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董小宛怎么死的
董小宛,明朝末年南京曲院的名妓。董小宛与常见的普通妓女不同,她靠的不是卖笑来取悦男人,她是凭着一身唱念坐打俱佳的戏功而名噪一时。
董小宛亦伶亦妓,深得官宦子弟的倾慕。“明季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又称辟疆),把董小宛接进自己家中纳为小妾。这冒襄对戏曲格外钟爱,家里养着一个戏剧班子。自有董小宛的加盟,这戏剧班子便火了起来,冒公子自然是其乐融融。诗人吴梅村对此曾有诗:“念家山破定风波,郎按新词妾唱歌。”
只是,这董小宛后来的境遇又如何呢?
冒襄的结拜兄弟张明弼曾著有《冒姬董小宛传》,该书对董小宛嫁与冒襄为妾后的生活作了详尽的描述,其中不乏一些鲜为人知的情节。但是,有趣的是,对董小宛的最后归宿,只是“以劳瘁病卒”几字一笔带过。并且还有意披露,“其致病之由,与久病之状,并隐微难悉。”
既然称是积劳而终,又为何有隐微难言呢?
诗人吴梅村在他题咏董小宛的诗篇中曾写有:“钿盒金钗浑抛却,高家兵马在扬州。”这诗似乎在表述董小宛与冒襄的情爱,不得不为当时高杰的兵乱而“抛却”了。冒襄也在回忆这段乱世时写道:“遇大兵,杀掠奇惨。”
根据这些描述,后代学者分析,董小宛似在乱世中被兵匪所获并遭侮辱而亡。因此,官宦望族的冒家,对此视为不光彩的事,也就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而在清末还曾流行一种说法,称董小宛即董鄂妃,曾入宫受到顺治皇帝的宠幸。但有学者考证,董小宛要比顺治皇帝年龄大14岁之多,这在情理上似不可能。
董小宛究竟魂归何处,后人也只能是揣测了。
『贰』 董小宛是得天花死的吗
小宛之死
董小宛,名白,字宛君,一字青莲,艺名小宛,别号青莲女史。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亦称“金陵八艳”)之一、时饮“东南第一美女”之誉。这位一代名妓、乱世佳人究竟死于何时、何地、何因?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985年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文化之谜》中曾将其列为一大历史悬案。1990年版《辞海》中也仅说:“清兵南下时,(董小宛与冒辟疆)同辗转于离乱之间达九年,后因劳顿过度而死”,亦无详解。而文史作家周高潮曾于1992年和1994年先后在《群众文艺》和《中国企业政工信息报》上发表中篇历史演义和文史探秘《董小宛玉殒之谜》,搜集各种传说加以考证甄别,并揭开谜底。现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1、血染维扬:1645年初,清军乘南明内讧之机大举南犯,4月18日,多尔滚兵临扬州城下,南明守将史可法率城中军民浴血御敌七昼夜,此间,董小宛受冒辟疆之托从泰州如皋赶赴扬州劳军,奔走于四门的城墙上,将她赶制的酥糖分发给南明将士。但终因寡不敌众,25日城破,一代民族英雄史可法壮烈殉国,董小宛也自刎拒辱,血洒琼城。后来,扬州百姓为纪念小宛,遂将她劳军的酥糖命名为“董糖”,并将其外表一律以红纸包裹,以示小宛的碧血和史将军的赤心,至今“董糖”仍是维扬一带的传统名点。
2、姑苏玉殒:原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降清后一直在和硕豫清王多铎的麾下,1645年以经略衔总督江浙军务,至1650年下半年,苏杭至福建一带已无多少战事,于是洪承畴和多铎一起将行辕从南京移至素出美女的姑苏城。闲则生非,何况此二人本是好色之徒。洪承畴为讨好多铎,先是把黄功亮的继室常熟美女刘三季弄来进贡,后来慕名去苏州半塘街寻董小宛未果,便着旗将阿司镇来如皋谎称请小宛去苏州教习餐饮制作,恰巧此时冒辟疆因累及“陈君悦据城抗清案”外出避祸。董小宛明知是计,但为了保全家人,只得孤身赴苏州,第二天,董小宛在自己的衣胞之地以身藏的剪刀自尽殉节,血溅苏州五云轩。冒辟疆在82岁临终前,还曾作绝句一首:“冰丝新飏藕罗裳,地当筵席一举觞;曾唱阳关洒离泪,苏州寂寞当还乡。”
3、香消紫禁:也有人说自从董小宛1645年在秦溪被清兵掳去后,不久被辗转送到经略江浙军务的洪承畴处。洪承畴老谋深算,决计把小宛送往紫禁城内,一来自己可以加官晋爵,二来想用汉人的儒家文化来影响满清的王公大臣特别是皇帝,让小宛充当王昭君、文成公主那样的角色,自己也好青史留名。小宛将计就计,也想进京为汉人复辟。于是凭着洪承畴与内大臣鄂硕的莫逆之交,小宛进了鄂府被鄂硕收为义女,取名董鄂氏,汉名仍称小宛。三年后小宛的穿戴打扮、言谈举止都活脱脱地出落成一位满族格格,乘着顺治皇帝选妃的机会,小宛凭借天生丽质和出众才艺顺利入宫博得顺治的宠爱,先是封为贤妃,后又加封为皇贵妃。两年后她生了一个龙子不料3个月后夭折,顺治竟破例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但小宛再也承受不了失夫丧子的悲痛,加之东窗事发,当年入宫前留给冒辟疆的绝命书被庄太后发现,于是小宛坦然饮鸩而去。董鄂妃死后备及哀荣,被谥为“孝献端敬皇后”。据说顺治从此郁郁寡欢,不久就跑到五台山削发为僧了。据刘成禺《世载堂诗》载:近代学者黄侃在大学讲授清史时曾说:“小宛入宫,实顾亭林(即顾炎武)主谋,有献西施沼吴之意”,并称“获确证”但“匿不示人”。
4、梦游金陵:据考证,曹雪芹《红楼梦》中一号主人公林黛玉的人物原型其实就是董小宛(详见《董小宛与林黛玉的关系》),加之董小宛也长期生活在南京秦淮河,是“金陵八艳”之一。金陵,是林妹妹最终的芳消之地,当然也就是当年董小宛的归宿之地了。曹雪芹生于南京,10岁之前也一直是在秦淮河畔度过的,对于董小宛的传闻和归宿应当是了解的,这在《红楼梦》中可以得到佐证。
『叁』 历史上姓董的名人有哪些
1、董卓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生于颍川。东汉末年献帝时军阀、权臣,官至太师,封郿侯。于桓帝末年先后担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
2、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儒学大师、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
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3、董槐
董槐(?—1262)宋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字庭植,嘉定十六年进士。嘉熙间历提点湖北刑狱、知江州、潭州,平息常德兵变,救济南来江北流民,甚著政绩,整肃军纪,加强训练。六年(1246)任权广西转运判官兼提点刑狱,协和西南少数民族,与交趾建立友好贸易关系。
宝祐三年(1255)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以整顿纲记为急务,为改革旧制,报效国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而得罪了许多大臣,因此嫉之者甚众。次年罢相,为佞臣丁大全派兵廹逐,避居湖州南浔。
旋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临安洞霄宫,隐居富阳北郊阳波湖董家弄。其子董丽,为宋驸马,在元乱中尽节。今其后裔大多定居浙江富阳北部山区。部分定居江苏丹阳。
4、董诰
董诰(1740—1818)董邦达之子,乾隆二十八年中探花乾隆帝将其改为二甲弟一作金殿传胪,形降实升。累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擢文华殿大学士(宰相)。他通晓军事,台湾、廓尔喀平定也列名功臣。
在和珅当权时代,他与王杰独不与其苟合。嘉庆帝铲除和珅时他也发挥了较重要作用。他与其父一样都是当时有名画家精书法、善绘画。他五次归还故里,生活简扑,平易近人从不倨傲,深为邻里称道。终年七十九岁。
嘉庆二十三年致仕归家,十月去世。父子历事三朝,虽身居显要,但两袖清风。嘉庆帝哀诗中云:只有文章传子侄,绝无货币置田庄。
5、董氏
董氏,南唐妇人,擅画,“所学出王齐翰,工道释人物”。(《宣和画谱》),当时官宦缙绅家的妇女,都往往求她“写照”(画肖像)。有人还写诗赞誉道:“林下才华虽可尚,笔端人物更清妍。如何不出深闺里,能以丹青写外边”。
宋徽宗御府藏有她画的《六隐图》。南宋邓椿看到过这幅画,他在《画继》中谈到这幅画说“今藏山阴王:产才监簿家,乃画范蠡至张志和等六人,乘舟而隐居者,山水树石人物如豆许,亦甚可爱”。
『肆』 董小宛魂落何方
董小宛,明朝末年南京曲院的名妓。董小宛与常见的普通妓女不同,她靠的不是卖笑来取悦男人,她是凭着一身唱念坐打俱佳的戏功而名噪一时。
董小宛亦伶亦妓,深得官宦子弟的倾慕。“明季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又称辟疆),把董小宛接进自己家中纳为小妾。这冒襄对戏曲格外钟爱,家里养着一个戏剧班子。自有董小宛的加盟,这戏剧班子便火了起来,冒公子自然是其乐融融。诗人吴梅村对此曾有诗:“念家山破定风波,郎按新词妾唱歌”。
只是,这董小宛后来的境遇又如何呢?
冒襄的结拜兄弟张明弼曾著有《冒姬董小宛传》,该书对董小宛嫁与冒襄为妾后的生活作了详尽的描述,其中不乏一些鲜为人知的情节。但是,有趣的是,对董小宛的最后归宿,只是“以劳瘁病卒”几字一笔带过。并且还有意披露,“其致病之由,与久病之状,并隐微难悉。”既然称是积劳而终,又为何有隐微难言呢?
诗人吴梅村在他题咏董小宛的诗篇中曾写有:“钿盒金钗浑抛却,高家兵马在扬州”。这诗似乎在表述董小宛与冒襄的情爱,不得不为当时高杰的兵乱而“抛却”了。冒襄也在回忆这段乱世时写道:“遇大兵,杀掠奇惨”。
根据这些描述,后代学者分析,董小宛似在乱世中被兵匪所获并遭侮辱而亡。因此,官宦望族的冒家,对此视为不光彩的事,也就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而在清末还曾流行一种说法,称董小宛即董鄂妃,曾入宫受到顺治皇帝的宠幸。但有学者考证,董小宛要比顺治皇帝年龄大十四岁之多,这在情理上似不可能。
董小宛究竟魂归何处,后人也只能是揣测了。
『伍』 董姓历史名人
1,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今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儒学大师、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学体系。提出"天人感应"说和"三纲五常"说。
2,董和:(公元220年)字幼宰、枝江董市人蜀汉掌军中郎将,是东汉末年刘备手下官员。他与诸葛亮共事多年,许多建议被诸葛亮采纳,为官二十余年,外牧殊域,内干机衡,清正廉明,深受人民信任和爱戴,与少数民族交往,‘务推诚心,南土爱而信之’。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诸葛亮对董和的高风亮节称赞不移:“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
3,董必武:(1885—1975)湖北黄安(今红安)人,曾任中共六届中央委员,七、八、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奠基者。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4,董存瑞:(1929-1948)河北省怀来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2师96团2营6连6班班长,小时候读过几天书,后因家贫而辍学。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荣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荣获勇敢奖章三枚、“毛主席奖章”一枚。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因部队受阻于敌军的桥型暗堡,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至桥下。因身边无处安放炸药包,危急时刻,董存瑞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手托炸药包,英勇牺牲,此时,未满19岁。朱德为他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是舍身为己的典型代表。
5,董卓:(公元192年)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生于颍川。是东汉末年权臣。在三国中,董卓一生残暴,满怀私欲和野心。他从陇西发迹到率军进京操纵中央政权,始终考虑和盘算的是如何满足私欲和野心。为了达到目的,董卓不择手段玩弄权术,践踏法律,破坏经济,残害人民,他的种种倒行逆施,造成了东汉末年政权的极度混乱,给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东汉政权日趋衰败、最终倾覆,虽然是由多种复杂因素所致,但是,董卓无疑加速和促进了东汉政权的灭亡。
『陆』 董小宛是如何死的在何时
小宛之死
董小宛,名白,字宛君,一字青莲,艺名小宛,别号青莲女史。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亦称“金陵八艳”)之一、时饮“东南第一美女”之誉。这位一代名妓、乱世佳人究竟死于何时、何地、何因?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985年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文化之谜》中曾将其列为一大历史悬案。1990年版《辞海》中也仅说:“清兵南下时,(董小宛与冒辟疆)同辗转于离乱之间达九年,后因劳顿过度而死”,亦无详解。而文史作家周高潮曾于1992年和1994年先后在《群众文艺》和《中国企业政工信息报》上发表中篇历史演义和文史探秘《董小宛玉殒之谜》,搜集各种传说加以考证甄别,并揭开谜底。现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1、血染维扬:1645年初,清军乘南明内讧之机大举南犯,4月18日,多尔滚兵临扬州城下,南明守将史可法率城中军民浴血御敌七昼夜,此间,董小宛受冒辟疆之托从泰州如皋赶赴扬州劳军,奔走于四门的城墙上,将她赶制的酥糖分发给南明将士。但终因寡不敌众,25日城破,一代民族英雄史可法壮烈殉国,董小宛也自刎拒辱,血洒琼城。后来,扬州百姓为纪念小宛,遂将她劳军的酥糖命名为“董糖”,并将其外表一律以红纸包裹,以示小宛的碧血和史将军的赤心,至今“董糖”仍是维扬一带的传统名点。
2、姑苏玉殒:原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降清后一直在和硕豫清王多铎的麾下,1645年以经略衔总督江浙军务,至1650年下半年,苏杭至福建一带已无多少战事,于是洪承畴和多铎一起将行辕从南京移至素出美女的姑苏城。闲则生非,何况此二人本是好色之徒。洪承畴为讨好多铎,先是把黄功亮的继室常熟美女刘三季弄来进贡,后来慕名去苏州半塘街寻董小宛未果,便着旗将阿司镇来如皋谎称请小宛去苏州教习餐饮制作,恰巧此时冒辟疆因累及“陈君悦据城抗清案”外出避祸。董小宛明知是计,但为了保全家人,只得孤身赴苏州,第二天,董小宛在自己的衣胞之地以身藏的剪刀自尽殉节,血溅苏州五云轩。冒辟疆在82岁临终前,还曾作绝句一首:“冰丝新飏藕罗裳,地当筵席一举觞;曾唱阳关洒离泪,苏州寂寞当还乡。”
3、香消紫禁:也有人说自从董小宛1645年在秦溪被清兵掳去后,不久被辗转送到经略江浙军务的洪承畴处。洪承畴老谋深算,决计把小宛送往紫禁城内,一来自己可以加官晋爵,二来想用汉人的儒家文化来影响满清的王公大臣特别是皇帝,让小宛充当王昭君、文成公主那样的角色,自己也好青史留名。小宛将计就计,也想进京为汉人复辟。于是凭着洪承畴与内大臣鄂硕的莫逆之交,小宛进了鄂府被鄂硕收为义女,取名董鄂氏,汉名仍称小宛。三年后小宛的穿戴打扮、言谈举止都活脱脱地出落成一位满族格格,乘着顺治皇帝选妃的机会,小宛凭借天生丽质和出众才艺顺利入宫博得顺治的宠爱,先是封为贤妃,后又加封为皇贵妃。两年后她生了一个龙子不料3个月后夭折,顺治竟破例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但小宛再也承受不了失夫丧子的悲痛,加之东窗事发,当年入宫前留给冒辟疆的绝命书被庄太后发现,于是小宛坦然饮鸩而去。董鄂妃死后备及哀荣,被谥为“孝献端敬皇后”。据说顺治从此郁郁寡欢,不久就跑到五台山削发为僧了。据刘成禺《世载堂诗》载:近代学者黄侃在大学讲授清史时曾说:“小宛入宫,实顾亭林(即顾炎武)主谋,有献西施沼吴之意”,并称“获确证”但“匿不示人”。
4、梦游金陵:据考证,曹雪芹《红楼梦》中一号主人公林黛玉的人物原型其实就是董小宛(详见《董小宛与林黛玉的关系》),加之董小宛也长期生活在南京秦淮河,是“金陵八艳”之一。金陵,是林妹妹最终的芳消之地,当然也就是当年董小宛的归宿之地了。曹雪芹生于南京,10岁之前也一直是在秦淮河畔度过的,对于董小宛的传闻和归宿应当是了解的,这在《红楼梦》中可以得到佐证。
转载
『柒』 请问董小~姐的故事加盟的总部会帮忙选择址么
有的,可以选址的,董小姐的故事那边有专门的选址专家
『捌』 餐饮行业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人呢
中国历史上第一名厨易牙