这和东北方言几乎是两种语言,比如“歌唱的好听”,沈阳人可能讲“贼拉好听”,但是大连人会说“血好听”,大连人讲话和青岛人讲话类似,有一种“海蛎子味”。其实很多大连人不自称为东北人的,比如说《非诚勿扰》有一期男嘉宾出场做了一个数据统计,分析来非诚勿扰相亲的男嘉宾籍贯,就将大连和东北其它地方分开了。一来是大连来非诚的人多,二来也确实,大连和其它东北城市是两种文化。

总的来说,两座城市各有优点,辽宁的发展既不能离开沈阳也不能离开大连,只有两座城市一起努力,辽宁才能得到发展。

⑦ 沈阳有什么特产,最好能带走

沈阳特产:辉山牛奶、中街大果、德氏冷饮、老高太太糖葫芦、八王寺汽水、雪花啤酒、老龙口酒、沈阳陈酿酒、不老林糖、克拉古斯香肠、重工菠萝火腿、雄洲牛煮三锅、榆园酸菜、康福月饼、冬冬食品、桃李面包、麦金利苹果醋、眼宝羊肝羹、老王头调料、红梅味精、沈阳红药、沈阳羽毛画、彩石镶嵌画等等 沈阳小吃:老边饺子,李连贵熏肉大饼,杨家吊炉饼、鸡蛋糕,协顺园回头,马家烧麦,西塔大冷面,老山记海城馅饼,那家馆白肉血肠,宋家馄饨,朝鲜族烤牛肉、打糕,张久礼烧鸡,大舞台油炸糕、麻花,小毛球爆米花,沈阳小土豆,鸡味抻面,铁板鸡架,开口馅饼,高楼香鸡,翟家驴肉,潘家肘子,岩明火勺,四季面条,甘露饺子,大清花饺子,宝发园四绝菜,原味斋烤鸭,三合盛包子,馨香包子等等

⑧ 盛京和奉天,哪个指沈阳哪个指辽宁

奉天省(盛京将军辖区)

奉天省:清初为盛京将军辖区,光绪三十三年(1907)建奉天省。省治奉天府。
--------------------------------------------------------------------------------
东三省总督: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仍驻奉天府;
宣统二年(1910)兼奉天巡抚事务。
奉天巡抚: 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奉天巡抚,驻奉天府;
宣统二年(1910)裁。
奉天民政司: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奉天民政司,驻奉天府。
奉天提法司: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奉天提法司,驻奉天府。
奉天提学司:光绪三十一年(1905)裁奉天府丞,设东三省学政,管东三省学务;同年改设奉天提学司,专管奉天省
学务。
奉天度支司: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奉天度支司,驻奉天府。
奉天交涉司: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奉天交涉司,驻奉天府。
奉天旗务司;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奉天旗务司,驻奉天府;
宣统元年(1909)裁。
奉天盐运司:宣统二年(1910)设奉天盐运司,驻奉天府,管奉天海盐场。
--------------------------------------------------------------------------------
锦新营口道:同治五年(1866)置奉锦山海关道,寄治直隶省临榆县,领奉天府金州厅、岫岩州、复州、海城县、盖
平县及锦州府,加按察使衔;
宣统元年(1909)增领营口厅、新民府,更名锦新营口道,移驻营口厅。
兴 凤 道:光绪三年(1877)置东边道,驻凤凰厅,领凤凰厅、兴京厅(兴京府);二十八年(1902)增领海龙府;三
十二年(1906)移驻安东县,同年增领庄河厅;三十四年(1908)增领长白府;
宣统元年(1909)更名兴凤道,长白府、海龙府、兴京府临江、辑安、通化三县另属。
临 长 海道:宣统元年(1909)置临长海道,驻兴京府临江县,领长白府、海龙府、兴京府临江、辑安、通化三县;
同年增领辉南厅。
洮 昌 道:宣统元年(1909)置洮昌道,驻辽源州,领昌图府、洮南府。
--------------------------------------------------------------------------------
奉天府:冲繁疲难,首府。明辽东都司,治定辽中卫;天命七年(1622)建都辽阳,十年(1625)迁沈阳,尊为盛京;
顺治十年()置辽阳府,治辽阳县;十四年(1657)于盛京城改置奉天府,设府尹;光绪二年(1876)以府
尹行巡抚事务,三十一年(1905)改设知府。
承德县:冲繁疲难,倚郭。明沈阳中卫,顺治元年(1644)裁;康熙三年(1664)置县,宣统三年(1911)省入府。
辽阳州:繁疲难。明定辽中卫,兼置自在州,顺治元年(1644)裁;十年()置辽阳府,并置辽阳县,为倚郭;
十四年(1657)府改置奉天府,县改属府,康熙三年(1664)升州。
复 州:繁疲。明复州卫,天命七年(1622)归附,顺治元年(1644)裁;康熙三年(1664)其地并入盖平县,雍正五
年(1727)析盖平县置复州厅,设通判,十一年(1733)改州。光绪三十四年设州判驻长兴岛。
抚顺县:冲繁疲难。明抚顺所,天命四年(1619)归附,顺治元年(1644)裁;乾隆四十三年(1778)于明抚顺所南一
里重筑抚顺城,光绪二十八年(1902)析承德县置兴仁县,倚郭,三十一年(1905)徙治抚顺城,更名,割
兴京厅西北地来属;宣统元年(1909)徙治千金寨。
开原县:繁疲。明开原卫,兼置安乐州,天命四年(1619)归附,顺治元年(1644)裁;康熙三年(1664)置县。
铁岭县:冲疲。明铁岭卫,天命四年(1619)归附,顺治元年(1644)裁;康熙三年(1664)置县;光绪元年(1875)以
知县加理事通判衔。
海城县:繁疲难。明海州卫,天命六年(1621)归附,顺治元年(1644)裁;十年()置海城县,属辽阳府,十四
年(1657)改属府。
盖平县:繁疲。明盖州卫,天命六年(1621)归附,顺治元年(1644)裁;康熙三年(1664)析海城县置盖平县。
辽中县:繁难。明属定辽中卫、右卫;光绪三十二年(1906)析新民、辽阳、海城三县于阿司牛录镇置县,后又割
承德县西南境来属。光绪三十三年设县丞驻达都牛录。
本溪县:????。明清河城;光绪三十二年(1906)析辽阳州、兴京厅、凤凰厅赛马集于本溪湖置县。
金州厅:冲繁疲难。明金州卫,顺治元年(1644)裁;雍正五年(1727)设金州巡司属复州厅,十一年(1733)改置宁
海县,道光二十三年(1843)改置金州厅,设海防同知;
光绪三十一年(1905)沦为日本殖民地,日本设金州民政署属关东州厅,清仅保留金州厅建制。

法库直隶厅:冲繁难。康熙元年(1662)设法库边门防御,三年(1664)改属开原县;光绪三十二年(1906)析新民府、
开原、铁岭、康平三县于三台子置厅,属奉天府;三十三年(1907)升直隶厅。

锦州府:繁难。康熙三年(1664)置广宁府,治广宁县;同年末(1665)府徙治锦县,更名。
锦 县:冲繁疲难,倚郭。明广宁中屯、左屯、右屯三卫,崇德七年(1642)归附,顺治元年(1644)裁;康熙元年
(1662)置县,属奉天府,三年(1664)改属广宁府,同年末(1665)广宁府更名锦州府,徙治县;宣统三年
(1911)省入府。
锦西厅:繁难。明属广宁中屯卫、宁远卫;光绪三十二年(1906)析锦县西境江家屯设江家屯抚民通判,同年改置
锦西厅。
盘山厅:冲繁难。明广宁盘蛇驿;同治二年(1863)设收租衙门,后裁;光绪三十二年(1906)析广宁县东南、锦县
极东、新民府东南于广宁县盘蛇驿置厅,设通判;三十四年(1908)徙治双台子镇。
义 州:繁疲难。明义州卫,天命七年(1622)归附,顺治元年(1644)裁;康熙十四年(1675)设义州巡司属广宁县,
雍正二年(1734)移府通判驻,十年(1732)设管河同知,十一年(1733)改置州。
兴城县:冲繁疲难。明宁远卫,顺治元年(1644)归附,顺治元年(1644)裁;康熙二年(1663)置宁远州,属奉天府,
三年(1664)改属广宁府,同年末(1665)改属府;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兴城县。
广宁县:冲疲。明广宁卫,天命七年(1622)归附,顺治元年(1644)裁;康熙三年(1664)以广宁协领地置广宁府,
并置广宁县,为倚郭;同年末(1665)徙府治锦县。
绥中县:冲繁疲难。明广宁前屯卫、中前所、中后所,顺治元年(1644)裁;康熙二年(1663)其地并入宁远州;光
绪二十八年(1902)析宁远州西境于中后所置县。

新民府:冲繁难。明先属沈阳中卫,后属福馀卫、广宁左屯卫;乾隆初年移巨流河巡司驻新民屯,嘉庆十八年(1813)
析承德、广宁二县改置厅,设抚民同知,属奉天府;光绪二十八年(1902)升府。
本 辖:
镇安县:冲难。明广宁卫镇安堡;光绪二十八年(1902)析广宁县东境、奉天府属小黑山地于小黑山置县,来属府。
光绪三十二年设县丞驻小三家子。
彰武县:繁疲难。明初属福馀卫、广宁后屯卫;康熙三十一年(1691)科尔沁左翼前旗献地,设养息牧场;嘉庆十
八年(1813)开垦,光绪二十八年(1902)于彰武台门西北横道子置县,来属府。
光绪二十九年设县丞驻哈尔套街。

营口直隶厅:明盖州卫梁房口关;同治五年末(1867)设海防同知,属奉天府;宣统元年(1909)析海城、盖平二县于
营口置直隶厅。
本 辖:

兴京府:繁疲难。明先属铁岭卫,后属建州卫;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建都于赫图阿拉,天聪八年(1634)尊赫图阿
拉为兴京;乾隆二十八年(1763)设理事通判,属奉天府;光绪三年(1877),改设抚民同知,直属将军,徙
治新宾堡,宣统元年(1909)改置府。
本 辖:
通化县:繁难。明建州卫额尔敏路;清初为禁地,咸丰年间开垦,光绪三年(1877)于头道江置县。
怀仁县:疲难。明建州卫鄂栋部;光绪二年(1876)开垦,三年(1877)析兴京同知于六道河置县。
辑安县:疲难。明建州卫鸭渌江部;清初为禁地,光绪年间开垦,二十八年(1902)析通化、怀仁二县于通沟口置
县。
临江县:繁难。明建州卫鸭渌江部;光绪二十八年(1902)析通化县于帽儿山置县;宣统元年(1909)割通化县三岔
子巡司来属。

凤凰直隶厅:冲繁难。明凤凰城堡属东宁卫,天命六年(1621)归附;乾隆四十一年(1776)设凤凰城巡司属岫岩城理
事通判,道光七年(1827)设岫岩凤凰城海防通判,光绪二年(1876)改置直隶厅,改设抚民通判。
本 辖:
岫岩州:冲繁疲难。明岫岩城堡;乾隆三十七年(1772)设岫岩城理事通判,属奉天府,四十一年(1776)兼辖凤凰
城;光绪二年(1876)改置州,改属直隶厅。
安东县:繁疲难。明镇江城,天命六年(1621)归附;乾隆三十七年(1772)属岫岩城通判,道光七年(1827)改属岫
岩凤凰城海防通判,光绪二年(1876)析凤凰厅大东沟至叆河地置县。
宽甸县:繁疲难。明东宁卫宽甸六堡;同治十三年(1874)开垦,光绪三年(1877)于宽甸置县。

庄河直隶厅:冲繁难。明属凤凰城、岫岩城、金州卫;清初属盖平县,乾隆三十七年(1772)其地改属岫岩厅,光绪
三十二年(1906)析凤凰直隶厅、岫岩州于岫岩州庄河置直隶厅,设抚民同知;宣统元年(1909)割鹿岛
来属。
本 辖:

长白府:冲繁。明建州卫鸭渌江部;清初属禁地,光绪三十四年(1908)于十八九道沟之塔甸置府,析临江县以东长
生、庆生二堡及吉林省长白山北麓龙岗之后地来属。
本 辖:
安图县:冲繁。明属建州左卫;宣统元年末(1910)以府东图们江源地于红旗河西南岸置县。
抚松县:冲繁。明建州卫讷音部;光绪三十二年(1906)始属长白府,宣统元年末(1910)以府西松花江上游地于下
两江东岸双甸子置县。

海龙府:冲繁难。明海西女真辉发、哈哒、叶赫三部;康熙十六年(1677)为禁地,光绪四年(1878)开垦,五年(1879)
以鲜围场于海龙城置厅,属奉天府;二十八年(1902)升府。
本 辖:
东平县:繁难。明先为梅赫卫(一说忙恰卫),后属辉发部(一说哈达部);清初为禁地,光绪二十二年(1896)开垦,
二十八年(1902)析海龙府东围场于大度川置县。
西丰县:繁难。明先为塔山左卫、罕达河卫,后属叶赫、哈达二部;清初属永吉州,光绪二十二年(1896)开垦,
二十八年(1902)析大围场西流水垦地于淗鹿置县。
西安县:繁难。明先为珠敦河卫、塔鲁木卫,后属叶赫部;清初为禁地,光绪二十二年(1896)开垦,二十八年
(1902)析海龙府西围场于老虎嘴置县;二十九年(1903)徙治大兴镇。
柳河县:冲难。明建州卫鄂栋部西境;清初设大围场属鲜围场,光绪二年(1876)开垦,四年设柳树河县丞属通化
县,二十八年(1902)改置县,改属府。

辉南直隶厅:????。明辉发部;清初设鲜围场,光绪四年(1878)开垦,属海龙府;宣统元年(1909)析海龙府东南境
一统河外、辉发江东南八社于大肚川置直隶厅,宣统二年(1910)徙治谢家店。
本 辖:

昌图府:繁疲难。明初为辽海卫,后属福馀卫科尔沁部;嘉庆十一年(1806)以科尔左翼后旗地于昌图设昌图额勒克
理事通判,属奉天府,咸丰二年(1852)置厅;同治三年(1865)改设昌图辽海抚民同知;光绪三年(1877)升
府。
本 辖:府同知驻同江口,宣统二年改设经历;光绪三年移梨树城照磨驻八面城。
辽源州:繁难。明属福馀卫;清初属科尔沁左翼中旗,同治十年(1871)设郑家屯主簿属康平县,二十八年(1902)
析昌图府、康平县、奉化县改置州。
奉化县:繁难。明属福馀卫;清初属科尔沁左翼中旗,道光元年(1821)设梨树城照磨属昌图厅,光绪三年(1877)
改置县。
怀德县:繁难。明属福馀卫;清初属科尔沁左翼中旗,嘉庆七年(1802)开垦,道光元年(1821)改属昌图厅,同治
五年(1866)设八家镇经历,光绪三年(1877)改置县。
康平县:繁难。明先属辽海卫,后属福馀卫;清初属科尔沁左翼后旗,光绪三年(1877)移八家镇经历驻康家屯,
六年(1880)析科尔沁左翼中、后二旗南境、科尔沁左翼前旗东境改置县。主簿初驻郑家屯,光绪二十八
年移驻后新秋。

洮南府:繁疲难。明属泰宁卫;清初属科尔沁右翼前旗,光绪二十九年(1903)开垦,三十年(1904)以洮儿河之南旗
垦地于双流镇置府。
本 辖:光绪三十三年设照磨驻乾安镇。
靖安县:繁疲难。明属泰宁卫;清初属科尔沁右翼前旗,光绪二十八年(1902)开垦,三十年(1904)于白城子置县。
开通县:繁疲难。明属十剌罕卫;清初属科尔沁右翼前旗,光绪三十年(1904)以旗垦地于哈拉乌苏置县,同年徙
治七井子。
安广县:冲繁疲难。明先属泰宁卫,后属塔儿河卫;清初属科尔沁右翼后旗,后开垦,光绪三十一年(1905)以旗
垦地于解家窝堡置县。
醴泉县:冲繁。明属泰宁卫;清初属科尔沁右翼中旗,宣统元年(1909)以旗垦地于醴泉镇置县。
镇东县:????。明属泰宁卫;清初属科尔沁右翼后旗,光绪三十二年(1906)开垦,宣统二年(1910)以旗北段垦地
于南叉干挠置县。

--------------------------------------------------------------------------------
注:旅大租界:清青泥洼属金州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俄《旅大租地条约》租借旅顺口、大连湾及附近海面与
俄国,为期25年,可续租;二十五年(1899)俄国置关东省,二十九年(1903)设远东总督府;三十年(1904)
租借长山列岛与俄国;三十一年(1905)日俄战争后,旅大租界及金州厅、营口等为日本侵占,中日签订关
于东三省事宜条约,日本置关东州厅;三十二年(1906)签订日本归还中国的协议。
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日《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与日本,随及因俄、德、法干涉放弃;同年中日《交还辽
南条约》中国赎回辽东半岛。
--------------------------------------------------------------------------------
盛京将军辖区:
盛京驻防将军:天命十年(1625)定都沈阳,天聪八年(1634)改称盛京。
顺治元年(1644)为陪都,设内大臣,驻盛京城(奉天府);二年(1645)改设阿立哈大,三年(1646)改
设盛京昂邦章京;
康熙元年(1662)更名镇守辽东等处将军,四年(1665)更名镇守奉天等处将军;
乾隆十二年(1747)更名镇守奉天等处将军(俗称盛京将军);
光绪二年(1876)行总督事,三十三年(1907)改设东三省总督,兼三省将军事务。
奉天副都统:顺治元年(1644)设梅勒章京二人,均驻盛京城(奉天府);
康熙元年(1662)改设奉天副都统;
雍正五年(1727)移一人驻锦州,更名锦州副都统。
辽阳城守尉:顺治元年(1644)设辽阳城防守尉,驻辽阳城(辽阳州);
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设辽阳城守尉(亦称东京城守尉),属奉天副都统。
开原城守尉:康熙二十一年(1682)设开原城守尉,驻开原城(开原县),属奉天副都统。
岫岩城守尉:顺治元年(1644)设岫岩防守尉,驻岫岩城(岫岩州);
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设岫岩城守尉,属奉天副都统;
雍正五年(1727)改属熊岳副都统;
道光二十三年(1843)复属奉天副都统。
牛庄防守尉:顺治元年(1644)设牛庄防守尉,驻牛庄城(海城县牛庄),属奉天副都统。
铁岭防守尉:
抚顺协领:
兴京副都统:康熙二十六年(1687)设兴京城守尉,驻兴京城(兴京府新宾老城),属奉天副都统;
光绪元年(1875)设兴京副都统,兴京城守尉改属兴京副都统;三年(1877)改兴京城守尉为兴京协领。
金州副都统:康熙二十年(1681)设金州防守尉,驻金州城(金州厅),属奉天副都统;
道光二十三年(1843)移熊岳副都统来驻,更名金州副都统;
光绪三十一年(1905)寄治盛京城。
复州城守尉:康熙二十六年(1687)设复州城守尉,驻复州城(复州),属奉天副都统;
雍正五年(1727)改属熊岳副都统;
道光二十三年(1843)改属金州副都统。
凤凰城城守尉:顺治元年(1644)设凤凰城防守尉,驻凤凰城(凤凰直隶厅);
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设凤凰城城守尉,属奉天副都统;
雍正五年(1727)改属熊岳副都统;
道光二十三年(1843)改属金州副都统。
盖平城守尉:顺治元年(1644)设盖平防守尉,驻盖平(盖平县),属奉天副都统;
雍正五年(1727)改属熊岳副都统;
乾隆三十七年(1772)改设盖平城守尉,改属金州副都统。
熊岳城防守尉:顺治元年(1644)设熊岳城防守尉,驻熊岳城(盖平县熊岳);
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设熊岳城守尉,属奉天副都统;
雍正五年(1727)改设熊岳副都统;
道光二十三年(1843)副都统移驻金州,改设熊岳城防守尉,属金州副都统。
锦州副都统:康熙十四年(1675)设锦州城守尉,驻锦州城(锦州府),属奉天副都统;
雍正五年(1727)移奉天副都统一人来驻,更名锦州副都统。
广宁城守尉:康熙二十九年(1690)设广宁协领,驻广宁城(广宁县),属奉天副都统;
雍正五年(1727)改属锦州副都统;
光绪元年(1875)改设广宁城守尉。
义州城守尉:康熙十四年(1675)设义州城守尉,驻义州城(义州),属奉天副都统;
雍正五年(1727)改属锦州副都统。
海龙总管:光绪五年(1879)设围场海龙总管,直属盛京将军;六年(1880)加副都统衔;
宣统二年(1910)裁。

热河(今承德)都统耆英在举国上下一片禁烟声中,于道光十八年四月十八日(1838年6月10日)就任盛京(今沈阳)将军。
盛京,即今辽宁省沈阳地区,是清王朝入关前的京城。顺治元年(1644年),清王朝统一全国,建都北京。由于盛京在清王朝兴盛时期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崇为陪都。盛京的官制优于一般地方,且多经变化,逐步完善,以盛京将军为最高首脑。下设户、礼、兵、刑、工五部。官员全由京都铨选。五部首脑为侍郎,受京都各部节制,但须与盛京将军、奉天府尹商办。顺治十四年(1657年)清王室为了更牢固地统辖辽宁省沈阳地区的汉族民人,设立奉天府为盛京之京府,设府尹为最高长官,与盛京将军共管同一地区。据《大清会典》记载,盛京将军与奉天府尹的分工是,旗人皆统于将军,而民人则辖于府尹。
盛京将军,亦称奉天将军,全称“镇守奉天等处将军”,清代盛京八旗军政最高长官。清朝定鼎北京后,盛京作为留都,特设大臣1人、副都统2人,以及每旗驻防章京等留守,后改驻防大臣为昂邦章京。康熙元年(1662年)改称“镇守辽东等处将”。后增设吉林、黑龙江等省驻防将军,盛京驻防将军只管奉地区(今辽守省境)。其下辖副都统4人,分守兴京、凤凰城、辽阳、开原。将军衙门设主事1人,笔帖式11人,办理所属事务。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为“东三省总督“,兼管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将军事务。
在关系到清王朝生死存亡大计的禁烟问题上,道光帝对耆英寄以极大期望。在给耆英的谕旨中明确指出:“奉天为根本重地,风俗淳朴,岂容染此浇风”。道光在同月的另一谕旨中说道:“耆英系朕特简,■以重任,若不能除此祸害,实属有辜职守“。从大内史实档案资料中,不难看出耆英对道光帝的谕旨,早已心领神会,竭尽心力,贯彻执行。赞成并坚决主张禁烟。
据档案史料记载,在盛京将军任上的耆英无时不以革除鸦片流毒为念,随时留心体察民情。当他掌握到奉天沿海一带鱼业闽人较多,恶习传染日久,以致商贾、愚民渐次吸食,甚至宗室觉罗、官员兵丁内亦有吸食时。他指出:“商民吸食者已属违禁,官兵吸食者所关非细,必须实力稽查,认真惩办,才能挽其浇风”。
耆英经过观察分析,去伪存真,敏感地认识到,长期以来造成鸦片烟害禁而不禁,变本加利,继续流毒的关键在于地方官吏。因此他在给道光帝奏折中说:“鸦片之为害民,向因地方官不肯实力查究,一经犯案,或匿不具报,又或据实具报,而该管官反加呵斥,(朱批:可恶之至)以为好事,以为不鲜事,(此处系道光帝专笔所划)随亦互相隐讳,草率完结,以致兴贩吸食毫无忌惮。当此,实力整顿之际,又不激发天良,仍复空言搪塞”。
据此,耆英辗转筹思,首先严令奉天宗室觉罗总族长、内务府三旗佐领,满洲、蒙古、汉军各协领、佐领,以及各城城守尉,协领、防守尉等,各将所属人员兵丁内,有无吸食鸦片者,分别详细查明,造册呈报。如实无兴贩吸食者,亦各加具印结,每月呈报,以凭稽查。
一经查明,无论宗室觉罗、官员兵丁,内有吸食者即行拿问,从重处理,并将查报不实该管官严加参办。
京都正百旗佑锡佐领下,闲散宗室来恩,因吸食鸦片被获,经刑部审拟,发往盛京管束,今又在东大关报觉寺内,吸食鸦片并与民妇通奸。按例定罪,将宗室来恩发配黑龙江服役。民妇枷号一个月,杖一百。僧人隆会目睹宗室来恩吸食鸦片烟,不行揭发,杖八十。
耆英重视对军政官员说服教育,启发他们站在禁烟前列,“每接见所属,未有不面加教导。”他忧愤感慨地说:“此等浇风俱可以不禁,则更有何事应禁者?若仅知徇庇奸商匪贩,致令旗民被剥削,是利是害,熟重熟轻,务宜熟思”。他进步开导道:“尔等均系国家士仆,不可甘自暴弃,如搜获大伙,不惟借免参处,并可仰邀天恩,何乐而不为?要知此物之害人心,坏风俗而不之恤,且以为身谋,岂不竟同胥役而自安下贱者哉。”他对下属,“不惮烦絮,频加告诫”,总期实有成效。
耆英为使禁烟具有法律权威,有法可依,官吏办案有章可循,曾组织制定禁烟章程八条。经道光皇帝批准,并谕旨“奉天孥获鸦片烟犯,重情案件,照例由省审勘。罪在军流以下,责成各旗民地方官会同审拟详报,由该将军耆英覆明咨部。对案情稍有可疑,提省送部会办”。
奉天沿海南路之金州、夏州、岫岩、海城。西路之锦州,宁远均有海口总计不下二十余处。是无业闽人流浪较多地区,是兴贩、吸食鸦片重灾区,是查禁鸦片的重点。在耆英的统一组织布置下,盛京礼部侍郎萨迎阿先行去金州,山海关监督多龄由西路海口顺历周查直到海城。耆英将盛京任上一切应办事宜处理后,由副都统禄普循例进城,居住公署处理日常事务,于道光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1839年5月7日),带同协领穆承泰,佐领绰豁伦、荣琪,知州陈瀛等人,轻车简从,前赴前南城海口巡察,驻扎于海城的没沟营。会同先期到达的山海关监督多龄,督率随员,协同地方官员,详细搜查没沟营、盖州、夏州、岫岩等海口停泊的商船、货栈、店铺。预设眼线,究诘乡保。凡有勾串兴犯鸦片,诱人吸食者即行严拿,从重惩办。
搜获烟土,烟膏四百五十四两,配药烟灰五十五两。烟枪、烟具一百八十六件。拿获收藏鸦片烟,及吸食鸦片男女人犯三十八口。前期缴获鸦片两千四百余两。
此次行动,及前所缴获鸦片虽属零星,但与多年来禁而不禁、积重难返之弊相比显示了耆英禁烟的态度和决心,对盛京宗室、地方官吏、旗民兵丁、商贾船主以及兴败、吸食鸦片之徒都是很大震撼。对奉天禁烟起了推动作用。
先期曾在威远堡、洋河渡口等处陆续孥获贩卖吸食鸦片的无业游浪闽人十七名,并将其窝巢拆毁。在金州海口拿获无业流浪闽人王别观等五人,并起获烟膏烟具。为了杜绝贩卖吸食鸦片流浪闽人,对官吏、兵丁、旗民、商贾的感染,此次亲赴南城海口检查了牛庄、盖州、熊岳及西城海口锦州所属天桥厂等处无业闽人的流寓情况。经查以上几处共有无业闽人两千一百六十五人,其中妇女六十二口。除陆续回原籍七百零一人外,已入保甲一千二百零三人。加入保甲这部份人,据地方官结称,均属安静守法,照旧令其安居。责成地方官留心稽查,按年造具清册,上报查核。尚有流寓二百六十一人。这部分人员,虽属游手无业,尚非贩卖吸食鸦片之人。发给执照,俟当年秋天,命随商船返回原籍。并知照福建省督 抚该州俱查照收管。
这种作法通情达理,既妥善安置,使大部分人得以谋生,又对贩卖吸食鸦片者给以严处,此举有力地制止鸦片流毒的蔓延。
耆英为了使禁烟运动扎实可靠,具有群众基础,不致风声过后,沉渣泛起。便于奉天海口各处,在旗民、铺户、船主中实行十家联保,彼此稽查,一遇贩卖吸食之人,即行举报,使其不敢徇私窝藏。倘一家有犯,九家连坐。耆英尤恐少数不法之徒,阳奉阻违,转致彼此互相稳讳,便责成地方官随时设法留心详查。并由省密派亲信干员,于海口处所,往来梭织巡查。一经查出违犯别情,不能连坐九家,遵照新例从重定罪。
耆英在盛京禁烟成绩,有目共睹,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客观地说在当时的条件下是积极的,并取得了成效。打击鸦片贩和吸食鸦片的人,无业流浪的闽人得到安善安置,制定禁烟章程,实行十家联保,自上而下进行清查,使贩卖和吸食者难以藏身,有效地制止鸦片泛滥。道光皇帝谕旨:“查禁情形,尚属妥协”,对耆英在盛京的禁烟活动做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⑨ 沈阳盛京整容科余江怎么样

装出牛逼的样子,直到你做到了;信心比知道更重要。别被任何人吓住,生活不易,全靠演技,那些吓你的人也在演戏。

阅读全文

与沈阳盛京牛一碗加盟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高清60帧电影网站 浏览:170
翁虹和徐锦江 无敌风火轮 浏览:286
大学女生房间沙龙两个女主叫什么 浏览:366
韩国gl电影 浏览:580
看电影哪个位置好一点2d 浏览:68
卖原味内衣的电影 浏览:572
关于道士的电影 浏览:334
哪里可以看除却巫山这部电影 浏览:387
最黄 影视 浏览:989
看电视剧的免费网址 浏览:307
给老人吃奶的电影 浏览:444
三点尽露的电影 浏览:491
间谍电影香港 浏览:406
电影里女主角叫茉莉 浏览:22
50度电影有几部 浏览:17
女人为出轨剪头发的电影 浏览:381
李采潭的作品子 浏览:793
沐风少女在线观看 浏览:837
强奸电影哪些 浏览:723
美国免费电影专区 浏览: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