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加盟费用 > 宜都锅圈食汇加盟费一共下来多少钱

宜都锅圈食汇加盟费一共下来多少钱

发布时间:2021-06-21 21:21:59

Ⅰ 宜都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文化习俗因地域不同而不同,呈现出缤纷多彩。身为宜都人,当地有些什么春节习俗,有什么方式来除旧迎新呢。我通过走访调查,对宜都的春节文化习俗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广义的春节包括年前岁后两个部分,岁前着重除旧驱邪,岁后着重迎新纳福,共同构成传统春节的两大主题。狭义的春节,则指正月初一这一天。我调查宜都的春节为广义的春节,时间从年前的腊月二十四日算起,至年后的正月十五结束。
       宜都春节文化习俗介绍
    1、腊月二十四:小年
       腊月二十四日这天,标志着已迈入年关,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即将放假,农民也放下手中的农活,在外打工的向家里赶,整个情景都在为年准备忙活。这一天每家都必须做的事就是陈尘,意思是把家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整整洁洁迎新年。也有除晦气,迎来好运气之意。
       腊月二十五日至腊月二十八日:祭祖、打豆腐、做年糕、炒年货。
       在这个时段里,主要是为过年准备物质或其他一些祭祖活动。每户人家都要出门外出祭祖或悼念亲人,一般是在逝去的亲人坟前烧一刀火纸、放一挂鞭、磕三个头,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和哀思。家家户户打豆腐,做年糕是一项传统习俗,豆腐和年糕是大年三十不能缺少的菜,其意思是年年节节高。为准备年后亲戚来访和家里小孩过年有零食吃,每家都要炒瓜子、花生、豌豆、高粱泡子。在这几天,每家每户也都要杀鸡宰鸭,洗刷各种腊货,为大年三十的餐桌上作准备。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都去市场购买豆腐、年糕和年货,有些习俗渐成为历史。
       腊月二十九日:祭上天。
       这天,每户人家都要把煮熟的猪头,供奉在外,烧上两支香或几张火纸,在猪头上插上一双筷子,祭上天,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腊月三十日:过大年、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夜我们称作平安夜,“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这一天,是全中国最浓重的一天,也是最快乐的天,也寄托着人民对来年最美好的祝愿。大年三十这一天,有贴春联(贴福字)、吃团圆饭,祭祀,守岁四项活动。
       贴春联、贴福字。
       一般大年三十上午,每家每户都在大门、偏屋门上贴上春联,一则表达对来年的祝福之间,二则为过年增加喜庆之意。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吃团圆饭
       吃团圆饭是一年中一个家庭最为重要的集会活动,一家人围在一个八方桌或大圆桌前吃饭,意味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在吃团圆饭前有两项事要做,一件事是“叫亲人”,就是摆好席后,添上饭,盛上酒,桌底下烧上几刀纸,请逝去的亲人回来过年,并带上过年钱,以此纪念亲人。二件事,放鞭炮,在吃团圆饭前每户人家都要放鞭炮,一则表示我家在过年啦,二则表示热闹,三则表示除旧迎新。过去的团圆饭一般是猪牛羊鸡鸭肉摆上一满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的家庭会吃一些比如燕窝、鲍鱼等等比较名贵的食物。更有一些人为了方便,一家人到酒家去吃上一顿,毕竟辛苦一年了!吃完饭一家人在电视旁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送灯亮
       在过年临近傍晚时,每户人家都要为逝去亲人送去“灯亮”,即在坟前点燃一支蜡烛或煤油灯,意思是也叫亡人过年。
       祭灶神
       吃过晚饭,家庭主妇收拾停当后,会在锅中间点上一盏桐油灯,祭赵王爷,祈福年年吃的饱,吃的好。
       守岁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新年的憧憬之情。守岁时原来一般是亲人围在火堂,吃瓜子水果,拉家常,火堂里要放一个很大的柴蔸子,把火加大的很旺,意味着明年事业兴旺,烧的时候也不能用火钳拷火食,要不然就不吉利。不过现在守夜以看春节晚会或打牌取代了过去的传统形式了。守夜至十二点时,要大放鞭炮、礼花庆祝新年的到来。还有大年三十家人换下的衣服要洗干净。
       5、年初一
       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刚亮时各家各户喜炮连连,还要在猪牛栏圈放上一挂鞭,意味着六畜兴旺。
       拜年
       一般是晚辈早早起来给家里长辈拜年,90年代前拜年还要行大礼,拜年后,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送压岁钱是宜都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意思是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俗话说:初一拜父母。给压岁钱一直贯彻于正月,只要晚辈给长辈拜年了,长辈或多或少都要给晚辈压岁钱,图个吉利,图个开心。这一天,家里成员一般不出远门,即使出门一般只到近的直系亲属家去拜年。
       吃汤圆
       初一的早晨每家每户都要吃了一碗汤圆和两个以上荷包蛋,意味着甜甜蜜蜜。
       禁忌
       宜都人在这一天,往往将水、土视作“财气”,将垃圾、粪便视为“肥水”,故这天不能扫地、倒垃圾,说是会把财气扫光。这一天米缸不能空着,以免一年之中有断炊之虞。不能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血光之灾。不吃药,不看医生,以求春节平平安安、无病无痛。这天还不能理发,不剪指甲,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
       游艺
       初一早晨,乡村里、大街上热闹非凡,传统游艺节目如“踩莲船”、“跳狮子”、“舞龙灯”等,使节日气氛显得十分热闹隆重。
       年初二:拜丈母
       俗话说:初二拜丈母。凡是嫁出的姑娘,这一天,女儿女婿都要带着儿女,携带一些礼品到岳父岳母家拜年。如果岳父或岳母去世,女儿女婿也要到坟头前烧香磕头。
       初三至初六:走亲访友
       宜都拜年有句俗话:拜年拜到麦子黄。但是也有有句话提醒拜年的人要早拜年,这句是,拜年拜到初七八,一无烟二无茶。在这个时段里,人们走亲访友,吃肉喝酒、喝茶聊天,打牌游艺,不亦乐乎。
       初八:做发事
       初八的谐音就是“发”。这一天艺人要出去做工,农民要到田里做点事,生意人要开门营业,希望这天开业大吉,开业大喜,出门大吉,希望全年大吉大利。要不然,全年要注意点,以防不测。
       9、正月十五:元宵节(巴巴年)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也延续下来很多有趣的习俗。
       吃猪尾巴
       十五这天的餐桌上,一定要有猪尾巴,意思是过巴巴年,过了十五,春节就过完了。小孩吃了猪尾巴,不会流鼻涕,也就是祈福小孩身体健康,健康成长。
       做米面粑粑
       这天,家庭主妇要做很多的米面粑粑,米面粑粑是用米碾成面后,包上腊猪肠、豆腐干做成的,蒸熟后放进坛子里存好,等到三四月份拿出来吃。过去做米面粑粑是用来备春荒的。现在很少有家户人家做了。
       点灯亮
       宜都有句俗话:三十的火十五的灯。灯火是光明喜乐的象征。元宵节这天晚上,宜都有点灯的习俗,过去家家户户都要在每间屋里点上煤油灯或蜡烛,现在有电灯了,每间屋里都开灯,一般都要亮到半夜,甚至到天明。
       二、宜都春节习俗特征
       从调查情况来看,宜都春节习俗主要有以下特征
       自发性。从年前腊月二十四至年后正月十五,从筹备过年直到近年完,各家各户按照风俗习惯自发地忙春节,也都按照各自家庭情况过着不同形势的春节,有的热闹非凡,有的平平淡淡,但都带着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憧憬,走进了新的一年。
       分散性。过春节,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单家独户的,很少有群众性、集体性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时尚文化的冲击,因分散性的原因,将会致使一些传统文化习俗渐渐失去和被年轻人遗忘。
       3、单调性。整个春节期间,人们年年过,年年这么过,过得很腻,也很累。尤其是过年送礼,给压岁钱这些事也伤脑筋。由于缺乏必要的集体性文化娱乐活动,尤其是在农村更为突出,除了小赌小博外,也别无选择。纵观春节全过程,缺乏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人觉得很旧,不新鲜,有个年年要过,年年又不想过的情结。
       三、宜都春节习俗发展趋势
       宜都春节民俗是宜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涵了宜都民俗及艺术的精髓。随着时代的发展,宜都传统的春节民俗文化已经逐渐淡化了,许多不适合现代社会的习俗已经被淘汰。比如:在随时都可进补的今天,冬季进补的习俗已不像以前那么讲究,也并不是只在春节才可吃汤圆。
       现在由于用上了自来水,往往是这里在禁水,那里却拧开水龙头,让水哗哗直流。因此,年初一严禁倒水一俗已属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人来客往,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观瞻。因此,从卫生角度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年初一不能看医生的禁忌,年老一辈仍然坚持这个说法,然而这对病人的身体健康是大大不利的,年轻一辈也大多不在意这个说法。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也就没什么杀生会惹血光之灾的顾忌了。
       从走访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宜都春节节庆的气氛越来越淡,许多原有的春节民俗已经渐渐被淡化乃至遗忘。一些具有封建色彩的民俗被淡忘是好事,然而一些喜庆的民俗被淡忘就使得春节的宜都显得萧条冷清,许多人出现了“过年也没什么意思”的想法。
       今后人们过春节,将会向简单化发展,吃住行都会交给酒店宾馆,也不会局限于家里,而是走出门旅游,走出去参加群众性文化活动,一些传统春节习俗会渐渐淡忘,一些所谓的禁忌也会逐渐被打破。
       四、宜都春节习俗的发扬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也最古老的节日,当然这个传统文化不能丢,更不能失传,要在坚持中进行挖掘,在发扬中创新
不知道行不,总之我努力了,希望能够采纳O(∩_∩)O

Ⅱ 介绍一种民族的民风民俗

你是不是南师附小的学生,我是,今天我们布置的就是这个作业.
京族介绍
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市的(氵万)尾、山心、巫头潭吉4个自然村。京族以渔业为主,以农为辅,属沿海渔业和农耕混合的经济文化类型。京族的祖先原居越南吉婆。后来有一部分人自越南 涂山沿海捕鱼来到巫头岛等地定居,至今已有4 0 0 多 年的历史。京族过去被称为"越族"。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有本民族语言,通用汉语文,信仰天主教、道教。

蒙古族介绍
现有人口4806849 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被誉为“草原骄子”。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了。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蒙古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白族介绍
有人口1594827 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少部分散居在四川、贵州、湖南等地。由于白族风俗尚白,历史上曾有"白人"、"白王"、"白史"之称。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白族。白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大多数白族通晓汉语,并作为与其他民族的交际工具。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有着自己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在天文、历法、气象、医学、文学等领域都有许多发明创造和优秀作品。
等等....

Ⅲ 宜都元宵节特有习俗

宜都市。
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中华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红花套城背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7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曾在这里农牧渔猎。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取"宜于建都"之意,并派大将张飞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吴大将陆逊占领宜都郡,获取夷道、夷陵、秭归等县,并任宜都太守在此筑城抗蜀,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就发生在境内。市府所在地故称"陆城"。宜都自古为楚蜀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姐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陆城效区。
话说姐小时候,过了八月十五就开始盼着过年了。为啥捏?因为过年有好吃的,还有新衣衣穿。为了过个好年,很多事情在年前几个月就要开始酝酿了。比如说学习一定要好好的,放寒假的时候成绩单一定要都是红色成绩,因为过年的时候亲戚朋友来家了是要拿出来传阅滴。还有,要买什么样的衣服,早早是要想好的,为了多买一条纱巾,是要跟妈磨N多嘴皮子滴。唉,一条红纱巾啊,那可是姐小时候最大的奢侈品哦。
冬月初一刚过,年味儿也就开始有了。彼此起伏的猪叫声不绝于耳。杀年猪,算是每家每户最大的年事了。年猪杀得大不大,血旺不旺可意义非凡啊。记得有一次俺们家,杀猪佬一不小心把血盆搞翻了,这可是大忌啊,当时老爸脸都黑了,杀猪佬也一时不知所措,最后钱也没要,饭也没吃就走了。而老爸为此耿耿于怀一整年,直到第二年杀年猪的时候平安无事老爸才释怀。话说杀年猪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邻里间谈论的话题都是“谁谁家的年猪有三百多近呢,一巴掌多的膘”。而姐一点也不关心介个。姐最盼望的是晚上熬猪油的时刻。一大锅香香的猪油熬好了,老妈总会把脆脆的猪油渣拌上白糖,犒劳在灶后灼火的我们。呵呵,那滋味,怎一个“美”字了得?
很多家里在这个时候是要扩汤圆面滴。“兑”-------扩汤圆面的那个东西是不是这样写滴捏?一个石头窝窝,一个木头锤子,人呢站在一头的木板上,一上一下的踏,糯米泡上一天沥干,放在石头窝窝里,木头锤子一下两下。。。。。。然后米就成了面面。记得我们那一方就只有高家有那样一个家伙什,每每到了这个时候,高家屋里一天到晚门庭若市,排着队呢。兑好了的汤圆面拿回家要用大簸箕晒好几天,直到晒干,然后用一个坛子装好,可以吃一年呢。记忆中,放寒假了,有一项任务就是晒汤圆面,要赶雀嘎子,还要拿个筷子隔会儿在簸箕里哈一下。
转眼间就是腊月了。家家户户真的忙年了。有合伙承包了堰塘的,就张罗着打鱼了。这也是一件大事。早早的,就开始在一起商量。到了那一天,各家劳动力都来拉网,一网下去,大大小小的鱼就在堰里扑腾开了。女人和孩子们都站在堰堤上期待着,老人们则在一起讨论,今年得勒多少斤。姐早早从家里拿了篮子来,准备装分得的鱼。一般勒个两网就差不多了,接下来,男人们把鱼都按大小分好,每家一份,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分回家的鱼,大的就收拾干净了和猪肉一起熏起,小的就辣椒葱花蒜苖加芫系菜一锅老死一煮,冻一大盆。
话说有的家里有老人的,规矩大的,还会自己打豆腐。介个,姐家没有。姐的老爸最拿手的是做酒。做酒也有很大的规矩。貌似也有点看手气运程的样子。如果手气好,做的酒会很甜,手气不好,就会做砸罗。记忆中,老爸做的酒几乎每次都很甜。年三十团年的时候,姐会把钵子里的酒水逼出来,当作饮料喝。做酒最关键的是酒曲子要好。青石板路的老南门口有一个老儿买的酒曲子就最好,老爸都是在那儿买滴。要说现在的儿们可能听都没有听说过吧。
过了腊月二十,家把儿户就开始打扬尘了。全家齐动手,把屋里旮头旮脑都打扫一遍。那些在屋梁上、门旮旯、柜门后沉寂了一年的蜘蛛网统统被清绞了出来。偶尔还会发现丢了N久的一只袜子,一个发夹什么的。据说这打扬尘可以把一年的龌龊和霉运都扫走。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了。老人都说这天是老鼠子嫁姑娘。典故从何而来,姐至今没弄清楚。
一般在腊月二十几前老爸都会叮嘱儿们,“听话些哦,小心打一餐了好过年。”呵呵,这句话,姐现在已经运用到我儿子身上了。
腊月二十七以前,该炒瓜子、花生、苕精果的就要炒了。有说道是“七不炒,八不闹,九里炒哒逗强盗”。意思是说,腊月二十七八九都不能炒干货。介个,姐当时真是深信不疑。周围邻里几乎都会选在一天炒干货。炒干货用的沙是轮着借用,你家炒完了,沙还是热的就又端到我家来炒,这样一家家的轮。要说那景象姐至今记忆犹新呢。几家的女人你帮我灼火,我帮你筛瓜子儿,再来个帮炒的,三下两下十来斤干货就炒完了。这时最欢起的就数各家的儿们了,从第一锅炒起来就不住嘴了。挨着家的吃。呵呵,那年月,要不怎么说“儿们盼过年”呢?还有过细的人家还会炸“番参子”。那个特别繁琐,工序多,一般没老人的家里都不做。但是自己家做都会加多些鸡蛋,炸出来味道比买的好吃多了。姐记忆中,老妈只做过一次。这玩意儿现超市里有卖,学名儿叫啥姐还真不知道。去年回家过年在东方超市买了几斤解馋,味道远不如那次老妈做的。
到了腊月二十九晚上,那就是重头戏了-------烘猪脑壳。各家的女人在白天就把猪脑壳、坐墩子、香肠、猪蹄等等从挑上取下来洗净,大锅刷干净坐满水,灶里劈柴烧旺,依次把猪脑壳坐墩子等放锅里烘起。这劈柴要烧几领,直至猪脑壳完全烘烂,骨头用手一拉就掉。姐一般都会守到半夜,等着老妈折骨的时候,啃骨头。呵呵,那滋味儿,美啊!
年三十儿就这样在姐的期盼中来了。很早就起了,帮着老爸发炭火,打糨糊,帮着搬凳子,帮着拿对联儿,帮着看横批的高低。。。。。。话说那炭火一定要发的旺旺的,有道是“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姐那时候的心情是愉悦又激动的。忙完了这些又去帮着洗杯子,擦桌子,摆碗筷。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姐就忙着去洗澡换衣服了。据说这叫“赶嘴”,洗了澡再团年,一年不管去哪儿都会赶到饭点儿。中午十二点不到,老妈一桌子丰盛的团年饭就整好了。这时候老爸就把早已准备好了的草纸拿出来了,嘴里念叨着“哦,先人都回来团年啦,保佑后人来年平安无事啊。。。。。。”,然后在桌子脚边点燃,再斟酒斟茶。在这个过程中,儿们是不能碰桌椅的。所以,姐那时都是远远地看着,声怕惊了先人们。等先人们都吃过了,老爸才会吆喝着大家都坐下,然后在门口点燃一大挂鞭炮,团年饭正式开始了!
这团年饭在总结过去和展望未来的气氛中吃完已是下午了。收拾完后,长辈们领着晚辈,提着香烛纸钱鞭炮三三两两的开始去上坟了。姐那时也是跟在老爸屁股后面,嗑着瓜子儿,一路小跑地往爷爷婆婆的坟头上赶。路上,会碰到很多乡里乡邻,老爸都会客气地说一句“过细克朝祖哦”。在坟头上点灯、磕头、烧纸、放鞭一阵仪式搞完天就快黑了,回家的路上,慌郊里,田间地头远远近近的都会看见点点的亮光,那是各家祖先们坟头上的“亮”,据说亡人们有了这亮光才能看得见回家的路。
三十的晚上守年是必须滴。一家人围着一盆旺旺的碳火,嗑瓜子儿看春晚。顺便说一下姐小时候看滴是凯歌牌黑白14英寸的电视。说实话,那时真不觉得春晚有什么好看,但是就是喜欢那个气氛,就是开心。眼睛皮子都抬不起来了,还是舍不得上床去睡觉。呵呵,多么温馨的回忆啊。
从正月初一开始,就是儿们的好日子了。初一拜叔伯,初二拜嘎嘎。去哪儿都有好吃的,还有压岁钱。姐那时候,收到五块钱的压岁钱就算是大数了。一般都是一块两块的。还记得那个一块的上面印的是个钢铁工人。唉,悲催的姐小时候肠胃不好,正月的头几天都会“压食”,常常是看着好吃的不敢吃,那个郁闷啊。
“拜年拜到初七八,一无烟二无茶”。这意味着到了初七八,年就快过完了。但是,在儿们心里,这年要到了十五吃了粑粑那才算完呢。女人们老早就把粘米和糯米按比例兑好了泡起,到了十三左右就克磨了。老门老户都会有一个石磨,男人推磨,女人喂米,一个夜工,做粑粑的面就推好了,再用灶灰隔着帐子布压个天把两天,把多余的水吸干,就齐活了。到了十五那天,早早滴,女人就起来把过年没有吃完的猪脑壳肉细细滴一切,再把红白萝卜细细滴切丁焯水,加上葱花蒜苗和肉一炒,芯子就搞好了。姐那时候也是帮着老妈忙前忙后,学着团面做粑粑。呵呵,也许是先前的底子打的好,现在姐也做妈了,包子饺子粑粑都很在行。
现如今,年关又近了,但是姐却怎么也没有闻到那浓浓的年味。姐怕老爸老妈累着,早就没有要他们再喂猪了。汤圆面超市里现成的,或是更简单一点,汤圆也是现成的。瓜子儿花生超市里有卖,苕精果N年没有吃过了。话说有了超市真是好啊,要啥有啥。现如今你不用在家开火,这年三十儿的团年饭都能办得妥妥贴贴。可姐要说滴是,他咋就没有那个味儿了呢?
姐太珍惜这些个暖暖的记忆了。时不时都会翻出来品一品。姐真的很庆幸,当很多很多的东西都没有了,姐却还有这些个记忆。

阅读全文

与宜都锅圈食汇加盟费一共下来多少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高清60帧电影网站 浏览:170
翁虹和徐锦江 无敌风火轮 浏览:286
大学女生房间沙龙两个女主叫什么 浏览:366
韩国gl电影 浏览:580
看电影哪个位置好一点2d 浏览:68
卖原味内衣的电影 浏览:572
关于道士的电影 浏览:334
哪里可以看除却巫山这部电影 浏览:387
最黄 影视 浏览:989
看电视剧的免费网址 浏览:307
给老人吃奶的电影 浏览:444
三点尽露的电影 浏览:491
间谍电影香港 浏览:406
电影里女主角叫茉莉 浏览:22
50度电影有几部 浏览:17
女人为出轨剪头发的电影 浏览:381
李采潭的作品子 浏览:793
沐风少女在线观看 浏览:837
强奸电影哪些 浏览:723
美国免费电影专区 浏览: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